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说明文的好词好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15:32 体裁作文
说明文的好词好句体裁作文

篇一:说明文句子中词语的分析

——说明文句子中词语的分析——

1、解释含义

2、结合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用词特点等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

3、指出运用这个词语体现的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性等)

4、假设不用这个词语的后果

一般格式:××这个词的意思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如果去掉这个词语,那么……

篇二:说明文--词语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

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 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答案:

1. B

2.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⑧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DNA证据也可以伪造

(1)在调查刑事犯罪时,DNA证据都被视为“如山铁证”,被普遍用于证明嫌疑犯是否涉嫌犯罪以及释放被错误定罪的无辜者。可是,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以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

(2)科学家表示,如果犯罪分子进入DNA数据库,他们就可以不通过提取个人身上的任何组织而“制造”出与数据库内一个人的DNA相符的DNA样本。弗兰肯博士是该研究的领导者,他在《国际法庭科学杂志: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的论文中写道:“通过伪造DNA证据,任何一个生物系大学生都能伪造一个犯罪现场。”论文指出,当下DNA分析检测技术已经成了司法的重要一环,但是DNA证据被伪造的可能性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3)研究人员指出,伪造DNA检测结果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需要获取一个微小但真实的DNA样本,然后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将微小的样本放入大量的DNA里。虽然通过一根头发或附有伪造DNA的饮料杯就可以在犯罪现场“嫁祸于人”,但是通过这种扩增技术伪造出来的血液或者唾液样本会更为可信。

(4)第 二种方法则依赖于DNA分型,通常该分型被安置在一个法定的数据库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盗取DNA分型数据来伪造DNA样本。一般的数据库都是储存DNA中的13个片段来分辨信息来自哪一个人。而科学家通过复制每个片段上的一小段DNA信息,就可以另外组成一个庞大的DNA数据库,只需把各段DNA信息加以组合,就可以伪造出任意一人的DNA。据悉,只要收集425个不同的DNA片段,就足以组合成随便一个人的DNA信息。

(5)DNA证据可以伪造,只是弗兰肯众多发现中的一个。美国法律分析家科恩对此表示,对于通过DNA检测来收集信息的警方和军方人员来说,这项研究成果是个“可怕的消息”。 (作者:鹏致,选自《海外文摘》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10.犯罪分子如果想逃避惩罚,有哪些方法来伪造DNA数据?(2分)

1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2.第(4)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对说明有何作用?(2分)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有删改)

1.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3分)

2.第④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2分)

3.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3分)

4.作者认为“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请你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举例加以说明。(4分)

答案:

1.(3分)①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的影响;②对人们生活习俗改变的影响;③对国人心中皇权意识的强化。(一点1分,共3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椅子出现前后人们“跪”这种行为的内涵进行比较(1分),突出其变化,强调了椅子的出现对国人心理的影响(1分)。(语意相近即可)

3.(3分)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1分),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1分),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1分)。(只有判断,无阐释不给分。语意相近即可)

4.(4分)(能明确提出观点给1分,能围绕观点举例并准确阐释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参考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像QQ聊天这样的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微晶玻璃》

①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大不相同。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而微晶玻璃象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②把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的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大家都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长新。

③爹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其中,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到窑炉里烧熔,等全部融化之后,把熔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淬火之后,原料已经变成了一块晶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琉的过程。

④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

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微晶玻璃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材料,有利于环境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步进行。

12.微晶玻璃与普通玻璃、陶瓷相比有哪些特性?(2分)

13.通过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1分)

14.文中加点的“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5.微晶玻璃的工艺设计是制作技术的关键,简要概括它包括哪两步?(2分)

16.为什么说微晶玻璃的制作与利用是与环保工作同步?(2分)

参考答案:

12.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好。13.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相比.表面光滑,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可以历久常新。14.不能删去。“大多数”是指绝大部分,说明废渣土中含制作微晶玻璃的成分多,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15.烧结和煅烧。 16.因为微晶玻璃是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材料,变废为宝,有利于环境治理;同时它的韧性强。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可以历久长新。

篇三:关于说明文写作的小建议

关于说明文写作的小建议

李惠娟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就是说明文。它通过对事物、事理进行客观、正确的说明,让人们获得某方面的知识。那么,我们小学生如何才能写好说明文呢?

一、写好事物的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写出了某一事物的特点,才能让人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例如,有人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时就这样写道:“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它又长又深又窄,全长504.6千米,两侧高峰与低谷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最窄处宽度仅二十米,可以隔峡交谈,但从这边走到那边最少也要三天。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154.6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的大峡谷还要深2000多米(《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长又深又窄;多长:全长504.6千米;多深:两侧高峰与低谷的相对高差达到6009米;多窄:最窄处宽仅二十米。如此写来读者就很清楚了。

二、安排好顺序。说明的事物不同,采用的顺序也就不同。说明的顺序很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到内、由近及远等等,只有按照恰当的顺序写才能条理清楚。一般来讲,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采用的是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相结合的逻辑顺序,《颐和园》中作者对颐和园的说明则按从大门、长廊、万寿山到昆明湖的空间顺序来写。

三、灵活运用说明的方法。为了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我们还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的方法很多,写作时要灵活运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举例子:“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然后很快地吃掉它们。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十几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鲸》)

列数字:“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两千五百倍。”(《太阳》)

作比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了。地球表面面积是50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有其中的五分之一。其实,人类生活的范围是很小的。”(《只有一个地球》)

打比方:“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从外面看室内什么也瞧不见。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

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新型玻璃》)此外,我们还可通过查阅资料、引经据典以提高说明文的可读性。

四、语言要准确、简明。写说明文时千万不要堆砌词藻,刻意使用所谓的“好词好句”,应该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让读者一目了然。如《中国石拱桥》中说到卢沟桥:“桥宽约八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个“约”字说明桥面并不恰好是八米,这里只取约数;一个“几乎”说明路面平坦的程度基本上与河面平行,但并不是完全平行。文中还说到:“这座桥(指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这里的“左右”,表明现在还不能确切地说它建于何年何月;而卢沟桥的修建时间则只知道是在公元1189年到1192年之间。

怎样把事情写具体

张有平

写得真实具体,不说假话空话,是同学们写好文章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得具体呢?

第一、 依据要求,精心选材

有的同学记事时,除了写好人好事,就是写劳动,因为他觉得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只有这些才有意义。其实,这些事虽然有意义,但不一定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不一定能触动你的灵

魂,所以写出的作文不但不能感染读者,而且自己会觉得不满意。因此,写记事的作文不可随便抓一件来写,而应该选择其中最有意义、最感人、最使有难忘的事来写。

有的事很有趣,让你久久回味;有的事对你有所启迪,让你深深思索;有的事让你掌握了一种生活本领;有的事让你见识了知识的新天地;有的事曾使你惊奇、快乐;有的事又让你后悔不已等等,这些自己感受深记的难忘的事才是作文的好材料。只有选择这样的事去写,你的真情实感才能如同开闸的渠水,奔泻而出;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场面,才会如涓涓的小溪在你的笔下流淌。

第二、 围绕中心,写好重点

写事的作文要写得具体、生动,必须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做到层次分明。如果只交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那是不够的,还必须突出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深、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比如写学习一项本领,除了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会了什么本领、都使用了什么工具和方法外,还要重点写别人是怎么教你的,你是怎么学的,中间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要写出教和学的过程,要写出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越具体、越明白越好,这样才能感染读者。

第三、 结合描写,表达情感

在记事的过程中,还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尤其在写自己的经历时,应该说说自己的心理活动。即在细致入微地描写语言动作的

同时,要让情感自然地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样,文章才能有血有肉、生动具体,才会感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

李惠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深厚的情思来。”因此,必须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了解生活。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生活矿藏,包括生活、生产知识和风土人情等,才有了作文的先决条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写作的“独特感受”、“有创意的表达”,要想做倒这一点,关键也在于要写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思考过的生活。那么,怎样“体会生活”呢?

用细心观察生活。只有熟悉生活和掌握生活,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画》,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后来这幅画流传到宋代,一个牧童无意中看到后,竟大笑不止,说画错了。主人生气地质问错在哪儿,牧童说:“两牛相斗,尾巴都是紧紧贴在屁股后面,哪儿有尾巴朝天的?”旁边的人听后都点头称是。这个故事中,画家的失误就在于忽略了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当然,文学上的观察,不是拿小凳子坐在街上,四下里瞪着眼睛去看那些行人,就会有的“可写”,而是要用心体验,细心观察周围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