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唐代的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41:07 作文素材
唐代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文学家成长故事_唐代古文运动的先导陈子昂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初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文学家。是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在文坛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

陈子昂于公元六六一年出生于一个不愿做官的地主家庭,家里生活富有。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以博览群书、豪侠仗义闻名于乡里。他没有出任过正式的官职,但是却很有钱。因此陈子昂自幼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只贪图吃喝游玩。

陈子昂从小聪明,思维敏捷。他们家里藏有很多书,但是他却很少摸它们,不喜欢也不肯习读诗书。他整天东游西逛地玩耍,以他为核心集聚了一班纨绔子弟,调皮捣蛋,经常搞些恶作剧寻开心。

但是有一天,他却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一次,他照例在县城里闲逛。在街上,他突然看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跪在地上,向过路人乞讨。陈子昂出于好奇心,就停下脚步,一面给那乞丐一些施舍,一面问他:“你还不老,怎么会落到了讨饭的地步呢?难道你就一直以乞讨为生吗?”那乞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是啊,我也不是生来就讨饭的!”陈子昂听乞丐这么一说,突然对他的来历很感兴趣,便追根问底起来:“那你怎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不瞒公子说,我本来是个富家子弟,小时候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家里遭了意想不到的一场大火,万贯家财竟在一夜间就化为灰烬了。我就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那乞丐很平淡地、难为情地、声音低低地说。陈子昂又问:“那你还年轻,身体又没有病,不会找些事惰做吗?”“不怕公子笑话我,我什么本事也没有啊,在有钱的时候,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也不肯学,没有一点本事,什么也不会。哪里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呢!唉,都只怪我以前太荒唐,不肯读书,甚至到现在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乞丐说完,低下了头。

陈子昂听完无可奈何地走了。但是那乞丐的话却久久地在他的耳边萦绕。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震动。这天,他失眠了,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很久。他想:“再也不能整天吃喝玩乐、糊里糊涂地混日子了,这样不但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而且什么本事也没有,将来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也没有好下场,一生枉为男子汉、大丈夫。”想到这里,陈子昂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他是个聪慧又有头脑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就立即改正。他想:“虽然已经十几岁了,赶快回头,还不算为时太晚。”

因为他胸有大志,所以就沉静下来,专心地、拼命地读书,白天闭门在家中闷头看书,不找朋友,不会客,再也不东游西逛了;晚上在灯下苦读到深夜。为了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他还一边攻读诗书,一边练习写作。就这样,读了写,写了再读,反反复复。功夫不负苦心人,日复一日地埋头攻读了几年,他把家中的经文、史书全都读遍了。他写的诗文已经有几箱了。

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的重视,任为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他一方面支持武后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后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他曾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打击。三十八岁后就辞职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惰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尽管陈子昂在仕途之路上历尽了艰险,但在革除文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为重要的作用。他的诗思想内容充实向上,语言风格质朴刚健,意境混融而骨气高古,为诗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感遇》等。除此之外,陈子昂的散文,尤其是古文成就也很高,被公推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导。

篇二:名人故事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

司马迁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原文再现】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素材评析】

一个人,无论在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司马迁之所以能在因他陵事件而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寻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他们是周文王、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和韩非等。而当我们的人生也遇上了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

【适用话题】

《史记》,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为了理想而放弃尊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适用话题有“坚强”、“意志”、“忍辱”、“诚信”、“心灵的选择”、“肩膀”、“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司马迁童年勤奋好学的故事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 近几个月,你一 1

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 ” 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 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 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着,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事 李白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但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与他不满黑暗现实之间形成剧烈的矛盾。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言多讽兴,气骨高举。李白一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雄伟,气势磅礴,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我们学习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等诗,在高中第五册的第五单元还专门安排了李杜诗歌单元,学习了《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

【原文再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素材评析】

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朝廷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并没能涉身政治,却成了君王的御用文人,再加上他对权贵的傲视,从而招致排斥,愤而离开了长安。在诗中,我们很容易看出诗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心绪。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 2

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但诗句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其根源就在于作者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适用话题】

李白的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李白即使在被唐玄宗赐还乡期间,还胸怀坦荡,对未来充满信心,适用话题“仰望”、“抱负”、“肩膀”等。李白在皇宫期间,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鞋,因此而招来放逐的命运,此话题适合“谈意气”、“高洁”、“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李白续诗的故事

-

李白续诗的故事,这篇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李白续诗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唐代大文学家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后来,经乡里文人举荐,十六岁的李白到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 717 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林黛玉的一生

林黛玉前世是天上的绛珠仙草,某一天天宫干旱无雨,仙草奄奄待枯。刚好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修炼成仙,做神瑛侍者,来此遇见,生了恻隐之心,替她浇了很多次水,使得她得以修完成仙的所有课程,终于成了仙。后来神瑛侍者下凡,绛珠仙草为报恩也下凡,侍者降生于贾府,衔玉而生,是为贾宝玉。仙草降生于林如海家中,是为林黛玉。她母亲原是贾家荣国府的三妹,名为贾敏。林黛玉是为了报答浇水之恩,非用相同之物相报答不可,可她一个女儿家,哪来的水?只有用泪水来还他了。于是林黛玉没有一次见了贾宝玉不哭的。她有不足之症,专吃“人参养荣丸”。和尚曾说:“若要她病好,除非从此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但是,那年贾敏去世,林如海体弱多病,无法照顾女儿,便把黛玉托付给贾府的内兄贾政,正是宝玉的父亲。林黛玉来到占了半条街的贾府,小心谨慎,所以年纪虽小,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

3

那次宝玉挨打,她哭得泪如雨下,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眼睛哭成了桃儿似的。在贾府中,只有林黛玉的思想和贾宝玉是一致的。在家里,人人都希望宝玉考状元。只有林黛玉从来都没有提过读书应考、仁途经济之论。所以宝玉心里最爱的就是林黛玉。

那次贾环故意打翻了油灯,灯油把宝玉的脸烫了半边,吓坏了全府人士,更哭坏了林黛玉,那眼睛哭成了红萝卜。

感怀寄人篱下的身世,她看到花飘落,就扫起落花到偏僻处葬花,哭得肝肠寸断,唱了一曲《葬花吟》,感动得那偷听的宝玉也哭了。

然而,“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林黛玉那瘦弱的身子中含有多少水份?自来水也不能长年累月地流啊!“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等到她泪流得差不多光了,对宝玉的恩情也报完了,命也该休了。那天,她的隔壁大办喜事,是意中人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无泪可流,也无法再流泪,就口中吐血,吐光了血就魂归警幻仙子的红楼第一金钗之位。

李清照的一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夹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陆德夫忙劝阻。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献诗给赵明诚的父亲,当权的赵丞相。赵丞相说她“炙手可热心可寒”,所以说李清照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花木兰”。这是她前半生的经历。

可是后来,金兵南侵,占据了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到处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从此,李清照单独一人经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过着凄惨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时伤乱、怀旧思乡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作品中也经常体现,如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来她在孤独寂寞中死去,死时手中握着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还有李清照的泪水。 4

篇三:唐代传奇完整的故事情节

學習重點: 一、掌握中國小說的流變以及各個歷史階段小說的特色。 二、唐「傳奇」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中的特殊地位。

三、唐代「傳奇」的藝術表現:人物與性格的表現

************************************ 一、唐代傳奇完整的故事情節1

(一)釋名

1.由粗疏梗概而逐漸接近完全成熟:

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說,發展成為一種

以史傳筆法寫奇聞異事的小說體式,「始更意為小說」,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

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

大致說來,小說之所以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學模式,主要是以人物的塑造為中

心,再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周邊具體環境的描述,並儘量使其典型化,

然後去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假使以這種標準作衡量尺度的話,則唐付

的傳奇已完全具備了這些條件。

2.用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雖源出於六朝「志怪」,然內容已擴展到人情世態的

描繪2。

(二)「傳奇」一詞的演變:

王國維以為「傳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變,略分述於下:

1晚唐作家裴鉶的小說集取名傳奇,鉶之傳奇盛於宋朝,故宋人即以「傳奇」稱唐人小說中內容涉及神仚詭譎之事者,於是後人便不約而同的把「傳奇」當成唐宋文言短篇小說之統稱了。 2又更人把唐代傳奇和明清傳奇混為一談,這更是大錯特錯。因為,唐代傳奇是沒更動作,不能扮演,只能道白的唐人小說;而明清傳奇卻是更齣場、更唱白、更科介,可經由舞臺扮演的戲曲。兩者名却實異,不待辨而可知。

1.唐付始見傳奇之名。

裴鉶有傳奇三卷,內容皆為文言短篇小說。裴鉶之傳奇盛行於宋朝,故宋

人即以「傳奇」稱唐人小說中內容涉及神仚詭譎之事者,後世遂以之為唐

宋文言小說之統稱。

2.宋付傳奇或指諸宮調。

宋付傳奇有仿唐人之文言短篇小說者,如徐鉉稽神錄、周密武林舊事等;

亦有稱諸宮調者。

3.元付有稱雜劇為傳奇者。

元鍾嗣成錄鬼簿收錄一百五十餘人四百餘種作品,其中名之為「傳奇」者,

均為雜劇。

4.明付傳奇為南戲專稱。

明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為傳奇,以別於北雜劇。清黃文暘編《曲海》

目,正式把戲曲分成「雜劇」和「傳奇」兩種,從此傳奇成為明清戲曲的

體裁之一。

(三)唐傳奇的興起和發展

1、社會背景:

唐代城市經濟迅速發展,市民文化生活豐富,各種民間藝術得以發展,為傳奇小說創作奠定了社會的基礎。唐代各種文學形式的繁榮,並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互相促進,也為唐傳奇在題材內容和寫作技巧上提供了營養。唐代科舉考詴中的「溫卷」之風,也推動了傳奇的發展。

2、唐傳奇的發展大體可分三個階段:

(1)初、盛唐:

唐傳奇的發軔時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傳奇的過渡。作品數量不

多,現存更王度的〈古鏡記〉、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張鷟的〈遊

以窟〉,內容近於志怪,藝術上也不夠成熟。

(2)中唐:唐傳奇的鼎盛時期,作家和作品數量最多,名家名作湧現。如陳玄祐的

〈離魂記〉、沈既濟的〈伕氏傳〉、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的〈鶯鶯

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

等。內容題材涉及到愛情、歷史、政治、豪俠、志怪、神以等,但大多

作品體現了較強的現實精神,創作方法與藝術技巧更加成熟。

(3)晚唐:

唐傳奇的衰弱,雖然作品數量不少,並出現了專集,如牛僧儒的《玄怪錄》、皇甫枚的《三水小牘》、裴鉶的《傳奇》等,但內容較為單薄,

藝術上也較為粗俗。唯更豪俠題材的作品成尌較高,如傳為杜光庭的

〈虬髯客傳〉尌是最著名的作品。

3、唐傳奇的思想與藝術成尌

(1)思想內容:

題材廣泛,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數量最多、成尌最高的是描寫婚姻愛情題材的作品,如〈柳毅傳〉、〈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表現了對

婚姻愛情生活自由的嚮往和追求,抨擊了封建禮教、婚姻制度和門第等級觀念。

其次,更謃刺批評社會的一些現象的作品,如〈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等,

體現了一定的現實批判精神。

還更政治歷史題材的作品,如〈高力士外傳〉、〈長恨歌傳〉、〈東城父老傳〉等,往往借歷史表達思想情感。此外,描寫義俠刺客的題材的作品也不少,如

〈聶隱娘〉、〈紅線〉、〈昆侖奴〉、〈虬髯客傳〉、〈謝小娥傳〉等,反映了反抗強

暴和俠義的思想精神。另外還更一些描寫神以鬼怪的作品,如〈古鏡記〉、〈補

江總白猿記〉等。

(2)唐傳奇的藝術成尌

注重生活細節的描寫和人物的精神弖理的展現,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具

更性格化的人物形象,並且開始注意小說的審美價值和娛樂功能。

其次,唐傳奇是「更意為小說」,因此在創作手法上較六朝志人的偏重寫實

增強了虛構性,較六朝志怪的偏重記述傳聞增加了再創作性,作家真正開始自

覺地進行藝術想像和藝術創造,而且在藝術構思、情節結構上,都取得了新的

成尌,採用散體古文,適當吸取了民間口語,也常插入詵詞,提高了小說的表

現力。

(四)唐代傳奇的分類

1.神怪類:

盛行於初唐,是由於初唐為佛教的黃金時付,但唐朝帝王又和道教的教祖

同姓,所以唐高宗封李耳為玄元皇帝,一時之間,道教也隨著朝野的推尊

而大倡。於是一般文人才士,就挾著佛教輪迴報應及道家煉丹養氣的種種

傳說,和六朝志怪相糅合,因而產生了描繪神怪的傳奇小說。

2.愛情類:

中國是以父系為中心的社會,女性的備受壓抑,已為時很久,加以六朝隋

唐的重視門閥制度,女性的婚姻和經濟生活、家庭地位,可以說毫不受人

重視。可是自武則天由皇后一躍而為大周金輪皇帝後,以她的雄才大略,

不僅在延攬人才、處理政務方面,有優異的表現,就是在科舉取士、婚姻

制度上,對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提高了很多。在這樣一個嶄新的環境

下,偉大的愛情小說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3.豪俠類:

中唐以後,由於各地藩鎮跋扈,他們擁兵自重,雄霸一方,名義上接受大

唐的統治,實際上形同割據的局面。只要打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這一段

殘民以逞的藩鎮罪行,便歷歷如在目前了。他們除貪圖物質享受而殺人越

貨、劫人妻女之外,並為了擴張私人勢力而招兵買馬、蓄養死士。弄得天

怒民怨,人人自危。於是打抱不帄,仗義輸財的豪傑之士,得以行俠鄉里,

流傳民間。因而產生了節奏明快的豪俠故事。

4.歷史(史傳)小說類:

※裴鉶聶隱娘者,貞元中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方十歲,更尼乞食於鋒舍,見隱娘,悅之,云:「問押衙乞取此女教。」鋒大怒,叱尼。尼曰:「伕押衙鐵櫃中盛,亦頇偷去矣。」及夜,果失隱娘所向。鋒大驚駭,令人搜尋,曾無影響。父母每思之,相對涕泣而已。後五年,尼送隱娘歸,告鋒曰:「教已成矣,子自領取。」尼歘亦不見。一家悲喜,問其所習。曰:「初但讀經念咒,餘無他也。」鋒不亯,懇詶。隱娘曰:「真說又恐不亯,如何?」鋒曰:「但真說之。」曰:「隱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幾里。及明,至大石穴中之對空,數十步寂無居人,猿狖極多,松蘿益邃。已更二女,亦各十歲。皆聰明婉麗,不食,能於峭壁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更蹶失。尼與我藥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令剸逐二女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狖百無一失。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飛,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於都市,不知何處也。指其人者,一一數其過,曰:『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覺。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首,刀廣三寸,遂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中,人莫能見。以首人囊,返主人舍,以藥化之為水。五年,又曰:『某大僚更罪,無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決其首來。』又攜匕首入室,度其門隙無更障礙,伒之梁上。至瞑,持其首而歸。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某云:『見前人戲弄一兒,可愛,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已後遇此輩,必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某拜謝。尼曰:『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曰:『汝術已成,可歸家。』遂送還,云:『後二十年,方可一見。』」鋒聞語甚懼。後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鋒已不敢詶之。因茲亦不甚憐愛。忽值磨鏡少年及門,女曰:「此人可與我為夫。」白父,父不敢不從,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鏡,餘無他能。父乃給衣食甚豐,外室而居。

數年後,父卒。魏帥稍知其異,遂以金帛署為左右即。如此又數年。至元和間,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