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散文,冬天的感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2:13 字数作文
散文,冬天的感悟字数作文

篇一:散文随笔-感悟生命

感 悟 生 命

——读《感动人一生的100个故事》有感

在这个酷暑炎热的夏天,有两样东西让我摆脱了外界环境的折磨,享受着心灵的沐浴与洗礼:一是奋勇拼搏的祖国健儿在赛场迸发出的激情与活力;二是《感动人一生的100个故事》引发的我对生命的感悟。

一段故事,只是一个片段,正如一滴眼泪,在水的世界只是平凡的一滴,无法逃脱的是,终其一生的努力,在一些波涛翻滚中,连微波也不是,属于它的只是一滴无法回到大海的水,一滴在瞬间有了情感与信念的水。当这个片段演绎成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种人生的姿态也便渐趋展露无遗。面对时间与岁月,无论前行的脚步有无信念,无论如何去随波逐流,无论沉沦还是复苏,一切的意义都只是一种瞬间。常常让生命去面对的是来自何处,情归何处,或许想到的只是一粒尘埃。处变不惊的生命,遇险不馁的生命,无人知晓而独自灿烂的生命,不被理解依旧自爱的生命,身处绝境而九曲不悔的生命,可以超越时间,超越人生的庸常。因为,在千百次失败之后,总有一种努力不会失败,在千百次凋谢之后,总有一种繁盛不会凋谢,在千百次平庸之后,总有一种向往能够到达生命的极致。岁月如河,生命如歌。

生命在于奋斗。无论是季荷还是软枣树,无论是顽强的蚂蚱还是怀孕的老鼠,无论是山龟久久还是猎犬奥兰,它们以生命为代价的拼搏与追求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如果一切生命都不能生存于艰苦的境地,那么世界上将会有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如果一切生命都只贪恋于黝黑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驶环境的能力,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活着,而在于奉献和希望中!当又一片被冷风吹黄的叶子叩问黄土地的时候,没有喧哗,只有生命的厚重和深沉,寒冷的冬天翩然而至。有人为冬天的寒冷而悲叹,有人为生命的早逝而落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落红异曲同工,落叶也是护根。我们着眼的不仅仅是黄叶的凋落,而在于他的付出和来年摇曳满树的翠绿和希望。

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标。有的人一生不缺婚姻,却没有爱情;有的人一生不缺房子,却没有家;有的人一生读书无数,却没有思想;有的人一生为所欲为,却没有自我。故事中那个女孩儿没有双手,经历坎坷,可她却感觉“我最幸福”,我们都应该像她那样,对生命多一些热爱,少一些仇恨;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进取,少一些颓废;多一些平和,少一些牢骚。摊开手掌,手中有无数条纹路,每一条纹路都象极了一条路——有康庄的大道,平坦的马路,坎坷的小道,也有泥泞的沟壑,有宽有窄,有深有浅,密密麻麻的怎么数也数不清,也无需数清他们。选择康庄、平坦的大道也好,选择小道也罢,抑或可以选择沟壑。也许走哪条道路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了一条道路,人生也就选择了一个方向。

生命的形式原本就是不完美的!我们都喜欢玫瑰叶子的葱郁,枝的婀娜,更爱花的妖娆,总希望玫瑰要是没刺那该多好!正如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有迷人的身材,令人动容的外貌,于是有人频频走入美容院。只是白璧亦有瑕,再怎么高超的外科大夫,哪怕是顶级雕刻大师也没能塑造完美。于是,我们会说,有缺憾才

有美,走过岁月留下痕迹也不必在乎不完美。

善待生命,就像善待一朵花的盛开,用欣赏的目光;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段时光,用珍惜的姿态;善待生命,就像善待笑容与哭泣,笑的哭的样子都是生活的常态。爱过,努力过,走过,哭过,痛苦与欢笑,失意与得意,低贱与高贵,卑微与高尚,或者潦倒,或者飞黄腾达,或者……一切都为生命所拥有,一切如同四季中风雨霜雪,一切仿佛花开花谢的轮回,生命便无所谓伟大无所谓渺小,拥有的惟有本真,惟有善意,清纯若处子的对世界的爱。善待琐碎中的每一个日出日落,善待平凡,或许便是对生命的善待。

生命,是一艘航船,把舵的永远都应该是自己。生命的感悟只是其中的一道风景、一朵浪花,生命的航向只有自己最清楚,不管面前是险滩、暗礁抑或是风平浪静,我们都要努力胜任舵手的职位。生命的轨迹扑朔迷离,生命的密码难以解读,平凡的我所能做的亦只是夜下秉烛时内心最柔软的一点点感悟罢了……

篇二: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特点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特点: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

例如,同是现代散文,鲁迅的深沉洗练,茅盾的沉稳劲健,朱自清的温静典雅,叶绍钧的质朴练达,孙犁、老舍的清新明快,林语堂的闲适从容,钱钟书的幽默旷达,徐志摩的浓丽华美……风格各异,异彩纷呈。阅读中辨析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往往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

分析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同时也凝炼、干净、富有哲理。因此,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史铁生散文的语言融客观性?抒情性和思辨性为一炉,形成了寓深远于朴素,寄激情于从容,含关怀于幽默,蓄智慧于认真的总体风格。

1、坦诚而慧达的剖白

史铁生在平凡的语词中,寄予了慧达的内涵,并且感情细腻,文字细腻,表述细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省悟过程,显得自然?朴实,情理并茂。史铁生的散文是心语的直接流动,不是摆出庄重面孔的训导者,也不是高居于上的思悟者,更不是争强好胜的辩论者。他散文的语言是心曲的叹唱,情感上毫无做作之态和粉饰之意,坦诚而又意蕴深刻,在与人交流的同时,又自然地以其慧达启人心性。

2、亲切而凝重的倾诉

史铁生散文的语言从自己的亲历体验和人们普遍的所思所感出发,用语平易,选象通俗,却贴切自然,恰切地表现了精辟的内涵;语气亲切,而又有凝重之意。

《好运设计》的开头作者写到:“要是今生遗憾太多,在背运的当儿,尤其在背运之后情绪渐渐平静了或麻木了,你独自呆一会儿,抽支烟,不妨想一想来世。你不妨随心所欲地设想一下(甚至是设计一下)自己的来世。你不妨试试。”

3、严谨而悖向的幽默

史铁生的散文倾向于探索人生哲理,它的语言相对严谨,文中却又不乏时来的幽默?诙谐,并且文中多以具象喻理示情,寄寓哲思,语言便形象而又促人反省和思悟。

史铁生散文的用语虽不像专业论文那样严密,但他认真执著的探求姿态又让其散文的语言确切?深刻,显现了严谨之风,如对心灵与大脑?观点与立场?喜欢与爱等关系的本质性表述,体现了他比较严谨的思辨性。

谷运龙的散文作品气势磅礴,潇洒自然,一气呵成,让读者也随着他的情绪时而崇拜、向往自然,时而对羌文化历史深沉愤慨;另一方面,他一唱三叹,一步一回首,低沉的调子,

悲怆的氛围,一次次让我们去思考羌民族历史及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人生。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是谷运龙先生散文的特色。

例如《家有半坑破烂鞋》的结尾中这样写道:“从那堆不同年代不同质地的破鞋中,我听见历史长河的哭泣浅唱。那条路,那条故乡生活的路时而伸直入云时而弯曲入渊。那堆破鞋聚积着父母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结晶着他们在那地头山林迈着万古单调而繁杂的步履的坚韧和刚毅……”。这些文字始终给人以思考,给人以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朱自清是继冰心之后出现的另一位美文家。他功力于语言的锤炼和讲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散文写得非常细致华美,有如我们传统的“工笔画”,创建了“绘画的美”,具有诗化之美。三十年代,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在语言上更多地运用口语,使作品显得成熟自然。他的散文以委婉细腻、诚挚平易的风格描述了他所经历的各种生活,接触的各种风物,娓娓而叙亲情、友情、爱情,精雕细刻青山、绿水、鲜花,抒情坦荡如砥,沁人肺腑,状物比喻丰美、形神俱至,令人耳目一新。

1、诗化美

一是各种奇妙的比喻。最为人称道的如《荷塘月色》里用“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比喻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以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荷塘上的“光与影”,用音乐美来比喻香的风和月光影,这种通感手法的运用是前无古人的。

二是独特的想象,为构造一美妙意境,作者有时真可谓煞费苦心。如在《阿河》里描写优美的别墅周围环境这样写道:“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

三是语言的诗化和跳跃的节奏上。如《匆匆》一文开头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作者用联翩而至的排比戛戛发问,感情之水如陂塘明渠,曲折明畅,让读者为之吸引、为之感染,而且通篇句子短促,大致押“e”韵,使全文声韵和谐,琅琅上口,通脱透明,惹人深思。

2、口语化

作者着意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代表作《给亡妇》中写道:“……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这种心语独白,感人肺腑。当然,这与用朴素动人的北平话来负载绵总深厚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3、朴实清新

动词的出奇制胜、叠字叠词的大量运用,增加了散文活泼自然的韵味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如春风秋露,夏月冬雪,给人以无限自然清新的感觉;如叮咚的山泉,啭鸣的黄莺,余音缭绕,袅袅不绝;如冰山雪莲,长白人参,外表质朴,觅之而实难得。

秦牧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散文以内容广博,文笔细腻,情趣盎然,风格独特而饮誉文坛。在他的散文中,人们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产生出一种感奋向上的精神。这种以知识、情趣、思想三者结合而别具一格的特色,赢得了读者的热爱与赞美。

散文的语言特点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既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特殊美质的发现,也是作者感情激荡、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也就是说.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地形地势、积雪的山、清明的水??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他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外来人”“客居者”新鲜、独特、丰富的感受(或许这种感受是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

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因此,作者的感悟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直接、广泛的沟通,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

《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表现一个普通的日本教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也能看到中国人作为弱国于民备受异族人的欺侮的悲惨现实。

再说形式。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思,传达某种趣味。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我们读过鲁迅、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最佳的结构蓝图,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能轻松自如地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细致探究,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文无定法。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形式显得缜密、谨严,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较松散、自由,但脉络、层次也清晰可辨,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错综变化,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似乎无迹可求,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

就笔法而言,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散文作家的笔墨,总是在对人物事件的细微处、局部的精描细绘处见出精彩的。如朱自清的《背影》抓住父亲背影这一细节大做文章,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不厌其烦地写来。正因为有这样的精描细绘,后面的“我的眼泪又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的抒情语句才有出处,才落到实处。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藤萝景况描写细致生动,淋漓尽致,占据了大量篇幅,分外引人注目。这些描写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是情思遐想得以飞动飘扬的缘由,是作者由小见大、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哲理的基础。有人说“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诗意就从这种精描细绘中来。

就语言而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看看这样的句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虽然平自如话,但写得很动情,很有韵味,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有时作者也特意锤炼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语句,”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分外引人关注,如冯骥才的《珍珠鸟》最后写道: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全文的点晴之笔。另外,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精彩,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春》的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其中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像诗一样美。 这些内容上的意味、情致和形式上的变化、创新,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实践,通过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的体认,通过多多接触各种不同的散文作品,多多磨炼我们的感受力、想像力、理解力、悟性。才能体会得到,才能体会得深透。有人说散文是“将作者思索体验的世界,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读者们”,这既道出了散文创作的特点,又道出了散文欣赏的特点

篇三: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冬天里的>故事作文

作者/刘腾辉

冬天里的故事

刘恺

昨晚,雪下了整整一夜,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不远处,还有几个人步履蹒跚地边招手边往这边走。

我急匆匆地上了车,好不容易在车厢后面找到了一个座位,舒服地坐下。这时,上来了两个小孩,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后面跟着一个中年男子。他满脸的胡子,好像很久没修剪了,穿着一件样式很土的上衣,裤子上还沾着油漆,有些难闻。我瞥了他一下,赶紧把手捂成拳头样靠着鼻子。

他走上车,不停地翻着自己的口袋,看上去很着急的样子。只见他好不容易翻出了几个硬币,硬币上好像还沾着污垢,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付完钱之后,他搜索着车上的每一个角落,终于找到了一个座位。他让两个孩子挤坐在一个座位上,自己靠着他们站着……我有些疑惑,后面不是还有一个空座位吗?

车子缓慢地行驶着,我抹去窗上的水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呈现在我的面前。屋顶、马路、草地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雪花又如鹅毛般四处飘落,这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我真想伸出手去抓住这上天的馈赠,无奈寒风凛冽,阻止了我。

突然,不知车前出了什么事情,一个紧急刹车,我差点撞到了前面座位的靠背,而那个中年男子一个趔趄,几乎摔倒,身边的小孩也贴着他的身体晃动了一下。我细细看去,原来那个中年男子的腿有点瘸。我吃惊地看着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叔叔,你坐吧。'我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对他说道。他先是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像个孩子似的。他很感激地说:'还是你坐吧,我要照看这两个孩子。'我执意要他坐下,他拗不过我,最后让一个孩子坐在我的座位上,并连声道谢。

我站在那儿,却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累。这时,不知谁打开了窗户,外面的雪停了,天放晴啦,似乎有阳光照在我的身上,顿时我感到一股暖意。

在这个冬天里,我看到了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其实,冬天并非只有肃杀和寒冷,我们时刻都会在不经意中感受到>温暖。

点评

化大为小,主题深刻。作者借'关心残疾人'这一典型事件来表达深刻的主题,从这一角度切入,化大为小,独辟蹊径,突出了对人际关系改善后的感悟与理解。

前后呼应,手法老练。本文伏笔运用巧妙,如前文'屋顶、马路、草地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和后文'一个紧急刹车,我差点撞到了前面座位的靠背',前后呼应,景物描写为下文的急刹车推动让座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冬天里的故事

张俊治

几丝绿意,覆盖了一个春天的外延;一片嫩芽,诠释着整个生命的内涵。

在一片天苍苍、白茫茫、雁过留痕的旷野雪地,寒风肆虐,张狂在这片浩瀚无极间,似乎想要把全世界都吞没。冷冷的月光下,两个小小的身影在艰难上挪动着脚步……

可怜的人啊!

我试图把窗帘拉开,给两个生命增添希望,窗帘却始终不听使唤,看来一切都有上帝来安排,一切都由他自己去主宰。

银白的月光洒落在地上,微弱的光线下,我隐约看见他们的身子在不停地摇晃哆嗦,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身上的破棉袄裹紧再裹紧,把头尽量龟缩到围巾里去。

'爸,你瞧那儿!'小孩子的声音中带有惊喜。

'哦!瞧瞧,这生命,啧啧……'一个中年男子把头凑过去,脸上满是赞赏。

我把头朝墙上探了探,清冷的光亮中显露出一个绿色的生命,哦,是一个被夹在墙缝中的新生命!

嫩芽上沾着几粒黄色的沙土,根茎因拉扯而变得挺直,从这狭小的缝隙中汲取少得可怜的养料,整个身躯如同他们一样有些哆嗦,有些颤抖!

上帝保佑,我闭眼祈祷,希望它能够坚强,坚强得让漫天的冰雪畏缩退让。

'哦,上帝!这个顽强的生命。我的孩子,我觉得我们应该继续前进!'中年男子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可是,爸爸,我已经很累了。'孩子乞求地望着他,双眼似乎饱含无助的泪水。

'我的孩子,这个小小的嫩芽难道还没告诉你吗?尽管有时狂风肆虐,严寒催逼,冰雪交加,残害着万物生灵,但是每个生灵都会靠自己的意志去战胜>挫折,我们正在

接受上帝的考验。上路吧,孩子,趁我们的脚还没完全被冻住。'

然后是一幅世界上最明净的画面:背景是白色的,主题是灰色的,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深一浅,两个人并行着,朝着白雪深处走去……

我仰望夜空,此时月光照着三个影子,其中两个是一对父子,另一个是那棵夹在墙缝中坚强存活的小小的嫩芽。

点评

对照鲜明,立意深刻。文章以镜头组合的方式,展示了一幅坚强跋涉的画面:空旷而寂寥的背景,与>孤独单调的人影,小小的嫩芽构成鲜明的对比,渺小与伟大相映衬,'小'的嫩芽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而'小'的人影彰显出生命的勇敢。

含蓄隽永,余味萦绕。作者没有大谈精神,而是借父子在旷野中艰难行进,借突然出现的'小小的嫩芽',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生命就应当不屈不挠,坚毅勇敢。没有长篇大论,但主题尽显,读完余味萦绕,让人拍案叫绝。

冬天里的故事

刘通

北方的冬天来的特别快,似乎就是在昨天,我们还是薄外套帆布鞋,漫步在被黄灿灿的枯叶铺满的操场,带着心爱的耳机,听着些小伤感的歌曲,尽情地享受着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然而一觉醒来之后,我爱的城市好像变了一个模样,墙上的温度计不情愿的缩着冻僵的身体,卧室的玻璃流着可怜的眼泪。寒冷摆着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架势向我们袭来,让我们尝到了冬天的滋味。在与心爱的被窝恋恋不舍的吻别之后,我们很不情愿地爬出来;面对着这凛冽的寒风,我们满眼不舍地看了一眼我心爱的修身牛仔裤,无奈地套上妈妈早就为我准备好的厚厚的羽绒服,臃肿的棉裤。并且用自己寥寥无几要去上学的信念完成洗脸刷牙吃早饭这一系列事项。

去学校的路上,看着昔日潇洒嘚瑟的树梢被冻得一动不动,仿佛失了灵魂一般。每个路人都裹得像个粽子一样往自己的目的地'滚'去,再看看自己,不觉失笑,此时嘴边便涌出了一团隐隐约约的白雾。'太冷了,再慢点都要被冻僵了。'我心中默默地想着,然后加快了步伐向学校跑去。

北方的室内,冬天都有暖气。刚踏入教室门口,一阵久违的温暖便朝我涌来,不自觉打了一个寒颤,感觉整个人都融化了。比起屋外玩耍时的寒冷,我们更情愿待在这样温暖的教室学习语数英。只有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靠在'学习'的怀里,贪婪地享受教室的温暖,仿佛我们身上有了一个'刻苦学习'的影子。

待在温暖的教室里,看着窗外被冻得僵直的万物,脸上不觉浮现出小小的幸灾乐祸的笑容。于是,在这样'变态'的心理下,我们很快便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这仿佛是寒冬送给我们的>礼物。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无论酷暑还是寒冬,学校都不会忘记给我们'加餐'.上到9点的晚自习便是我们的营养餐。冬天的黑夜总是来的很快,昔日暖暖的月亮如今也是面色冷峻。被教室温暖的我们再也没有力量去同情寒冷的月亮,只能埋头消灭眼前一摞摞的作业,写完一摞还有下一摞。不知不觉,几个小时的晚自习便这么过去了。

伴随着冷冷的月光,我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关掉教室的灯,锁好门。下楼时,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在漆黑的楼道中回荡的声音,心中便升腾起一种暖暖的充实感。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充实感好像使我没有那么冷了,耳朵里依旧是我心爱的白色耳机,放着自己心爱的歌曲。披着月光,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几首歌的距离,这倒成了我的享受。

这样的一个萧瑟寒冷的冬天,我仿佛舍不得让他过去。

点评

本文小作者将外部景物与自己内心感觉融为一体,文笔风趣幽默,使人读起来轻松自如。小作者多次巧妙地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幽默,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墙上的温度计不情愿的缩着冻僵的身体,卧室的玻璃流着可怜的眼泪', '昔日暖暖的月亮如今也是面色冷峻'.另外,文章最后,作者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充实感好像使我没有那么冷了',体现了作者是一个内心充满温暖,积极向上的人。作者的真情流露能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评

三篇文章全是以'冬天里的故事'为题,但是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却各不相同。第一篇文章是最经典的记叙文,在内容上,采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叙述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一件小事,来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现实问题,发人省醒。在结构上,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方法,手法老练,布局严谨。而第二篇文章,采用的则是镜头组合的方式,展示了冬日里一幅坚强跋涉的画面,小小的嫩芽傲然生长在空旷萧瑟的旷野里,孤单的身影顽强跋涉在一望无际的雪地。作者没有用语言叙述精神的顽强,却是在这'背景是白色的,主题是灰色的,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深一浅'的镜头里体现出了顽强不屈,坚持不懈的精神,引人入胜,实乃佳作。第三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作者善用风趣智慧的语言将其冬天里的一天刻画的生动形象,并且很好的按照时间顺序完成了整片文章的布局,结构清晰,布局合理。又在文章最后,将自己的真实感受与这冬日的寒冷加以联系,使整篇文章的感情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表现了自己的努力和内心的积极向上。

总之,三篇文章都属于佳作,只是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相同点在于,每篇文章都是用作者丰富的写作经验,细心的生活观察力与真情实感堆砌起来的。写好一篇文章并不难,只要勤加练笔,善于观察,真情流露,每个人都能在写作方面大显身手。

篇四:散文专题最终版

中考语文散文文体知识及考点分析、题型考查

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

2、形式上:形散神不散

形散:(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3、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4、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三、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朱自清的《背影》、鲁

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济南的冬天》《阿长与<山海经>》《乡土的篱笆》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也叫写景状物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

散文 冬天的感悟

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例如:《春》《紫藤萝瀑布》《孤独的舞者》《稻子熟了》等。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这类散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也叫哲理散文,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属于文学作品,不是议论文。因为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它与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也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例如:《敬畏自然》。

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

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四、散文的语言:

优美凝练、自由灵活。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

五、散文的线索

1、找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理顺序。 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有的文章有明(事件)、暗(感情)两条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D品情感。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E析哲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的字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几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

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等。

1、象征: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地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等,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4、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作用:从而突出了人物形象、突出文章的主题,并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曲折,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6、想象: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7、以小见大: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加具有震撼力。

8、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9、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用: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

分、更有感染力。

10、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

作用: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11、伏笔∕照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作用: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12、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

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八、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九、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篇五: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

一、导入:

复习: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情:内核,关键。

名言链接:

要写好风景,首先要立足“情感”。

——格非

散文可以偏重于风景,但必须有思想。

——丁玲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

——郁达夫

二、品味揣摩:

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元] 白 朴 [元]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的残照,在路旁的层楼脊上还看得出来。店头的灯火,也星星的上了。日暮的空气,带着微凉,拂上面来。城外一带杨柳桑树上的鸣蝉,叫得可怜,它们的哀吟,一声声沁入了我的心脾,一种淡淡的悲哀,把我的全身溶化了。

——郁达夫《还乡记》

车过了松江,风景又添了一味和平的景色。弯了背在田里工作的农夫,草原上散放着的羊群,平桥浅渚,野寺村场,都好像在那里作会心的微笑。一家泥墙草舍里忽有几声鸡唱的声音,传了过来。草舍的门口有一个赤膊的农夫,吸着烟站在那里对火车呆看。啊!我几年不与你相见的和平的村落啊! 选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独特景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真实情感

选本身带有感情色彩的传统景物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

(1)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

一片叶子的落下是一次辉煌的事件!

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

它从他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它并不向下,而是漂浮着。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

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

点评:

于坚是一个“有情人”,也是“有心人”,他躺在自然的怀抱中,聆听自然的絮语,凝视自然的神韵,描绘出了云南冬天树林的色彩、温度乃至生命。

不应流于所谓的绿叶象征向上,落叶必定凋零俗套,应除去他们的遮蔽,以审美的姿态去接近事物本身。达到物我同一的澄明之境。

(2)矛盾《雷雨前》

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胡——胡——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点评:

茅盾《雷雨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雷雨来临之前的风、雷、电,以及人的状态,暗含了革命处于低潮但又是新的高潮就要到来之时的社会现状。

三、散文模式研究:欣赏一篇完整的写景抒情散文。

(一)听雨

快乐的叶子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 [抒情诠释]

听雨,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 [引发联想]

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而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似乎天地荒芜,惟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感悟哲思]

雨声不自觉地寄托了听雨者绝对的孤独,而听雨者呢,因雨声自应有不可言传地一笑,是心有灵犀的会意,还是放开怀抱的欢畅?

听雨,最妙犹在深夜。 [变换角度]

夜色苍茫,抹去了所有的颜色,遮掩了一切的亮光。窗外一切若无,惟有雨声潺潺。张耳细听,在无穷的暗夜里,真是清妙的天籁呀!如飞珠溅玉,声声滴在心灵的最敏锐处,给予听雨者最直接地震荡,像落叶飘风,像静夜飞花,像寒山寺的钟声,像赤壁的划然一啸。[诗意描写]

夜雨潇潇,空阶滴到明的惆怅都因这空灵的妙音而冰雪消融了。李义山吟咏,“留得残荷听雨声”真是悲秋后的旷达! [文化链接]

听雨,能听出人生的一种况味来,又岂止留在残荷上的一片雨声。[含蓄结尾]

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的写作角度?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模式一:

引出景物——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变换角度)

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变换角度)

诗意描写——联想想象——感悟哲思

????

教师示范:

月是诗意的,梦幻的。

鲜亮的月色,如一泓柔水,化在万物之上,似有一种淡淡的香,轻飘飘弥散在夜空。仰望苍穹,目光直抵那无垠的太空,心也完全溶进了这浩瀚的宇宙,没有私心杂念,没有烦恼忧伤,只存清明和澄澈。

当大地被蒙上一层梦幻般的色彩,空气中便流淌着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优美的旋律同回忆一样悠长,若隐若现的琴音里仿佛牵着许多东西。

那音乐之手,似正在轻轻梳理着一种灿烂。

(二)飘落心灵的枫叶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所以小路边的梧桐林虽将那秋日里和熙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了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了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或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么?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火红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

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红树叶。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做出的痛苦决定么,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火红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其实命运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这篇散文的结构有点类似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属于圆形结构。不同的是本文首段就作了清楚的交代。这样有利于让阅卷老师一下子把握文章的思路。次段写事,即造成自己心绪不宁的原因,并且和话题联系起来,提出选择的原因与作出的选择。三段写景,触景生情,并从中得到启示,获得情感的开解。末段作结,为全文收束,并作升华。

借景抒情散文写作模式二:

第一段:写心情不佳及发生的转变或者只写心情不佳(如《荷塘月色》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自己的心境]

第二段:写心情不好的原因,交代简要交代事情。 [相关的事情]

第三段:触景生情,细致描写景物以及景物给自己的感触。(注意与话题联系)[看到的景物]

第四段:升华主旨。(最好有一定的哲理。如前文没有交代心情的变化,这里要补充交代)[恰当的升华]

四、构思训练:

以话题“坦然是一种美丽”列一个借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提纲。

五、经典散文欣赏:

晚秋初冬

(日)德富芦花

霜落,朔风乍起。庭中红叶、门前银杏不时飞舞着,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晨起一看,满庭皆落叶。举目仰望,枫树露出枯瘦的枝头,遍地如彩锦,树梢上还剩下被北风留下的两三片或三四片叶子,在朝阳里闪光。银杏树直到昨天还是一片金色的云,今晨却骨瘦形销了,那残叶好像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

这个时节的白昼是静谧的。清晨的霜,傍晚的风,都使人感到寒凉。然而在白天,湛蓝的天空高爽,明净;阳光清澄,美丽。对窗读书,周围悄无人声,虽身居都市,亦觉得异常的幽静。偶尔有物影映在格子门上,开门一望,院子的李树,叶子落了,枝条交错,纵横于蓝天之上。梧桐坠下一片硕大的枯叶,静静躺在地上,在太阳下闪光。

庭院寂静,经霜打过的菊花低着头,将影子布在地上。鸟雀啄含后残留的南天竹的果实,在八角金盘下泛着红光。失去了华美的姿态,使它显得多么寂寥。两三只麻雀飞到院里觅食。廊椽下一只老猫躺着晒太阳。一只苍蝇飞来,在格子门上爬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内宅里也很清静。栗、银杏、桑、枫、朴等树木,都落叶了。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院内各处,升起了焚烧枯叶的炊烟,茶花飘香的傍晚,阵雨敲打着栗树的落叶,当暮色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如果是西行,准会唱几首歌的。暮雨潇潇,落在过路人的伞盖上,声音骤然加剧,整个世界仿佛尽在雨中了。这一夜,我默默独坐,顾影自怜。

月色朦胧的夜晚,踏着白花花的银杏树落叶,站在院中。月光渐渐昏暗,树隙间哗啦哗啦落下两三点水滴——阵雨,刚一这样想,雨早已住了。月亮又出现了。此种情趣向谁叙说?

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月光如霜,布满地面。秋风在如海的天空里咆哮。夜里,人声顿绝,仿佛可以听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音响。

特点分析:色彩的运用、动静的结合、诗情画意、手法多样(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细致入微。一夜之间秋去冬来,伴着寒意是这样的匆匆。心中涌出别样一番滋味。展现了一幅凄美的晚秋初冬图景。静态的心境中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在动态的景物变化中体现宁静的心态。它表现出一种,使人感受作者孤寂的内心世界中的一种超美。通过“白昼的静谧,庭院寂静、内宅清静、月夜寂静”来衬托内心世界的清静和寂寥,又通过“落叶、生灵、炊烟、暮雨等秋声

表现富有生机的大自然景色,表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自然乐章。孤寂的内心世界,夹杂着一种崇高的力量,一种宁静而至远的超然心态和深思中一种豁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及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热爱。

结束语:

用你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最美丽的风景;用你的真挚情感,吟咏成最感人的华章!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