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学作文教学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3:30:26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论小学作文

篇一:读《小学作文教学论》有感

读《小学作文教学论》有感

朝城路小学 王琪琪

有人说:“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思想材料的书”。 《小学作文教学论》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全书开篇从小学作文训练的时弊入题 ,针对性强。如作者认为,当前小学作文训练最大的毛病是起点过高,有的提出“题材新,立意深”的要求,有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致使大多数班级学生与这个要求相去甚远,并追根溯源,指出原因。真可谓抓到了痒处,触到了痛处。

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当前小学作文训练中还存在着令一个毛病,即简单化。如有的认为,小学生作文只要有所感就写的出,从而把作文的重点移在所谓“感触”上,而不是根据小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特点,把力气用在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其实有所感可能说得出,但不一定写得出。他们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混为一谈。所以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小学阶段的儿童,内部语言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把他们有所感的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有两种形式:一是向口头言语的转化,二是向书面言语的转化。对初学书面语的小学生来说,后者比前者难得多。所以从有所感到写得出,并不是那么直接简单的事。要使小学生在有所感后写得出,必须在书面语言上下苦功夫,提供条件,如提供大量优化组合的阅读材料,教给必要的最初步的书面语表达规则和写作方法等,否则,别无捷径可走。

本书最可贵的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提倡写“程序作文”即是一例。在这章中,作者对程序作文的内涵作了明确而科学的表述。其实,当今世界,在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是生活在各种程序当中的。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信息化的生活节

奏的加快,以及文字的密集和实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要求人们会读会写程序性的文章。程序对小学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不仅学习文明礼貌行为要有一定的程序,即使一天的生活,一次活动,一件事情,一节课,都有一定的程序性。所以,小学作文训练,首先要考虑的是,指导他们把这些朝夕相处的生活程序写出来,而不是指导他们挖空心思去无病呻吟,写造作式的文章,或编织文学性的故事。再就小学语文课本来看,大量的是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而这些记叙文都有相对稳定的写作模式(如自然顺序结构顺序等),易于被学生所模仿,这样就可大大减少教师指导作文的困惑和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心理障碍。我认为作者所称道的程序作文是值得提倡的。其次,本书多次作了理论的升华。这就使本书增添了一分光彩和理论的价值。例如,在观察中,提出语言与形象的结合问题,就具有心理学意义。实际上,这是一个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问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人们强调发展儿童的智力,固然有积极意义,但往往片面住意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略了形象思维的同时协调作用。其实在人的智力发展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的。再说,抽象思维是寓于形象思维当中,并通过形象思维来表现的。所以,当我们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有意识的启发儿童用概括的词来表述东西,从而时观察所得巩固化。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初步经验,开了个好头。

篇二: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体验生活真实 张扬习作个性

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小学 吕洋洪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让学生妙笔漫花,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心愿。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习作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习作的结构和技巧,而忽视学生习作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只注重习作要写有意义的内容,而忽视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这是束缚学生张扬习作个性的桎梏,学生在老师诸多条件制约下习作,作文内容、格调具其形而失其神,既不能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特点,更不能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应从体验生活真实,张扬习作个性的角度来优化习作教学,赋予习作教学生活的灵性。

一、体验生活真实,是张扬习作个性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先必须要解决积累问题。

(一)立足校园,感悟童真童趣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丰富多彩的体育和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课余生活的快乐;精彩纷呈的才艺PK,展示孩子们艺海冲浪的神韵;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做人的真谛。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张扬习作个性提供最原始的积累。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且交给他们科学的阅读和积累方法,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

(二)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家是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体验家庭中爱的给予,诱发孩子们强烈的爱的回报心理,从而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饺子”、“吃月饼”、“炒蛋炒饭”、“爱”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

(三)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灾区人民献爱心,唤起他们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公仆》等影片,让学生感动廉政楷模,培养学生的凛然正气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我让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的环保现状,指导他们由心动到行动,写出改善环保现状的倡议,并且精心组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学生去带动家庭成员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之中,增强了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我让孩子们观察家乡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

(四)融入自然生活的恬然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艺术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二、优化习作教学模式,是张扬习作个性成败的关键。

所谓个性,就是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习作才会有个性。体验和感受是张扬习作个性的催化剂。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和感受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那就是优化习作教学模式。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

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

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拙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深入观察,细致描写。

小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虚构,而是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的敏感性,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文字形式反映它。学生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存在有材料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现在有了优课设备,教师就可以及时用相机或DV拍下活动场景,直接传到电脑上,以便于学生观察活动过程中不同性格的人的表现,学生对于不同人物的表现就会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活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脑海中也有了可写的材料。在播放的过程中,采用慢镜头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屏幕上的人物,他们的身材、外貌、衣着、表情、动作、语言等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因人而异地描写,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从而明白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教师利用优课设备帮助学生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表象,然后指导学生用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去强化典型的人物形象,习作的精彩度就会明显提高。

总之,通过充分体验生活真实,优化习作教学模式,张扬了学生的习作个性,使学生不但在习作中展示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且乐于用习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诞生的习作才精彩,才具有生活的灵性,才是形神兼备的、师生最满意的妙笔漫花。

篇三:小学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我不搞“速成”

——小学作文教学之管见

时下,“挑战作文100分

小学作文教学论

”“文艺欣赏”“创新作文”等许多美其名曰的作文速成班广受学校、家长及学生的热衷,甚至有的人对仅仅上十几节课的培训效果已经能做出肯定的答复“有效果!”但真的是提高了作文的能力了吗?实际上,作文能力不是由技巧决定的,它是整体语文素养的体现。语文的素养是不能“速成”的,即使是“速成”了,也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因为:

一、 生活的认识能力不能速成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这就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生活。生活既包括现实生活,也包括由现实生活在学生头脑中引发的想象。

在小记者培训班上,我营造的情境让学生们笑得前俯后仰,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我对他们的要求:细致观察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仔细倾听人物之间的对话,善于发现有趣的细节活动。虽然我反复强调:“观察是写作的开始,要用心观察”,但是,一时难以养成的认识能力摆在面前,课堂的快乐和轻松让孩子们忘记了自己看到的,无暇去静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然,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捕捉,离不开平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二、 阅读的积累过程不能速成

写作不仅需要直接经验,而且需要大量的、丰富的间接经验,阅读的过程是吸收间接经验,并且积累语言和形成语言的过程。阅读人类流传下来的名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如何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此外,在阅读中受到如何做人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培养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不少老师引导学生养成每日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这样的教学理念正是立足于学生积累阅读的长远的目标,非常值得鼓励和提倡。

三、 写作的实践过程不能速成

画家是画出来的,书法家是写出来的,作家是写出来的。作文的启蒙阶段,提倡“我手写我口”,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引导学生拉长写,能写的多写,“不要怕写得不连接,不围绕一个主题来写,哪怕是记流水帐似的一条一条地写也好,叫他们把意思都写出来,教员再帮助他们剪裁组织”。在形成对写作的兴趣以后,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写作的规律。

总之,语文能力的形成重在积累,而积累是不可能“速成”的。就如毛主席所说:“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尝试“分阶段、慢节奏、多领域”实现作文水平的缓步提高。

一、 起步阶段:自由走

第一阶段:(1——2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时候,不用条条框框来框住学生,不讲如何实现“凤头、猪肚、豹尾”,鼓励多写,对写话感兴趣,对其开头、结尾、构思、立意不作批评性评价,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地抒发内心语言的一种方式。

比如:如读了“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兔,有时像一群绵羊??”就让学生去看看秋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云,也可想象可能的样子,尝试着接下去写。我发现,学生兴致勃勃地仰望着蔚蓝色的填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欣赏着各朵云。这样,学生的笔下就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有时像海滩边翻腾的波浪,有时像张牙舞爪的蛟龙,有时像一只出外找食的狐狸,有时像甩着长尾巴的蝎子......”充满情趣的语言流淌着,让人欣喜。

二、 开步阶段:扶着走

第二阶段:(3——4年级)《课程标准》中说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生活中有许多新奇的东西,但学生往往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给了我们启发:“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让学生们回家做一做小实验,改变一下切水果或处理其他东西的方式,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我们班的许多学生写下了自己新发现。有的说:“芒果的横切面里有一张可爱的笑嘴”,有的说,“香蕉的横切面是一个‘米’字”,有的说,“梨里边也有一个五角星”??下面附上我班学生的一篇习作。

橙子的秘密

今天,我剥了一个橙子吃。我把橙子一切两半,突然发现橙子皮的纹理不一样,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去查电脑。

电脑上说,因为橙子挂在树上生长,受阳光照射的面积不同,一般阳光照得多的纹理是向右,反则是向左的。我觉得电脑上的资料太生涩难懂,就想等妈妈回来之后问个明白。终于等到妈妈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那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吧。”我点了点头。

妈妈拿了两只橙子,都把它们一切两半,拿其中的一个给我看,让我认真观察一下,再做比较。我仔细地看了又看,发现皮的纹理的确不同,但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解释说:“因为太阳的照射面不同,还有雨水浇灌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橙子皮的纹理就有区别,不过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生长在果树上的位置,长在茂叶里的纹理向左,挂在叶子外的纹理向右,而且长在里面的橙子被遮住了阳光,挡住了雨水,相对来说味道差些,长在外面的相反味道好一些。”

我高兴地叫道:“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啦!”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细节是你不知道的,但只要细心观察,再耐心询问,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 大步阶段:引着走

第三阶段:(5——6年级)“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素材的积累在日常的留心观察中获得,个人的独特感受在观察中产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许多令人惊喜的文字就在学生笔下流泻开来。

下面也是一篇我的一个学生的习作:

寻找春天的美丽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今天我就用我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春天。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家门前的草地上。这片草地远看没什么特别,和冬天一样,黄黄的。但是走近,拨开黄草一看,是一棵棵刚长出来的细草,似乎知道春天来临了,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观赏外面美丽的景色,真是“草色近看远却无”。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我们的校园里。校园里有几棵山茶花,叶子深绿色,绿得发黑,绿得发亮。绿叶中透着春的气息,一朵朵山茶花竞相开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快要破裂似的;有的刚刚展开几片花瓣,像姑娘躲在后面似的;有的已经全部开放了,就像在把自己的美丽亮给别人看。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宽阔的马路边。马路边,一排排柳树,长出了细长的柳条。柳条上钻出了鹅黄色的嫩叶,就像女孩子的头发上挂着的蝴蝶结。千万条柔柳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

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眼前,只要我们用心去找,就一定会发现美丽的春天。

假如,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假如他没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灵,如此优美的语言怎能出现在笔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文教学应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对认识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