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读用心灵倾听有感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5:36 小学作文
读用心灵倾听有感500小学作文

篇一:《用心灵去倾听》读后感

用心灵去倾听读后感

今天,老师讲了《用心灵去傾听》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为了让“我”的心灵不受伤害,苏珊用最神圣的语言驱除“我”心中的阴影,让“我”快快乐乐的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苏珊的善良和乐观照亮了孩子的心灵,作为一个问讯处的工作人员,她应该为自己的所做的一切而自豪。她虽不是一位母亲,但她对作者付出的比一位普通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付出的还要多。她用心灵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让作者的心中充满阳关,不让一丝阴影进入作者的心灵,去体会做母亲的幸福。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心尽力的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一样,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去和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让孩子们感受到从所未有的快乐,从而健康的成长。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苏珊用心倾听孩子的美好心声和作者对苏珊母爱般的深厚感情。令人遗憾的是两人一直未曾谋面。我想苏珊的面孔一定是善良、安详、美丽而慈祥的。苏珊所做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动,作者虽然从没有与苏珊见过面,但她们的感情深深的感动了我们!

篇五:用心灵去倾听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用心灵去倾听》,被汤米和苏珊的故事感动了。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汤米小时候进场打电话给“问讯处”的“小精灵”,“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一遍遍向他解释。后来他认识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他第二个母亲的人,叫做苏珊。汤米长大后,找到了苏珊感谢她。但是苏珊却感谢我,因为她没有孩子,汤米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这个故事能够感动我是因为他们两人根本不认识,但是一个人却能认真地听令一个人讲话,而且教了他很多道理,就像一个母亲。在他应该感谢这位“母亲”时,“母亲”却跟想感谢他。这种事情在现代生活中是很少发生的,所以很珍贵。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去倾听,而且要用心去倾听。

篇六:用心灵去倾听读后感

今天, 我们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很感人的课文——《用心灵去倾听》。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电话里认识了一个叫苏珊的人,一天,我趁家里没人,拿出爸爸工具箱里的锤子,胡乱敲打,一下锤住了手指,应为家里没人,我打通了问讯处的电话,苏珊告诉我怎样把手痛治住,我找样子做,手果然不疼了。我几乎大事小事都给苏珊打电话,知道苏珊死的时候。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几句话: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我问,“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也不动了呢?”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主要讲了,我独自在家,手指不小心被锤子砸伤了。我便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拨打了

问讯处的号码,一个叫苏珊的女子接听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倾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苏珊教我怎样处理受伤的手指,我立刻照做,手指果然不疼了。从此以后,苏珊成了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与第二个母亲。我每每遇到问题都会找苏珊,苏珊也总是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我的金丝雀死了,我在难过的时候找到了苏珊。苏珊用乐观的态度是我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及过于难过的心理,她告诉我“小鸟只是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许多年后,当我想见一面苏珊的时候,苏珊却已经去世。她给我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作者在找到一个能倾听自己心声的人时,就是找到了一份希望。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苏珊身上,自己受伤的心里得以抚慰。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特殊情况下,能有一个用心灵去倾听自己的新生的人是多么重要。苏珊的耐心和爱心更值得我们赞颂。对于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总务谋面的孩子,苏珊却一直能以一位母亲的胸怀与风度耐心的为他解答,用乐观的态度去消除他对死亡的恐惧,安慰他稚嫩的心灵。在最后,苏珊对自己的去世也是笑着看待的。

生活中,不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吗?他们用心灵去倾听我们的心声,为我们解忧,和我们分享快乐。他们,就是——朋友!我想,作者并不仅是把苏珊当做自己的母亲,也有把苏珊当做自己的一个知心朋友,信赖苏珊。

我相信,在另一个温暖的世界里,乳白色的月光下,苏珊在静静的歌唱,在她的身旁,一定会有一个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她的歌声。倾听声调的婉转悲哀,轻巧灵活,透明、朦胧??

篇二:《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后感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后感

红旗小学 李霞

每天心怀灿烂的阳光,我们希望每天,心情都无限舒畅,天高海阔,希望孩子们的眼睛如点点春花,光彩耀眼,如灿灿葵花专注和执著希望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让知识变得绿意盎然,让我们的心灵振翅高翔。然而,教育的真谛似乎触手可及,却总也朦胧不清,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孤立山巅,无人回应,期待有人 指引前进的方向。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一书吸引了我。在本书中,李荣灿带领教师们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作者李荣灿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他的教学案例注重对个人心灵挣扎的描述,语言平实却因发自内心深处,让人感觉到作者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 忱,对现实问题的真切关注,以及对教育同行的热情激励。

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在语言平实的教学实例记述中,让我明白:教师的根本是学习的学生,教育在于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二是书中许多的话语激起我工作的 热情。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语言平实却有振动心弦的力量

很多话就像在描述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惶恐,我们的抱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因为一堂不满意的课,一次不如意的考试成绩,一次愉快的交流,就把所有的问题归咎于我们的学生。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加“沉默”——“这些人恐惧那些有权利的人,懂得不说话较安全”。 帕克先生的话醍醐灌顶地告诉我,学生面对我们也是一种恐惧。而我们面对不可预想的局面无计可施,方寸大乱则是我们教师的恐惧。正是因为自身的恐惧,使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学生为何沉默,却只简单归纳是学生愚笨。尤其是素质教育下,许多教育要求使我们惊慌,我们需要为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无法忍受的过失找替罪羊。当我们把一切问题归纳到学生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轻松的推卸掉作为教育者 的责任。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需要教师心灵的诚信和对教育的责任感,教师更需要敞开心灵的教育勇气,在教学的苦乐成败中成长。

可以说这本书的一些教学实例深深震动了我,让我我认识到作为教师:

1、首先要克服自身的教学恐惧,寻求更好地解决办法。不要用责备和抱怨

学生的方式减轻我们对学生问题应负的一切责任。

2、用心对待学生,就是不断宽容他人,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才会反过来倾听我们的声音。

3、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倾听和发现他们真的心声,智力工作伴随感情同时存在,所以“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们必须同时开启学生的情感”。

4、不要用成绩这一手段权威的让学生听我们说话,而是要走入学生的世界,

让学生感到我们是能听他或她说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本书打动我的第二点是:

书中的一些语句打动我的心灵,这本书就像朋友一样和我一起解决了心 灵中的久思问题。

感悟一:好教师共同特质:一种把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感悟二:在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为真理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的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听到、理解而不需借助教师的 声音。

感悟三:心怀希望教学——不再分离,教学要源自心灵,听从真心去教学,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栖身于此的勇气。

读《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的过程,就如同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让我鼓 起教学的勇气,心怀希望的去教学。

篇三:读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读 “用心灵赢得心灵”有感

最近一个学期我拜读的是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一书,之前我也曾读过他的《如何教出好孩子》等书,在《用心灵赢得心灵》中,李老师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空洞的说教。总是以我们教学中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案例,将他的做法,他的思想向我们娓娓道来。

李镇西老师从教二十多年年,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是他的理想;做一个有激情爱思考的教育者,是他的追求;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真诚的朋友,是他的荣耀。所以他一边思考一边写作,这本《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讲演录,李镇西老是在自序中说,他本人其实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弱,上学的时候,上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都会紧张得结结巴巴。但正是这样一个并不擅长演讲的人的演讲实录一次次感动着我。“以心换心”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正是这种思想的又一体现。书中李镇西老师主要阐述了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生命与使命同行;如何教出好孩子?;情感思想智慧等七个方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和看法给了许多的启迪和智慧,使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就如何做一名更好的老师又多了一个指路灯。

书中,李镇西老师就班主任工作提了很多,但我觉得这些并非只是针对班主任,对所有教师都是共通的。首先,李老师提到了“班主任情怀”,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至少应具备三种心,“童心、爱心和责任心”。 其实不仅仅是班主任应该具有这

三种心,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应具有这三种心。有了这三种心,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努力地培养师生的依恋之情,培养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美好的心灵。

首先说爱心与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我们的共识;以爱育爱是我们的理想。但李老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有了爱并不等于有了教育”,在爱的名义下,有的教育导向民主,有的教育却导向了专职。他举到了一个最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在我们复习时尤为常见,那就是拖堂。下课铃响了,该休息了,老师却依然在滔滔不绝。对老师而言,这是负责、爱孩子的表现;对学生而言,确是被剥夺了休息的权力。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有多少时候我们在抱怨孩子不理解我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却从未想过孩子们的想法。

再说童心,我认为这是特别有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小学老师,面对的都是6到12岁的小孩子,他们都有着一颗纯洁的童心,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和问题,就不容易走进他们的心灵,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很好地了解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你,相信你,那就必须用儿童的眼睛去看待他们做的每一件事情,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他们每一个人的心声,这样我们与孩子的心就会更贴近了。

书中,李老师谈到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是“教育能不能有惩罚?”那么,教育究竟应不应该有惩罚呢?李老师的观点是“教育不应该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认为体罚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惩罚是必须的。

李老师说的惩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主要是要求犯错的孩子作自我批评或作个人检讨,让孩子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敢于反思自己的错误;另一方面是行为惩罚,按照李老师的话就是“强制性的重复性行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哪里没做好,必须重新把它做好来。正如我们许多老师正在做的那样,今天卫生没有打扫好,明天继续打扫;今天作业没做好,明天接着做。但他同时提到了惩罚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惩罚实施中要有监督,班级人员之间要相互制约,避免包庇行为;二是惩罚措施要有弹性,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客观情况,使这些措施更具可行性。听到这里,有些老师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太普通了!但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必然有其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是刚才提到的“相互制约性”,在这一相互制约中还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制约。简单来说就是:老师监督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监督老师,老师犯错也是要受到惩罚的。李老师就曾多次因课上发脾气被罚课下一个人打扫教室卫生。试问我们有谁这样做过,甚至说我们从未想过学生可以惩罚老师。李老师认为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把学生推向了前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实现了真正的民主管理。

另外,李老师在书中还提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反思型的教师,那就是要求我们老师每天都要在不断地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教师应该做到四个“不停”:不停实践、不停阅读、不停思考、不停写作。把自己在工作在的优点与不足做好分析,吸取经验与教训,为下一阶段更好的教育作借鉴。我们应该从教育中获得职业成功感,也只有这样才有教

育的幸福感!在这次感动实小演讲中,姚金玲主任给我很大震动,她将每天的教学活动都时间、地点清晰地一一道来,这就得益于她每天坚持在写教学日志,在经营自己的教育博客。

李老师的书中还提到一种“习惯”,那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走进孩子的心灵。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不过我采用的不是书信,而是利用了网络。孩子有自己的苦恼或喜悦可能不是那么方便与老师面对面交谈,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络与他们沟通,常常会发现一个与平时表现绝然不同的孩子,我发现好多课堂上内向、沉闷的孩子,在网络中常常会滔滔不绝,有些“话痨”,在网络中,他们更容易敞开心扉,抛下顾虑,直言自己的好恶。通过网络上的交流,我知道孩子们关心什么、在意什么、困惑什么,而这些都能帮助我设计教学时更真实的评估学情。

最后,再多谈一点,是关于李老师谈到的班规的“可行性”,希望对班主任们有所帮助。我们的班规中常常出现“爱祖国,爱人民,爱班级,乐于助人”等等字样,李老师认为这样的班规只能属于“道德提倡”,都是些精神层次的问题,大家都看不到,如果改为“升旗仪式必须肃立,两眼向国旗行注目礼”这样就具体,易操作了。由此想到了隆〃克拉克老师,他是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克拉克老师曾经在纽约接过一个“全美30年最糟糕的班”,经过不到一个学年,“最糟糕的班”就变成了全校讲文明、懂礼貌、表现最好的班。而这就源自克拉克对班规的重视。让我们来共同分享他的几条班规:与人互动,眼睛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自己有什么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也要回问他问题;打喷嚏、咳嗽都要说对不起;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在念的一字一句;以完整的句子回答所有的问题。克拉克老师的全部55条班规都是这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李镇西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觉得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班主任,适用于班规制定,对我们所有教师都有所教益。我们常常告诉学生要好好读书,却忘了告诉他们端起课本;我们对学生喊着好好书写,却忘了提醒他们直起身子,正确握笔。

在这里,我毫无条理的说了这么多,只因为李老师的这本“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书中,有太多的地方是值得我去学习,有太多的东西我想与大家分享。但我却一时难以写全,我会再认真去研读这本好书,把我从书中悟出的道理和经验一条一条

读用心灵倾听有感500

整理出来,相信在我往后的工作中就会学以致用,教育起孩子也会得心应手很多。总的来说:教育是一种心的交流,只有用心灵才能赢得心灵,愿我们的教育因为有我们这班“用心灵赢得心灵”的教师的存在而开出灿烂之花!

谢谢大家!

2015年2月28日

篇四: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 读书体会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读书体会

寒假前最后一天,领到了这本“名师工程”系列丛书之一“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其实,这本书之前我已经读了差不多一半,很喜欢,因为它是助我成长,让我更懂学生,更关注学生心灵发展的一本好书。

本书的作者是李荣灿,他是多家省级教育教学类报刊的约稿作者,2010年6月《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封面人物,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校长》《中国教师》《广东教育》《师道》《教学与管理》等数十家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文章一百多篇。这是一本适合校长和教师看的书,管理、教育、发展是本书撰写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所发生的故事将会助推读者们飞向成功的教育未来。真知源自教育实践,灼见来自探索创新,本书闪烁着作者在探索中的智慧之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点亮了教育航程,值得深入品读和借鉴。乍看行笔轻松,细按方知有情,切切实实教育探索,点点滴滴杏坛感悟,值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学习和借鉴。

认真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书中的各种真实案例,不仅从班主任的角度,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思考,也对当今教育现象做了调查并引发思考,同时,对学校的管理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想法。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面向个体,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同时,还要面向整体实施班级管理。我想,很多时候,教育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

教师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各科任老师,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对教育教学环节的把控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此书,不仅给老师也给广大校长一定的启迪。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更是要关注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带着全新的理念,呼唤展翅飞翔的心灵奥秘。学生需要心灵鸡汤的润泽,才能打开心锁,才能在爱心的呵护下走上光明大道,自信地面对人生。在阅读了大量有关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我明白,只有通过爱的教育,学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书中这些一线教师的教育心得,既把平凡的事例整理出来,还包含了深奥的道理。我认为,非常“实用”。相信对我日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一定会多次阅读的。

2015年3月4号

篇五:《倾听的力量》有感

读《倾听的力量》有感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

我们通过一个人眼睛了解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耳朵——有效的倾听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耳朵走进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沉默是金。学会倾听,可以让人赢得温情,爱情和友情,让人体会一种默默无语的关心和体贴。用自己关注的眼睛告诉他,我们在倾听。用倾听告诉他,我们是心灵相同的朋友!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关心他人。给别人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份快乐。

每个人的生活都要经历风雨,每个人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科书,甚至是百科全书。倾听可以为我们提供可供借鉴的养分和可以阅读的人生之歌,它会时时提醒我们避开生活中的泥泞与沼泽,让我们走向成功。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人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向心力,其秘诀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懂得倾听,不仅是关爱、理解,更是调节双方关系的润滑剂。每个人在烦恼和喜悦后(特别是深层次的烦恼和巨大的喜悦后)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对人倾诉,他希望倾听者能够给予理解、抑或是共同分享。

教育家卡耐基曾这样说过:“做个好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的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的尊重、呵护和赞美。”

善于倾听,消化在心,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沟通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在沟通的各项功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的能力。有效地沟通始于真正的倾听。若想别人同意我们的观点,首先我们得给别人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说”与“听”是沟通不可或缺的条件,两者相互平衡,才会产生理想的沟通。每一个人都希望对方能够认真听自己讲话,而且,对方能够了解、体会自己所说的话。人人都需要被倾听和被了解。一个人以言语表达自我的时候,希望听他说话的人能够有所反馈,也希望别人能够了解他。 听别人讲话应注意礼貌,应该专心致志地听,眼光要和讲话者交流,适当时用恰当的表情和姿态去呼应对方的讲话。倾听和听不同。倾听包括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和用心灵感受。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往往便现在待人接物的姿势上,一笑一颦,一怨一怒,都是心灵和情绪的外泄。同样的道理,听人讲话的时候,应该表现出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势能给人以人情、虚心、诚恳的好感。

用“看”来辅助听,这样一来,既听他的话,又看他说话的样子,综合判断,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和一件事。美国物理学家、人类学家顾尔说:无声语言(人体语言)所显示的含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会把所表达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人得动作比理性更能表现人得“情感和欲望”。当一个人说他爱你时,有可能是发自内心的,也有可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向你撒谎;当一个人奉承你时,心中很可能对你恨之入骨。人体语言则不同。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极难压抑和掩盖。 每个人充满感情所谈论的往往是其感受颇深的,这些对于弥补和增长自己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

很多时候,冷静的倾听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日常生活中,往往听到有人抱怨处境艰难,其实美好的人生,总是在困难的边缘悄悄走过,只要你回首认真看一看,艰难的处境无处不在。但是,直言你能够在听到一些相关信息的、有用的、重要的信息后,快速地做出反应,那么,一切坎坷都可能变成坦途。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