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迷失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18:23 高中作文
迷失高中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语文作文 迷失

迷失

身处大千世界,灯红酒绿,林林总总,纷繁冗杂。心智不坚者,一着不慎,沉溺迷雾池沼,无力自拔;更有甚者,行入不归之路,悔恨之时方知晚矣。

回首漫漫长河,无数青年才俊,血气方刚,一朝失足,身败名裂,令人扼腕。犹记昔日汪兆铭之徒,胸怀大志,满腔热血,于中华疮痍之时奋起,痛斥保皇谬论,宣扬三民思想,“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掀起阵阵爱国浪潮。

但光辉止于此尔。当东洋铁蹄践踏神州,华夏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外辱,独其一人,拜倒于日军的淫威与糖衣之下,沉溺于无尽泥沼,越陷越深。季新之辈,固乃一世英才,然其于乱世中迷失,卑躬屈膝之间,辱没的决非仅是沧桑厚重的黄土地,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不朽灵魂,亿万万中华儿女的尊严与骨气。填海之志幻灭泡影,余下的,只是千夫所指,遗臭万载。

同是山河破碎,风雨飘零,无数国人迷失于无尽黑暗之中之际,留洋学子周树人毅然弃医从文,誓唤醒迷惘的中华儿女。他以笔为矛,日夜苦战于无硝烟的战地,更用笔无情揭露,尖锐批判,辛辣讽刺,刺穿重重迷雾,劈开荆棘丛莽,令新文化的阳光挥洒大地。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双叉路口前的抉择,他曾彷徨,但从未曾迷失。他以投枪,匕首,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自迷失中觉醒。他向着光明,为中华民族指引前进的道路,他的灵魂早已融入整个民族,早已深深嵌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脊骨里。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不枉“民族魂”之誉。

放眼当下,更有无数人迷失于物质的泥沼之中。“王立军事件”曾轰动一时。作为公安界

的一级英模,王立军早早即被冠以“打黑局长”的美誉。除恶扬善,他是百姓心中正义的代名词。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却最终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罪名落马。自正义化身跌至落马高官,讽刺性的剧情令人警醒。在当下这个物欲极度膨胀的时代,诱惑充斥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迷雾般令人沉溺其中,迷失方向。但只要秉持心中的信念,坚守脚下的道路,等待你的,必将是迷雾后的朝阳。

篇二:高中生文体意识的迷失与突围

高中生文体意识的迷失与突围

近年来,有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明确提出了文体要求。2011年江西、湖南分别提出写成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要求,这是对多年来“文体不限”“文体自选”带给学生作文文体意识淡漠的一个反思和改进,体现了新高考作文对文体一种明确诉求,反映了人们对作文文体的重视。

十多年来,由于起着指挥棒作用的中高考作文命题逐渐趋向创意性和开放性,作文趋势从命题、半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原本规定的“文体写作”改为“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这使很多师生把“文体不限”“文体自选”误认为“淡化文体”“不要文体”。很多学校甚至从学生写作基础并不牢固的初中开始就着手练习“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作文教学侧重于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构思布局、如何有文采等方面,而没有按照文体的各自特点进行系统的规范与训练,致使学生文体意识不强,文体界限不清。

高中生文体意识的迷失绝非危言耸听。几年来,笔者对本校每一届高三学生进行文体意识方面的调查,发现“能准确把握记叙文、议论文写作要求”的学生寥寥无几。看似议论文的文章,很难看出哪是论点、哪是论据、哪是论证推理;满篇是花里胡哨的语句,耸人听闻的高调,矫揉造作的抒情,全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看似记叙文的文章,没有细节描写,没有人物描写,或只是概括性的叙述,或是类似于粗浅的故事,像是一个语句花架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蒂是文体意识淡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文体意识都不具备又如何要求他们写出文质兼俱的美文?这无异于缘木求鱼!须知“破格”尚先“入格”!这种情况提醒我们:文体意识缺乏是目前学生写作存在的一大弊病,树立文体意识,加强文体教学已经迫在眉睫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文体意识强,才能够在写作中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没有文体意识而写出佳作是不能想象的。施畸在《中国文体论》中说过:“创作文章,如不论体类,其势犹无轨之火车,失缰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要有文体意识。文体意识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好比是铁轨与火车、缰绳与骏马的关系,没有一定的文体规范的制约,没有较好的文体意识,再深刻的思想也会失去凭借,失去表情达意的效果。

那么,高中生文体意识的迷失现象该如何突围?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增强高中学生作文的文体意识,并应用于写作实践呢?

一、 以阅读教学为载体,培养文体意识

1. 阅读经典范文,构建文体范例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是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一典范

的例子。经典的范文,是我们学习各种文体的典范,利用课堂的讲读,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基本的写作模式,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在阅读范文时要让学生认真体会并掌握各种文体特点,明确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文体意识。每种文体熟记一两个典范例子,同时在文体知识与典范的例子之间建立联系,熟记于心,一旦选好写作的文体就有了参照的范本。这样就可以解决文体不明的问题。

2. 以读促写,明确文体基本特征

读写结合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从强化文体意识的角度来看“以读促写”,却又不乏新意。通过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辨别文章的不同文体,对各种类型的文章都要有较好的感知力,初步建构起自己的文体意识体系,并尝试将阅读获得的文体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写作活动中,以读促写,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模仿出像样的、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

例如讲读说明文时,就要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要求说明事物有合理的顺序,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给人以科学知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全面介绍荔枝。这样通过阅读揣摩范文积累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写作技巧知识,掌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懂得只有合理的结构和合适的顺序,才能使作文既达到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并让学生尝试模仿和创作,使说明有条理。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作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综合实践。以范文为模,认识理解掌握各种文体特征,学生再依照着仿写,最后才是创造。

二、 以序列的作文训练为基础,深化文体意识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材把作文教学渗透于专题阅读教学中,是一种综合性活动,但是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作文又是可松可紧的软任务,高中作文教学随意性极大,缺少作文训练计划。有的学校,同一年级甚至同一办公室的教师,班与班之间都是各自为战,整个作文教学大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许多一线教师平时也很注重学生的作文训练,话题一个接一个,习作一篇又一篇,疲于奔命,但收效甚微,作文教学似乎到了“瓶颈”阶段(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只有按文体的各自特点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建立一套有序的作文训练模式,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一年级作为第一个阶段,以训练记叙文为主,穿插议论文训练。高二年级作为第二个阶段,以训练议论文为主,穿插散文、说明文训练。高三年级作为第三个阶段,进行各种文体的复习训练,同时让学生尝试童话、小说、戏剧等文学

类文体及调查报告等实用类文体写作。写作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学生的文体意识必会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完善。

三、 以教师批阅评改为导向,规范文体意识

注重作文批阅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批阅作文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树立学生文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批阅侧重点作为对学生如何写作的一个重要导向。

教师可以在批阅作文时依据教学情况选取不同的批阅重点。如写记叙文,要求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必须有一两个性格明显的人物,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还有适当的细节。如果在这三方面有欠缺,就要在写批语时明确指出,并适当扣分。这样让学生逐步明确记叙文的本质特征。

当然,评改也要注重梯次,要理出学段、学年目标,按学段、学年标准评价,避免将高学段、高年级的要求强加在低学段、低年级,导致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出现;同时要讲究方法,在写作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是否多样,是否适合,是否有激趣作用,是否能促成有效写作,是否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 以文体综合练习为辅助,巩固文体意识

既然文体意识对于作文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过去一系列烦琐无效的教学模式,要尽可能让学生拥有一套文体意识的操作标准。明确不同的文体,其主题的显示方法、材料的要求、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古人云“定体然后可以言工拙”,说的就是这个理。记叙文往往通过生动具体的材料来反映中心,主题具有隐含性;表达上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主题明确,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对事物的解释往往是冷静的,不带情感倾向,语言力求客观、精确。议论文主题鲜明,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叙述为辅,材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超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语言严密、概括、鲜明。作文教学是写作文体意识培养的大阵地,只有加强文体综合训练,才能不断地深化文体意识。

1. 通过比较作文,增强文体意识

不同文体,其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的思路、语言、材料等方面的要求都不同。拿记叙这种表达方式来说,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它要求记叙过程要具体详细生动,既突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头有尾,又要求波澜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但在议论文中,对记叙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记叙要简明扼要,只要概括出与论点相关的情节即可,不必详细具体,因为它是作为论点的论据。如果不比较、不清楚这两种文体对记叙的不同要求,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写出议论文记叙化、记叙文议论化混淆文体的“四不像”作文。

比如《坚韧》的议论文开头:弘一法师涅槃前,气息微弱地对弟子说:“你们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迟疑地说:“掉光了。”他又艰难地指着自己的嘴问:“舌头呢?”弟子更加疑惑地回答:“还在。”老人脸上掠过

一丝微笑,吃力地说:“坚韧的东西总比坚硬的东西强。”可见坚韧很重要。文章用弘一法师的话引出了观点,但对弘一法师神态、动作的描绘过于详细,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而弱化主旨的表达,且与议论文体不符,是败笔。如果将神态、动作的描绘删去,留下对话部分,那么论辩的色彩会浓厚些。

此外也可以通过对同一题目不同文体训练的比较来增强文体意识。例如以《校园的香樟树》为题,要求用记叙文、散文、说明文三种文体来写。

比较练习能够使学生拥有更清晰的文体感,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比较,并把所学的文体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 通过文体转化的训练,巩固文体意识

指导学生根据文体之间的转化沟通形成互动,建立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各种文体的触类旁通。把抒情为主改成议论、记叙为主,把议论为主改成叙述为主等等。比如将散文《想北平》转化为记叙文《北平的故事》,诸如此类。

文体意识像一曲动听的主旋律,不断诱发创作的欲望,学生只有拥有清晰的文体意识才能使心中的灵光不再“昙花一现”,才能将瞬间灵感转化为文字。写作的过程是作者在文体意识的支配下摄取材料、选取词汇、修辞句法、安排结构的过程。文体意识是变构思为创作的动机,决定着作文的谋篇布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增强文体意识,扎实“入格”才能轻松“破格”,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创新,从而达到“文体不限”“文体自选”所追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子睿. 实用文写作理论与方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文柏. 文艺心理研究[M]. 香港:海峡出版社,2000.

[3] 王元臣. 文体感下的写作行为[J]. 语文教学通讯,2006(3).

[4]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方帆. 我在美国教中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三:迷失的方向

《迷失的方向》

圣遥

备注:你丢失了曾经属于你的东西,才让你感觉迷茫,以致丢失了自己。

好久没有这样子的自我反省了;

好久没有像今晚这样的心如清潭那样的透彻了;

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生活是那么的激情了;

只是因为生活表面的东西让我迷失了原有的自我,迷失了心的方向。在那个岔路口走错了方向。才导致我把罗盘放在了磁铁之上去看方向。

我记得我曾经一个人坐在窗前听雨,听着雨声敲打窗台的声音,我的心是那样的伤痛,只是因为我在怀念什么东西,或者说我还在留恋我过去的生活。

我记得我曾经一个人坐在航站楼的候机椅上看航班的起落,在我的视觉里给我这样的感觉。就是人和飞机一样,从那片什么都没有的天空中渐渐的出现,最开始是那么的渺小,就像针尖的小点点一样,渐渐的长大。在眼睛里呈现他的成体时嗡嗡的落地。在那快停机坪上靠近廊梯卸载了所有的旅客,去了他的另一块停机坪,然后再去廊梯附近,装在他的旅客,渐渐地消失在茫茫的天空中。

或许我不该有这样的伤感,或许我不该这样的拿人生旅途和飞机作比较。可是,你不觉得却是那样如此的相近吗?

我记得曾经的我不会去问事情的成与败,只问付出,求个无怨无悔,然后再去总结它的点点滴滴。

而今天的我却缺少了那样处理的过程和看待事情的心态,或许是我辈浮云迷失了视线。站在巅峰却看不到远处的风景,只有浮云,出了浮云还是浮云。我真的是迷失了。

不要丢掉原本属于你的东西,要记得曾经的你是怎么处理问题,要记得曾经的你是怎样的心态看世界,要记得曾经的你是以怎样的心境去看人生。

要在曾经的你之上加有成熟和稳重,而不是轻浮和虚伪。

你之所以会迷失,那是因为你丢掉了曾经属于你的东西,所以你才迷失了你自己。懂吗?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