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中考作文课本素材活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19:19 字数作文
中考作文课本素材活用字数作文

篇一:活用语文课本资源 辅助中考作文复习

活用语文课本资源 辅助中考作文复习

作者:陈燕香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第04期

摘 要:新课程的语文课本,所选课文贴近社会生活,富有人文内涵,便于借鉴利用。在中考复习中帮学生理一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语文课本一定要好好利用:一是分类整理课文,形成素材网络;二是活用课本素材,充实作文内容;三是学习课文写法,进行仿写练笔。

关键词:课文;素材;作文;仿写

翻阅近年《上杭县中考优秀作文选》,不时看到此类文段:

朦胧中,芳香扑鼻。是满园春色中,那枝出墙红杏所透露的甜美?还是夏日荷塘里,那伫立着蜻蜓的小荷所溢出的清幽?是重阳菊花怒放,所散发出的怡人淡雅之气?还是冬日踏雪寻梅,那凌寒傲雪的山园小梅浮动的缕缕暗香?……

怀揣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去“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便不觉感慨语文的精彩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了新绿,让我的心归于平和,思想得以过滤。(《语文是怎样精彩的》

美在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幽处,在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中,还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里……这就是美的源泉,叫感受。(《美是怎样产生的》)

在看过许多大同小异的文章后,此类文段令人眼前一亮。在不少学生苦于作文“无米下锅”的困惑中,此类作文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读写要结合,作文可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上的资源!在中考复习中帮学生理一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语文课本一定要好好利用。

一、分类整理课文,形成素材网络

素材系统的分类大体上可以参照名言警句书籍的分类,如立志篇、修身篇、美德篇、真理篇、爱国篇、友谊篇、勤奋篇、创新篇、情感篇……例如,对于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成以下十类:

1.生活情趣篇:《陈太丘与友期》《童趣》《咏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4.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课本中的古诗词篇目较多,更要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诗歌的主旨可分为:

1.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如杜甫《春望》、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过零丁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石壕吏》、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白居易《观刈麦》。

3.赞美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王维《使至塞上》、韦应物《滁州西涧》。

……

二、活用课本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素材分类整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写作时活用其中的名句和事例,充实文章的内容。例如,关于“雨”的古诗词,我们就学过范仲淹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假如把它们归入到素材库中的一类,待要写作跟“雨”有关的内容时,就自然很容易派上用场。特别是写议论文时,学生常常苦于没有论据,这时就可以先想想:曾经学过哪些这方面的课文?这些课文中的哪些事例和名言可以活用?例如,要写一篇关于爱国主题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的例子就有:不辱使命的唐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僵卧孤村尚思报国的陆放翁、弃医从文的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上“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等等。

素材活用的主要方法是引用、化用和改用。请看这篇题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辩》佳作中的如下语段: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疑问可以层出不穷,答案自然也可以丰富多彩。就如同“长安远,还是太阳远”的问题。答曰“太阳远”是因为“只见有人从长安来,却未见有人从太阳来”。答曰“长安远”是因为太阳抬首可见,长安却遥不可及。这虽是儿童戏语,然而却正说明面对事物要敢于想先人之不敢想,才能广开思路,有所创新。古今中外,如此事例举不胜举。

同是针砭时弊,曹雪芹就选择了以悲剧醒人,蒲松龄却选择了以鬼狐警世;同是面对滔滔流水,李煜想到的是故国的残垣断壁,而苏轼想到的是“大江东去”中建功立业的三国周郎……

在这两段话中,作者先化用《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然后引用语文课本中曹雪芹、蒲松龄、李煜、苏轼等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答案可以丰富多彩”这一观点。读写结合,活学活用,可谓到家。

三、学习课文写法,进行仿写练笔

平时我们总认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写作,其实,一篇篇经典的课文,一个个精彩的语段,就是最好的老师,它教我们怎样观察社会,怎样安排结构,怎样运用语言。这些范文,既应该成为学生加深文化积淀的材料,也应该成为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的范本。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优势,在中考复习中联系学过的课文,指导学生仿写练笔,达到既巩固阅读知识,又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仿其意(即立意、中心)。例如联系《背影》《我的母亲》《藤野先生》等课文,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老师、父母或其他长辈,表达对他们的敬爱或怀念之情。

二是仿其式(即思路、结构)。例如联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模仿其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叙述格式写一段话;联系《春》用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的结尾方式,模仿着写一个精彩的结尾。

三是仿其法(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例如联系《海燕》《爱莲说》等课,可以仿其比喻象征、托物抒情的手法,写一写周围事物;联系《春》这课,仿其情景交融的写法,完成以《夏》《秋》《冬》为题的写景作文等。

实践表明,学生用仿写法完成的作文,形式上与原文是那么相似,但内容上又不雷同,这不正是读写结合的成果吗?

总之,如果在中考复习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课本资源,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相信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好解决,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得到较快提高。

作者简介:陈燕香,女,1970年10月出生,函授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CN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篇,有多篇论文收入市、县级汇编。就职于福建省上杭县蛟洋中学。修改、推荐者简介:李德邦,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批“名师”,现任上杭县初中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已在国家级、省级CN专业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两篇分别获全国论文比赛一等奖、科研成果二等奖,一篇被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参与编写出版多部教辅书籍。

编辑 孙玲娟

篇二:活用课本素材写出锦绣文章

活用课本素材写出锦绣文章

河北泊头三中孙秀立

从小

中考作文课本素材活用

学到初中,学生学了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精品或勾勒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记叙了典型生动的事例,为学生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可面对那些取材于课本上众所周知事例的作文,让人读起来总有千篇一律、千人一文的似曾相识之感,让人总有“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的单调乏味。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说:“腐则变,变则活,活则新。”那么如何活用课本素材,写出锦绣文章呢?

一.反弹琵琶反向立意

面对材料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有反弹琵琶的精神,突破定势思维避同求异。即从材料中提出与传统、与世俗不同甚至相反的独特观点,让学生学会反面用材料或正面材料反面用,这样才会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写出的作文才会不落窠臼,别有洞天。如对“愚公移山”一则材料, 许多学生都赞扬愚公坚忍不拔的精神。可有的学生就用逆向思维来思考,认为“愚公很愚蠢”;有的认为愚公移山不如搬家更节省人力、更节省时间、更节省物力;有的认为愚公移山不如全家群策群力研制飞机或炸药;有的认为愚公移山不如开凿隧道;有的认为那里有“一田护水将绿浇,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优美景色,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有利于健康,愚公不该移山。这些是多么有独到的见解!

二.红线串珠组合拼接

有人说:“素材是文章的珍珠,主旨内容是串起珍珠的红线。把课本上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素材,主要是内容主旨相同的素材,巧妙地组合拼接在一起,共同诠释写作时所要表达的主旨。这些素材可以是3——5个材料,给各个材料加上一个新颖醒目的小标题;或是几个结构相同的段落,并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点名段落的主旨,构成优美的作文。也可以把课文中的名人事例压缩概括成一句话,构成排比,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成入蕃 ,告别不是悲伤,是和平的彩桥;

勾践离国,告别不是悲伤,是坚毅的奋起.

屈原投江,告别不是悲伤,是感人的忠心.

( 2001年广东中考满分作文《告别不是悲伤》)

作者紧扣“告别”巧妙又新颖地诠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三个故事。文章开篇就简要概括了三个故事中“告别”的内涵,接着用四字短语作为小标题,告诉我们文成公主的告别牺牲个人,赢得民族团结;勾践的告别忍住悲伤,等待复仇时机;屈原的告别舍却肉身,留下

灵魂永恒由于作者灵活地组合拼接素材,“告别”这一平常情感在作者笔下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

三.想象穿越 连线古人

对于课本上的名人素材,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并通过虚拟场景、书信交流、对话访谈等形式,穿越时空与逝去的古人进行对话交流,自如地表情达意,将要表达的旨意蕴含在文章的深处。这样,就跳出了课本的实境,跳出了千人一面的窠臼,会使材料变得人有我新,鲜活灵动。

我:您是我们所敬仰的“书圣”,您的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您老能为我传授一下书法的秘诀吗?

王羲之:(指着墨池的池水,微微一笑)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要想达到很深的书法造诣,秘诀就是勤学苦练。

如《与王羲之畅谈》的片段,作者梦见自己穿越到东晋的墨池边,与王羲之对话。让王羲之复活,让王羲之现身说法,表达文章的主旨——要想成功,秘诀就是勤学苦练。这样想象穿越,让古人立言来活用材料,一洗材料的陈腐之气,打动读者,赢得青睐。

四、扩写演绎 再现情景

课本上的事例材料都蒙着一层时间的面纱,让学生用想象去掀起事例的盖头来,用想象去扩写演绎当时的情境、场景、人物和情节。或生动刻画历史人物某一时刻的细腻心理;或磅礴地描绘伟大人物某一历史性的壮丽场景;或诗意地渲染创造诗词意境;或生动刻画文学形象的某一事件,借以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感受。

五、拟人象征 变换主体

我们的课文里,往往都以名人作为写作的主体来引用材料。如果我们打破常规,巧换角度,以名人们身边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为写作主体。,让它们站在名人的视角来陈述材料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它们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材料中人物的内心,揭示文章的主题。这样采取拟人、象征等的手法行文,娓娓道来,便于直抒胸臆,使文章另辟蹊径,熠熠生辉的。

寂寂寒夜,主人挑灯与我相伴。我的身体被他那炽热的目光爱抚着,我的身体被他的左手轻轻地摩挲着。同伴们因主人的冷落瑟缩在一隅,我却感到一股暖流如灯光一样弥漫在我的心田。我幸福,我是宋濂的一本书:我得到了他对我的一片痴情,我得到了他对我的一生钟情。(节选学生习作《我幸福,我是宋濂的一本书》)

语段写的是宋濂年轻时热爱读书。这里另辟蹊径,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让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书作为文章的主体,谈书自己如何受年轻宋濂的钟爱。这样处理材料,比用第三人称——宋濂的角度来叙述材料显得妙趣横生。

总之,课本为我们写作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我们就要就地取材,利用好宝贵的资源。灵活的运用这些素材,大胆地创新材料。这样,作为文章肌肉的材料,就一定能保持住新鲜

的光泽,芬芳的气味,神奇的魅力。蕴涵这样材料的文章,也一定能在习作的百花园里一枝独艳,引领风骚。

篇三:2014年高考作文巧用课本素材(二)

2014年高考作文巧用课本素材(二)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巧用课本素材(二)

第一篇

名人篇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26岁时听力衰退,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摘自《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本链接

《贝多芬传》

1.顺境往往会埋没人才,逆境使人才脱颖而出。古今中外,在逆境中脱颖而出的天才不可胜数,正是逆境中的艰难困苦造就了他们坚忍、勇敢等成功必须的品格,所以他们在逆境中成就了自己。

2.心中有梦想,人生才有希望。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仍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梦想,这样生活才有意义,生命才有希望,为梦想不断地追求,我们的人生才能丰富多彩。

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就像牌局,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不论你处于怎样的境况,遭遇怎样的痛苦,经受多大的磨难,但请记住,这些只是命运分配给我们的不同花色的牌,只要你协调好手中的牌,即使它们点数很小,你仍可能取胜。 贝多芬告诉我……文章以贝多芬这位命运多舛的音乐巨人的一生,作为文章的唯一材料,提炼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精辟论点,直接化用课本素材,不失为活学活用的典范。文中多处采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读起来气势恢宏。文章阐述深刻,内容充实。主体部分分层阐述,谈因为贝多芬直面人生、贫贱不移、播洒欢乐,所以他牢牢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条理相当清晰,分析准确而深刻,内容厚实而有新意。

贝多芬告诉我……

无数次驻足,无数次徘徊,我实在不愿去窥探您耳聋后最初的心境,也不愿去撩起那段我认为是痛苦无比的记忆。

于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谛听,谛听您的《命运》《田园》《第九交响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传》上有关您的文字。但是,您却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有些迷茫:您双耳失聪,感情破裂,生活悲苦,面临当时轻佻乐风的挑战……命运,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吗?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于是,告诉我……

您虽然患有耳疾,却拥有音乐这是一个可以让您的思想、情感任意奔驰的海洋。您在这

片浩淼无垠的海洋中遨游,撷取晶莹的浪花,于是,一曲《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了。它的出现,似乎孕育着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您也获得了解放,将音乐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生活贫困、悲苦,却有一颗高昂的头颅。永远都无法忘怀,那次您与歌德在大街上漫步,忽然遇到一支贵族队伍。歌德脱帽致礼,而您站立在那儿,让那些贵族向您致礼!您可知道,这一举动震撼了多少人的心扉?不向权贵低头,您将自己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您虽然失去了一切欢乐,但您却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欢乐。您以一个失去欢乐而创造欢乐者的身份告诉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懂了!

创造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许多灾难,于是,我们常常怨天尤人,慨叹上苍的不公,现在想想那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缔造者:

我们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我们无法改变上苍给我们的厚礼,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处世态度。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我们无法改变出身,却可以控制人格……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直面坎坷的从容和身为万物之灵的睿智去把持自己,驾好自己的人生之船。

信念的力量

刚刚落下帷幕的欧洲杯宛如一场好莱坞电影,故事情节动人曲折,结尾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果要我选择影片中的最佳男主角,克罗地亚人克拉什尼奇是我心中的不二人选。 谁能想象一个在绿茵场上奔跑的人差点走近死神?谁能想象独中两元的人的腰竟然由玻璃纤维护着?谁能想象阳光、俊朗的他竟然做过两次换肾手术?这个克罗地亚人是如此的顽强,将一切化为了可能。

当记者问他是什么支持他一直跑下去,他的回答是两个字:信念。他说在欧洲杯上进球是他一辈子的理想,是他一辈子秉承的信念。

由此看来,信念的力量真够伟大!它足以让一个人与死神斗争到底,它足以让一个人走向事业的顶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信念为伴,依然挥洒绚丽的人生轨迹。

滚滚的汨罗江畔,夕阳的余晖映在他那坚毅的脸庞上,似乎可以反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面对君王的昏庸、懦弱,想到国家人民的痛苦,屈原纵身一跃,让滚滚江水吞噬了他的身体,在那一刻,世界为之静止!

是什么让屈原如此从容走向死亡?

信念,他的心中时刻挂念着他的祖国,但他却无法看见自己祖国日益昌盛,他的心中始终秉承着爱国的信念,可他已无用武之地。

由此看来,信念的力量真是伟大!足以让一个人坦然面对死亡,它足以将一个人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摇摇欲坠的教学楼,谭千秋没有选择自己逃生,而将生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学生。他将学生挤进讲台下,自己却用身体护着讲台。学生得救了,可他自己却与世长辞,像他名字一样,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千秋万代的教育事业。

是什么让谭千秋如此无私、无畏?

信念。面对死亡,他的心中时刻挂念着他学生,是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的心中始终秉承着关爱学生的信念,让他如此无畏。

由此看来,信念的力量真是伟大!它足以让一个人无畏地面对困难,他足以让一个人为他人无私奉献。

信念的力量足以撼动天地!

【点评】

为了诠释中心信念的力量,列举了大量事例,各个事例呈并列关系,每个事例叙述后都会简洁地点题。而贝多芬耳聋后继续创作的事例也是其中之一。这种事例素材的运用方法可以让行文结构清晰,简单明了,很容易操作,值得借鉴。

我所崇拜的人——贝多芬

贝多芬,一个德国著名作曲家,虽然耳聋,却顽强不息地创作了一曲又一曲的命运交响曲。——题记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贝多芬正是如此。他听不见音乐,便用嘴巴咬一根木棍,让木棍连着钢琴,去感受声音振动。他付出了多少没人知道,他收获的却是众人皆知。他那宽阔的两肩,仿佛挑起了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他那双有力的大手,仿佛挑起了众多的音乐之水。

在音乐上,可以说,耳朵这一听觉器官是不可缺少的,要是聋了,应该就不能从事音乐创作了。可耳聋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他创作的一种动力,使他与音乐之间的隔膜变得更薄,灵感更大,能全然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妙旋律。

我所崇拜的,不是贝多芬的天赋,而是他的伟大精神。贝多芬非常坚强,为了追求音乐所迸发出来的音符星点,不被困难所折服,顽强抗争。

贝多芬一生清静,他不喜欢人们去打扰他,在一片音乐海洋之中创作,使每一滴水汇成小溪、河流、大海……他诚然孤独,可是有他的朋友为伴。

贝多芬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创作上,自己的房子无心整理,即使女佣整理好了,不到两分钟,又是一团糟。

贝多芬与音乐为伴,与寂静为友,献给大家千千万万个曲子,感动了多少人的心扉,扣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使他成为了全世界人物。

我崇拜贝多芬,崇拜他的坚强,崇拜他的伟大,更崇拜他的精神。

【点评】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议论性散文,直接化用课本素材,由贝多芬身处逆境,仍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就自己来总括全篇。没有从贝多芬的素材中提取出单一的观点,而是多角度、全面的,直接将其呈现在文章中。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1934),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摘自《悼念玛丽·居里》

课本链接

《我的信念》

1.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成功者头顶上的光环,却没有关注他们为成功付出的代价。所以,请每一个奋斗者在艳羡成功者的同时,多付出些,勤奋些,只有这样才会走向成功。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高尚的品质比卓越的成就更值得赞扬。一个人的价值有时不是看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看他面对诱惑时是不是懂得拒绝。

3.淡泊名利造就非凡成绩。人之熙熙,皆为利来,人之攘攘,皆为利往。平凡的人总是为追逐眼前的名利而忙碌、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正确方向。但一个个成功者的例子告诉我们,淡薄名利者往往可以潜心专研,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而为追逐名利忙碌的人结局往往是一生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4.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很多成功者的成就得益于其所处的环境,当然他们的成功与其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环境对我们成功的促进作用。 《上帝也困惑》

构思巧妙,通过一个自编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上帝让泰戈尔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降生于中国,以帮助中国实现获得诺贝尔奖梦想,他们虽经历不同,但结果相同失败。这一看似荒诞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此文不仅用到了居里夫人的故事,还在立意角度上暗合了居里夫人环境造就人才的观点,堪称活用素材的典范。 上帝也困惑

在争取获得诺贝尔奖的特殊的冲刺比赛中,上帝看到有那么多国家的科学家均有所斩获,而唯独缺少中国科学家席位的时候,上帝想,也许是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潜质太差了,于是,他把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获得过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获得过化学奖和物理学奖的居里夫人降生于中国,并希望他们三人能够帮助中国实现获得诺贝尔奖的梦想。 泰戈尔出生在一个很是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有名的私营企业的老总。他们家只有五个人,却拥有三座豪华别墅、七辆高级轿车。泰戈尔从小即受到家人特别的宠爱,他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就是天上的星星他的家人也会想法给他摘下来。却没想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太多的坏习惯,整天就知道不务正业地吃喝玩乐乱花钱,终于成为一个十足的花花公子。

爱因斯坦就没有泰戈尔那么幸运了,他的家庭很是贫困,但他却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他憨厚老实的父母省吃俭用的支持下,他的学习成绩异常优秀,小学三年级时即掌握了全部高中的知识,初中毕业时更是具备了博士后才有的知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爱因斯坦有点料想不到了,他所讲的理论全国没有一个人能懂,而血气方刚的他在一次学术性会议上因为指责了某知名教授的愚蠢,从此被整个学术界称为疯子,最后还被强行关进了精神病医院。 居里夫人的家庭虽然没有泰戈尔的家庭富有,但却比爱因斯坦的家庭强多了。居里夫人同样在孩提时期就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天赋,只是她的父母总觉得女孩就应该呆在家中干干家务,没有必要学什么知识,因而,居里夫人到头来连小学都没毕业就回到了家中。

了解到以上三人在中国的离奇遭遇,上帝感到莫大的困惑。他对所有的天神说:唉!我给中国派去了那么多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本希望他们为中国实现梦想,没想到,他们当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幸运地拥有让他们在这特殊的冲刺比赛中展示超人才华的足够长的助跑线,还怎么指望他们去获得此奖呢?

拥有美好心情

漫漫人生路总有无尽的坎坷,但只要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就总能看到路旁清澈的小溪,枝头欢歌的鸟儿,天边绚丽的彩虹。抖落身上的浮尘,重装理想的食粮,向理想进发。 拥有美好心情,能让我们享受生活,去发现美好,并赐予我们最强劲的动力,去追寻梦想。

拥有美好心情,才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豁达开朗,才有了朝辞白帝彩云

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淋漓,才有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忠诚纯正。 要拥有美好心情,就要把心放宽,豁达大度。陶渊明久经官场昏暗,在仕途上几遇挫折,但正因为他的豁达,才拥有了一份美好心情,使他远离官场,也使他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拥有美好心情让他终成一代宗师。

要拥有美好心情,就要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开朗乐观。海伦?凯勒在幼年时的一次疾病中陷入了无光无影无声的世界,面对突然降临的寂寞与黑暗,她迷茫了。但正因为她的乐观,她对生活的热爱,使她又重新燃起希望。她走入自然,感受生活,用乐观的心去品味,才拥有了一份好心情,她用笔和纸作武器,同命运抗争,让她美好的心情流淌于笔尖,也让所有人都领会了这份美好。拥有好心情让她成为一代名家。

要拥有美好心情,就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玛丽?居里在偶然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并不畏艰难把它提炼出来,荣获诺贝尔奖。然而居里并未因此停滞不前,她淡泊名利,将奖牌当做孩子的玩具,因此她更注重生活中的美好,也因此拥有了一份美好心情。她将这份美好作为动力,辛勤工作,两度获得诺贝尔奖。拥有美好心情让她成为一代科学女杰。

由此看来,只要把心放宽、乐观处事、淡泊名利,就能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就能看到生活中更多亮丽的彩虹,从而写出辉煌的人生篇章。

【点评】

把从课堂上和课本中学到的对海伦?凯勒和玛丽?居里的认识,恰当地用作了事实论据。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证,证明了分论点。文中所用的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说明的素材运用方法很便于学习模仿,值得大多数同学借鉴。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20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

第三天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

……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不过,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摘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课本链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