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点石成金的魔棒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9:42:29 单元作文
点石成金的魔棒读后感单元作文

篇一:赏识是点石成金的魔棒

赏识是点石成金的魔棒

作者:罗燕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年第03期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被肯定,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

一、赏识造就积极的学生

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学生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学生就得抱怨,而是抱怨使学生越来越坏。赏识学生的优点,并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该批评的还得批评,不过,一定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有了批评的艺术,就能将批评变成赏识,就能在很温情、和睦、激励的氛围中起到育人的作用。我这边就今年接手一个班级中的三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一位学生因睡得太晚,迟到了,按照班规,她要做班级卫生两天。那天我特意关注她做卫生的情况,没有带着怨气做值日。第二天早上,我一到班上,就说:“今天,我要表扬谢雯屹同学。”我话音刚落,特意看看她的眼神,只见她很惊讶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我都犯错了,怎样还能得到表扬?”,这时我面带喜色地说:“雯屹同学虽然多做两天的卫生,但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愿为自己的违规买单。她把这次买单当作一次善意的提醒,明白老师的用意。我很欣赏谢雯屹同学。同学们,“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能真正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罗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更看到你的亮点。第二天,该同学做值日更用心了,一下课就到处检查卫生。这个案例说明,艺术性的批评,可把批评变成赏识,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案例二:有一次,我在另一个班上课前,轮到演讲的一位同学急匆匆地跑过来跟我说:“罗老师,我忘记准备了,能不能明天演讲?”我看了他一下,说“你说呢?先进去上课吧。”他一头雾水地进了教室。我进了教室是这么说的:“今天是轮到陈磊同学演讲,他都准备了好几天,但因为内容太丰富,他想再准备一天,更充分,明天来演讲那就更精彩了,同学们,你们说,行不行?”我这样一问,全班异口同声说“行”。第二天,这位同学果然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得到了我的赞赏。那时,我加了一句:“要是提前一天准备,而不是推迟一天演讲,那就更棒了。”本来该同学轮到他演讲,竟然忘了,是要挨批的。可单刀直入的批评,只能挫伤他的积极性。但如果是艺术性的批评,就可把批评变成赏识。从这个案例分析,一是帮他圆场,让他有台阶下,二是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三是激励他。

案例三:今年接手一个上课特“活跃”,经常纪律会失控的亟待整顿的班级。我着手从赏识入手。这次的赏识教育主要定位在那几个上课唧唧歪歪,管不住自己嘴的“小跳蚤”。这时我抓住他们的心理,这些学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特别在新学期,换了班主任,更是想让自己在老师中有新形象。在一次布置劳动工具上一反以往在上午注册时指定性地安排劳动工具,而是事先把需要的劳动工具的种类、数量写在黑板上,再做个简短的动员。等我完成注

册工作时,一抬头看黑板,黑压压的已写满了名字。这时,我注意到献钟栏还空着。这时十点多走进教室的黄亦哲了解情况后,走上黑板,在献钟栏写上自己的名字。下午我走进教室,卫生角旁已经摆满了劳动工具。讲台上一个棕色、四方形、质地考究的钟端端正正地放在讲桌上,我赶紧问黄亦哲为何买这么贵重的钟?他说下午要赶着来大扫除,来不及买钟,就把家里的钟拿来了。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留意他们的言行,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都夸大地在班级大肆地表扬。还真奇迹,越表扬越像样。当然,不是一味无原则的夸,当夸到一定程度时,在指出他的不足,他就很容易接受。一分的严格之水,真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感情之蜜来酝酿。

所以,班主任在平时处理班级事务,特别是处理违规违纪的学生时,千万不要贪一时口舌之快,消自己心头怨气,雷声轰响,狂风暴雨乱炸一通,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把事情搞砸。面对他们的过错,我们更应该有一份耐心,幽默地、艺术性的指出来,让他们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又能自信的面对自己的人生。自信是人生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奠基石,自信地人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才是成功的教育,而赏识正是培养出孩子自信品质的关键。

二、赏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请这样做

1.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不断给学生以赞赏,促使学生做得更加完美。

2.正面强化学生的优点,适当的时候当着学生的面给予发自内心的表扬,这不是炫耀,而是让学生做起事来更加信心十足。

3.赏识学生的独特之处,他与众不同的一面老师应该将及时找出来,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总有一天,老师会发现这个学生同样会拥有一份可以自豪的“资本”。

4.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要避免当众斥责学生的不是,永葆学生的阳光心态。

让我们多用赏识教育吧。有了你的“赏”和“识”,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找到自我;有了你的“赏”和“识”,学生才能动起来;有了你的“赏”和“识”,学生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篇二:赏识是点石成金的魔棒

赏识是点石成金的魔棒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被肯定,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

一、赏识造就积极的学生

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学生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学生就得抱怨,而是抱怨使学生越来越坏。赏识学生的优点,并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该批评的还得批评,不过,一定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有了批评的艺术,就能将批评变成赏识,就能在很温情、和睦、激励的氛围中起到育人的作用。我这边就今年接手一个班级中的三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一位学生因睡得太晚,迟到了,按照班规,她要做班级卫生两天。那天我特意关注她做卫生的情况,没有带着怨气做值日。第二天早上,我一到班上,就说:“今天,我要表扬谢雯屹同学。”我话音刚落,特意看看她的眼神,只见她很惊讶地看着我,好像在说“我都犯错了,怎样还能得到表扬?”,这时我面带喜色地说:“雯屹同学虽然多做两天的卫生,但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愿为自己的违规买单。她把这次买单当作一次善意的提醒,明白老师的用意。我很欣赏谢雯屹同学。同学们,“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能真正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罗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更看到你的亮点。第二天,该同学做值日更用心了,一下课就到处检查卫生。这个案例说明,艺术性的批评,可把批评变成赏识,起到一箭三雕的

作用。

案例二:有一次,我在另一个班上课前,轮到演讲的一位同学急匆匆地跑过来跟我说:“罗老师,我忘记准备了,能不能明天演讲?”我看了他一下,说“你说呢?先进去上课吧。”他一头雾水地进了教室。我进了教室是这么说的:“今天是轮到陈磊同学演讲,他都准备了好几天,但因为内容太丰富,他想再准备一天,更充分,明天来演讲那就更精彩了,同学们,你们说,行不行?”我这样一问,全班异口同声说“行”。第二天,这位同学果然给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得到了我的赞赏。那时,我加了一句:“要是提前一天准备,而不是推迟一天演讲,那就更棒了。”本来该同学轮到他演讲,竟然忘了,是要挨批的。可单刀直入的批评,只能挫伤他的积极性。但如果是艺术性的批评,就可把批评变成赏识。从这个案例分析,一是帮他圆场,让他有台阶下,二是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三是激励他。

案例三:今年接手一个上课特“活跃”,经常纪律会失控的亟待整顿的班级。我着手从赏识入手。这次的赏识教育主要定位在那几个上课唧唧歪歪,管不住自己嘴的“小跳蚤”。这时我抓住他们的心理,这些学生同样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特别在新学期,换了班主任,更是想让自己在老师中有新形象。在一次布置劳动工具上一反以往在上午注册时指定性地安排劳动工具,而是事先把需要的劳动工具的种类、数量写在黑板上,再做个简短的动员。等我完成注册工作时,一抬头看黑板,黑压压的已写满了名字。这时,我

注意到献钟栏还空着。这时十点多走进教室的黄亦哲了解情况后,走上黑板,在献钟栏写上自己的名字。下午我走进教室,卫生角旁已经摆满了劳动工具。讲台上一个棕色、四方形、质地考究的钟端端正正地放在讲桌上,我赶紧问黄亦哲为何买这么贵重的钟?他说下午要赶着来大扫除,来不及买钟,就把家里的钟拿来了。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留意他们的言行,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都夸大地在班级大肆地表扬。还真奇迹,越表扬越像样。当然,不是一味无原则的夸,当夸到一定程度时,在指出他的不足,他就很容易接受。一分的严格之水,真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感情之蜜来酝酿。 所以,班主任在平时处理班级事务,特别是处理违规违纪的学生时,千万不要贪一时口舌之快,消自己心头怨气,雷声轰响,狂风暴雨乱炸一通,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把事情搞砸。面对他们的过错,我们更应该有一份耐心,幽默地、艺术性的指出来,让他们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又能自信的面对自己的人生。自信是人生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奠基石,自信地人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才是成功的教育,而赏识正是培养出孩子自信品质的关键。

二、赏识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请这样做

1.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不断给学生以赞赏,促使学生做得更加完美。

2.正面强化学生的优点,适当的时候当着学生的面给予发自内心的表扬,这不是炫耀,而是让学生做起事来更加信心十足。

3.赏识学生的独特之处,他与众不同的一面老师应该将及时找出来,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总有一天,老师会发现这个学生同样会拥有一份可以自豪的“资本”。

4.保护学生的自尊,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要避免当众斥责学生的不是,永葆学生的阳光心态。 让我们多用赏识教育吧。有了你的“赏”和“识”,学生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找到自我;有了你的“赏”和“识”,学生才能动起来;有了你的“赏”和“识”,学生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龙岩初级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篇三:读后感

观看王金战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马兰庄镇刘官营完小 张海燕

近几天,有幸聆听了北京人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王金战老师的报告,感触颇多。

一:王金战老师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优秀教育者

首先,王老师那质朴的语言,幽默的处事态度,让人耳目一新。报告中没有什么特别深奥的理论,而且他所崇尚的对学生进行的赏识教育也不是什么新的理论和观点,都是我们广大教师所熟知和共识的。但他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学生及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无不显示出他坚深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达到了一种境界,这种教育智慧却是一般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

其次,王老师的教育智慧还体现在,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且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这一点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需要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思辨能力,这两者的结合,才能激发教者的教育智慧。王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富于应变的人,他是智慧的。而往往我们的工作缺乏的正是这种智慧。

再次,通过王老师组织的有层次有目标的班会,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想了很多办法,动了很多脑筋,是个有心人,一个思想者。一个人不是天生就具有教育智慧的,一个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以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基础,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用心地对待每个教育对象,我想只有这样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二: 用微笑和宽容撑起爱的天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赏识,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被大家肯定。而且每个人都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不是自己因为优秀被别人肯定,那就是希望做错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当一个人被肯定以后,他的心中自然而然的会对这份工作喜欢上,因为有了兴趣爱好,就会更加认真的去做这见事,这就是叫做良性循环。相反的,如果他做错事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就对他越反感,接着他就会继续做下去。但是如果你恰当的把一个即使被别人看成是对社会有害的人也试着去发现他的不起眼的优点,当然是要适当的,这样也可以拯救一个人啊!

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管对谁,都试着用两外一种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那些他们真的是做的比较好的地方,而且还不能让他们发觉大家是很可以的去发现他的优点,这样就会涌现更加多的人才。

王金战老师有一根魔棒,它能让他的学生在成功的天空中翱翔,他的演讲中和书里藏着许多点石成金削铁如泥的教育秘密。我摘录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如下,会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于“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调整好心态去适应环境。选择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学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心态的关键是自信。心态决定成绩。心态决定一切。

影响孩子人生的五个关键词:特长、活力、恋爱、个性和自我管理。特长——优秀始于你的强项。活力——活动激发活力,活力就是夺冠精神。恋爱——中学生如何面对。恋爱是一把双刃剑。相爱容易相处难。拒绝有时是一种爱护。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情感,开诚布公,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个性——宽容与约束。爱与管教都是需要的。自我管理——成长的阶梯。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监督,管理能力是磨练出来的。

王金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坚守着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到而实用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成就了他的学生,也成就了他自己。这给我们老师、孩子和家长留下难忘的深思。

三: 应该向王金战老师学习什么? 在演讲中,王金战老师让全班倒数第一考上北大吸引着每一个听众,虽然是个案,但我听后总结“他眼里没差生。我感到,其人其事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王金战老师最可贵的是他的学生观。他说:“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他认为,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他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正是通过这样的成功实践,他曾把班里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送进北大。

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特别是在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中,王金战老师认为,倾听,往往比说教更重要。在教育转化自己女儿的过程中,在帮助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和班里学生的交流中,他都坚持这一点。他与学生一次两个钟头

的谈话,学生谈了100分钟,他只讲了20分钟。但却让一个思想颓废、打算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振奋起来。王金战认为:学生“学习本身的压力并不大,而现在学习中所附载的东西太多,压力太大。比方说家长的期望、学习成绩的排名,等等”。那么,要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就要从解除这些附载的东西着手。

王金战老师工作之所以如此投入,是因为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他认为,教师的失误,生产出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多少年的努力;而毁掉一个孩子,可能就是一句话。教育是把软刀子,当时看不出结果,结果可能要等若干年以后。

王老师的育人经验尤其他的爱心、责任心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他的报告会能够吸引包括市长、局长的政府官员和老师来参加,也充分证明人们对优秀教师的尊重和热切期待。

总之,听了王金战老师的演讲,受益匪浅。我将以他的教育理念以不同的方式让老师们和家长们加以学习和消化,运用到教育工作中。

篇四:作文辅导之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

精心锤炼 点石成金

训练目标:

1、让学生形成从语言的锤炼着手美化文章的意识。

2、了解语言锤炼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训练重点:

炼字(词语)、衔接与照应、句式的变化。

训练难点: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锤炼语言的方法。

课前准备:

积累所学课文中运用好词、好句、好段。

课时建议:

2课时

训练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语言的训练非朝夕之功,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在众多词语、句式、语言风格间进行选择、调整,让表达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感情。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你觉得哪个好?请说说理由。

(1)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2)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

(3)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4)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

(5)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6)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句(2)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句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句(4)加上“雨细长,愁丝更长!”这一句,情景交融。句(6) 换用了几个动词,生动具体,魅力大增。

4、师小结:句(1)(3)(5)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稍加雕琢,就已点石成金。上例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不可轻视,只有努力锤炼,作文语言才能独具魅力。

三、要点点拨:

1、精心锤炼词语。

恰当地选用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够逼真地再现对象的情状,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感染读者。如说晴天,?晴朗?是一般的表达,?万里无云?就形象化了,而?响晴?更有表现力。

(1)动词是最具生命力的词,写作时应多推敲,多使用。

如《社戏》中有一段描写水乡少年撑船的语言:?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一 “点”一“磕”,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水乡少年架船技巧的娴熟老练。

鲁迅作品中“排出九文钱”的“排”,踱进店里的“踱”,“用手罩住”的“罩”都是动词运用的典范。

(2)形容词往往赋予人物或景物以具体、丰富的情态、形状和色彩。它的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一段,用?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分别形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黄蜂?、?叫天子?。这些形容词,从色彩、外形、情态等多种角度,多个方位描写百草园的美丽可爱,生动传神。

(3)虚词的运用巧妙得当,同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作家董桥《中年是下午茶》一文中有这样的妙句:?总之,这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点希望的下午?。“杯”、“块”作者采用活用量词法,既新颖贴切,又具体可感。

又如?太阳嘎吱嘎吱升起来?中的“嘎吱嘎吱”是一个平常的拟声词,但用在这儿,把太阳上升的力量,朝气描写得淋漓酣畅,十分生动。

(4)仿词,使语言具有新鲜、风趣美。

如:有人在县?抓点?,索取土特产品价格一千一百多元……群众说:?这哪是‘抓点’,明明是 ‘吃点、喝点、拿点’啊!?这里以“抓点”为基础,仿用出“吃点、喝点、拿点”,借以讽刺那些以“抓点”为名,大搞违法乱纪的人。在内容上一针见血,在表达上也幽默风趣。

(5)灵活采用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活字活词,尤其是当今新产生的字、词。

如学会运用电脑就拥有了进入21世纪的?护照?。这里的护照就是透着时代气息的新词。其他诸如“点击”、“扫描”、“链接”等新词汇,如能运用得当,也能为文章增光添色。

2、灵活选用句式。

(1)整句与散句的综合运用

排比句、对偶句:句式整齐,句子长短大体一致,语意相关,气势贯通,结构匀称,富有韵律,增添文章气势,展示语言风采。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盯着一个方面,否则就犯了?盲人摸象?的错误。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好,但香气远远比不上茉莉;?铁榔头?郎平拳头虽硬,但不一定能绣花;一位门门功课优秀的学生虽令人称羡,但在运动场上却甘拜下风。所以,只看一个方面是不能匆忙下结论的。这段文字中间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列举了三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中心,同时也为文章增添了文采。

(2)长句与短句的综合运用

长句与短句各有千秋。恰当地使用长句,严谨而舒展;恰当地运用短句,则简洁而明快。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则一张一弛,文采尽显。

如:《列夫〃托尔斯泰》中?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3)假设句与反问句的综合运用

假设句式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当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无法深入讨论时,用假设句换一个角度,会使论据“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在末尾配上一个反问句,会使说服力更强。

如: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的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整理、搜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3、注重衔接照应。

文章的“前后照应”,既是一种写法,又是一种结构。运用得当会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深化,又使文章的结构严谨紧凑,浑然一体。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1)首尾照应:如《小桔灯》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

(2)文题照应:如《小桔灯》一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作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3)前后照应:如《紫藤萝瀑布》开头第一自然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只此一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步伐。前面写停住了脚步,后面写加快了步伐,动作上虽不一致,但又是一个绝妙的照应。

从上例行文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细针密线、结构严谨,来龙去脉、清晰鲜明。在写作过程中应采用哪一类照应,还需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以实实在在的文风表达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观点。

四、实战演练

以“我读懂了 (如金钱、亲情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首尾照应。2、精心锤炼字(词语),增加文采。

五、拓展阅读 小桔灯

冰心

点石成金的魔棒读后感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反反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会来的。?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登、登、登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暗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扣着板门,发出清脆的"咚咚"声,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桔子,就

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小桔灯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泪水在我眼中打转……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桔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点评: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结尾:“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橘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及做小橘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3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篇五:点石成金!一大波作文技巧来袭!

点石成金!一大波作文技巧来袭!

作文是心灵的产物,真实是作文的灵魂,但光有真情实感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常对学生说: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写自己的事。从某个角度来讲,这话只说对了后半句,是要写真事,写自己的事,但前半句“用自己的话”,就把作文的语言表达水准等同于学生自然状态下的语言,不去讲究表达的形式与技巧。这是有所偏颇的。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从“说事情”提升到“善描写”,这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捅破表达形式这层“窗户纸”。以下兰州学大教育老师提供的小招数不妨一试:

一、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

动作描写,可不能太笼统,用一个大的动作一提炼、一概括,那就没有画面感和过程性了,所以要采用分解化的细微的动作描写,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你可以做些这样的专项训练。比如,“何老师喝了一口水”这一个大动作,你能把它写成100多个字吗?那就要分解成细微的动作:何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用食指和拇指顺手一捏,轻松地托起了杯子,举到嘴边,噘起嘴唇呼呼地猛吹了几口,一抬杯子,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上下不停地抽动,一眨眼工夫,一杯水见底了。他咂巴咂巴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

二、多用说话的几种形式

写人物对话,学生喜欢用“我说”“他说”“我又说”“他接着说”,冒号引号一直用到底,看得人头昏脑胀。其实课本里关于人物

的对话形式有四种:一是提示语在前;二是提示语在中;三是提示语在后;四是没有提示语,独句成段。不同的提示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写对话的时候不能采用单一的形式,这样会显得呆板僵化,了无生趣。特别是后几种对话形式的穿插使用,叙述更紧凑,更能表现人物特点和生活情境,有时一两个对话单独成段,作文会显得文学味和可读性更强点。

三、心情不出现“高兴、难过”等词语

喜怒哀乐愁,写人物的心情,不能直接说“我很高兴”“我难过极了”“我非常生气”,这样一概括马上就成了概念化的总结了,而是应该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表情来描绘,让读者从这些行为表现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状态,这样才有感染力,才是对生活的还原。比如写“高兴”:“我‘耶’地大叫一声,一蹦三尺高,转身一把拽过奶奶的手,转了一圈又一圈。奶奶乐呵呵地说:‘小祖宗,你快停下来,奶奶要晕了。’”

四、形容词加上引号

对于一些形容词约定俗成的用法,我们给它加上个引号,故意改变原来的意思,就会产生崭新的、意外的、鲜活的表达效果,让人欣然会意。主要有以下几种:1.张冠李戴。如:“几个胆小的同学吓得叫起来,那声音可真是‘气壮山河’。”2.贬词褒用。如:“老师又‘阴险’地说,可能抓出些蛇、老鼠什么的,他是不会负责的。”3.巧借熟语。如:“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快乐,友谊是不怕‘第三者’的,你可别生气哟。”

五、场面描写,群众演员要出场

人生活在群体中,在场景中活动。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抓住主人公来写,而对其他人物遗漏忽略,那场面描写就成了单打独斗的独角戏,显得孤零冷清。场面中主角是要多描写,但是群众演员的出场,能渲染气氛,增加人气,烘托主角。比如写跳绳比赛,除了主角要描写细致,场上的对手、看的人、喊的人、数数的人,写上一两句他们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表现,或对比描写,或侧面描写,那场面就立体了,丰满了。

六、开头要有镜头感

作文的开头是阅读的第一印象,千万不能出现“今天,我和某某在哪里干什么”之类的四素句,这样索然无味的开头完全吸引不了读者的兴趣。开头的样式很多,这里专说一种,开头要有声、光、色的画面和直抒胸臆的情绪显现,吸人眼球,摄人心魄。比较这两个开头:

1.“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秋游。早上,我们坐车到了燕窠洞。”2.“‘吱——’汽车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拎起挎包,跳下汽车,大喊一声:‘燕窠洞,我们来了!’”例2的开头是不是完美胜出,镜头感十足,犹在眼前?

七、结尾不要加“光明的尾巴”

受早年“杨朔体”的影响,写记叙文,文章结尾总要点明中心,揭示道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它让我懂得了”,好像不这样写中心就不明确,意义就不突出,思想就不高尚。其实生活中的小事情,你做了就做了,哪有那

么多的人生启迪啊,这样拔高的表述让人觉得生硬、空洞、虚假。好的表达,道理启示一般不用直白地写出来,往往是把意义隐含在事情中,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去发现。

八、题目要时尚亮眼

文好题一半。新颖、独特、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让人眼前一亮,一读为快。作文拟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进行适当改动,旧瓶装新酒,套用为作文的题目,常常会使作文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让人觉得别有新意、妙趣横生。如:《让飞》《都去哪儿了》《将进行到底》《我和有个约会》,这些题目都让人欣然一笑,心领神会。

九、多分几个自然段

不知老师们有没有注意,班里孩子的作文有几个自然段,3个?4个?很少有超过5个自然段的吧,孩子们的习作除了开头和结尾,正文一个自然段就写满了一页作文纸,黏黏糊糊的,看得头都大了,眼都花了。而我们让学生标课文自然段序号,少则七八个,多则二十来个。你看许地山的《落花生》,全文300多个字,就有15个自然段。文章多分几个自然段就显得文学味浓点,行文清爽,脉络清晰,节奏明快,情意跃动,文断意不断,读起来视觉舒服,又有回味和冥想的时空。

十、叙事要有“波折点”

文如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叙述,阅读快感远远不如那种曲折回旋、一波三折的情节。有人说生活不是电视剧,哪来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其实是你把波折感看得太高大神秘了,比如《第一次炒鸡蛋》,有没有把蛋汁打到了碗外面?有没有倒进油锅时,来不及翻,焦了?就算一切都很顺利,那内心有没有波折呢,比如,担心热油会不会溅到手上?担心别人说太咸或太淡?寻找“波折感”,一看事情的外在,二问自己的内心,然后抓住“波折点”,把“波折点”写详细,这样波折感就出来了。

最后兰州学大教育老师想说的是,这些小招数,属于普及版,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还找不到作文门路的孩子,对于文学禀赋优异的孩子来说,也许是个桎梏。我们要防止陷入技术主义的窠臼,毕竟阅读、阅历、个性才是写好作文的王道。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