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有一棵树会感谢我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4:54 写作技巧
有一棵树会感谢我答案写作技巧

篇一:2012上海浦东新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上海浦东新区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

①众所周知,“公”是相对 “私”而言的,公共空间自然应该不同于私人空间。一家人坐电梯下来,电梯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这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可是,即便在文明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还是到处可见抽烟、吐痰,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大声打手机??餐馆里的众声喧哗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总是将其归因于未能把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区分开来。

②这□□是没错的,但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也不是我要强调的重点。

③所谓“公共空间”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日常公共生活的“公领域”,在这一领域中“私”是无所作为的,只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就行;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将各种各样的私人意见、看法、观点等汇集为公意的地方。没有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就不会形成真正的“公共意见”。当然,在这一“公共空间”中,需要的是理性,要让人说话,同时要辩论。

④中国人的古训是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而康德却说只有在公共场所,你才应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在私下里,你倒真应该执行你作为一个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要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但所有的不满与意见都应该在“公共空间”得到发泄与表达。有学者指出: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是“国民”,“盖国家者,成于国民之共同心”,再以后,到1897年,就有人提到了“社会”这个词,专指国家之外为某种目的自行形成之组织。于是“社会”就成了“绅士”表达其个人意愿的公共空间。而立宪运动一开始就存在着“皇帝”和“绅士”两个主体,正是这两个主体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导致了清王朝的崩解灭亡。

⑤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就叫“公共意识”。有了“公共空间”的意识,也就是有了公民的意识,知道我应该遵守公共秩序,知道我可以也应该在公共场合表达出我个人的不同见解,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我个人的想法才能形成公共意见,获得别人的承认。“公民”,按其本意,指的是一个人意识到了他对这个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及所享有的权利。一旦“意识到”,就可以在这个公共空间里把本属“私”的东西变成“公”。

⑥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也曾提出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公共空间的设想。他主张设立学校,并且认为,设立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而是使学校成为议政的场所,从而起到限制专权的功效,使学校成为绅士的公共空间。有意思的是:他心目中的公共空间还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私”所指的并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家族,家族的代表就是绅士。

⑦这当然很有中国特色,但我个人对此还是心存疑虑,害怕家族完全取代了个人,害怕家族中的“家长制”蔓延为全社会的行为规则,然后又成为国家统治秩序的正当性依据。家国一体,社会的伦理秩序就是国家的政治秩序,这是一种人们业已习惯了的生活态度。 ⑧但不管怎么说,有了公共空间,有了对公共空间的意识即公共意识,中国的社会变革才有了根本前提。

1.联系上下文,填人第②段空格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或许 B.大概 C.诚然 D.其实

2.第③段的加点词“说话”的含义是 。(2分)

3.依据文意,“公共意识”的具体表现是:(1) (2) (3分)

4.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开头列举在公共场合抽烟、吐痰、大声喧哗等现象,是为了批评人们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

B.文中所说的“公共空间”就是指需要遵规矩、按常理、循旧俗、汇公议的公共生活场所。

C.第④段画线句强调,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D.对第⑦段画线句中人们把社会伦理秩序与国家政治秩序混为一谈的“生活态度”,作者并不认同。

5.作者在第④段和第⑥段都援引与中国历史有关的材料,但目的不同,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第④段:目的是

第⑥段:目的是

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人在公共场所“莫谈国事”这一“古训”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菩 提 树

朱千华

①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读《五灯会元》,这样的偈语比比皆是。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宗教的兴趣。我精读过《大唐西域记》。那实在是部奇书。它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它描写的异域人情世俗,让我闻所未闻。菩提树,就是读此书知道的。

②多年来,我一直四处寻找菩提树。奇怪的是,行遍北方大地,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菩提树只适宜热带和亚热带生长。两年多来,我穿越蛮烟瘴雨,进入岭南腹地,终于

有一天,在邕城良凤江畔,看到了向往已久的菩提树。满树满树的红丝带在风中舞飞,刹那间,有一丝白莲花般的亮光闪过我的心际,一种奇怪的感觉在我心里触动。

③玄奘在书中详细介绍过那棵佛陀菩提树。此树原也是极平常的,生长在印度一个偏僻村野。两千五百多年前,乔达摩·悉达多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人世困苦的灵丹妙药。他风餐露宿,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后来到了一个野村,悉达多独自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盘腿静坐,凝神静思。经过七天七夜的朝思暮想,他获得大彻大悟,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毕钵罗树亦从此称作菩提树。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以后的佛教一直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而这个小野村,从此名扬四方,叫做菩提迦耶。目前在菩提迦耶小镇上的那棵菩提树,虽非佛陀当年原物,却是从当年原树枝叶辗转传承下来的。据说,那棵菩提树自然落下的一片叶子,在黑市上可以卖到十美元。[来源:skyjiao.Com]

④丁亥正月初五,我们驱车去良凤江。来此之前,我曾听好多人说过,良凤江有棵非常奇异的菩提树,至于如何的奇异,多数语焉不详。我决定亲自寻访。良凤江在邕城西南,约七公里。满目翠绿迎面扑来,良凤江的草木山色淹没了我们。沿一条泥泞小路,攀上小山坡,坐在草丛里,凭眺远望。远处有一棵大树,满树满树的红丝带。那里好像是个村庄,小村背后,是长满青翠的山冈。树在村中兀自挺拔,周围是绿色的灌木丛。远远望去,云烟缭绕,一派空濛。

⑤我没想到,和菩提树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相遇。

⑥树干十分粗大,约要五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树的模样,给人感觉总有些特别,对它凝视半天,才明白,这是一棵合抱树。原是两棵,时间长了,一棵树把另一棵树搂紧,不再放开,形成了一棵树。我被这种奇特的造型震撼。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紧密的拥抱,密不透风,以身相许。我们只有在树叶上才可以区分这是两棵树。树枝分叉;有两部分,一边枝节直挺粗大,是大树叶,另一边,枝节小巧,柔媚多姿,是小树叶。风一吹,大小树叶互相摩挲,耳鬓厮磨,窃窃私语,说不尽的恩爱衷肠。

⑦有人告诉我,这是国内惟一的阴阳菩提。正是正月头上,菩提树下,香烟缭绕,观音像,香炉,果品,点心,层层堆叠。据我观察,由于南方人口音差异,阴阳树,会听成姻缘树。这样岂不更好?难怪树下聚集了许多青年男女,他们焚香祈祷,神态虔诚,把写着愿望的红丝带,一条条抛在菩提树上。丝带千丝万缕地挂着,满树通红,若不是偶尔看到青枝绿叶,真让人会误以为这是一棵火红的枫树。旁边就是静静的良凤江。那里有个古渡口,很多人从渡口走上岸来,又有一些人走下去。上上下下,人生就这样沉浮。世上多数人并不快乐,就要来找寻,要梦想成真。那些快乐的人呢,又想佛祖保佑。就这样,菩提树上年复一年地系满了红丝带。

⑧出于好奇,我想看看那些红丝带上,都写着什么。风一吹,就有红丝带从树上掉下来。心头一紧。我捡起一条看,上面写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能写这几句话,应该是位书生吧。有一天,他与她来到良凤江的菩提树下,两人的海誓山盟,系在菩提树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红丝带掉下来了。他们现在还好吗。我的心中,忽然觉得难过。

⑨其实,我们不必固执地去寻找菩提树,也不必相信那些姻缘寄托。如果佛祖当年坐在榕树下,那么,榕树又会成为佛树。只要你心中有菩提,则山川草木皆是佛。事实也是这样,我在南方,看到很多古老的榕树上,同样系了许多红丝带。那些榕树盘根错节,苍老得让人产生敬畏。若只迷信那些所谓的姻缘树,任你把红丝带系满了树枝,也无济于事。 ⑩正想着,一片碧绿的菩提树叶轻飘飘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多么美丽的叶子。叶片心形,状如水滴。我把这片菩提树叶带回家。夹在书中。不几日,叶片干枯。吹去叶皮,得到了一片清晰透明、薄如蝉翼叶脉。我叫它菩提纱。

7.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触动”用得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2分)

8.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用“猝不及防”’来表现与菩提树的相遇?(3分)

9.第⑦段中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10.第②段说“多年来,我一直四处寻找菩提树”,第⑨段又认为“我们不必固执地去寻找菩提树”,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既照应题目,总起下文,也强调了佛教“觉悟”的重要意义。

B.本文善用伏笔和照应,如第②段“一种奇怪的感觉”与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前呼后应。

C.第③段用插叙交代菩提树的得名由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主旨得到了升华。

D.第⑧段刻画了作者“不安”和“难过”的心理,委婉表达了对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遗憾。

E.文中多处提到系在树上的“红丝带”,意在用细节描写来突出南方人对佛教的顶礼膜拜。

F.作者按知菩提、寻菩提、观菩提和悟菩提的顺序组织全文,线索明晰,思路流畅。

12.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联系全文进行赏析。(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注:任选6空,若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言者无罪, 。(《诗经》)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

(3)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8)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释】①向子諲:南宋初年词人。②乾龙节: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古人以“乾龙”喻帝王。

14.从艺术风格看,这是一首□□词。(1分)。

15.对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芳菲歇”既交代了时令,又为全词定下了感伤的基调。

B.“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句融人了词人悠远的惆怅之情。

C.上阙在表情达意上虚实相生,富于变化,增强了可读性。

D.全词造句平实,用语浅近,篇幅虽短,但内蕴深厚丰富。

16.本词与柳永《雨铃霖》都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篇二:2014拱墅区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中考模拟(一)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炽痛(zhì) 匿名(nì) 苦心孤诣(yì) ...

B.腼腆(tiǎn) 拮据(jié) 戛然而止(ɡā) ...

C.尴尬(ɡà) 藩篱(pān) 哽咽不已(ɡěnɡ) ...

D.啜泣(chuò) 黄晕(yùn) 强聒不舍(ɡuō) ...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轩昂 莫衷一是 迁徙 广袤无垠

B.璀璨 贻然自得 荣膺 郑重其事

C.沙哑 持之以恒 阔绰 人情炼达

D.沉湎 相得益章 疏懒 望眼欲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叔同虽然布衣草裳,但因他是美术家,衣服的形式很称身,色彩很调和,还是风度翩然。 ..

B.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多一点睿智,少一点迷茫;多一点执著,少一点旁骛。 ..

C.以往很多高档会所入眼的是灯红酒绿,入耳的是繁弦急管,但这些现象在反腐令下已逐渐匿迹。 ....

D.马航客机失联以后,各国的援救力量充分沟通,配合,不遗余力、费尽心机地搜寻失联客机的下落。 ....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在荷兰海牙开幕。习近平主席赴荷前在《新鹿特丹商业报》上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携手共同繁荣”的文章,文中表示:“我对欧洲之行充满期待。”

B.有营养学家形象地告诫:吃“四条腿”(猪、牛、羊)的,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香菇、银耳、灵芝)的。

C.作为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历史的中华民族,如何改变对当代世界的文化贡献相对较少、文化软实力相对较弱的态势?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D.比特币无疑是一种虚拟货币。但自出道三四年来,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其交易价格呈现爆发式地增

长,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近些年,办读经班、设立私塾、穿汉服行成人礼……种种举措借“国学”一词在各处开了花。经久不衰的“国学热”兴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面对“国学热”,我们要冷静地设问和理性地探索,真正为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播人文精神尽绵薄之力。

①其实,在当今社会知识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下,国学既没有误国的能力,也不可能藉此来救国。

②一些自以为可以匡正社稷、救助世道人心的人文学科知识分子,把国学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高估了。 ③同样道理,以“国学”入语文,既不能祛中小学语文学习低效之弊,也不可能治中国人才培养不力之沉疴。

④更不要说单凭“国学”解当下中国诚信缺失、信任危机等道德滑坡之难题。

A.④②③①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夫战, 。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木兰诗》)

7.语言综合运用。(5分)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对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穿马路等行为加强管理的通告》,宣布对九大类不文明行为举行罚款。市政府祈望通过“严管重罚”,让这座城市变得美丽有序。

按照《通告》,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乱扔瓜果皮,从建筑物内、车内向外抛掷废弃物,在露天场地焚烧树叶、垃圾等,将被罚款50元;被罚款20元的是乱穿马路;乱停非机动车,将被罚款5元。

(1)文中有三处表达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表达你对市政府通告的看法。(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正能量是一种积极的能量,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处事方法。这种能量多多益善,需要全社会大家共同创造。围绕下列孕妇张丽荣的被让座记录表,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解读张丽荣怀孕8个月时被让座的情况记录表,从中得出具体结论。(2分)

张丽荣怀孕8个月时被让座情况记录表

(2)根据采访实录,设想你在下列情景中会说什么。请任选一种回答。(2分)

据《i时代报》称,这位孕妇怀孕8个月时一个月坐地铁被让座的记录表发布在网上后,引发网民的热议。某时报记者找到了这位待产“大肚皮”张丽荣。以下是记者采访记中的部分实录:

谈起哪些好心人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时,张丽荣显得有些激动:“我很想再感谢下这些可爱的人,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暖意。”张丽荣回忆道,有几次列车特别拥挤,生怕列车到站,被人群推搡出去。就在犹豫是否要开口让人帮忙让个座时,有人赶忙招呼坐着的乘客给自己让座,当时感觉很温暖。张丽荣说,有位上海阿姨主动要求坐着的乘客帮忙让座;还有位帅小伙吆喝了好几声,直到两个乘客同时站起来让座。

对于6次坐地铁无人让座的经历,张丽荣显得很平和。称有时自己不好意思让人让座,能理解上班族都很疲倦,所以会站在车厢中间,选择被人群淹没。她还表示,有时坐着的乘客专注于手机,没有看见自己也很正常。

①假如你是站在孕妇旁边的阿姨,提醒小伙子让座,你会说:“ 。”

②假如你就是孕妇张丽荣,对被指责不让座的玩手机女孩,你会说:“ 。”

(3)记者应上海地铁方面的要求,根据自己对张丽荣的采访,完成了一篇相关的报道。请模拟报道结束语中 画线的句子,把下面两句话补充完整。要求:语言连贯,句子整齐,恰当运用修辞方法。(2分)

有人说,没有什么比善良和爱更容易生长,我们只是缺少发现、宣传、递送。正能量也一样,让我们每个个体,像冬日寻觅阳光一样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正能量, , 。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去会一棵树

韩月牙

从1数到1500,想想这个过程,我就一阵眩晕。1500,是一棵银杏树的年龄,杭城最老的树,在还没有苏堤白堤的时候,它就扎根在五云山上了。

连着四年,到秋天,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抽空去会那棵树。渐渐地,这不再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探望,倒像是老友的重逢,一年见一回,喜悦充盈。

早就听闻杭州有这样一棵古树,一直无缘亲见。那年,学校组织了一次到十里琅珰的徒步活动,从上天竺上山,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个半小时,到五云山顶。第一次见到这棵银杏,可以说震撼到失语,只知仰望这棵树,从不同角度与它对望。历尽沧桑1497岁的银杏,树干分两半,中有较大空隙,曾遭雷击火烧,至今仍可见焚痕。

第二次去见那棵树,显得有些隆重。先是呼朋引伴,结果一个个爽约,再是说动一个大学时的室友,终于为一棵树而上路,结果到中途,室友嫌爬山太累,我也跟着转道植物园看了一回菊花展,就悻悻回家,又错过了这棵银杏,遗憾自己这年注定要与那棵1498岁的银杏一年中最美丽的时候擦肩。

有时,一个人和一棵树的缘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那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去,竟梦到了那棵树。第二天起个早,六点多我已在奔赴五云山的路上。这次打算从云栖竹径上山,台阶约1400级,一般40分钟能到顶。

先到玉泉,想换乘到云栖的公交车,才发现首班是8点发车,一时又打不到出租车,于是,我欣然迈开大步,走灵隐路,转龙井路,经过茅家埠……终于到达云栖竹径,发现时间已十分紧。我几乎是一路小跑地上山,

1400级台阶呀,我气喘如牛,汗水直淌,又担心回去堵车,还担心打不到出租车,想中途折回。虽然茂密的竹木和蜿蜒的道路阻隔了我仰望它的目光,但那棵五云山顶的银杏,似乎隔着群山在望着我,于是继续上台阶。 上山费时40多分钟,中途几乎没有歇一歇。终于见到了那棵银杏。深秋,原以为叶子该落得差不多了,不料竟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好一树美丽的金色树叶,我的疲惫一扫而光。1498年啊,风霜雪雨,寒来暑往……我把脚踩在层层厚厚的银杏叶子上,看着自己变形的影子,感觉自己也成了薄薄的一片叶子。有时我困惑所谓的能量守恒物质不灭,那已不在的人或物又去了哪里?树站在那里不言也不语,我不知道,我来生能不能做一棵树。

下山我一路飞奔,连跑带跳,1400级台阶,费时19分钟。我挥汗如雨地出现在学校时,离上课只剩15分钟。这一次,一个来回,2800级台阶,只为见一棵树。

第三次去见它,是去年,省略了约伴的过程,没有焦灼的等待,一得空就上了五云山。感觉这么近,又感觉那么远,我用目光捎去疑问,1499岁的银杏啊,哪里是时间的起点和终点?你借片片黄叶,把答案寄到了时间之外,明白不争朝夕和过去言和,心甘情愿与时间妥协。我用目光和扑腾扑腾的心问候你,你用随风飘落的黄叶一阵一阵地应和我。那一刻,相看两不厌,只有银杏王。

今年再去,感觉像过年要团聚一样平常。巧的是,今年和去年是同一天去会的这棵树。我把两年的照片放一起比照,发现短短的两年,相较于1500这个数字而言,太过短暂了。也许只有这棵树知道,这一年对于它的意义。

9.作者去“会”的是一棵怎样的树?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其特点。(4分)

10.本文写了四次“会”树,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4分)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我把脚踩在层层厚厚的银杏叶子上,看着自己变形的影子,感觉自己也成了薄薄的一片叶子。

②我用目光和扑腾扑腾的心问候你,你用随风飘落的黄叶一阵一阵地应和我。那一刻,相看两不厌,只有

银杏王。

12.作者为什么要像“老友”一样年年“会”这棵树,甚至期望着“来世”“能做一棵树” ?结合文章最后的两段简要回答。(4分)

(二)

提笔忘字亟需重视“书写文化”

杜 浩

8月2日,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中呈现了不少提笔忘字的窘境。如,桀纣、拾掇、攥拳头、枭首示众、未雨绸缪……人们不仅难以正确发音,更难以正确书写。更有甚者,连正确写出“癞蛤蟆”这题也难倒了七成人。汉字文化危机已如此严重,出于对“拯救汉字危机”的文化担当,引发人们对提笔忘字的思考和重视,央视以此为根本目的推出了这套文化科教节目。

一些文化调查,也证实了国人这种文字(汉字)使用中已经存在严重危机的现象。随着信息化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年轻一代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强。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有些网友纷纷吐槽自己已经退化成了名副其实的“键盘手”、多数人成了“失写一族”。

因此,有文化学者建议,现在亟需在全社会倡导对书写文化的重视,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了解汉字,感受书写的魅力和汉字一笔一画间的意蕴,“文字是表意的,包含着许多中国文化的核心。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

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因此必须接触手写汉字,感受汉字”,汉字文化的开发和普及需要多方的努力,这就需要社会上多开一些具有公益文化性质的汉字书法课,把书写文化恢复起来,尤其是大众文化媒体,应该多设臵传播汉字文化的节目和版面。

的确,学习文字历史,我们得到这样的感悟:文字,是一种历史;文字,是一种创造;文字,是一种文化;文字,是一种记忆。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对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来说,我们民族的文字——汉字,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情感,给予了我们身份的认同,镌刻着我们共同的记忆,烙印下我们民族的印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就拿“人”字来说吧,虽然不过那么两画,却让历代书法大师们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意蕴无穷……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为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然而,许久以来,有着泱泱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从南到北申报了那么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却似乎忘掉了最伟大的一项,那就是中国的汉字。

如今,汉字出现的文化危机,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陷入了过度的精神贫困。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

13.文章开头介绍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有关情况,有什么作用?(3分)

14.倡导书写文化(手写汉字)有哪些原因?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5.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找出两种加以分析。(4分)

16.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

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④吏白傅霖请见,咏责.

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注】①夙儒:饱学的儒士。②寇准:人名。③鬻:卖。④ 阍(hūn)吏:守门的小吏。 ③①②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众许其能让(应许) B. 而不乐仕宦(以??为乐) ..

C.俟秋成,当仍旧法(等待) D. 阍吏白傅霖请见(禀告)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篇三:向一棵树鞠躬常见阅读题及答案

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5.文章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_______写到_______。

6.本文构思精美,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7.文章开头几段多处着墨来描绘砖垛,试简析其表达作用。

8.文章倒数第三段划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形的相同之处?试写出2条。

参考答案:

1. 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2. 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3. 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 示例(1)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示例(2)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5.榆树、老人(树、人)

6.以物喻人(或“象征”)

7.具体形象地表现榆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反衬榆树固执顽强的生命力。(大意相同即可)

8.①生存环境都很艰难;②都没有向艰难屈服,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③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篇四: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2

营南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测试卷

营南小学沈庭瑜

一、积累运用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5分)

qiáng bì bī zhēn shén yùn máo dùn tuǒ tiē

( )( )( )( )( )

hú li jiān zhà tuī qiāo qǐ pàn tān lán

(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 )口( )舌 ( )( )充数 ( )月当空

画( )点( ) 树影( )( ) 迫不( )待

有一棵树会感谢我答案

张( )舞( ) ( )( )失措

3.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接济(jǐ jì) 逢(páng féng)蒙 霎(shà chà)时

韩愈(yú yù) 扫兴(xìng xīng) 张牙舞爪(zhǎo zhuǎ)

二、平时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现在就来考考你。(6分) 来自寓言故事的: 、 、 、 来自神话故事的: 、 、 、 来自历史故事的: 、 、 、

三、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我就不信,文盲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就不信,文

盲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 )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的作者是贾岛。 ( )

3.“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这一句的意思是: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一定会害更多的人。 ( )

4.“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和“我的矛锐利得很,无论

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的意思一样。 ( )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李白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花始盛开”是白居易的名句。 (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小鸟在枝头鸣叫。(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2.这棵树真粗。(把句子写具体)

3.王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改为没有语病的

句子)

4.仿写句子。

棉花说,秋天是白色的;高粱

说, ; , 。

5.口语交际

小明要去网吧玩,要你帮他对他妈妈撒谎,说他和你在一起写作业。你该怎

样拒绝呢?

五、课文回首(15分)

1.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_________,只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被点上眼睛的龙___________。游客们____________,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____________。这段话选自《_______ __ __》。你一定还记得其它的成语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

2.嫦娥奔月的时间是 ,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 节。你知道这个节日还有哪些风俗习惯

吗? 、 、 。你能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 。 ,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

的原因是: 。

4.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______ 师傅领进门,_________________ 若要戏路通,_________________ 要练惊人艺,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再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谚语都告诉我们: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分) 3.本单元我们还认识了 的贾岛。“推敲”的引申义是:

(一)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买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xiāng xiàng)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chā chà)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划去文中加点字错误的读音(1分)

2.根据下面词语的构成照样子写三个。(3分)

优劣: 愚笨:

3.回答问题(4分)

(1)孙阳为什么要写《相马经》?

(2)“按图索骥”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成语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二)有一棵树会感谢我

手帕被打入了“冷宫”,散发着淡淡(幽 悠)香的柔软细腻的面纸成了“新宠”。

有这一用即扔的面纸,谁还会稀罕用了要洗、洗了再用的手帕?追求简约快捷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但是,我拒绝这样的“时尚”。

当别人在用洁白的面纸制造生活垃圾的时候,我却很自豪、很“另类”地掏出叠得方方正正的洁白的手帕。我丝毫没有落伍的(羞涩 酸楚),我觉得自己

在展示一种真正的时尚——我知道,那些高档的面纸是用原生木浆制造,它的故乡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它本不该变成一张柔软的面纸,它应当(屹立 矗立)在茂密的林子里。因为当它和它的兄弟姐妹生机勃勃地共同撑起一片蓝天时,禽鸟才会无忧无虑地欢唱,百兽才有幸福生活的乐园,沙土才不会流失,沙尘才不会猖狂, , ……

也许我一个人的坚持太微不足道,但我坚信,我一生的坚持至少会让一棵树在绿色的海洋里茁壮成长,它刚劲挺拔,枝繁叶茂,它的叶子在清风中歌唱,莫非在向我传达谢意——虽然我不可能听得见,但我相信它一定是在感谢我。

因此,当我掏出那一方手帕时,就像掏出了一封感谢信,掏出了一封倡议书,掏出了一种素质,掏出了一种风度…… 谁能说“环保”不是现代的时尚?

面对浪(费 废)与环保,享受与创造,奢靡与节约,自负与合作……愿时尚不要走错方向!

1.在短文中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或词。(2分)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生机勃勃

无忧无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能改变。(2分)

4、在第三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2分)

5、为什么“有一棵树会感谢我”?(3分)

6、“我” 认为现代的时尚有 ,有 ,有 ,还有 ??(4分)

7、写一句环保方面的宣传广告语,注意语言简洁,发人深思。(1分)

七、作文(30分)

自实行“阳光体育”后,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体育竞赛。请你将其中的一次比赛写下来,要写清比赛的过程和观众的表现。

篇五:2014年六年级语文摸底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六年级语文摸底试题及答案

A 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7分)

shēn ( )请 jùn ( )工

pái( )徊 mai( )力

shào zhuànɡ bù nǔ lì, lǎo dà tú shānɡ bēi

( )

二、把下面的古文名句正确、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田字格里。(2分)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照样子,先补充完整下面的词语,然后再写两个结构相同的词语。(6分)

书声(琅琅) 议论( ) 得意( )

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世)代代 ( )夜夜 ( )声声

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5分)

①你的 ②我的 ③他的 ④买 ⑤卖 ⑥说 ⑦太阳 ⑧锅 ⑨灶

1.萁在釜( )下然,豆在釜中泣。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3.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 )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五、按要求选择填空。(6分)

1.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

A、辟静 兴旺 嘹亮 精兵减政

B、忧虚 轻蔑 妒忌 完壁归赵

C、聪明 吉祥 魁梧 一言九鼎

2.下面句子中说法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B、《七步诗》的作者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选自《长歌行》。

3.下面句子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

A、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B、《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

C、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卓越的科学家。

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6分)

A、采取 可取 获取 索取 听取 争取

1.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 )更多的知识。

2.我们要从小养成认真( )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3.詹天佑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最后( )了中部凿井法进行施工。

B、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 )小女孩没卖掉一根火柴,( )她不敢回家。

2.侍卫官( )想劝吴王不要派兵进攻楚国,( )又不敢直说。

3.近几年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 )我们还不加紧治理环境,( )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

七、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1.( )送春归,( )迎春到。

2.雨后复( ),( )阵阵苍。

3.本是( )生,( )何太急?

4.死去元知( )空,但悲不见( )同。

八、根据课文按要求填空。(4分)

1.按原文填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 )有一死,或重于( ),或轻于(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课文《将相和》中的主要人物“将”和“相”分别指的是( )和( )。

B.《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性格特征非常鲜明。他们分别是:阴险狡猾的周瑜;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的( );忠厚老实、守信的( );谨慎多虑的曹操。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做后面的题。(30分) (一)

“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

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选自课文《世纪宝鼎》)

1.这座世纪宝鼎是我国( )年赠送给( )成立( )周年的生日礼物。(3分)

2.这座宝鼎底座上饰有( )条龙,象征华夏的( )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2分)

3.整个宝鼎( )古朴,( )精湛,堪称宏伟( )。(3分)

(二)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 )大家都( )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 )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 )当务之急。

吴王决心已定,便对大臣们说:“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我就把他处死!”

众大臣面面相觑(qù),谁也不敢(烂 乱)说一句话,于是就匆匆退朝了。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