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课前三分钟哲理故事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22:45 作文素材
课前三分钟哲理故事成语作文素材

篇一:学生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

学生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

1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2名正言顺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 “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

“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3一挥而就

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 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馀篇矣。”后因以“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2)《三字经》是儿童的启蒙读物,内容非常丰富。自南宋到民国,经元、明、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几乎家喻户晓。但对于作者,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此人肝胆如铁石,文章如龟鉴。”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是

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的。文章针对时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针砭,令人读后耳目一新,有拨云见日的感受。

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留心天下大事,关注民间疾苦。

篇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方案

课前三分钟“我来说故事”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背景和初衷

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当前学生在自我表达上大体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为有胆量说,但说的水平不高。一为不敢说,宁愿写。这样的情况和发展语文能力的理想目标差距甚大。语文是母语,是交际工具,充分利用好语文的交际作用,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优势。有人总结美国凭什么统治世界,一个是美元,一个是原子弹,还有一个是口才。又有这样一个观点: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如今,解决问题很多时候需要的就是一张利嘴。武将廉颇最后向丞相蔺相如负荆请罪,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吴蜀联合,销售家凭借宣传口才拓宽销售市场,调解人凭三寸不烂之舌化解矛盾。自然掌握一定程度的演讲水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则为练胆,二则训练思维能力,三则无形中可以对人生有助力。

鉴于学生不太爱在公众面前表达,还没养成演讲的习惯,此次课前演讲不限制主题,尽量鼓励学生讲述自己觉得有必要有意义的故事拿出来分享并述说自己的看法。

在九年级新将学习议论文,议论文的写作需要有足够的论据来论证观点,课前讲故事,类似于论据,个人观点类似于论点,可谓现锻

炼材料分析能力,对写作亦有帮助。并且一次演讲的形成需要长足准备:故事、个人观点、初步写出演讲稿、做修改、模拟演讲,一步步准备才能使演讲精彩,使更多的听众愿意接受。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打磨,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二、活动的内容

1,课前三分钟演讲由演讲(用时3分钟)和评价(用时2分钟)组成。

2,演讲的总话题是“讲述故事,说出我的看法”。

可以参考话题:寓言故事,哲理故事,成语故事,凡人小事,人间真情,家乡亲人,成长故事,学习故事,追梦路上,爱国情怀,环境与未来,战争与和平,个人经历,生活的心态,理想和信念等。

3,故事内容要求:主题思想是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可以反例说明道理。如:以马谡失街亭,负面形象实则为了说明纸上谈论易失败,凡事终须实践行,不停相劝言,吃亏在眼前。

4,个人感想:小故事里看世界,用“多棱镜”发现多学科知识的联系,多角度解读。《中国的牛》中牛给人让路,牛的勤劳忠心;人民的敬业精神;人敬牛,牛让人,敬畏是相互的;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三、活动的方式

1,演讲按学号轮流进行,主要采取“学生讲—学生评—老师评” 2,方式;演讲者讲台前演讲;听众简笔记录,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下个人“灵感”;随机抽学号一位点评,理事会对演讲者,点评者打分,并要有备注。

3,(一)演讲的轮序

学生按班中学号轮流演讲,同学演讲后,由抽取一名同学对

演讲同学进行点评,评委团对演讲者和点评者分别打分。这样每位同学都有一次“讲”和一次“评”的机会和成绩,“讲”和“评”的分数相加就是这位同学“语文活动课?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最终成绩。学生演讲用时3分钟,学生评讲用时2分钟。成绩可到评委团查看,每周五将演讲成绩粘贴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演讲者和讲评者的具体分数和备注。

(二)演讲的回顾

每周利用半节晚自习时间随机抽查学生回顾本周同学演讲的故事。要求大致讲清楚内容。另,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

四、活动的评定

(一)评分细则

演讲50分,讲评50分,共计100分。

评委团公平公正,打分可有小数,总分为五位评委平均分,精确到两位小数点。

(二)晋级规则:

1,每周评选出演讲周冠军,犀利点评周冠军公示在“我说故事”宣传栏,公示两天无异议则确定为周冠军。2,每位同学轮完后进行周冠军决赛,评出总冠军。周冠军,总冠军均有奖品发放。

“语文活动课·课前三分钟演讲”评分表 (总分:100分) 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评定:

附加惩罚细则:

1,分数低于30分者接受惩罚。

2,惩罚内容为

演讲建议:

(对演讲者的建议)一是演讲稿的准备,二是演讲的辅助媒体态势语言如表情,手势模拟。我希望演讲者准备时可以找同学,老师帮忙提意见,并提前模拟演练,争取以更好的状态展示个人才艺。

(对讲评者的建议)一是态度认真,做好评讲的准备工作。演讲时,对演讲者的表现作简短的纪录;同学演讲完了,到自己评讲时,要抓紧时间上台,切莫磨磨蹭蹭浪费大家的时间。二是评讲内容中肯(可以抓住一点,不必面面俱到)既要看到同学的优点,又要指出应到改进的地方,同时最好还要提出改进的方法。不仅要评演讲的内容,更要评演讲者的现场表现,着眼于演讲表现和现场效果。三是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个人见解。

(对理事会的建议)提前布置好评委团的工作,落实好能力锻炼式惩罚,沟通好可能出现的异议,意外,以避免演讲后影响正常的上课。

这样锻炼的机会不多,半个学期才轮到一次,不好好准备,积累经验,就浪费了这一次珍贵的机会。害怕,也要去挑战,或许你的表现会让自己心悦诚服。

九年级,让我们为自己留下一些纪念。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快乐忧郁,希望《我讲故事》成为我们心灵的陪伴。

篇三: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研究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研究

作者:吴素琴

来源:《新教师》2015年第03期

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指的是: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为学生讲述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促进语文素养的养成。本人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微型课程值得大力开发,不断加深研究。

一、目标因意外惊喜而明确

一个闷热的下午,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我就给学生讲了个小故事,学生们听完还不过瘾,纷纷要求:“再讲一个,再讲一个!”没有准备,一时不知讲什么好,忽然,瞥见讲台边上一张旧报纸,上面有一个小故事:一人因贫偷窃,县官怒曰:“情有可原,罪无可恕!”犯人曰:“罪无可恕,情有可原!”师爷曰:“犯人服罪也。”县官曰:“非也。”于是我添油加醋把这个小故事一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有几个同学还饶有趣味地学着县官和犯人说的话“情有可原,罪无可恕!”“罪无可恕,情有可原!”看来他们对这两句字完全一样,顺序不同,意思相差甚远的话感觉挺新鲜的。

隔了两天,上《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会的时候,我让学生评价一下,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已去偷东西的“厚嘴唇”这个人物,一个学生站起来言简意赅地说了一句话:“罪无可恕,情有可原!”说完还得意地笑了笑。平时要求学生积累的语句,他们未必记得住,讲故事并没有刻意要求记忆,但他们却能牢记故事中的语言,还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让我非常意外。仔细一想,却在情理之中,故事因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与哲理性的特质为儿童所喜闻乐见,故事的内容自然很容易被他们接纳了,成为自己的积累。于是我就开始琢磨着怎样巧妙地利用小故事,让这些小故事带给学生期待、快乐,带来知识与能力。我也开始思考怎样使这一做法常态化,于是便有了这语文课前三分钟小故事的微型课程。之所以把讲故事的时间定在课前三分钟,一是因为故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时间可以固定下来,便于长期坚持。

二、课程在不断实践中明朗

在实验的初期,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也参与讲故事,因为故事质量的把握尤其重要,教师自己讲,可以较好地把握故事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发现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高年级学生则喜欢幽默风趣、蕴含哲理、充满智慧、富有文采的小故事。因为我任教的是高年级,我根据自己教学对象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有针对性的故事开展教学,逐渐形成以下几个系列的故事课程。

1.帮助孩子明理的故事。我国古圣先贤常常寓处事哲理与故事之中,以普通人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传递其真

课前三分钟哲理故事成语

知灼见。不仅我们中国,外国人也喜欢用故事说理。运用这样的故事,可以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我想教育学生讲诚信,我就给学生讲《曾子杀猪》《三次逃票》;学生急躁,我就给他们讲《急性判官的故事》。学生在倾听故事的同时,感悟智慧的哲理,体验善良与邪恶,辨别是与非,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处世。

2.课堂抛砖引玉的故事。语文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故事自然就成了语文教学割不掉的脐带。我常常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为新课的学习抛砖引玉。这些小故事或许当时只在学生心中激起了一层小浪花,但日积月累,肯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再者,一本语文教材的容量有限,在内容选择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因此,我觉得可以“以点带面”对教材做适当的充实和拓展。例如,教学李白的诗,我就给学生讲《李白醉酒戏权贵》。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我先给他们讲最近发生的美国河流里亚洲鲤鱼泛滥的新闻。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我就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编成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背景;有的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有的适度拓展,丰富阅读材料;有的造成悬念,在最精彩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3.引领课外阅读的故事。新课标对课外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要求并“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用小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教学了《刷子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推荐学生阅读《俗世奇人》,但我发现几乎没有同学去看,于是我就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泥人张》,告诉他们《俗世奇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这么有趣的故事。第二天午读时教室里就多了几本崭新的《俗世奇人》,孩子们小脑袋挤在一起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于是我便常常把一些优秀图书的某一个片段拿出来“诱读”。例如,我讲《狼王梦》里紫岚临产,猎人带着猎狗后面紧紧追赶,当学生们听得正入迷时,我卖了一个关子——要知后事如何请自己看书。很快班里就开始传阅《狼王梦》,随后就掀起沈石溪动物小说热。

4.弘扬传统文化的故事。用一些小故事将传统文化教育物化为学生们需要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如,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怎样让学生爱上这些诗词经典,我就给他们讲一些诗人的生平事迹、写诗趣事或古诗改编的故事。再如,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就把这些传说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风俗习惯,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效益于长期坚持下显现

接手这个班一年多,课前三分钟讲故事也坚持了一年多,我发现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故事在悄悄地改变。

故事生产快乐。“语文老师来了!讲故事喽!”故事魅力力就是这么大,连我的到来都变成一件让他们欢欣鼓舞的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现在语文课不再让学生们生畏,他们会开心地喊:“哦!上语文课了!”

故事推动阅读。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打开一扇通往广阔课外阅读天地的窗户,学生们把课外阅读变成主动自觉的行为,阅读的结构也在悄悄改变,涉猎的范围更广了。

故事滋养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搬硬套大道理效果显然不大,而把道理渗透到故事中却可以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

故事的能量远不止这些,这还需要我们去开发,去探索。我会继续用精美的故事装点学生童年的梦想,让故事伴随着学生快乐成长,努力使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更趋完善。(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