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水漫金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32:02 小学作文
水漫金山小学作文

篇一: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解释:形容大水弥漫。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雷锋塔》:“金山寺里一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惹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上周,我们班也水漫金山了,不过这次的演员不是典故中的人物,而是我们全班同学。 中午,大家正在休息,有的在看课外书,有的在踢毽子,而热心的李思源和邹志清正在给饮水机换水。突然,一个大浪打破了小湖的平静。原来,李思源一不小心把水桶弄破了,水全流了出来。

徐楷发现情况后,马上拿来拖把吸水,我、邹志清、李思源和高泽组成的先锋小队开始行动,争取不让水流到:“市中心”。但由于人力不足,潮水还是流上了岸,大肆进入“市中心”,发现情况危急,邹志清和我马上把地上的东西转移到安全的地带,防止被水浸湿。

在千均一发之际,王老师来了,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同学拿来抹布,把水吸走;有的同学拿出“班级日志”,把这件大事记录下来。水浸湿了电线,大家马上用拖把吸干电线旁的水,防止电线短路;水湿透了同学们的鞋子,但却阻挡不了排水的进程,水桶里的水位升高了,教室里的水变少了。人心齐,泰山移,这座“泰山”终于被我们搬走了。

水排干了,地也顺便拖干净了,事情结束了吗?没有,记录的同学还在记录,一位同学还在拾水桶的碎片,拖地的同学正在倒水,事情并没有结束。

一个恶作剧的同学在下课时,对着教室里的同学说:“要不要再来一次‘水漫金山’呀?”他吃力地拿起一个水桶,“不要呀———”“没事,这个是空水桶”。大家虚惊一场。

郑培卿

篇二: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

解 释

神话故事,形容大水弥漫。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出 处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

示 例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

用 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水满金山

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白蛇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后,就结为夫妻。法海和尚见到许仙面带妖气,就把他带到金山寺藏到法座后,白蛇娘子带领小青蛇来寻夫,法海不许。白蛇娘子

白素贞—水漫金山(8张)

无奈只好与法海斗法,于是水漫金山,法海搬来天兵天将来对付白蛇,将白蛇压在雷峰塔下 传说

金山又有“神话山”之称,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中国有名的古典神话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间流传甚广,为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说《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到过的金山古迹“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说《水浒》中“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即今镇江城)”一回对金山瑰奇风景,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驻跸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关乾隆在金山的民间故事传说甚多,使金山更负盛名。历代诗人、书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张祜、孙鲂、苏东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赵孟頫、王阳明等登临观景,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遗迹和脍炙人口的

题咏。唐代起,国际友人登山游览者络绎不绝。明代日本画僧雪舟等杨居住金山两年半时间,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等有关金山的画卷,现保存在寺庙。 金山这座青螺般的小山,却包孕着许多风流往事,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骚客和游人。有人说“到了镇江不去金山,等于没到过镇江”,此话自有一番道理,当你游览金山之后,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篇三:水漫金山歌词

雨丝连成线

牵出几世缘 回眸有多远 指间已过千年 少年油纸伞 坊外断桥边 春秋冬夏情未变 春秋冬夏情未变 悠悠清风吹浮花 长袖拂过眉宇间

碧蓝湖水映入谁的眼帘 爱恨离愁总难掩 望那边

那云 那水 那金山 为相见

苦海对镜青白剑 尘世缘

有情 有义 有同船 隔不断

修得千年方才画出月儿圆

篇四:水漫金山与传说的合成(下)

水漫金山与传说的合成(下)

三、 水漫金山

法海的出现,是为了制服白蛇,平息世俗内心的恐慌与不安。毕

竟,一条蛇化作女人,与一个正常的世俗男子结为夫妻,很难被世

人接受,起码会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隐忧。

虽然民间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人对蛇是心存恐惧和戒备的,因为蛇具有攻击性,会伤害人畜。一

个人若能斩杀大蛇,会让其他人肃然起敬,被认为具有超常的能力。

刘邦斩白蛇而起义,人皆传为有天子气;周处入河斩蛟,得到乡邻

的谅解与尊重,称其浪子回头金不换。

在唐宋传奇中,出现了几则蛇化作美女的故事,都是以引诱、残

害青年男子为目的。比如唐代《博异志》记载:陇西盐铁史李逊之

子李黄,遇到一位绝色白衣女子,买下她做了外室,住了三日后回

家,便觉头重脚轻,一病不起,最后全身“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

找到白衣女子住处,乃是一座空园,“彼处人云,往日有巨白蛇在

树下,便无别物”。同是元和年间,凤翔节度使李听之子李琯,外

出遇到一位白衣女郎,美如天仙,乃与女交欢。回家后,“便觉脑

疼,斯须益甚。至辰巳间,脑裂而卒”。家人找到女郎处,“但见枯

槐树中有大蛇盘曲之迹,乃伐其树,发掘,已失大蛇,但见小蛇数

条,尽白。皆杀之而归”。李黄、李琯皆为官宦之子,本来前程远

大,可惜被白蛇化成的美女所惑而命丧黄泉,死状甚惨。白蛇之行

径,可怖而且可恶。男子之被惑,是出于对美色的贪恋,是自愿上

钩,享受欢娱后身患绝症而亡,他们无法识破,也无法救治。其家

人也仅仅只能发现白蛇踪迹、事后得知事情原委。

上述故事,男子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所交的美女是白蛇。如果

当事的男子知道交欢的女子不是人,而是蛇,会有什么反应?南宋

洪迈记载了另一类故事:丹阳城外孙知县娶了个美貌妻子,“容仪

意态,全如画中人”。她喜穿白衣,且有一忌:洗澡时不许任何人

看见。十年后的一天,孙知县喝醉了酒,偷看妻子洗澡,发现浴盆

里是一条白色大蟒蛇,吓得要命。孙妻恢复人形后,婉言相劝,夫

妻虽和好,然而孙知县还是怏怏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这事据

说不是空穴来风的:“张思顺监镇江江口镇,府命摄邑事,实闻之。”

(《夷坚支志戊》卷二《孙知县妻》)故事中的白蛇仍是美丽异常,

而且毫无害人之心,可是其夫虽与之相处十年,一旦知道真相,还

是无法接受。人蛇之间长相厮守似乎是不可能的,哪怕没有外来力

量的干涉。还有一点,这个故事发生在镇江,孙知县是镇江丹阳人。

男子一旦遇上蛇女,就交上了倒霉的华盖运么?不是被害而亡,

就是郁郁而终?难道悲剧不可避免吗?男人面对美女的诱惑没有

抵抗力,对受惑而患的疾病没有愈合力,对见到现出原形的白蛇所

受的惊吓没有承受力,他无法制止悲剧的发展。白蛇要么是悲剧的

制造者,要么无心害人却无力安抚男人惊吓后的心灵创伤。

那么,若要制止悲剧,必须依靠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要做到

点化男子、制服蛇女。《西湖三塔记》便提供了这样的思路。南宋

岳飞麾下奚统制之子奚宣赞,清明时节到西湖游玩,领回迷路女孩

卯奴。后有婆婆来访,邀奚宣赞到家,一白衣美女陪饮,杀掉旧相

好,与奚同住半月。后欲杀奚,得卯奴相救,举家搬迁以避祸。一

年后又被婆婆掳去,与白衣美女做夫妻,半月后又遭杀身之厄,再

得卯奴相救。此时,奚的叔叔自龙虎山学道归来,念咒烧符,婆婆、

白衣妇人、卯奴现出原形,分别为獭、白蛇、乌鸦。奚真人造塔以

镇之。这里,白蛇化为妇人,美貌、诱人、狠毒,还有两个同伙。

面对他们,奚宣赞无力抵抗,只能束手就范,最终制服白蛇一伙的,

是学得道术的奚真人。道人精通法术,以超人的力量降妖除魔,保

住了奚宣赞等世俗之人的平安,也使这个故事避免以悲剧收场。奚

真人便是制止悲剧的第三种力量。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能够用超人的本领降伏妖魔的,除了道士,

还有和尚,灵坦、裴头陀便是例证。法海在小说戏曲中的出现,将

降妖的过程演绎得日渐清晰动人、一波三折、惊心动魄。高僧与蛇

女的争斗之地,集中在镇江金山寺。

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宣到金山寺烧香,白娘子和小青

驾小船来接:

许宣却欲上船,只听得有人在背后喝道:“业畜在此做什么?”许

宣回头看时,人说道:“法海禅师来了!”禅师道:“业畜,敢再来

无礼,残害生灵!老僧特为你来。”白娘子见了和尚,摇开船,和

青青把船一翻,两个都翻下水底去了。许宣回身看着和尚便拜:“告

尊师,救弟子一条草命!”(冯梦龙《警世通言》)

法海一声大喝,便吓跑了白娘子和小青,双方还没正面交手,就

已分胜负。法海的功力远胜于青、白二蛇,不需出手,威慑力便显

现出来。白娘子虽可化作人形,虽预知许宣去金山寺会有劫难,虽

可驾船乘风破浪,却敌不过法海当空一喝,更不敢近前与之相斗,

只能落荒而逃,离开金山。而白娘子的丈夫许宣,没有任何阻止法

海的表现,也没有关切妻子的行为,他似乎很木然,但片刻之后,

却迅速而果断地投靠了法海。许宣内心是矛盾的,他喜欢白娘子,

一位美貌、贤淑的妻子;他又非常地不安和恐惧,白娘子毕竟不是

正常的人,她是蛇,会现出可怖的原形。当遇到能力超凡、足以制

住白娘子的力量时,许宣似乎找到了内心的依靠,他的恐惧感得到

了安抚,很自然地站到了法海一边。法海是一位高僧,他有非凡的

眼力,虽未谋面,却看出许宣有困厄;他有非凡的法力,不施拳脚,

即令青、白二蛇闻声而逃。他与白蛇无冤无仇,为何要主动介入她

与许宣的家事呢?大约是为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吧,或者是继承

了金山寺高僧驱蟒安民的传统,还有,他看穿了许宣的心理需求。

许宣慷慨布施上好的降香,七月七日不顾妻子的劝阻而执意到金山

寺烧香,说明他是诚心向佛,或有求于佛的。可怜的白娘子,对许

宣从无坏心,却拴不住丈夫,又斗不过法海,更眼睁睁地看着许宣

投靠法海,其心之苦,无以形容,其情之怨,或可想象。

白娘子毕竟累得许宣两次遭受牢狱之灾,并无意中现原形使许宣

遭受惊吓。她虽然没有害人的动机,却在客观上暴露出不同于俗人

的一面,有妖戾之气,难以被世俗理解和接受。这是许宣软弱动摇、

法海刚强坚定而又被正面认可的根本原因和社会基础。《镇妖七层

建宝塔》沿袭了这一思路,并且开宗明义直指白娘子为“妖”。水

斗一节与冯梦龙本大致相似。“白娘子早远远叫道:‘丈夫风大,我

特来接你,可速速上船来。’许宣见了,一时没主意,正要下船。

不料大和尚在后看得分明,大喝一声道:‘孽畜!你到此做甚么?’

正要举禅杖打去,只见白娘子与小青连船都翻下水底去了。”(陈树

基辑《西湖拾遗》)许宣依然犹豫不定。法海正气凛然,除了大喝

之外,他还准备举起禅杖。白蛇则更加狼狈,不仅落水逃走,连船

都翻了。这一场争斗,依然没有正面交锋,但细节略多一点,有了

禅杖、翻船等细微描写。

文人笔记小说多有教化之意,题名“警世”、“醒世”即体现启发

世人、警示凡夫俗子的宗旨,重在以故事明道理,对故事内容只求

清晰明了,许多细节也就一笔带过。比如水斗一场,寥寥数语,表

明妖魔不堪一击,突出的是佛法的威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其关注

点更多地集中在高僧是如何打败蛇妖的:蛇能变化为美女,能轻而

易举地盗官银、造府邸,是具有相当的超凡能力的,不可能随随便

篇五:水漫金山谁之过

水漫金山谁之过

白蛇传说中,许仙为救白蛇,偷上金山寺雷峰塔盗取仙草,被妖灵附体,危在旦夕,金山寺主持法海为救许仙,在寺中设下大阵,为许仙解咒;白蛇得仙草痊愈,听闻许仙因盗仙草被困在金山寺中,为救许仙,白蛇与青蛇齐上金山寺要人,这就是片中最终决战的前因。然而,疑点出现了,法海的目的是救许仙,白蛇的目的也是救许仙,二者在目的上是一致的,按理说应该是能够达成共识的,最终决战应该是不会爆发的,但是,最终决战还是发生了,金山寺损失惨重,白蛇被镇雷峰塔,两边都是救许仙,是什么原因让目的相同的双方拼了个你死我活?

双方在开战之前,白蛇与法海曾在金山寺的寺门进行了一番交涉,交涉失败后,双方才开始动手,这说明,无论是白蛇还是法海,都没有直接与对方开战的意思,都存着和平解决的可能,如果交涉成功,最终决战就不会上演,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为什么会交涉失败?

以下是双方当时的对话:

法海:佛门禁地,你们速速离开。

白素素:法海,你还我许仙

法海:你大难不死,应心存感恩,何必再来生事啊。

白素素:你放了他,我马上就走。

法海:许仙为你盗取仙草,结果妖灵附体,危在旦夕,我们正在为他施法解咒。 白素素:妖灵附体?怎么可能?我要见他。

法海:他正在生死关头,你不要节外生枝,否则会害了许仙,还殃及周围的百姓。人妖孽恋,始终害人害己。

水漫金山

白素素:你

小青:说到底,你还是要拆散我姐和许仙,你不放人,好,我就和你拼了

白素素:我今天带不走许仙,我就水漫金山。

法海:为一己私情,置众生而不顾,再不收手,我今天必定灭了你。

白素素:好,是你逼我的

这段对话中,法海很直白的告诉了白蛇,许仙之所以留在金山寺是因为许仙被妖灵附体,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只有让金山寺众僧替其解咒,才能保住性命,因此,许仙此时不能离开金山寺。法海说的的确是事实,因此,白蛇的不依不饶,不惜水漫金山,让人感觉是胡搅蛮缠,被镇雷峰塔也是咎由自取。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白蛇的不依不饶是情有可原。之前,法海为守护天道人伦,要将许仙白蛇拆散,数次向白蛇出手,最后一次还使得白蛇重伤垂死,这也是许仙偷仙草的原因。因此,法海的话在白蛇心中的可信度就很值得怀疑,白蛇听法海说许仙是有生命危险才要呆在金山寺,必定是将信将疑,对于法海的话不敢相信,又担心许仙真的有危险,于是便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我要见他,白蛇从要带走许仙变为要见到许仙,这是白蛇的让步,法海可能是出于许仙的安全考虑,担心白蛇去后反而会出问题就拒绝了这个建议,白蛇却认为,法海拒绝自己与许仙相见是因为法海心虚,是想借此机会拆散二人,白蛇也就失去了与法海继续交涉的意愿,决心靠物理手段强抢。

而法海却认为,我已经将许仙的情况告诉了你,许仙现在的情形是不能离开金山寺的,如果白蛇真的对许仙有情,就不应该再来生事,故当白蛇要求见许仙的时候,他直斥白蛇不要节外生枝,而白蛇的不依不饶让法海认为白蛇是无法交涉的,故而语气也越发的强硬,加上本来就存有人妖孽恋,害人害己的想法,越发的没有与白蛇交涉的想法了。

双方无法通过和平的方法达成一致,就只能用武力手段来迫使对方屈服了,于是最终决战就爆发了。

双方交涉失败,原因还是出在法海的身上,法海始终没有把握住与白蛇交涉的重点,并不是要告诉白蛇许仙的情况,而是要让白蛇相信许仙现在很危险,白蛇不信任法海,所以,无论法海说再多,也是没有任何作用,只有白蛇相信许仙确实是有危险,白蛇绝才不会继续坚持带走许仙,可惜的是,法海始终没有领悟到这个道理,只要白蛇相信许仙有危险,白蛇就绝对不会水漫金山,最后也绝对不会出现一个如此惨痛的结局。

法海的“拙于言辞”使得本来能够改变结局的关键性交涉失败了,也正是这一次交涉的失败,才导致了最后的惨剧。

法海看见洪水中金山寺众僧的惨况说:“我一生护法,为的就是天道人伦,为什么会招来这场灾难?是不是我太执着了,我真的错了?”我只能说,你确实错了,不是你太执著,是因为你没有学过沟通技巧。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