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水龙吟改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7:30:16 体裁作文
水龙吟改写体裁作文

篇一:文学欣赏与写作——歌曲改写成词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 姓名:

《文学欣赏与写作》课程论文(2014-2015第一学期)

水龙吟.上邪

【歌名】上邪

【演唱者】小曲儿

【文案】公元二零一二年,陕西西安考古又发现一墓葬,通过墓志铭可判断其为一位将军与一位宗室女子合葬墓,主墓室存放双人合葬棺椁,但合葬棺内却仅有一具男性尸骨。意外的是,墓志铭上该宗室女子封号与史册记载的一位同时代的和亲公主封号一致。目前不知何故。

【歌词】(从左至右)

你嫁衣如火灼伤了天涯, 问谁能借我回眸一眼,

从此残阳烙我心上如朱砂。去逆流回溯遥迢的流年, 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 循着你为我轻咏的《上邪》 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 再去见你一面。

在那远去的旧年, 是你用尽一生吟咏《上邪》, 我笑你轻许了姻缘。而我转身轻负你如花美眷。 那一年的长安飞花漫天,

我听见塞外春风泣血。

轻嗅风中血似酒浓烈, 那首你诵的《上邪》,

耳边兵戈之声吞噬旷野, 从此我再听不真切。

火光里飞回的雁也呜咽,

哭声传去多远。

敌不过的哪是似水流年, 飞花又散落在这个季节,

江山早为你我说定了永别。而你嫁衣比飞花还要艳烈, 于是你把名字刻入史笺, 你启唇似又要咏遍《上邪》, 换我把你刻在我坟前。 说的却是:“我愿与君绝。”

【改写古诗词】

水龙吟.上邪

月凉微冷暮春,酒醉映烛人空瘦。流年迢远,青竹忍顾,风吹岁月。乞巧钩指,抚琴诗和,别花容羞。叹江山贵胄,人如落絮,嫁衣错,黄沙泣。

落尽风花雪月,作须眉、不作娇颜!誓补金瓯,河清暗换,血衣霞帔。怅倚危楼,簟纹灯影,君心亦然。愿来生点墨,鸳鸯缱绻,长栖萱庐!

【思路阐述】

在说这首歌的内容之前,我想先交代一下这首歌的背景。在2012年,陕西西安考古发现了一墓葬,据墓志记载:墓主人郑乹意,字恭礼,荥阳人,鹰扬郎将。父郑大士,曾任襄城郡开国公、骠骑将军、隋开府仪同三司、渠州诸军事等。墓主人隋大业八年四月十七日薨于府舍,享年五十二岁。夫人柳氏,隋昌州刺史之女,以大唐武德六年十月七日卒于私第,享年五十七岁。以大唐贞观十四年正月廿三日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之原。考古事件是存在的,但是不似歌词里写的墓主夫人是和亲的公主,歌曲是根据这个事件做了虚拟的衍生。

《上邪》这首歌是我不久前听到的,这个歌曲的旋律是很令人澎湃的,特别是开头,配上小曲儿高亢的嗓音,一下子就把人的耳朵抓住了。在没有看歌词、纯听的状态下,我耐心听到最后,透过偶尔捕捉到的一些其中的歌词以及最后那句令人心碎的“我愿与君绝”,我便知道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首歌大致讲的是一位将军和一个公主,将军因为要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不得不辜负与公主之间的感情,而公主在面对蒋军的轻负时,她毅然接受了塞外和亲,一对有情人因为江山重任不得不悲恸分离、相决绝、至死勿复相见,最后将军死后他的墓室存放的是双人合葬棺椁,将军的尸骨就这么孤孤单单地躺卧在合葬棺内,而墓志铭上以妻子的名义将公主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将军幽独的生命维度里。好一阕可歌可泣、撼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歌曲本身是从将军的角度来表达将军的无奈、决然、心殇、愧疚、情深,而我改写的词是站在公主的角度,以公主的口吻来讲述她对这件事情的感受。词表达的是,你我之间的点点往昔仍历历在目,我虽心伤,奈何身处皇家,享受了公主将军的荣光便应承担公主将军的责任,与君相决绝只是为了战场御敌时君能心无挂碍、凯旋而归。而我塞外和亲,愿用我蝼蚁浮生,撼万钧命运,以身换取河清海晏,免叫烽火涂炭生灵。我知道的,当我梦断独登高楼怅望故里,在你凭栏处亦有夜风吹满襟袖,无惧相隔千里,我坚信我们之间的爱坚如磐石、韧如蒲苇、金石难摧。惟愿来生做对人人艳羡的鸳鸯,闲话诗词,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从此再不问岁月浮沉,只执起彼此的手,再也再也不放开,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悠然一生。在笔者心里,公主是娇柔的更是坚韧的,是纤瘦的更是有担当的,是可爱娇羞的更是果决勇敢的,是美丽善良的更是明理大度的,是小鸟依人的更是心系天下的,是娇颜更是须眉!

私以为,为爱情跳脱俗世枷锁不顾一切不问千秋万岁名的相守固然令人赞赏,为家国民族荣辱兴衰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而甘愿牺牲决然断情孤眠幽独的隐忍更令人敬重。我欣赏坦率执拗争取所爱之人,更赏识心疼默默牺牲默默付出不求回馈之人。自古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个人与大家、情与义、爱情与天下,面对这类人生的选择题,无论你选择了什么,不存在对错的问题,也无人能责难你的选择,毕竟是人就有私。只是,历来取私舍公者繁,取公忘私者鲜,难免人心凉薄。我赞美取公忘私者,不因难得,不因不朽功业,只为他们携带而来的那抹暖色。相爱是否就要相老?或许,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相爱的人不再相爱了,才是最大的悲剧。相爱的人只要继续相爱,不管在一起还是分开,不管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都不算绝望,因为我始终牵挂你,你始终思念我,彼此的心牢牢相守着。爱情之美,如是而已!我相信,公主与将军永远相爱,无论时局如何变换,岁月如何沧桑。取“上邪”做题目,正意欲表达公主对他们爱情的坚定坚守,无论相隔多远,岁月如何久远,我们的爱恒坚如磐石、韧如蒲苇。

由是作词记之,褒贬人物。

篇二:水龙吟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

2.通过本词感受词人的独特形象。

3.学习本词的抒情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在诵读中感受词人的丰富形象及作品抒情方法和写作技巧。

2.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诗词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辛词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

2.品味鉴赏辛词,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品味诗词语言。

2、明确词中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教学难点】

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勾勒时代,营造情境。

中国有这么一个王朝,在对外战争中,不是输给辽,就是输给夏,输给金,输给蒙古,和外族没打过几次胜仗,为了讨好外族,所谓的天朝大国,还年年进贡,而且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两位皇帝以及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均被俘虏,大量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被洗劫,丢进汉族人的脸,成为后世的笑柄。这就是南宋王朝。而南宋,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然而有这么一个诗人用他的如椽之笔饱蘸满腔热血书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他就是辛弃疾。我们今天就学习他的一首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学生回顾初高中阶段学过哪些辛弃疾的词作,学生介绍辛弃疾:谈谈你眼中的辛弃疾。

教师点评:辛弃疾,山东人,山东乃齐鲁大地,自古崇尚忠义。他南渡归宋,上《美芹论》,一腔忠义只为报国,他本有将相才华,本该驰骋沙场,却只能够泪洒宣纸。南宋,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辛弃疾便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之一,他有非凡的勇气、坚定的意志和忠贞爱国的情感。词人饱含这样的情愫,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三、破题

“水龙吟” 为词牌名。“登”:我们一看便知道本词是一篇登高抒怀之作。孔子曰:“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四、倾情诵读,整体感知:(要求:注意正音、停顿、语气和情感的初步把握)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五、自读——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自读本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感受词人形象——找出词中直接表达词人登健康赏心亭的感受的词句。

“无人会,登临意” “揾英雄泪”

思考:

1、如果你是一位画家,根据本词你将通过哪一细节来点染辛弃疾的形象,你将怎样充分运用本词内容为辛弃疾画像。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后回答。

【明确】:英雄泪。这应该是一副流着热泪的英雄画像。(其他观点也可,但教师加强指导。)

2、你是由本词中的哪一句想到的。

【明确】: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其他也可,但要言出有据。)

3、请学生朗诵本词,教师进行评价。

六、品读——品读形象,把握感情。

1、为什么说辛弃疾是英雄呢?根据你所搜集的材料予以证明。

2、那么辛弃疾又为什么流眼?词中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他流泪的原因?

【明确】:无人会,登临意。

3、这里边的“意”可以理解为词人的思想情感,那么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呢?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请学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理解。补充解释背景:辛弃疾出生时,金败北宋、靖康之难

已经13年了,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排挤陷害,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淳熙元年,他应叶衡之聘在健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明确】: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乐于归隐的不屑、对谋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借景抒情和用典抒情(言志)

七、、赏读——欣赏佳句,感受技巧。

(一)赏析上片

思考1:在赏心亭是什么触动了作者的心弦?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描写了哪些动作? 看到的景:楚天 江水 落日 断鸿

动作描写:看 拍

思考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物牵动了作者“无人会,登临意”的心绪。在我看来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哪些句子真正是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的典范且让你难忘呢?请选择一句加以鉴赏,并说说你的理由。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天高水长、浩渺寥廓 热血沸腾慷慨悲歌

【明确】:开篇写景,以无际楚天与滚滚大江作背景,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面对这无边的秋色、空寂苍凉、东去的长江,渺茫壮阔的境界,词人那种热血沸腾慷慨悲歌的情感让我们一览无余。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壮阔秀丽 家国之愁 忧国忧民之情

【明确】:借景抒情。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用玉簪比喻苍翠挺拔的青山;“似将青罗髻,撒在明月中”,皮日休用青罗髻形容碧绿层叠的山峦。“玉簪螺髻”写出了江南远山壮阔秀丽。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思考:作者为什么认为“玉簪螺髻”般壮阔秀丽的江南远山“献愁供恨”呢?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苍茫悲凉 孤寂悲苦;家国之悲 乡土之思

【明确】:借景抒情。写的是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

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寓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这里的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英雄无用武之地、知音难觅的郁苦闷

【明确】: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看、拍,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又曰“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作者腰悬利刃,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情感要点:家国之恨,家国之悲,乡关之思。

(二)、千里清秋,辽源空阔,大江东去,无边无际;楼头落日,孤雁声凄,江南游子 ;看吴钩,拍遍栏干。句句含情,字字是泪。请大家展开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散文的笔调,改写上阙。然后互相交流,以此感受词作的景中情。

(展示写作片段):楚地的天空辽阔,清爽的秋气弥漫千里,秋色无际,水流无边。登高望远,远山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现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夕阳中独立高楼,听着失群的孤雁的声声哀鸣。把宝刀吴钩看了又看,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楼的用意。

(三)鉴赏下片

思考1:词的下片,可以说具体诠释了作者的“登临意”,但,词的下片并没有直接抒情,反而写了几个小故事,实际上作者在词的下片集中采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

张瀚的“鲈鱼之思”:乐于归隐

许汜的“求田问舍”:谋取私利

桓温的“树犹如此”:时光流逝

思考2:在用典方面,吴衡照认为辛弃疾有“别开天地,横绝古今……弥其见笔力之峭”之妙,而刘克庄却认为有“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之嫌。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词下片

所用的三个典故,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再次展示背景材料:22岁的辛弃疾率义兵经戈铁马,投奔南宋,那时的他是多么的意气风发。然而此后的12年,满腔热血的他却不被信任——抗金收复中原的主张不被采纳,不被重用——投闲置散。34岁的辛弃疾进退两难,既不愿随波逐流,又无法实现抱负,只能任年华虚掷)

要求学生紧扣“休说”“羞见”“可惜”三词分析情感的层次性,体会作者对典故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态度,紧扣背景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小结:下片用三个典故来展开论述“登临意”。第一个典故这里辛弃疾虽然拿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第二个典故诗人对许汜身处天下大乱之时,不忧国忧民,而去为自己购买田地房产,也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如果自己也像许汜那样为自己去购买田地房产,一定会受到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耻笑,自己也感到惭愧。第三个典故桓温是见树木长大,叹息年光流失,转眼人已经老了。而诗人“可惜流年”和恒温完全不同,诗人可惜的是自己起义南来已经十二年了,而自己时时刻刻希望的:出兵北伐,驱逐金兵,恢复中原,。至今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叶嘉莹教授曾说:“盖辛词之用古典,约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作用:一则即可以使之避免直言之质率;再则又可以将一己之感情推远一步,造成一种艺术之距离;三则更可以借用古典而唤起读者许多言说之外的联想。”

思考3:体会“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的作用。

【明确】:直抒胸臆。“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只有呼酒买醉。这正是“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同时也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教师小结: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35岁的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交织于胸。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萌生出退隐之念,但英雄无功的羞愧感和执着的进取心促使他放弃了隐退的念头。欲进不能,欲退不忍,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现在,让我们用齐声诵读,走进这位流泪的悲剧英雄吧!

篇三:2015期末 一模 二模诗歌

2015东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6题。

①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

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

②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注】①隐括: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②牛山:在今山东临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附】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6.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江水浸云影”,描写江水倒映出天空之云。一个“浸”字写出了一江秋水的澄澈。

B.“风景今朝是”两句,意即美好的自然现在依然存在,而曾经登临的昔人已成为过去。

C.“无尽今来古往”三句,词人从时空变换角度抒发了人生短暂、时有危机的无奈之感。

D.富有理趣,是宋代诗词的特点之一。此词由景入情,表达了词人对人生、世事的理解。

②下列画线诗句的意境,与“空翠渺烟霏”一句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B.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C. 三山凌苦雾,千里激悲风。D.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

③隐括之作,贵在翻新。比较杜牧原诗,任选一个角度,分析朱熹此词的新意。(5分)

答案:16.①(3分)C②(3分)B

③(5分)可从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角度比较。

2015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⑴—⑷题。(19分)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

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

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⑵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5分)

⑷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8分(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

“头上纶巾醉堕”写词人借酒浇愁。酒,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忧愁相伴。白居易的《琵琶行》中“①,②”之句,刻画了送别之际,宾主举杯,想要将离③,④,化作相思泪”之句,借酒抒发相思之愁;苏轼在《念奴娇〃,⑥⑦,⑧”,写出他在辞官归田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快乐。

答案: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15.(19分)

⑴(2分)C(“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有误,“把茱萸细看”抒发的

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词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⑵(4分)C、D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⑶(5分)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1分):词人回到家中,儿女牵

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1分)。与下文醒来后眼前孤独漂泊的生活(1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1分),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⑷(8分)①主人下马客在船②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④酒入愁肠 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 ⑦携幼入室⑧有酒盈樽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5~18题。

过辛稼轩神道①

(明)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②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③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④树林。

【注】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

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

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和不甘。

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

16.下列诗句与“英雄已尽中原泪”所表达的情感,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7.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情节和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18. 从古至今赞美英雄的作品不可胜数,在作家笔下英雄人物各具风采:屈原诗中的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堪称鬼雄;苏轼笔下的一世之雄曹操“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

英武豪迈,雄姿英发的周瑜“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神潇洒。(3分)

答案:15.(3分)A

16.(3分)D

17.(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歌相关内容(2分),分析其苍凉的意境(2分)和悲壮的情怀(2分)。

18.(3分)终刚强兮不可凌横槊赋诗 樯橹灰飞烟灭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

②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③④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

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③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答案:①(3分)D(“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

②(6分)

手法: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评分标准:本题6分。手法2分;形象特点与作者心绪,各1分;妙处,2分。 ③(4分)黄芦苦竹绕宅生谪居卧病浔阳城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5石景山一模

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8—21题,共18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注,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句出自《孟子》,是说有一个齐国人每天外出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余下

的酒饭,回家后洋洋自得,竟然向妻妾夸口说是权贵请自己吃饭。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8.《清明》诗中“士甘焚死不公侯”一句表现了介子推的名利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 , ”两句也表现出相近的态度。(2分)

19.下列诗句中,与“人乞祭余骄妾妇”一句所使用表现手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E.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两首诗都描写了清明时令的郊野景象,但呈现的氛围与表达的情感并不相

同,请结合诗句进行比较。(4分)

21.现在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寒食节与清明节气融合的结

果,汇聚了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综合《介夫传》、两首宋诗和链接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分条概括。(8分)

【链接材料一】

①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旧俗以介推焚骸,国人哀之,至其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犯之则雨雹伤田。

②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南朝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

【链接材料二】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 王维《寒食城

东即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