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怎样学习文言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6:39 体裁作文
怎样学习文言文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小论文 如何学习文言文

如何学习文言文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

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

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

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

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4、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篇二:如何利用文言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利用文言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林英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5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文言文 积累素材 美化语言 调动情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53-01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没东西可写,在写作文时存在语言苍白无力,情感表达肤浅单调的问题。教师要改变现状,可结合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积累素材、美化语言、丰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巧积文言文类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写作材料可用,造成写作内容陈旧、不新颖。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指导学生积累文言文中的素材,并将文言类素材有效运用到写作中,丰富写作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硬皮笔记本,专门用于积累作文素材。对于文言文中一些寓意深刻、情节精彩、具有积累价值的故事、人物、典故、名言警句等内容,让学生摘抄,摘录的详略程度以内容的使用价值而定。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一课后,笔者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有学生摘抄了这样一段话:“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上这段话详细记录了诸葛亮忠贞不二、恪守职能的形象特点,在进行诚信、坚守等相关话题的写作时,学生就可以信手拈来了。笔者还要求学生对摘录内容进行分类,如分成坚强类、感恩类、友谊类等,当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相关话题,就可以在此话题所属的类别中选择适宜的写作素材了。

积累文言类素材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性评价措施,如以两个星期为检查期限,评选出摘抄内容最多、最丰富的“摘抄之星”,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坚持积累的积极性,有效积累写作素材。

二、借鉴文言文的语言

学生在写作时烦恼于不会描述事物的特征与事件的经过,即使顺利地表达出来,语言也过于苍白无力。教师可让学生借鉴文言文凝练、传神的语言,改变这一现状。

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合适的神态、音调、动作、情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朗诵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吟诵,慢慢品味体会,启发学生领会、捕捉文章的语言美。其次,对于文言文中写得较传神的词语、句子,进行逐一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的所在。然后,布置相关作文题目,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模仿练习,让学生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写后反复诵读,读不顺的地方要加以修改,语言不够到位的要加以润色,让学生学会循序渐进地美化作文的语言。

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童趣》这一课时,笔者先声情并茂地朗读示范三次,而后笔者让学生模仿老师自由朗读五分钟,最后指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冲烟飞鸣”“夏蚊成雷”语言进行鉴赏:

师:课文趣事虽小,却描写得非常细腻,同学们,你们认为哪里描写得最精彩呢?生A:“冲烟飞鸣”中的“冲”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生B:“夏蚊成雷”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这个词的运用,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相似之处,很巧妙!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形象生动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述出了蚊子多的特点,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经过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逐渐体会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凝练与传神。最后,笔者要求学生用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形象生动地叙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在教学时,教师务必进行随堂巩固,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三、利用文言文调动学生的情感

学生作文干瘪枯燥,缺乏真情实感,使得文章缺乏生命力。教师可利用文言文言简意丰、情韵深婉的特点,让学生体味文言文中丰厚的情感,要求学生写出血肉丰满、情韵悠长的文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音乐、视频,营造有利于学生联想的氛围,再现文言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当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天净沙·秋思》一课时,笔者播放了钢琴曲《天之痕》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学生们都沉浸在了自己所想象的画面中,激发了写作的欲望,而后进行习作练习,大家都能写出充满感触的读后感。有学生写道:“短短的28个字,却描绘出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乡村剪影图。老树、枯藤、昏鸭,这些景物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如此静谧和谐,小桥、流水、人家,写出一派安逸而闲致的田园生活;而古道、西风、瘦马,却显露出沦落它乡的游子彷徨无助的孤苦心情。如果我们不身临其境,又怎能体会断肠人在天涯

的那种心酸?断肠人在天涯,天涯人在断肠!”展开情节联想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抒发情感的机会。

总之,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将作文教学植根于文言文的这片沃土之中,让学生从中吸收养分,提升写作能力。

(责编 秦越霞)

篇三:怎样教会中学生学习文言文

怎样教会中学生学习文言文

南涧县碧溪中学而永琼

论文摘要: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总难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相违背。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怎样教会 中学生 学习 文言文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向学生讲解文言文,事实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因此文言文也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运用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然而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难摆脱“满堂灌”的现状。于是“一字字的讲,一句句的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的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的听课。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今天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为此,很多同仁应用各种教学理念进行过许多有意义的尝试,总结出许多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诸如“五疑”程序教学法、古文教学“五式”、文言文参读“五式”、六阶段异步教学法等,这些教学理论很值得我

们借鉴。但由于教学体制、考试方法、教学观念滞后等诸多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当今文言文教学的主流。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呢?在教学中,我认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将会收到好的效果。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初学文言文的学生往往把文言文当作“半门外语”来学,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导入,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上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初一的《宋定伯捉鬼》、《狼》这一类情节

较明显的课文时,把课外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有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三个成语串联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让他们把本文与《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老师的启发下,(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的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营造了良好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了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名句、名篇的诵读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表明,我们的学生大多对文言文中的名句、名篇有积累的兴趣,甚至功课再忙,传抄、诵读的热情不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多亲近文言文,多读经典,去领略文中人文精神的博大,去接受人生哲理的熏陶,去感悟名家的语言艺术,做到通其情、会其意,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

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比赛,实词虚词查字典比赛,把课文编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比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通过竞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胜和求成动机,从而主动的细读课文,获取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 指导学法,培养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给学生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1、读注。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底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阅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

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词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除了看课文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或借助电脑、投影等教学设施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了学习方法。

3、加强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文言文是在古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不用它,因而无从听到,也就不可能出现活的语境。但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听觉就跟着活动起来,通过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培养了语感。这样反复地诵读,许多词语、句、篇都成了自己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对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定能熟悉起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4、教会学生“品”的方法。

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与形式进一步的把握,是语感培养中重要的酝酿蓄势过程。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