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散文及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1:25:32 体裁作文
散文及鉴赏体裁作文

篇一:怎样鉴赏散文

怎样鉴赏散文

作者:何望珍

散文是文学性很强的文体,究竟应如何去教学呢?我认为应把传统的散文分析课变为鉴赏课。让散文的教学更加具备作为“美”的特质。体现语言文字的原汁原味。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鉴赏散文的能力,特别是名家作品。

那么散文需要作哪些鉴赏呢?

(一) 散文鉴赏的内容

1.赏“我心”

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和个性,是很要紧的。赏析时,要走进那个活生生的“自我”。文革后把主要精力转向散文创作的老作家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因此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的散文名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真实的“自我”个性,特别是其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形象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因此鉴赏散文就要赏“我心”。

2、鉴“虚实”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

欣赏散文要看到它是一种实、虚结合的艺术:虚,不离实(外物)的铺垫,实,有待虚(精神)的上升,有实无虚,缺乏精神的含金量,而有虚无(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实,缺少心灵寄植的根基。真正是触发作家的“激活点”,思想、精神的“闪光点”,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

3.析“小大”

散文写作,题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文,即指此意;但从写作实际来看,多数篇什却具有“即小见大”的特点。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他于此借引了两句西方谚语。很明显:在这里,“一粒沙”“半瓣花”,都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写了这“小”,却能从中“见世界”“说人情”,看出“大”来,这不是地道的“以小见大”吗!

在季羡林看来: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作为“散文”写作成功的一条“规律”,它无例外地都是“即小见大”!

4.品“情、文”。

散文在各种文体中,偏于“阳春白雪”类,是一种高雅而精粹的“表现”(非“再现”)艺术。一般说,它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饶趣味,特别是其文字表现,有个性、富文采,是民族语言中最为隽美的部分。

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写出一种独有的“情致”来。所谓情致,也就是情趣(性情、志趣)和风味。它和所写的内容自然有关;但它并非内容本身,而是透过全部内容所表现、散发出的那种气韵、味道或笔致。这当然和作家的气质、性情即风格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散文就是一种“情趣”的艺术。

像《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很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自有一番动人心弦的情致;而《阿长与山海经》,开篇即出以谐谑的文笔,继之则庄谐并作,而最后竟变为谦恭而肃敬,这种诙谐而多变的笔墨,反映了作者对阿长自浅而深的认识过程,别有一种回甘余韵的情致;《我儿子一家》,以角色置换的新奇,造成了一种“童趣可掬”的情致美;《紫藤萝瀑布》,颂赞生命的蓬勃向上,情致表现为热烈、奔放。

“文”即“文采”,是汉语散文写作或鉴赏中一个重要概念。俗所赞“情文并茂”,由此可见,文与情的鉴赏是同等重要的。即鉴赏在遣词造语上,文字表达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等诸多方面。

5 、明哲思

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哲思美,需要开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观照世界,无论作者或读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时空,因而,无论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脱不了注定的死角。但历史社会文明的复杂性却时时提醒人们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诠释世界,无限纷繁的世界、各式各样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为导引,开放性地接纳、理解,由此而拓展着自己的认识空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审美品位。

总之散文的教学需要感真融情悟理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那么情感的真实就是散文的灵魂。对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进行深度提炼和精致加工,用文字进行的一种回忆或反刍,经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成了散文。巴金以42万字的《随想录》作为自己告别文坛前的最后奉献,作为散文文苑中很让人注目的一朵奇葩——孙犁,无一不表现了散文这种文体所具有的“真善美”的巨大魅力。

篇二:怎样鉴赏散文

怎样鉴赏散文(1)

2006-11-20 21:53

怎样鉴赏散文

散文的鉴赏注意四点:1艺术构思的匠心;2优美意境的创造;3诗情文采的铺染;4是否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情趣,给人思想启示和审美享受。

散文的鉴赏,不能就作品的情景就事论事,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的历史背景。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品,决不会囿于自己所属的那个时代,而往往具有超越时代的强大穿透力和辐射力。我们应该从中探求至今仍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精髓。任何一个散文作品,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每一局部都与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立足于整体去阐释局部,从局部去观照整体。

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的过程,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必须掌握要领,诸如把握立意,抓住中心。善抓文眼,按图索骥。明白情物,即景、披事、体物从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分析结构,弄清特点。体味情言,仔细回味,注意修辞手法,明白其表达作用。了解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方能把握美文实质。只有潜心研读,持之以恒,鉴赏水平才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根据散文的特点,鉴赏时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 把握立意

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必须清理作品的材料。诸如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风物等,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二、 善抓文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

三、 明白情物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入情、察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四、 分析结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们鉴赏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明确其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神”。所以分析散文结构对理解把握散文的形和神都不无裨益。

五、 体味情言

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针对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另外还要注意修辞的作用,散文语言比较注重形象、生动。一般多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六、 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一、 巷 柯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出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烘缸。它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来;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却又不是乡村风味。(1)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地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

(2)那里常是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墚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3)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4)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狂吠。

小巷的动人之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另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抑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甬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1. “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这段话是从第三段中抽出来的,该句原来正确的位置是(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第二段在描写江南小城的小巷时,同时又写到“乡村的陋巷”、“上海的里弄”和“北地的胡同”。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运用_______手法,突出江南小巷____________。

3. 细读第三段,写出本段中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并写出例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连用两个拟人句,概括了城市小巷的特点,生动而又形象。

B. 对小巷的挚爱,实质上表明了作者对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生活情趣的向往和追求。

C. 本文语句简洁、优美。“寂寂”、“森森”、“细细”等叠词的运用,增加了动感,而“吸”,“踅”等动词的使用,又加强了节奏感。

D. “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一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一诗的语言和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E. “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行与古代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句意贴近。

【试题答案】 (请做完再对答案)

一. 《巷》1. B 2. 衬托 优娴贞静的风度 3. 比喻 拟人 对偶

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滕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

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

修竹森森,天籁细细 4. A C

篇三:散文鉴赏

散文审美特征和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总体审美特征。

2.掌握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训练,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散文审美特征的把握。

2.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训练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二、新课学习——散文审美特征

(一)真实,散文的生命

在生活的层面,散文要求真实。

在情感、性灵的层面,散文要求真诚。

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余光中语)。散文是“向内”的抒情文体,它们对“人”自身情感和心灵的审视、窥探,反映了“人”对自身心灵这个内部世界的关注、把握,其主要功能是表现心灵世界(内宇宙),倾吐主观情感,它们由外(现实人生)而内(主体)地真诚抒写情感、体验,画出自我的魂灵,以沟通人性,陶冶人的性灵。

雷达曾说:“我始终认为,散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流出来的,一个人的散文是他的人格的投影:你可以在其他体裁中遮盖自己,却无法在散文中将自己的灵魂掩藏。”

例如:朱自清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通过对父亲的语言、动作的具体描写,让每一个读者感到这爱的具体、真挚。全文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为结尾,是挚情的升华,语有尽而情无限的生花妙笔,凭借着他真情实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二)语言----雅俗相间,相得益彰

散文强调语言的推敲, 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更容易书卷气一些,这是对散文创作中的普遍认识;散文相对于诗歌的节奏来说是自然的节奏。

个性鲜明而质朴无华的生活语,往往是生活俗语与哲学术语同时出现,高雅和通俗共存于一体。散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多种多样语言艺术的光泽,构成自己生命力的。这种语言应该具有广阔的风格,感情和思想的激流渗透于其中。

(三)结构----自由灵活,散聚由心

散文的结构更是自由,没有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模式,灵活、随意是它的特点。结构既

可以松散,也是可以十分紧密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全篇485字,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结构处理十分紧密,疏间有致,用较少篇幅写种植,收获落花生,用大部分篇幅写家庭聚会时父亲和孩子们的谈话,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是孩子们逐步悟出父亲教育的苦心。最后以“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底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作结尾,点出了全篇题旨,做人应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四)表现手法----多姿多彩,水乳交融

融思想、情感、学识于一体,集描写、叙述、议论于一身,是感性与知性的相辅相成而又相得益彰。

散文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余光中)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的抒发主要是通过和江南的对比反衬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的,进而又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比较和议论中进一步感叹出:“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者围绕着故都之秋,一唱三叹。或聚或散,或叙或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字里行间,由首至尾无不融情于景,情景交汇,浑然天成。

三、阅读训练

教材130页,朱自清《冬天》

(一)学生阅读

(二)学生讲解

要求:扣紧散文的特点进行分析。

四、教师总结

罗丹曾说:“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 散文所需要的艺术技巧确实可以说是最少的。这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容易做到的,其实却又相当困难,困难在于它缺少可以遵循的规矩,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你自出机杼,如果缺乏更大的独创性,更多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真成了无所凭借,寸步难行。

克服这种困难的关键,在敢于坦率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便于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就必须抛弃造作和虚假的东西,一切出于真挚和至诚,才是散文创作唯一可以走的路。

五、作业

1.课后选取一个喜欢的作家,阅读其散文。

2.预习小说单元。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散文的鉴赏方法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平时接触的文学体裁中散文并不多,但散文又是阅读起来比较好理解的,因此学生在现代散文的阅读方面并没有觉得有难度,只是文言文方面稍显薄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