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说明文中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6:32:30 体裁作文
说明文中以上体裁作文

篇一:说明文

第三讲 说明文练习

一、【知识疏理】 说明文知识点

1、说明对象及特征:

根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对象:

事物性说明文,主要看文章标题,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事理性说明文:要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形成一个对象加内容的短语“介绍了??的??”来表述,这样就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要点。

2、说明方法及作用:

A、 下定义:

把握:“XX叫什么”或“XX是什么” 的判断句。 作用:准确、简明地说明了?? 的??特征。(括号内要结合文本填写)

B、 举例子:把握:往往用“比如”,“例如”,“如”等。

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C、 列数字:作用: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注意“列”字的书写;表示某个年份的,不是列数字。)

D、 打比方:把握:从修辞角度看,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E、 作比较: 把握:有明显比较的双方;标志性的词语是“比XX”、“与XX相比”等。 作用:突出了?? 的??的特征。

F、 分类别: 把握:多有“按照XX分为XX”表述(分类一定要有分类的标准)。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的??的特征。

G、 摹状貌: 把握:是表达方式中的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H、 列图表: 把握:示意图、表格、插图 作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I、 做诠释: 作用: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J、 作引用: 把握: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作用:更有力地说明了??的??的特征。

小结:说明方法的作用概括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强调:要结合文本答题。

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科学。 围绕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出题。 题型:

A、 加点词有何作用?

答题方法:该词表??该句的意思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B、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法:(1)不可以。(2)理由:该词表??,原词的意思或内容+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了后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原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C、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方法:(1)不能删去。(2)该词有??意思,表??,若删去,原来??意思就变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常见词语:大约、左右、可能、几乎----表估计 很、十分、非常、急剧----表程度 之一、以上、大部分----表范围大量、少数、许多----表数量

在当时、日前、今后----表时间 经常、往往、有时、常常、时常----表频率 据透露、据记载、据说----表来源

4、说明文开头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④(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实战演练】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①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据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②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④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⑤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⑥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2分)

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 第③段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5.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3分)

给电脑打个“补丁”

①随着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词汇不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不久前,一位 “菜鸟”问笔者:“听人说得给电脑打‘补丁’,这是怎么回事呀?”是呀,电脑又不是衣服。怎么和“补丁”扯上了?但此“补丁”非彼补丁,正如电脑病毒之于生物意义上的病毒,完全是两码事。

②计算机领域的补丁,是电脑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程序的一个“怪胎”。简言之,作为程序的“补丁”的出现,主要基于原程序的漏洞,而原程序的漏洞又是人的思维的漏洞的必然反映,是遗憾,更是无奈。

③我们知道,程序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简单的程序倒也罢了,复杂一些的程序,程序员要做的工作就非常庞杂了。至于像操作系统那样的“特大”程序,就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了,而是需要集合集体的智慧。“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何况是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于是,思维上的漏洞体现在程序设计中就成了程序的漏洞。程序有漏洞,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出问题。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程序上的漏洞又会给网络黑客以可乘之机。

④给电脑打“补丁”,其实就是安装补丁程序,借此改正原程序设计中的错误,堵住程序漏洞。电脑程序越复杂,漏洞往往越多,正如一部长篇巨著中出现的语法、文字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往往会远远多于一篇短文所出现的。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微软公布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及相关的补丁程序”。

⑤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用户并不了解补丁程序是怎么一回事,也有一些用户虽然对此有所了解,但由于懒惰或疏忽大意、也没能及时去打“补丁”,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破坏者,利用微软公布的漏洞兴风作浪。例如,2003年7月下旬,微软公布了其WindowS操作系统中广泛存在着RPC漏洞及补丁程序。结呆,仅二十多天之后,针对这一漏洞的病毒,就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很快,全球就有二千多万台电脑被感染。所以有人说,微软的好心带来了恶果。不过,这也说明,对于微软将“漏洞”和“补丁”的“公之于众”,倒是那些黑容更为关注,而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却不甚关心。

⑥计算机“补丁”,除了专门堵漏洞的,还有一些具有其他功能的“补丁”,如汉化补丁、游戏补丁、增强型补丁等等。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标题中“补丁”的含义。(3分)

2.为什么要给电脑打“补丁”? (3分)

3.电脑程序漏洞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3分)

生命与气候(题组二)

⑴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⑵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将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它们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⑶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

⑷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蚂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物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⑸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二氧化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⑹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⑺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⑻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3.你认为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第⑻中加点的词语“也许”能否删除?为什么?

5.本文中,植物吸收或保存二氧化碳有哪些方式?请分列出来。

三、【美文欣赏】

我是电

我是电,我是电,哈哈!我唱着欢快的歌儿来啦!

喂!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我就会恼!也许你认为我在吹牛吧!我啊,既不是吹牛,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你不信,就听我来讲讲:你们生活在缺我不可的时代。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我,咳!那简直是不堪设想的。城市会瘫痪,工厂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车开不动,广播成哑巴,电视无图像,就连你那宝贝的电动玩具,也动弹不得了呀!??一切的一切似乎都缺我不可。你说是吧?你们看,在努力实现“四化”的今天,工人使用着机器在做工,农民用抽水机、水泵来排灌,潜水艇能用雷达来操纵,飞机、大炮的神威由电脑遥控??有了我,技术革命显神通;有了我,自动化好威风。你知道高士其爷爷夸我些啥?他夸我是在“永不疲倦地为人民服务”,这可夸得我心里乐开了花。

也许,你觉得奇怪了,我有这么大的能耐,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上帝创造了我,还是从石缝里蹦出了我?不!都不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发现了我,后来又有好多勤奋的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把“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的能量转化给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葛州坝水电站是我国发电能力最强的一座,听说它的发电能力可达270万千瓦,此外,还有三峡、龙羊峡等大型水电站正在积极筹建??总而言之,聪明的人类可利用很多的办法和途径来创造我,让我来为人类服务。

呵!想起来了,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电的两大家族:那就是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所产生的电荷,是正电荷,那么,许许多多正电荷的团体,便是正电荷家族喽。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所带的电荷便是负电荷,许多负电荷组成的团体,当然就是负电荷家族了。还得提醒你,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

我通常是脚踩着铜丝前进的,我的行走可快呐!最快时1秒钟就能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但是,有的时候我也十分苦恼。人们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轻则会麻木,重则会身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我呀,是人们利用我时粗心大意,触上我的。可是不懂我禀性的人总是说:“他是触电死的!”“这个该死的电真害人!”唉!“黑锅”叫我一个人背着,真倒霉!那些粗心的人们又不先检讨检讨自己。喂!事先我可打过招呼:你们在用我时,线路可千万不能接错;我穿的橡胶皮衫也千万别弄破;我那家用器具还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线,使用时通入地下,那安全性就大多啦!如果使用我时万一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第二,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使他起死回生。

小朋友,话又说回来了,我的功总是大于过的吧!特别是线路出故障时,人们点着蜡烛总是恼火地说:“怎么现在还不来电!”可是当我和人们又重逢时,总会听到千家万户欣喜欲狂的声音:“电来了,电来了??”接着是电灯亮、嗽叭响、电视唱??我心里那美滋滋甜丝丝的劲儿就甭提了,我禁不住又会唱起那支快乐的歌。

[评析]这是一篇介绍电的基本知识的科学小品文。从表现形式讲属自述式。全文用第一人称,将电人格化,以电自己的口吻讲述电的有关知识。

等第、日期:

篇二:中考说明文阅读

中考说明文阅读

公田镇中心学校 龙 猛

(一)·例题引路· 考什么

①风雨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它因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还能供人休息或迎宾接客而得名,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

②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例如:通道黄土乡的普修桥、坪坦乡的迴龙桥,芷江龙津风雨桥,新晃晃州风雨桥,此外广西三江、龙胜,贵州从江、黎平等地风雨桥也很多。这些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

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③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传统的风雨桥一般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廊和亭阁组合而成。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这座桥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体,上下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雄伟壮观。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5座塔式桥亭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整座桥雄伟壮观,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据有关资料记载,程阳风雨桥与我国的石拱

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④此外,因大多数风雨桥桥面上竖有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桥饰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所以又称为花桥。据传,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亦叫福桥。

⑤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并简述它的突出特点。(2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从“建筑结构”上分析“侗乡风雨桥”的特点,通读全文,可将答题范围锁定在第②段。第②段首先讲了风雨桥的选址,举了“普修桥、迴龙桥”的例子,紧接着说“广西三江、龙胜,贵州从江、黎平等地风雨桥也很多”,又说“这些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由此即可概括出风雨桥的结构特点,注意语言要简洁凝练。

【答案】侗乡风雨桥。突出特点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材凿榫衔接,横穿竖插。

2. 第③段介绍“程阳桥”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思路归纳】题干要求分析第③段“程阳桥”的说明顺序,锁定第③段为答题范围。熟读全段可知,本段的说明对象为程阳桥,先从程阳桥的“桥墩”“墩台上”“桥面”写起,然后从宏观的

角度写到整座桥,由部分到整体,这是什么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二)方法点拨 如何答

考点一 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

原则:尽量用原文中的原词原句作答。

(1)从题目着眼找“特征”。标题当中对说明对象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雄伟”

(2)从开头段、结尾段找“特征”。

有些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文,会在开头段或结尾段集中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第1~3段就总述了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

考点二辨析说明顺序

1.说明顺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

(1)从说明对象入手,判断顺序。一般对实体性质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古迹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像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发展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来说明。

(2)从语言标志入手,找出顺序。

①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一般在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如朝代、数字等,可以从古到今,也可以从今到古。

②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东南西北”“上中下”“左右”“远近”等方位词。

③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的词,以及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等逻辑词语

考点三 赏析说明文语言

语言赏析题主要分两种类型考查:

一是判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二是判断句中的词语可否被替换

无论是考查哪一种题型,解答时都应结合词语所在句子分析,具体参考以下解题步骤答题:

①首先做出判断,②然后分析该词语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有何变化,③这样与实际情况不符,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四分析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⑴举例子

答题模式: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⑵列数字

答题模式: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⑶打比方

答题模式: 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⑷作比较:

答题模式: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⑸分类别

答题模式: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⑹下定义:

答题模式: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⑺引资料: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等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谜语等,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增强了说明文的

考点五 分析说明文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1)通读全文,围绕说明对象分析文章。说明文各段各部分都是围绕说明对象展开的,抓住说明对象就抓住了分析文章结构的纲。

(2)常见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包括“总-分-总” 、总-分、分-总)和递进式(由现象到本质,是由个别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等)两种,事物类说明文多为前者,事理类说明文多为后者。

(三)实战演练 学以致用

乘机常识赵经验

①坐飞机安全吗?很多人认为,民航飞机一旦发生空难,机上人员的生存概率很低。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②空难主要有3种形式,即高空解体、起飞失事和降落坠毁。其中,飞机若发生高空解体,旅客无论坐在飞机的哪一个部位,生还的希望都很渺茫。而如果飞机在起飞、降落阶段发生事故,在很多情况下旅客还是可以逃生的。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飞行事故都会造成机毁人亡。

③根据一项对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生产并投入商业运营的446架DC-10型客机进行的统计,人们发现在已发生的27起飞机报废的飞行事故中,有69%的机组人员和乘客得以

生还,除3起恶性空难外,人们的生存概率实际上都在90%以上。

④作为乘客,在考虑出行时,该如何选择安全系数更高、服务更好的航空公司呢?

⑤除了查看一些机构对航空公司安全记录的排名外,机场和航空公司的正点率也可以作为参考。一般说来,乘客的首选应该是有着良好的飞行安全记录和服务信誉且在相同航线航班密度比较大的航空公司。有实力的航空公司,除了有良好的安全记录和优质服务外,飞行员也训练有素,而且拥有更多的包括宽体客机在内的新型机队。

⑥飞机上为什么不能打手机?为什么飞机起飞和降落时需要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为什么飞机降落前要调暗灯光?

⑦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信号会产生电磁波干扰,干扰飞机上的导航设备和操纵系统,这可能引发险情,甚至导致飞机坠毁。据统计,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20多起因为电磁波干扰而导致的飞行事故。除手机外,使用笔记本电脑、游戏机时也会产生电磁波,因此,这些设备也不能在飞机上使用。

⑧飞机起飞和降落前要打开遮光板、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飞机发生意外时便于机上人员逃生。打开遮光板是为了让营救的人确定机舱内人员的情况,也可以让机舱内人员了解机舱外的情况;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是为了保持应急通道的畅通。降落时调暗灯光后,人的眼睛会充分充血,这是为了使人熟悉黑暗的环境,万一飞机遇险,更能适应。

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撤离速度是以秒来计算的,一般来说,飞机失事后的90秒内是逃生的黄金时间。紧急撤离时千万不要携带行李,因为携带行李逃生不但会减缓撤离速度,还可能会阻挡其他人的逃生道路。

⑩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人们应该尽量减少乘机出行。这是因为空难的发生与不良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天气原因一直是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最大因素。

(摘自《环球日报》,有删改)

1.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逻辑顺序

本文依次说明了空难有三种形式及生还的希望,怎样选择航空公司,乘坐飞机时的注意事项及原因。由表及里地介绍了一些乘机常识,条理清楚。

2.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在飞行事故中生存的概率之大。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不能去掉,“主要”表示空难多数表现为这样3种形式,也还有其他形式。去掉后意思变为空难只有这3种形式,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篇三:201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八大考点

2014年中考语文说明文八大考点

说明的一般常识--对象、特征、顺序、结构、语言、方法及作

用。

1、能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结构。

2、能辨析、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重点词语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特

点。

1、说明文分类: (1)根据说明文对象与目的的不同可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语言不同特色可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3)根据表达方式不同可分:实用性说明文、科技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特征: (1)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2)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一般来说,说明事物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另外,事物说明文更多用的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更多用的是逻辑顺序。

4、说明结构: (1)总分式:总 → 分,分 → 总,

总 → 分 → 总。

(2)并列式、递进式

(3)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

安排。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一层一层剖析事理。

5、说明方法及作用:(1)常用说明方法有:举例

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画图表、

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2)主要说明方法作用分析方向提示:

①下定义: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②分类别: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

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③举例子: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

明事物或事理。

④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

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

日的不是列数字。

⑤作比较: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

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⑥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

更具体。

⑦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辅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

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6、说明语言: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明文的最基

本特征。

(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

限制补充的表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副词上。

(3)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要打破思维的惯性,不要只

认为精确的语言或数据才是准确的(如确数),更应认识到有时模糊

的语言和数据(如约数)会使说明更客观、更符合实际,更体现说明语

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一般而言,下定义、列数据、分类别和用图表时语言比较

平实、简明;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引用时语言往往比较生动、

具体、形象。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它时包括

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字

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②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

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自甲骨

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

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今天的汉文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

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③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

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

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

件中,汉字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

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

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

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

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

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字的词

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

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

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更

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

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

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

刻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

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

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

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

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

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

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

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

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⑥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处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

陶了一代代读书人。

1、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 ② ③ ④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要说明的是 。

3、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

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④段画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

说说举这个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5、“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

简述由此联想的情景。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