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初中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1:16:47 作文素材
初中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

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

典故:完璧归赵。“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3、《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5、《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6、《秋水》作者:庄子

成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7、《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8、《蒹葭》《诗经 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

9、《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

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处世金针 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

含义:做人的诀窍。

10、《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1、《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12、《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13、《涉江》作者:屈原

成语:阴阳易位。出处:《楚辞集注》

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14、《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项羽本纪》?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15、《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

成语:图穷匕现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

16、《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17、《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18、《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杜牧

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19、《画意绵绵》作者:柯灵

传说: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成语: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含义: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20、《谈白菜》作者:李锐

成语:君子之交: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含义: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21、《琵琶行》作者:唐 白居易

成语:五陵年少。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成语: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22、《呆气》作者:邹韬奋

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23、《过秦论》作者:贾谊

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

24、《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25、《行路难》作者:李白

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

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传说:梦日边。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含义:作官任职。

26、《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27、《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28、《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29、《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3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31、《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典故:《(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黍离》之悲也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诗句

32、《?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魈炖岩髁舯稹纷髡撸豪畎?/p>

成语:摧眉折腰: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含义: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传说:“空中闻天鸡”出处: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桃都,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此树,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叫起来。

33、《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34、《咏荆轲》

典故:雄发指危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篇二:初中写作—成语故事

成 语 故 事

信誓旦旦 出自《诗经〃卫风〃氓》。信誓,是真诚的誓言,旦旦,是诚恳的样子。可

能是由于出自这篇凄婉的弃妇诗,成语常用违背誓言的现实情况做比照,含

有贬义。

惩前毖后 出自《诗经〃周颂〃小毖》,意思是把以前的错误当作教训,以谨慎地防止

今后再犯错误。惩,是警戒的意思;毖,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功亏一篑 出自《尚书〃旅獒(áo,大犬)》,意思是,堆造万丈高山,只差一筐土没

有担上去,也只能算是失败。比喻只差一步没有坚持到底,结果前功尽弃。篑(kuì),盛土的筐子。

大器晚成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大的器械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制作过程,

用来比喻成功较晚的人材。崔琰的故事,见《三国志〃崔琰传》。

是可忍,孰不可忍 语出《论语〃八佾(yì)》:?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是舞蹈的行列;忍:是残忍、狠心的意思。这句话愿意是:?这样的事情都能狠心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成语后来表示事情不可容忍。

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万事不说,遂事不练,既往不咎。?成语的意思是,以往

做错的事情不再追究和责怪。咎,是责备的意思。这句成语有时也说成?不咎既往?。

手足无措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成语由此衍化而来,用来

比喻没有办法应付突发事件,不知如何是好的处境。措,是放臵的意思。 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篇:?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成语用来表

示一种侮辱性的施舍。嗟,是吆喝的声音;来,是命令的口气。

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做了太多坏事的人,一定会自己

垮台。毙,原是倒下去的意思,后来也表示死去或被消灭。

言不由衷 《左传〃隐公三年》写道:?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中,指的是内心;质,

说的是人质。成语由此演化而来。意思是,话不是从内心里说出来的。即没有说心里话。

一鼓作气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作,是兴起、振作的意思。成语愿意是,第一次

击鼓,振作士气。后来常表示趁着情绪高、劲头足的时候,一次把事情做完。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成语由此衍化而

来。以庆父喻灾祸之源,意思是,不除去制造祸患的人,灾难就不会停止。 风马牛不相及 语出《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成语比喻两种以上

的事物之间毫无联系,根本扯不到一起。风:一般解释为牲畜发情时雄雌相诱。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意思是皮已经不存在了,毛还依附

在何处呢?比喻事物没有了主体,便没有了存在的基础。安:哪

里;傅:附着。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遇于中原,其辟(避的古字)君三舍。?成语由

此衍化而来。表示向对方做一定的让步。避:回避,避开。舍:古人称三十

里为一舍。

东道主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成语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华而不实 语出《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原来的意思是,只

开花不结果。华:同花;实:果实。后用来形容只有豪华的外表,没有实际

内容。

铤而走险 出自《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意思是,在被逼无奈

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去冒险。铤:快走的样子。后来常形容为实现非分之

想而去做某种非正义的、或触犯法律的事情。

鞭长莫及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

能抽打它不该抽打的地方。成语由此而来,常比喻势力影响不到或力量达不

到的情况。

结草衔环 故事分别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和《后代书〃杨震传》李贤注引南朝梁

人吴均的《续齐谐记》。成语由此归纳而成,比喻知恩必报,至死不喻。

从善如流 语出《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又见于《左传〃昭

公十三年》。意思是,果断迅速地听从正确意见。如流:像倾泻的水流那样

顺畅而迅速。

唯利是图 《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余(我)唯利是视?的话,成语由此衍化而来。

意思是,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私利,含贬义。句法同?唯命是听?。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语出《左传〃哀公元年》。意思是,用十年的工夫发展经济,再

用十年的工夫教育百姓。比喻一个国家和民族摆脱困境,不屈不挠,发奋图

强的意志和决心。

心腹之患 《左传〃哀公十一年》载伍子胥的话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成语由此

衍化而来。意思是,威胁生命的、最危险的祸患。全休戚相关 《国语〃周

语下》记载孙周?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高兴)?,?为晋休戚,不忘本也,?成语综合其意而成。意思是,双方忧喜相关,命运相连。休:

欢喜;戚:忧愁。

众志成城 《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成语由此衍化而成。

意思是,众人的意志可以铸成坚固的城墙。比喻群众的意志无法违背。

出奇制胜 《孙子〃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成语由此发展而来。表

示用出人意料的方法求得胜利,常指军事行动。故事出自《史记〃田单列传》。 同舟共济 《孙子〃九地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

如左右手。?济:渡水。成语比喻同在困危的境地,齐心合力求取生存和胜

利。故事见《史记〃准阴侯列传》。成语?背水一战?、?人自为战?皆出于

此。

高山流水 本篇故事出自《列子〃汤问》和《吕氏春秋〃本味》。成语由归纳而成,比

喻知音、知心,友谊深厚。有时也用来比喻音乐艺术的精美。

绕梁三日 《列子〃汤顺》:?划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

梁 ,三日不绝。?成语用来夸张地形容音乐的优美动听。

朝三暮四 成语出自《列子〃黄帝》,原指分配上耍的一点花招,后来多比喻反复无常,

观点、态度变化很快或交结朋友感情不专一。

以卵击石 《墨子〃贵义篇》:?以其言非(指责)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

卵,其石犹是也。?成语由此而来,比喻与对方力量相差悬殊,不自量力,

自取灭亡。

明察秋毫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意思是眼力足可以看清楚

秋天禾穗上的细毛(对秋毫也有别的解释),比喻观察力极强,可以洞察一

切。明:视力。

缘木求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这样的)所为示诺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成语比喻做事情的方法不当,会导至相反的结果。缘:沿着;木:树;求:

寻找。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成语表示人民对他们所热爱的盼望和

欢迎。箪:古代的竹制容器;浆:这里指酒。王师:原指国王的军队,应用

中往往是借指。

出尔反尔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成语由此紧缩而成。原句

的大意是,你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反:同?返?;后用来表示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反:相反,反复。

事半功倍 《孟子〃公孙丑上》:?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成语由此紧缩而成。形容

费力不多,效果特别显著。强调抓住机遇或讲究方法。

出类拔萃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类:同类;萃:聚集。成语

的意思是,超越他的同类,是从群体中选拔出来的。多用来比喻人才出众。 威武不屈 《孟子〃滕文公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成语由此而来。意思是,任何权势和强力都不难使之屈服。

君子之交淡如水 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

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说,正派的人交往,是以好的品德为基

础,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成语由此归纳而成。

常用来比喻有验的人在某方面工作上可以发挥引路和带头的作用。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

不救近火也。?成语比喻远不救近,缓不救急,强调从实际出发考虑或

安排工作。

挥汗成雨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临淄三百间,张袂成阴,挥汗成雨。?古人

希望自己国家人口众多。成语形容人多气盛,场面宏伟。多形容劳动场面的

热闹。

前功尽弃 《战国策〃西周策》:?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成语由此衍化而来,形容

由于后期工作的失误,或没有坚持到底,使以前的努力成为徒劳,没有任何

成果。

挟天子以令诸侯 《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意思是控

制天子,向全国发号施令。成语由此衍化而来。比喻强行借助权威,

要挟指挥别人。挟:劫持。

食不甘味 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第三》:?今也,寡人一城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

意思是,因为心情不好,吃饭时感到没有味道。甘:甜。这里是意动用法,

认为……甜。

门庭若市 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

说,门前庭院像市场一样,常形容来访或办事的人特别多。

高枕无忧 《战国策〃齐策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成语由此衍化而成,

形容太平无患,没有心理负担。成语?狡免三窟?也出于这个故事。

惊弓之鸟 成语由《战国策〃楚策四》所载故事归纳而成。意指曾受箭伤,闻弦声而惊

堕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而惊魂未定。遇事惶惶不安的人。也写作?伤弓

之鸟?。

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成语由此而

来,比喻谣言多了,就可能迷惑视听,让人信以为真。也写作?三人成市虎?、?三人市虎?。

抱薪救火 《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成语由此而来,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解救灾难或弥补损失,结果是越搞越糟。 图穷匕现 成语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发图,图穷而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

后,计谋或意图已无法隐藏。

爱屋及乌 《尚书大传〃大战》:?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及屋上之乌。?意思

是,爱一个人,连他家房上落的乌鸦都喜欢。成语形容爱得程度很深,常常

用来批评某种片面性。

揭竿而起 贾谊《过秦论》:?(陈胜)率罢(pí,通疲)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成语由此衍化而成。形容人民不堪暴政,拿起

棍棒等最原始的武器,举行武装暴动。故事摘自《史记〃陈涉世家》

乐极生悲 《准南子〃道应训》:?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成语由此而来,表示欢乐到

了极点,就可能带来悲哀。有时是对突变事实的总结,有时是一种告诫。

指鹿为马 故事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由此归纳而成,比喻某些恶势力或强

权在握,或厚颜无耻,明目张胆、毫不掩饰地颠倒黑白和制造谎言。

破釜沉舟 故事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孙子〃九地》有?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的话。成语由此而来。比喻不留退路,下最大决心,要把事情办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成

语由此而来,比喻表面上与实际不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旁指,另有所图。

含贬义。

四面楚歌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常用来比喻

腐朽势力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压力极大的困境。

卧薪尝胆 故事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和范晔的《吴越春秋》,成语由此概括而成。

常表示为某种困境或耻辱所激动,刻苦自律,奋发图强。

招摇过市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

次乘,招摇市过之。?意思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中张扬炫耀自己,以引起别

人的注意。

汗流浃背 《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成语由此衍

化而来,形容由于惶恐、紧张、羞愧或劳累而大汗淋漓的样子。浃(jiā):(湿)透,遍。

毛遂自荐 故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成语由此而来,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

自己,常含褒义。成语:?脱颖而出?也是出自这个故事。

完璧归赵 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比喻把东西完好无缺地还给原来

的主人。成语:?怒发冲冠?也是出于这个故事。

负荆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由此而来,表示诚恳地上门承认自己的过失,真心改悔,请求原谅。荆:荆条。

纸上谈兵 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实,纸张的出现,是汉代以后的事。

后人归纳出这个成语,比喻只靠书本,空谈理论,不懂变通,没有实践经验。 奇货可居 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曰:‘此奇货可居。’?意指某

种稀有的东西可以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有时也比喻依仗某种手段求取

功名利禄。

东门黄犬 《史记〃李斯列传》:?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成语由此而来。做了官反而遭来灾难,后悔也来不及了,成语常用来表述这

篇三:中国成语故事(160篇)

中国成语故事 安步当车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 。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 “颜斶,你过来! ”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 “大王, 你过来! 齐宣王很不高兴, ” 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 颜斶便说: “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 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 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 “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 “当然是士人尊贵!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 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 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 “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 必乘车, 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 颜斶毫不动心, ” 坚决辞谢: “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 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 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 ”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安, 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 宾、何仙姑与韩湘子。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 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茫茫东 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于是吕洞宾就提议: “不如我们 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 意吕洞宾的意见。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接 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 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 ,何仙姑投下竹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 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 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

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 话般的传说。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 小船停靠在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 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因此在采石便出现不少以李白的 事迹为主题的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zh?)仙楼、捉月亭等,引来了很多的文人 雅士前来参观。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留的诗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 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 不量力。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 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鲁班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自然没人敢在鲁班面 前卖弄自己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要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不谦虚的 可笑行为,就被称为“鲁班门前弄大斧” ,简作“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 大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 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 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 有一次, 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 “我听说有道德的 人不喝盗泉的水, 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 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 利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 求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 “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 乐羊子说: “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 ”妻子听后,就拿 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 “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 根丝一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绸剪断,以前的劳 动就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 学了一半就回来,这不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 非常感动, 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 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 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抱薪救火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

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 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政策,扩大自己 的疆土。 从公元前 276 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 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 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 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 “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 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 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 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 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 225 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 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 讼。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韩延寿见此 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他于是说: “我有幸成为 这里的长官, 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 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 以致兄弟失和, 骨肉争讼, 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 我必须引咎辞职, 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 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 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 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 罪。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兄弟俩 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 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 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 人们就用“闭门思过” 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过, 过失。 鞭长莫及 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

按理应事先通知宋国。 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之君,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 “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 ”申舟 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 “楚国使 者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我国看做已经亡了,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 忍的!我们必须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 也是亡国,我们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 ”于是,宋文公把申舟杀了。 楚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兵攻打宋国, 宋国急忙向晋国请求援助。 晋景公怕不出兵 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便准备出兵帮忙。晋大夫伯宗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对晋国非常不利,就 劝阻晋景公说: “古人说过,即使马鞭子再长,也打不着马的肚皮。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 逞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 藏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xiác?)啊。所以,我们要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 救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 ”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于是只派了一位 大夫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后来,人们引用“鞭长莫及”来比喻现有力量所不能办到的事,或者是虽有力量也难以 办到的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 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 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 “对于不懂 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仪的表现啊。 ”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 ,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 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shì)号。按照这个习 俗,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就赐他谥号为“文” ,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 “老师, 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 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 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 不自以为是。耻,以为耻辱。 不得要领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一直想消灭边患匈奴。他听说匈

奴打败了月氏(yuazh?) ,月 氏人家破人亡,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联络月氏共同进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 须经过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张骞(qiün)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软禁了十多年,不能离开匈奴。匈 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 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 于是, 他与随从们一起向西北逃走。 他们走了几十天, 来到了大宛国。 大宛国王听说汉朝非常强大, 于是就对张骞很热情, 并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 一直送到了康居国。 康居国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国。 但是此时的月氏国因为迁徙到了更偏 远的地方, 没有了匈奴的侵略, 所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 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 因此, 月氏国王虽然对张骞非常友好热情,但是始终不肯表露是否与汉朝联合进攻匈奴的明确态 度。张骞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月氏国并没有联合起兵的意思,就启程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得要领”来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要,古 “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之处。 不寒而栗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 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 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 后来又多次升迁。 在任职期间, 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 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 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十分猖獗(chünɡju?) ,汉武帝便把 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义纵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他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 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并且有私自解脱桎梏(zhìɡù)行为的犯人,从重判决,斩首示 众;同时,将二百多名私自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他们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大家都在议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 此 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 之后便老实多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概括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形容非常恐惧的心情。栗,战 栗,颤抖。 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