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模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19:33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模型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议论文写作模型公式总结

议论文公式总结

(纵向为主线,精深;横向为拓展,博大!)

一、审题立意:单则材料有真实性与虚拟性材料两种,虚拟性材料不要追究细节的真实,因为它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的手法,提炼论点时,二者都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就事论理,要联系社会、人生、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果溯因法,把材料概括成一句话,从结果入手,问个为什么,答案抽象成论点;二是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是指能体现材料主旨的词句,一般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的议论、感慨,或材料中反复出现、加以强调的词语,将此变成一句判断,提炼成论点,不同角度是指材料所牵涉的不同的叙述对象。

多则材料指两则以上的材料。有两大类型,一种是同义材料,即内在意义相同的材料;一种是反义材料,即内在意义相反的材料。同义材料,内容虽不同,但内在意义至少有一个共同点,把这个共同点提取出来,提炼成论点。如图:材料A—道理A,材料B—道理B=共同点=论点。

二是反义材料,步骤是:定对比点----寻不同点---追溯原因---提炼论点。另一种情况,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如何确立自己的论点呢?一是如果你赞同其中一种看法,可以以此为论点,说明赞同的理由并说明不赞同其他看法的理由;二是,如果你对几种看法都不赞同,认为他们都有片面性,那么你可以指出他们不妥之处,然后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论点来。图示:表明对几种观点的总看法---分析观点A、B、C......----结论(即自己的观点)。三是漫画材料作文

(一)观察构图应注意:

1. 漫画的形象(人、物)是什么,处于什么(运动、静止)状态。

2. 漫画的布局: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理清漫画内容,理清是单幅还是连幅。

3. 漫画的细节、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漫画的题目。

(二)思考寓意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漫画材料作文的一般思维模式:

1. 描述画面(仔细读图、细心审阅,观察画面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行为或对象)

2. 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中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挖掘隐含信息,提炼主题)

3. 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

二、理解阐述论点:方法有几种,一是从“什么是”和“表现在哪里”两个角度,对论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阐述关键词内涵:什么是骨气?骨气就是正直不屈的气概。阐述关键词的外延: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骨气在孟子的这几句话里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二是通过论点关键词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阐述,以突出其特定含义。三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对论点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正反阐述。例论点:成功需要勤奋。正反阐述:因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没有它,我们就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本部分为行文前的理解概括论点)

三、标题(切题,新颖,有文采,字数精少:1、标志式,以“谈”“议”“说”“论”“辩”“评”“赞”“从......说开去”“读......有感”;2、论点式,论点直接做题目;3、设问式,用设问句表达材料的主旨,例:什么是诚信?4、反问句,用反问句表达材料的主旨,例:岂能让不诚信的奸商逍遥法外?5、格言式,用比喻、对偶、拟人等手法写出有关材料主旨的言简意赅的短语,例:诚信是金。6、仿拟式,对一些名言警句进行仿写、改造,嵌入材料的

主旨,例: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7、数字式,用数字、等式的形式表达主旨,例:成功=99%的汗水+1%的聪明。8、并列式:用和与等连词表明与主旨有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开头:材料议论文的开头有个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引用材料。从原题目材料入手(见前面审题立意的几个方法,用哪种方法审出的论点,就引述相关的材料。)→导出话题→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要求健康向上,是一个命题(判断),或者是一种明确的“主张”,即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段落短小。(1~2段,第1段可运用文采)

五、理解阐述论点:方法有几种,一是从“什么是”和“表现在哪里”两个角度,对论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阐述关键词内涵:什么是骨气?骨气就是正直不屈的气概。阐述关键词的外延: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骨气在孟子的这几句话里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二是通过论点关键词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阐述,以突出其特定含义。三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对论点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正反阐述。例论点:成功需要勤奋。正反阐述:因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没有它,我们就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举事例前的分析界定,为行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把理解阐述观点部分在这里展示)

六、正文:具体论,段落大小多少可灵活处置;注意文段首中心句要明显。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分几个分论点(建议为三个),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切分分论点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找理由式、分类别式(即各个分论点分别是中心论点成立的几种情形)和其它型;各方法又分别可以从几个角度切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一般应为并列的关系(递进也可);它们相互独立,不能重复交叉;尽量象中心论点一样是明确的、揭示本质的命题,而不是一个比喻。每一个分论点对应一段或几段文字,这些文字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单元。

1、分论点分两步进行

①.提出分论点,抢眼,处在段首,分论点的措词注意照应作文题、中心话题、(标题),各分论点尽量句式一致。

(常见的方法有:1、联想式:方式,由此我联想到+论据(三个论据);2、分解式: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总述句,①将论点的主语(就是使用不同的论据)进行分解,谓语不变; ②谓语分解式:论点的主语不变,将谓语部分进行分解;③递进分解式:对论点的内涵,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最后揭示其本质;④辩证分解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解,对事物的正面反面进行论证。3、格言式:引用于本段论据意义相符的格言,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阐明论据与论点的关系;4、设问式:用设问句提示本段内容,论点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论点要素,怎么样+论点要素)②展述或诠释分论点(此步可省略)

2、论证分两步进行①陈述证据事例 内容:理论型 其它型 引述的原则:古今中外、简洁扼要、定向引述 角度:正面证据 / 反面证据 结构:一例一析 / 并举数例再统一分析 / 兼备式(点例)(1、常见的人物事例: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勾践、邹忌、屈原、司马迁、张衡、项羽、刘邦、曹操、诸葛亮、陶潜、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林冲、孔乙己、刘兰芝、海伦.凯勒、霍金、玛蒂尔德等中外众多的人物;课外、报纸杂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今日说法》《共同关注》《东方时空》、网络上的新闻、评论—这里往往可以找到最新的论据;3、感动中国的人物—这里可以找到思想道德学习精神等方面典型的论据;4、周围的人和事—这里可以找到最有针对性最有实际意义的论据;5、自己(正面、反面)--这里可以找到最亲切最可靠的论据。)

②分析证据 对详例的分析、对点例的分析,分析语言的构成:论据的简括(或用这、此代替)+联系词+论点的要素。分析的方式:1、假设推理:假设在另一种情况下,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从反面证明这个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假设句式:假如、如果不具备论点要素1+那么就不会有论点要素2;2、因果推理:分析论据中那些要素属于论点中的原因,那些属于论点中的结果。因果句式:这(论据)+因为论据符合论点要素1+所以产生论点要素2;3、

例后评价:这(论据)+表现、说明+论点或论点的要素;4、反问句式:这+岂不说明(不是表现)+论点或论点要素(吗);5、喻理式:当论据是用来比喻时,点明喻体与议论的本体的关系,方式:议论的本体皆是喻体之类,将喻体加引号来运用;6、点睛式:抓住论据的关键词加以强调,揭示其与论点关键词在内涵上的一致性。方式:论据的关键词就是论点关键词的意思(对道理论据的阐述),即这里说的。。。就是说。。。;7、嵌入式:将论点关键词嵌入论据中加以强调,方式:论据要素+论点要素+论据要素(对事实论据的阐述)例:他入迷到了这种废寝忘食的地步。8、递进式:把论据的意义再加深一层,方式:论据的要素+尚且如此+论点要素+更何况+论据要素;9、扩展式:把论据意义扩展开去,方式:由此可见+包含论点或论点要素的排比句。

七、结尾:从中心观点回归原题目,与中心论点挂钩,并适当升华主题,比如“岂独伶人也哉”;段落短小。方式:1、总结式,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强调论点,常用语:由此可见+几个分论点或总论点;2、反问式,用反问句强调论题或论点;3、引言式,引用格言,收束全文。4、博喻式,运用比喻排比句浓缩有关内容;5、类比式,用类比法点题;6、对比式,运用对比法点题;7、赞叹式,用赞叹句点题;8、仿拟式,模仿名句进行改造;9、假设式,用假设复句点题。

附:常用特色词语

即议论文中能体现议论色彩、强化论辩力量,具有准确、鲜明、概括、精炼、简要的词语或短语(句)。

1、常用在引论部分的特色词语:由此看来 这个故事(寓言)告诉我们 顾名思义 究其原因 可见 不难看出 故曰 启示 启迪 有人说·····也有人说····· 折射 感慨良多 掩卷沉思 可以肯定地说 蕴涵 答案只有一个 其实 提倡 发人深省 启人心智 不敢苟同

2、常用在本论部分的特色词语:纵观古今 历览中外 抚今追昔 莫不如此 林林总总 毋容置疑 孰是孰非 古往今来 不言而喻 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 举不胜举 众所周知 更有甚者 事实证明 此话不谬 反躬自问 尚且如此 恰恰相反 惟其如此 大凡 试想 君不见 殊不知 诚然 固然??????但是 须知 同样道理 相反 否则 岂非怪事 是啊 假如 如果 有人说 古人云 古语有云 何况 尚且如此 倘若 其实 于是乎

3、常用在结论部分的特色词语:总之 综上所述 昭示 折射 不难看出 由此看来 事实证明 惟其如此 可以休矣倘能如此 朋友 让??????愿?????? 只要?????就?????? 只有??????才?????? 与其??????不如?????? 一言以蔽之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八、例文:

2013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范文: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面对半杯水,悲观者抱怨只有半杯,乐观者庆幸还有半杯。相同的半杯水,迥然不同的是心态。人生就是这样,是怨天尤人,抱怨“为什么会这样”;还是畅想未来,思考“为什么不能这样”,明智的你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习、工作、家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事”。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就会陷入失落、沮丧、痛苦、愤懑、抑郁、迷惘等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丧失对未来的信心,怎一个“悲”字了得!古人曾告诫我们:“凡事只看一二,不问八

九。”意思是说,我们要多关注现实人生中美好的一面,汲取正能量,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俄国诗人普希金也曾谆谆告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

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我们坚信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政治民主,经济繁荣,少有所教,老有所养,困有所济,病有所医,全民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成果,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到那时,怎一个“乐”字了得!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富强。蛟龙潜海,航母入列,神十飞天??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博鳌论坛,金砖四国,中非合作??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奥运会团体总分第一,我们的文体实力蒸蒸日上。有成绩,当然也有不足,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祖国的明天会更富强。到那时,怎一个“豪”字了得!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我们坚信世界的明天会更和平。今天的世界依然充斥着血腥的暴力,人们深受其害。忘不了,波斯顿爆炸案中人们的撕心裂肺的尖叫;忘不了,叙利亚冲突时衣衫褴褛的儿童那无助的眼神;忘不了,厦门公交车爆炸案中那白衣女孩的满身血污??暴力的罪恶充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随时都可能降临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就坚信仇恨可以化解,暴力可以消弭。未来的世界会给每一个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未来的人们会尊重、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世界不再有仇恨,不再有暴力,人人都如兄弟姐妹,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到那时,怎一个“美”字了得!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2、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却喜欢前面的‘两怕’。”这一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题目自拟,字数700。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脱离母语原则而不敢迈进,最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者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

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

3.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做理性的妥协者

江河选择了与大地妥协而不再笔直,但它的东流却无法阻挡。相反,正是它的妥协使其绕过了东流路上的阻碍。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遇到阻碍,或迎难而上,或轻言放弃,人们却忘记了第三种选择——妥协。妥协并不意味着屈服,而在于让我们在困难面前调整方向,使我们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而在机遇来临时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因此,妥协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生存智慧,是避开困难以巧制胜的成功哲学。

塞林格曾说:“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就是勇于为一种事业英勇地献身;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就是愿意为某种事业谦卑地活着。”这“英勇地献身”,虽看似伟大,却使我们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谦卑地活着”,令我们看似屈服,实则给了我们积蓄力量的机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重振河山;李煜国破家亡,却选择妥协,登上了诗词艺术的高峰;苏武被俘,牧羊几十载,终而还乡而名传后世。古往今来,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正是这种妥协的智慧,使他们能够“谦卑地活着”,取得成功。

然而,坚持自己拒绝妥协将给成功的道路种上荆棘。诚然,保持独立的心,坚持做自己值得提倡,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坚持自我。瑞典数学天才阿贝尔在二十多岁时便声名远扬,他的代数理论被奉为经典。然而,正是他对自己的坚持使他与权贵的矛盾不可调和而遭到排挤。最终,他贫寒交加,英年早逝。阿贝尔的事迹不禁令人惋惜,假如他能够妥协,他必将取得更伟大的成就,给人类带来大笔的财富。可见,盲目地坚持自己,拒绝妥协并不可取。适时的妥协并不阻碍我们的成功,反而给成功增色。

对于我们,应该做的既不是盲目地妥协,也不是一味地坚持自我,而是审时度势,做一个理想的妥协者。在遇到困难时,根据自己的实力做出理性的判断,用自己的实力战胜小困难,以妥协的智慧攻克大困难。如实,我们便能够绕过层层阻碍,走向成功的彼岸。

做理性的妥协者,虽为之不易,但我们应抱着“高山仰止”的心态,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

(65分)

篇二:重点名校高考作文备考--转载: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精校完美打印版)

: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海城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

教学目的: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

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设想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

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

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

“起、承、、合”的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

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参见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人大出版社,02年第一版)。

2.教学基本思路:

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

选择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演示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

步 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 即学——演——摸——用的课堂教学流程。

这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 第二课时:当堂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备用;

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训练例谈

3.课件部分内容的打印稿,印成书面材料课后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思考、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赋形思维,

就是写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死人的灵魂,去寻找一个肉身,将死人的灵魂附在这个肉身上,于是这个肉身就具有了那个死人的灵魂,完成了死人的重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尸还魂。“尸”就是作文形式因素,“魂”就是作文的主体立意、观点。所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作文时运用赋形思维展开作文一样。运用赋

形思维,为你的作文主题到“肉身”(体现主题的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作文形式内容)。

举个例子。我要写一篇《随地吐痰有害》文章,我的主题确定为“吐痰的害处”。但是,我不能在文章中只一句话呀,我得用具体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把这个主题具体化,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这个过程就要到赋形思维。我可以选取痰能传播疾病、随地吐痰破坏环境、随地吐痰有损人格等材料,而且我准备有典型的三式,即开头举出有人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引出“吐痰的害处”;中间用三段分别写上面能体现“吐痰的处”的材料;结尾重申“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我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等。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赋形思维。

三、学习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重复”与“对比”是作文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重复”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最为必要的基本的主要的普遍的写作维技能。

2. “对比”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段落、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晰度,即反差。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一般情况下,“重复”和“对比”这两种写作赋形思维模型在文章写作中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3. 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异构同质。在这里,“重复”是指形式(形象、物体、语形)的不断变异、差异、变化而在内容(主题、意思、含、语义)方面的相同、相似、相近。即在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的统一、协调、有机。也就是文主题、立意不变,文章的材料、内容等在变化,不同。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中文章形式要有变化,要不同。

(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

非赋形思维。虽然说写作赋形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是“重复”或“对比”,但是,并非说一篇文章一部作所有的地方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模型的结果。事实上,在有的文章中,作品中,有时有一些文字于“重复”的思维操作所致,也非属于“对比”的思维操作所致,而是对“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介绍、解释、说明。这些文字对于文章主题、立意来讲,它们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而是从属于、依附“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因此我们只能把它们看成是“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的附部分。这在写作时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时和写作赋形思维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重复”与“对比”既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是句子、词语的。即“外部”重复,“内部重复。

4. 举例学习、理解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分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在这首元曲小令中,几乎找不到西方所说的语法结构,语篇逻辑,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千古唱。其中的奥秘,不是别的,正是对“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精彩运用。

第一句用三个孤立无援的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艺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死寂的生命感受。然后,采用“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思维操作,将一幅明快、清新、温暖的情调意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送到你的眼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反衬对比的审美感受,使前者的情调更加孤寂。而于“对比”的这第二句中,仍然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这样使这种温馨的情调更加温馨。第三、四、五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仍然像第一句那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从而将那种悲壮苍茫、孤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氲氤郁郁、生气勃勃。

四、教师以高考作文为例,具体分析作文怎样使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教师演示分析过程及结果)

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

原文:《千年的选择》(重庆考生)

教师分析

翻开千年的文化扉页,走进灿烂的文化长河去采撷那最美最好的。顿然感悟,是谁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谁说“心静如水,文思如潮”? 主题:为国家为自由笑对苦难。 文体:散文。起笔第一段:起笔,走进时空隧道,对千年来的文化人“顿然感悟”,引出了下文。从段落内部看,最后两句是一个“重复”(两句“是谁说-----?”构成)夜阑人静时,走进文化大家的心灵,我睁大了惊愕的眼睛: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世间所有的苦难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心。原来长存世间的名字背后是饱尝艰辛的痛苦,原来隽永瑰丽的文化需要面对苦难而大无畏的选择。 重复一:

第二段,总承,概述千年来的文化人面对“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等“苦难”而做出了“大无畏的选择”,“重复”主题。段落中“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是一个“内部重复”,词语构句“重复”,渲染文化人面临的“苦难”。

承笔(总承)

漫漫求索。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一江汩罗水而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燃烛吟诗。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是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萧声,关天下千古登临之口;他选择在悲寂中立于青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

苦雨品词。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为国的沉默。于是

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了“把栏杆拍遍”,却在“深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成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

重复二: “漫漫求索”的屈原

重复三:“燃烛吟诗”的李白

重复四:“苦雨品词”的辛弃疾

从第三自然段起,剪辑了三幅经典画面,即“漫漫求索”的屈原,“燃烛吟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于抵抗诱惑。(合笔,重申自己的观点)

33页

27页

19页

37页

3页

3页

5页

篇三:作文模型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开头,中间及结尾的万能句

(一)首段句

1. 关于……人们有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 ____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____.

2. 俗话说(常言道)……,它是我们前辈的经历,但是,即使在今天,它在许多场合仍然适用。

There is an old saying______. It"s the experience of our forefathers,however,it is correct in many cases even today.

3. 现在,……,它们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其次,……。更为糟糕的是……。

Today, ____, which have brought a lot of harms in our daily life. First/To begin with, ____ Second,____. What makes things worse is that______.

4. 现在,……很普遍,许多人喜欢……,因为……,另外(而且)……。

Nowadays,it is common to ______. Many people like ______ because ______. Besides,______.

5.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也不例外。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and ______ is not an exception,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6. 关于……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说)……,在他们看来,……

People’s opinions about ______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people say that ______.To them,_____.

7.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Man is now facing a big problem ______ which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8. ……已成为人的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年青人当中,将引发激烈的辩论。

______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mong people,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 and heated debates are right on their way.

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引发一些严重的问题。

______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it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benefits but has created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well.

10. 根据图表/数字/统计数字/表格中的百分比/图表/条形图/成形图可以看出……。很显然……,但是为什么呢?

According to the figure/number/statistics/percentages in the /chart/bar graph/line/graph,it can be seen that______ while. Obviously,______,but why?

(二)中间段落句

1. 相反,有一些人赞成……,他们相信……,而且,他们认为……。

On the contrary,there are some people in favor of ___.At the same time,they say____.

2. 但是,我认为这不是解决……的好方法,比如……。最糟糕的是……。

But I don"t think it is a very good way to solve ____.For example,____.Worst of all,___.

3. ……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

______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First,______.What"s more, _____.Most important of all,______.

4. 有几个可供我们采纳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

There are several measures for us to adopt. First, we can______

5. 面临……,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一方面……,另一方面,

Confronted with______,we should take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______. For one thing,______For another,______

6. 早就应该拿出行动了。比如说……,另外……。所有这些方法肯定会……。

It is high time that something was done about it. For example. _____.In addition. _____.All these measures will certainly______.

7. 为什么……?第一个原因是……;第二个原因是……;第三个原因是……。总的来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Why______?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______.The second reason is ______.The third is ______.For all this, the main cause of ______due to ______.

8.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一样,……也有它的不利的一面,象……。

However, just like everything has both its good and bad sides, ______also has its own disadvantages, such as ______.

9. 尽管如此,我相信……更有利。

Nonetheless, I believe that ______is more advantageous.

10. 完全同意……这种观点(陈述),主要理由如下:

I fully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that ______ because______.

(三)结尾句

1. 至于我,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后面的观点,我认为……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gree with the latter opinion to some extent. I think that ____.

2. 总而言之,整个社会应该密切关注……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 In a word,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______.Only in this

way can ______in the future.

3. 但是,……和……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好处)。例如,……,而……。然而,把这两者相比较,我更倾向于(喜欢)……

But ______and ______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For example, _____, while_____. Comparing this with that, however, I prefer to______.

4. 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因此,我坚信美好的未来正等着我们。因为……

Personally, I believe that_____. Consequently, I’m confident that a bright future is awaiting us because______.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如果每个人都愿为社会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这个社会将要变得越来越好。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______.So it"s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____.If every member is willing to contribute himself to the society, it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6. 至于我(对我来说,就我而言),我认为……更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For my part, I think it reasonable to_____.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_____.

7. 对我来说,我认为有必要……。原因如下:第一,……; 第二,……;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

In my opinion, I think it necessary to____.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_____.Second ______. Last but not least,______.

8. 在总体上很难说……是好还是坏,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形势。然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发现……。

It is difficult to say whether _____is good or not in general as it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situation of______. However, from a personal point of view find______.

9.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

From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may reasonably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____.

10.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就可能控制不了这种趋势,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

If we can not take useful means, we may not control this trend, and some undesirable result may come out unexpectedly, so what we should do is_____.

总结句

1.As far as ...is concerned 至今...被认为是...

2.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不用说...(意思是:论述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

3.It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that... 3.不用说...;...是肯定的。

4.As the proverb says 4.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常言道...

5.It has to be noticed that... 5.必须引起注意的是...

6.It`s generally recognized that... 6.通常认为...

7.It`s likely that... 7.很可能...

8.It`s hardly that... 8.hardly表否定,...不被经常说起;我们很少谈到...

It’s hardly too much to say that... 8.hardly表否定,...不被经常说起;我们很少谈到...

9.What calls for special attention is that... 9.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

10.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10.事实不容否认...

11.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 11.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是...

12.what’s far more important is that...12.意思同上,更重要的是...

13.As time goes by,.....随着时间的流逝

14.There is no doubt that...毫无疑问...

15.As far as I'm concerned, I think....就我而言,我认为...

16.t is said that...据说...

17.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8.It is ...that...强调句

19.It is important for sb to do sth.

20.there be句型

21.Compared with A, B is more ...与A相比,B更...

22.in my opinion 在我看来

23.It is high time that we did sth.是我们做..的时候了。

24.Only in this way, can we solve this problem properly.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25.sth is so...that...如此..以至于..

26.not only ...,but also...不仅...而且...

27.To be honestTo tell the truth 老实说来

28.too..to 太..以至于不能..

29.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