读呼唤洁净的世界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4:25:37 体裁作文
篇一:读《世界是平的》有感
读《世界是平的》有感
《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是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这本书让我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世界被十辆推土机推平了,各肤色各人种的竞争机会平等了。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向读者阐述了可能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认真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着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让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平坦后的世界,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了,大家的机会也都渐渐变得越来越均等了。等等这些观点都在启发人们思考该如何面对这场正在发生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变革,如何调整自己来迎接这场变革。这本书与其说是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长篇新闻通讯加狂想。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
《世界是平的》告诉我们,竞争的平台已经被推平了。试看今日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竞争所带来的冲击,可以不享受因为合作所带来的极大丰厚的回报。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学者说的那句话:“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不仅中国需要科技兴国,需要科学发展,任何国家都需如此,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游戏规则。在如此平坦、均等、公平的世界竞技场上,中国该做什么才能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改革开发,加入WTO等一系列举措,已经把自己推到了这个平坦的世界竞技场上。要在这一全球化的竞技场上占有自己的地盘,取得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先洒下勤奋和教育的种子,培养出能够应对这一世界变化的各种人才。中国目前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市场而被世界各国看好,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厂,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大大提高了,当然也暂时性的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但单单成为廉价的世界加工厂不应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也应有自己的科技含量高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如此,大量地培养人才,壮大自己的人才队伍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中共中央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向全世界宣布了我国面对
平坦世界所作的历史抉择,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规划,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立环保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达到经济、政治和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务员,我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从工作态度到责任心,从个人的学习能力到工作能力无不全面提高,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铁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
变平的世界让每个个体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任何企业、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参与到全球整合的业务环境中。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道去探讨这个变平的世界、迎接这个变平的世界、挑战这个变平的世界。
世界是平的是一本非常经典的讲述全球化的状况,以及它对人们说带来的影响。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从历史到现在再到预言未来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在历史上曾经哥伦布使用现在看来是极其简陋的航海技术穿越大洋,并安全返航,以此来证明"世界是圆的"。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折腾了71个昼夜,发现了第一块陆地。哥伦布深信他沿着地球的另一个方向来到了印度,而实际上,那是后来被命名为"亚美利加"的新大陆。不管怎样,在哥伦布之后,"世界是圆的"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常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生活了十多年,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几个世纪后,弗里德曼来到了真正的印度。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在顶尖学府里接受教育之后,已经掌握了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世界仿佛又骤然变平了——鼠标点击之间,在印度就能够轻易调动遍布世界的产业链条。这就是《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 "全球化3.0"。
在此弗里德曼深深的感受到—世界是平的,并指出今天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何谓蝴蝶效应呢?这要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这就是市场全球化,也就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
这让我想到今天的中国,而我们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而且从现在看中国的经济的不合理发展导致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对此在书中弗里德曼写到环境问并题表示应该高度的关注(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读呼唤洁净的世界有感),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是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我想这就是中国迫切或者说必须走的路吧!。我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
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学者说的那句话:“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
本书也提醒了我们,在铲平的世界竞技场上,我该如何提高自己,让自己永远保持很强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
1.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特别是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多去了解一下世界;
2. 不断地巩固已学到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深入研究;
3. 不断地了解我专业的发展状况并且积极适应,否则将在平坦的竞技场上无立足之地;
总而言之,在平坦的世界里,做最好的准备,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宫成 2009201771 商学院贸易经济二班
篇二:读我的教育世界有感
读《我的教育视界》有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我的教育视界》一书。这本书是魅力校长窦桂梅几年来游学多国的见闻和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还有参观访问中的随笔散文。她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的教育细节和教育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另一番教育图景,值得投身教育的每一位读者阅读。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就是英国还有日本的教育制度。 在英国,私立学校的名声往往比公立学校的名声好,而且所有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权力,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而且给予了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从而保证决策的民主与质量,而且学校可以按照学生所需灵活配置学校资源以符合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需求。
他们认为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学校就是消费场所,学生、家长就是消费者,谁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顾客,谁就能获得较高的效益。最不同的就是择校问题。在中国,如果是择校生往往是被认为学习不好,家长花了很多钱才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而英国是学生去选择学校,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家长也认为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学校,这样每位孩子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学校,从而达到自身的最大发展。而且择校不但给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
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竞争力。学校不得不加倍重视自身的教学质量,以提高自身在社会和家长心目中的声望。
而日本的教学制度我觉得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在日本的中小学,除了个别的私立学校略显豪华之外,其余区别不大,所有的硬件设施几乎是一样的,这就保证了无论你是城镇孩子还是乡村孩子,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相同的待遇。不会像中国城乡差别过大,学生在硬件设施上就已经出现了不公平。
而且日本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包括教科书以及校服等费用,还有少数学校免费供应早餐和午餐,家长无需负担多余的费用。在中国小学可能差的不算太多,但是初中、高中会出现强化班费,补课费,辅导材料费等,这些现象在日本不会出现。想想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就因为没有钱,初中就不得不辍学,甚至家长因为交不起学费被逼自杀也有。而且日本学校特别人性化,各个班级都铺有地毯,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储物柜,学校走廊放着让学生休息的长椅,还有提供喝水的区域,中午吃饭有一个小时时间,专门有负责营养方面的专职人才负责管理学生吃饭,同事顺便讲解怎样进行营养配餐,以便让学生今后更壮士。
通过阅读这本书,的确让我们了解了我们与其他国家在教育问题上的不同,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新观点,我想这对我们教师有很多指导作用。
\
篇三:读《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有感
科学与担当——读《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有感
“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担当。”一年前的这句话,至今我仍记忆犹新。所谓担当究竟是什么?我们大学生又该如何让担当?当我触及到《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这本书后,我逐渐有所领悟,也逐渐的被震撼。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主动担当,一是坚持科学真理,即对科学研究本身的担当,二是坚持人道主义,即对应用科学于自然社会发展的担当。
对科学之担当——求真
一处发现,千般摸索;一丝进取,万般艰辛。科学的探索之路本就没有捷径,唯有如此脚踏实地、殷切求真,方能一举成功。求真是一条朝圣科学的坎坷之路。相对于“至高无上”的权威,科学则是永远秉承一种严格的怀疑观与开放的新思想,殷切盼望所有科学人不断挑战,不断探险。也正因为科学如此真实,而常常与权威背道相驰。科学人欲打破权威的枷锁,带上真理的王冠,就必须承担其改革之重。
科学家布鲁诺在宗教审判所的演说,表现了他勇于献身科学的无畏精神。忍受着烈火的焚烧,不改初心,侃侃而谈,坚持真理决不屈服的演说激励着后来者义无反顾的为真理而斗争。
伽利略因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积极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受到宗教的审判和迫害,弥留之际他仍坚持真理,“可是,地球还是在转动。”这一句话传达了他对科学真理的无比坚信和执着追求。正如伽利略的演讲所说:“给亚里士多德带上权威和王冠的是他的信徒。”是的,亚里士多德自己并没有自命权威,倒是那些怯懦的人打着权威的旗号大肆吹嘘一些荒唐的谬论。“他们宁可随便否定他们亲眼看见的天上那些变化,而不肯动亚里士多德的天界一根毫毛。”这种滑稽的讽刺正是那些人否定真理、自欺欺人的丑态。
求真不仅是敢于否定权威,更是敢于否定自我。古往今来,任何伟大的发明无不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因为科学家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对自己的结论加以否定,他们不怕失败,而是经历失败后,真理就会与他们又近了一步,这也是求真的本性使然。因此,科学人应当坚持求真精神,秉持着对科学真理的担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
对自然之担当——道德
自然不仅包括人类,更是一切生灵,环境,甚至地球和宇宙。对自然有担当,即是对生命有所敬畏,对未来负责。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世界总是瞬息万变的,科学的实际运用充满着不确定因素,或好或坏。闲时片刻,我们应停下脚步看看这世界变化了多少?或者想想它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任其发展下去是好还是坏?如何去掌控今后将出现的恶劣局面?有这样的意识便是有了一分担当。
一名科学家,首先应具有道德感和良知。一向发明,并不只是意味着一项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对发明应用担当。比起研究科学王国的规律,更应该关心整个自然的命运。萨哈罗夫说:“科学家要警惕科学成果成为危害人类的工具,要警惕对思想的压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禁联想到上个世纪原子弹、氢弹的迅猛发展及其骇人的震慑力。科学家们正确预知了其运用在军事竞赛中的残酷性,对自然今后的命运十分担心。萨哈罗夫、爱因斯坦、玻尔、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们都感到自己对这项发明负有极大的责任,于是他们不断争取,说服大国停止核武器的滥用。正如萨哈罗夫的文章《关于进步、和平共处和思想自由的见解》里写到:“人类的分裂总是使自己面临着毁灭的危险??由于我们星球上生命条件的突然变化带来的无法预见的后果而造成的毁灭和退化,都会危机文明世界。在这些危险面前,任何加剧人类分
裂的行动,任何鼓吹世界上各种意识形态和民族不可共处的滥调,都是愚蠢之举和犯罪行为。”自然之命运应高于人类内部分歧矛盾之上,科学人首先应具备一种大义,首要的是保护自然的普遍利益。
这些科学家们的演讲饱含着殷切的启发,深刻的哲思,果敢的革新和勇敢的担当。他们耐住寂寞探索真理,不惧权威甘愿献身,追求和平大义凛然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感动着我们。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将要接住科学发展的接力棒,担当起科学与自然的未来和命运。“选择交大,就选择了担当。”作为交大学子,我们有义务秉承求真务实、潜心钻研、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并且将应用科学引导趋向益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踏踏实实做一个科学人,有科学的担当!
作者简介:
沈如意,交运专业本科生。以前对科学类的经典书籍了解很少,希望在经典悦推荐读书单里多拓宽知识面,弥补科学方面的知识素养。我认为感性的人应当适当去阅读科学类书籍,睿智的逻辑与思辩令人折服,科学人对真理的追求精神让我深感敬佩。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好的思想,是自己变得更加理智。
篇四:读《悲惨的世界》有感
“读文化经典做学习先锋”——读书心得
读《悲惨的世界》有感
——*****
在“读文化经典做学习先锋”活动中,我选择阅读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的文学——雨果的《悲惨世界》。读完这本书花了挺长的时间,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书籍。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全书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一生为主要线索,塑造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爱潘妮等人物的形象,每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点都实现与众不同。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失业短工冉阿让因偷窃一块面包被判刑,经历了十九年的苦役生活。出狱后,他受到了一位主教的真诚感化,灵魂得到了升华,一心伪善,关心穷人,乐于助人。期间,他与警察沙威发生了数次冲突。但是,冉阿让始终未能见穷于统治者,几遭困厄,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小说文笔优美,尤其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的典范。
维克多·雨果是一位法国的一代文豪,同时有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之称。雨果之所以写出《悲惨世界》,是因为1801年,一个名叫皮埃尔·莫的平穷农民,因为偷一块面包而被判处五年劳役,出狱后又难找工作时屡遭拒绝。这件事引起了雨果的同情,心灵的共鸣,写作的灵感,也使他萌生写《悲惨世界》的念头。
阅读完《悲惨世界》让我充分意识到这个世界确实是残酷无情的。
但我认为在生活中仍要有一颗同情贫苦的心,善良的心。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们即使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坚强、勇敢。就像主人公冉阿让人冷酷的人变成了舍己为人,自我牺牲,战胜自我,到达精神的境界的顶端。
冉阿让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的规律;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个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地公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的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合法的东西。他告诉我们良心的觉醒便是灵魂的伟大。与冉阿让相比,现在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苦难,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就更应该靠自己的努力生活的精彩,让自己的品格高尚,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错误,都是过往。“现在”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在这个和平又舒适额度环境中,更应该努力学习,超越自我,用心生活。
通过《悲惨世界》得到的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启示,只是这部经典名著中的一小部分。细细品味,我们能从中获益更多。最后一句老生常谈:如果大家能多读书读好书,从名著中展望世界提升自我!
篇五: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感
张嘉佳说:“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找出问题。”书里的故事是跳脱于“形似”之外的“神似”。倘若非要给它下个定义,我想称之为“行者之歌”。
人的一生是一场旅行,亦是一场修行。我们会走到很多地方,遇见不一样的人,邂逅生命的点点滴滴,最后沉淀而成或许是类似《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文字,也许只是短促而低沉的一声叹息。
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翻开这本书,感受着一个个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总有那样几个故事冷不丁就打动了我,乱我心神。书里的故事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寞的,有疯狂的,甚至无趣,甚至胡言乱语。有些人失去事业,有些人失去爱情,有些人失去生命,可最后的结局却是意外的相似——放下,朝前走。我想,张嘉佳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坐一会,喝一杯,看看风景,带着祝福,向前走。总会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时,请以幸福的名义接受。然后,以幸福的名义去祝福。愿生命中每个亲爱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惟愿人同此心。
书中有一些我很喜欢的句子,比如“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诚然,这只是故事,它只活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的心里,一如书名——路过。
犹记得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曾打动了多少年轻的心!一个美丽的错误,只因我是路人。终其一生,我们将遇见的美景何其多,甚至可以人为地抉择,然而终究只是路过。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出现,而后消失不见。也许他带走了我一部分记忆,也许带走的是我一部分感情。这让我不解,让我困惑。这样的心态也许将陪伴我走一段长长的路。可是,朋友,不要害怕。这是一位行者,他像侠客一样,在你的世界里留下了英雄的梦,却忘记叫醒你。
佛家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无关风月,无关财富,悲喜交集,爱恨交缠。这一场修行,是一条漫长的路。找不到朋友时我们孤独,找到朋友时互相不理解,失去朋友时我们伤感——这是修行。年少时血气方刚,向往自由的蓝天,年至不惑,开始害怕失去他们时光阴飞逝,失去了,怅然若失——这也是修行。
生活,修行,且修且行。行,不是为了修,而修,是为了行得更远,行得更美满,行得
更梦幻。
人生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风景不可阅尽,每个人都期望“好景常在,好花常开”。对人生的倔强执著,对死的厌恶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我们痛恨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哪怕只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一路上,留下多少伤心的泪水,痛苦的呻吟;留下多少喜悦的欢笑,激动的欢呼??但我们知道,它始终无法回头。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岁月里的过客。岁月,在不断地更改我们过去的容颜,却没有能够改变我们脚下走过的一路风景。当我们由呀呀稚语而至童年、少年、青年,由而立过度到不惑,再由不惑而达知命,继以至垂垂老年、暮年时,何妨回头来看看走过的来时路?我们经过了荒芜,穿过了繁华,也并不害怕孤单。因此,我不无欣慰地说:生命的过程,是一次人生的旅行,亦是生命的旅行!
愿我们一生之旅,踏歌而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