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信念作文事实论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6:35:14 字数作文
信念作文事实论据字数作文

篇一:有关信念的论据

一位心理学家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块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爬出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块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出人意料的是,那两只大白鼠没有死,在第24分钟时,这位心理学家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上来了。别人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更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该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 希望就是力量。上苍会更欣赏那些内心总是充满希望的人。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的冒险。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觉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周围的每一个细胞。”他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在1976年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有许多死者并非死于饥渴、垮塌,而是死于绝望。据观察,他们的身上并无任何伤痕——除了满身自己手抓的伤痕以外。他们是在极端绝望中自己结束生命的。而另一对夫妇被压在地下三天,仍然活了下来。在压在地下的日子,伤痛和饥渴也几乎使他们丧身。丈夫找了一把菜刀努力想挖出一条生路,但四周都是水泥地板,菜刀除了砍下一点灰尘之外,并无作用。但是菜刀砍在水泥地板上的声音使妻子得到了振奋,她不停地问丈夫:“快了吗?快挖开了吗?”丈夫也满怀希望地说:“快了,快了”。

聪明的丈夫用“希望”拯救了妻子,也拯救了自己。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总是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

对于希望效应,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他们要求许多人回答题为“你有哪些希望?”的问卷。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种类(不论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满了自信并注意生活的乐趣,精神焕发,精力旺盛。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往往表现出漠然、悲观、消沉。一位富翁在试卷上只填了一句话:“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

都已经满足了——除了长生不老之外,而这能算是希望吗?”经过调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学家与他进行了接触,劝告他从事一些具体的活动,并列出分阶段的计划表,如对外孙的培养、对某个足球俱乐部的支持等。经过指导,经过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希望的“煎熬”,这位富翁在精神上已判若两人。

篇二:事实论据集锦

1.夸父逐日──可以论证追求奋斗、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可以论证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勾践卧薪尝胆──可以论证忍辱负重、愤发图强等。

4.鲁班发明锯子──可以论证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5.孙武操练女兵──可以论证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6.商鞅变法──可以论证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7.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论证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可以论证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9.孟子母择邻而居──可以论证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10.庄子谈庖丁解牛──可以论证得其要道、掌握规律、迎刃解难等。

11.李冰修都江堰──可以论证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12.扁鹊见蔡桓公──可以论证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13.苏秦悬梁刺股──可以论证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4.廉颇与蔺相如──可以论证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15.赵括纸上谈兵──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事等。

16.毛遂自荐──可以论证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17.荆轲刺秦王──可以论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18.叶公好龙──可以论证言行脱节、崇尚自取其咎等。

19.项羽、刘邦鸿门宴──可以论证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20.刘邦约法三章──可以论证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21.肖何追韩信──可以论证珍异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22.张良与圯上老人──可以论证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23.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可以论证专心致志、发愤读书等。

24.司马迁撰《史记》──可论证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25.苏武牧羊──可以论证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屈等。

26.马援马革裹尸──可以论证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27.班超出使西域──可以论证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28.孔融让梨──可以论证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29.曹孟德老骥伏枥──可以论证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30.曹冲称象──可以论证少年英才、聪明过人、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31.诸葛亮七擒孟获──可以论证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32.周处除三害──可以论证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33.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可以论证修身健体、严于律己和不忘复国等。

34.王羲之临池学书──可以论证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35.李春修赵州桥──可以论证微贱者的才智、古代科技的昌盛等。

36.隋炀帝亡国──可以论证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37.唐太宗重用魏征──可以论证大胆起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38.鉴真东渡日本国──可以论证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者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39.日本派出遣唐使──可以论证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40.包拯刚正不阿──可以论证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畏权贵等。

41.欧阳修三上苦读──可以论证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42.王安石游褒禅山──可以论证敢于登攀、勇敢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43.杨时立雪程门──可以论证求师的谦逊真诚、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44.梁红玉抗金兵──可以论证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45.文天祥的正气歌──可以论证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46.黄道婆改进纺织术──可以论证传播技术、致富乡里的无私奉献等。

47.王冕学画──可以论证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48.郑和下西洋──可以论证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49.海瑞冒死上疏──可以论证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50.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可以论证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51.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可以论证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52.袁崇焕的含冤而死──可以论证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严重后果。

53.东林党人关心国事──可以论证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54.徐霞客游历天下──可以论证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55.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可以论证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56.清初的文字狱──可以论证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等。

57.林则徐“睁开眼睛看世界”──可以论证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58.武训办义学──可以论证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59.太平天国内讧──可以论证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60.严复撰《天演论》──可以论证优胜劣汰、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等。

篇三: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理想篇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事实论据-立志篇

周处立志好学 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事实论据-谦虚篇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

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事实论据-勤奋篇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 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事实论据-积累篇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

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事实论据-积累篇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事实论据-友谊篇

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也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管宁割席。三国时,管宁和华歆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菜园中锄草,看到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看也不看一眼,只管锄草。华歆把黄金捡起来看了看,才指导它掷去。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席读书,门外有一们官员路过,身穿鲜明的官服,坐着车子,前呼后拥,好不气派。管宁照常读书,一点也不动心,华歆却忍

不住出去看热闹,心下羡慕不已。管宁看到这种情况,便把坐席割开,跟华歆各坐各的。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跟你坐一起。”

事实论据-节俭篇

曹操不爱奢华。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事实论据-爱国篇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事实论据-实践篇

1、做科研的有心人。竺可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可他上下班从不坐配备的 小汽车,而是坚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可

坚持观察物候变化,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这样观察、记录,把天气变化、风力级别、气温升降等都记载下来,一生写了40多本这样的日记。临终前一天,他还记了这天的气象情况。

2、从木匠到画家。齐白石出身于贫苦农家,12岁就为生计所迫而学木匠谋生。但他自小就酷爱绘画,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下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实践出真知。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此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00年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

事实论据-拼搏篇

1、牛顿和实验室。牛顿致力于光学、力学和化学的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当人们问他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他简单地回答说:“我一直在想、想、想??”牛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里渡过的,有时成月地呆在实验室里,不分昼夜地苦干。饿了,啃点面包,实在劳累了,就打个盹,直到在实验室里得出明确的结果,他才肯从实验室走出来,稍事休息。

2、为祖国强盛而拼搏。压力感、紧迫感,都是主人翁责任感的体现。为了祖国的崛起,许多志士仁人在努力拼搏。陈景润11点睡,凌晨3点起床;数学家谷超豪在一次政协会议空隙时间,完成了一篇关于偏微分方程研究的新论文的初稿;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解决棉花脱蕾落桃的问题,檐下、墙头、窗前、树上,到处挂着棉株,日夜在棉田观察研究,连吃饭也端着碗蹲在田头??

篇四: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标准版 高三年级 语文 专题复习 作文 议论文论据 新洲三中 王艳飞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事实胜于雄辩

新洲三中 王艳飞

【教学目标】

了解议论文论据的类型,明白议论文事实论据选择的要求,掌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提高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正确合理地使用事实论据。

难点:精当地组织与表述事实材料,提高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能力。

导语:此前讲过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和分论点的设置,一篇议论文有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接下来需要什么呢?好比煮饭,锅我们架好了,火点着了,锅里的水也放好了,还需要什么?对,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如此,写作文亦是如此,想要做好一顿丰盛的作文大餐,必须要好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素材”,也就是议论文的“论据”。这节课来学习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是最能证明论点、最具说服力的。

2、理论论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二、选择论据的要求:

1、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

我们在选择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必须为中心服务。

只有围绕了中心论点,才能证明你的论点。如果不能证明,那只能是南辕北辙,一切白搭!有少数同学,临考时才思枯竭,找不到素材,结果把试卷前面的现代文、科技文大段大段抄上去,企图蒙混过关,试想这样能证明论点吗?能得高分吗?

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以下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并说明原因。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的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合适,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体现“补拙”。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

2、论据要典型

材料必须要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同学知道为什么许多广告要找名人吗?名人具有说服力,有号召力。同样一款洗发水,一个普通人说用了好,另一个范冰冰用了说好,你更容易相信谁?没错,这就是“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

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就等死。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表面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它”。 明确:这则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不足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则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然不是说不能举身边的事例,只是缺乏独特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视野而如此举例,会让人乏味。

3、论据要新颖

不要只举那些陈旧、缺乏新意的材料,应该列举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使文章充满新鲜的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蔷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咬文嚼字》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朵的人是天才,那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呢?这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写的“套板反应”。我们学生也有特别“钟情”的材料,比如说:司马迁、陶渊明、屈原、项羽、苏轼、爱迪生、海伦凯勒??

所以有阅卷老师感叹说:“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及其事迹就开始高频率出现,屈原不停地跳江,变成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

我们所说的这些材料不是不典型,只是用多了,用俗了,就缺乏新鲜感,令人生厌。新鲜的材料从哪里来? 明确:应从生活中体验,从阅读中积累。

综合材料:

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明确: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机会来练眼睛,使其灵动的经历。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 。

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选择他以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神的事例,给人新颖的感觉。

材料做到了围绕中心,很典型,很新颖,接下来该怎么用呢?如果我们的同学,只知道提观点+摆事实材料,其中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那这样的作文只能用两个字评论——失败!因为这其中完全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我们所接触的素材,好比是璞玉,是浑金,未经雕琢,未经提炼。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材料进行提炼,进行分析。以下推荐三种方法:1、假设分析法;2、因果分析法;3、正反对比分析法。

三、使用论据的方法

1、假设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

【论点】信念

【论据】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受到了一些人的耻笑,但他并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假设分析法】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请用假设分析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

【论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决,身首异处。 【假设分析法】明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呢?由此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可套用句式:如果??那么??正是 假使??就??可见等。

2、因果分析法:

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_①_。岳飞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

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请用因果分析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论点】意志

【论据】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因果论证】明确:贝多芬之所以能克服聋疾的缺陷,战胜命运的不公,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因为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有了顽强的意志,才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试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马谡失街亭”的事例 明确: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书,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 “正因为如此??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

3、正反对比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指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论“从谏如流”》)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请用正反对比分析的方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论点】勤能补拙

【论据】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

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正反对比分析法】明确: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正所谓“勤能补拙”。

课堂小结:

考场议论文要使论点得到充分论证,必须选用典型的、真实的、新颖的、能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的论据。在对已有的论据进行分析时,可采取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正反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紧扣论点,高度概括,精心遣词,恰当的安排详略,力求从陈迹中挖掘新意,在历史里寻求哲思,据既往推未来,怀前人而励来者,用张扬着个性灵性的论据,真正体现你的文思和智慧,从平庸寻常中脱颖而出!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狼常到一个牧场去刁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要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病,但不知为何,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只好请专家来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原来狼的存在,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灾难;在人类社会中,也许有了对手便有了活力。

请以“寻找对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意自立;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⑤用到以上使用论据的方法。

篇五:事实论据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

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

被打破。

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

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

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

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 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

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

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

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

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

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

等于自取灭亡。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

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

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

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

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

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

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

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

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

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

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

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

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

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

间的绝唱。 ——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

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

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 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

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

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

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

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

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

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大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

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

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

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

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

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

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

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

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

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

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

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

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

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

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

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

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信念作文事实论据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完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仅仅代表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_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同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

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与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并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夫平静地问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分析: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真理,甘愿被逮捕。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 话题:“信念的价值”“科学的坚持”

五.文化教育

“五音不全”的歌手

美国华裔少年孔庆翔既没有漂亮的面孔,也没有圆润的嗓子。然而在美国——一个造梦的天堂(或者叫地狱),孔庆翔打造出了一片属于白己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2004年,貌不惊人的华人小子孔庆翔参加了美国综艺节目《美同偶像》。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滑稽,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大跌眼镜。评委克威尔尖酸地嘲讽他说:“你竟然不会跳舞?在台上表现得过了麻木!并且几乎无唱功可言,令人颇感聒噪。”而孔庆翔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我虽唱功稍差,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力了。”由于该大赛是电视直播,美国的观众都为孔庆翔的言辞感动,立刻声援声四起。节目播出之后,孔庆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歌手大赛中的表现。于是孔红了,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紧接着,孔庆翔和KOCK以及FUSE两家唱片公司签订第一张专辑《灵感》(Inspiration),于2004年4月6日在全美发行,第二周的销量成功蝉联美国公告牌独立大碟榜冠军,挤入公

告牌流行榜前40位,气势逼人。孔庆翔也成为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分析:在美国人看来,“我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既然一个人“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他呢f孔庆翔的出名和成功虽是偶然,但里面必然存在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话题:“偶然与必然”“成功的机遇”

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推件’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经典素材

1、挫折挡不住强者(张海迪立志成才)

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2、 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

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