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舌尖2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2:13 体裁作文
舌尖2观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

关《舌尖上的中国2》有感 题记: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我是一点都没看过的,但是老是听见周围人的夸奖和赞美,所以我就想看看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纪录片,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精彩。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昨晚21:00在中央一套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第一集《脚步》。

看完之后内心真的是蛮感动的,是因为美食的美好,更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情。片子虽然是记录美食的,但是中间穿插的人文情怀,我觉得特别好!美食和人文搭配的浑然天成,更有人情味、更真实,既能突出劳动人民朴实和可爱,还能彰显劳动最基层人民存在的一些社会现实。如果只是一味描述美食的食材、加工过程和最后的成品,单调又失情感,倒成了一部空洞的纯粹美食记录片了。

一、中国传统的美食真是一绝 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这里不得不赞美一下摄影师的水平,拍得真的特别好)都是来自最平凡的乡野民间,并没有来自城市里高档的大餐厅里。无论是天麻的藏族小伙白马家制作的蜂蜜粥(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四川养蜂夫妇老谭家的豆花、陕西宽宽的劲道的裤带面、苗家的雷山鱼酱 、山东的大葱卷饼、还是福建泉州萝卜饭都是来自最平实的乡间劳动人民之手,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把中国的传统美食沿袭的这么美好!

二、中国传统的优良作风得以继承

相比于美食,《脚步》中的各个人物的故事更让人感动,亲人间的温情是最难以言表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天麻的藏族小伙白马为了弟弟上大学给弟弟凑学费,替父母减轻负担,上山挖灵芝。为了庆祝弟弟即将上大学,白马送给了弟弟一份特别的礼物——天然的

蜂蜜。然而这美味营养的蜂蜜竟然在一颗几十米高的大树上(这相当于十多层楼房的高度),白马就是靠着树藤的缠绕和用斧子在树上刨下的路,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大概用了四个小时才到达树冠。为了取得蜂蜜,白马摆脱树藤,在树冠上慢步行走,点燃熏草(为了防止马蜂蜇咬),最后到达了蜂窝,取得了蜂蜜。看到白马去蜂蜜爬那么高的大树,我真的挺害怕的,太危险了。但是哥哥为了送弟弟这份特殊的礼物,宁愿冒险前往,亲情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四川养蜂老谭夫妇为了养家糊口,一年11个月在外四处漂泊养蜂,这一养就是二十多年,父母的漂泊才换来了两个孩子在家的稳定生活。夫妻间的相互包容、忍让和爱,让老谭夫妇觉得哪里都可以是家。有付出才有收获,想得到美味的蜂蜜、想让儿女过上安稳的生活,就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辛勤劳作,说明了可爱的劳动

人民一直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作风。

三、彰显存在的社会问题 片中也反应了一些社会问题:在广东打工李建英的父母半年来只能在收割玉米的时才能回家小住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在收割玉米的同时,一家人全体出动制作雷山鱼酱,在即将离别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一顿用鱼酱入菜的团圆饭,独自留守家中的女儿李建英却黯然落泪,因为她没办法不让父母离开,临走前,她和哥哥为父母装了一坛鱼酱。候鸟打工族,是近年来中国人的巨变,这样的巨变产生了更多的留守儿童(中国留守儿童的总数竟然和英国的总人数是一样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有可能出现心理等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行走在秦岭北麓平原的职业麦客一天只能割一亩多的麦子,最多挣200元钱。然而机械割麦机割一亩地麦子时间很短,而且才100多元。长此以往,中国传统沿袭下来的麦客就会慢慢消失。我觉得机械效率虽高,但是可能远不如人们在麦田地边割麦便聊天更有人情味。而且,这些“被淘汰”的麦客也失去了季节性的“工作”,没有了收入,只能靠其他的打工方式赚钱。 社会的进步可能会使一些传统消失,但是真的不希望几十年之后再也看不到中国的传统风土人情了。 希望这些美好的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就像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一样!

中国人“无论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篇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在电视上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心传》。

这是一个美食纪录片,共有八集,我和妈妈看的是第二集,讲述的是中国美食的传承。片中通过播放榨油、挂面、糕点、中餐、海鲜等美食的制作过程,讲述了我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美食文化,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主要传承方式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部片子里播放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看得我直流口水,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有美食的神奇制作方法,比如:北方人制作的挂面,面在他们手中就像一根弹性超强的绳子,越拉越长、越拉越细,就算底下挂着石头居然也不会被拉断,我感觉好神奇啊!在片子当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一个师傅对他的徒弟们说的话。他收了二十个徒弟,但只有一个徒弟看到了他的绝技。因为这个徒弟最用心、最努力,每次下班她总是最后一个走,只要有剩余的材料,她都会用心地练习,所以师傅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了她。这不就像我们学知识一样吗?如果自己不用心不努力,即使老师教得再好,成绩也不会提高的。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又好看又有意义的纪录片。如果你喜欢美食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一看哦!

篇三:舌尖上的中2(观后感汇编之一)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自播出后,电视部门全体人员集中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观看,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感受,提高业务水平。现将《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脚步》观后感汇编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脚步,迈出的脚,丈量的是工地、山河。匆匆行程中,离别的过程中,每一步都体味特别的味道:亲情、家情、人情。

看《脚步》体味的是手法。电视自诞生以来,拍摄手法、创作手段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带给观众的视角冲击和心灵震撼都是巨大的。《脚步》的电视手段有模仿、有创新,尤其低空航拍,画面的冲击力比美食还美。电视从业者不管是记者、编辑还是后期制作人员从中有的收益,应该比欣赏更为重要。

看脚步体味的是心里。脚步匆匆走在路上,爬在树上,其实不在乎美食究竟怎么样?父母煮的一碗粥,那是有特殊味道的。其实在你大病时,一碗豆汤、一块烧肉那滋味别样在心头。网上近日流传一段子,当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时,只要一看舌尖,立马有

进食的感觉,其实不仅是味道,更是心中那特别的感受。

看《脚步》体味的是过程。蒙太奇的叙事结构,给观众永远是散文的感觉——形散而神不散。完全不搭界的故事,把她们串联起来,那《脚步》中再起来的不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亲情、人情,特有的家园情怀吗?

此片从5月4日首播以来,平均收视率达0.5%,这一切实属难得,更为可喜的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纪录片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

沈军

蒋宏彬

说实在的,纪录片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没有发现也就谈不上什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典型的“发现式”纪录片的代表。就第一集《脚步》来说吧,或是以发现食材为开场,或是以发现人物为开场,继而通过食材和人物的发现,来挖掘当地“人与食”这样一个微妙的人文关系和传承的人文故事。纵观每一段落的纪录内容,它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发现过程”,而是一层层表象的深入、一幕幕情感的揭秘、一个个故事的展露。

而令我最为赞美的就是这部纪录片当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是目前纪录片当中的一个超脱,通篇除了段落间的场景过渡,必要的环境交待是运用的远镜头外,绝大部分都是运用的近镜头,特写镜头占了整集所用镜头的三分之二。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无疑拉近了事物与观众的距离,是典型纪录片镜头“近”的体现,通过特殊的视觉感知、视觉表述和视觉冲击,传递给我们真实的信息,真正把我们带进了故事的情节中去感受、去体验、去生活。

像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对我们做电视节目的人来说,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发,更是一种鞭策。虽然平时专家、教授来授课时都讲“在我们的电视节目当中,无论讲故事还是拍摄,一定要‘近’,只有‘近’才能讲清楚、才能拍清楚”。但是,到了我们实际去做、去操作的时候,往往就做不到了。那么,如何做到“近”,关键是我们每个电视人要用心去思、用力去做、用情去拍,用可视的形象去叙述事实、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不谈我们自己有多少创新的手法,单把《舌尖上的中国》这部典型纪录片当中的镜头以及运用手法学上那么一点点,我看做我们现在的电视节目也就足够了。

封瑾

看了《脚步》这一集,我的总体感受是,相比于美食,《脚步》中的各个人物的故事更让人感动,美食与食材不单单是简单的满足口腹,而是用来连接亲情的纽带。片中没有烹饪大师,没有美食专家,从西藏采蜂少年、四川养蜂人、陕西麦客、浙江渔民、贵州打工夫妇、福建归国老华侨等全是普通劳动者,多了人文关怀,多了亲情渲染,从而使得家常便饭也变得美味无比,每一道菜都能勾起观众的思乡之情,这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描述方式比单纯的描述美食有意义得多。平时我们的有些美食节目只是一味描述美食的食材、加工过程和最后的成品,缺少故事情节,既单调又失情感。所以我们在做节目时一定不要游离于表面,蜻蜓点水,而要耐下心去,深入生活,深入现场,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带着感情去做,根据主题挖掘背后的故事,写出的稿子才会鲜活、真实,以情感人。

曹霞

看完舌尖第二季第一集,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画面更唯美了,人文关怀比第一季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给弟弟上大学凑学费上山挖灵芝和天麻的藏族小伙白马,东奔西走从事辛苦的养蜂行业的老谭夫妇,以船为家、奔波在东海上讨生活的渔民、行走在秦岭北

麓平原的职业麦客,山东农村制作煎饼的老夫妇??较之上一季,《舌尖2》用情感更为充沛的镜头,再度瞄准了这块土地上最可爱的劳动人民和食物间的质朴联系,让观众把视线全部投入我们这普通寻常人的身影。

第一集《脚步》中尚未出现专业大厨制作的精致菜品,所有美食均为受访的普通人亲手制作。酱炖稻花鱼、福建泉州萝卜饭、山东煎饼卷大葱,人们以在节目中发现家乡美食为乐,又籍美食抒发思乡情。

片中使用的微距摄影,把所有食材里面的天然图案表(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现得非常唯美,令人惊叹。还有很多对人和生物的特写镜头,让我看了非常感动。比如说片中出现的藏族小伙白马,拍摄他爬树取蜂蜜那一段,用了好几个脸部特写镜头,很细腻很传神,看了让人体会到他对弟弟的关怀爱护之情,让人感动。

陆存荣

舌尖上的中国这么受观众欢迎,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美食美景,更多是因为那些美食是人们记忆中的故乡的味道,以及伴随故乡味道的亲情故事,惹起人们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导演的辛苦、编剧的独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得出,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们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据说,第一集《脚步》中,每一分钟成片由150分钟素材剪辑而成,仅仅解说词就改了十几稿。摄制团队采用了包括高空、水下、红外、显微、窥镜等全新拍摄设备。在拍摄哥哥爬树帮弟弟采蜜的过程中,不仅哥哥没有任何保护,就连导演也亲自上阵,用单绳威压吊在40多米高的半空中抓拍。这种为了作品拼命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一集《脚步》里人物、故事和美食都来自农村和底层老百姓,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出现在荧屏中,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属于自己家里人的,也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食物。诚然,这些食物的确不如高档中餐馆或者西餐馆里的东西,看上去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这看似普通的一粥一饭,却饱含着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辛勤劳作的中国人的朴素的情感。我想,编剧这样独到的选择,也正是很多人看了之后除了觉得馋还感到心酸的根本原因。

王文勇

作为一位普通观众来说,《舌尖》带给我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与震撼。为何这么多人喜欢看《舌尖》?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和我一样都是 “吃货”。那么,除去美食的诱惑,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为何我却不能将我身边的美食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认真想来,我们自身的问题确实很多,不是人员配置问题,也不是设备是否先进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一颗去发现美食背后故事的耐心。仔细品味后你会发现,《舌尖》中的每种食材、每道菜都是围绕着一个个故事展开的。如果你单纯的利用大量特写镜头去描绘某种菜有多美味,我相信大家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说,学会讲故事很重要。故事讲的精彩,美味也会凸显而出,让人回味无穷。如何讲故事,我想每个人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讲故事让人意犹未尽,有的却让人提不起兴致。纵观大多数国际获奖的纪录片,它们所述说的故事虽说并不震撼,但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引人思考。《舌尖》也是一样,讲一个故事,让观众爱上一种食物。《舌尖》中的故事并不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但它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