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王子猷雪夜访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0:19:28 作文素材
王子猷雪夜访戴作文素材

篇一:王子猷雪夜访戴(扩写)

王子猷雪夜访戴(扩写)

-101高复1 张超云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住在山阴县,他性格放荡、淡薄官场倾

王子猷雪夜访戴

心于开馆教学,常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自乐。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万籁俱寂,远山也好,近水也罢,一派银装素裹,景色真是美极了!那个叫王子猷的公子哥儿夜半醒来,再也无法入睡,百无聊赖之间,缓步踱到前庭,打开房门,一股寒风随即扑了进来。王子猷打了个寒颤,命令仆人拿酒给他暖暖身子,闲暇之时王子猷则信步穿过回廊,来到室外。站在雪地里,四望皎然,不禁意荡神摇,这时仆人送来了美酒,王子猷自斟自饮了几杯酒,越发觉得意兴飞扬,不可遏止,于是一边彷徨庭院,一边朗声吟诵起前朝诗人左思的《招隐诗》来。 突然王子猷怀念起了去年下大雪时一同畅饮美酒一同写诗作樂的戴安道。当时戴安道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于是王子猷连夜乘小船前往。小船行了一整夜才到剡县,不知是辛苦了一整夜的缘故,王子猷到了戴家门前,天已大亮,他的兴致却没有了,于是就掉头回家。王子猷的如此行径,人们自然会很不解的,便有人问他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安道呢?”哈哈,王子猷乃真性情中人!

篇二:雪夜访戴阅读问题及答案

王子猷雪夜访戴的赏析或是阅读问题及答案

阅读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

译文: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世

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赏析: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 四,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篇三:子猷访戴与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

子猷访戴与黄公望的《剡溪访戴图》

汪 漩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展览的时候,同时展出的《剡溪访戴图》,是反映成语“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历史典故,十分值得回味。

《剡溪访戴图》,源于“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王羲之(303-361)子,王徽之(?—388),字子猷,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晋永和年间随父迁居会稽(今绍兴)卓荦不羁,纵酒放达,弃官退隐山阴。南朝宋刘义庆(403—444)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封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招纳文士。著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属会稽郡,今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戴逵(约326—396),字安道,谯国(今

安徽)人,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

工书画,??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作《郑玄

碑》,??为文而自镌,词丽器妙,时人莫不惊

叹。性高洁,礼度自处,不乐当世。太宰、武

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对使者破琴

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晞怒,乃更引

其弟述。述闻命欣然,拥琴而往。戴逵徙居会

稽之剡县(今绍兴嵊州),深以放达为非道,乃

著论曰:“夫亲没而采药不反者,不仁之子也;

君危而屡出近关者,苟免之臣也。”(《晋书·戴

逵传》)

戴逵寓居剡县(今绍兴嵊州),位于曹娥

江上游。剡县始建于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

年),唐初改制嵊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

年)改嵊县,1995年8月,撤县设市,名嵊州

市,属绍兴市管辖。嵊州位于浙江东部,四明

山南麓,剡溪穿越其间,妩媚秀丽,有“东南

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誉,是引领

谢灵运、李白、杜甫、朱熹、陆游等历史名人

入剡揽胜,泛舟吟唱,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人

文地理原因,也是王羲之隐居金庭、谢灵运(385—433)移籍始宁建始宁墅作《山居赋》、“两戴”(戴逵父子)徙居剡县执教书院的基本条件。据民国《嵊县志》记载,当时戴逵居住于:剡山以北五里许东侧曰“艇湖山”(《道光志》作“东五里”),晋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舟至此而返。湖山上有塔,称“艇湖塔”,俗称“平湖塔”,下有“子猷桥”、“访戴亭”、(万历府志)。艇湖今淤为田(同治志),“戴望村”至今犹存。

王子猷与戴逵性情相投,交往甚笃,深夜入剡造访,理所当然。依据当时交通条件,山阴与剡县相邻,舟楫可经蒿坝折入曹娥江上游剡溪直达剡县。山阴与蒿坝,系内河顺流,舟速较快;蒿坝至剡县,是汇流入海,逆流而上,船速较慢。《世说新语·任诞》叙说“经宿方至”,其中“经宿”

是时间,也是行为;也就是说“宿”指当夜,同时也意寓

当夜兼“眠”而至。对于至在何时,没有具体说明。但是

可以肯定,夜间船行山阴与蒿坝之间,夜光,白雪反射,

依稀朦胧,别有情趣。而行进剡溪必在清晨白昼,则更是

白雪皑皑,雪霁万千。剡溪对于王子猷来说,并不陌生。

也就是说,王羲之晚年隐居剡溪上游之金庭,王子猷即使

不是同居,但也未必忽闻。杜甫:“剡溪蕴秀异,欲罢不

能忘”;李白:“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以诗篇赞

美剡溪风光。王子猷:“雪夜访戴”,没有观赏雪景的叙述,

而用兴尽返回的情景,把遐想留给人世,于是也就衍生了

许多赞美“访戴”的诗词画卷。

千百年来,以“访戴”为题材的诗、画广泛流行。以

画来说,著名的有:

黄公望(1269?1354)《剡溪访戴图》,纵74.6厘米,

横55.3厘米,绢本,水墨浅绛。图中山峦叠嶂,高低错落,

异常雄奇;山下溪流,小舟飘然,舟上艄公和船客;稍远

处屋宇错落有致。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张渥(?—约1356)《雪夜访戴图》,纵91.8厘米,横

39.6厘米,纸本,水墨,构图严谨简洁,画风雅逸,藏于

上海博物馆。

戴进(1388-1462)《雪夜访戴图》:图中王子猷眠觉、

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

子猷一连串的

动态细节均历

历在目,言简文

约,形神毕现,

气韵生动。

此外,有师承戴进之夏葵《雪夜访戴图》。周文靖《雪

夜访戴图》,用笔老辣,烘染精到,设色雅淡。曾衍东(约

1751—1830)《雪夜访戴图》别具一格,鲜有留白,寒气

依然。据宋高似孙《剡录》载,还有钱逊叔、李商老、廉

宣仲等人的《访戴图》、《雪夜乘兴图》、《雪夜访戴图》等

等传世之作。

在山水画中,雪景山水甚为特殊,画家通常以落笔宜

浓不宜淡,点子宜少不宜多,墨焦,分五色为六色,留白

为一色,突出雪景效果。黄公望《剡溪访戴图》以浅绛法

绘制,采用“借地为雪”,只在山峦叠嶂、高低错落深处

略加擦染,竭尽群山大雪覆盖之势,显得异常雄奇。雪中

树林枝节,浓墨点写;庭院积雪,寂无一人;溪水宁静,

小舟飘流,舟中人物缩颈拢袖,烘托严寒萧瑟气氛。黄公

望《剡溪访戴图》笔墨简淡,格调高古,感悟灵性,独树

一帜,在诗画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

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宋咸淳五年(1269)生于江

苏常熟子游巷。早年父母双逝,过继寓居常熟黄乐为嗣。黄

乐,浙江永嘉人,年近九十,老来得子,兴奋不已,挚友祝

贺曰:“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称黄姓,名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早年处于宋、元交替年代;曾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椽吏、

大都(今北京)中台察院书吏。延祐元年(1314)随中书政

事张闾到浙江经理田粮。张闾贪刻用事,富民黠吏,勾结为

奸,弹劾逮问。黄公望牵累下狱,对世事险恶充满厌遁,狱

中寄诗挚友:“世故无涯方扰扰,人生如梦竟昏昏,何时再

会吴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黄公望出狱,加入全真教,

成为道士,自号“大痴道人”,又号“一峰”,亦号“井西道

人”,隐居江湖,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

后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等,晚年大变其

法,自成一家,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有

《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绘有《富春山

居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

《剡溪访戴图》等传世佳作。

画和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画描绘事物,通常

为静止形态;诗叙述事物,表现为动态变化。苏轼评王维诗

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诗画欣赏的最高境界。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梅

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横床而已曹子

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云》:“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迢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应调折弦琴,自和撚须句。”

王铚为《剡溪五秀才画子猷访戴图》题诗曰:“剡溪万壑千岩景,人境谁能识心境。君画山阴雪后船,始悟前人发清兴。眼中百里旧山川,荒林雪月萦寒烟。应缘兴尽故无尽,宾主不见宁非禅。当年戏留一转语,不意丹青能再睹。更画人琴已两忘,妙尽子猷真赏处。”

王铚还为《王子猷返棹处》留诗曰:“我家住在剡溪曲,万壑千山看不足。却笑当年访戴人,雪夜扁舟去何速。”

张元干《跋赵唐卿所藏访戴图》云:“万壑千岩一剡溪,漫天云冻雪风飞。人踪鸟迹俱沉绝,独有扁舟兴尽归。”

“子猷访戴”由故事延伸到绘画诗词,赞美剡溪,赞美华夏大地,极大地弘扬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传承中华文明中作出更大贡献。

原载台湾《浙江月刊》总第522期

篇四: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意为: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天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他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去而复返,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眠觉〕 睡醒了。

〔皎然〕 洁白光明的样子。

〔左思〕 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戴安道〕 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剡〕 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

〔经宿方至〕 过一夜才到达。宿:一夜 。方:才。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

(因起彷徨) 因:于是。彷徨:徘徊。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即:即刻。之:代词,代剡县。

{命酌酒} 命令(下人)斟酒来喝。

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出自此文。

篇五:执信中学2014期中考试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出去吃饭前,用网络搜索附近的饭店,看看哪家比较近、比较实惠,结合网友的好评、差评,最终确定饭店并选好了菜单。

出门旅游前,上网先搜索旅游的路线,定下入住的宾馆,寻找到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土特产,然后背上行囊,按照事先做好的功课,完成一次验证之旅。

搜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静下心来想,似乎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期而遇 高二(15) 李颖欣

不期而遇,遇到美景或是美人,在旅行时都不失为一件妙事。若曲径通幽,别有一番天地;或回廊小桥,忽窥见容颜如莲花开落,在古人看来,这种偶尔的美好,足以在笔下成就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佳作。

然而,现代人怕是无此风雅乐事了。忙碌的人们早已将万卷书丢与绿色的豆瓣去读,早已将万里路交与百度的蓝色足印去走,早已将万种美食交与App上五湖四海的食客去吃,早已将万般风景付与佳能的黑色镜头看去了。他们什么也不必做了。

接下来,只要动一动手指,输入几个字符,再点击一下,便可如皇帝批阅奏章,在万千无懈可击的攻略里拣选几个,照此安排便可。确实是古人从未有过的享受,连皇帝出行恐怕也无此快捷方便,这不禁让无数现代人自鸣得意。

但若细想一下:顺利无阻的路铺好了,目的也毫无神秘可言,那千里迢迢去一趟的意义何在呢?更重要的是,你走的还不是你自己的路,你不过沿着千万人走过的路又走了一遍,意义何在呢?行走天下,最珍贵的就是两个词:个性和随性。天下地图只有一份,但一千个人就能走出一千条路线,这就是个性。而网上越来越多的攻略、应用、路线,实质上是在把千千万万个游客同质化,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已失去了自己的想法。接下来的羊群效应便如滚雪球,每个人都在按照前人的模式走下去,每个人都在按前人的说法说下去,于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景观浓缩成行程表上的几个字,一条富有民族风味的街道化作手机地图上的一条线,一顿大餐不过朋友圈里几张照片几条好评,那么请问你的旅行到底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呢?你自己的心之所向到底在哪里呢?若是柳宗元的年代有游玩攻略,想必他也不会寻幽访胜探到小石潭而是先到游人如织的所谓景点领略一番,如此平庸的行程,永州八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再说说随性,也许古人最推崇这点。不必有什么目的,非要按照什么计划完成什么游览目标。想出去走一走,那说走就走,去哪里也随缘,这才是旅游的最高境界。著名的唐诗《寻隐者不遇》,道士未归,云深不知处,诗人也不恼,反而得一好诗;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朋友不在随从为他惋惜,他却说乘兴而来何必非见朋友不可?这就是随性。若照现代人性子,时间耗费不起,访友前必先打电话定好时间,每天认认真真定好日程表,旅游时周详计划,不免失去一份潇洒悠然的心境。

虽然今人被困于水泥森林,难有东坡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的雅乐,但不妨放下别人的攻略,无所挂碍地自己走一走,学三毛拎起行李箱便前往撒哈拉开辟一片新天地,又如窗边的小豆豆中的黑柳彻子长大后依然如小时一般自由烂漫开着车作无目的的一日旅行。或许看不到那些所谓名胜,但也许你会在小巷的转角不期而遇一家温暖的小店,也许你会在一条荒径上不期而遇一丛美丽的小花,无论如何那都是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旅行,一段不需要他人指点左右的人生。

来一场偶遇 高二15班 陈必欣

信息化的时代,世界都是掌中之物,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早不希奇,出门旅游前,一摁鼠标左键,大至5A景点,小至街角名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旅行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验证”,跋山涉水,为的只是一句:“啊,原来真的这么美!”于是又有许多人向往云南所谓的“艳遇之都”,一杯酒就成了朋友,来一场偶遇。但为了偶遇而寻找到的偶遇,只怕也只是徒有其表,人仍然是活在计划中的。

一场偶遇,应该是怎样的场景啊,是雨巷尽头娉婷而至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回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遇见一个泛舟水上的人,她随意地一指:“画桥东复东。”

一场偶遇,带着的一颗悠然的心,是缓慢的脚步,是满脸的好奇与惊喜。

提起旅行,总是会想到三毛,一个真正率性的女子,在她的《夜戏》里便有一场这样的偶遇。行至秘鲁,三毛在一个正午闲来无事,在广场上坐着,注视着眼前的人来人往,突然下起雨,人群哄然而散,空无一人的广场上只剩下一个提着手提箱买票的男人,他不断走向路人又不断被拒绝,最后走向三毛,“今晚上的一场戏,三美元一张票。”三毛看雨越下越大,便买下了三张。带着好奇与期待,三毛和助手米夏走进剧场,全场竟只有他们两个观众,从始至终,台上的演员比台下的观众多。但每个台上的演员都拼尽全力地表演,面对偌大空旷的观众席,每个动作每个音符都精湛漂亮。三毛在结尾说:“不死的凤凰,你怎么藏在了这儿?”

意料之外才是精彩所在,旅行的意义本不在于景点,因此搜索好、准备好一切也从来不必要,反而,搜索出来的旅行局限了旅行的乐趣,也削减了生活本身所拥有的、许多意料之外的美丽。

一场偶遇,不需要搜索,不需要准备。需要什么?台湾作家罗兰曾这样与朋友讨论:“为什么不怕雨?”“为什么要怕雨?”“只要你有一把雨伞或一件雨衣。”“只要你有一双不怕糟蹋的鞋。”“只要你穿的不是昂贵的衣服。”“是要你有一颗豁达的心。”“是的!只要你有一颗豁达的心。”一场偶遇,恰如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所需要的从来不多,只需一颗豁达的心。

抛开对安全隐患的杞人之忧,抛开对信息时代过多的信任,抛开对人群聚集的5A景点过多的检验,抛开被搜素引擎计划好的行程。来一场偶遇,只带上一颗豁达的心。

也许许多偶遇都可遇不可求,正如精彩纷呈的生活也并非人人都能拥有,因此人们会去搜索、去模仿前人的精彩。但面对旅行,面对生活,与其一味追寻前人的脚印,与其祈求“命运”给予一场偶遇,倒不如带着一颗豁达的心,带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去寻觅那些藏匿着的风景,那些意料之外的精彩所在,那些真正触动自己的点滴与“此中有真意”。

来一场偶遇,来一场寻觅,关于旅行,关于生活,关于自己。

别忘了“搜索”自己之路 高二15刘铷臻

拿起了鼠标,忘记了笔杆,这是现代大多数都市人群的写照。同样地,当我们爱上搜素,生活便会少了一些乐趣。

搜索是人类助手,也会是别人生活的模板。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个需要反思的时代。诚然,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按下“搜素”,总会有令你满意的答案。然而,生活有时并不能用“搜索”。韩寒在《科技之殇》曾表示太多的物质条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过多使用科技产品反而少了人性的纯真。因为科技,我们可以无所不知;因为科技,我们会乐于走别人的路,丢失了自己。

正确对待“搜索”,方可真正有助于人类。“搜索”本质是为了得到更好的信息,可这难免存在着一些他人的主观因素。你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别人经历过后整理出来的经验。换句话说,你是别人的盗版,你是在走别人的路。“快餐生活”要求着我们使用“搜索”,这也未全是坏。笔者认为。若能在自己闲暇之时,尝试着走自己的路,而不是按部就班,也许你会得到与平时不一样的乐趣。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提到,自己因“不走寻常路”,而意外发现早已被世人忘记,却极具文化价值的李冰雕塑。“搜索”确实可以更快捷,但有时生活并不能都由搜索组成。

适当放下“搜索”,走自己的路。鲁迅曾言: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试想,如果你事先被告知长江三峡山青水美,水势大,你去到固然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可你还会有当初不知的一份惊喜吗?若什么都需被告知,那为什么还会有人选择“自驾游”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旅行呢?那是因为我们在这喧嚣的时代里还需要自己独特的脚印。不要总是成为别人的盗版,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更多的来自于自己发现的美景。周国平在《偶尔远行》中说到,人偶尔需要远行一次,不是走别人的路,而是探索出自己的路。周国平个人就是喜欢走脚印较少的路,不是说其他不好,而是那里有异样的乐趣。

曾有部电影,名叫《搜索》,它描述的是搜索之优。我们的生活若都是忙于搜索,而忘记寻找自己之路,那是否丢失了什么呢?所以,闲暇之余,不妨试着“搜索”自己的路。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