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月亮文化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30:09 体裁作文
高考作文月亮文化素材体裁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言论”2015年12月号第1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言论”2015年12月号第1辑

整理 fcs2002

1.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2. “四个没有变”的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3. 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4.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

5. 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信心

6. 善用传统文化的现实转化

7. 社会应为哺乳之爱留出空间

8. 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

9. 传统游戏传承可通过科技寻得新路径

10. 戏曲传承发展的“悲观”与“乐观”

11. “五个更加注重”定义中国发展新路径

12. 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

13. 弘扬生态文化 激发内生动力

14. “笑着哭”的年度词汇冲击了谁

15. 雾霾终究不能只靠风来吹走

1.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 “四个没有变”的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两个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之一

作者:光明日报评论员

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土耳其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赴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面临新挑战、新调整、新发展背景下中国开展的一次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出席两个峰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APEC会议中提出“四个没有变”,指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是针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作出的准确概述,为中国经济发展定下了光明的基调,给世界经济良性持续健康发展吃下了“定心丸”,极大地提振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信心。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是指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之前的高速增长,转为目前的中高速增长。这是一种结构更优化、质量更优良的中高速增长,且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依然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

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是指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消费、投资、出口可协调,信息化和工业化可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可互促。所有这些的跨界互助和融合创新,都将生发出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

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是指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三大支撑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目前均基础牢靠且不断升级提质,而“新四化”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工作勤奋、信心饱满,市场经济运转良好等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依然牢牢地被我们掌握。

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是指新常态下,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增长,而是追求在经济增长速度合理下的结构优化,追求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此,我们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发展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四个没有变”的重要论断,反映了中国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当下,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提质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眼光和全局信心,不仅唱响了中国经济的光明论,也为世界经济的向好和进步吹响了号角。

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任何人都不能抵挡的。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这个世界会好的,这是中国经济给予世界的响亮回答。

3. 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谈】

编者按: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又对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系列论述。11月29日,在“中国梦”提出三周年之际,“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阐释和研究中国梦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谈”栏目,陆续刊发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希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阐释、落实总书记的论述。作者:张岂之(西北大学名誉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有系列论述,对此,我们要学习好、阐释好。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阐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从而说明中国历史、中国道路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从“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表述可以看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许多挑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走自己的路,必须要有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先进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引导。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指出: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阐述“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提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他强调人们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是对我国宣传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

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他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这些就是今天我们倡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这是对中华文化特色的深刻揭示。其中“修复能力”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使民族从危难中走出来的动力,例如《左传?昭公四年》中所引用的晋国司马侯所说:多难兴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等都是民族“修复能力”的表现;《列子》书中愚公移山的故事正是民族“修复能力”的艺术体现。

基于以上理解,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是历史性与时代性二者圆融会通的表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应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文明创造精神、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人格养成的道德精神、博采众长的会通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温故才能知新,这些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总之,既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这就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

精神力量。(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整理)

4.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

【光明专论?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⑩】

作者:木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建议》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这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所在。

一、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保我国发展的正确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坚持正确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收入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为我国发展创造更好环境,难度明显加大。

面对这样的复杂形势,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开辟的,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极大提高,归根到底在于党领导人民开辟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发展的大方向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确保13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从根本上确保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都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效果。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目标得到切实贯彻落实。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确立、形成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各项事业实施有效的领导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可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重要的就体现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一是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能够站在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高度,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凝聚全党全社会智慧,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的、科学的、长远的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提供基本遵循。二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超越各种利益关系的掣肘,提出有利于推动发展、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政策措施,构建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够统筹各方面力量、兼顾各方面利益,形成全国一盘棋,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和进行生产力布局,确保城乡区域平衡发展,确保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集中力量办好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五是我们党有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纪律,有强大的党员干部队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确保全党上下集中统一和全体人民步调一致,把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六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越来越好的环境。

当今时代,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没有党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种利益、理顺重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必将陷入混乱、举步维艰。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之所以停滞不前,很大原因就在于执政党软弱无力,无法对经济社会做出长远规划,更无力推行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三五”时期,只有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落到实处,有效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要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篇二:高考作文:传统文化素材

社会评论型高分作文的常见结构: 明确思路

第一段:由别的话题过渡到社会现象,并摆明态度。

第二段:概括性地联系材料,过渡到举例摆现象证明普遍性。

第三段:摆现象证明普遍性(若议论较多可以分段)

第四段:过渡到危害分析

第五段:分析危害或者原因

第六段:过渡

第七段:谈解决方法

例文: 传统·传承

风清月白下的赏桂思亲,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思今,涵蕴渐远;爆竹声声里的团圆重逢,欢乐已淡?? 现代人,中秋时分又有几人观月怀远,怕只有窝居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独啃风味更浓,情味已淡的月饼罢?春节佳际又有几人携手足揽妻儿共享天伦之乐,怕只有跑前忙后打点忙碌的生活罢?面对此景此情,我不禁困惑:传统,我们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的文化阵地萎缩了,引人遐思的明月再也吸引不住现代人的眼光,人们冷冷地把它丢在一旁,任由它在冷冷的夜晚,独放冷冷的青辉。太冷了!冷的岂止明月,还有现代人的一颗心,还有现代文明那颗蒙尘的灵魂。传统不复,一块小小的月饼自以为具备了所有,其实也只是一具空壳而已。没有了文化内涵,一切的载体都将失去意义!

我们的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人来传承来弘扬。我们传承的是什么?是那块自古吃到今的月饼吗?是那捆自古扎到今的粽子吗?是那锅自古包到今的饺子吗?显然不是。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自以为对着明月吃上几口月饼便是一个诗情画意的中秋;又有多少人自以为一碗水饺下肚便有为人满誉的团团圆圆?我们要传承的是文化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载体。

倘若我们能在中秋的明月之下,漫谈古今,不论是神话中的嫦娥奔月,还是现实中的探月之程,融古今为一体,以明月为纽带,把古人的哲思与今人的智慧沟通,那便是对文明的传承。抑或是随吟几首诗词,感受古时的明月带给人的情思,探索古人对明月独特的情感,那也是对文明的传承。 文明的传承不应该被困顿在实物的基础上,不应该被束缚在载体的限制中,我们应把握传统的内涵,让精神的血脉在历史的延续中流淌,并不断地注入新生,给它力量让它可以无限地延伸下去,给它活力让它可以不遭受干涸的威胁。

传统是文明的结晶,需要不断地传承。别让传统的鲜花干枯在缺乏活力的土地里。

「作文题目」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传统节日日渐淡化,传统歌舞正逐步被放弃,曾在民间大放异彩的种种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站在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必须保存现实社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艺术;但从另一些观点来看恐也未必。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褒贬。写其他文体也未为不可,也能写出优秀之作!关键在于能否在行文中透漏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 「精彩例文」: 没有月的夜晚

没有月的夜晚,李白是孤独的,因为他没有了《月下独酌》的洒脱;没有月的夜晚,苏轼是愁苦的,因为他没有了抒发对亡妻怀念之情的载体;没有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是死寂的,千百年前的文化全化为泡影;没有月,中国是迷惘的,是高高夫妻的楼阁,没了根基。

月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如今的夜晚已没有了“月”,中华文化又将何去何从,中秋之夜,明月半墙,此等美景已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十五的月亮即使再大再圆,也勾不起游子思家的心。“望月怀人,见云思友”已成旧谈,因为现代已无需“思念”。寄去一张照片,打一次电话,上次网见见面,

比望月望云简捷迅速得多。看来“月”确实没了用途,中华文化没有了用武之地,现实社会忘记“月”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然而我独爱月,有月的夜晚,我才敢夜行,有“月”的人生,我才感觉有了归宿。

李白的“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勾起我对幼时的怀念,对天真幼稚的向往;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是打发无眠之夜的良药,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道坎,是人真正走向人生境界的开始。遥想东坡当年,独自一人,观“缺月挂疏桐”,听“漏断人初静”,与“孤鸿”为伴,与“缺月”为伴,是多么美妙的境界啊。而如今,夜幕虽已降临,却没了人静之夜,虽有缺月挂树梢,却没了鸟的痕迹。此景不仅不能打发愁苦,反会使人更加抑郁愁困,真羡慕苏轼的月。在苏轼人生的低谷,遥望到一轮明月,才使他释然身轻,由庸俗走向洒脱,由喧嚣走向幽静。怀念苏轼的月,是“千里共婵娟”的兄弟之月;思念苏轼的月,是“明月夜,短松岗”的真情之月;渴望苏轼的月,是“缺月”的人生之月。

最无法忘记的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似月光下的一张网,只要在有月的夜晚,我就无处可逃,月已无法走出我的心底,我也无法走出月的辉光。

没有月的夜晚,我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捕获我心灵的愁苦,没有“月”的夜晚,我的一生是黑暗的,太阳的光永远撕不开孤寂的夜幕。我需要有月的夜晚,中国更需要一轮“明月”照彻前方的道路。 点评:本文标题新颖,选材上独特。乍一看,月似与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细读之,琢磨之,才明白作者行文的妙处,月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情结。文章开头由李白之月写起,写尽了古代文人的望月情怀,又自然的与今人的“忘”月作比,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相信中华民族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应该是指日可待。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点

高考作文月亮文化素材

评」:行文上的非凡气势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开头以引用歌词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反问,然后纵横古今,侃侃而谈,至结尾与文题紧紧照应,可谓一气呵成。

篇三: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11月号第10辑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11月号第10辑

整理 fcs2002

1.官员退出是改变协会“二政府”的必需

2.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

3.立法禁啃老,不单单是家事

4. 从高考报名模糊“敏感信息”说起

5. “吃拿两个苹果”被通报是对制度的“妖魔化”

6. 大学“诚信超市”,没必要寄望过高

7. 倒闭潮下的东莞,已经在顺势转型的路上

8. 股潮退后,小鲜肉们还好吗?

9. 大城市“人多”只是病状不是病因

10. “认养”围楼需要有不变的法律承诺

11. “乡医院无医生”阻碍分级诊疗落地

12. 艺校生聚众吸毒再证“封劣”必要

13. 用意良善的“校长陪餐制”何以难受待见

14. “不归我管”离“不是局长”有多远

15. 种粮补贴成“唐僧肉”,监管去哪儿了?

1.官员退出是改变协会“二政府”的必需

王传涛

民政部新近发布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任职管理办法》提出: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不设行政级别,不得由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公务员兼任。记者发现,“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协会”,仅官网公布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旧有106个,多数行业协会商会都有现任或退休部级领导“挂名”任职,有的还多达10余人。《办法》落地后,至少有百名部级高官将离开协会商会。(11月24日央广网)

现职官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任职的规定,终于出台。一些官员的名片上,也可以少一些头衔了。但民政部发此文的用意,显然不只在于减少官员的头衔,而在于改变我国协会商会的“二政府”特色,弱化协会商会官办性质的同时,淡化协会商会收费的行政色彩,继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7月份,中办和国办对外发布《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其中对于官员任职协会商会也有明确的指导意见。现在明确现职官员不得任职协会商会,同时去协会领导的行政级别,也应该算是对于以上意见的落地执行。这对于推动协会商会去行政化,显然有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许多行业协会商会都以“二政府”自居。所谓“二政府”,基本有两个体现:一是背靠政府机关尤其是行业的主管部门这棵大树;二是由现职官员坐镇并摇旗呐喊。这容易造成这样的假象——协会是权力所办,也似乎理应由权力所办,得到协会的认可,就能得到官方的背书,更能通过协会打通与政府官员的关系,继而打通企业与政府机关的绿色通道。应该说,这是长期以来各个企业形成的官方认可依赖症的表现,也是企业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写照。一些企业,为了得到所谓的官方认可,也往往不再乎什么会员费、赞助费等,只要协会商会的文件一发,缴钱就会非常积极。因此,在协会商会的“二政府”状态下,协会商会下的有关企业是“愿打愿挨”的。

但是,近年以来,一些协会越来越像盈利化的企业组织,距离公益、维权等行业团体的本性越来越远。即便是一些未经过相关政府部门批准的评比、期刊和展览,一些协会仍然打着权力的旗号向企业索要各种费用。如此一来,许多企业实际上对协会的各种收费不胜其烦,但因为协会领导就是政府官员,企业也不想因为一些小费用而抹了领导的面子,更不想僵化

从本义上讲,协会商会就是行业内由企业共同组成的维护行业权益、提升行业形象的社团组织,它从来都不应该与权力、与官员有这样那样的暧昧关系,不应该依附于政府机关和官员。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要求现职官员退出协会商会就是一种价值还原与常识回归,既能让各协会商会回归到它的原始状态,又能真正为企业服好务。

2.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

胡印斌

大雪不期而至,带来寒流的同时,也装点了大千世界。中新社日前报道,小雪节气,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雪景照,网友纷纷点赞,“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美得这么安静”。更有网友造句,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南京就成了金陵,西安就成了长安??雪落在北方的原野,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连着两天,我在寒风中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头顶是金黄的树叶,脚下是金黄的落叶,视野所及处,则是白雪覆盖下的各色建筑。往昔的坚硬和丑陋,在积雪的覆盖下,都显得格外内敛,甚至有一种沉静之美,这样的景象,在以往并不多见。下雪后,寻常景致都有了不一样的韵味,更何况原本就美得让人心悸的故宫?红墙、黄瓦、白雪??颜色的反差固然是激发美感的一个因素,不过,之所以“北京就成了北平”,或有更多的意味。

北平是什么样的?大抵多数转发微信的人并不晓得,至多是从文献中、乃至影视剧中得来的一些片段印象。比如《城南旧事》中清脆的驼铃,巍峨的城楼等等;或者如沈从文抗战胜利后写下的文字,“历史的庄严伟大,在北平文物上,即使不曾保留全部,至少还保留了一部分。”但这些零碎的印象,并不影响人们笃定地认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沉静、美好的北平,而落雪正好是绝佳的穿越通道。

这种穿越,带给人的心理满足显然十分强大。很多人拍摄的故宫角楼沧桑奇崛,引人遐思,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这种穿越的因素,只不过因其是局部印象,远不如一场大雪来得铺天盖地罢了。

而日益现代化的新北京,尽管依然有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但在人们的眼睛里,仍不免过于浮躁,炫目。色彩刺激虽然强烈,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并不能在人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要说有所谓的韵味了。崭新的建筑也好,整个的色调也罢,很美,但那是一种张扬、跳脱、激情的美,恰恰缺少一点安静。

落雪之后则不然,大地万物统统在白雪的遮掩之下,整个世界显得清寂、沉静,有一种混沌初开的意味。这个时候,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到很熨帖,凝神静气,端然肃然,乃至有那么一点历史感。

可见,穿越的背后,人们聚焦的还是当下的城市审美。不管是北京、南京还是大大小小的城市,我们的城市已经足够美丽,哪一个都是簇新簇新的,都有各自的醒目地标,都有各自的开阔广场,但从审美的眼光看,却也不免太过单调,甚至“千城一面”,走到哪个地方,都会产生“似曾相识”的倦怠感。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几乎所有城市的景观和面貌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畸变,难以计数的有价值以及尚未来得及认识其价值的街区、建筑构成的独特的城市景观,转眼之间就土崩瓦解。北京的很多胡同、四合院,南京的很多梧桐、民国老建筑等等,都难逃被铲除的厄运。一方面各地在花费巨资建设美丽城市,打造宜居社区;而另一方面,城市的审美系统支离破碎,让人丧气。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灵魂,这就是人与自然在千百年共处互动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北平有北平的气质,金陵有金陵的气质,那是北京、南京替代不了的。一场大雪,固然可以让人们短暂地重回历史现场,感受到城市独具的美好,但若想这种感觉长期存续下去,还有待于城市管理者多一些沉静和可知,停一停拆迁和建设的脚步,让历史在城

1950年,文学史家曹道衡从无锡国专插班到北大读书,初到北京。“到前门站下了车,一出站,往内城望去,就看到一大片房子,都是一色的红墙黄瓦,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中反射得很亮。‘这就是故宫’”。曹先生特意注明,那时北京的空气特别好,晴空万里,天总是那种鲜艳的蓝色。想来,那时北京的色彩更丰富,也应该更接近北平。(

3.立法禁啃老,不单单是家事

朱昌俊

日前,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并决定明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条例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要求老年人给予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11月25日的《新文化报》)

在吉林立法对“啃老”说不之前,已有多个地方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了老年人有权拒绝年轻人“啃老”这一规定。于老龄社会加速发展之下,这类立法举动可以看作是对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一种现实回应。而据说在当下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甚至65%的家庭存在“啃老”现象。就对该问题的应对而言,立法的积极姿态与初衷并不难理解。

然而立法作为一个严肃议题,不止要保障初衷的正确,其执行力如何更是关键所在。从相关规定的表述来看,都是声称对于年轻人主动“啃老”现象,老年人有权拒绝,言下之意,它并未将老年人主动对于年轻人的“资助”算在内,这也算是务实之举。但问题在于,那种强行要求父母“资助”自己、而父母却想拒绝的现象到底有多少?要知道,相关统计所指的65%的家庭有啃老问题,是包括了父母对于孩子的主动“接济”,典型如父母给孩子付购房首付。那么,排除父母“你情我愿”或不得已的接受“啃老”之外的“恶性啃老”现象,是否真的到了必须立法加以干预的地步?

还要看到,即便是那类父母想拒绝而拒绝不了的主动“啃老”行为,其实在更严格的法律意义上,已是涉嫌侵犯个人财产权,而无需强调“啃老”与否。这种行为在已有的法律中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都有相应的表述,那么再明确在地方法律中对“啃老”作出专门规定,是否有必要,就更加值得商榷。所以总体来看,立法禁止“啃老”固然初衷可嘉,却很可能陷入“良法难断家务事”和多此一举的困境之中。

不可否认,近年来无论是“常回家看看”还是“啃老”的入法,都体现了对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视角。然而,立法的方式看似态度鲜明、直接,却往往又表现出对于复杂问题的窄化处理思维。比如子女未常回家看看或说啃老,在传统的社会中本来就会承受不小的道德压力,但为何在今天这类现象多被视为无可奈何,这显然就不应该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原因。国外也存在着“啃老”现象,但在应对上,都往往是从就业和福利保障等社会角度来加以反思。比如,当一个走向社会的青年人,遭遇挫折,除了家庭的庇护,他能否获得应有的公共救济?且还要注意的是,“啃老”一词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已暗含了一种污名化的扩大效应,但父母有能力又愿意“接济”自己的孩子,真的就不能被接受吗?至少,家庭的涵养功能不应该被一同污名化。

不管怎样,都还是需要承认,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多少人会主动选择“啃老”。如果确有年轻人恶意“啃老”,牵涉到财产权的纠纷,按照相关法律进行裁决即可。若仅仅只是为了保障老年人权益,就已立法的方式来为所谓的“啃老”划一条红线,既可能脱离社会现实,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很可能伤及亲情和法律的权威。

在亲情和道德的领域,法律的介入从来就应该慎之又慎。在社会治理的角度,“啃老”等“新问题”的出现,还是应该回到社会大环境下来求解,它远比立法要复杂得多,更远非一条简单的立法表述所能够解决。若一味依赖如此“立法”治理的简单方式,只会掩盖真问题,比如如何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独立”的机会与能力,比如社会养老机制的完善和观念

的普及如何跟上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不再仅仅被视为是“家事”。(

4. 从高考报名模糊“敏感信息”说起

司马童

近日,来自湖北的两则消息,都与教育信息安全有关。

一是关于考生信息保护的。记者从襄阳市教育考试院获悉,2016年湖北省高考有关政策做出适当调整,为保护考生信息安全,高考报名不再采集“联系电话”“联系人”两个敏感信息点。(11月25日腾讯教育)

二是涉及学生被办信用卡的。今年10月,毕业于黄冈罗田一中的小方(化名)去办理贷款买房的手续时,因有不良信用记录被银行拒绝。查询得知,在他高三那年曾办过一张信用卡,随后7年间的年费一直未交。恍然大悟的小方称,自己从未知道有这张卡的存在。(11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诚如相关人士所解释,高考报名不再采集“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将会大大减少学生及家长受骗的概率。至于高招录取时高校如何与学生联系的问题,其实在志愿填报阶段再添加以上信息,便能大大降低学生信息被泄露或利用的潜在风险。然相比之下,湖北黄冈那名读书时疑似“被办信用卡”的小方,如今处理起莫名其妙留下的“不良信用记录”,肯定得劳神费劲好一阵子了。

毋庸讳言,高考考生信息安全、学生被办信用卡等的案例,只不过是教育信息安全的冰山一角。现实语境下,浏览媒体报道可知,每年都会曝光大量的这类事件。分析教育信息安全漏洞频现的原因及后果,有的是人的问题,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时候涉及学生的利益,有的时候则涉及教师的利益。然而,尽管信息泄露的警报早已拉响,若问各界对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安全的保护有多重视、有何良策,恐怕更多的还是焦虑归焦虑、无措归无措。

教育信息安全的时现漏洞、不容乐观,自然与眼下公民个人信息被无孔不入地任意盗取、大肆买卖乃至用于违法活动大有干系;当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信息数据和资源,都能通过转手交易、变现牟利时,点多面广、易被惦记的教育信息,又岂能独善其身、不受侵扰?譬如,去年底的时候,一条“130万考研信息疑似全泄露”的惊人消息,在乌云漏洞报告平台被爆出。预警发出后,有关官网及时修复了严重的安全漏洞,却也有部分网友发出了“谁把这漏洞给爆了,我保证不打死你!”、“做假证又要找其他漏洞了”的无奈恐吓。

一边是缘于有隙可钻、有利可图,一些不法之徒便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铤而走险;另一边,“互联网+”的时代,使得个人信息在网上留下的痕迹也越来越频、越来越多,且由于网络应用的领域越显宽广,它给“盗痕者”带去的价值也就更大,所以“用网有风险”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确凿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这方面,各类教育机构及教职员工,尤其是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高校学生,或因疏于防范,或因麻痹大意,往往容易掉入坑骗陷阱,成为教育信息安全漏洞之下的受害者。

值得警醒的是,对教育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还不仅仅只是学生、教师的个人利益,以及相关教育机构的良好形象受损;更远地来看,大数据、个人征信、移动金融等日益融入公众日常生活,假如相应的加强信息保护、惩治信息犯罪的法律法规滞后太多,其对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的巨大危害,也会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

治乱当用重典。有专家称,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状况已经超出我们想象。可想而知,教育信息安全也需尽快敷起一张严密可靠的“创可贴”。坦率地说,“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充分运用,要想使包括教育信息在内的安全保护做到“踏雪无痕”,显然不太可能。但是,企业和个人的收集利用信息资源,哪些属于合理范畴,哪些属于“雷池”和“底线”,显然需要一部“人个信息保护法”来廓清模糊、依法而行了。

警惕利益勾兑之下的教育信息安全漏洞,为之筑起周密屏障,已是当务之急,切勿拖沓轻视。(司马童)

5. “吃拿两个苹果”被通报是对制度的“妖魔化”

陈广江

近日,山东省巨野县纪委通报:该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到县城了解苹果价格,在某水果副食超市聊天时,吃了一个苹果没交钱。在另一超市,老板送给魏衍顺一个苹果当样品,魏也没有交钱。身为公职人员,吃拿商户苹果,影响公职人员的形象,根据规定,县纪委对魏衍顺诫勉谈话处理。(11月25日《齐鲁晚报》)

消息一出,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从网络舆论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防微杜渐”的点赞声少,“上纲上线”、“小题大做”的吐槽声多,也不乏“纯属作秀”、“形式主义”的质疑声,甚至还有“得罪领导”、“有人使坏”的阴谋论。总之,这则由两个苹果引发的通报事件与民意期待相去甚远。

诚然,全面从严治党就应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违纪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再严的纪律也有一个度,逾越了这个度就有滑向极端主义和完美主义的危险,甚至是把纪律和制度“妖魔化”。这个度是什么?概言之,人之常情。

镇干部“吃拿”两个苹果被通报有违常情。就像普通消费者买苹果先尝味道一样,镇干部了解苹果价格吃了一个、拿个样品,是人之常情,与吃拿卡要有本质区别。另外,这事纪委是怎么发现的?商户举报的可能性不大,除非镇干部平时吃拿卡要成习商户有意报复,但从通报看并无此内容,所以也不怪网友猜测其被人“暗算”。

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微信公号曾在解读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新常态”时,总结了八个字:“不拘常例,不违常情”。何为常情?千百年来老百姓心中最朴素的常识、常情、常理。对群众吃拿卡要“零容忍”,是常情;镇干部了解价格时,吃个苹果,拿个样品,也是常情。若制度背离了常情,就会变味走样。

把完全可以坦然处置的事情上升到违背廉洁履职规定的高度,有“妖魔化”纪律和制度的嫌疑。何为“妖魔化”?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把事情看得比其本质更加恶劣、恐怖、更有杀伤力和毁灭性。加以升级,认识远远偏离真相,增加大家的心理负担,实际上完全可以坦然面对。”在这种情况下,网友才质疑当地纪委“抓小放大”、“形式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究竟是谁认为镇干部“吃拿”商户两个苹果,影响了公职人员的形象?纪委监督执纪,也不能任性。(陈广江)

6. 大学“诚信超市”,没必要寄望过高

堂吉伟德

南开大学设在学生宿舍楼内的“诚信超市”日前开张,从选购商品到投币付款,全程无人看管,都由顾客自助完成。不少学生直呼:“这是对一个人诚信度的考验!”南开大学学工部生活指导中心老师朱庆磊介绍说,目前的情况让人感到欣慰,自“诚信超市”运行以来,收支基本平衡。(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的“诚信超市”,其实是诸多“无人售物”的另类形式体现。既然标以“诚信”的名号,当然也就成为检验小范围诚信状况的试纸,从已有的经验来看,诸如社区等熟人社会里,“无人售物”跟有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受众的整体诚信度都极高,“无人售物”的模式也能得到延续。不过,在流动率较大而相对陌生的环境里,这种模式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也有难以为继的尴尬,从而让人发生“人心不古”的感概。

据报道,福建省福州市一家名为“五饼二鱼”的小型自助餐馆以“无账单”的理念经营,让顾客们自主估价,为自己所消费的食物付款,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经营者所想象的那么乐观。这家餐馆的厨师兼合作人彭勇透露,大约有20%的顾客吃“霸王餐”,事后大摇大摆走出餐馆,毫无羞愧之感。今年“双十一”期间,成都一家卤菜店采取取菜之后由顾客自助付款的模式,2天时间下来,顾客的自助付款率不足三成。通过这诸多个案,能否说社会的诚信已下滑至让人不耻的程度?事实当然不是,诚信的体现既有自律性,也有他律性,以“诚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