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欧拉的感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18:35 体裁作文
欧拉的感人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欧拉的故事

数学故事演讲

回望欧拉 学习欧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望欧拉 学习欧拉》。

在瑞士的钱币和许多国家的邮票上都有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身影, 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就是被数学史学者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欧拉,1707年4月出生于瑞士,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开除了的小学生。

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天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小欧拉没有与教会和上帝“保持一致”,学校便开除了他。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欧拉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只有100米的篱笆,还少10米。父亲感到很为难,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要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小欧拉仰头想了一会,又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一些什么,然后对父亲说:“爸爸,您可以把长宽都定为25米,那羊圈面积成了625平方米,比您设计的还大了25平方米,但篱笆却只要100尺,您就不用愁了!”

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太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在他的推荐下13岁的欧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曾轰动了整个数学界。

18世纪,在柯尼斯堡有条河,上面有两个小岛,从河的两岸分别有三座桥和它们相连;另外又有一座桥把两个小岛连接起来。有位爱思考的居民提出来一个问题,一个散步的人能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能走一次?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有人说可以,可是走来走去,始终没有走通;有人说不行,可惜又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有位小学老师出来解围:为什么不写封信去请教鼎鼎大名的欧拉呢? 欧拉接到问题,先把柯尼斯堡七桥画成一

个线条图,在他的图形里,小岛和河岸变成了点,桥成了连接这些点的线。这样,问题就成为:从图上某一点开始,中间任何一条线不得画两遍,铅笔不准离开纸,能不能把这张图一笔画出来?经过一番思索,欧拉终于找到一个彻底而漂亮的答案。七桥问题的圆满解决使柯尼斯堡人心满意足。

在儿童游乐场里,大家一定见过滑梯吧。但有谁想过,从顶部A到着地处B,滑梯做成什么样才最省时间呢?有人说,这很简单,把滑梯做成直的就行啦,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是,距离最短并不等于时间最省,因为他还没有考虑到速度大小呢。直的滑梯下滑的速度是增加得比较慢的。那么,滑梯该做成什么形状好呢?早在1696年6月号的《教师学报》上,欧拉的老师约翰·伯努利就把它提出来向其他数学家挑战。

第二年就由牛顿、莱布尼兹、雅各布·伯努利和约翰·伯努利本人先后给出了解答。可惜他们的工作只到这里为止。欧拉在1728年开始涉足这个困难的领域。他开始研究连接曲面上的两点,什么样的曲线距离最短?欧拉很快找到了答案。不久,他把最速降线问题加以推广,并且考虑了摩擦和空气的阻力。接着,他又致力于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更一般的方法。经过前后1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于是他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倡导的变分法也作为一个新的数学分支诞生了。

他还在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

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欧拉公式等。

欧拉在他的一生中共著有886种之多,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

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在他28岁时,不幸右眼失明了, 1741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一场大火灾把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了灰烬。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继续进行研究,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

正是由于少年时期的欧拉爱学习,爱思考,不惧畏权威,才为他走向成功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正是由于他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才为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由于从细微的事情中发掘数学的道理、发现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莫大的兴趣与执着的研究精神。

也正是由于他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引领数学科学向前发展,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读欧拉,他永远是我们可敬的老师。

篇二: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2

著名的数学家小欧拉的故事

大数学家欧拉小学时, 爸爸要建造一个新的羊圈。爸爸量出了一块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土地,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但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周长是110米。父亲感到很为难。

这时小欧拉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有办法没有理他。小欧拉说,只要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心想:"怎么可能?"小欧拉坚持说,他一定能行。父亲终于同意让他试试。小欧拉跑到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这样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按小欧拉设计做,100米长的篱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会动脑筋,将来一定有出息。

师大附小文林校区

六(3)班

杨薇莉(供稿)

篇三:基于数学史背景的微积分教学

基于数学史背景的微积分教学

摘 要:微积分是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数学课,也是一些学生“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使得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科学。在微积分教学中,通过还原知识的历史背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的知识,如创立者的感人业绩、治学态度与方法,数学家的趣味故事,数学定义和定理的来龙去脉等等。将数学教学纳入到文化的轨道上来,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本身的认识,力求知识的趣味性和思想性,尽量消除数学教学的枯(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燥性,让学生体验微积分的价值、欣赏微积分,促进学生对微积分的认知。

关键词:微积分;数学史;背景;教学;

0 前 言

微积分的诞生拉开了近代数学的序幕,推动了许多数学新分支的产生。微积分学是建立在实数、函数和极限的基础上的学科,是微分学和积分学的统称。微积分在内容和体系上与初等数学都截然不同,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符号体系往往令学生不知所从。传统教材很少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文化背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而且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应用科学各个分支学科严重脱节,授课教师也多是注重知识传授的连贯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推理体系。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微积分教学的趣味性,减弱了学生对微积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感性材料和生动情境能够减少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增加数学的灵动性和趣味性。在微积分教学中结合数学史知识,通过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微积分基本概念和定理的来龙去脉,对学习情景做整体性了解,知道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做好认知情感、态度上的准备,促进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同化、顺应、平衡微积分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尽量消除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让学生体验微积分的价值、欣赏微积分的美,进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目标感,吸引更多的学生热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本文介绍基于数学史背景下,微积分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1 通过背景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

习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而数学史中丰富的趣闻故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资源。在微积分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数学史料中的有趣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

例如,在《无穷级数》新课的引入中,可以先向学生讲述“蠕虫与橡皮绳”运动悖论的故事:已知橡皮绳长1公里,一条蠕虫在橡皮绳的一端,蠕虫以每秒1厘米的均匀速度沿橡皮绳爬行,在1秒钟之后,橡皮绳就拉长到了2公里,再过1秒钟后,它又拉长到3公里,这样继续下去。蠕虫最后究竟会不会到达橡皮绳的终点呢?

同学们凭直觉会说:蠕虫不会爬到橡皮绳的终点。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蠕虫能爬到了终点的。同学们会对这样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接着说,我们尝试用数学公式表示蠕虫在第n秒末爬行的长度:由于1公里等于100000厘米,所以在第1秒末,蠕虫就爬行橡皮总绳长度的1/100000。在第2秒钟内,蠕虫爬了2公里橡皮绳的1/200000,在第3秒内,它又爬了3公里长橡皮绳的1/300000,如此下去,蠕虫爬行的长度可以表示为:(1/100000)×(1+1/2+1/3+1/4+……)。当n充分大时,这个数能否超过1呢?停顿一下,告诉学生,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正整数N,使上述结果成立。

由这个出乎意料的结论引入正题:无穷数列1+1/2+1/3+1/4+……就是一个级数。由于这个级数是发散的,它的部分和我们要它有多大,就有多大。只要这个和超过100000,上面的表达式就超过1。

再如,在《极限》概念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述“阿基里斯追乌龟” 的背景故事: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提前跑了200米距离,假设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这样当阿基里斯跑了200米时,到达了乌龟原来的出发点,而乌龟也向前跑了20米;当阿基里斯再向前跑20米时,乌龟也向前跑了2米,??,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可以看出,被追赶者总是在追赶者的前面了,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到达被追赶者的原来位置,所以可以得出结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这个结论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古希腊人之所以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几千年,主要的原因是,他把运动中的“无限过程”与“无限时间”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了。因为无限过程需要无限个时间段来计算的,而无限时间段的总和却可以是一个有限的数值。这个问题说明了古希腊人已经发现了“无穷小量”与“很小的量”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矛盾。通过这样的故事背景介绍,同学们就很快进入这种情景里,述引人入胜,环环相扣,使学生对极限概念的产生过程有清楚的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发挥数学史人物的楷模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微积分的发明创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人物。每个概念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许多定理或公式都是由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费马定理、莱布尼兹公式等等,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生平秩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对楷模的崇拜情愫,激励自己做一个德才兼备、对国家有用的人,同时也学习数学家那种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解欧拉公式的时,可以穿插数学家欧拉的感人事迹:欧拉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四大数学家之一,欧拉一生共写886篇论文和专著,其中400篇左右的论文和《积分运动原理》等经典名著是他在失明后的17年中完成的。用这个生动感人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欧拉的坚韧意志和优秀品质,同时告诉学生“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的道理。

再比如,在《无穷级数》教学中,穿插阿基米德为数学做出的卓越贡献,阿基米德被誉为数学之神,他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览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为几何的研究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科学巨匠的成才之路对于大学生有很大的榜样和启发作用。学生可以从他们的发明创造过程中体会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借鉴创新的方法。

通过教师对数学史人物的讲解,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家不仅要努力向上、勇于攀登还要勤奋专研、坚忍不拔。中国古代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激励每个人。通过数学家的事迹加强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感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从数学家的事迹中学到数学发明创造的经验和方法。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发现是一种技巧,发现的能力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会发现的原则并付诸实践”。

3 灌输辩证思想,树立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强调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要注重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微积分学科的知识强有力地表现了变化的观点,几乎现实世界任何变动的过程都需要微积分来表现和刻画。比如极限的概念,定积分的概念及应用等内容都深刻地反映了辩证的思想。在微积分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辩证思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运动与变化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以及有限与无限等对立统一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思辨能力。

在《无穷小量》概念教学时,以“数学的第二次危机—无穷小量是零吗?”为故事背景向学生讲述:微积分的创始人是牛顿—莱布尼茨,从此微积分就诞生了,这样一来,一方面给原有的数学教学方法带来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对概念无法理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无穷小量”概念的理解。

乔治·贝克莱是爱尔兰的哲学家,也是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734年发表了《分析学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数学家的进言》,矛头就指向微积分学的基础,就是无穷小量的问题,这就是数学史上所谓贝克莱悖论。他指出:牛顿在求xn导数的时候,先采取了给x以增量0,再用?x?0?减去xn来求增量,并除以0用求出xn的增量与x的增量之比,然后又让0消失,这样就得出增量的最终比。

上面过程牛顿违反了矛盾律。他先设x有增量,又令增量为零,也就是假设x没有增量。他认为无穷小量dx既可以等于零又可以不等于零,也就是无穷小量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是荒谬的。微积分由此也就变得“神秘”了。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无穷小量及其分析是否合理呢?这个问题就引发了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一直到一个半世纪以后,数学家柯西把无穷小量定义为一个以零为极限的变量才得以解决。对这个悖论的解释归根结底是人们对变量及有限、无限的认识缺陷而造成的。通过这样数学故事的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师生一起思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直接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除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外,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数学板报的形式出现,介绍数学家的事迹、历史名题等。还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数学史的专题讲座或专题班会;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数学家传记、数学名著,较通俗的数学通史的等著作阅读,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同时也是进行数学史教育的好方法。

n

4 结 论

总之,在微积分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穿插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等感性的数学史资料。通过数学史背景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微积分中数学知识的美感,改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枯燥无味的现象,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中的无穷魅力将会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学生能感受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树立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提高大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