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钱学森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8:24:17 体裁作文
钱学森诗歌体裁作文

篇一:钱学森

《钱学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加深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师有感情地朗读。

赶车,赶船, 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 无言, 一扑进娘怀, 就泪湿衣衫

留影, 留连, 一跨上故乡, 就恢复了童年…… (《归侨》 作者:青勃)

3、师: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轻声齐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心灵相约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有句俗语说:言为心声。学(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细心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生读,画,再轻读。)

2.让我们和钱学森第一次心灵交流吧:

大屏幕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投影出示下面一段话:

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让生齐读这句。

师: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周恩来少年读书时的一句名言,

生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和钱学森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这两句话,都表现了 ——---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板书:爱国)

钱学森说这句话的时候,该是怎样的心情呢,谁能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

他()说:“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事。”

指导朗读:能读出你的深情吗?

读到这儿你想到哪些成语?

所以,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当他踏上归途,在轮船中眺望即将祖国,他是多么希望——让生接读(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壁舱啊!)。

3.同学们,回到祖国,你知道这意味着他要放弃的是什么吗?善于读书的同学,谁能告诉我当时钱学森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怎样的?①他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②介绍冯?卡门:冯?卡门是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被称为“现代宇航科技之父”“超音速飞行之父”。

③理解“最得意”“最得力”:由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是被人瞧不起的。而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这两个“最”字,意味着——钱学森出类拔萃、异常勤奋,意味着——钱学森深受冯?卡门教授的器重,意味着——钱学森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前途无量。

所以当时的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幸福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

而他要回到祖国,就意味着他要放弃:一个词“富裕”。

选择意味着一种面对,他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善于发现的同学,谁能读书,告诉我? 生阅读书第4自然段。

生答:贫穷落后的祖国,不会有优厚的待遇,也不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当时的中国到底是一个怎样境况啊!我们暂且把目光向后移一移:

师:1964年,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啊,当时,我们的党和政府决定嘉奖科学家,同学们,你们猜猜,会奖励多少? 生:1000万。

师;若论贡献,真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你给的价的确物有所值,你知道重奖有功之臣,有魄力,有胆识。还有谁也来猜猜

生:1万。

师:呵呵,你能考虑当时国家的困难,能拿出这么多钱也算不易了是吧。

同学们,想知道奖励多少吗

师:100元。

师稍停,然后说,这,就是他们在祖国的待遇啊!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厚的待遇,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恩师的器重,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齐读句一,于是钱学森放弃了——,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齐读。

6)在这么优越的条件面前,钱学森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意,这就是——富贵不能淫(板书) 淫,迷惑的意思。

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这种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4。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二次心灵对话吧大屏幕投影: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回到祖国,你不会有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不会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给您,这样搞科研会遇到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啊。你还是别回去了,通过其他方式为祖国做贡献吧。

钱学森怎么回答我们呢?

生答。

投影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

大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2)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同学们,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中秋之夜和留学生们一起时说的)。 是啊,当时,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再读一读,品味一下:

假如你是钱学森,你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激动、坚决、慷慨激昂)

指导朗读:恩,钱学森的内心如波涛难平啊!谁来读好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指名读。

1是呀,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钱学森这时候回去搞科研,不是只怕有困难,而是一定有困难。然而钱学森却诚恳地说——齐读句二

2他的这份爱国情并没有祖国贫贱而动摇,这就是——贫贱不能移(板书)

三、既然你那么想念祖国,祖国也是那么需要你,钱学森,你赶快回来吧。会那么容易吗,善于发现的同学,你从哪知道的,请用文中的有关语句告诉我。

投影出示: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善于感悟的同学,你读懂了什么?

生:敌人肯定不让他回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课外书。

师:你能处处留心,很好的习惯。师是军队的一种建制,古代和现代,以及国家之间的人数都不尽相同。我查过资料,美国的一个师,人数是一万七千左右,那五个呢?

钱学森的作用果然巨大,所以,那个美国军官后来还有一句话,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去。

善于想象的同学,你猜测一下,敌人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会采取哪些卑鄙手段?

师总结: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让我们和钱学森进行第三次心灵对话吧,此时的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对自己说: ——————————————————————————————————————————

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钱学森这一等,就是五年啊,这五年的

漫长等待,对一心回国得钱学森来说,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望眼欲穿啊

可是,为了生命中最深情的回归,虽然这五年钱学森饱受迫害,然而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这就叫——威武不能屈(板书)

师述: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引读)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四、钱学森回到祖国,马上开始了科学研究,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师讲述:钱学森那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深深鼓舞了我们。他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7年他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出示颁奖词)这时对他的评价,齐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科学巨匠,却于今年的10月31日8时与世长辞了。他的离世,举国皆哀,为失去这样一位品性高尚的科学伟人而痛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1月6日,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前去吊唁的人群数不胜数!人们不光敬佩他为国作出的杰出贡献,更敬仰他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感。

同学们,钱学森的殷殷赤子心,拳拳报国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好多象他一样的人,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全世界海外华人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我的中国心》,学生倾听)

大屏幕投影钱学森各个时期图片资料(追悼会)。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把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永记心中。(出示)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2)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3)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我们的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五、布置作业:(出示)

板书 钱学森

(爱国)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能抓住课文中钱学森的话,联系上下文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钱学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爱国之心 报国之情)

2、过渡:同学们,古人说“识其人、听其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以去读一读他的言行,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想一想从这些话中你感受到些什么,动笔写下来。(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2、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回答后出示:

(1)“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2)“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3、精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谁来就第一段话,交流:这句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评点: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内容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说明你是在用心品读课文,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篇二:《钱学森》教案

篇三:钱学森

钱学森生平事迹

美国合众国际社这样写道:“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他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其实,对于钱学森的价值,早在1950年,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那个时候,在整个朝鲜战场,美军的地面兵力是7个师。

这名美国军人用职业眼光的换算,正应了中国那句话: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美国人眼中,钱学森是“最优秀的火箭专家”。现代火箭,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不难想象。因此,美国千方百计阻扰他回到祖国,将他软禁整整5年?? 事实证明,金贝尔是有远见的,但他还是远远低估了钱学森的价值,他那笔账算得并不精明——

新华社对外公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概括总结了钱学森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贡献卓越的11项“第一”——

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

这些“第一”,划时代地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地改变了世界!

这,几乎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

传奇的起点,可以追溯至1955年钱学森回国不久与陈赓大将在哈军工的那次深夜促膝长谈。

陈赓大将问:“钱先生,你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果断地回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

陈赓大将说:“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在历史的回音壁里,这段经典对话至今在我们耳畔轰鸣作响。从此,钱学森这个名字与新中国的国防大业紧密相连。

第二炮兵原司令员李旭阁将军至今难忘,1956年元旦,他第一次听钱学森介绍导弹武器。会场座无虚席,满堂高级将领,惟有李旭阁年纪最轻,职务最低,佩戴少校军衔。讲台上,钱学森饶有意味地说:“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议中央军委,成立一个新的军种,名字可以叫‘火军’,就是装备火箭的部队。”

钱学森预言了这支部队的诞生和成长。但他没有料到的是,当年聆听他讲课的那位年轻少校,几十年后会成长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员。

1991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这两种荣誉同时授予一个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引人瞩目的是,在此之前,“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授予的都是战斗英雄。

作为一名军人,这是最高规格的荣誉。钱学森当之无愧。毫无疑问,他是英雄,他是战斗英雄,他是战斗在为中华民族砺剑铸盾特殊战场上的大英雄!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中国战略导弹方阵气势磅礴驶过天安门广场。

车辚辚,长剑行。这一刻,你是否想到,54年前的中国,除了钱学森几乎没有人见过导弹?

可是,这一刻,他已垂垂老矣,只能躺在床上看着电视上的大国长剑。30天后,98岁的钱学森走了。

他走得没有遗憾——作为一名共和国军人,他兑现了自己对祖国做出的承诺,他亲手打造的大国长剑,在忠实地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军人风骨:无论什么时候,他的腰杆都是挺得笔直

钱学森是何军衔?流传过这样一个说法——

1957年,钱学森作为科技顾问随聂荣臻元帅访问苏联。苏联方面以他不是军人为由,不准他参观导弹。为此,中央军委紧急决定,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 关于这个故事,钱学森晚年曾亲口对秘书涂元季说:“这是误传。”

不过,他的履历中明确记载:1970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当时,国防科委是统管国家和军队尖端武器装备建设的领导机关,第一任主任由聂荣臻元帅兼任。

钱学森尽管没有军衔,却是指挥国防科技战线千军万马的将星北斗!

1957年,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还没穿军装,一介布衣的他麾下少将、大校、上校比比皆是。然而,这些在枪林弹雨中闯过的将士,无不敬佩他的品德和学问,无不惊叹他率领那支科技大军在极其艰苦岁月中的“长征”。 为了那声“东方巨响”,钱学森的脊梁和共和国军人一样,傲雪挺立。 原东风试验基地工作人员周迺文至今难忘——

“无论什么场合,钱学森腰杆都是挺得笔直的,风纪扣从来都是扣得严严

的。” “那时,基地条件特别艰苦,他和普通官兵一样喝又黄又涩的水,蘸着咸盐,吃掺着沙枣叶的窝窝头。”“有一次导弹发射试验时间推迟,他在临时指挥所将两个木板凳拼在一起当床睡在上面,那天还特别冷??”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当今天的孩子们吟诵这首描写古代将军行军打仗的诗歌,他们不会想到,在那个朔风呼啸的寒夜,一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睡在军帐里,别说狐裘和锦衾,连张行军床也没有!

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祖国,为了迎接那声“东方巨响”,钱学森与官兵风餐露宿,转战大漠。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回忆说:“当时,我只知道他是在搞火箭方面的事,具体干什么根本不知道。他从来不跟家里人谈自己的工作。那些日子,他经常去外地出差,十天半个月见不着面,我不知道他在哪里,只知道在中国!”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人民军队缔造者毛泽东对于这支军队的评价。人们钦佩地看到,钱学森身上有这种风骨!

我国首次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中,核弹头与导弹对接、通电高度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1960年,苏联曾发生过这样的悲剧——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时不慎爆炸,在现场指挥的苏联战略火箭军总司令涅杰林元帅等100多人全部身亡。

最危险的燃料加注开始了,核弹头高悬在导弹顶部。不顾众人劝阻,钱学森陪着聂荣臻元帅坚持在现场坐镇指挥。

时任导弹加注分队长的莫佩德回忆当时情景说,刚开始有些紧张,但转头看到聂帅和钱老就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看着我们,心里就不怕了。

“儒雅的钱学森,和身经百战的共和国元帅一样,有一颗英雄虎胆!”谈到钱学森的胆量,人们依然难忘——

美国当年进行两弹结合飞行爆炸试验,是在海外。苏联,则是在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中国条件不允许,一旦原子弹被意外引爆,就相当于我们在自己的头顶上扔下一颗原子弹!

钱学森,面临着空前的难题、空前的压力??

今天,一切都已成追忆。人们记住了他举重若轻的一句话:“困难像老鼠,听见脚步声就吓跑了!”

人们相信这样的话:没有钱学森的胆量和气魄,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恐怕要推迟很多年!

军人目光:无论什么时候,他的眼睛总是凝望未来

有关钱学森一个“道歉”的故事耐人寻味——

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举国欢庆。钱学森却在总结会上对大家说:“我愧对大家了,中国的人造卫星应该是世界上第三个国家,现在排在了第五,落在了日本之后??”

人们没有想到:把中国第一颗卫星送上太空的大功臣,竟然在万众欢腾的时候“作检讨”。掂量这番话,人们发现了钱学森的又一个特质——他的眼睛总在看着世界,看着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看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

今天,钱学森离开我们两年多了。翻开他的著作《创建系统学》,人们惊讶地发现,钱学森晚年所做的研究工作,目标竟然瞄准2049年。

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

智者图强于未来,钱学森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 早在1949年12月,钱学森就提出将来可以设计出一种“火箭客机”。这一设想后来变成了现实——美国据此制造了航天飞机。

漫漫半个世纪,钱学森组织中国导弹发展规划,提出系统控制论,发展航天飞船??钱学森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总能比常人看得更远、更深。

“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由钱学森同志提出的。”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卢锡城对记者说,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钱学森就指出: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1995年,钱学森进一步提出21世纪战争形式,要发展打信息化战争的装备,并且建议 “无论如何要把信息化军队建设这个问题研究清楚,这是目前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国防建设的方向就不明朗”。

这一年,钱学森已84岁高龄,已经退居二线整整13个年头。他那双眼睛,依然是清澈的,并没有被时光的研磨变得浑浊。

——他在深情地看着,他在看什么?

他关注着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聂荣臻元帅的女儿、曾担任国防科工委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聂力回忆说,退下来的钱学森仍然不断通过书信与她保持着联系,有一次半个月就写来了两封信。

一次,钱学森看到一份关于军民结合的报告后,立即写信给聂力。他认为,在军民结合问题上,除了平时对国民经济发展尽可能地作出贡献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战争与生产的问题,二是战争动员问题。他明确提出,这是“联系到仗怎么打和用什么武器的根本问题”。

今天,聂力如此感慨:“钱老的这番理论思考,不就是我军目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军民融合战略吗?”

——他在深情地看着,他在看什么?

他关注着中国军人的素质。上世纪80年代,他曾提出我军人才方阵的学历架构:军长为博士,师长为硕士,团长为学士。当时,这一设想近乎神话。“如今,中国军营人才济济,博士将军、硕士旅团长已经不罕见。”我军著名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这样说,“再看看我们航天控制中心那些朝气蓬勃的80后,他们都是在钱老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

——他在深情地看着,他在看什么?

他关注着新装备的进展。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次参观飞机制造厂。回来后,他将所见所闻告诉父亲。钱学森马上问儿子:飞机发动机是放在翅膀底下,还是机身里头?有几个?“这都是行话。”钱永刚感慨地说:“每当说起这种事,父亲都很关注。”

——他在深情地看着,他在看什么?

他关注着共和国千千万万的士兵。看到海军驻南沙群岛官兵生活艰苦,他建议有关部门研制海水淡化装置;看到我军高山哨所、雷达站执勤困难,他写信提出研制“自动化无人的岗站来解决”??

如今,《钱学森书信》出版了,共10卷,收录的是1955年至2000年期间他所写的3300多封书信。记者翻阅这本沉甸甸的书信集,每一封信中最常见的字眼是“将来”。

陪伴了他26年的秘书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军人品格:无论什么时候,他心里事业最重,名利最轻

这是关于钱学森的一个猜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