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教父小说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6:20 作文素材
教父小说读后感作文素材

篇一:教父读后感

《教父》读后感

0919 杨蒂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地下帮会组织黑手党内部争斗的美国通俗小说,书中的中心人物唐·维托·科利尼奥是纽约市黑手党的帮派头目。唐是一个硬得起心肠的黑帮人物,却也是对朋友有求必应的温暖的朋友,从殡葬师、面包师到政客、警察,他的人脉遍地开花。他那庞大的黑帮公司垄断了美国的橄榄油生意,独占赌博业,但对于暴利的毒品业,他却绝不涉足,因为那有悖于他的原则。他威震四方,几乎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为了他的朋友们,他不择手段地惩罚那些“恶人”,被尊称为“教父”。

这本小说十分吸引人,情节复杂而又清晰,每一个场景都极近细致地进行了描写,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都一一地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每个人物形象都跃然纸上。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所有的感受仅仅是觉得唐是个很有魄力的领导者,是个理智的决策者,是个为了朋友赴汤蹈火的人。渐渐地心中产生疑惑,作者写出这样一篇小说,就证明它反映出了美国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那么,为何会有如此混乱的时代?作者想通过这片小说向读者传达出怎么样的思想?

作者马里奥·普佐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是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心脏——纽约的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军中服役。复员后,先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文艺创作,后来又在社会调查学院专门研究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正因为这个经历,他熟悉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的秘密,也熟悉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隐秘。对美国社会的本质,他洞见症结,因而最有发言权。美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他是这样写的:

“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

美国作为一个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强国,几乎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到底美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它的真实面貌也像它的外表一样华丽嘛?马里奥·普佐的《教父》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这类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的回答。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些问题,而是通过曲折的扣人心悬的故事使答案自然地流露出来。当黑手党的力量可以决定律师的说辞,当警长兼职做黑手党头目的贴身保镖,当电影的选角可以被黑社会势力所决定,当严于律己的法官和以“公正、客观”自诩的记者都隶属于黑手党的羽翼之下,“自由、平等与博爱”只是一个由这些躲在暗处的力量编制出的巨大谎言。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会组织关系来说,美国人大都有双重身份:一种是公开的社会成员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师、议员、报刊编辑、记者,以及演员、店主、工会头目等等,办起事来“公事公办、铁面无私”,各人按照自己对社会的贡献领取合法报酬,这一面实在无可指责;另一种是秘密的集团成员身份,他们暗中分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各人又必须以公开的身份、合法的形式,为自己所属的地下势力集团效忠,从而定期获得额外报酬,这一面是绝对“保密”的,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对美国社会的本质进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国文学史上

绝无仅有的。

小说中的一段话令我难以忘记。

“唐感触最深的是这些招摇撞骗勾当的合法化。显而易见,他这样才华出众的人在那个世界里必有用武之地。当他还是个安分守己的青年时,那个世界的大门对他关闭着,他采取了适当的步骤才踏入了这个新天地。”读过这本书的人应该猜得出,这里所说的“适当的步骤”指的就是亲手杀死范纽克,因为从那以后唐才逐渐树立起威信。社会上,老实的人们连分安稳的工作都难以找到穷的叮当响的时候,唐手下(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的人们过着富足的生活骄傲地走在街上。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义的保护。原因是: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根据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总是显得“活该”;而徇私舞弊者总是可以利用法律的灵活性来歪曲本来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然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在秉公办事,结果也总是显得“应该”。因此,人们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为了预防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的悲楚,也都纷纷投靠地下势力集团,要求必要时为他们伸张正义,为此他们甘愿定期预交“保护费”。

马里奥·普佐笔下的美国充满着恶势力,法制不健全,黑手党操控黑白两道。很显然,如今的美国法制十分完善,情况不会如小说中那般糟糕。但是在本质上是否真的有所变化?警官、警察、法官、律师、议员、报刊编辑、记者等是否已经完全按照自己的使命那样活着?这样的疑问不仅仅存在于美国社会中。

作者在小说第一章正文的前面摘引了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在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必然有人不相信社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保护。唐在与迈克尔谈话时说了一句话:“我只是不想被那些大人物玩弄。”那时的唐已经十分衰老,对小儿子说这句话时,他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回顾自己一生所做的事情的复杂心情。年轻时的他不甘心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那些达官贵人,任其摆布,任其捉弄。他决心在地下世界利用一切手段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使自己成为强者,然后再“改邪归正”。这样,他一进入弱肉强食的公开的大社会,就可以以强者的姿态出现,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切斗争和荣华富贵都有时限,但社会的发展是延绵不断的。一切的罪恶都有其起源与产生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人性本身存在的弱点,这些黑暗的手段才会一直与社会的发展共存着。但是,当人们相信只有黑手党才能帮助他们,而不是法律与正义时,社会也许已经走到了尽头。当今社会中也存在许多利用小手段、钻法律的空子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无法彻底取缔的现象,或许有一天,当我们步入了这个圈子,我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却不以为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人性的丑恶,而在马里奥笔下,一切的丑恶都显露出了令人可以理解的一面。

《教父》通过生动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政论家和一切新闻报导合起来所揭示的还要多,我们从这里所能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以及报刊杂志那里所能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篇二:《教父》读后感-北眺

《教父》小感

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请原谅我的自负————黄俊郎

我大一的时候看了黑帮小说《教父》,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很平淡无奇,一直耐着性子读下去,到了后面却发现越来越精彩。而第三十节是这本书的大高潮,每当我读到这一节时,都会由衷地感慨和震撼。

黑帮小说自然是讲黑帮的。黑帮免不了打打杀杀,用暴力来解决是非。但是如果一个黑帮只会用暴力来解决是非,那么这个黑帮肯定做不大。黑帮其实也是在做生意,你给钱,我出命,达成一种血腥的交易。既然是做生意,就不能一味的奸诈,发家的时候不少人会用那些黑手段,但是等到企业壮大之后,就要考虑自己的名誉和社会影响了。所以说黑帮也是个利益和暴力的混合体,特别是像本书主角所在的美国纽约第一大黑帮,更是既要维护规则,按照道上的规矩办事,又要用暴力来在社会权力和利益的倾轧中达到一种制衡。

黑帮在今天的日本是合法成立的,黑道的老大经常和警察局长在一起吃饭。现在日本大多的黑帮不再是像混混那样到处砍人来讨生活,而是尽可能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营一定的行业,通过正当经营和力量震慑,保存自己的一份实力。许多黑帮逢年过节会和群众一起娱乐,甚至发放过节费,不过近来因经济不景气,各个黑帮腰包都比较瘪,所以就没那么前可以撒了。

很多黑帮是根植于普通民众中的,并且具有很多的民众威信。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些城市,很多老百姓解决问题都回去找黑手党而不是找政府,因为政府的官员一般都很腐败低效,甚至说政府的决策如果得不到黑手党的认可,都没人敢去落实。政府不给力,民众自然倾向于选择高效的黑帮,虽然要花一些钱,但是能做到公平公正,民众也满意,黑帮也挣钱,这是一种经营模式。

也有的黑帮在民众心中形象恶劣,它们通常欺行霸市,鱼肉乡里。那这种黑帮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又将怎么生存下去了?在一些权力至上的地方,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附权力,给政府官员服务。有些事情政府搞不定,或者说不方便出面,这时就可以由黑帮来解决。像我以前一个同学,听说他家在拆迁的时候,政府开的价低,他们家不愿搬,后来黑帮出面解决的。假如有个腐败的官员,想给自己多弄些钱,或者说想培养一批听话的鹰犬,就可以纵容当地亲于自己的黑帮发展壮大,用权力去庇护他们,帮他们摆平官场上的事,同时也会接受这些黑帮的金钱以及别的礼物。既然黑恶势力依附在权力之上,一味扫黑,不打背后的大老虎,黑恶势力永远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扫黑,就要把包庇黑恶势力的权力一并拽出来。所以地方政府有些新领导要扫除异己,打破权力格局,往往会从扫黑开始。这时竞争对手不管黑不黑,只要脏水泼到身上,就很难不被拿下了。

言归正传。本书的主角是教父考利昂老爷子。教父不是神父,不是在教堂为人们做祷告的神职者。教父通俗的讲差不多就是干爹的意思。《哈利波特》里,小天狼星布莱克就是哈利的教父。考利昂老爷子和他的家族都是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道上的人因为他德高望重,都尊称他为黎叔。哦,不对,教父考利昂老爷子,道理都差不多。考利昂老爷子一生都非常低调谨慎,海纳百川,胸怀若谷。他从来不依仗暴力肆意而为,而是像别人的教父那样,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关心和照顾,不厌其烦的教诲。为此,他在政府和群众间有着很多的人脉和威信,以此他经营着纽约市第一大黑帮,其他四个大黑帮每十年一次对他展开围攻,都会被他一一化解。随着考利昂老爷子的老去,家族势力不见增长,又因考利昂家族卷入了一场毒品走私案,与其他黑帮家族产生纠纷,结果考利昂老爷子遇刺险些身死,他的接班人,也是他的大儿子桑儿被杀,小儿子迈克尔因为复仇被迫逃往国外。后来考利昂出院后与其他家族议和,暂时调停了矛盾,然而家族的生计却每况日下。

迈克尔结束逃亡后,考利昂老爷子将权力逐渐让渡给他。迈克尔坚持要把家族产业的中心挪到美国西部,去经营博彩,然后撤离纽约。因为迈克尔的年轻,家族中的许多人都对他不抱

有信心,从他的身上,人们也很难看到考利昂老爷子的和蔼和威严。曾经有一次,考利昂老爷子和一个道上的人谈判,老爷子苦口婆心地花了一天时间去说服他,面对强大对手的让步,对方却不知道妥协,继续和老爷子斤斤计较。末了,考利昂老爷子摊开手,说:“你这样我没法和你谈。”然后转身就走。这一下子就把对方吓傻了,明白自己的行为就像一个在大人面前哭闹索要糖果的孩童,赶紧拉住老爷子不让他走,但老爷子已经不准备给他机会了。第二天这个人就被打死了。老爷子习惯和对方谈利益,愿意通过合作来分享好处,但是如果对方拒绝,他就会选择给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就是让对方去死。迈克尔就显得稚嫩很多,不管是拉拢人的本领,还是作为未来教父的威严,都不如考利昂老爷子强。最关键的,就是考利昂老爷子手上的政治人脉。考利昂老爷子说,他手上的政治人脉的作用顶得上十个兵团。他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来,凭借手中的两个兵团,面对四大家族的围攻,总能屹立不倒的原因就在于此。毒贩索拉索想要走私毒品,先来找考利昂老爷子,希望他能用手中的政治力量来庇护他们的行为。但是考利昂不同意,认为博彩之类的算是小恶,政府的朋友还愿意包庇,而贩毒这种事是绝对的大恶,官僚们不会和他达成这种交易的。就在谈判的时候,考利昂的大儿子桑儿问了一句关于贩毒利润的事,一下子就被对手发现了他们家族方针潜在的分裂,立刻派人刺杀考利昂,以图在桑儿接班之后开始毒品合作。这笔考利昂老爷子所珍重的政治人脉,还有谈生意的慎重和机警,都是迈克尔所没有的。

考利昂老爷子过世后,迈克尔成为了新的教父,但是从周围人的眼光中都可以看出对他的不服和不信任。在安排人事的过程中,迈克尔将家族中最重要的智囊和干将派往了西部。在准备考利昂老爷子的葬礼时,迈克尔联系了地产商,将他们家族居住几十年的总部给卖掉。其他几大家族看到考利昂老爷子去世后,纷纷磨刀霍霍,准备同时对考利昂家族开战,考利昂家族的两个兵团司令都注意到这个情况,建议迈克尔招兵买马,遭到了迈克尔的拒绝。迈克尔已经决定要放弃纽约,纽约第一大黑帮将就此终结它的历史。

考利昂家族自老爷子死后,真正地进入了黑暗和低谷。考利昂家族的两个兵团司令之一叛变了迈克尔,选择与四大家族之一合作,将迈克尔带到他的地盘上,和其他几大家族的老头子展开会谈,然后杀死他,然后迅速消灭群龙无首的考利昂家族。

前二十九节的内容峰回路转,写到这里已经是黎明前最深的黑暗。然后第三十节忽然停止了叙述故事的主线,转而开始写一个叫亚伯特·奈里的人。奈里是个意大利裔的警察,在纽约警察界小有名气,执法严酷,嫉恶如仇。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心理素质也过硬,面对歹徒从来都是把对方打到认罪伏法或者昏迷不醒。有一次他发现他的外甥,因为染上了小流氓习气,对他妈妈很凶恶,一气之下把他外甥暴揍了一顿,这吓坏了他的妻子。奈里的妻子和他的感情非常深,但奈里的暴力让她感到恐怖,于是离开了奈里回到了娘家。没过两天奈里在一次执法中,面对一个穷凶极恶、虐待妻女的毒贩时,失手将其打死,被抓进了监狱。奈里死活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抓他,而且按照他的性格,要么在监狱里被牢头狱霸打死,要么他打死别人。奈里的岳父对女儿的决定非常不满,觉得女儿错过了一个好女婿,为了救奈里一命,他找到了考利昂老爷子,把奈里救了出来。奈里也不是傻子,去考利昂那里道谢。迈克尔先接见了他,对他说:“把你从监狱里救出来,又把你放到旷野听任风吹雨打,那就毫无意义。我可以给你安插个工作。我在韦加斯也有产业,按你的经历,你可以当个旅社的保安人员。不然的话,要是你喜欢做什么小生意,我也可以给银行说一句话,向你提供贷款作为资本。” 然后考利昂老爷子接见了他,陪了他一下午。迈克尔和老头子两人送他下楼,上了他的汽车。老头子一面同他握手,一面说。

“你这小伙子很好。我儿子迈克尔也在这儿,我不妨把一些情况当面给你说说:我本来一直在教他做橄榄油生意;我上了年纪,想退休了。他找到我说,他想干预你遇到的那个小问题。我告诉他说,好好学着做橄榄油生意,别的事他甭管。但他老是跟我蘑菇,缠得我不得安宁。他老是说,有个很好的小伙子,还是个西西里人,人家在用卑鄙的手段陷害他。迈克尔说了

一遍又一遍,缠得我想安静一下也不行,逼得我本人也插手了。我对你说这些话的目的是想要你知道,迈克尔坚持对了。如今我同你见了面,也算是认识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们担当的风险是值得的。因此,如果我们还可以为你再出点什么力的话,请你只管提出来好了。明白了吗?我们愿为你效劳。”

这一段话堪称永恒的经典,每当读到这里时,我都深深地敬佩老头子博大的胸襟和老练的手腕。老爷子不像迈克尔那样,对他吹牛说我们考利昂家族有多厉害云云,而是以非常谦卑低调的态度,去为奈里提供服务和帮助,在救了他一命的情况下,不仅尽可能地继续照顾他,又十分尊敬地对待他。这种大哥的风范,绝对是能让人感动一辈子的。所以在第三十节里写道,奈里至今还怀念老头子宽厚的作风,巴不得这位伟大的人物活着看看今天他效的劳。正是这样的关键性人物,在谈判的那一天,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自己的所能来回馈考利昂家族。他穿上了以前的警服,穿过大街走过小巷,当着一名司机和两个保镖的面,当场开枪打死四大家族中的一位老大(另一位黑帮教父)。就在当天,考利昂家族全军出击,调用之前招募的秘密军团和两大军团一起,杀进其他四大家族的领地,而考利昂家族的所有叛徒,四大家族的领导者,全都在这一天被刺死。《教父》同名电影里的这一幕更加惊心动魄,迈克尔那天早晨去教堂参加外甥的洗礼,成为了外甥的教父,每当宣布一句誓言时,镜头就切到一位大佬被刺死的场景。当他抱起外甥时祈祷时,外面已经血流成河。而外甥的父亲,也因为叛变,被他下令绞死。

消灭了主要对手之后,从此考利昂家族继续在纽约和西部的黑帮界如日中天,考利昂家族也在迈克尔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就在那天,曾经看上去像个愣头青的迈克尔,站在当年考利昂老爷子的办公室里,被几个黑帮大佬轮流亲吻手上的戒指表示谦卑和尊敬时,在他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表情。

篇三:教父观后感

《教父》观后感

——男人的圣经

《教父》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电影,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

作者马里奥·普佐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是长期生活在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心脏——纽约的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美军中服役。复员后,先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文艺创作,后来又在社会调查学院专门研究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他的第一部小说《明争暗斗》被认为是描写战后被占领的德国的最佳小说;他的第二部小说《幸运的香客》被《纽约时报》称之为“小经典作品”。《教父》是作者的第三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赞扬。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在《星期六评论报》上对这部小说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评价。他是这样写的:

“马里奥·普佐的新小说是一种对准顽固堡垒猛烈攻击的攻城锤,其主旨在于振聋发聩。这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的是一个家庭不惜用枪、用斧、用绞刑具、用攻心战来实现自己对整个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体系的独霸控制的详细过程??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原本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一切感情冲动,一切杀戮,一切粗鄙的两性关系,都同他所刻画的人物所处的情境协调一致。但同时他又能把他所塑造的人物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气质烘托得具有人情味,真实可信。”

“《教父》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是揭露阴险的犯罪集团的权威性的小说。” 普佐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成功之作,主要是因为他熟悉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的秘密,也熟悉各种各样人物的生活隐秘。对美国社会的本质,他洞见症结,因而最有发言权。

无论是在美国国内或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有不少人在考虑这样的问题:美国社会究竟怎么样?它是不是理想社会?这部小说继承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这类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其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作者忠于艺术规律,既不抽象地肯定,也不概括否定,而只是客观的把美国社会最隐秘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了出来。作品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场面和扣人心弦的章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剥开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的遮羞布,人们不难看到:这里绝不是无忧无虑的人间天堂,而是地地道道的尔虞我诈的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处处布满了陷阱、明枪、暗箭;这里是人人自危;这里,除了表面文章以外,骨子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自由、平等和博爱”。

《教父》是个美式故事,是那种大亨的发迹史。十二岁的维托·安杜里尼亲眼目睹了父亲死于家族间的世仇争端。就像许多在他之前和之后的移民,他发现原来的国家再也无法容身。几乎一无所有的他被送到纽约,在这里受洗,接受了美国人的新身份,改名维托·考里昂。他在一家杂货店做保安,娶了一个和他一样的西西里新移民姑娘,也算成了个家。社区里一个臭名昭著的勒索者害得他丢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维托加入了一个团伙,专事抢劫运送丝绸衣服的卡车。那个勒索者又想来分一杯羹,于是维托毫不留情并有预谋地干掉了他。

这为他在附近一带确立了名声。维托成为一个城市独行侠。他并没有像勒索者那样作恶。他第一次作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行动,是从一个爱财如命、穷

凶极恶的房东手里救下一名寡妇和她的狗。那是个穷女人,就要被赶出自己的公寓,却没有任何途径向通常意义上的权威求助。事实上,如果她不自愿搬走,来驱赶她的人将会是警察。她来到维托家里寻求帮助,于是他帮她摆平了一切:房租和原来一样,那条吵闹的狗也可以留下。

考里昂作为独行侠的角色开始变得富有传奇色彩,这在几年以后,也就是在他女儿的婚礼上显而易见。唐·考里昂给我们的最初的印象,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匪徒。小说里的三个主角,每人都有不同的私人麻烦,都来找考里昂帮忙,而考里昂也将用各种令人震惊的有效手段来解决麻烦。他的哲学——表面上基于友谊和地区交易,就像乡村医生出门行医,换回鸡肉和一些新鲜农产品一样——具有一种美国式的吸引力。

唐·考里昂解决麻烦的能力暗示他已不仅仅是教父,实际上他简直就是神。他的儿子迈克尔评价他:“他把事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就像神一样。他清楚每一片从麻雀尾巴上掉下来的羽毛,并知道它究竟是怎样掉下来的。”

当然,我们知道考里昂家族的所作所为并非是为人称道的。我们知道像他们那样的一个系统无法从根本上代替法律和法庭。只需看看唐的家乡就能证实这一点。考里昂童年离开之时,那个村庄已经被黑手党带来的暴力、危险和仇杀所折磨。黑手党在那里成为“第二政府,远比罗马的那个政府强悍”。维托·考里昂在美国延续的伎俩,正是逼迫他离开西西里的那一套。

作者以艺术家的手法让我们看到的,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夺目的现象,而是隐匿于深层的阴森恐怖的本质活本质的某些方面:以维持社会治安为己任的警官、警察;以维护法律尊严为己任的法官、律师,以及身为合法民意代表的议员;以“公正、客观”自诩的报刊编辑、记者,尽管有时在同自己或自己的集团无关的问题上也能信誓旦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因为他们大都暗中隶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所以背地里却干着同自己的公开指责大相径庭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就社会组织关系来说,美国人大都有双重身份:一种是公开的社会成员身份,例如警官、警察、法官、律师、议员、报刊编辑、记者,以及演员、店主、工会头目等等,办起事来“公事公办、铁面无私”,各人按照自己对社会的贡献领取合法报酬,这一面实在无可指责;另一种是秘密的集团成员身份,他们暗中分属于各个地下势力集团,各人又必须以公开的身份、合法的形式,为自己所属的地下势力集团效忠,从而定期获得额外的报酬,这一面是绝对“保密”的,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儿女也是要守口如瓶的。对美国社会的本质进行如此入木三分的剖析,是美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往往得不到正义的保护。原因是:人们在公开社会受到了委屈,根据不合理的法律条文,总是显得“活该”;而徇私舞弊者总是可以利用法律的灵活性来歪曲本来就不合理的法律,而形式上仍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是在秉公办事,结果也就总是显得“应该”。因此,人们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去,为了预防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的悲楚,也都纷纷投靠地下势力集团,要求必要时为他们伸张正义,为此他们甘愿定期预交“保护费”。地下势力集团买通有关当局,有恃无恐地进行各种非法活动——走私、贩毒、摆赌场、开妓院等。通过这些活动,积聚了大量财富之后又可暗中串通公开的政治上的权贵势力,或者把他们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国家要害部门。这样,上面有了强大的保护伞,再加上他们所掌握的舆论工具的附和,他们不但可以为所欲为,而且能够无往而不胜。他们都有严密的组织;有核心领导班子,有单线联系的内部系统,

也有层层外围组织;有自己的法律顾问,也有自己的“军队”,还有自己的情报网。一旦自己人受到了侵害、欺压、委屈,能谈判的就谈判解决,无法谈判的就采取破坏以至暗杀手段解决。甚至议员选举,最佳演员的选举,尽管表面上冠冕堂皇,无懈可击,但大都操纵在地下势力集团的手中。他们一插手,就可以出冷门,出乎意料地使某些人堂堂正正的当选。

这部小说通过对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之间真刀真枪的“战争”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表层下面的最隐蔽的本质。

“教父”维托·考里昂是纽约五大地下势力集团之一的头头。以他为首的考里昂地下势力集团主要经营的事从欧洲走私进口橄榄油、开设赌场等等。他的势力遍及美国东西南北各地,在政府各个要害部门也都有他的人。他神通广大,渴求保护和支持的人们虔诚地尊称他为“教父”。他对下面也有求必应,说话算数,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敬畏。随便什么事,只要他暗地或公开一插手就会按照他的意志发展变化。他是美国社会真正叱咤风云的人物。“教父”他们坚信:在公开的社会要求正义是痴心妄想,只有在黑帮内部才有正义可言。这是熟谙美国社会和一切资本主义社会的底蕴的人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所发出的肺腑之言。这既是小说中人物的看法,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必然有人不相信社会能给他们提供什么保护,他们不甘心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那些达官贵人,任其摆布,任其捉弄。那些人有什么能耐?只不过他们能够纠集一撮人为他们捧场,使他们当选之后当官而已。“教父”他们之所以不愿进入公开的大社会,就是因为他们不甘心任人宰割。他们决心在地下世界利用一切手段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使自己成为强者,然后再“改邪归正”。这样,他们一进入弱肉强食的公开的大社会,就可以以强者的姿态出现,这也是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上层实权人物带规律性的相同的发展道路。哪一个大财团或亿万富翁不是从营私舞弊、投机倒把起家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一将成名万骨枯。”看了这部小说,我们也有理由说:一人发财万骨哭。因此,作者在小说第一章正文的前面摘引了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在巨大的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这句名言引用到这部小说的前面,实在贴切极了,真是画龙点睛之妙笔,点破主题之警句。

“教父”是美国社会的灵魂,是美国社会的精神之父,他和他的精神影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也是美国社会的主角。

整个小说出现的人物将近一百个,着重刻画的有二十多个,大都是美国那个社会里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既是美国社会的产儿,又是美国社会的缔造者,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社会,就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美国社会也就不成其为美国社会了。除了主角以外,特别应该提一下的是“教父”的小儿子迈克尔的妻子凯·亚当姆斯。她心地善良,大学毕业后就去当老师,想当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但是她同迈克尔结合了。她只知道迈克尔作为普通人是可爱的,却不知道他作为考里昂集团的成员是可怕的。等她知道迈克尔杀人不眨眼并对她撒谎的时候,她愤然离开了他。但是,当她认识到迈克尔杀人都是“情有可原”、“不得已而为之”之后,她又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迈克尔的身边。她天天祷告,祈求上帝保佑迈克尔的灵魂。凯·亚当姆斯的性格同她的遭遇是耐人寻味的,发人深省的。在美国那样的社会,即使有决心当好人,也难以出污泥而不染,也难以独善其身,除非是真正的彻底的革命者。

作者最后让凯愤然离开迈克尔,不久又让她欣然回到迈克尔身边,这绝不是一般爱情纠纷的喜剧结局,这个突兀奇特的结局有其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它向

我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复杂而深刻的文艺理论问题:作家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应该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个别人物抑或整个社会?具体一点来说,处于黑暗的旧社会,作家应该引导读者痛恨个别坏人抑或整个社会结构?处于光明的新社会,作家应该引导读者膜拜个别英雄人物抑或整个社会?

《教父》这部小说的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尽管描写的全是坏蛋,但作者曲尽妙笔,竟然能让读者不痛恨个别坏蛋,而痛恨整个龌龊的社会结构。教父及其继承人——他的小儿子迈克尔本来都是坏透了的坏蛋,但是却并不显得令人痛恨,因为他们杀人时整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杀的也都是更坏的人。他们同那些在幕后“坐地分赃”的政客比较起来,在“坏”的程度上,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一想吧:明明写的都是坏蛋,而且还把坏蛋的坏写的淋漓尽致、绘声绘色,但又能设法不让读者去痛恨坏蛋,而是痛恨那个产生坏蛋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整个社会结构。这谈何容易!这需要多么高超的艺术技巧。

凯能够原谅迈克尔,读者也会原谅迈克尔。要不迈克尔的灵魂从罪恶的渊薮中拯救出来,天真的凯同无知的老太婆一样,也只能乞灵于上帝。

可以说,看过《教父》后,我感觉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所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论家及所有的新闻报道所揭示的还要多,我们能从这里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及报刊杂志那里所能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