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大败局2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8:45 高中作文
大败局2读后感高中作文

篇一:大败局2读后感

大败局2读后感

角度1 从中国企业的诚信来看

今天看到抽屉里的南孚电池,不禁想起当年聚能环的广告。聚能环不过是个普通橡胶密封圈而已。如果把南孚电池的塑料皮撕掉,可以发现除了底部的那一小块是负极,整个电池其它露出来的部分都是正极,而所谓的聚能环的作用就是把正负极隔开一些防止短路。但是不得不说,当年的这个广告确实很有影响力,也忽悠了很多人。 说到南孚就又想起来03年左右时候,南孚电池被竞争对手吉列公司收购的事情。

再后来,吉列被宝洁收购了。于是我惊讶的发现,原来我用的电池和洗发水,是一家公司的。

很多人为南孚从民族品牌一夜间变成外资品牌感到深深的遗憾。我一开始知道南孚其实不是民族品牌的时候,确实也是一样的感情,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对这些东西都不怎么在乎了。民族品牌和合资品牌亦或是外资品牌,真的那么重要吗?

当年国外的thinkpad到了国内,就没有了全球联保,被联想收购以后,美国的thinkpad在中国大陆依然得不到保修;外资厂商的汽车在国外召回在大陆没有,国内的汽车厂商不也是一个鸟样;有人说苹果的东西价高坑钱,君不见国内的平板厂家哪家不在坑钱?最让人觉得无耻的是汉王,苹果一代ipad降到2888以后汉王的副总说苹果的

做法“断了国内厂商的后路”。还有什么饥饿营销,一天到晚各种吹风,产品从来不见上市,人家苹果好的没学到,尽学些什么东西!

所以,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我几乎从不在意我用的产品是出自哪里的公司。甚至有时候我会想(尽管很荒谬),如果国产的东西没人买,是不是就会少几个富二代,从而减少被汽车撞到的概率呢?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也许正是应了这句话。

角度2 中国的政商关系

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中国的政商之间的关系。因为在世界这么多国家之中,我想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的政商(我只是指的是民营企业)关系那么复杂、那么奇妙!

中国政商的关系处于这样的经济背景:中国的经济体制现在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之中,现行的经济体制之中还夹杂着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中央现在不提倡用行政的手段来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却在大量运用行政来干预市场。同时由于中国的法制与经济体制相当不完善,有时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就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市场。这就使得政府可以左右企业的生死,控制着一些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分配。也是由于法律与经济体制上都存在大量不完善,一些民营企业有时就需要穿行在一些“灰色”的地带,当国营企业在其中时就十分安全,但是民营企业在里面却十分危险,民营企业要想减少其中的风险,

就必须要找政府来做自己的保护伞,利用政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科龙创始人潘宁曾经常被问道香港(当时为了科龙在香港上市,他经常往返香港与内地之间)与内地经营环境的差别时,他回答“在香港不需要结识官员,百分之百的时间可以用于市场和业务;回来呢你非应酬不可!”这侧面反映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必要性。再加上在市场上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天生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民营企业对政府进行依附的关系,政府对企业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企业与政府搞好关系是对企业来说是有大量益处的,但是如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过于亲密的说对企业来说可未必是一件好事。政府对民营企业进行大量关照,也是有它自己的目的的,大多数不是由于收受了大量的贿赂,就想让企业帮自己来提升政绩。在前一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过于密切,陷的太深,甚至都不能自拨了,是很危险的。由于行贿而企业倒闭或者自己深陷囹圄的例子不胜枚举。后一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企业与政府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和利益冲突,企业只会受到大量的礼遇,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是政府为了培养企业下了大力气,企业却想把主要转移生产中心时或者出现其它的较大矛盾时,我想政府一定不会善待这个(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企业。如果对政府太过依附或者与政府关联过大,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还是需要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与政府搞好关系是为了获得政府手中就拥大量的经济资源,比如土地的审批权,贷款的发放等。他们大多数并不

想成为政府的附属,只是由于他们相对国有企业的劣势地位,只能利用政府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就要求企业想尽办法与政府搞好关系,甚至对一些政府官员进行行贿。以致于现在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对政府官员“送礼”、“搞关系”,这已经是民营企业之中的一个公开的秘密。虽然这样不是一个什么好的现象,但是可以看出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学会利用政府的帮助,而政府也要利用企业来提升自己的政绩。这种相互利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十分微妙,如果处理的好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企业生存条件,有时候也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政治手法对一些真正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应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企业不能不利用政府来帮助自己,也不能过多让政府来帮扶企业。它们之间既要相互合作,互利互惠,又要为各自的得利益互相博弈。也许在将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会变的越来越简单,企业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处理企业的事物上。

角度3 企业管理方式

在《大败局2》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一种"工程师+赌徒"的商业人格模式.他们往往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在某些领域有超人的直觉和运营天赋,同时更具有不可节制的豪情赌性,敢于在机遇降临的那一刻,倾命一搏.这是这是企业家职业中最惊心动魄的一跳,成者上天堂,败者落地狱,其微妙控制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从他们的故事里

我们莫不一次又一次的叹息,他们都曾豪言壮语,如日中天,光芒万丈,让人不可直视!运用他们自身的优势,资金运作手段,把自己的事业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扩张.但我们分析其中的案例,里面不缺乏专注自己事业的人.也不缺少资本市场运作的高手,更不缺乏有政治身份搞国企的企业家.但却很少人能把几样因素都完美结合,充分考虑.在如今的中国,已形成了国资、民营与外资三方博弈之局面,民营企业在三方博弈中却处于劣势.书中提及的民营企业其实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他们的失败分析起来却归因于基本因素:如企业扩张得太快,只专注于重组、融资、整合等操作手段,却没实业根基;或缺少与政府有效的沟通,形成了一幅不可逾越的鸿沟,当问题发生想脱离国企包袱就受到政府的致命干涉与打击;或者企业一开始就是违法经营,却能违法扩张,而且牵涉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最后形成了一大群企业集体违法,问题一发生就产生难以估计的损害。所以,他们看似偶然的失败经历其实正是"中国式失败"基因的根本所在.

这是一个还没有老去的时代,我们的中国企业家正在经历一场从智慧到命运的"牢狱历练".从他们的失败中,我们不仅看清了过去,更看到了未来.衷心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篇二:54《大败局2》读后感

《大败局2》读后感

《大败局2》是吴晓波写的一本关于几个过去叱咤风云的中国企业衰败的书,读罢令人唏嘘。书中撰写了健力宝、德隆系、三九集团、托普集团、迅驰、科龙、华晨、铁本、中科创业九个公司的兴衰史。

政商关系不和、股市坐庄、资本运作、盲目扩张、过度多元化、形形色色的领导人、不同的领导方式、不一样的结局,书中丰富的元素演绎着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也给后人很多启示。

好的企业家是好的舵手,华晨、健力宝由于政商关系处理不当,原有的强力舵手离开公司之后,公司的状况急转直下。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企业管理层的重要性,也让我警醒在投资当中对那些过于依赖管理者个人领导力和魅力的公司要更多几分谨慎。

盲目的多元化对于企业的伤害是致命的,史玉柱的巨人集团说明了这个问题,三九集团的衰败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而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投资,对于那些过于依赖当地政府政策、与政府权属划分不清晰的公司,投资时要更深入的思考。

欲速不达,顺驰的衰落说明了这个问题。投资也是一样,不急不躁,缓而行之。

读完全书,另一个感慨就是在过去的30年,虽然改革开放,但是民营企业相比国有资本仍然生存在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当中,对不断崛起的民营资本企业家表示敬意。

篇三:读大败局2有感

读《大败局II》有感

朋友推荐去读《大败局》,因为这些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的没落是那么的让人痛心,千辛万苦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大败局II》,感慨万千。该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失败的教案,它全程回放了十多年前创立的那批新兴民营企业中最著名的九家企业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企业家悲壮的陨落。这些企业有李经纬的健力宝,潘宁的科龙,唐氏兄弟的德隆,吕梁的中科,仰融的华晨,孙宏斌的顺驰,戴国芳的铁本,赵新先的三九,宋如华的托普。作者吴晓波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揭示了这批企业由盛极到衰落的原因,在痛心的同时给我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其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是我们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的13倍。中国企业,倒底怎么了?

在《大败局Ⅱ》中,吴晓波将这些企业的失败称之为“中国式失败”。“‘中国式失败’的前提是,存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制在逐渐的建设和完善之中,冒险者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这造成很多商业行为都将在一种灰色的中间地带运行,企业家将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因此,在《大败局Ⅱ》中,吴晓波笔下描绘了李经纬、顾雏军、唐万新、吕梁、仰融等多位企业家人物的命运起伏,并在具体的记述中,总结出了导致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原因,他们是:“政商博弈的破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这三个因素导致了从转型年代走过来的中国企业往往遭遇灭顶之灾、经营性失败的宿命。

不难发现,这些原因其中有外因,也有内因;有社会、时代导致

的,也有组织、个人造成的。如果一味把中国式失败归咎于中国式国情显然有失公允。诚然,在那个时候,由于国家、政府不恰当的政策、命令、制度安排使得很多企业产权不明,致使政商破裂最后利益分野,或者在地方利益竞争格局中被迫成为牺牲者,但也应该一体两面地看到,正是那个法律、制度、权责严重缺失的年代,才能造就某些企业短期内发家、迅速崛起。在一个所有领域都被规范得中规中矩、有法可依的空间里,像德隆、顺驰、中科创业那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资本积累,大胆金融操盘又谈何容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关于这一点,吴晓波也意识到了,他引用了美国罗斯福总统的话来强调:“我们多么幸运。我们不时遇到麻烦和灾难,我们不能期望逃离生命中的灰暗时期——因为以辉煌或金色为落日的生命是不常有的。”生命如此,国家如此,企业当然也如此。

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而失败则无所不在。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对企业家来说,失败则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燃烧在企业家内心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一次次地颠覆着陈旧的秩序,掀起并发动了商业上的巨浪与革命。

我称这些企业家是时代的英雄,因为他们各个都是营销的高手,在那个市场就是一切的年代,他们如鱼得水,大显神威,创造了曾经的辉煌。但是我们也必须要冷静下来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用以祭奠那些辉煌一时的企业。这些游走在制度与政策的边缘的英雄们,一开始就宿命般的为自己的结局下了某种定论,归结起来,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政府与企业的矛盾。政商之间的博弈在历史和现实中也似乎不断的进行着,官员最重视的是本地利益及政绩的最大化,因此他们的视野带有一种先天的局限性,而企业家们最重视的则是企业利益最大化,他们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资源配置空间,需要放眼全中国,因此就

难免产生利益冲突,而在这种冲突中,不懂得适当妥协的企业家,往往连带着企业成了博弈的牺牲品,当然这也并非出自企业家和政府的本意。健力宝就是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无论其管理多好,产品质量多高,市场多大,现金流多好,由于当地政府与李经纬经营团队的决裂,一切都成了空想。地方政府的意愿往往会主导企业的发展,比如铁本,原本戴国芳想一步一步发展,而当地政府为了当地利益,铁本项目从200多万吨级加码到840万吨级,工程预算为106亿元。戴国芳提出“3年内超过宝钢,5年内追上浦项”,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背着中央政府审批用地,最总导致铁本的胎死腹中。

2、诚信的缺失。诚信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社会信用的发达程度。如果企业只想“过把瘾就死”,那么诚信就可以抛在一边。但是如果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诚信则是维持长期市场穿透力的基本前提。在信用不举的社会里,诚信的作用比较有限,甚至讲诚信的企业可能要吃点眼前亏,但即便是这样,客户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仍会对诚信给予特别的关注,对讲诚信企业情有独钟。

3、不规范的经营。中国的经济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或者说漏洞。也许靠着小聪明能占到一时的便宜,但是市场终究会觉醒,会走向规范。德隆,顺驰的短融长投,最终导致资金链的崩溃。中科的坐庄操纵股市,托普靠玩弄一些新概念或高科技,忽悠政府市场,空手套白狼,都不得善终。

在本书的9个案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和感触良深的案例是健力宝的案例,那个曾将陪伴我快乐童年、家喻户晓、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东方魔水现在已经彻底的消失了。当健力宝被仓促卖掉的那一刻,李经纬仰面朝天,泪光闪烁的那一声长叹,难掩无限落寞。他的定格,是中国企业史上最悲情的时刻。

我认为李经纬是营销的高手,因为:

1、他是懂得抓住机遇、善于动脑子、敢于创新的创业者。1984

年3月李经纬把目光瞄准了8月即将在美国落杉机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国家体委将在6月份决定中国代表团指定饮料是什么。就是这次契机让李经纬创立了“健力宝”的品牌,从起名、包装、设计、配方等无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尤其是用易拉罐做包装的健力宝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措。1984年奥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作为中国奥运会代表的首选饮料,健力宝获得了不可想象的关注,而新闻媒体的炒作更让健力宝借助女排(东方魔女)获胜而一夜而为天下知。

2、他懂得借势造势,不断抬高自己的身价。1987年11月在广州举办全国第6届运动会,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企业(可口可乐)同场竞争的场面。李经纬以250万元击败对手可口可乐(100万元)获得“六运会指定饮料”的名号,并外加赠送10万元饮料。在赛会期间,在新建成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大到墙壁,小至痰盂、垃圾桶,都铺天盖地地印上了健力宝的广告。闭幕式当天,200多名工作人员身着清一色印有健力宝标志的运动服,还向入场的8万名观众每人赠饮一听健力宝饮料。通过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李经纬是一位很懂得市场营销的人,同时也说明他很会进行市场定位,怎样在自己势力并不大的情况下借势造势,不断抬高自己的身价。

3、他的健力宝不随波逐流,而他本人能拒绝诱惑。健力宝在创业的前10年无竞争对手,但1994年前后沈阳飞龙和山东三株以其大胆的营销方式抢占了保健品市场。沈阳飞龙的“太阳神”口服液以毫无投放技巧和艺术效果的密集型广告轰炸市场,而山东三株以任意夸大功能、欺骗消费者的营销方式屡试不爽。当李经纬发现了危险性后,及时阻止了健力宝的随波逐流,并始终以体育运动为投放主轴,以小投入、小效应的新闻公关策划为特色。在1997年全国保健品市场信用总崩塌的时候,健力宝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它甚至没有走上多元化扩张的道路,产品线一直非常单纯,现金状况很好,资本运作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进行。这一切说明了李经纬有着卓越的定力和善良的秉质。

但是李经纬不是一个很好的政客,因为:

1、产权不明晰,是李经纬的致命弱点。“健力宝”到底是谁的?一直困扰着他。这个问题不光是健力宝的问题,可能是更多企业的问题。健力宝名义上是三水的地方国有企业,而其实却是李经纬独力做大的事业。在创业的前10年里,地方政府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支持健力宝,无论在企业用地划拨还是各项优惠政策上都给予大力倾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健力宝想走的更远更好是很难的。一旦企业做大做强后,政府对企业的制约和限制又使企业很难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力。随着TCL李东生与政府签定的放权经营协议和美的集团整体出售给创办人何享健及其团队的出现,李经纬在设计他的宏伟蓝图时显得太一厢情愿。

2、李经纬是“政商博弈”中失败者。随着李经纬对产权理顺计划的逐步实施,三水市政府对健力宝的离心行动认为是叛离。1997年李经纬策划健力宝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方案将通过,方案中其中包括了经营层的股权分配。但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为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由,拒绝批准该方案。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从此,矛盾变得公开化。从1998年开始,三水市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的控制并警惕李经纬借开发新产品之名转移资产。这个时候的三水市政府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紧控健力宝,但个性豪爽而耿直的李经纬始终没有放下身段,与政府部门沟通以缓和关系,这也是他最大的失误。1999年三水市政府换届,李经纬的处境更加艰险。在这个时刻,李经纬提出了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的几个方案,均很快被三水市政府否决,理由依然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路不明”。随着健力宝的经营业绩逐步下滑并由“香饽饽”成为“烫手山芋”时,政府宁愿把健力宝卖给外人,也不愿意把企业买给创业者,这也是注定了李经纬失败的结局。

健力宝的这个案例中,在处置国有企业产权的时候,握有生杀大权的地方政府出于对经营层的极端不信任,转而试图从外部寻找产权改造途径,国有资产成为跨国公司和资本运营者们争相追逐的猎物。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