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孔子语录手抄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7:50 作文素材
孔子语录手抄报作文素材

篇一:孔子手抄报

篇二:手抄报材料

经典之--诗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庐山瀑布

诗人李白所做的《望庐山瀑布》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典之-词篇

《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像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意浅述】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经典之—寓言篇

风与太阳

北风与太阳两方为谁的能量大相互争论不休。他们决定,谁能使得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胜利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见此,刮得更猛。行人冷得发抖,便添加更多衣服。风刮疲倦了,便让位给太阳。太阳最初把温和的阳光洒向行人,行人脱掉了添加的衣服,太阳接着把强烈阳光射向大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渐渐地忍受不了,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

口渴的乌鸦

乌鸦口渴得要命,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没有很多水,他想尽了办法,仍喝不到。 于是,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来,而大水罐却推也推不动。这时,乌鸦想起了他曾经使用的办法,用口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罐里的水也就逐渐地升高了。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这故事说明,智慧往往胜过力气。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经典之——名句篇

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坚强的生活

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 伽利略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卢森堡

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节俭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经典之——孔子语录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

'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经典之——三字经篇

人之初教之道窦燕山教不严玉不琢亲师友融四岁知某数

三才者父子亲曰南北此五行稻粱菽此六畜匏土革身而子

性本善贵以专有义方师之惰不成器习礼仪能让梨识某文天地人夫妇顺曰西东本乎数麦黍稷人所饲木石金子而孙性相近昔孟母教五子子不学人不学香九龄弟于长一而十三光者曰春夏此四方曰仁义此六谷曰喜怒丝与竹自子孙习相远择邻处名俱扬非所宜不知义能温席宜先知十而百日月星曰秋冬应乎中礼智信人所食曰哀惧乃八音至玄曾苟不教子不学养不教幼不学为人子孝于亲首孝悌百而千三纲者此四时曰水火此五常马牛羊爱恶欲高曾祖乃九族性乃迁 断机杼 父之过 老何为 方少时 所当执 次见闻 千而万

君臣义 运不穷 木金土 不容紊 鸡犬豕 七情具 父而身

篇三:国学手抄报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今山东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 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提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 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想。《论语》的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独

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立成篇。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 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孔子的办学已名闻遐迩。 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 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 下移。孔子一生推行“仁政”主张,曾周游各诸侯国13年,未被接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 受。晚年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编辑、整理有《诗经》 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 《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易经》《乐经》等,并编著有 之书。全书包括《学而》《为证》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 《春秋》。后世称他为“圣人”。张、品德修养、教育原则等方面。

【译文】 孔子说:“再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评析】 “温故而知新”是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习过的知

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

可否的适应性。人们认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