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九江市2016到2016高一语文必修四人教课标版第四单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5:22:26 作文素材
九江市2016到2016高一语文必修四人教课标版第四单元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小结(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小结

晨读晚记

一、熟记字音

接载zài凝重níng旗杆gān 掩映yǎn 停泊bó瞩目zhǔ

易帜zhi婆娑pósuō 噩梦a 嬉笑xī 沼泽zhǎo 撰写zhuàn

废墟xū试验shì 长廊láng 隐秘bì 窒息zhì 祷告dǎo

蠕动rú 相称chan猪猡luó 横七竖八h?ng 骚动sāo 呵欠hē

蓬头p?ng 睡眼惺忪xīng 着急zháo 水门汀tīng 褴褛lánlǚ 游说shuì

饲养sì荤腥xīng裸体luǒ 三差二错chā福分fen 供给gōngjǐ

契据qì嘈杂cáo 执拗niù 吆喝yāo 轧票gá 木栅zhà

莴苣wōjù 揩油kāi 怜悯mǐn 露骨lù 簿子bù 玄色xuán

蹒跚pánshān 凭证 瞌睡kē锭壳dìng轧坏yà 皮辊gǔn

殴打ōu 着力zhuó惩戒ch?ng 作践jiàn 骷髅kūlóu 譬如pì

焦灼zhuó 横肉h?ng怔住zhang呻吟yín船舷xián虐待nua

耸入云天sǒng 橘红色jú 九霄xiāo 诞生dàn翌年yì 乾坤qiánkūn

酝酿yùnniàng 横亘h?nggan 着陆zhuó 揽月lǎn

披沙拣金

一、明确新闻的结构。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7字,但意境深邃。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浓缩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云于笔端,委婉中略含嘲讽。这个标题实际上有两层意思,字面上理解为,参加完交接仪式后,査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中的场景。而深刻理解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雪洗历史耻辱的沉郁与自豪。标题抓住了新闻事件背后最具历史深意的东西,赋予报道以灵魂。“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降落,接载港英政权的‘不列颠尼亚’号油轮驶离香港”属于描述型导语,这两个事件在结构上起到了“点题”和“开题”的作用,即点化标题和引出下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背景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主体是“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二、概括新闻的内容。

概括新闻的内容主要有拟标题、导语和概括主要内容等形式,答题的思路是找到“5W”何时(when),何地(where), 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然后结合具体要求适当选取。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飞向太空的航程》导语部分是一、二、三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进行的不懈努力。

三、赏析新闻中的某些手法。

新闻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和抒情,所以在阅读时也要作必要的赏析。在这些可以借鉴散文的一些知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内容上:突出文章主题,表达出了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共有五处对比。第一处对比是第⑶段,港督降旗仪式,作者说“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个对比强调了这次降旗并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第二处对比是第⑷段,港督府近一个半世纪的修葺和现在已成为历史陈迹。这个对比暗含嘲讽意味,也有强调的语气。第三处对比是第⑸段,“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这段文字勾起了读者的联想,昔日的大英帝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而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但如今也已回归中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第四处对比是第⑺段,作者将英国的第二次降旗仪式放在历史今昔的对比上,有一种历史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得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着的理性”,也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还有一处对比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

四、评价新闻的观点。

无论是对文本“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独立地”、“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人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

五、新闻访谈的相关知识。

一篇完整的访谈纪实,一般会有多个问题,表面上会涉及到多个方面,但采访者往往会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提问,因此,透过采访者的提问要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以及涉及到的不同侧面。访谈的表现手法一方面是针对提问者的技巧,一般有单刀直入式和旁敲侧击式两大类,细细划分,又可分为直问、趣问、推问、旁问、诱问、追问、反问、对比问等多种。另一方面是针对回答者的技巧,一般有引用、比喻、打比方、反问、反复等修辞技巧,还有开门见山表明态度,委婉含蓄呈现观点,层层推进揭示本质,顾左右而言他巧避锋芒等;在语言风格上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巧用俗语民谚,

有的引述诗文,有的生动形象等。这是一道评价访谈观点的题目。一般来说,访谈的题材往往是大众所关注的人或者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一阶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访谈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访谈者的观点或倾向往往对社会或某一阶层的人们有着一定的影响。阅读评价时,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现象),比照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文本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这些影响。

日积月累

激情与梦想

话题分解

一.“激情”是指激昂的情绪,是一种冲动了的感情,它使情感炽热化。这是生命的动力,是梦想的催化剂。梦想是人对想象中事物的一种想法。如果现实是一种结果的话,那么,激情是实现目标的动力,而梦想是目标的宏伟蓝图。

二.有时候,最深沉的感情往往是以最冷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最轻浮的感情常常是以最热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激情可以表现为热烈,也可以表现为冷凝。激情,常常成为一种的漩涡,会让人失去理智,而冷凝的激情充满了理性色彩,更有助于梦想的实现,激情源于梦想,梦想点燃激情。

三.没有激情与梦想的生命是灰色的。人生的征程,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苦难,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少年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感情是飘渺的;青年人的梦想是迷人的,激情是澎湃的;壮年的梦想是现实的,激情是理性的;老年的梦想是温暖的,激情是沧桑的。

素材积累

1.怎样把水烧开(青年一事无成——求教智者——烧水——柴禾就是激情和梦想)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2.把水煮沸(父亲打铁——用烧红的铁块煮水——激情与梦想——生活有了起色)

寒假回到家里,父亲问起大学生活,我说没劲。

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沉默半晌。然后,用他粗壮的手操起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烧红的铁

块,放在铁垫上猛捶几下,随之丢入身旁的冷水中,只听“滋”的一声响,水立即沸腾起来。父亲说:“你看,铁是热的,水是冷的,把铁扔进水里,水和铁就较量着——水想使铁冷却,铁想让水沸腾。生活就像这盆冷水,你好比这块热铁,如果你不想让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朴实敦厚的父亲竟说出了这样饱含哲理的话,让我感动不已。

我开始反省自己,并不断努力,学习开始有了起色,生活也日渐丰富。是的,如果你不想让平庸的生活“冷却”你的斗志,你就得用汗水和激情把生活这盆冷水煮沸。

3.沙漠中的故事(沙漠中找水——绝望,自杀,无激情梦想——满满的沙子,走出沙漠,有激情梦想) 其一,两个人走在沙漠中,一个人病倒了,另一个去找水,把一把枪留给他,让他每隔2小时放一枪,提供方位。当枪里剩最后一颗子弹的时候,他绝望了。也许同伴找到水自己走出沙漠了,也许同伴中途渴死了。想到自己的身体将在烈日下暴晒,将被老鹰捉的体无完肤,他的枪口对准了自己。同伴听到这声枪响,提着满满一壶水赶来,看到的是一具尸体。

其二,一队人马过沙漠,水快没了,又没找到新的水源。一个老队员这时因病正在弥留之际,他把一壶水交给了一个队员,并嘱咐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打开它。他留在了沙漠,剩下的人继续赶路,途中干渴难耐,他们都坚信要找到新的水源再打开它,谁也没去碰那“满满的”一壶水,终于他们到了一片绿洲,当打开那一壶水时,全都惊呆了,那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4.信你的梦想

美国第37任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因有梦想而伟大,所有的伟人都是梦想家。他们在春天的和风里,或是冬夜的炉火边做梦。有些人让自己的伟大梦想枯萎而凋谢,但也有人灌溉梦想,保护它们,在颠沛困顿的日子里细心培育它,直到有一天得见天日。这些是诚挚地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的人。”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年轻的做雇工——苟富贵勿相忘——雇工笑)

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给别人做雇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怅惘很久,说道:“如果我们中间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别人。”别的雇工笑着回答说:“你给别人做雇工种地,怎么会富贵呢?”陈涉叹息说:“唉,燕雀哪里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名言警句

1.伟大的思想家罗素曾说过,支撑他生命的是三种激情:第一是生命的蓬勃;第二是爱情的绚丽;第三是对人类苦难的深深体味。

2.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3.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古龙)

4.梦想家的缺点是害怕命运(斯?菲利普斯)

5.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6.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7.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哈尼克)

8.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

惊醒他(鲁迅)

清词丽句天天背

1、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

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2、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3、 过后,我自然知道,如同花开花谢一样,蝴蝶的美丽总是长不过冬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花不同,蝶自然也不同了。我们看到的花不是往年的花,我们看到的蝶也不再是去年的蝶。

4、 你的一袭长衫,历经千载风尘,坚守着“谦谦君子”的信念,履行着“非礼勿动”的公约, 终赢得“礼仪之邦”的声誉!然而有一天,鲁迅先生以尖刻的语调,讲述了一幕闹剧:电车里,几个儒生谦和有礼,为一个空位揖首相让。鲁迅的指责,刺中了千百年不曾治愈的沉疴!

5、 窗外,潇潇春雨似母亲温柔的手臂抚着颗颗鹅黄般的嫩芽,欲滴的生机衬出我的慵懒。想象中山涧边的红杜鹃漫烂成童年时开始酝酿的诱惑,没有伞的日子我不敢独自在雨中疯跑,怕那几份湿漉漉的美丽注入太多的孤独而沉重。

6、秋天一到,诗人们擅长用青梅煮酒,闲饮在流光溢彩的东篱。与明月对酌,与秋天对酌,不知醉在何时醒在何处,听任熏风最明亮的一两枝斜簪在前襟。

7、门前的那棵槐树,惟独向横里发展,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般。整日看不见鸟飞,却鸟鸣声不绝,尤其黎明,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了下来似的。

作文实战

(2015届山东省高三第二次模拟冲刺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分)

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实际。梦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而是为了给你的人生带来意义和快乐。 ——李开复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梦想是人生不断奋斗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在为梦想而奋斗。人生是一路前行的列车,而梦想是列车前行的动力。梦想是美好的人生期望,拥有梦想才是真正的生活。——题记

小的时候,我站在蓝天下仰望飞翔的生灵,渴望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并且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我可以在白云间自由穿梭,并且在蓝天下面舞蹈,就如那时的自己对玩具的热爱一样,充满了无限的渴望。 我曾满怀信心地憧憬过我的天空,它会给我洁白的云朵、温暖的阳光和明媚的色彩。它其实只是我心中无数个梦想的缩影,一个儿时看过许多童话故事的少年所滋生的想法,后来渐渐明白这样的想法被称作梦想。

篇二: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 C.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C.遏止 秩序 擅长

B.遏制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

令人神气十足。 ....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贪,负其强 .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①相如引车避匿 .

②引赵使者蔺相如 .C.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C.且陛下春秋高 ..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舍相如广成传 .③天雨雪 .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④而相如庭斥之 .⑥完璧归赵 .⑧宁许以负秦曲 .⑩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B.①③/⑤⑩⑧/⑩/④②⑨ D.①②⑨/⑤⑥⑩/⑧/④⑦②

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⑦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⑨单于壮其节 .

A.①②③/⑤⑥⑧/⑩/④⑦⑨ C.①③/②⑨/④⑤⑩/⑥⑦⑧

8.下列句子不属同类句式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9.课文内容默写。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一)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怿:高兴 .C.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为:替,给 .

D.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回头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秦御史前书曰

B.左右欲刃相如 D.而相如廷叱之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苏武传》 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C.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D.皆为陛下所成就 ..

明年:第二年 素:平时,向来 女弟:妹妹 成就:完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为武置酒设乐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B.①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C.①故使陵来说足下 .D.①虽蒙斧钺汤镬 .

②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②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

3.下面对全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 年。

B.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 .

归:出嫁 容止:形貌 著:彰显 庶几:希望

B.其平居语言容止 ..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D.庶几以慰其魂 ..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B.①③⑤ D.④⑤⑥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A.①②④ C.②③⑥

篇三: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单元测评B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测评B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焦点,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像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就是通过对故乡一些自杀个案的追踪采访、记录和反思,指出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尖锐的家庭关系,仍是威胁中国农民生存尊严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换句话说就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激发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的积极性,既展示了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像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以作家自己“卧底”传销组织的亲身经历,鲜活演绎“传销”这颗社会毒瘤之所以屡除不灭的缘由。而李天田的《相亲记》则通过自己的相亲经历,揭示了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进行了尖锐的质疑。此外,像韩石山的《既贱且辱此一生》、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作品,在追忆自我成长经历的同时,不断追问历史深处的沉重与诡异。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认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选自人民网,原题为“‘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1.关于“非虚构写作”,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理论上讲,“非虚构写作”应该涵盖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从发表的作品实际看,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

B.“非虚构写作”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表现出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

C.与传统的“纪实文学”相比,“非虚构写作”记叙的事件可以是不完整的,所表达的主题也不一定是宏大的。(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

D.在纪实过程中,“非虚构写作”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有时也会有一定的感性抒情和诗性怀想。

解析: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非虚构写作”不是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的观察、思考,应该是“作家”,即“创作主体”。

答案:B

2.下列对“非虚构写作”价值的认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非虚构写作”能够激发当代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改变他们蛰居书斋进行想象性写作的习惯。

B.“非虚构写作”能使作家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调查,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

C.“非虚构写作”使作家不再仅仅凭借媒介资讯和既往经验的惯性来了解社会,进而克服作品“不接地气”的问题。

D.“非虚构写作”能够让作家通过对历史或现实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解析:C项,“不再仅仅凭借媒介资讯和既往经验的惯性来了解社会”不是“认识价值”。 答案:C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微观化的、现场直击式的介入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作家的有效思考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呈现来达成的。

B.作者举李天田的《相亲记》为例,意在揭示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进行尖锐的质疑。

C.因为“非虚构写作”追求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强调彰显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因此艺术性难免受到影响。

D.从“非虚构写作”的内容来看,既有来自历史的,也有来自现实的,甚至有的还来自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

解析:举李天田的《相亲记》为例,意在证明“‘非虚构写作’的兴起,激发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的积极性,既展示了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思考”。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6题。(16分)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

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洺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洺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赍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洺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洺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洺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诣:指使。 .

B.吾与乃公厚善 善:交好。 .

C.令王延贵权知军事 .

D.趣缄赴东都 .趣:催促。 知:主持。

解析:A项,“诣”,往,到??去。

答案:A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使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洺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洺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解析:C项,“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无据。

答案:C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

(2)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赍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虚词的意思及用法,以及省略句的补写。(1)“乃”,你的;“而”,表顺承;“况”,况且。(2)“以”,用来,以便。要注意补写出省略的主语。

参考答案:(1)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

(2)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山东,元谊给以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参考译文: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感情深,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第五守进来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第五守进召来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洺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洺州另外组成一个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山东,元谊给以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临洺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洺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洺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烟台大学62岁保洁员吃学生剩饭:不缺钱怕浪费

记者 李谦 刘颖超 烟台台记者 张斐斐

【央广网烟台11月19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10月20日,《新闻纵横》关注了“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他六位同事的故事”。这7位保洁员在学校食堂里看到学生们吃剩下不要的馒头和米饭,实在不忍心丢弃,就装到塑料袋里,留着自己晚上吃,生怕浪费了粮食。而这种做法,当时他们已经坚持了5个月了。

“舔干净不丢人”是烟台大学4层食堂里最新挂出的海报。下午5点半,记者和刚下课的学生们一起来到了生意红火的窗口前。“烟台特色小吃,淄博特色小吃,台湾美食,韩国料理”,各个窗口都向外飘着香味,价格几乎都不会超过15块钱。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收拾餐具。把剩汤、剩饭倒进车上的泔水桶中,再把盘子摞好放进车里,这些动作吴师傅做

得熟练而又迅速。只是偶尔,他会把盘中看起来还不错的主食留下,放进车上一个最小的塑料袋中。

晚上7点半,学生们陆续离开了餐厅,吴师傅看见工友罗师傅和其他几个人已经坐下吃饭,便也带着装着剩米饭的塑料袋走了过去。虽然只有几步路,但看到旁边桌上还有一盘学生刚刚剩下、看起来还很完整的炒茄子,吴师傅顺手拿起来,没人疑问,没人抬头,甚至没有任何停顿,大家夹起了还冒着热气的茄子,就着桌上的洋葱、豆腐、卷心菜,开始吃饭了。

第一个带头吃剩饭的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定居烟台后,他也搬到了这里。吴师傅说家里并不缺钱,这么做就是不想浪费。

吴明华:就是不挣钱孩子也给钱,他们不同意出来干活。

烟大4层一共十多名保洁员中,陆续有6人开始效仿起吴师傅的做法。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都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他们中甚至有人的孩子就在这里上班。比如,罗玉龙的儿子罗国胜从一开始就很反对爸爸吃剩饭。

罗国胜:他说怪可惜的,他说他们那些人都能吃,我也能吃,担心老人吃凉的不好,这么大岁数捡着吃也不好。

但孩子们的反对并没有阻碍老人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现在食堂的剩菜剩饭和以前相比,显然有了改观。

食堂经理刘建新:通过他们这些工人的身体力行可能让学生感触很深,剩的比以前少很多。 老板娘杨燕:改善多了,大学生过来要半碗米饭、半个馒头,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介绍了这变化背后的新规定:现在学生可以买半份菜、买半份饭,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保洁员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勤俭节约的课。

快要离开时,记者不经意间问了吴师傅一句:如果有一天没有剩饭了会怎样?

吴师傅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没有剩饭那不是更好了嘛!但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尽管认为浪费避免不了,但说起自己的行为,吴明华也丝毫不含糊。

吴明华:一粒粮食一滴汗,一个餐厅一天要节约几斤粮食,一年呢?一个学校节约这么多,一个省的呢?全国呢?就这么寻思自己该这么节约点。

从节目播出吴明华和他同事们的故事到现在,已经又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很多同学在表示深受感动的同时,更加强了自我约束,也自发地对节约粮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倡议。

除了在校学生,更多的年轻人也在网络上发起了讨论。现在的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像吴明华那个岁数的人,他们经历过的那种物资短缺甚至饿肚子的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无法想象。像吴明华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观念,现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微博上有位网友说:节约已经是传统的、过时的观念了,还有多少人愿意“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呢?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认识也不同了。

微博用户“刘书礼1947”也是一位66岁的老人,他说,吴明华62岁,应该跟我一样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知道得深,体会得深。中国人民向来是勤俭节约的,“食求果腹,衣求蔽体”的传统一直保持了几千年。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祖先的传统美德不能丢。

微博用户“越看阿信越帅的小白”说,我们宿舍就会买了饭带回来,大家一块吃,不会剩。 “潮流人生韩董”说:作为一个城市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农民伯伯的艰辛,但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消息的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烟台大学的7位保洁员在学校食堂里吃学生剩下的馒头、米饭。

B.消息中,写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是为了表现老人能及时发现学生丢弃的饭菜,表现老人的节俭。

C.作为第一个带头吃剩饭的吴明华老人,曾经是教师。他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家里缺钱,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递节俭的美德。

D.作者在文中采用正反对照的手法,写老人的儿子对老人做法的反对,写学生丢下的“还冒着热气的茄子”,很好地塑造了老人的形象。

E.从众多网友对这件事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人们对7位老人的做法是一致称赞的,这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内容,也显示了这则新闻的价值。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B项,“吴明华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吃饭的学生中”是为了收拾餐具,是其工作;D项,“正反对照”说法不准确;E项,“一致称赞”不当。

答案:AC

8.吴明华等保洁员吃剩饭的举动促使学校和学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6分)

解析:此题可以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回答。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长房绍坤的介绍概括;学生方面,可以结合老板娘杨燕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①促使学校由原来漠视学生浪费粮食转为出台新规定创造条件让学生节约粮食。②促使学生由原来随意浪费粮食转为加强自我约束,宣传、倡议并践行节约粮食。

9.这条新闻曾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试结合文本,从新闻的社会价值角度分析它获奖的原因。(6分)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首先要看新闻当事人的情感态度,再结合当今的社会情况,挖掘新闻现象背后的意义。

答案要点:①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③管理要以人为本,要从实际需要制定制度;④要建立一种让人向善的机制。

10.有人认为保洁员吃剩饭是一种“悲情教育”,不可取;也有人认为保洁员的行为在传递着正能量,值得赞赏。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8分)

解析:题目给出了两个相反的角度,首先要选择一个,不能两者兼顾,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新闻的价值和自己的理解,对观点进行论证,要注意严密、有条理,自圆其说。

答案示例:(1)认为不可取。①吃剩饭固然减少粮食浪费,但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靠几个保洁员吃剩饭是无法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②吃别人的剩饭,并不是卫生的事,一旦吃出病来,就不是小事。③教育大学生节约粮食最主要靠学校的老师,而让大学生必须和能够节约粮食靠的是学校制度的设计。(2)值得赞赏。①保洁员吃剩饭的事情向学生传递着“节约也是一种习惯”的理念,充满着正能量,令人感动,令人钦佩。②保洁员吃剩饭毕竟促使了学校和学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作用。③保洁员吃剩饭还告诉人们,善行不论形式、不分大小,都是有意义的。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 。

(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 。

(3)家具市场产品 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添砖加瓦 水到渠成 鱼目混珠

B.添砖加瓦 一以贯之 鱼目混珠

C.添枝加叶 水到渠成 良莠不齐

D.添枝加叶 一以贯之 良莠不齐

解析:“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答案:B

1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武汉作家方方感叹,当下的知识分子正在逐渐堕落:不少知识分子都缺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而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个人的利益。

B.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经济犯外逃最多的三个国家,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将与中国警方联手调查中国贪官在澳的非法资产,这是双方史无前例的一次合作。

C.他对最近出版的这本书评价很高,书中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一年的冬天发生在江城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说很少看到这样深刻的情感悲剧。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今天,它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解析:A项,“无时无刻都”应为“无时无刻不”;C项,“新中国成立前一年的冬天”有歧义;D项,“创立了”改为“创立的”。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