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都江堰到汶川地震遗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18:48 作文素材
都江堰到汶川地震遗址作文素材

篇一:汶川地震六年后都江堰考察实践报告

实践队编号:13050

情系灾区,六年重返

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14年7月

目录

1.实践队简介以及实践基本情况 2.实践地介绍 3.暑期社会实践流程 4.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5.个人实践总结

一、实践队简介

本次暑期实=实践由我们一行七个人组成,其中两个男生,五个女生。

分别来自软件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 暑期实践经费:

1.火车票 7人*224=1568 2.住 7人*200=1400 3.吃 7人*150=1050 4.合计 1568+1400+1050=4018

二、实践地介绍

本次实践最初我们打算去四川省汶川县也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

中心去走访实践的,但是由于汶川距离成都比较远,交通不方便,所以我们临时改变了实践地,选择了十分便利的都江堰市。都江堰市也是当时汶川地震受灾十分严重的城市,所以仍旧可以作为地震灾区的一个缩影!

都江堰市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都江堰市紧邻西部特大城市成都,距成都市仅39公里,处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是成都居家、会议、休闲附中心,是世界遗产地九寨〃黄龙——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峨眉山的黄金旅游枢纽。西部大开发最大的生态工程、静态投资60亿元人民币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建在都江堰市境内。

都江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最古老的无坝引水工程。青城山以“青城天下幽”闻名于世,是我国道教发祥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植物基因库”。目前已形成了多品味的旅游产品、多功能的旅游设施、多层次的旅游消费格局。

都江堰,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波及都江堰 5月12日,都江堰城区多处房屋倒塌。 当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离汶川约100公里的都江堰市部分设施受损,多处房屋发生倒塌。2008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大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重灾地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二王庙已经垮塌。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所以我们认为,把都江堰市作为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重点考察地是非常有意义的,也会带来很大的收获!

三、暑期社会实践流程

7月11日,从西安出发(由于我个人原因导致我们误了火车,及时改签,第二天晚上才到达成都)

7月12日,晚上我们一行人抵达成都并住下 7月13日,在成都玩一天,休整一天

7月14日~7月16日,到都江堰市做调研实践,我们走过了都江堰的几条街道,也问访了几个当地居民,但是由于语言交流问题,情况不是很乐观,接下来我们到都江堰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相关记录!

7月16日下午,返回成都 7月17日,乘坐火车返回西安

四、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首先,总的来看,我们“情系灾区,六年重返“暑期实践队还是很出色的完成了这次的社会实践任务然,尽管我们调查队人数有限,条件有限,但大家仍然将调查任务铭记在心,努力真实的完成实践,从全方位角度地调查,认真地信息搜集和分析,以及每个人的真诚的心得体会等等这一切都可以体现我们的积极与尽心尽力!不仅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而且得到了很宝贵的锻炼,积累了经验。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的思维更加有条理,更加严谨,我们的思想更加得成熟,我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当然,这次活动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现实问题,让我们都有深刻的反思。

本次实践活动从最开始的确定下“探访汶川地震六年后的重建情

况”也颇费周折。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但身为中华民族的同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降临在汶川的强震,他将一座如花似玉,繁荣昌盛的魅力城市击毁成一望无际的废墟,而六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非常关心地震后的重建情况,关心那里和我们一样受着祖国母亲哺育的同胞们,最终确定下在震后六年后的今天前往四川探访汶川地震六年后的重建情况。

到达都江堰市那晚,我们就各自行动,搜集当地的资料,了解当

地的一般情况,然后大家晚上一起开会讨论活动内容,具体活动时间、行程安排、工作分配以及写策划书,申请立项,我们大家都很重视与关心此次实践活动,竭尽全力让这次活动有效的完成,希望我们能为

篇二:回顾: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

5月12日定格的时钟总参谋部立即命令有关部队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总参谋部指示有关抗震救灾部队,紧急灾情和有关情况可直接向设置在北京的指挥部报告,以减少指挥环节。

成都军区迅速派出三架直升机紧急赶赴汶川现场救援。四川省军区派出的300名官兵正前往救灾一线。

当日,成都军区向灾区各个方向派出的救援人员已达6100人。很多部队正在开进途中。

成都军区派出由副司令带队的一线指挥所开进至都江堰附近,因道路损毁受阻。有关部队在都江堰展开紧急救援。

19.:30成都市区上千辆出租车自发的奔赴都江堰灾区。

20:02 空军两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175人飞往灾区。

20:00 武警四川总队阿坝支队向汶川灾区出发。22:00 运送中国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的两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先后抵达成都。

深夜第三军医大学紧急抽调联合应急医疗队于赶赴四川灾区。医疗队于13日凌晨到达四川德阳灾区一线后,迅即开展救灾工作。

5月13日

1:12 成都军区空军派赴四川省汶川县地震灾区查看灾情的4架军用直升机遭遇恶劣天气被迫返航。当地当时正在下着大雨。

公安部消防局调派重庆等10个消防总队1060名消防官兵和30条消防搜救犬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3:00 公安部紧急从公安边防部队抽调200名、从公安消防部队抽调100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援队,连夜飞赴四川地震灾区救治伤员。3:24 武警部队已出动13000余名官兵急赴灾区抗震救灾。同时,正在待命的某机动师4600名官兵已做好出发准备,随时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4:00 云南边防总队启动紧急预案,成立由总队长那顺巴雅尔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连夜抽调医疗救护队,紧急调运价值15万元医疗药品,迅速赶赴四川灾区现场。

清晨800余名部队官兵已赶赴汉旺镇展开救援工作。

5:40 成都军区两支救援部队的800多名官兵抵达地震灾情严重的绵竹市,随后分赴灾区各乡镇展开救援工作。

6:00 重庆的医疗救援队到达德阳,负责协助德阳市和绵竹县的医疗救援工作。到12:00,已救治一千多名伤病员,目前还有两三百人在临时救治中心接受治疗。6:30 驻灾区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已投入16760人,其中军队11760人,武警5000人。13日还将计划使用20架军用飞机输送兵力至灾区。

7:00 “河南省消防总队抗震救灾应急救援队”紧急启程,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7:00 武警部队已向地震灾区投入兵力13820人,救出受伤人员1800余人。

7:00 总指挥温家宝再次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他强调,务必要在今天晚上12时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的道路,全面开展抗震、抢险、救人工作。

7:00 武警部队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参加四川地区抗震救灾。截止目前,武警部队共搜救、挖掘被压埋群众、抢救伤员4130名,转移疏散群众3万余人。7:30 重庆市公安消防部队由200名官兵、25辆消防抢险救援车组成的应急救援队紧急开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执行救灾任务。

7:30 成都军区赴汶川先遣部队通过海事卫星电话,向成都军区驻都江堰前线指挥所报告:都江堰通往汶川的213国道出现10余处塌方,机动车辆基本不能通行。先遣部队距离汶川75公里。

8:00 济南军区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先遣人员160人从济南乘专机奔赴灾区,包括济南军区和所属两个集团军的先遣指挥组25人以及5支医疗队135人。

8:22 济南军区某旅1000余名官兵乘列车开赴灾区。8:50 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摩托化机动第一梯队300人、30台车已顺利到达陕西渭南。这支部队是13日晨4时41分从洛阳出发赶赴灾区的。

9:00 总参谋部命令济南军区某机械化步兵师参加救灾的1万名军人,由铁路输送改为空运。为弥补空军运力,总参谋部正在协调民航部门,调用民航飞机输送救灾部队。

10:55 运载72名空降兵官兵的4019号空军专机在绵阳机场缓缓降落。从1000多千米外机动而来的官兵,迅速投入到灾区的抗震救灾之中。 11:00 公安部发布地震灾区最新道路情况。

上午成都军区空军2000余名官兵分别奔赴都江堰、彭州灾区,投入抗震救灾。

12:00 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2万人参加抗灾救灾。目前已到位4190名,机动途中9810名,预备队6000名。

12:00 搭载1400名官兵的7架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和2架运八型军用运输机已陆续到达成都,部队在机场收拢后马上开赴灾区。

12:00 由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率领的精干小分队,从都江堰出发辗转理县,徒步跋涉,已于抵达震中汶川县。

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一百名士兵突击队员、一百二十名应急民兵预备役人员,抵达汶川县。中午武警部队司令员吴双战率领机关有关人员到达成都后,前往都江堰、德阳等抗震救灾现场慰问官兵,对部队检查指导。

13:00 总参谋部调集的两架遥感飞机已经到达成都太平寺军用机场,并做好起飞准备。但因天气原因,原飞行计划推迟,机组人员在机场待命,天气好转后再飞至灾区拍摄灾情图片。

14:30 因为汶川地区持续暴雨,空降某军特种大队派出的一个伞兵侦察连未能按原定计划执行伞降侦察任务,伞降行动被迫取消。

15:00 云南省调集的100名消防官兵从滇池路昆明市特勤一中队出发,准备经云南的昭通入川与来自全国的1000多名消防救援人员集结后赴汶川县救援。 17:00 总共有6列军列从昆明赶赴灾区救灾。

17:00 北川县城大部建筑垮塌,救援部队车队仍然无法前行。

17:00 武警部队共投入20460名兵力参加四川地区抗震救灾。武警部队共搜救、挖掘被压埋群众、抢救伤员4130名,转移疏散群众3万余人。

19:10 济南军区摩托化开进的铁军部队秋收起义团300人先头部队已到达四川广元。另有900名官兵乘6架飞机飞往成都,第一架已于16时20分着陆。 22:30 武警某机动师600余名官兵正在冒雨徒步赶往汶川,距汶川仅9公里,有望1小时内赶到汶川灾区。

23:15 武警驻川某师200人在师参谋长王毅的带领下,由理县强行军90公里,到达汶川县城,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抢险救灾队伍。

5月14日

8:00 武警部队已有900余名官兵在汶川县城展开救援。

篇三:映秀景区导游词

映秀景区导游词

古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边缘山区,岷江支流寿溪河畔,距离汶川县城八十二公里,与震中映秀直线距离不足十公里。这里山青水秀,古镇依山而建,充满着浓郁藏羌风情,这个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的山中小镇,现在已是一个集居住、医疗、教育一系列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且具有浓郁藏羌特色的滨湖山地新城。从成都的都江堰去“5.12”特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通过新开通的都汶高速公路,25.95公里的高速路程,只需要20分钟左右就可直接到达“镇”里了;途中就是“三洞三桥”,紫坪铺、龙溪、龙洞三个隧道以及庙子坪特大桥、新房子和映秀桥;与原有的213国道形成鲜明的对比,路面、车流、距离,对曾经的地震“孤岛”映秀镇的交通和运输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称这条路是映秀人民的“信心之路”、“希望之路”!走进映秀,老映秀镇是一片平整的废墟,除了地震断裂带经过的电厂办公区和映秀小学遗址外,原本为河滩的土地上,几乎盖满了天蓝色的活动板房;有人说,板房是“拔地而起”的;映秀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地震垮塌的山体掩埋;穿镇而过的岷江奔腾不息、痛苦离去;象刀削的岩石壁矗立在江边,展示着她的坚强;如果不亲临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也是这次纪念“5.12”一周年大会的主会场)、不去渔子溪观景平台的“5.12”遇难人员公墓、不去写有“5.12震中映秀”的天崩石处、不靠近震源牛眠沟,不倾听守墓人、板房旁和穿的民族服装的地震“导游“的介绍,特别是已经去过北川那个大面积倒塌和电视播放很多感人的抗震英雄事迹的地方的人,就凭自己的眼睛,难以知道地震对映秀的凶残和惨痛、不幸的映秀还有增加的无奈新痛……

“5.12”地震时,映秀镇是16000人;映秀小学2/3的人员顷刻间被掩埋;映秀幼儿园、镇机关很多人在11级烈度的地震中无能为力;已经成为震中标志性建筑的漩口中学,在那样惨烈的倒塌、震裂的建筑中,1600多师生中,43名学生、8名教师和2名家属未能逃脱厄运,在映秀镇里还是创造了奇迹,尽管伤了不少的师生;为了防疫,乘冲锋舟进入孤岛的解放军战士将遇难的乡亲冒雨台岛了山岗上,安葬在如今的“5.12遇难者公墓”。可守墓人告诉我们,按照公布的遇难和失踪人数是6566人,可真正安息在公墓里的不足3000人!我记得当时电视的画面,河滩上挤满了人,有伤者、有老人,有忙碌的解放军;尽管大家秩序很好,小小的舟船与岸上黑压压的一大群人还是给大家很沉重的压抑和揪心;其实,当时需要直升飞机抢运的伤员就超过1000人;此处此景,我能感受到当时当地百姓在惊恐之余的不知所措、

乡镇领导的无助无奈、解放军来了的心理依靠!镇长说,天崩地裂是什么感觉,只有映秀人最知道;当时听不见任何其他的声音,就是地下的吼声!天塌下来了,一点形容不过份,伸手一点都看不见;见到的任何一个人,再熟悉也认不出来了,只有自报姓名......其实,有时候,生死离别、阴阳之隔就是发生得那么突然、那么不可预见!

地震前,映秀以其美丽的环境和藏羌文化为主打的旅游业和以“水电之乡”实力为阿坝第一工业强镇;人均土地是每人一亩;地震后,地震喷出的岩石和山体将2/3的土地掩埋了,只有0.7平方公里了;电厂、道路也都被破坏了;尽管以震中、震源等素材可以做些旅游,但还是担心这些“资源”的短期或难重复性等问题,政府考虑映秀镇灾民安置的最佳办法是“异地

安置”;这带来了诸如分配、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很多当地人添了一丝忧虑。

? 漩口中学的遗址被保留了。这次胡主席发表纪念“5.12”地震一周年讲话就是在这里。震裂的时钟模型定格在14:28分作为主题雕塑;记录中国人民抗震英雄事迹的碑文“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和英雄形象的旗帜雕塑矗立在左侧;鲜花、松柏组成了地震纪念的祭坛,供人们悼念;主题雕塑后面是保持了震前的位置、没有发生垮塌的教学楼楼梯间,上面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地震发生后的学校教学楼有半截斜埋在地下、旁边的学生宿舍楼呈S形倾斜;在开裂而未坍塌的宿舍楼墙上挂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巨幅标语等。这也是国家规划中的地震遗址博物馆之一。 在映秀镇的入口处,一块从山上飞滚而下的“天崩石”纹丝不动地矗立着;上刻7个大字:“5.12震中映秀”。一年前遭地震破坏的小镇满目疮痍、一片平地废墟;在废墟旁建起的“板房小镇”,有了“板房旅馆”、“板房餐馆”,演绎着与以前不一样的另一番生活;生意不是很好但也不坏,看得人多,吃饭的少;我下到板房村里看了看。干净、简单,老乡说,有个住的、政府也管,下一步听说会更好;已经很满足了!地震的当时,解放军没有进来,镇领导还是带着我们自救、那个时候真的感觉共产党好!温总理那样大年纪还几次到灾区看我们的同胞,我们这点真的不算什么。我放弃了照相,我知道他说这话的心情,当时的眼泪是压着的,而我没有压住……包子铺、樱桃等,销量很好,可能更多的是希望这里老百姓过得好一点。

? 不远处,就是震源“牛眠沟”醒目的广告牌。震源崩出的白色石块填满了50米深的山沟,与周围坍塌的山体暴露的黄褐色岩石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年轻人开着自己的摩托车在坡下等候,可以拉车上去看震源点;不讲价,一律20元;旁边还有等候身着漂亮民族服装的“女学

生导游”;因为还是有些危险,去的人不是很多。我们走了一段,在远处看看堆满白色石头

的山沟,偶尔也有几个人在沟里去寻找什么“地震石”等。

天崩石:5.12大地震瞬间,天崩地裂般的震晃,山坡上需多石头蹦下来,有的落在山脚,有的翻过锅炉滚进岷江,可是其中一个长11米,高8米、宽3米,重心很高的巨石却滚过公路,倒插在江边。向着岷江峡谷,面朝前方牛眠沟震源点。矗立在都江堰路边成了映秀镇震后的标志之一。

百花大桥:处于漩口镇和映秀镇交界处,是国道213线通往阿坝州的必经之路,全长500米耗资3000万2004年成通车。地震时桥面断裂桥墩震毁,最终整体性垮塌,如今残存的桥面及桥墩遗迹成为5.12

特大地震灾害的著名实体和宝贵遗迹。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曾在此举办。

渔子溪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映秀镇;如果不是地震,岷江穿城而过,刚使用不久的漩口中学设计还是很有特点的,小镇整齐有序,人来人往;现在板房地河滩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景点。此时在这里是看着眼前、想着这些,心里更沉甸甸、无限悲痛,身旁躺着的就是生长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贡献在这里的上千名遇难同胞啊!守墓的两个老人,都是党龄40多年的老党员,一个64岁的马祥福;一个68岁的胡建国,是自愿在这里300多天了;每天收拾着长长

的阶梯,安慰着来悼祭的人们,也目睹着映秀悄悄地变化。

? 滔滔的岷江边,213国道的坍塌大桥拦腰折断、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新修的桥墩在夜以继日的长高;路面在一点一点的延伸;熟悉的电视画面,飞沙走石、巨石滚江、飞车抢险修路的画面就在眼前,但毕竟已经一年多了;映秀电厂和其他两个大的电厂正在制服曾经已经驯服的岷江,争取早日为映秀人民造福、回报成都、回报四川、回报全国!有人描绘了将来的映秀镇,就是有宽敞整洁的马路、藏羌风情的民宅、坚固现代的学校、流光溢彩的乡镇!我

想是的,这是对不幸遇难的同胞和英勇献身的抗震救灾烈士们最好的告慰!

映秀镇也是一个多名族汇聚的少数名族之乡.由藏羌汉组成的,羌族聚居地,历来就有”金羌门户”之称,从房屋风格和建筑上不难看出,左手这边这排是二台山安居房,共48栋,218户,全部由一米阳光公司在打造,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羌族独特的风格由石头垒起来的.右手边是中山宝的安居房,是我们映秀镇比较大的三个村,没法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建,因此就纳入我们的城镇规划.他的风格是川西民居风格由上海同济大学担当设计.抗震力度也达到8度。地震以后90%的耕地破坏掉,那老百姓虽然住进漂亮的新房,但是要生存,还是有很多问题,所以看到家家户户每栋楼下面都有个商铺,家家有商铺,户户搞旅游,人人有丰收,这样生活就有保障了。这种房屋是民居带商铺房,一楼商铺,二三楼居住。还可以用来旅馆,这里交通发达,冬暖夏凉,适合居住的温馨小镇,有朋友来住上一晚还是可以的。左边是由一米阳光打造的食住行游购娱的业态发展,右边是安居房共348户。

气候湿润,利于植被恢复,当时这些青翠的植物地震光秃秃的,今年3周年了,现在都已经恢复了。2010年二十八的时候,这里有千人大坝宴,有一百多桌,当时我们的省委书记刘奇葆书记和蒋巨锋省长欢度春节,就在这里举行的,由一米阳光公司承办的。今年的5月9日,温家宝总理也在再次来到这里,也是兑现他的承诺,地震受灾当时,他也亲临现场,过后也多次来过,今年3周年后,5月9号再次来看看这里的灾后重建情况,也在这条大道。因此,东莞大道也是展现灾后重建成果情况的浓缩精华。路边藏羌的绣堂,纯手工制作,也是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价格不菲。5月7号是国际旅游文化节,刘奇葆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是没有奇迹发生的话,那么映秀重建就是奇迹”因为他也是第一时间亲临了映秀,现在看到了一个映秀的变化。模拟房屋构造,房屋有多高,地基有多深,全部是框架,钢架,扣起来抗击8级地震的标准。“博爱新村”是由澳门红十字会每户捐赠2万,当时游客问住进去多少钱?2770,老百姓住进去770,剩余的2000国家出。

这里也是保罗安德鲁大师的设计理念,很详细的说明了为什么映秀只保留了一个中学遗址--漩口中学遗址,其他遗址都清理了,一来是时间久了没有价值,杂草丛生,2来是经历过地震的,如果保留太多会悲伤,想起勾起落难的亲人们就会无法面对生活,这样就会坚强。 09年9月份开始清理修建,基本2年建成。这边有个消防中队,以前在阿坝州只有一个消防中队,现在映秀镇就有,是因为地震时,第一时间一起度过,地震过后就留在这里。种植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魔芋,猕猴桃,白色的综合的服务中心,政府办公大楼,行政大楼都会在这里。

走进学校你首先看到的这里的记事钟记事墙,记事钟的背后就是我们的主教学楼,当时地震的时候,我们教室墙面上挂着这面钟,地震波使整栋楼的摇晃,把墙面摇裂以后,钟突然掉下来,现在用汉白玉雕刻的时间钟,时间是永远定在2点28分,周围的裂痕代表这场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痕和打破碎。记事墙,上面是一个文字记述内容,下面是一个浮雕。浮雕展现的内容也是真实的,就发生在茂县,在崎岖的山路上,武警官兵、志愿者、医护人员、国际友人、正送一名伤员上飞机的情形,展现了我们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当然大家也发现,我们一般的记事碑记事墙都有题名、日期、落款,哪个提的哪个落的,而这面墙却没有,中间是一片空白的,因此这样高规格的,目前只有执政党才有这样的权利。在中国只有两面,一是天安门广场旁边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空白的,代表革命取得胜利,在我们的和平年代,在我们映秀有这样的记事墙呢,也是表明我们国家渐强大起来,在面对这种突发的灾难面前,我们名族的团结精神。上面这面国旗,也是地震一周年,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升上去的,当时胡锦涛总书记在这里举行的地震一周年的纪念仪式。

水磨景区

参观游览洋溢着浓郁西羌民族特色的“西羌名城,文化古镇”---水磨古镇,游览明代的古戏台——万年台、清代的---大夫第,及名称取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阁,沿着禅寿老街,整洁的石板路一路走来,飘香的水磨老腊肉,鲜嫩的豆花,还有九大碗的流水席,飘得老远的香味让你忍不住寻着前去....游览完毕带着愉快的心情返回

“春风阁”是深入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

西羌汇西羌汇,坐落于水磨镇春风阁脚下,东临寿溪湖,是水磨标志性景观之一。

西羌汇建筑平面由正方形演变而来,建筑立面结合羌碉特色;碉楼碧波交相辉映,夜间玻璃体的斑斓灯光与水色交融,更添寿溪湖的奇幻色彩。西羌汇将现代的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西羌文化相结合,并融入佛山陶瓷艺术元素,具备展览、演出、会议、接待等多项服务功能。

篇四:映秀考察记

映秀考察记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 撕裂了大地山河,震动了华夏大地。时隔五年,2014年3月23日我们班的同学到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参观学习。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面对自然灾难,人们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灾难之后我们悼念逝去的生命,研究地震的机理,为以后可能的地震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首先参观了几个地震相关的技术模型,粘滞阻尼器消能支撑减震技术、钢结构与盖板加强型梁柱节点连接技术、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基础隔震技术、砌体结构 抗震技术要求。

粘滞阻尼器消能支撑减震技术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基础隔震技术 钢

砌体结构抗震技术

粘滞阻尼器的抗震原理是利用活塞通过推动油缸中的油流过节流孔而产生的阻尼而耗能,已达到减少地震作用,提高结构在地震下的抗震能力。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基础通过设置于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的隔震层中隔震支座吸收地震输入能量,使作用于上部结构的地震力比一般建筑要小得多,保证地震作用时上部结构的安全。

钢结构与盖板加强型梁柱节点连接 ,盖板加厚了梁柱坡口对接焊缝的厚

度,使其应力水平降低,充分利用了钢梁良好的塑性性能来耗散地震能量。

新的砌体结构通过设置圈梁与构造柱大大提高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倒塌性能。构造柱与墙连接处砌成马牙行,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拉结钢筋,每层砌体砌筑完成后再浇捣构造柱。

随后我们来到漩口中学地震遗址,“5.12”大地震造成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名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看着这一个个数字,看着一栋栋倒塌了的教学楼,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烈。一栋5层楼的阶梯教室,竟然陷入地面以下4层之多,从现在看来,很难想象是怎么下陷的,伤感、惋惜之情无以言表。

地震之后我们既要缅怀逝者,感恩生命的可贵,珍惜现在的时光。作为一名土木工科学生,我们更需要关注地震中的力学性能和对建筑的破坏规律,在以后的设计和施工中要引以为戒,避免惨剧的再次发生。

汶川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地震发生时,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

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因此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处于波峰地段的建筑物比处于波谷地段的建筑物破坏严重。地震波在传递到地表的时候,横波和纵波相遇引起地震波能量的叠加、纵波引起建筑物上下震动,横波引起建筑物左右晃动,产生剪力破坏。如图所示在墙体表面产生很多45°方向的裂缝,呈X形,是地震横波左右反复晃动产生的。从破坏结果上看,主要发生在楼梯间、层板、楼梯连接处、楼与楼的转角处和空间较大的阶梯教室。对于空间狭窄的厕所、整体浇筑的梁和柱破坏不那么严重。 X

楼梯连接处破坏 楼梯间处的破坏

就破坏的机理来分析,楼梯间在修建时采用了较少的材料,强度和刚度较小,在地震中地震荷载超出了楼梯间所能承担的最大荷载,造成破坏。由于梁的跨度过大,且承重纵墙开门窗洞口,结构整体抗侧移刚度太小,加上砌体结构的脆性性质,此类建筑成为地震中最不利于抗震的结构形式.阶梯教室空间大,梁柱所需要

承担的应力大,容易破坏。对于连接处来说,两个结构在连接的时候不会像整体浇注一样完整,会出现连接不牢,连接应力集中等问题,容易破坏。相比较而言,净空较小的厕所和教室,梁柱需要承担的荷载较小,不会超过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不易破坏。 梁柱连接处的破坏

柱板连接处的破坏 厕所在地震中完好

小教室在地震中完好

在建筑材料方面,漩口中学还是采用了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

砌体结构沿胶结面破坏 钢筋达到屈服极限发生破坏

地震中砌体结构的裂缝主要是沿着砖与砖之间的胶结面发生破换,也就是说胶结面的强度低于砖的强度,胶结面先破坏。对于非承重只起阻隔作用的墙,采用强度较低的空心砖,空心砖的破坏直接是砖体本身的破坏。对于钢筋混凝土的柱子主要是钢筋达到屈服极限,产生塑性变形的破换。 砌体胶结面整体破坏

非承重空心砖的破坏

参观完漩口中学遗址后我们来到了汶川地震震中位置,一块重达几百吨的大石头孤零零的坐落在那,根据石头的造型和岩性,可以判断这个大石头是从旁边的小山飞出十几米落在现在这个位置。这也可见当时地震的强烈,整个山体受到震动而开裂,左右晃动获得一个初速度,石头做类平抛运动到现在的位置。为了防止由于地震引起山体的石头间连接不紧密而脱落,现在设置了防护网,防护网由钢缆绕成圆圈,圆圈与圆圈相交组成防护网,由铰接支座的钢柱支撑防护网,靠近山的一面用钢缆铆接与山体,拉住钢柱。

震中巨石 钢缆防护网

篇五:映秀地震遗址实习报告

映秀地震遗址实习报告

姓名:银杏

学号:201330802033

班级:旅游管理1301班

都江堰到汶川地震遗址

对灾害旅游的调查及分析

——以映秀地震遗址为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而今天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开通。那些穿越“生死线”、拥堵和艰难的记忆也将远去。不管愿不愿意,映秀都将铸起独特的“旅游经济”。就像镇口那块从天而降的“天崩石”,它已成为映秀“地震旅游”的新名片。地处213国道上的过路小镇,往常遍布的小饭馆、小商铺,是这里的主要经济资源。 大地震让这一切都需推倒重来。一块约数十立方米的楔状巨石狠狠地插在蜿蜒群峰与滔滔岷江之间的狭窄通道,血红色的“五·一二震中映秀”赫然镌刻其上。空旷的平坝上,伫立着栋栋板房,映秀俨然成了一个“板房小镇”,而乐观积极的映秀人,也悄然摸索出一套过渡时期的“板房经济”模式。新饭馆如雨后春笋漩口中学遗址右手边,是一个商贸综合市场。小超市、水果摊、理发店、五金店、杂货铺、服装店??市场里总共进驻了30余家商铺,最多的就是饭馆,有近十家。饭馆的食客多为援建者和游客,每天的营业额几十元到一两百元不等。拿起菜单,上边的价格高得吓人。一份腊肉竟要卖到30元。

震中映秀原址重建。重建后的映秀成为国内抗震减灾的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地震纪念性旅游,同时带动镇内旅游服务和乡村休闲业的发展。根据映秀镇旅游资源特征,保留和新建旅游项目分为三类,即:5·12特大地震纪念旅游项目、藏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度假休闲项目。其中,地震纪念旅游项目为依托地震遗址遗迹保留、保护和配建、新建项目,其他为新建项目。从都江堰直通映秀的高速公路即将开通。那些穿越“生死线”、拥堵和艰难的记忆也将远去。不管愿不愿意,映秀都将铸起独特的“旅游经济”。就像镇口那块从天而降的“天崩石”,它已成为映秀“地震旅游”的新名片。

传统的旅游认为,旅游的本质是追求休闲、娱乐、身心舒适及精神愉悦。旅游都是和愉悦、美感等一般认识上的正向感受相关,这样看表面上把灾害作为旅

游客体是根本不可能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及后果、遗迹等怎么能给人以愉悦美感的享受体验呢?旅游者怎么能去观赏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破坏的自然现象过程及其破坏惨景和遗迹,并从中寻求一种心理满足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方式日趋多样,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彩,当人们游遍风光秀丽的山川生态美景后,会产生一种求新、求奇、求特、求异的心理需求,这正是灾害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正是灾害旅游资源的双重性和旅游动机的复杂性使然。

自然灾害具有骤发性、急剧性的特点。从自然物质运动的角度看,自然灾害往往是由于其他诱因触动,而突然进入高速位移状态,且运动一旦开始便来势迅猛,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对自然景观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即打破和影响,这些特征表现在地震、飓风、暴雨、滑坡、火山、海啸、泥石流等众多自然灾害上,并使自然灾害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具有新、奇、特的特点,集独特的自然景观。奇特神秘的内涵和新颖的自然过程于一体,对旅游人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自然灾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偶发性强的特点。自然灾害往往是局部的、暂时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均无亲身体验。而且它总是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偶发性强。正因为如此,会有许多游人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参观游览动机,他们在心理上受灾害的破坏性影响较小,因此对旅游动机干扰不大。

自然灾害具有神秘性、独特性的特点。许多自然景观如果蒙上一层灾害的面纱,会被赋予其成为旅游资源的神秘性和其特性,增强了吸引力。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不能只囿于“美感”的享受、欣赏,旅游者可能需要体味的是一种悲壮、一种气势、一种震荡冲击和挑战,正如一些探险家、科考人员不断冲破生命禁区去征服一些新的领地。

针对众多的自然灾害旅游资源,从资源事件影响性、知名度、景观景物可观赏性、可考察性等资源内在特性出发,利用旅游地各种旅游资源状况、旅游地区位置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打分赋值,然后排出各类灾害旅游资源的评价顺序作为开发模式选择的依据。灾害旅游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灾害资源的双重性与旅游动机复杂性、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灾害旅游的提出对于充实丰富旅游学科内涵,发展完善旅游学科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由于灾害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于自然灾害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以其为客体的旅游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灾害旅游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后研究的中心。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