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一新材料作文训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34:08 高中作文
高一新材料作文训练高中作文

篇一:高一语文组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答案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答案

【训练一】人性中总有最温柔的一部分,需要用善良去激发。

【训练二】人生低谷时要自信,有改变现状的信心,不自暴自弃;

人生得意时要谦虚,要清醒的认识自己,不骄傲自满。(正反辩证)

【训练三】缺陷与完美: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缺陷、遗憾、坎坷、不幸,要淡然一笑、坦然面

对,让生活、生命的补丁重放异彩,镌刻辉煌人生。

【训练四】1、梦想与坚持:艰难创业时期坚持梦想,做与电影有关的事,如看片、写剧本。

2、机遇与准备:从未放弃对电影的准备,如此厚积薄发才会一鸣惊人。

【训练五】1、敢于挑战:四大导演被解雇,李安却敢于亮剑,赢得成功。2、不迷信权威:不完全遵从卡梅隆的拍摄规则,坚持自己的风格。3、实力决定高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以自己几十年练就的娴熟技术来拍摄的,这种成功建立在他超强实力上。

【训练六】1、责任:作为导演,李安承担着宣传真善美的职责,他选择纯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2、拥有信仰:李安在商业压力下,维护了自己对纯真的信仰。3、坚持原则:李安面对艺术与商业的两难选择,坚持了自己的原则,选择了良心。

【训练七】告别过去,重新开始,不满足于眼前,致力创新、挑战。例如:失败后的出发、反思后的出发、创新中的出发、挑战新起点的出发。

【训练八】1、文化与成功:李安受中西文化影响使得他的电影受众广泛。

2、爱国:“请不要叫我华裔导演”

【训练九】1、法官:做事要灵活变通,善于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牧场主:自利与利人(双赢);舍与得;以德报怨(退让一步,海阔天空)。

3、猎户:不要自私自利;要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训练十】正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

反面:虚荣的危害;盲目攀比要不得;不可一味追求个人享受。

【训练十一】要选择正确的追求方向,梦想与追求是基于实际的。

【训练十二】该表现的时候就应该张扬风采,该收敛的时候就必须韬光养晦。两者矛盾对立又辩证统一,不可偏废其一。

【训练十三】坚守底线:底线就是指不可逾越的最低限度,有有形与无形之分。只有坚守底线,做事才能行之有效,做人方可无愧天地。

【训练十四】“嗜血成性”“花言巧语”“冤魂”等用词表明了出题者情感倾向是对狼的批判,对羊的同情。故主题可定为认清本性,不被迷惑,针锋相对,不能盲目握手言和。

【训练十五】1、勇敢,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鱼经历急流、渔网、水鸟的追逐,但勇敢向上,终于到达目的地。2、认准方向再努力:人生有方向是好事,但要认准方向,准确定位,才能生有所值。

【训练十六】1、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平凡之石有飞天之梦。2、幸福的获得需要执着的追求:每次被嘲笑却不改初衷,执着追梦。3、不懈的努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吸天地之灵气,经风雨之洗礼,修炼成山得以飞天。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不在乎同类嘲笑。

【训练十七】1、老僧:行善不需要理由,做人要坚守善良的本性。2、蝎子: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恩将仇报。3、路人:莫作袖手旁观者,不要对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加以阻挠和讽刺。

【训练十八】自己发展,也要允许别人发展,不要对别人进行阻碍和伤害。

【训练十九】关键词“出去走走”,可以是走出一方水土,也可以是走出某种束缚。是否应该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样才能走出去?走到哪里去?

【训练二十】1、高雅与低俗:倡导格调高雅的流行文化,摒弃恶俗低级趣味。

2、 正能量与负能量:国人对正能量的肯定与期盼,“屌丝”用于他人是一种鄙薄和不尊重,

会产生负能量和消极影响,要关注和思考恶俗倾向的负能量。

【训练二十一】1、俭朴是传统美德,不能丢弃。俭朴作风,益国益民。

2、 杜绝铺张浪费,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3、俭朴不等于吝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价值观。

【训练二十二】正确看待面子:讲情面要有尺度,不能放弃原则;讲面子要顾及后果,不能没有节制;不要因有面子诱生傲慢心态,不要因面子而感到自卑。

1、 不能全盘否定“面子”的作用,适度的“自尊感”和“羞耻心”是必要的。

2、 适当给别人留面子,尊重他人,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3、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训练二十三】立意可以从眼前与长远,理智与情感,动机与效果方面进行,论述可以涉及到成长、教育、为人处世等。

【训练二十四】1、学术媚俗:将厚重的经典解读成“心灵鸡汤”式的文字,肤浅、商业化、世俗化。2、学术自由:在文化领域,无论大师还是平民,都应该彼此多些宽容和敬畏,文化领域,惟有尊重别人的自由,方自得自由。

3、浮躁:于丹既是浮躁的受益者,又是浮躁的受害者。

【训练二十五】这首歌是《最初的梦想》,歌词把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放在一起,强调了努力执着。立意可以从理想与现实,努力与执着,直路与弯路等角度展开。

【训练二十六】“密不容针”是繁忙的生产、紧张的生活、投入的工作、刻意的经营;“疏可走马”是悠闲的劳作、闲适的生活、自由的工作、随意的经营。“密不容针”可收获成功充实,“疏可走马”能得到愉悦休憩。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辩证统一的。

1、 人生浓淡相宜,但作为年轻人我们要选择“密不容针”的人生。2、劳娱结合,“慢慢走,

欣赏啊”3、疏密结合,该密的地方密,该疏的地方疏,彰显智慧人生。

【训练二十七】母亲:教育方式,善良的心,良心不可丢。

我:贪小利而失大德,后悔与歉疚,心灵的烙印。

【训练二十八】美与丑,外表与内心,心存善良多做善事,坦然面对,外因与心态。

【训练二十九】1、借鉴与坚守2、影响与同化:在影响中不迷失自己。3、开拓自己的道路。

【训练三十】1、坦然与冷静:正确面对指责和非议,笑对人生。2、忘记荣誉,不迷失

【训练三十一】1、实写:描绘一段苦乐并存的人生历程。

2、 虚写:借含有“十年”的格言警句揭示人生哲理。例如:贾岛“十年磨一剑”坚忍不拔,

艰辛磨砺的精神。曹雪芹“字字吟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功夫铸就巨著。范文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道出严谨治学、刻苦钻研。

【训练三十二】两种建设为何能够归于“同宗”?讲清楚两种观念之间的联系,可从自身物质、生活、精神方面出现的困境和需要入手,抓住“重建”的两种意义来叙述、抒情或议论。

【训练三十三】1、记叙文可以写对已逝去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

2、议论文可以写人生经验方面,是否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体会。

【训练三十四】明确“眼泪”的感情色彩,即眼泪为谁而流,要么是人或事打动你的心灵,获得某种震撼,要么是从某件事或某一本书得到某种启迪,不管怎样,都要开口小,挖掘深。

【训练三十五】1、自信与谦卑2、渺小与伟大3、认识自己,一方面看到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4、心态与人生

【训练三十六】1、人对环境无能为力还是大有作为,人对命运是逆来顺受、随波逐流还是自觉掌握成为主人。2、面对困难、挫折、打击、不幸,是一味怨天尤人、听之任之,还是直面困难、迎战抗击、战胜挫折、超越苦难、化解不幸。

【训练三十七】1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人都是痛苦的,走在最前面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面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2、都不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3、折中,既有痛苦,又有幸福。

篇二:最新高中新材料作文训练

新材料作文训练参考

★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70分)

鲁迅《狂人日记》:“从来如此,便对么?”

某博客:“大家都这样,就对吗?”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构思导写】

本道言论类材料作文,其材料是由两则具有内蕴共通性的言论构成。立意构思,当从二者共性入手。“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鲁迅在《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中借主人公狂人之口,所表达的审视历史和反叛传统的心声。在《狂人日记》小说本文的语境及其创作的社会时代语境下,“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反问句传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习惯、流俗等等的质疑、否定、批判、变革的意识。“大家都这样,就对吗?”某博客上的这句追问,表达了对共识、习见、定论、舆情的质疑与挑战。就两则言论内涵共性看,它们都包含着共有的精神实质;大胆质疑,慎思明辨,不盲从;追求独立,彰显个性,不随大流;创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锐意改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突破,善于推陈出新,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勇于挑战传统与流俗,敢为天下先……

两则言论包含的上述精神实质的交集正是这道材料作文立意的出发点,考生可从中择取一个角度来提炼中心主旨,比如:⑴质疑,是发现真理的前奏;⑵砸碎历史因循的镣铐,追寻科学创新的脚步;⑶尊重异见,宽容另类;⑷拒绝盲从,独立思想;⑸既要守正,又要出新;⑹捍卫真理,破除迷信;⑺坚守公道,遵循公理;⑻尊重历史,宏扬传统;⑼反对特权,维护公正公平;⑽克服习惯惰性,突破思维定势……考生可正面立意,谈破除成规、习见、定论的意义与条件,如⑶⑷等;可反面立意,谈尊重和遵守规矩、传统、定制的必要性,如⑻⑼等;也可正反结合、辨证分析,如⑸。

★试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北极,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构思导写】

写作这道材料作文,立意构思,要从冰与沙的对话中去寻找触发点。同一种事物,在不同境域中,其价值往往有天壤之别。换一个角度看,地狱或许才是天堂。这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例证。

构思时应采用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由材料中的自然物的对话引申到人类社会的人事,从而阐发具体感悟与思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事物、人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是决定性意义的;但同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对于事物的价值发挥、环境的改变亦有反作用力。天堂还是地狱,珍贵还是无用,判定的尺度决非“金科玉律”、不可改变的。是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眼光看待,还是以变动不居的发展的思维衡量,才是决定人、事、物价值高低与环境影响大小的关键。

根据以上的思考,本则材料作文可立意如下:①笑对苦难,乐观人生;②换种眼光看世界,天高地广路无限;③磨难是最好的礼物;④学会欣赏自我;⑤善待生命,乐对逆境;⑥防控心灵的荒漠,养护关爱的绿洲;⑦物尽其材,人尽其用;⑧彰显自我的最大价值;⑨改变自我与改造环境;等等。

★试题三★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 ◇生命,那是自然会带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英国谚语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构思导写】

首先,我们应对作文材料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解读:庄子和朱熹的那句话告诉我们,生命是短暂的;诺贝尔的那句话告诉我们,生命是一次机会,是一个最宝贵的人生机遇,我们应珍惜它;英国谚语告诉我们,生命是虽然只有一次,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它,让它变得有意义,就无怨无悔了。综合以上各句的涵义及底蕴,这则材料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话题,可以引发的是我们对生命的思考。要想做好这次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意旨。因为文章的立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所以我们应站得高,看得高,尽量达到一定的思维深度。文章可以写得大气磅礴,如民族大义与个人生命的取舍的思辨、生命价值的实现与道德良知的约束、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与生命意识的苏醒等等;也可以写得温婉妙曼,如绿叶的奉献与落红的化泥、胡杨的顽强与骆驼的坚忍等等。

二是选择合理适合自己的文章体裁。文体选择一定要对路,不可随意而为。如果选择议论文体,就要确立如下中心论点:其一,从生命的内涵出发,谈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如何实现;其二,从对生命感受和认识出发,谈生命的本质的认识和对生命应有怎样的态度;其三,从对生命的道德评价出发,谈对生命的尊严与荣辱、高贵与卑贱的看法等等。如果写成记叙文,可叙写自己人生中心灵震颤的一件或几件事情,然后以充满哲理性的文字来概括其对生命意义的全新认识,画龙点睛的文字要简洁而富有意蕴。如果写成散文,注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无论思维如何拓展,但抒写的内容与情感都不能脱离“生命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提醒。

★试题四★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尝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脱离材料的含义,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构思导写】

这道作文题是一材料作文,立意指向明确,角度宽广,可引导学生对“理论”“基础”“权威”“创见”等进行哲思和探讨,论述涉及对立统一、相对绝对、特殊与普遍等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认识问题,求广求深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从材料不难看出,哲学教授与井底之蛙是对立关系,有着如下一些不同:

首先是所持主张不同。哲学教授认为:任何事物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这一观点绝对、片面。而青蛙则认为:并非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这一观点是客观辩证的。

其次是二人的理论支撑不同。哲学教授讲授理论,大都是空洞地讲解,即便是他的观点,看似依据充分有力,但也缺乏自身实践。而井底之蛙的观点则得力于它的观察与生活经验。可以说,井底之蛙的观点是对哲学教授观点的丰富化。

最后是二人为人态度不同。哲学教授高高在上,对青蛙不屑一顾,充满蔑视,态度傲慢,对青蛙的观点与反问盲目否决;面对权威,井底之蛙富有勇气,据理力争,最终让哲学教授哑口无言,赢得了动物们的一致认同与赞誉。

总之,材料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倾向是十分鲜明、显豁的,而材料的核心含义与主旨也通过最后一句动物们的慨叹语得以揭示,这就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理想立意如下:不要盲从权威;人要有独特见解;理论源于实践;打破常规,勇敢质疑;

人不可傲慢,要有平等意识与观念;等等。

★试题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弥留之际,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导写】

理解这则材料故事的哲理内涵,应该抓住鹿的三次自白来玩味,尤其是它弥留之际的自悟——“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它是点睛之笔。它对美丽粗大的鹿角与细弱而不太漂亮的鹿腿用途的认识,其实涉及到对事物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理性认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引申开去,在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中,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常常不是统一为一体,即审美的往往非实用的,实用的往往非审美的;或说真的善的往往并不美,美的可能非真非善。这种价值表现的反差,往往使人的认识出现错误、行为发生偏差,使人的行为产生悖谬。可以根据上述“真”与“善”、“美”的关系或美与实用的关系为立意切入点,发表自己的见解,而确立文章的主旨。

篇三: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1.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2.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③明限制原则

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3.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④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5.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6.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领会寓意法

7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宏伟”的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最终流产;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于草丛之中。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8: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正面:

1独立思考是可贵的精神素质2正确的行为导向来源于独立思考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4多分析,多比较,方能鉴别是非

5真知从实践出,真理从实践来6试一试是成功的开始,敢试才会有成功

反面:

1人云亦云,自陷困境。 2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

3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4盲从没有出路

(四)由物及人法

要由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

9.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由果溯因法

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10.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11.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六)明确褒贬法

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12.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13.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 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分析关系法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八)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14.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

(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

(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15.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九)寻互补法

16.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