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一匡天下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3:23:36 作文素材
一匡天下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成语故事 (二)

成語故事 (二)

成語 目 錄

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有志者事竟成)

太行、王屋兩座山,本在冀洲以南、黃河以北。

北山有一位愚公,年已九十餘歲,面山而居,時常感到門前為大山堵塞,出入繞道好不方便;於是舉行一個家庭會議,計劃從大門起,掘開一條道路,經過豫南直通漢水。

於是率同妻子兒女,開始挑土鑿石,進行開道。鄰人京城氏有一寡婦,所生的遺腹子年方七歲,也歡躍地加入工作,逢年過節始回家一次。

河曲智叟笑他們說﹕「老公公,你真傻﹗憑你的殘年餘力以及幾個孤兒孺子,莫說毀山開道,就是盡了畢生之力也不能動山的毫毛。」

愚公嘆了一口氣說﹕「真是固執不通,你的智慧還不如孀妻弱子。你不是顧慮我年老麼?我死之後還有兒子,兒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代代開鑿;而山是死的,不會增加,何愁不被我的子孫剷平。」

上帝知道了他這樣的堅毅精神,於是將兩座大山移開他的門前,一座置於朔東,一座置於雍南。

成語故事 “失斧疑鄰”

有一位木匠,忽然發覺手頭常用的一柄斧頭不見了,東找西找也找不到蹤影,心裏非常懊惱。

他想了又想,忽然想起前天鄰居那個大兒子曾經來過,當時發覺有點鬼鬼祟祟,頗為可疑,覺得一定是他偷了去。

第二天一早,木匠看見鄰家大兒子在門前餵馬,便想上前問個究竟,可是一轉身,鄰兒又走回家去,木匠心想定是他作賊心虛,故意避開他。

不論鄰家的大兒子做了甚麼,木匠也認為他的行為表示了他就是偷斧頭的人。後

愚失求捕朝守三按捨排推曲東畫公斧乞蟬三株人圖本難己高施蛇移疑者之暮待成索逐解及和效添山 鄰 言 道 四 兔 虎 驥 末 紛 人 寡 顰 足

來,斧頭在一個地窖子裏找到了,木匠才記起是自己丟在那裏。從此,木匠再遇到鄰居那個大兒子,一點也不覺得他像個會偷斧頭的人。

成語故事 “求乞者言”

“求乞者言”(職業,只要自食其力便沒有貴賤之分。)

管仲相齊,輔佐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齊國的政治、經濟飛躍進步,社會人心向上,各安所業,國富民豐。

在臨淄都城,有一叫化子,好吃懶做,不事生產,早夕仰臉向人,乞取施捨,這時齊國官民皆忙於工作,故此種伸手生涯時常遭受路人鄙斥。

叫化子翻然悔悟,投效田氏養馬場中,作為馬醫副手,賺取微薄工錢,城中有與人和他相識,便指出馬醫本來是賤役,但為何他還去做他的副人呢?覺得這是一種恥辱。

叫化子則反駁道,這比做叫化子好,一個人出自己的力,食自己的汗,絲毫無求於人,並沒有甚麼可恥呢﹗

成語故事 “捕蟬之道”

“捕蟬之道”(做事要專心一致)

孔子到楚國去,路過一處大道,兩旁綠柳成陰;看見一位駝背老人,在柳中黏知了,只見他手持長竿,對準目標,輕輕一觸,即獲取一隻,比探囊取物還容易。

孔子頗為稀奇,上前問道﹕「你的技術真高明,能否說說固中道理?」

「噢﹗先生,這是沒有高深學問的。先說說我練習捕蟬的過程,我在五六月間,知了尚未出世時,便把泥巴搓成一顆顆丸子,拿在竿頭上,用手疊起來;若能兩顆重疊不墜,捕蟬時便很少失手,三顆重疊不墜,便十拿九穩了。這是我練習穩定的工夫。再說我捕蟬時的專心致志吧,我在對準目標的時候,身子真好像一根木樁,手臂便是上面的樹枝;這時,雖有天地之大,萬物之多,我的兩眼只見到蟬的雙翅,其他一無所知。」

成語故事 “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老人,家裏養了好幾隻猴子,平日愛護備至;雖然家裏人口糧食不足,亦不肯教猴子忍飢挨餓。那些猴子亦能善體老的意旨,懂其言語,看見主人走近時,莫不歡欣跳躍,如兒童之依偎父母一般,往往引起老人哈哈大笑。

一年遇到災荒,食物漸漸不濟。老人無可奈可,只有減少每天的供應;但又恐猴子吃不飽時,發生吵鬧。

有一天,他走到籠子旁邊,對猴子們說﹕「以後我餵你們的山芋,將定分量分配,早晨三隻,晚上四隻,你們看是夠不夠?」

猴子在籠子裏發生擾攘,表示太少了。

老人便說﹕「好了,我早晨給你們四隻,晚上三隻吧﹗」

猴子這才表示滿意,喜形於色。

成語故事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凡事人成不變,終自食其果)

有一個宋國人,在田裏工作的時候,有一頭野兔如流矢般的跑來,因被野犬追逐,驚慌失措,視線不清,一頭撞在田邊的古樹上,登時氣絕死亡。

這位宋國人,毫不費力的撿得了這頭野兔,歡喜萬狀,認為任何經營皆無此幸運。從此,他便田也不耕,家務也不理了,每天一早便守著那株古樹,等待兔子前來撞斃。

可是,他從此以後並未能撿得第二隻兔子了。

成語故事 “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不要輕信別人的說話) 魏國龐恭,奉命陪同太子出發到趙國邯鄲去作人質。恐怕去後遭受讒言中傷,預先啟奏魏王說﹕「假使有一個人報告街市有虎,大王信不信?」

「不信」

「有兩個人同樣報告呢?」「也不信」

「有第三個人,再來報告呢?」「那未,寡人便要考慮了。」

於是,龐恭加重語氣說﹕「猛虎不會跑到街市上去,這是誰都具有的常識,可是有三個人同樣一說,連大王也會深信不疑,可見讒言是多麼可慮啊﹗」

成語故事 “按圖索驥”

春秋有個伯樂,一天路過虞阪,有匹拖著鹽車的馬對他叫個不停;他走到馬前,原來是匹千里馬。他覺得這匹馬太委屈了,不禁同情而傷心的哭起來,馬兒見伯樂了解牠,就低下頭來吐白沫,又仰起頭來狂叫,聲音非常悲壯,表現又難過有高興的樣子。後來伯樂將牠對馬的經驗寫了一本書,還插畫。他兒子以為學會了父親的本領,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可是找到的盡是壞馬,沒有一匹千里馬。因他只會按照好馬的圖樣去對證馬匹,並沒有識別好馬的知識與經驗。

1.根據已有的資料會線索加以探求。2.做事拘泥成法,毫無靈活,不知變通。

小華讀書不知變通,只會【按圖索驥】,所以成績不會進步。

成語故事 “捨本逐末”

戰國 時,有次,齊王派使臣去訪問趙威后,威后洞未拆開信,即問使臣:﹁貴國莊好嗎?人民好嗎?﹂使臣不愉快的答:﹁我是奉命來問候你的,你不問王,先問莊和人民,難道先捨根本去問未事嗎?﹂

意指完全不顧或忘俗根本,反而去追求一些小枝小節,斤斤計較於細微。

大學聯考眼看就快到了,你還不用功讀書,只是一味燒香拜佛,豈不是﹁捨本逐未﹂。

成語故事 “排難解紛”

戰時秦軍住趙城邯。魏將新垣衍勸趙尊秦為王,可使秦退兵。魯仲連說:﹁秦本就強,如果稱帝,一定更暴虐,魏甘心屈服在他下面?又秦稱帝,魏就是他屬國,他要殺誰,你能保得住地位嗎?誅垣衍聽完,行禮謝,並打消原意,回覆魏王去。秦得知稱帝的事沒成,想邯鄲城內必有才幹之人,而不敢輕舉妄動,將兵撤到汾小去。後來魏無忌竊救趙,把秦軍打得大敗。趙孝成王為酬謝魯仲連,請他做官,他不就,送他千兩黃金,他也不要。他說:﹁為人,就該替別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絕不接受別人一點報酬。﹂ 排解果難糾紛。

調解委員會可以幫百姓﹁排難解紛﹂。

成語故事 “推己及人”

春秋時,有年冬天,齊國 下大雪,連著三天三夜還沒停。

齊景公披件狐腋皮袍,坐在廳堂欣賞雪景,覺得景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幾天,則更漂亮。

晏子走近,若有所思的望著翩翩下降的白絮。景公說:「下了三天雪,一點都不冷,倒是春暖的時候啦!」

晏子看景公皮袍裏得緊緊的,又在室內,就有意的追問: 「真的不冷嗎?」景公點點頭。

晏子知景公沒了解他的意思,就直爽的說:「我聽古之賢君:自己吃飽了要去想想還有人餓著;自己穿暖了還有人凍著;自己安逸了還人累著。可是,你怎麼都不去想想別人啊!」景公被晏子說得一句話也答不出來。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去替別人著想。

有愛心的人,總是會「推己及人」的為別人著想。

成語故事 “曲高和寡”

楚大夫宋玉,文章寫得很深奧,百姓看不懂,故很少稱譽他,因此楚王疑心他行為不檢,就問他是否有對不起百姓的地方,

宋玉答: 【有個人在唱歌,初唱通俗歌曲,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再唱楊阿的歌曲,高深了點,跟著唱的就只有幾百人,後再唱深奧的陽春白雪,跟唱的少道幾有幾十人而已,最後他唱的,是用了商調和羽調,還夾雜了曲中最高的徵調,懂得人更少的可憐,能跟著他唱的舊址剩寥寥幾個人,這自然是曲太高,和的人自然就少的緣故。】

1.用已比喻知音難得。2.用已形容懷才不遇。

這篇文章寫的很出色,只可惜【曲高和寡】。

成語故事 “東施效顰”

西施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有一次,西施害了心病,皺眉蹙額地走再村路上。

村里有一位醜陋的女人看西施蹙眉捧心的樣子很好看,也就模仿西施的樣子,捧著心口,皺眉蹙額地走再村路上。村里有錢的人看了,便緊緊地關上門不出來,窮人看見他的樣子,領著妻子遠遠地走開。

效:模仿。比喻效果適得其反。

凡是要搞清楚如何作,不要一味的【東施效顰】否則將弄巧成拙。

篇二:齐文化成语故事

1、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形容临淄商业繁华、人口众多。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意思是临淄有三百闾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住太阳,每人挥一把汗就像下雨一样,人多得肩擦肩,脚挨脚。

2、及瓜而代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来讲好明年瓜熟了就换防。两个人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一年的戍守任务,到了瓜熟轮换的时候,齐君却不派人来接替他们。两人派使者给于是,两人对政令无常、朝令夕改的齐襄公大为不满,便偷偷地去投靠与襄公结怨甚深的公孙无知,共同商量作乱之事。在一个冬天,齐襄公到渠丘田猎,早有预谋的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三个人,乘机起事,向毫无防备的齐襄公发起攻击。齐襄公在慌乱中被公孙无知斩杀,后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君。

3、一箭之仇、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小时候相交很深,成为莫逆。管仲家贫,有老母,鲍叔牙时有接济资助,甚至一起赚钱,管仲也是多得多分,而鲍叔牙绝无怨悔,史称“管鲍之交”。齐僖公、襄公时期,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而管仲则是公子纠的师傅。因为齐襄公诸儿淫行无度,滥杀无辜,暴虐无道,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逃奔到了莒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出奔鲁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无知杀死,无知又被雍廪杀掉,小白与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公子纠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假装被射中,倒在车中,骗过管仲,抢在公子纠之前赶回临淄,登上君位,也就是齐桓公。后来,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谏下,不计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相。他们对内推行全面改革,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创建了春秋首霸的赫赫伟业。

公元前645年,管仲患了重病,桓公去探望他,询问谁可以继任相位。管仲认为鲍叔牙善恶分明,不适合担任相国。易牙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向鲍叔牙告管仲的黑状。鲍叔牙却认为管仲理解自己、一心为公、并不去计较。可见,管鲍之交不仅仅是私交,更多的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国家利益之上的人间大爱。

4、老马识途

公元前664年,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庄公抵挡不住,向齐桓公告急。齐桓公、管仲率领齐军前去救燕。齐军与燕军合兵一处,杀得山戎大败,山戎首领带着残兵败将逃入孤竹国(今河北西北部)。齐军追击山戎的过程中,误入荒漠,迷失了方向。管仲向齐桓公建议说:“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大王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让他们走在队伍的前面,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依言,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军队紧随其后,果然走出险地。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树人,百年树人”意思是种树是为十年以后打算,培养人才是为长远打算。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种植,培养。木,树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材。种谷,是一种一收;种树,是一种十收;培育人材,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

管仲的言论,表现了齐国执政者对培养人才的重视。齐国是一个从太公“尊贤尚功”开始就高度重视人才的国家。齐国“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用人模式,在先秦各诸侯国中特色鲜明,历史悠久,蔚为传统。

6、和而不同

《晏子春秋·外篇第七》记载:齐景公从打猎的地方回来,晏子在遄台随侍,梁丘据来诣见,景公说:“只有梁丘据与我和谐呀!”晏子回答说:“梁丘据与您只是相同而已,哪里说得上和谐。”景公说:“和谐和相同不一样吗?”晏子说:“不一样。和谐就象调治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肉,用柴火烧煮,厨师调配,使味道适中,味道不够就增加,味道过了就减少。君子吃了它,心情平和。国君与臣子的关系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行而其中有不可行的,臣子指出其中的不可行,正是促成国君认为可行的;国君认为不可行的,而臣子指出其中可行的,去掉不可行的,所以政治清平而不相抵触,百姓没有争夺之心,所以诗经上说:?有着美味调和好羹汤,五味齐备又平和,精诚感动神来享,一致肃静无争论。?先

一匡天下成语故事

王之所以调备五味,调和五声的原因,是用来平静内心,成功地治理他们的国家。声音和味道一样:是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相互组成的。是由清浊、大小、短长、缓急、哀乐、软硬、快慢、高低、出入、疏密互相调节的。君子听了,内心平静。内心平静德义就和谐。所以《诗经》上说:?德音没有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行的,他也说可行;国君认为不可行的,他也说不可行。如果用水去调剂水,谁去吃它?如果琴瑟老弹一个音,谁去听它?”景公说:“好!”

7、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意思是一只平时不鸣叫的鸟一叫,声音惊人。比喻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突然有惊人的表现,干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鸣惊人”源于《史记·滑稽列传》。战国时期,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赘婿,身高不足七尺,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使齐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就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有一次,淳于髡对齐威王说:“大王,我给您说个隐语玩玩,怎么样啊?”齐威王兴致高涨地说:“寡人智慧超群,有什么隐语能难到我呢?快说。” 淳于髡就笑着说:“我

们齐国的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听后,怔了怔,心中忽然有所触动,心情似乎有点沉重,低下头来,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对周围的大臣们郑重地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就使人惊异。” 淳于髡的隐谏使齐威王醒悟过来,开始励精图治。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了忠于职守、政绩卓著,但不会奉承阿谀的即墨大夫;烹杀了荒于政务,靠贿赂齐威王身边的人而求取名声的东阿大夫;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达三十六年。

齐威王一鸣惊人的典故,两千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中国可谓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这个典故说明,一个人有错误并不要紧,关键是要能猛然惊醒,翻然悔悟,勇于改过。一个人只要能够认真、坚决的改正错误,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8、门庭若市

提要:“门庭若市”指门前和院子里的人很多,像市场一样。比喻来的人多,非常热闹。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出现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结尾部分:(威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齐威王时期,齐国相国邹忌明明不如徐公长得美,然而却受到了妻、妾及客人的奉承,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从此事中悟出:执政者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才能掌握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施政。第二天,邹忌把自己悟出的道理告诉了齐威王,借以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多听取、采纳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齐威王欣然纳谏,立即下令:“不论朝中大臣,地方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凡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给上等奖励;用书面形式指出我过失的,受中等奖励;能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我过失的,受下等奖励。”命令颁布的最初几天,向威王提意见的人很多,宫门和朝廷里人来人往,热闹得如同市场一样。几个月以后,来提意见的人就少了;过了一年,齐国人想提意见,也没有可批评的了。其他国家看见齐威王如此谦逊宽容,热爱民众,纷纷到齐国来朝拜,齐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大增,这就是在朝廷、在国内战胜了敌国。

“门庭若市”这个成语阐明,一个品德高尚、大气智慧的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只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政议政,聚民心,集民智,自己的施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从而取得成功。

9、百家争鸣

齐宣王尊贤礼士,喜文学游说之士,大兴在田齐桓公时期就已经建立的稷下学宫。他在政

治上给稷下学者相当高的地位,在经济上给他们以丰厚的待遇。凡来稷下的学者,都要经过齐宣王召见,通过问答及对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带徒多少、资历深浅等条件的了解,授予不同的等级称号,按等级享受不同标准的待遇。当时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76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的职位。例如号称“稷下之冠”"的淳于髡有功于齐,被贵列上卿,赐之千金,革车百乘。齐宣王以“养弟子以万锺”为条件来挽留孟子,孟子被列为客卿,孟子出门时“后车数十乘,从着数百人”。田骈虽“设为不宦”,齐宣王却给他“訾养千锺,徒百人”。由此可见齐宣王给予稷下先生俸禄的优厚。齐宣王还为稷下先生们建筑高门大屋,处处尊崇他们。优厚的俸禄,壮观的府第,使天下贤士、诸侯宾客大都投奔齐国。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各派林立,各抒己见、相互问难、互融互长、共同发展,出现了“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盛况。可以说,齐宣王时期的稷下学宫,其规模之大,人数之众,学派之多,争鸣之盛,都达到了稷下学宫发展史上的颠峰。

10、滥竽充数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禀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齐文化成语之平易近人

源于《史记·鲁周公世家》。

公元前11世纪,商朝灭亡后,西周王朝为巩固其政权,推行了分封制,将其贵族和功臣,列封于四方,建都立国。姜太公被分封到齐地,建立了齐国。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分封到了鲁地,建立了鲁国。姜太公封齐建国,仅过了五个月,就安定了齐国,而向周公汇报在齐地施政的情况。当时,周公感到很惊奇,便问他说:“怎么这么快啊?!”姜太公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 ,顺应当地风俗,所以这么快。”伯禽到了鲁地后,过了三年才向周公汇报鲁地的施政情况。周公很不满意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汇报呢?”伯禽回答说:“改变那里的风俗,革新那里的礼法,三年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才这么晚。”周公不由叹息说:“唉,鲁国的后代将要当齐国的臣民了!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就必定会归附。”

民间风俗习惯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由于它是社会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环境中最稳定的因素,因此顺应民俗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安定民心的作用,有利于统治和管理。“因俗简礼,平易近人”是姜太公建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他给齐国带来的舒缓、达观的国风,自由、开朗的民风,为齐国称霸

篇三: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记忆歌

围魏救赵是孙膑,望门投止是张俭。

荆轲图穷匕首见,乌白马角太子丹。

曹休吾家千里驹,(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偃旗息鼓骗曹兵,赵云一身都是胆。

数典忘祖是籍谈,东山再起晋谢安。

束之高阁是庾翼,扫榻以待是陈蕃。

投鞭断流夸军力,草木皆兵惊苻坚。

牛角挂书是李密,马革裹尸是马援。

凿壁偷光是匡衡,甑(音增)尘釜鱼是范冉。 朝齑(音机)暮盐多辛酸,韩愈攻书不畏难。 倚马可待是袁虎,衙官屈宋杜审言。

渭阳之情秦康公,吴下阿蒙是吕蒙。

毛遂自荐脱颖出,一言九鼎立大功。

网开三面是商汤,入吾彀中唐太宗。

不肖子孙尧舜后,弱不好弄晋惠公。

铜臭薰天是崔烈,不因人热汉梁鸿。

纸上谈兵是赵括,长平一战坑赵兵。

鸿鹄之志是陈胜,揭竿而起抗暴政。

杀妻求将是吴起,绝甘分少是李陵。

拔山举鼎楚霸王,破釜沉舟败秦兵,

咸阳一炬焚宫殿,作壁上观诸侯惊,

妇人之仁施小惠,四面楚歌为鬼雄。

周郎妙计高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朽木粪墙是宰予,仰屋著书是萧恭。

一鼓作气是曹刿,一箭双雕长孙晟。

略识之无白居易,不求甚解陶渊明。

梦笔生花李太白,笔扫千军杜少陵。

一意孤行是赵禹,招摇过市卫灵公。

志美行厉是张堪,炙手可热杨国忠。

周瑜破曹,欲用火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不耻下问孔文子,勃然大怒齐威王。

百步穿杨养由基,吞炭漆身是豫让。

千金一诺是季布,不羁之才是嵇康。

豹头环眼张翼德,豹死留皮王彦章。

备尝艰苦晋文公,退避三舍让楚王。

招贤纳士燕昭王,千金买骨求良将。

马首是瞻是荀偃,牛衣对泣是王章。

怒发冲冠蔺相如,完璧归赵骗秦王。

雄才大略汉武帝,运筹帷幄是张良。

手不释卷是刘秀,狂奴故态是严光。

韦编三绝是孔子,五日京兆是张敞。

初出茅庐诸葛亮,鞠躬尽瘁美名扬。

身在曹营心在汉,大义参天关云长,

单刀赴会饶胆略,秉烛待旦守礼防。

临池学书是张芝,举案齐眉是孟光。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治国有良方。

不可一世王安石,合浦珠还(音环)是孟尝。 生吞活剥张怀庆,深文周纳是张汤。

一鸣惊人楚庄王,问鼎轻重恃力强。

暴殄天物商纣王,千金买笑周幽王。

病入膏肓蔡桓公,道路以目周厉王。

季孙作乱,祸起萧墙。

聪明刘邦,约法三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守口如瓶是富郑,拾人牙慧韩康伯。

锦囊佳制是李贺,负荆请罪老廉颇。

发指眦裂汉樊哙,浮家泛宅张志和。

东市朝衣是晁错,胆大如斗姜伯约。

暗香浮动林和靖,风流人物苏东坡。

坐山观虎斗,卞庄有收获。

床头捉刀人,魏武雄远国。

桃李满天下,盛唐狄仁杰。

余勇可贾(音古)是高固,三千珠履春申君。 多多益善是韩信,背水为阵智谋深,

羞与为伍轻同僚,一饭千金不忘恩。

闻鸡起舞是祖逖,中流击楫表决心。

枕戈待旦是刘琨,先吾着(音浊)鞭恐后人。 不识大体平原君,击碎唾壶是王敦。

乐不思蜀是刘禅(音善),南柯一梦淳于棼。 秦桧树倒猢狲散,请君入瓮来俊臣。

江东独步王坦之,大笔如椽晋王珣。

芙蓉出水谢灵运,扪虱而谈是桓温。

磨穿铁砚桑维翰,怀铅提椠扬子云。

惊蛇入草是张旭,入木三分王右军。

直捣黄龙,岳飞忠臣,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髀肉复生刘玄德,功业不建心伤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箪食瓢饮真清贫,不改其乐是颜回。

不学无术是霍光,因循守旧少作为。

一匡天下齐桓公,自愧不如是邹忌。

黄袍加身赵匡胤,三朝元老是赵熹。

逢人说项杨敬之,高山流水钟子期。

才高八斗曹子建,七步吟成煮豆诗。

韩陵片石温子升,洛阳纸贵是左思。

胸有成竹文与可,学富五车是惠施。

画龙点睛张僧繇,颊上三毛顾恺之。

好好先生司马徽,高阳酒徒郦食其(音意机)。 人琴俱亡王徽之,形影相吊是李密。

倒打一靶猪八戒,上下其手伯州犁。

轻裘缓带是羊祜,趾高气扬是屈瑕。

奇货可居吕不韦,千万买邻宋季雅。

君房言语妙天下,高洋快刀斩乱麻。

想当然耳,孔融笑话,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牝(音聘)牡骊黄九方皋,投笔从戎是班超。 嗜痂之癖是刘邕,望梅止渴是曹操。

闭门觅句陈师道,对客挥毫秦少游。

唾面自干娄师德,忍者功夫第一流。

大禹专心治洪水,三过其门而不入。

卧薪尝胆是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

晏婴二桃杀三士,吕端大事不糊涂。

学海无涯是庄子,一字之师是郑谷。

破镜重圆徐德言,齐大非偶太子忽。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