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寂寞的心灵影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24:26 字数作文
寂寞的心灵影评字数作文

篇一:心灵捕手影评

“心灵捕手”

影评

16120901 20092348 王德美

电影心灵捕手讲述的是一个叛逆、消极、到处寻事滋事、任性妄为、逃避现实的天才少年的成长历程。故事的主人公威尔在是爱尔兰移民后裔,幼年在养父的虐待下成长,他极富数学天赋,并且博览群书,智力超群,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高深的数学难题、乏味的核磁共振图谱和抽象的有机化学问题,但却情愿在大学里当清洁工,和另外三个朋友平时的生活就是喝酒、赌博和打架斗殴,生活没有目标和希望。

影片主要展现的是人类内心深处的自卑、孤独和自我保护。威尔拥有令数学系著名的教授都羡慕的才智,却不愿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而是在学校里当一名清洁工,偷偷偷地解出数学难题,被发现时甚至不愿意承认。威尔是孤独的,因为在学术方面没有人可以站在相同的高度和他对话。威尔是孤独的,因为他拒绝和他人进行心理上的交流,他童年痛苦的记忆使他嫉妒自卑、自闭,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书籍和伟大的作家对话。他拒绝心理咨治疗、拒绝体面的工作、甚至拒绝爱情的到来。

我记得影片里有这样的几个情节。教授刚刚发现威尔的才华时为他请了许多心理咨询师,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威尔毫不配合,甚至戏弄那些咨询师,从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威尔作为年轻人的调皮和骄傲,但是更多的感受到他的自我保护。而当威尔面对女友的时候,他可以找到瞬间的激情和释然,但是却还是在逃避,相识之初威尔就曾犹豫不决,交往之后,他编造自己家庭成员的谎言,当女友要求一同回到他的家乡见他的亲人的时候他一次次拒绝,后来他终于败给了自己的恐惧提出分手,没有勇气接受女友的挽留和恳求。二十出头正是恋爱的年纪,观察身边同学和朋友们,恋爱中的年轻人常常会为了爱迷失自我、不顾一切,心中总是充满愉悦的感觉。而威尔在恋爱中却仍然坚决地保持自我,并且没过多久就毅然离开了,哪怕女友有着相似的孤儿背景,哪怕她聪慧、开朗、贪图诙谐、

善解人意,他都放弃了爱情,这更加体现了他的自卑、孤独和自我保护。

影片中也有一些情节,体现了威尔喜欢炫耀自己才华的一面,比如他在酒吧与一名哈佛发生争执,最终威尔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口才挫败了他,并表现出一种狂傲和蔑视,影片中的那名大学生是一个符号,而威尔对他的蔑视也表现了他对大学生、大学文凭、大学教育和权威的一种轻蔑,他的这种锋芒毕露的表现恰恰是他自卑性格的真实写照。再比如他为了约会片刻间解决了女友计划花一整天研究的分子结构分析,不屑与在教授推荐的地方就职,,在法庭上顶撞法官,为自己慷慨激昂地辩护,这些情节表现了他的狂傲不羁,却也是他内心深处自卑、恐惧、逃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教授和心理师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这种自卑、孤独和自我保护,数学教授总是围着一条白色的小条围巾,在世界最受尊重的学府任教,并且得过数学领域的世界大奖,却不愿意走出自己荣誉“城堡”,和大学时期的好友也没有往来,在学术方面达到了瓶颈,无法再向前发展,时时刻刻强调自己的成绩和地位他象征学术界的权威,却孤独寂寞、恐惧,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让威尔和自己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弥补自己在数学界的逾发的力不从心,帮助自己实现突破。咨询师是天才的心理学家,但是落腮胡须和一成不变衬衫配毛外套,让他显现出比大学同窗林保更老态的外表,妻子的死是他一直不忘提起的事情,他的保守与固守也就此完全体现。虽然一直开导和帮助威尔,但他自己却不愿摆脱过去的束缚,活在与世隔绝的小房间,活在记忆力。

所以在我看来影片不是只讲述了威尔的成长历程,而是讲述了威尔、咨询师和教授三个人彼此帮助、彼此信任,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成长的故事。在咨询中,经过辩论、争吵、回忆、沉默等等交流方式,威尔和咨询师终于建立的信任的关系和友谊。咨询师和教授起初都是想帮助威尔,但是在威尔的前途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教授希望威尔能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取得成绩,而咨询师则希望威尔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自己的人生。

电影的高潮是威尔和西恩最后一次会谈,威尔害怕提及自己的过去而逃避,但是没想到西恩教授先提到自己小时候受到虐待的经历。咨询师激动的安慰威尔:“那不是你的错。”威尔说:“我知道,不要戏弄我。”但咨询师还是继续一遍

遍地重复着“那不是你的错”,一字一句震荡在威尔内心,他最后的防线崩溃了,扑到对方身上尽情地流泪。咨询师用温暖的臂膀抱着哽咽的威尔,两个人之间隔膜的高墙被彻底推倒,真挚的信任和依赖在此刻建立。咨询师用自己和威尔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原来威尔的孤独、痛苦、逃避、自卑等等负面情绪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责,因为父亲虐待时表现的理所应当和他人的厌恶、职责,反复传递给威尔“是你的错,应该受罚”的错误信息。所以与其帮助威尔摆脱否定意识,不如先帮助他建立肯定的信念,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但也很艰难。

除了与咨询师的沟通之外,给予威尔温暖的还有他的朋友和爱人。朋友说“你有才华,而我们没有,你不欠你自己的,你欠我们的。如果你在这里20年,那是对我们的侮辱,我每天去你家里接你,走向你家门那15秒,我最希望的是你不在那里,希望你不和我们打招呼就离开去创造属于你的生活。”而聪慧美丽的女友不顾家庭背景和阶级差距,给予了威尔浓烈真挚的爱情,即便在威尔提出分手时也顺应了他的心愿,默默地离开。

最后,朋友来找威尔时,他果然不再,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开着那辆作为生日礼物的车子驶向远方,也许是去追求理想,也许是去追赶心爱的女孩,也许驶向的新的生活。教授和咨询师终于为彼此的心结坦然地争吵,然后平静下去。咨询师也开始了他的旅行,也是新的人生旅途。

以同龄人的身份来体会主人公的故事,使我的感触更加真切,也许我们没有威尔痛苦的童年经历,也没有他惊人的才智,但是在内心都或多或少都有些伤痛的记忆,都曾感到孤独和自卑,都曾逃避现实,都曾自我封闭。初来乍到的时候我就会猜测广州、上海那些繁华的大城市来的同学会不会排斥、看不起我,有心结的时候不愿意表达出来,不愿意和朋友诉说,甚至以前在恋爱的时候面对男友也有许多避讳和保留。分手了伤心了难过了后再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新的感情了,不愿意见到熟人,也不愿意再认识新的朋友。在我不屑与参加某个活动的时候是真的觉得它低级无聊,还是自己因为失败的记忆而没有勇气去争取、去展示、去全身心地投入?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定自己,正视过去,正视生活,正视未来。Do what your heart want to do , it's fine! 影片结尾镜头,漂亮的反转

色彩的夕阳天空与笔直青绿三行道,片尾的音乐伴随着汽车的奔驰由悠扬的合声流行曲转至了轻快的西部小调,突然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因为我还有生活,我还有明天,我还有机会去体验各种经历。Just do what my heart what to do.

篇二:美丽心灵影评

《美丽心灵》影评——在真实与虚无中摇曳

本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先生的人物传记片。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学术上的成就是如此令人叹服,却依旧无法改变他那出众的思维被精神分裂症所无休止地困扰,但这些并没法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更高层迈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最终,凭借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走向心中的圣堂。

《美丽心灵》花了大把充足的时间展现了一个天才的痴迷思维世界。纳什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他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中柠檬水的影像,飘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完美重合。年轻的纳什微微一笑,然后对那个同学说:“你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纳什,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维中,数学似乎可以成为解释一切的理由。

作为观众的我,最初也叹服于纳什对于数学的痴迷,随着镜头的记载也渐渐发现这种痴迷所达到的癫狂境界。纳什的痴迷,注定了他的寂寞,所以当查尔斯赫曼这位开朗而随性的室友出现时,不得不松了一口气,原来天才也可以有朋友。后来当纳什美丽而主动的女学生艾丽西亚在荧幕上惊鸿一瞥时,更不断地说服自己,原来天才并不寂寞。 电影往往就是这样的跌宕起伏,终于一天,人们发现,在普林斯顿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寂寞的心灵影评)

大学时代的纳什一直都是住在单人宿舍,根本就没有查尔斯赫曼这位室友的存在。幸好幸好,艾丽西亚的出现并不是虚无。

“想想看,那些人、那些事,以及那些让你珍惜的时刻,并没有消失,也没有死去,确是更糟的,他们都不是真的。”这便是精神科医生对纳什妻子艾丽西亚说过的话,短短一句话便已道出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大的痛苦。纳什的一生便是在这样的充满矛盾的世界里摇曳,虚无是否就是一切背叛的终极,而真实是否就是他那追求的终极。真实与虚无中,自己又究竟应该在哪里?

纳什同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数学家都同时生活在两个迥异的世界中。一个是柏拉图式的冰清纯净的世界;同时他们也得生活在短暂、混沌,且需不断顺应变化的现实生活中。”

或许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已经可以概括纳什先生的世界了,他的两个世界。亦真亦假,既存在也虚无。

当普林斯顿的教授们,在教师专用咖啡室里,把象征对一个人学术最高的敬意——自己的钢笔摆在纳什面前时,很难不为之动容。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994年,纳什先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踏上诺贝尔奖台时的对早已年老色衰的妻子艾丽西亚说“你就是我成功的唯一理由”时的理性与睿智。

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家人,有理想,便可以有所得到。或许你终会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

有些时候我们就生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却浑然不知,无论它是意外发生地还是蓄谋已久地,对此我们都无能为力,我们却无

需害怕,因为那些真实存在身边的人们,也因为我们终生乐此不疲去追求的世界之魂的理想境界。

纳什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刚好符合电影所渴望叙事结构:光彩照人的生活惨遭不幸最终又依靠顽强的精神获得了胜利。

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说,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对于别人来说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要改变或者保留原状都无所谓,做事本不应该有所束缚,我们可以办好这件事却也可以把它搞砸,但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人生。如果这些与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真实亦或是虚无的世界里摇曳,你我需要的便是彼此的美丽心灵。

篇三: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是俗雅间广被推崇的经典,这部电影我看了三次。第一次年少易感伤,恨恨地对枕头实践了德华兄的“男人哭吧不是罪”;第二次则是陪着一听到战争片就两眼发亮的老爸,他倒是没有老泪纵横,而是故作深沉地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不错”;第三次则是在中秋时和战友们一起用此片排遣寂寞,大家都被悠悠的风笛带到了潮湿阴晦的苏格兰,竟忘了从窗户外可以窥见冷冷的满月的光。

英雄总有自己追求,比起马克西墨斯整天挂到嘴边的“home”的真切,华莱士的“freedom”,更能撼天动地一些。影片末受刑时华莱士从嘶哑的喉咙里呼喊的这个词依旧时时在我的耳膜里撞击回响着,为此我特意去拾缀这个词的含义。在词典里的解释一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个竟牵扯到了近代民主的发展,显然这种快餐式的解释不能把我喂饱,看来,“靠天靠地靠祖上”是行不通的,还是吃自己的吧。

篇四:茶花女影评

命中注定的悲

《茶花女》电影是根据小仲马的名著改编的,它描写的是一个妓女的高尚爱情。在影片中,茶花女是一个高级妓女,她以自己的美貌向玩弄她的有钱人们进行了报复,把他们一个个都弄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这样一个玩弄男人的女人,却遇上了真心爱她、关心她的贵族青年阿芒,在阅历了无数男人的她,却被这个真诚的青年打动,并爱上了他。而且为了他,她宁愿洗尽铅华抛开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与并不富裕的阿芒去乡间过隐居生活。可是她作为妓女的身份却危及了阿芒妹妹的婚姻,最后,在阿芒父母的恳求下,茶花女强忍自己内心的悲痛离开了阿芒,并且在阿芒的误解与报复之中怀着对阿芒深埋在心中的爱而死去。 看完这样一部电影,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我一样心中充满惋惜和悲凉,一种压抑之感慢慢升腾,并长久挥之不去。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妓女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称谓?不管它是职业还是称谓,都是一种与肮脏相提并论的东西,男人们讨厌它却又忍不住想靠近它,讨厌是从道义上来讲的,靠近却是男人喜色的本性;女人们厌恶它却又悄悄的模仿它,厌恶它是因为它的存在给她们的家庭带来了不幸,模仿它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留住自己唯一的男人。

玛格丽特是一个高级妓女,生前应该是挥霍享乐、喝酒跳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以时下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标准来衡量,她应该算是成功女性了。但她却选择了死,对于她来说,死亡是一种清洁济,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恢复人的记忆,并且还将让她的灵魂得以超生,所以死亡是值得庆幸的好事。那些曾经沾污过她的身子和灵魂的人得之她的死讯后,便可松下一口气来,因为她死了,她的死亡将那些人的丑恶和秘密一同带进坟墓中去了。如果她不是在正值大好年华的时候死去,到老时也得死去,但那时也许到她会集疾病与贫穷和唾弃于一身,带着肮脏的身躯和负罪的心灵而寂寞的老死。同样是死,年轻的死较之老了的死多了几分让人怜惜的成分。所以死是她最明智的选择。当我看到她死时,为她年轻的时候就死去了而感到庆幸,同时为这年轻的生命叹息着惋惜着,早一点死总比晚一点死少遭受很多世人的轻蔑,并且也不必为容颜老去生活无着而操心。可是看完后细想茶花女的一生,我才发现,原来苍天对人的施予都是一样的,烟花女子也好,良家女子也好,只要是女人,命运都不会有太多的差别。如果说妓女的衰老是她们的第一次死亡,那么女人的婚姻是否可以称为女人的第一次死亡?没有人去体慰过她们的悲伤,也没有谁真正怜惜过她们——哪怕是那些自认为是最怜惜自己的女人的男人。 “这种晚年没有一点点尊严,引不起别人的丝毫同情,这种抱恨终生的心情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悲惨的事情,因为她们并不是追悔过去的失足,而是悔恨错打了算盘,滥用了金钱。”这是作者对放荡生活的最终结局的预测或者经验之谈。

在影片中玛格丽特一样为她做的事付出了代价,命运不会轻易的放过她,她玩弄男人,最后终究被男人所伤。但她的爱却是最让人怜惜的,说爱一个人不容易,而玛格丽特的爱是一个极端,是爱情的最高境界。面对如此严峻和悲惨的境地,她用自己爱的方式守护与执着着她的爱情,直至生命的尽头。

篇五:影评《亲爱的某某先生》

近一点,再近一点

一封没有寄送对象的信,连接了两个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但却同样寂寞的心灵。人们常说,沟通,从心灵开始。其实人与人之间有的时候就是缺乏某些简单的交流,或许只要打开了那扇言谈的大门,两个寂寞的心也许就会走向一起。来自日本的影山皓汰因为一堂作文课的练习,写了一封给“亲爱的某某先生”的信,被讨厌的班上同学恶作剧寄了出去。没想到,“亲爱的某某先生”竟然回了信。对皓汰来说,这个原本令他有点害怕又陌生的异国都市里,因为有着这位神秘朋友的存在,变得可爱又有趣。他开始尝试了解这个“某某先生”,但只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这个“某某先生”是谁。而“某某先生”最后的离世也给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其实一个好的电影总有一个好的片名,这部影片也不例外。《亲爱的某某先生》这个名称能让人从第一次看见它就会觉得它是有寓意的,的确,这是本部电影的一个关键条件之一,正是因为这个作文题目才引出了之后的剧情发展。也表现出了一种在寂寞的等待中苦苦煎熬的众生相,而这部影片正是分析了人们在寂寞中的表现,通过一个主线人物引出了之后连带的许许多多人物,这些人物与主人公并无交结,但是他们共同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心灵的融合,让他们从此不再寂寞。这是个很好的主题,它虽然显得有点俗套,但是每部电影都是细节有特点才会成为一部好的电影,这部也不例外。下面我就对此做出一点自己的拙见吧。

影山皓汰是个九岁的日本男孩,他跟随妈妈从日本搬去台湾,因为是外国人,于是一直都被同学排斥在外,他其实很渴望与同学们一起玩,试问哪个未成年的孩子愿意一个人独处呢,但是独特的生活学习环境造就了他注定不会得到其他同学的接受,于是他便一直等待着一个知己的到来。而本片的另一个主角,一个从未露面的“某某先生”在影片一开始他一直给观众一个错觉就是这个“某某先生”是个与皓汰同龄的男孩,但是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其实这个男孩已经年过中旬了。他虽然已是成年人,但是皓汰的信让这个“某某先生”勾起了对儿时的回忆,于是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共鸣感。他们共同期待与人交流,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如意。但是如今他们都找到了一个可以互诉苦水的知音,那么他们就难以避免的走到了一起。而且在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支线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角之间并无太多的关系但是他们也同时反映出了他们寂寞的心灵。校长因为战乱被迫与家人分离,于是他等待归乡团聚的一天。街上的老婆婆因为子女长时间不在家,他渴望团聚的心却因为子女的事业而被迫延期,于是他等待某天儿女的回家。弹吉他的少女,她的寂寞或许从外表看不出,记得张爱玲说过:外表打扮越是光鲜靓丽的女人,她的内心就越是寂寞。这句话也不无道理,在皓汰给她糖之前的吉他旋律是忧郁的,但是在给糖之后却换成了欢快的节奏。这就是她寂寞的最好证明了。

本文一直由信展开故事,从一开始的恶作剧寄出信,到后来收到来信,再到后来寻找宝藏,都一直与信有关。导演的叙事手法由时间交叉叙事把两个时间段的故事连接在一起,这样构成的故事让人觉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在看完以后又会觉得它不是个完整的故事,迷离的结尾让人遐想很多也猜想很多,因为他探讨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人物沟通,而更深层次的说明了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问题,也是社会上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在导演的刻意安排下,一些社会问题就被明显的放大了,在这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中我们发现一个孤僻的男孩由安静转为开朗,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由一个“某某先生”引起的。在“某某先生”离世的那一刻一条黄色的丝巾飞向空中,那是“某某先生”给皓汰的记号,现在那个记号飞走了,也就是在暗示这个“某某先生”的作用已经消失了,的确,最后“某某先生”死了,但是他留给皓汰的话却给了不止是皓汰一个提醒就连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那就是要获得心灵的距离就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只有关心了身边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不寂寞的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