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物理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42:35 作文素材
物理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高中物理名人事迹

高中物理名人成就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当时时代仪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但伽利略巧妙运用科学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予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其自由落体快慢相同,即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通过斜面实验,推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结论。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科学推理方法为为其成就之一。

2、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奠基人。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3、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1905年提出了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提出“质能方程”。

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迪许, 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6、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

应。

7、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8、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9、1752年,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0、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 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把电流和水流相比较,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1、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2、1841~1842年 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焦耳美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建立提供基础。1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4、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5、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6、1834年,楞次德国科学家,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7、1832年,亨利, 发现自感现象。

18、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1、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 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2、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发明了摆钟。

2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双孔或双缝干涉)

24、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5、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26、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 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E与频率V成正比。

2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把普朗克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任何一种运动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9、1897年,汤姆生,英国科学家,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30、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

3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32、1932年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33、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34、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35、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36、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37、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38、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9、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40、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41、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 强子,参与强相

篇二:物理名人故事

单摆的等时性

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在著名的斜塔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天文望远镜的人。他用自己观察和研究天体的成果,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摆锤的等时性的定律,断定了地物线的轨道。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机械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大学里,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望远镜的发明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听说,一个荷兰人把一片凸镜和一片凹镜放在一起,做了一个玩具,可把看见的东西放大。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蜡烛点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复思考着,琢磨着,为什么两个这样的镜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 天亮了,伽利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他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一个小望远镜做成了。拿起来一看,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三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没有一条船。当他拿起了望远镜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着,不断地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咦,月亮并不是象几千年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光滑无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样,有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呢!

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问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十公斤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公斤重的物体快十倍。

一千七百多年来,在书本里,在学校的讲台上,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作圣经来讲述,没有任何人敢去怀疑它。这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提出过 “地球中心说”,它符合奴隶主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其它学说也就得到了保护。

伽利略选择了比萨斜塔作试验场。有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一个重一百磅的实心铁球,一个重一磅的空心铁球,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塔下,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讥笑他:“这个青年一定是疯了,让他胡闹去罢!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还会错吗!”

只见伽利略出现在塔顶,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看清楚啦,铁球落下去了。”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那些讽刺讥笑他的人目瞪口呆。

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一天,保姆要出去,临走前叮嘱牛顿:“我有事,先出去下,肚子饿了去煮鸡蛋吃,我烧好水了。”保姆回来发现牛顿把一块怀表拿去煮了。而牛顿却在研究发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太投入一件事,该收手时就收手。

瓦特的故事

蒸汽机

18世纪中叶,英国格拉斯葛大学,有位名叫里德斯德的教授,一天晚上,他把瓦特约到自己的办公室,对瓦特说:“我知道你是个很聪明的机器修理工,我想请你帮我一个忙。”

瓦特说:“我能帮你什么忙呢?”

里德斯德教授说:“我的一套机器图纸被人偷去了。但是要按照图纸把这台机器造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偷图纸的人一定会来找你帮忙加工的。如果那人来找你,请你务必告诉我。”

就在这时,教授的一个青年助手,拎着一把水壶进来,给他俩每人沏了一杯咖啡。那位助手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关上门就出去了。教授起身走到门边,把门反锁了起来。

教授和瓦特边喝咖啡边谈着教授的图纸。渐渐地,瓦特觉得头昏脑胀,他估计是咖啡有问题,只觉得浑身无力,一会儿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当瓦特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了。他睁眼一看,里斯德教授已经死了,在教授的颈上有一枚五厘米长带有软木塞的针。瓦特支撑着爬起来去开门,却发现门是反锁着的,钥匙在教授的身上。瓦特回忆起昨晚的事,怀疑是那个助手干的。但那个助手出去了就再没有进来,教授颈上的针又是谁扎的呢?他盯着教授颈上的毒针和那软木塞仔细看了好一会,终于弄明白了:水蒸气在膨胀时,它的压力比水要大近千倍。那个助手把水壶放在火炉上时,就把插有毒针的软木塞堵在壶嘴上了,并且将壶嘴对准了教授的颈部。水烧开的时候,因壶嘴被软木塞子堵着,蒸汽的压力就不断增加,最后蒸汽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软木塞带着毒针喷射出去,射向了教授。

警察来了以后,瓦特谈了自己的想法。经过警察的侦破,凶手就是教授的助手。 后来,瓦特从水蒸气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篇三:物理名人故事

焦耳小时候的故事

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打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岁毕业于着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

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

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着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感悟: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是多么的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钱学森

钱学森(1911一2009),中国著名科学家.

1911年12月n日,钱学森生于上海.1934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6年10月转学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开始了与冯?卡门教授先是师生后是亲密合作者的情

谊.1938年他获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1950年他开始争取回归祖国,但受到美国政府的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1958年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举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他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杰出代表.1989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夭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钱学森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主”、“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他被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