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颐和园神兽失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25:11 字数作文
颐和园神兽失踪字数作文

篇一:迷人的颐和园

迷人的颐和园--标志景点之一 [原创摄影] -

2012-05-14 11:18:22| 分类: 【摄影天地】 |

颐和园是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采,魅力无穷。因为离我所住的地方近,半年中去了12次。本周日再次来到颐和园。颐和园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好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感觉人在画中游。

以下片子均为原片,未加任何PS和光影,甚至裁剪都省去了。

本次拍片是我所有去颐和园拍片最满意的一次。

1. 东宫门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一早不到八点,颐和园东宫门门口已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

客,举小旗的导游都数不胜数。

2. 东宫门前的南边狮子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在北京许多的风景旅游点的大门前都有一对狮子,起着避邪镇院作用。这一对狮子有公母之分,母的左脚下踩着一只肚皮朝上的小狮子在玩耍,非常温馨可爱。南边的狮子是母的,北

边的是只公的,右脚踏着一只球。

"寿星石"位于仁寿殿前.清光绪十二年重建颐和园时从北京西北郊(现北京大学校园内)移来而建。此石色调清雅,造型奇特,形似寿星;故称“寿星石”。寿星石还可以作为仁寿殿前玄关,可以避邪,有

了它,仁寿殿不至于一进门就暴露无疑在游人面前。

5. 颐和园仁寿殿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篇二:颐和园宫廷区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占四分之一。湖水面积约四分之三。颐和园是我国皇家园林的典范。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政治活动区和帝后生活区。 园林区主要由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区组成;历史沿革:最早在辽金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于是这里被成为“金山”和“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又改称“瓮山”和“瓮山泊”,因为翁山泊在元大都之西。且景色妖娆。在文人笔下又衍生出西湖的美称。明弘治七年,弘治皇帝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修建了一座圆静寺,明万历十六年,这里已经初具园林规模。到了清代这里才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历史上经历了三建两毁的过程。

(一建)乾隆十四年冬天以治水的名义,下旨疏浚西湖,乾隆十五年又以为其母亲祝寿的名义,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湖山正名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清骑园,乾隆皇帝对清漪园情有独钟,写有“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的诗句。

(一毁)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将“三山五园”一举焚毁。

(二建)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又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作为太后 “颐乔冲和之地”;

(二毁)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沙俄、英国、意大利三国侵略军在颐和国内盘踞了长达一年之久, 园内珍宝被席卷一空,带不走的就悉数毁坏。

(三建)1902年西逃的慈禧太后回京后再次用巨款修复。

1928年正式成为公园对游人开放。1998这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简单叙说了颐和园的历史,现在我们就要走进中国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首先,我们在东宫门外可以看到一座“涵虚”“罨秀”牌楼。牌楼中间镶嵌着一块石匾额。东题“涵虚”寓意山水广阔。西题“罨秀”寓意捕捉秀色,均是乾隆皇帝御笔。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一一门上“颐和园”三个字乃光绪皇帝的御笔。“颐和’’意思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之意。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大后养老的地方。 门外台阶正中镶嵌着一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龙垫儿。为乾隆年间的石雕。门前的一对青铜狮子是清漪园时期的遗物。 进了东宫门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院落就是仁寿殿院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则是从圆明园移来的。在寿星石后面的这只铜兽,人称“麒麟”。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神兽,有避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它造型奇特为龙头,鹿角,牛蹄,狮尾。又俗称“四不像”。 殿前站台两侧陈设有铜龙和铜凤,实为香炉。按照礼制龙应居中,凤在侧。而这里却是凤居中,龙在侧。这种陈设次序与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有关。人说:凤在上,龙在下。表现了清末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政治上的地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卷棚顶灰瓦垄的建筑是“仁寿殿”,在清漪园时期,这里称为“勤政殿”。重建颐和园后改名为“仁寿殿”。“仁寿”出自《论语》“仁者寿’’意思就是说心怀仁德与施行仁政的人就能长寿。因为颐和园是慈禧太后的修养之所,不是辛勤办公的地方,故不能沿用“勤政殿”的原名称。“仁寿殿”匾额乃光绪对慈禧太后的恭贺。仁寿殿是皇帝在园林中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就是办公区。殿内的陈设和原来基本一样,殿内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后面设有紫檀木雕刻的九龙玻璃屏风,玻璃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顶部雕有九条龙,屏心玻璃镜上装饰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是专为慈禧太后定制的寿礼。

在宝座四周,还有掌扇,甪端等。当中有一幅百蝠捧寿图是缂丝工艺品。中间是慈禧太后书写的“寿”字。因为“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意为多福多寿。在仁寿殿北侧有一口井,称为“延年井”。凿于1 903年,水味甘甜,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从延年井往西北略行几步就是德和园,“德和”二字出自《左传》,是“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人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 德和园大戏楼高21米,底台宽1 7米,是清代三大戏

楼(故宫畅音阁、避暑山庄清音阁、颐和园德和园)中最大的一座。戏楼共分3层, 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此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北侧,是颐乐殿及东西侧的看戏廊子。在颐乐殿内正中安放有宝座,当年慈禧太后就坐在宝座上看戏。看戏廊,是被赏看戏的王公大臣及命妇们坐的地方。王公大臣按照等级安排坐次,有2人间、4人间的区别。

从仁寿殿后西行,视线被两座小土岗挡住,给人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但是一走出曲径,湖光山色突然呈现在眼前。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座小土岗对湖山美景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 当您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前面又 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您不由得会在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

玉澜堂紧邻湖畔。玉澜堂“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词人陆机的诗句“玉泉涌微澜”意味湖水清澈潋滟(意思是说湖水清澈而美丽)。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戊戌变法失败后,这里就成为光绪皇帝在颐和国内被囚禁的地方。

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 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玻璃上绘有山水画,殿内悬挂一块匾额,上题“复殿留景”、“复殿”是深宫的意思,“景”是指景星

颐和园神兽失踪

。意思是说深宫中住着圣明的君主。西暖阁是皇帝的卧室,床上悬挂一长方形匾额,上书“凰篁成韵”。寓意帝后早生贵子。

王澜堂的东西配殿,霞芬室,藕香榭。原来是和玉澜堂相连的,但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的前后左右都砌上了砖墙来囚禁光绪皇帝,如今砖墙大都拆除,但霞芬室与藕香榭内的砖墙还保持原来的模样。作为与戊戌变法有关的历史遗物供游人参观。

在玉澜堂的后面就是宜芸馆,这里清漪园时期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芸”是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于书房内驱虫防蛀。“宜芸”是适宜藏书的意思。重建后正殿改为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宠妃珍妃的住所。

出了宜芸馆我们来到的就是乐寿堂。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钮钴禄氏居住的地方,光绪年间,慈禧就住在这里。在院子里有许多陈设,铜鹿铜鹤铜瓶分别取于鹿、鹤、瓶的谐音,是“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的意思。“六合”为上、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六”的上韵的读法为“LU",其它取谐音。)庭院内还种植许多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决太湖石, 因为形状象灵芝,颜色清润,乾隆皇帝便赐名“青芝岫”。岫的意思一为山洞,一为山。此处意为美丽如玉的山石。

乐寿堂殿内宝座旁的两只青花大瓷盘是用来盛装水果,供慈禧太后闻水果香气的,这对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清花瓷始于宋盛及于明,普及发达于清。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的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引进的,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在慈禧大后吃点心和喝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在殿内悬有“慈晖懿祉”匾。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在乐寿堂的南面是水木自亲殿,实际上它是乐寿堂院落的前院门,是个穿堂大殿,在水木自亲码头上立有一个探海灯杆,又称“水月灯杆”当年上面吊挂一盏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永寿斋位于乐寿堂东侧,建筑上为东跨院,为总管太监李莲英居住的地方.

扬仁风位于乐寿堂西跨院。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之上,建有一座平面呈扇面形的殿宇,殿前地面用汉白玉嵌砌扇股、扇轴,整座建筑好似一把打开的折扇。故此殿又名“扇面殿”。“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 东晋时期的谢安与袁宏是一对挚友,两人走马上任告别时,谢安取出一扇赠与袁宏,袁宏答谢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意思时我一定扬仁义道德之风,以慰抚黎民百姓。院落虽小,但是别致精巧,寓意深远。时刻不忘慰抚黎民百姓是官员的责任,时刻不忘施惠于民乃圣贤帝王所为。康熙皇帝圣训(惟民从义”,“安民则惠”)。康熙明白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定,帝王才可以舒心畅意。

颐和园的宫廷区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我的讲解可能有很多瑕疵,但是宛若仙境的颐和园肯定能使您心情更愉快,客貌更青春。永远颐养中和。谢谢!

篇三:迷人的颐和园

迷人的颐和园--标志景点之一 [原创摄影] -

2012-05-14 11:18:22| 分类: 【摄影天地】 |

颐和园是一个百去不厌的地方,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风采,魅力无穷。因为离我所住的地方近,半年中去了12次。本周日再次来到颐和园。颐和园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好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感觉人在画中游。

以下片子均为原片,未加任何PS和光影,甚至裁剪都省去了。

本次拍片是我所有去颐和园拍片最满意的一次。

1. 东宫门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一早不到八点,颐和园东宫门门口已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

客,举小旗的导游都数不胜数。

2. 东宫门前的南边狮子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在北京许多的风景旅游点的大门前都有一对狮子,起着避邪镇院作用。这一对狮子有公母之分,母的左脚下踩着一只肚皮朝上的小狮子在玩耍,非常温馨可爱。南边的狮子是母的,北

边的是只公的,右脚踏着一只球。

"寿星石"位于仁寿殿前.清光绪十二年重建颐和园时从北京西北郊(现北京大学校园内)移来而建。此石色调清雅,造型奇特,形似寿星;故称“寿星石”。寿星石还可以作为仁寿殿前玄关,可以避邪,有

了它,仁寿殿不至于一进门就暴露无疑在游人面前。

5. 颐和园仁寿殿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篇四:颐和园的讲解

一: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

讲解顺序:

1:开场白

2:历史沿革

3:东宫门

4:仁寿殿

5:玉澜堂

6:宜芸馆

7:乐寿堂

8:德和园

9:结束语

(共4073字)

开场白(略)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颐和园。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按照功能可分为宫廷区和园林区。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生活区;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整个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山被称为“金山”;水域被称为“金海”。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并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分别是: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三次重建分别是: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第二次重建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第三次重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一新。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意思是说颐和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气和的意思。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植过来的。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前院落。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按照礼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为什么这样摆放呢?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话不算。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寓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天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 雍也》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过生日也曾经在这个大殿举行过庆典。

大殿内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原样摆设的,里面有玻璃屏风、百蝠捧寿图、点翠插瓶、琉璃甪端等。

玻璃屏风是位于宝座的后面,屏风的架子是紫檀木的,顶部雕有九条金龙。屏心是一面玻璃镜,上面写着226个不同的“寿”字,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的寿礼。

百蝠捧寿图位于仁寿殿后面的墙壁上,是缂丝工艺品。大大的“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中,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在这里是寓意多福多寿。

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制而成的。虽经历200余年,天然羽毛的颜色依然鲜艳。

珐琅甪端在地平床上宝座两侧。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国语言。放在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主明君。它的实际作用其实是个香炉。

仁寿殿的北侧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清亡以后,多年废弃不用。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仁寿殿南侧有两座假山,好似挡住了前面的去路,实际上这是当时的工匠特意设计的“抑景”造景手法。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穿过假山时,眼前是豁然开朗。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顺东堤向北走,我们进入的这个院落叫玉澜堂。“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说湖水清澈潋滟。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厕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里。东西配殿里面砌起的高墙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原本是穿堂结构。皇帝每天早上要穿过霞芬室,到仁寿殿去上早朝。去给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请安。可现在,东、西两座配殿内都是屋里砌有高墙,光绪皇帝被困在玉澜堂院内不得随意走动,只有南面的一个门进出,门口还有太监把守。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天子监狱”。

玉澜堂殿内有“复殿留景”匾和“风篁成韵”匾,还有一块立体感极强,同时采用中西画法画成的围屏。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芸”是古人放在书房里“驱虫防蛀”的一种香草。清漪园时期,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宜芸门两侧廊壁上,镌刻着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重建颐和园后,宜芸馆正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居住的地方。

穿过宜芸馆,我们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乐寿堂是一三进院落。前院叫“水木自亲”码头,中院是乐寿堂正殿,后院的东侧是永寿斋,西侧是扬仁风。

每年农历四月到十月间,慈禧太后都会坐船,从水路来颐和园避暑。自高粱桥畔倚虹堂上船,入颐和园绣漪桥水津门,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

水木自亲码头殿外有一座绿色灯杆,当年灯杆上吊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灯。这个灯杆叫探海灯杆,又叫水月灯杆。

中院乐寿堂殿前,有铜鹿、铜鹤、铜花瓶,象征“六合太平”。指是上、下、东、西、南、北6个方向,寓意为天下太平;有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贵”;还有一块大石头,学名叫“青芝秀”,俗称叫“败家石”。

乐寿堂殿内有青花大瓷盘;“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的屏风;有五彩玻璃的吊灯和供慈禧太后喝茶吃点心,并且还能养鱼用的鱼桌。

正殿上写“慈晖懿祉”。“慈”是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是夸赞慈禧的话语。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永寿斋,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居住在这里。西侧的跨院叫扬仁风。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上有一座扇面殿。大殿的装饰、摆设全都是扇形样式的。这个小院构思精巧,布局紧凑。慈禧居住在颐和园时,常在这个院落里休息观鸟。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 袁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谢安在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走马上任时,送给他一把扇子,鼓励袁宏在做官期间要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明百姓。

由此可见,偌大的颐和园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极富文化内涵。那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避暑休息时最多的文化娱乐消遣是什么呢? 这就要说一说,清宫三大戏楼之一得德和园大戏台了。

德和园大戏台位于仁寿殿的北侧,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前后用了3年时间建成,耗费白银71万两。清末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在这里登台演艺。如:谭鑫培、杨月楼、言菊鹏等。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通高21米,底台宽17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分别称福、禄、寿三台。戏台各层地板均可开合,上有天井,下有地井,可满足演出剧目“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最下一层寿台底下,还埋有水缸。这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声设备,用水缸共鸣的方式,起到放大声音的效果。

大戏楼的北面是颐乐殿,殿内设有宝座,慈禧太后坐在宝座上看戏,也有一说是慈禧坐在西次间临窗的炕床上看戏。大戏楼两侧是看戏廊。这里现在是颐和园文物的展室。大戏楼的背面是扮戏楼,现在也是展室,展出的是慈禧生前用过的汽车和钢琴。

篇五:全程揭秘大黄鸭在北京的磨难之旅

全程揭秘大黄鸭在北京的磨难之旅

已经有6年历史,造访过十几个国家,受到世界极大关注的大黄鸭,它被荷兰艺术家演绎为坚持不懈追求自由与梦想的象征。但是,今年9月,当它来到北京。。

大黄鸭要来北京了!!!

此消息一出,北京人民纷纷表示甜面酱、葱丝儿、面饼已经备好,变成烤鸭指日可待

果然,全聚德立马当先,率先丧心病狂烹煮小黄鸭

真是毫无人性啊 呵呵

终于,大黄鸭要与游客正式见面

表情似乎预示了他日后的多灾多难

在此之前,北京人民想象中的大黄鸭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可实际看到的却是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哪里来的乡村野鸭! 还我门票钱啊喂!!!

同事大黄鸭登场当日,

便遭北京著名公园玉渊潭踢馆

玉渊潭湖面惊险一鸭七蛋 大有“丫扯谈”的挑衅意味~

此鸭身穿绿色小马甲? 有抱国安球迷大腿的嫌疑。。

祸不单行。。。

随后大黄鸭又被爆出“丫”到北京成鸡了?! 低头、皱皮、尖嘴,与原版不符 图片左为香港鸭,右为北京鸡。

大黄鸭团队迅速修复鸭嘴

至此,大黄鸭终于以正版的面貌示人

在农村呆了几天,大黄鸭终于要挪地儿了 来到了高大上的颐和园昆明湖~~~

但是我大颐和园百年历史底蕴 岂能容你个小鸭子嚣张?

于是傲娇的大黄鸭在颐和园登场第一天 就漏气了。。。

下图为大黄鸭给各方神兽鞠躬的画面

到了晚上,大黄鸭又不知被什么附体 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之后几天,大黄鸭过得很安稳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