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17:47 高中作文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高中作文

篇一:穆斯林的葬礼(基本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 - 霍达著长篇小说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回族女作家霍达在1988年发行的一部畅销小说,后被原作者改编成同名电影。该书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1991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用中国传统的两个意象玉和月代表韩子奇和韩新月,穿插记叙前后两代人的身世,并穿插地为读者介绍了回教礼节及回族习俗。小说有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等译文版本。小说中文版52万7千字,在中国青年中广受欢迎。

1 基本介绍

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于1988年12月出版,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2 内容介绍

小说写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歌颂回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拒绝了亨特之子奥立佛的爱,而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3 作品鉴赏

3.1 主题

穆斯林的葬礼,中国当代近代这部小说在主题上是比较新颖的,也是比较深刻的。它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注意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深入人心、约束人们心理世界的教规等方面入手。“在长期极左的思想影响下,少数民族比之汉族人民更多一层矛盾——宗教信仰长期留传下来的种种教规,对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更增添了一副桎梏。以前还很少有作品表现出这种极为复杂的精神生活,如新月之死,如韩子奇临死还不胜惶恐,认为有罪,因为他也不是伊斯兰教徒。而最忠实按教规办事的韩太太,实际上是赶走了亲妹妹,逼死了新月,破坏了儿子天星的婚姻,也催促了韩子奇之死,当然她也悲痛,但是她也无法摆脱这种家破人亡的命运悲剧,更无法理解自己对宗教的虔诚制造的悲剧。”作品在尊重宗教自由的前提下,也揭示了宗教偏见给新一代思想情感、道德上造成的某些消极的影响。更可贵的是,“作品不是简单地去否定什么、批判什么,而是通过生活的现象与真实,显示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上原有的一些真诚的善良的理念和信念,形成人性方面的一些美好的感情。这就把这种历史的悲剧性的矛盾揭示得更深刻了,更加激起人们的思考。”

3.2 内容结构

这部小说还充分展示了作者对宗教、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对文物的丰富的知识,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以酣畅的笔墨,对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习做了详尽、细致、真实的描绘,还对玉器雕刻等文物行业的行规、行话、工艺流程作了详尽的介绍。 穆斯林的葬礼作品中的这些部分一方面对细节的真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像百科全书似的,容量大、内含丰富、行文从容,显得作品很丰厚。再有,也在给读者增加了许多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另外,也使得这部本来就是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少数民族生活气息与民族性格的特征更加浓郁。

这部小说在结构方式上是较有创新意味的,它采取交叉的模式,分别写两代人的命运。“用电影语言来讲,就是用平行蒙太奇,交叉地表现两代人的命运,但是都是因为在历史的重负(民族、宗教的习俗)之下形成了爱情悲剧,起了相映对比的作用。”这样的结构方式,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感,而且也通过对比,使得双方命运的悲剧性愈加浓厚,从而也就进一步深化主题,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在表现旧时代时,对旧社会场景的描写、生活气息、社会背景,甚至包括二次大战伦敦的某些生活现象,写得都非常细腻、生动,“可是,对比下来,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社会背景的描绘似乎都太简略了一些。”这是一个遗憾。总之,这部小说以其新颖的主题,独特的结构方式,细致、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刻刻画取得了成功,也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4 角色形象

4.1 韩子奇

韩子奇,被玉俘虏的一个假回族,汉族穆斯林。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玉,确实醉人。虽没有钻石的璀璨,宝石的富贵,水晶的晶莹,但它神秘,精致,宥永,富有生命力。玉,中国所特有的艺术品,集五千年华夏之精华。那一丝丝,一缕缕精华融合的“神物”,经历史沧桑,国变家迁,其“姿容”仍不减当年,更甚至增添了些许厚重感,岁月的厚重感,历史的厚重感,情感寄予的厚重感。一块玉,该是怎样雕琢?镂空,浮雕,镌刻,那一环扣一环,一层又一层,该是怎样刻出来的?不能焊,不能接,所有的工序要恰如其分,多伸出去的一刀,都可能会毁了整个作品。玉,中国;中国,玉,岁月造就的精华。

4.2 梁君璧

梁君璧,忠诚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真正的穆斯林。没有文化,霸道,强势,心中只有信仰与家庭。——信仰,它的信条是: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简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她的思想“单纯”,所以认为爱情是恶心的东西。她为人“耿直”,所以说话口无遮拦,以至恶毒,对亲人也不例外。拥有信仰的人不是宽厚仁爱的吗?她好像不是。她阻止女儿的爱情,强烈反对回汉通婚,那是不符合教义的,可是最后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韩子奇是一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4.3 梁冰玉

梁冰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女性。上过大学,思想不像姐姐梁君璧那样陈腐。向往纯真的爱情,也因爱情伤过心,经历的两段感情,使她畏惧,所以最后才将自己的心交给姐夫韩子奇,只有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最真,最切的。

4.4 韩新月

韩新月,纯真,善良,美丽。命运没有眷顾她,十九岁的女孩子的生命慢慢的在消逝,但她全然不知,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对未名湖仍然充满期望。爱情,看似遥远,却给了她的生命最后一次的温暖,细水常流的情感更会让人回味无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念想,那才是爱情!

4.5 楚雁潮

楚雁潮,“背景”不好的教师。却始终执着与自己的理想:翻译出中国文学的精华,展现给世界。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氛围不公了他的命运,什么父亲身份不明,家庭背景不详,所以他不能有晋升讲师的资格。可是他不太在意,心中有理想,有尊师的嘱托,有爱情的滋润,就够了。毕竟,那个大背景在那个时代一时是转变不过来的。

书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匠心独具,将时空错隔,玉与月,父亲与女儿,他们的命运被铺陈开来,所有找不到答案的,变换时空,哦,原来是这样。人物的命运,是真神安拉的安排,还是自身的演绎。不管是什么,爱永远在人的心中流转。两颗同样爱着第三个人的心聚到了一起,真心希望那第三个沉睡中的人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快乐。此时,有无信仰已经不再重要。爱,也是一种信仰,不是吗?

5 作者简介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26日,当代著名女作家。回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曾先后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做翻译工作。1981年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一级编剧。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奖、建国4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话剧剧本《红尘》获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国4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补天裂》被评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图书和优秀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骏马奖。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6 社会评论

6.1 名人评论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1]》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6.2 媒体评论

一九八一年春,茅盾先生遗嘱将自己的二十五万元稿费损献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基金,设立一个长篇小说奖,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为茅盾文学奖的缘起。其后二十多年中,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甚巨。

迄今,茅盾文学奖已历五届,二十二部长篇小说获奖(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我社自一九九八年春出版“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先后收入在我社出版并获奖的十一部作品。其后不断有作者、读者及有关人士表示,希望看到整体推出的茅盾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认为完整地体现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奖项的成果,是必要而有益的。在作者、作者亲属和有关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终于问世。

此次编辑出版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对所有作品进行了文字校勘;一些以部分卷册获奖的多卷本作品,此次将整部收入。

篇二: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

——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

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作家简介

霍达,女,生于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专毕业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作品简介

自1991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本书的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1992年,台湾《世界论坛报》以一年的时间连载本书,1993年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繁体字版。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

内容简介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书评: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他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书摘

序曲 月梦

清晨,她走来了。穿着白色的坡跟皮鞋,银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黄色的短袖衬衫。肤色白皙、细腻,橄榄形的脸型,一双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颏旁两道细细的、弯弯的、新月形的纹路。微微鬈曲的长发,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颈根。耳垂、颈项都没有任何饰物。尽管鬓边的黑发已夹杂着银丝,她却并不显得过于苍老;不认识她的人,把她遗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样年轻。她匆匆走着,没带任何沉重的行囊,走在这里,她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

晨曦熹微,小巷清幽。她看着前面。天和地是灰色的,砖和瓦也是灰色的。临街的墙几经风化,几经修补,刷过黑灰、白灰,涂过红漆,书写过不同内容的标语,又终于被覆盖;风雨再把覆盖层胡乱地揭下来,形成一片斑驳的杂色,融汇于灰色的笼罩之中。路旁的树木苍黑,瓦楞中芳草青青。远处,炊烟缭绕。迷蒙的曙色中,矗立着这一带惟一的高出民房的建筑,尖顶如塔,橘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清真寺的“邦克”楼,每日五次,那里传出警钟似的召唤:“真主至大!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快礼拜啊!”这儿是“达尔?伊斯兰”——穆斯林居住区,聚集着一群安拉的信徒,芸芸众生中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在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来的一千三百年间,他把仁慈、公正、诚实和自我克制的精神洒向人间,全世界有八亿人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这个世界很小。在拥有八百万人口的古都北京,穆斯林的数目只有十八万,他们散居各地,其中有一部分聚居在这座清真古寺的周围。

据说,这一带曾经是果木繁茂的石榴园??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他们习惯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这里娶妻生子,留下来了。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贵族陆续占领,征服者强迫被征服者大批迁徙到东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他们相信真主是独一无二的,他创造了大地、苍穹、自然力、人、天使和“镇尼”(精灵),他主宰着一切;他是没有形象的,但又是耳聪目明、全知全能的,他无时无处不在,凡有三个人密谈,他就是第四个参与者,凡有四个人密谈,他就是第五个参与者??主永远与穆斯林同在。穆斯林归顺真主,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谕的启示,虔诚祈祷,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俭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逊奈”——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人生有“后世”,相信“末日审判”,每个人的灵魂被接纳进天园或是被投入火狱,一切将由真主判定。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

她从梦中醒来,面对着这个苦苦寻找的世界,是那么熟悉,仿佛岁月倒流了。不,岁月永远不会倒流,当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之时,她老了,这里也已经变得陌生。当然,岁月也一定把别人都拖老了。她不知道该报偿的是否已经得到了报偿?该惩罚的是否已经受到了惩罚?不,她不需要知道。她从来也没有打算对过去的恩怨进行什么报偿或是惩罚,只想把该记住的都记住,该忘却的都忘却!

又拐过一个弯儿,就进了梦中的那条胡同。她看见那棵古老的槐树了,历尽劫磨,阅尽沧桑,它还活着,老干龙钟,枝叶葱茏。过去,每当春天来临,它就绽开串串白花,香气飘满整条胡同;清风吹来,落花如雪,落在她的头上、肩上,“拂了一身还满”。如今树上没有花,开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它白白地开了几十次,落了几十次,一直在等着她呢,而她却没有来。她终于来了。她从树下走过,站在那座门楼前。她夜夜都梦见这座门楼、这所院子,梦见院子里的天空,梦见天上的月亮,梦见那一双永远也不能忘记的眼睛,梦见那一声声牵心动腑的呼唤??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她夜夜沉醉在梦中。梦把空间缩短了,梦把时间凝固了,梦把世界净化了。梦中没有污秽,没有嘈杂,没有邪恶;梦中没有分离,没有创伤,没有痛苦;

梦中只有柔和的月色,只有温馨的爱;梦使她永远年轻,使她不愿醒来。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这本书,我已是泪流满面了,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吧。

我十分赞同刘白羽先生的观点:

这是一部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

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作为一个地道的穆斯林,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地域的差异,我们的好多生活习惯都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读这本书无疑是对我们年轻穆斯林的一次重新洗礼,它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穆斯林的过去、文化和人们的崇高信仰。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个回回的信念,为了我们的过去,也为了我们的将来。

篇三: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现实意义

浅论《穆斯林的葬礼》的现实意义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女作家霍达所撰写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现实意义的书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穆斯林家族的兴衰展开描述,并逐步深入,对所代表的的社会历史进行分析,并对特殊种族的生产状态进行描写,对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文化进行深刻的思考,最后在本文的结尾处的悲剧意蕴,以及文中对于爱情的阐述,用这些来对《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一.绪论

《穆斯林的葬礼》主要内容体现于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并以此来传达感情和真理。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其实有不少关于描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但是相比于传统的文学作品,这方面的作品受关注度还很低,其数量在文学作品整体数量上占据的的数量只能用“稀少”来评价,而关于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描述就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可以说是由我国著名女作家霍达所著作撰写的《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其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更是一部对社会现实意义有着高度折射度的书籍。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穆斯林家族的兴衰展开描述,并逐步深入,对所代表的的社会历史进行分析,并对特殊种族的生产状态进行描写,对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文化进行深刻的思考,最后在本文的结尾处的悲剧意蕴,以及文中对于爱情的阐述,用这些来对《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进行总结和分析。

1、作者简介

我国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1945年11月26日出生于北京,是我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作家、电视剧作家之一,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迄今为止已经发表300余万字的作品,其作品涉猎小说、电影、电视、话剧、散文、文学等,极为广泛,倍受海内外文坛的关注。

2、作品简介与创作背景

在《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加入自己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容,冷峻的文笔,为抒发其深刻内涵而费尽心力,通过对我国穆斯林的漫长而艰难的足迹的描述,揭示了我国回族穆斯林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强

烈冲击和逐渐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展现出在那种特定的时代中,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困惑,并对书中的任务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致描述,使人物血肉更加丰满,栩栩如生。

二.穆斯林家族的兴衰和命运沉浮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一个穆斯林家族,主要讲述了这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起伏,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中,发生着有着不同内容,但是却又沉沦于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对中国穆斯林漫长且艰难的发展史进行了宏观的回顾,并揭示了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两者的冲突和交融下所产生和构建的心理结构,以及通过政治、宗教等氛围的影响,对其人生真谛所产生的困惑和追求,而书中对主人公的细致描述,更是对中国古老民族风情以及穆斯林特色互相冲突互相融合的现实生活的最好诠释。“玉”是贯穿于整本书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本书是一片对玉进行描写的篇章, 更是命运的长河,从古至今,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具有着其独特且意义深刻的重要价值。

本书开篇就描写到一个玉碗被易卜拉欣的不小心而打破,这貌似一个开始,却又与接下来的结局进行了预示,作者书中的玉其实所指的就是韩子奇的韩家,更写到韩子奇在接手玉器店后,将玉刻等手工艺带向繁荣,享受富贵,后又每况愈下走向衰败的过程。在书中,狭义上的玉所指是韩家,玉是整个小说的主线,也是穆斯林家族,作者用韩子奇一家发生的种种事情,映射着整个穆斯林家族。其实,通过这样一个缩影,我们可以获知整个穆斯林民族的兴衰史,整本书看似描写家族,其实质却是向整个回民致敬。除此之外,《穆斯林的葬礼》更是对封建腐朽的旧社会的一种批判,当时代在进步,而固步自封必将会被社会所淘汰,被新事物所取代。

实际上,在深层内涵中,《穆斯林的葬礼》讲述的是在中国命运转折点时期的少数民族命运,是一个以小可以见大的主题。在内忧外患的北平,伊斯兰教徒梁亦清因为雕玉过程中丧命,就由徒弟韩子奇来继续经营和保护家庭。他为了保护传下来的和自己收藏的玉,带着小姨子到英国避难,他的玉算是暂时保住了。但是在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查抄时期,那些玉最终在劫难逃,它们躲过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却在内斗中被破坏。韩子奇也跟随着自己心爱的收藏而难逃厄运,在历史的沉浮中回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儿,在外飘零的梁冰玉,想起师傅梁亦清。在历史的沉浮和兴衰中,个人的力量和命运都随波逐流。抗日战争、文革,都让他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小说中并没有刻意的描述和胶带历史背景,但是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中,我们能够非常强烈的感受到社会的现实和状态。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没有逃脱掉历史的束缚,在爱恨交织中不断沉浮。这其中虽然是以一个回族家庭为基点,但是也真实的反映了回族家庭的生活习俗等文化,可以说是整个穆斯林的一个缩影。他们因为民族和信仰的独特性,面对历史的时候也表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小说不仅仅是一个回族家庭的兴衰和命运沉浮,更是整个穆斯林家族的兴衰和沉浮。

三.回族宗教文化和信仰(回族宗教文化和信仰)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不仅具有丰富性和开发性等特点,更具备庞大的兼容性,其最主要体现在,我国文化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与融合。女作家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不仅将其心中对回族兄弟姐妹最真挚的感情描写的淋漓尽致,更是我国文学界第一部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发展兴衰史和现实生活发展历程的长篇小说。书中对于回族的描述十分的细致入微,这种感受的来源并来至于作者对回族深深的爱。在书中无论对语言、行为还是信仰和宗教文化,都描写的极为细致。作者本身就是回族作家,也非常真实的还原了回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可以说是少数民族的真实记录和文学创作的结合。

全书中处处都显现了浓厚的穆斯林回族气息。他们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在一开篇就扑面而来,小说以穆斯林葬礼的悼辞开始,之后的细节描写中宗教的见面礼节和祝福,为整个小说奠定了浓烈的“穆斯林氛围”。回族自己的宗教信仰,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认同和亲切之情,当他们见到彼此,哪怕是初次见面也会因为相同的宗教信仰而感受到血统之间的感情和力量,所以无论在天涯海角何处的穆斯林见到彼此都会非常亲切。比如在梁亦清第一次见到吐罗耶定的时候,彼此祝福“求真主赐给您安宁!”的时候,互相之间够感到温暖。

在韩新月和楚雁潮的婚礼上,也体现了回族宗教中的婚嫁习俗。在传统的穆斯林思想中,不允许和外教徒结婚,所以当时韩太太表示不赞成双方的结合。另外他们的爱情阻挠也因为这段感情也因为是师生的缘故,被认为是违背教义的。小说中关于葬礼的习俗,最能体现穆斯林风俗的独特之处。这本书,在艺术成就高超的同时也描写出了穆斯林独特的信仰,是我们其他民族了解回族的教材。同时对于穆斯林宗教信仰的理解也是审视这部小说的关键,更是悲剧结局的根源。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是宗教的捍卫者,但是在社会和历史的背景之下不断受到冲击。也就是说主观的信仰和客观的现实相互对立冲击,也形成了小说的冲突和矛盾点,也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了煎熬。宗教之下的情感和悲剧,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悲壮之美。

四.一个家庭的情感纠葛及悲剧

小说中的家庭是回族中最普通的一个家庭,韩子奇用微薄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其中的小冲突和细节跟现实中的普通家庭无异,作者在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家庭的情感纠葛及其悲剧意蕴。

这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之间关于情感的纠葛非常复杂,最终在各自的命运沉浮中走向悲剧的结局。首先是韩子奇和粱君碧之间的家庭婚姻悲剧,韩子奇为了报恩娶了梁碧玉为妻,两人原本的婚姻的建立就没有爱情基础,所以十年的婚姻生活时的两个人之间变得麻木和陌生。当北平陷入内忧外患的时刻,韩子奇抛弃了原配妻子,带着自己的小姨子梁冰玉来到因果避难,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韩新月。姐姐疼爱自己的妹妹,但是这么突如其来的打击还是给她带了很大的痛苦,同时因为穆斯林的宗教纲常,这种情感是永远无法受到尊重和接受。她既疼爱自己的妹妹,又不得不驱逐自己的亲妹妹。而韩子奇和梁冰玉之间的情感,也无法被社会所接受,两人的结合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名义。韩子奇博学潇洒,梁冰玉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这使得姐夫和小姨子比原配更加般配,也就更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两人在战争中相依为命,自然情感上的结合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是对于原配姐姐来说,一边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亲妹妹,一边是等了十年的丈夫,无论是情感还是社会伦理纲常上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姐姐粱君碧不仅要面对丈

夫的背叛,妹妹的远离,还要面对社会舆论和背负整个家庭以及孩子未来的责任。爱与不爱之间的纠葛,加上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让这个普通的家庭带有荡气回肠的悲剧气氛。

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纠葛,让这个普通的穆斯林家庭又再次陷入了僵局。韩新月经过几番波折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北大,就读了梦寐以求的西语专业。当她遇到才华横溢的老师楚雁潮之后,两人因为戏剧性的相识而彼此倾心。但是两人之间不仅仅横隔着师生关系,还存在着民族信仰差异。他们的抗争,他们的爱情,是穆斯林家庭所不能接受的。对于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粱君碧来说,处于对教义和民族的虔诚,不得不阻挠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结合,正因为如此也加剧了韩新月的死。韩新月是韩子奇和粱君碧妹妹梁冰玉的孩子,但是最终却因为民族身份,被粱君碧所反对而走向了灭亡。可以说韩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宗教民族差异导致的,也是交织了父辈们的家庭情感纠葛。当她最后在《梁祝》的悲凉中离世的时候,她所为爱情所付出的挣扎和奋斗,都显得那么揪心。亲生母亲因为被驱赶,不能出现,当她风烛残年回到北平的时候,却连韩新月的坟墓都寻不见,那一刻她的愧疚和后悔,开始怀疑自己一生的反抗,让小说充满了悲凉的气息。

粱君碧对于宗教教义的虔诚和捍卫,不仅仅拆散了韩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也拆散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韩天星和荣桂芳之间的爱情,这让粱君碧的生活充满了挣扎和痛苦。粱君碧的一生是可悲的,她唯一的精神支撑就是她的宗教信仰,可是她的宗教信仰却导致了子女们的爱情悲剧。她严格恪守着回族的一切礼仪,遵守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要求亲人也一样。她一生都认为韩子奇也是穆斯林,但是当韩子奇临死前说出自己不是回回的时候,给原配妻子粱君碧带来的打击和讽刺,是她永远无法接受的,这一惊天的秘密,所带来了悲剧色彩是躲也躲不掉的。

五.爱情带给我们的启示

爱情是男女、夫妻之间的亲切向往,是世间和文学中最常见也最美好的情节。在《穆斯林的葬礼》一书中,对爱情的描写格外突出,整本书从开始至结束都被爱情充斥着,三代人不同时代和时空的爱情,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爱情观,霍达在书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主要通过对两条爱情线索的对比,进行详细描写。这两条线索,分别是梁君璧和韩子奇的爱情,以及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中间还穿插着梁冰玉、韩天星,以及陈淑和姑妈等人的爱情。

在书中,作者对不同人物的爱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表现,如姑妈,她是一个传统女性的代表,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便在失去男人和孩子之后,也没有再婚的想法,她这种传统的女性,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很难再有了;另一位女性,和现代大多数女性的爱情观一样,她就是梁君璧,作为韩太太,她为了保护家庭原谅了丈夫的出轨,却只能通过对自己丈夫不停的埋怨和责怪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她们两位女性都是在封建思想传统中成长的,但是却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另外作者又对陈淑彦和韩天星的爱情进行了描述,当婚姻不是爱情的这个事实发生在这个家庭中时,对于追求爱情的放弃,以及对于现有生活的服从,使得他们的生活只能充斥着平淡。而正本书中,最为令人震撼的爱情是梁冰玉的爱情经历,作为北大的高材生,她不但富有文化,同时也拥有了敢爱敢恨的思想,她一生中经历了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第一段是在北大的青涩爱情,虽然以失败告终,却

向读者们启示了五四运动后人们对独立爱情的思考;第二段是一段异国恋情,她的封建思想、回回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以及异国的思考,使得这段爱情最后也是失败告终;而第三段爱情,则是她爱情经历中最具有争议且最引人深思的,如果运用伊斯兰宗教的词语来形成她的第三段爱情,可以用“乱伦”去形容,作为她

第三段爱情的男主角,她的姐夫韩子奇,他们的这段爱情被家人所摒弃。韩子奇为了报恩而与梁冰玉姐姐组成家庭,却又因爱玉护玉,而与梁冰玉远赴英国,最后有了感情,并产下韩新月,韩子奇接手玉器店,终身爱玉,与梁冰玉的名字相互辉映,在韩子奇生命的最后阶段,揭示了韩子奇非回回穆斯林的现实,无疑是对梁君璧的最大讽刺,而韩子奇最爱的女子梁冰玉也因其懦弱而在外国孤老,这段爱情从头至尾都出满了压抑与讽刺。梁君璧对家庭的爱,韩子奇对玉的爱,梁冰玉的爱情就是生命的爱,充斥了他们的情感世界,梁君璧的委屈就全、捍卫家庭完整,梁冰玉的敢爱敢恨,勇于冲破世俗的规则和宗教的信仰,韩子奇的懦弱与矛盾,交织成一幅此起彼伏的爱情图画。而书中最为完美的爱情当属韩子奇和梁冰玉之女——韩新月,与她的老师楚雁湖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堪称完美。他们对自己的爱情坚贞不渝,可以说,正本书中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他们的形象更是完美的。回回穆斯林不能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中不能存在的师生恋,最后使他们的爱情无疾而终,使新月因爱而逝,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开花结果,但是他们无疑是完美的,令人感动的。面对当今社会因物欲而变质的爱情,因性格和异地而分手的爱情,他们俩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这是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于爱情的完美形象。爱情通过《穆斯林的葬礼》一书,向我们呈现出各个人物经历的不同的爱情,故事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入,让每个读者对书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也无法忘记。

六.总结

《穆斯林的葬礼》可以说是一本长篇巨制,作者不仅在书中为我们呈现了玉的世界多么美轮美奂,更为读者对呈现了少数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的神秘,无论是令人潸然泪下的爱情凄美剧,还是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作者都用心良苦的向广大读者竭尽全力的呈现。可以说,这本书不但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宗教信仰的神秘、爱情的刻骨铭心,还是对人性的诠释,都是无可挑剔,同时还彰显了作者的人生意境,书中的全部,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甚至无法深刻的体会,但是书中的启示和寓意便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2]霍达.我为什么写作[N].文艺报,1991-04-20(2).

[3]钱振纲. 一曲爱情的悲歌 读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N].中国文化报,1991-05-26(3).

[4]马丽蓉.艺术灵光烛照下的 葬礼世界 读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2):71-76.

[5]徐其超.回民族心灵铸造范例 穆斯林的葬礼价值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9)25-33.

[6] 张昀, 赵敏.穆斯林的葬礼中回族宗教、饮食习俗探析[J]. 新疆职工大学学报, 2000(12).

[7] 刘玉凤.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5)

[8] 肖群忠. 生活伦理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1).

篇四:05 穆斯林电影集锦

全部电影

(94)

2010-05-14 13:53:40

添加 1.

皈依

Muallaf

导演 : Yasmin Ahmad

主演 : Sharifah Aleysha/Sharifah Amani/Ning Baizura/Rahim Razali/Brian Yap/Yann Yann Yeo

2010-05-15 14:18:39添加 2. 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 导演 : 卡兰·乔汗 Karan Johar

主演 : 沙鲁克·罕 Shahrukh Khan/Kajol/Shane Harper/Christopher B. Duncan/Carl Marino/Steffany Huckaby/Jennifer Echols/Harmony Blossom

2010-05-22 05:41:13添加 3. 危机四伏 Sleeper Cell

导演 : Ziad Doueiri

主演 : Michael Ealy/Oded Fehr/Alex Nesic

2010-05-22 05:41:22添加 4. 大草原上的小清真寺 Little Mosque on the Prairie

2010-05-22 05:41:28添加 5. 寻找穆斯林的喜剧

导演 : 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

主演 : 艾伯特·布鲁克斯 Albert Brooks/莎丽·玛丽尔 Shelley

Malil/Sheetal Sheth

导演 : Bruce Neibaur

主演 : Chems-Eddine Zinoune/Hassam Ghancy/Nabil Elouhabi 2010-05-23 05:43:50添加 7. 暴雨将至 Пред дождот

导演 : Milcho Manchevski

主演 : Katrin Cartlidge/Rade Serbedzija/Grégoire Colin/Labina Mitevska/Jay Villiers/Silvija Stojanovska

2010-05-23 05:43:59添加 8. 勇往直前 Gegen die Wand

导演 : 法提赫·阿金 Fatih Akin

主演 : 波热尔·尤内尔 Birol ünel/西贝尔·凯基莉 Sibel Kekilli/Catrin Striebeck/梅特姆·库布尔 Meltem Cumbul/Stefan

Gebelhoff/Francesco Fiannaca/Mona Mur/Ralph Misske/Philipp Baltus

2010-05-23 05:44:07添加 9. 尘世之间 In This World

导演 : Michael Winterbottom

主演 : Jamal Udin Torabi/Enayatullah/Imran

Paracha/Hiddayatullah/Jamau

2010-05-23 05:44:14添加 10. 黑潮 Malcolm X

导演 : Spike Lee

主演 : Denzel Washington/Angela Bassett/Albert Hall/Al Freeman Jr./Spike Lee

导演

: 斯阿达.度尔克 Ziad Doueiri

主演 : 瓦尔纳.吉尔刚/莫阿马德.古亚/卡汗姆.本阿度

2010-05-23 05:44:28添加 12. 月落玉长河 穆斯林的葬礼

导演 : 谢铁骊

主演 : 史兰芽/王诗槐/盖丽丽

2010-05-23 05:44:36添加 13. 易布拉辛先生和古兰经的花 Monsieur Ibrahim

导演 : Fran?ois Dupeyron

2010-05-23 05:45:01添加 14. 回民支队

导演 : 冯一夫/李俊

主演 : 里坡/贾六/胡朋/刘季云

2010-05-23 05:45:44添加 15. 老爸的朝圣之旅 Grand voyage, Le 导演 : Ismaël Ferroukhi

主演 : Nicolas Cazalé/Mohamed Majd

2010-05-23 05:45:50添加 16. 我在伊朗长大 Persepolis

导演 : Vincent Paronnaud/Marjane Satrapi

主演 : Chiara Mastroianni/Catherine Deneuve/Danielle

Darrieux/Simon Abkarian

导演

: Marc Forster

主演 : Khalid Abdalla/Atossa Leoni/Shaun Toub

2010-05-23 05:46:58添加 18. 阿拉伯人在美国 AmericanEast 导演 : Hesham Issawi

2010-05-23 05:47:06添加 19. 我们的身份 Britz

导演 : Peter Kosminsky

主演 : Riz Ahmed ... Sohail Wahid/Manjinder Virk ... Nasima Wahid 2010-05-23 05:47:15添加 20. 中国回族

2010-05-23 05:47:53添加 21. 伊斯兰——信仰帝国 Empires:Islam - Empire of Faith

导演 : Robert Gardner

主演 : Ben Kingsley

2010-05-23 05:47:59添加 22. 走近可兰经 Inside The Koran 导演 : Antony Thomas

主演 : J.V. Martin/Antony Thomas

2010-05-23 05:48:08添加 23. Muhammad: The Last Prophet 导演 : Richard Rich

主演 : Eli Allem

2010-05-23 05:48:41添加

24. 认识伊斯兰

Inside Islam

导演 : Mark Hufnail

2010-05-23 05:50:10添加 25. 我要 yes

导演 : 莎莉·波特 Sally Potter (I)

主演 : 琼·艾伦 Joan Allen (I)/西蒙·阿布卡瑞安 Simon Abkarian/山姆·尼尔 Sam Neill

2010-05-23 05:50:37添加 26. 使命 The Message

导演 : 穆斯塔法 阿凯德 (Moustapha Akkad)

2010-05-23 05:51:59添加 27. 祈祷恶魔回归地狱 Pray the Devil Back to Hell

导演 : Gini Reticker

主演 : Janet Johnson Bryant/Etweda Cooper/Vaiba Flomo 2010-05-23 05:52:06添加 28. 穆斯林 Мусульманин

导演 : Vladimir Khotinenko

主演 : Yevgeni Mironov/Nina Usatova/Aleksandr Baluyev 2010-05-23 06:05:35添加 29. 天国王朝 Kingdom of Heaven 导演 : Ridley Scott

主演 : Orlando Bloom/Eva Green/Edward Norton/Liam

Neeson/Michael Sheen/Eriq Ebouaney/David Thewlis/Jeremy Irons

篇五:穆斯林的葬礼

著名长篇小说,作者霍达。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 ,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本书自出版以来,不断重印,畅销不衰,先后被列入北京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北京市青少年1994- 1997读书工程推荐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作家及其作品,部分章节选入高中和大学语文教材。据香港《镜报》月刊1996年7月号报道,在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名列第五位。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封面

《穆斯林的葬礼》创作完成于1987年秋,发表于《长篇小说》季刊总第 16、17期,《中国作家》1987年第6期转载,1988年由本社出版单行本,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与审美价值。 1989年和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小说连播》栏目两度全文播出本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许多地方电台又曾多次转播。自1991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本书的英、法、阿拉伯语、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1992年,台湾《世界论坛报》以一年的时间连载本书,1993年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繁体字版。

编辑本段荣誉

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 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 1992年由作者改编为上、下集电影剧本,香港康大影业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

新版穆斯林的葬礼封面

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作品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的纯真厚爱的感情,用欢快的字迹书写了楚老师和新月之间的师生之情和可歌可泣的师生恋情。故事最后的情节跌宕起伏,一些难以面对的事实层层呈现在了活人面前,让读者真实的感情都融进了作者的心血之中,感情高昂,悲壮。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霍达用穿插的笔法,写下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为我们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人生历程,描绘了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的“演出”,体现了他们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长于心计,次女冰玉聪慧善良。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 他回

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

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与姐夫私奔。 在伦敦奥利弗爱上了冰玉,但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伤心的情况下爱上了韩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不容母子俩,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私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私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而哥哥也因母亲的心计所使,娶了新月的同学,当发现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哥哥,嫂子挑起了家里的担子。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 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物是人非……

编辑本段目录 序曲 月梦 第一章 玉魔 第二章 月冷 第三章 玉殇 第四章 月清 第五章

玉缘 第六章 月明 第七章 玉王 第八章 月晦

第九章 玉游 第十章 月情 第十一章 玉劫 第十二章 月恋 第十三章 玉归 第十四章 月落 第十五章 玉别 尾声 月魂 后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霍达,生于1945年11月,回族,女,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著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6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

霍达

奖项,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奖,作品《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与第二届囡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报告文学《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国殇》获首届巾国潮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鹊桥仙》获首届伞刚电视剧飞天奖,电影剧本《我不是猎人》获第二届全同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影剧本《龙驹》获建罔四十周年个同优秀电影剧本奖。曾任第四次世界妇女大

会代表等,其生平及成就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 霍达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她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大专毕业后,长期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76年后任北京电视制片厂(现改名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编剧,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同年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作品数量较多,选材和样式也较广泛。1985年创作的小说《红尘》,获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4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由古榕执导,影片受到评论界的好评。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受到评论界重视,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北京市建国40周年征文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学奖,1993年改编为电影剧本《月落玉长河》,由谢铁骊执导,影片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追求雄深博大的气势和冷峻深沉的艺术风格。 另外,她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公子扶苏》、《我为中猎人》等,儿童喜剧《我不是猎人》曾获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电视剧剧本《鹊桥仙》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成电视剧,获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三等奖,她创作的还有话剧剧本《秦皇父子》,报告文学《国殇》等作品受到广泛赞扬,现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 编辑本段书籍评论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很厚的一

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那是有关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整部小说的构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亲,韩子奇。 他对玉器的爱,使得他和师父的大女儿璧儿的婚姻,成了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直到动乱年间,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儿一起去了英国,两个漂泊的灵魂在患难中产生了感情,并有了爱情的结晶——新月。爱情的来临显得那么突然,不过这终究是种不该有的感情啊。回国后的他难以面对守候了十年的妻子,最终放弃了爱情,没有和玉儿一起去英国,而是继续留在北京。他宁可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宁可瞒着女儿的身世,守着他心爱的月。 父亲的这段经历还是比较容易让人动容的,他为

了自己的玉舍弃了很多,这说不上,到底是值,还是不值。 月,是女儿,韩新月。 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了。然而它来了,来的那么纯净美好,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然而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感情,这

又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他们不怕,什么也不怕,连死也不怕了,更何况爱情的阻挠呢? 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谁也留不下,这是她的宿命。她离去的时候,他那疯狂的吻,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死亡可以夺走生命,却带不走爱情。 小说写的很真实,无论是历史,宗教,手工艺,还是人的感情。虽然有关很多历史我都不太清楚,穆斯林的宗教文化我也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这书,就是觉得,很多东西好像就那么真真切切的放在面前,大到一个葬礼,小到一块玉。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然而故事中的人,还是要离开,一个又一个,排着队似的,不紧不慢地离开。悲剧故事都不可避免的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韩子奇身处英国伦敦时给家里寄去的那封信。说是一封信,却也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还活着。你们还活着吗?”还活着吗……在那样一个战争动乱年间,信竟然是这样写的,如此的问候,我心里一阵凄凉,一滴眼泪往下落。 在这本厚重的书里,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凄美爱情,看到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哀。有时候我们确实是爱着的,但也因为爱着,才会感到无奈,做出些伤到别人也伤到自己的事。 爱情到底该是一种责任?或者说由责任萌发爱情?还是患难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点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样的爱情才能不被时间遗忘? 冰心序的整理(吴吕林) 一本奇书 冰心 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因为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但我还不知道她是位多产的作家,她写的电影剧本、戏剧本等等,我都没有看过。直到她送给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写作的才能是惊人的! 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为我的亲戚朋友里,没有一个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戴着一顶医务工作者那

样的白帽;北京有一条牛街,里面住的都是回教人,还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学生活的那一段,因为北京大学的校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故址,我对燕大校园的湖光塔影,还是熟悉而且有极其浓厚的感情的。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关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