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诗歌类材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26:22 体裁作文
诗歌类材料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诗歌材料作文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演示课堂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品语义。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下面,我们以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为例,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这则材料由诗句和理解提示两部分组成。“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所写《别严士元》中的两句诗,原诗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诗人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首先是品语义。诗句文字比较浅显,意思是不知不觉中,毛毛细雨润湿了衣服;树上的残花飘落在地上,悄无声息,展现出一片蒙蒙春雨的江南景色。

其次是抓意象和分析主旨。这两句诗包含有两个意象:一个是“细雨湿衣”,一个是“闲花落地”。“细雨湿衣”而“看不见”,“闲花落地”而“听无声”,体察极为细致,描写极为细腻,因为唯有“看不见”才显出雨之“细”,唯有“听无声”才见出花之“闲”。可是,这两句描写景物的句子,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呢?由于这里忽略了上下文,也没有对原诗作任何介绍,考生无法对原诗蕴含的深层次意象以及主旨作“知人论世”之类的探究,故而,我们对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应该宽泛得多:

①由“细雨湿衣”“闲花落地”两个意象的特点,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赞美春天的美好品格,由此可以联想到杜甫的名句“润物细无声”,赞赏春雨默默滋润万物、闲花默默落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②采用相似联想的方法进行合理推求,由此及彼,可以理解这两个意象是在寓意恬淡地做人,甘于寂寞,从而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由此联想到当今社会上的种种浮躁现象,阐述人如果缺少一颗淡定之心,人生必将失衡。

③可以理解为这两个意象是在阐述一个哲理:“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寂寞不意味着平庸。我们要在寂寞中追求美好,需要坚忍与执著等精神。

题目已经给出了五种关于诗句主旨理解的提示,细心揣摩,这五种都是言之成理的,我们可以围绕材料中提示的某一个观点展开,也可以另辟蹊径,谈谈自己对诗句独特的个性化的体会:例如在喧哗浮躁的环境中坚守一份恬淡的品格,平凡无欲的生活自有闲适之美??

牛刀小试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津】这则材料是一首现代散文诗,读起来简单易懂,但其意象却颇具象征性。“脚印”并非仅仅指脚在地上踩踏出的痕迹,更是指人生历程。“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是用童年时代“捡拾野果”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指代整个的青少年时代,这句诗的意思是回顾青少年时代的人生历程;与此相对应,下一句“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意思是回顾中老年时代为生活为事业而忙忙碌碌的人生历程。“有朝一日”说的是将来,即等到总有一天我们老了的时候。

整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如果认识到这一层,还只能算是看懂了一半,因为它留给我们思索的言外之意尚未发掘出来: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命实现价值,让人生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我们才不会“老大徒伤悲”。

写这篇作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审题失误。有的同学没有理解“脚印”的象征意义,以留在沙滩或沙漠上的脚印为线索编一个故事;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有朝一日”,现在就开始回顾自己走过的坎坎坷坷,表达一种悔恨或遗憾;有的同学则没有注意“我们”,不写自己却写“母亲”或其他人。

【佳作展示】

生命之痕

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王 洁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流星飞驰过,天空才会闪耀出美丽的弧线;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似淅淅沥沥的春雨,如树林里沙沙而过的秋风,若悄无声息的冬雪,日子一页页静静地翻过。有的早已与枯败的草木一同腐烂,有的刚填涂好朦胧的色调散乱在

心头。蓦然回首,欲将曾经疏忽的往昔拾起,却只捡得几个缺角少字的片段,彰显着时光的不可复制。生命之旅的脚印那样模糊,我们回头张望着,思索着,明白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年轻总是美好,于是我们尽情享乐,尽情挥霍。但生命也总是短暂,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回头翻看时光,我们将发现,年轻时我们没有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于是,一股失落涌上心头,因为我们的生命之书缺少了最辉煌的篇章。而现在,我们已无能为力,逝去的光阴带走了美好的年华,再也追不回。朋友,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年轻之书页留下些什么吗?哪怕只是浅浅的脚印?

生命的主流,应该是永不停息的奋斗。人活在这世上,只是一种形式,奋斗才是对它唯一正确的注解,因为生命无法承受之轻,因为生命无法接受堕落,因为生命无法容忍平庸。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拥有生命是一种最大的幸运,带着奋斗上路,才会让生命散发光彩!

也许那些在落叶上写诗的心情会渐渐老去,也许成长注定要以孤独为代价,逝去的日子无非给我们留下一个启示:努力把握今天。其实,又有谁能够对美好的日子、完美的人生下一个固定的概念呢?外部原因固然重要,但自身的拼搏才最关键。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用激情去洗涤旅途中蒙尘的心灵,用温暖去驱散身体的疲惫、困倦。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必须用奋斗去奠基自己的人生大厦,把握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用奋斗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永恒的承诺,装订好自己的人生之书;用奋斗去实现生命的价值,演绎出人生的辉煌。

奋斗应该在不甘寂寞中延续,成为永恒的底色,只有这样,你的生命之旅才会留下清晰的脚印。

【名师点评】从审题上看,这篇作文准确领悟了“诗家语”,很好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阐述了“要使生命之旅留下清晰的脚印,必须用奋斗去奠基自己的人生大厦,用奋斗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永恒的承诺,用奋斗去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观点,其观点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题目“生命之痕”表明作者对诗歌意象“脚印”理解得非常准确,堪称丝丝入扣。从形式上看,作者用词精工,擅长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流畅、有气势,有文采。 拓展训练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歌曲《青春红绿灯》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记得小时候老师常常说起红灯停绿灯行,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否则就会因为不小心经常出问题。”

其实不仅过马路需要严格按照红绿灯的信号行走,人生同样如此。

【审题点津】首先要明确“人生的红绿灯”的含义。在十字路口,交通灯提示我们“红灯停绿灯行”,由此及彼,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能指示我们行或停的这盏隐形的红绿灯是什么?可以是理智,它让我们冷静分析形势,权衡利弊得失,或抢占机遇,或等待时机;可以是是非观价值观荣辱观,它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是公德心、职业道德和法令制度,它明确指示着我们的行或停,如此等等。

从面对人生红绿灯的心态来看,需要平和地面对。红绿灯调整着车子前行的步伐,有的车到每个路口都可能是绿灯变红灯,有的车到每个路口都是红灯变绿灯,可是最终,它们都同样离开路口继续前行。有了红绿灯的变换,人生的步伐才有了快慢的调整,我们为什么要为一次红灯而焦虑不安,或为一次绿灯而兴奋不已呢?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人不可能总遇上“红灯”,也不可能总遇上“绿灯”。人生的幸福和磨难是交叉穿梭在生活道路上的,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红灯”,用心珍惜生活中的“绿灯”。

诗歌类材料作文分析-----"镜子"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一、审题立意

篇二:诗歌型材料作文(一)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诗歌型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中的一种。因诗歌的概括性和多义性,而呈现出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应对这类作文题,笔者的引导思路是“读”“联”“悟”。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道诗歌性的材料作文题,并以此为例谈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不下台的演员 / 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

鼓掌一百零一次/ 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

走吧,雨点在无声飘落 / 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

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 / 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

读完此诗,你一定有很多联想,请就诗中某一方面的话语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诗歌和剧本除外)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首先是“读”,读懂诗,是写好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基础与关键。

如何读?一抓意象,二抓含蓄的词句。因为诗歌的多义性,一是由它本身意象的复杂性造成的,二是诗人的含蓄表达造成的。(还由诗人创作背景的复杂性造成的。一般来说材料作文所用诗歌并不太难,多义性主要涉及前两方面,至于读者的知识积累、经验储备等差异,也是造成诗歌多义的原因,下面会涉及)

从这首诗来说,诗人选了这样一些意象:“演员”“观众”“雨点”“泥土”和“路”,这些意象在诗歌中传达些什么呢?“演员”“观众”传达的是任何事物总有它的结束。“雨点”“泥土”传达的是新生活的开始。“路”传达的是走真实的、实在的人生之路。

这首诗总体上来说,意思显豁,只有一句表达较为含蓄,这就是“雨点在无声的飘落,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值得深究。从字面上讲,诗人想表达雨点的归宿并非只是掉进泥土,它可幻化成晶莹的露珠,迷蒙的雾气,绚烂的彩虹。这一句的深意是,人生没有结束,可以有灿烂的开始。所以有了诗末的“快乐”。

通过以上两方面,我们可实现对诗歌大意和中心的把握。但还不够。

接着是“联”即联想。联想不仅有助于对诗歌深意的把握,而且有助于我们审题立意以至行文构思。

回到诗中来,我们会发现,诗人写的不是剧院,也不是描写自然界,而是概括生活,概括人生,是对人生的观照。“演员”和“观众”不过是人的两种身份,要么尽情地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要么作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行为都有个尽头:前者有辉煌的荣耀,也会有黯淡的失落。后者有艳羡的悒郁,更有奋起的激越。

人生落幕的时候就是辉煌的开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立足当下,把握现实人生,不断地向前,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地生活。

再就是“悟”。有了前面的“读”与“联”,“悟”不是难事。大致可从以下方面来“悟”:

1、诗与人生

2、诗与社会

3、诗与心灵

从这首诗对人生的观照方面,我们可以悟出:

人生没有不败的花朵,没有不散的宴席。

人的一生,就是成长的人生,继续的人生。

要自己一步步地去走过,才知道生命的真正含义。

从这首诗对社会的描摹方面,我们可以悟出:

人在社会中,有自己的角色定位,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只要是踏实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就是成功。

从这首诗对心灵的启迪方面,我们可以悟出:

终点即是起点,新的起点。

生活的态度是认真,人生的姿态当是行走。

人生短暂,发展永恒

今天永远都是起点,只有明天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明天才是我们前进的目标

把握现时,把握今天。

最后,便是确立作文的立意。这首诗,作文时,可确立如下立意:

1、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就都是演员。而任何表演,总有收场的时候,正如演员总有下台的时候一样,关键是演好自己的戏。

2、“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也可能是新的开始。

3、世界和人生总是在永恒的变化和运动。

4、生活是一本“可爱的书”,一条真实的路。

5、乐观地去生活,执著地去追求,不断开拓人生新的舞台。

6、生活的态度是认真,人生的姿态当是行走。

7、生活不能缺少热情,更不能缺少激情。

【参考立意二】

掌声,鲜花;荣耀,荣光;是人们所心向往之,所要追求的??这正如我们每个人在一生的奋斗、奋进中所要获得的成功一样。

但成功究竟是什么?成功是一枚果实,只谈论它如何甘甜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它不会在你的谈论中,笑意盈盈地奔到你的跟前;成功是一种证明,它证明这一个浅显而深刻的真理:在哪里泼洒过汗水,在哪里就会获得一个人生的金秋;成功更是一种奖励,

它永远属于那些在身后留下了深深跋涉足迹的人??

掌声,鲜花;荣耀,荣光也一样,他们也只能是对你过往的奋斗、拼搏的肯定与证明,决不能证明你今后的路已经一方风顺。正如在《掌声响起来》这支歌里唱过的一样:“孤独站在这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 /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多少青春不在 /多少情怀已更改/ 我还拥有你的爱/ 好像初次的舞台/ 听到第一声喝采 /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经过多少失败/ 经过多少等待/ 告诉自己要忍耐/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感慨什么?感慨还不就是为了这掌声,这鲜花,这喝彩,这荣光的一刻来之不易吗?多少次的失败,多少次的等待,多少次的忍耐??你的心一定酸过,你的眼一定哭过,你的追去一定绝望过,但你都“挺”了过来。

但你一定不要因为掌声的热烈,鲜花的芳香,荣耀的令人醉心,荣光得让人艳羡,于是你就就认为自己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停滞了你前行的脚步!请记住“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你前面的路还长,“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

我们的文章,如果真的从这个方面立意,我认为,是正确的。

另外,还没有其他的立意呢?应该说还有。

比如“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选择了这个立意,那么在文章中就可以去写:“曲终人散”后,平凡的,甚至很枯燥、坚窘的“路”还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快乐的心情,认真的地走下去。

还有没有其他的立意呢?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就是要在最小的面积里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感情、认识)(括号中的话为作者杜撰)。”像这样一首使不同的年龄段的人都会有所感、有所悟,深刻而隽永的小诗,告诉我们的远非如此;只是因为其他的立意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讲,写起来会很不“安全”的,所以撇开不谈。

【题目】

①掌声响起来(化用歌名)

②荣光之后,路还在延续

③执着地走前边的路

④莫为掌声所动

⑤曲终人散后??

【参考立意三】

导引:通览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诗的主旨是任何事物总有它的结束,没有不下台的演员,没有不散场的观众,由此我们可以引出许多类似的联想:没有不败的花朵,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即将到来的终点呢?诗的最后两句作出了很好地解说,“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这是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基于此态度,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如果说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一个人就都是演员。而任何表演,总有收场的时候,正如演员总有下台的时候一样,演好自己的戏.②“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也可能是新的开始。③世界和人生总是在永恒的变化和运动。④生活是一本“可爱的书”,一条真实的路。⑤呼唤人们,乐观地去生活,执著地去追求,不断开拓人生新的舞台。5 不要太在乎结果,而要把握过程。(其他角度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1、审题要点

现实总是短暂的,只有发展才是永恒的。

2、思考要点

今天永远都是起点,只有明天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明天才是我们前进的目标。

3、思路分析

对起点的认识。忘掉今天的成功,忘掉昨天的悲伤,牢记昨天的经验和教训,好好把握住今天的时刻。

对明天的理解。明天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没有了对明天的期待,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明天是弥补遗憾的“如果”,明天是实现“如果”的现在。

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与分析。

缺乏对今天和昨天的清醒认识和理性取舍,就不可能轻装上阵。

沉溺在过去的伤感中,就不可能冷静、理智地把握住今天。

明天是我们的期望,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改变命运,发展自我的空间。把握不住今天,就不会有灿烂明朗的明天。

奔赴明日的征程

生命如泉,每一掬都清凉爽可口;生命如歌,每一拍都意蕴深刻;生命如诗,每一行都热情奔放。莫在昨日徘徊,沉醉不知归路,敬请迈开脚步,与大鹏一日同风起。 这个世界没有绝境,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只要你的双腿还未被禁锢。看吧,经历了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了真经;众叛亲离的哥伦布毕竟发现了新大陆;痛病饿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谱写了《安魂曲》。

这个世界充满公正,不要惧怕脚下的荆棘,不要胆怯迎面的飞沙走石。你瞧,陆游的爱情悲剧铸成了“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李煜的亡国之痛化作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哀深愁;若没有泰坦尼克号的冰海沉船,它又怎能攫取数以亿计人的心灵? 傅雷说:“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而我要补充说:人生虽漫长,而不经过脚步的留痕,是不真实的。莫去追求空中楼阁的缥缈,觥筹交错的瞬间,我们应像杨牧那样发出青春的呐喊:“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我有骨——骨中有钙,我有汗——汗中有盐!”去继续我们赴约的征程。

在浙江绍兴,年轻的父母生下女儿,他们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坛坛米做的酒,十七八年后,女儿长大了,这些酒就成了嫁女儿婚礼上的佳酿。它有一个美丽而惹人遐思的名字:女儿红。

是什么使平凡的米变成芬芳甘醇的酒?是挣脱自身束缚的胆量和日复一日的痛苦煎熬。酒如此,人亦如此。没有迈开脚步的力量不配那一撇一捺的顶天立地,没有坚实而滴血的印迹不配拥有充实而无价的人生。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将生命的汁液顺着这个缺口恣意涌出,从而向世人昭示了它的香甜;而有的人却畏葸不前,直至最后一滴汁液蒸发掉,也不曾向外面的世界探一次头。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苏格拉底在谆谆告诫我们:孩子们,生命不会给你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你那提起的脚为什么不快些迈起来呢?

【点评】这是一篇以文采取胜的优秀作文。其亮点有二:一是语言优美,二是材料丰富。首先,作者以一组文采飞扬的排比句开篇,全文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富有灵动的色彩,词语生动,诗意浓郁,与所给材料和谐统一。其次,引用材料涉及傅雷、杨牧、苏格拉底,可谓信手拈来,底蕴深厚,充实而自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涉猎之广,否则,是不可能做到如此灵活而又顺畅的。

悼念童年,把握今天

天下没有不散场的筵席,也没有不下台的演员。因为时间不会倒流,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正如我的童年,他已随逝去的时光成为了过去,他也将成为我永远美好的回忆。

悼念童年:人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无忧无虑,不必为学习而努力,不必为生计而奔波,只是玩耍,什么都不用考虑,这可能是人们最轻松的时光。然而这轻松的时光已一去不返了。是的,时间是无情的,无情的时间不会让你永远享受快乐、幸福而什么都不去做。总有一天你必须为快乐、幸福而奋斗。所以,无情地,童年被带走了。童年现在已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我们回忆童年是因为希望得到快乐与慰藉,但我们不能总沉溺于回忆,这会让我们止步不前,被永不停息的时间抛弃。我不愿被抛弃,所以我无奈地挥手告别童年的回忆,将他埋葬在“回忆墓园”的深处。

悼念童年,悼念那被父母怀抱的童年;悼念童年,悼念那玩耍嬉戏的童年;悼念童年,悼念那没有责骂没有竞争的童年;悼念童年,悼念那没有烦恼的童年;悼念童年??悼念童年为更好的把握今天。

把握今天:当童年已成为回忆时我们不得不考虑今天了。如果说回忆与憧憬将占去人生5%的时间,那剩余的95%就要用在把握今天。今天的我已进入高三,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高三!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残酷的现实。面对现实,把握现实,我只有奋勇拼搏,如同奥运健儿般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来迎接辉煌。为此我也许要将所有的课余时间奉献给学习,也许要挑灯夜战,也许要挤入包围圈去问老师问题。总之,为迎接辉煌我必须把握现在的一分一秒来成就我憧憬的明天。

把握今天,把握这充满挑战的今天;把握今天,把握这充满机遇的今天;把握今天,把握这一去不返的今天;把握今天,把握这艰难困苦的今天;把握今天??

走吧,时间在无情流逝/回忆不是他的墓园/只有永不停息的前进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

人生中的走与停

人生的路途是漫长而又坎坷的但沿途也不乏有燕语莺啼如桃花源仙境般的美景。我们重视在不停的行走中,但有时也会被沿途美景羁绊停下脚步,然后再依依不舍的离开,向前走去。

曾读过这样一首诗,没有不下台的演员,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走吧,雨点在无声飘落,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哪怕是美景再美,心儿怎么留恋与陶醉,总是要走的,只有路才是真实的,我们要认真地走,快乐走,热情澎湃的走好这条人生之路!

脑海中,刹那间出现青莲居士飘逸如仙的样子,而旁仿佛听见他吟诵诗篇的声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的,他的人生坎坷,就如同拿曲折高峻的蜀道一般,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不停的行走着,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然后他停下了脚步,出仕为官,怀抱着为国效力“兼济苍生的远大志向步入了朝廷。然而朝中的玄宗沉湎于声色,不理朝政,身旁的同廖结党营私,各谋其利,他不禁黯然伤神,不得志的打击在他的心中打了一个死结,他不得不离开,他必须离开这个曾经让他势爱,让他停下脚步现在却有重病无良药的黑暗的朝廷。

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走与停的人生十字路口上,他选择了继续走下去,再次充满火一般的热情走下去,不再留恋那些曾经,那些过往,直到现在,我们还传唱着,吟诵着那些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势阿,人生就如一场戏,我们就是这场独一无二的戏的演员,看戏的人不会散场,我们也不可能永不谢场落幕,我们要像李白那样,该走时毫不犹豫的走,不管你曾多么迷恋

篇三:高三语文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高三语文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津

河北定州中学 韩彩匣

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品语义。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关键。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析主旨。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试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一、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

材料是一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浅显明了,诗歌中的物象是镜子。说得是镜子,一辈子只照别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首先,通过关键语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

“照了一辈子人”“没有照见自己”“看见自己的真面目”单看前两个短语,似乎还有赞镜子无私奉献之意,如红烛如春蚕,但后一句最关键,定基调,结合三句,诗歌意在批评镜子只能鉴人,不能鉴己;只能明察秋毫别人的得失,却看不到自己的庐山真面;只能知人,不能知己。

另外,还有关联词,“就是”“才”也可以作为佐证。表明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深深的惋惜,是浅浅的责备,是淡淡的批评。由物及人,诗歌意在告诫我们: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认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别人,更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为自己准备一面“镜子”。 这也是作文的立意,当然还可以化大为小,从如何认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镜子,论述“以人为镜,看清自己”。这里的人,可以指大众,可以指领袖精英榜样。可以从大众身(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上看到人类的劣根性,人性的丑陋,从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领袖、榜样楷模为高标,感知差距,寻找自身的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体说,“以人为镜”中的人,可以指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诤友、知音、爱人、师长、同事、邻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对手。

还可以史为镜,前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吸取教训,认清自己,不让悲剧重演。如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要认清自己,不一定非得借助外在的“人”“史”“物”,还可以为自己准备一面心镜,即“反

躬自省”“三省其身”,时时开展自我批评。

因此,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1、 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垫,着重论述后者。 2、 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3、 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4、 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5、 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6、 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7、 反观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8、 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义

偏离材料的立意: 1、 人生只为付出2、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伟大3、作一面干净的镜子

二、相关素材

①朋友应该是你的一面镜子,正所谓“道义相砥,过失相规”。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③用一只眼睛看别人,留另一只眼睛看自己

④在临刑前,还写下了一篇文章——《多余的话》。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如此诚实地记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给自己完美的英雄般的一生做似乎有些暗色的回顾,只有瞿秋白这样的人能够做到。看淡虚名,是他的襟怀;解剖自己,批判自己,是他的勇气。他高尚的人格就在这样的解剖中,得到了最具光彩的一次升华。“多余的话”不多余。

罗曼罗兰说:所谓英雄,并非以思想和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瞿秋白正是这样的人。

⑤前些日子央视播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让我想起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有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如果一辈子不照镜子,就不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模样,照一照镜子才能知道自己的样子。唐太宗就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不仅是领导的镜子,也是平民百姓的镜子。那么不妨用这面古老的镜子照照自己。

记得听余世维讲人力资源管理的讲座时,除了被他精通于管理公司员工折服之外,他给我留有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么几句话。他说,作为一个人,这一辈子你有没有做过这么几件事情,有没有看过日出,有没有??没有做过的话就是遗憾。还有一条是你有没有照过镜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是要超过12点之后,独自凝视镜子里面的自己。初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来鬼片里面的场景,其实,再一斟酌,还是有些道理的。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人真是一个深渊。”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深渊,我们的认识到底有多少?人对自身的了解有多少?而认识到又敢于面对自我的人又有多少?“我们的全部感觉和认识通常都是向外的,我们的思想总是不断地向外捕捉经验性的东西,不断地把外在的攫取为‘自我’消化的对象。然而,我们几乎从来不坐下冷静地反思一下,‘自我’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自我’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即达到通常所说的自知之明。

⑥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二是向内看。在向外看到那些繁华的物质世界的时候,也别忘了看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灵魂,看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不认识自己,一辈子也战胜不了自己。

⑦一直都很喜欢巴金,看了他老人家的很多作品,很喜欢他的写作准则“把心灵交给读者。”我想,这是20世纪近代文学最伟大的号召,最铿锵有力的声音。更让我感动的是巴金爷爷这种敢于揭示和解剖自己的勇气和行动,试问如今能有几个人有这种气度和胸襟呢?人说巴金是一面镜子,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真的去照过镜子呢?一辈子献给了文学,其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也需要很长时间去怀念,此时的这片言片语又怎么能表达其万分之一?就让我们在心中默默悼念吧!

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去发现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可以说外在的世界有多大,内心的深度就有多深,这个是完全成正比的。可惜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愿望。

中国民间是有这样的说法,说有一家主人带着一个小猴和一个小驴在一起生活,这个小猴就很机灵,它就总在房上跳来跳去,那个主人就见了人就夸,说我的小猴太聪明了,后来小驴看它老受表扬,自己也很费劲,有一天终于踩着柴垛艰难地上了屋顶,结果一上屋顶就把主人的瓦给踩破了,结果被主人给拖下来暴打一顿,这个小驴一直就想我终于做了小猴的事情,为什么它要受表扬,而我要挨打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样的境遇,发生在很多很多人的身上,就是我们过分地仿效了他人的行为,我们刻意强调了社

会通行的标准,所谓的时尚,所谓的流行,是有一种潮流趋势,让我们迷失自己的心,而趋同于统一的标准,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庄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怎么样可以不流于俗呢?首先认清你内心的愿望,你真正在以你自己生命的方式善你自己吗?

在今天可以说在一个媒介充分发达的时代里,流行的标准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种势力,这就像每一个人都会受广告的干扰,去决定自己购物的方向,流行是一种洗脑,流行可以告诉你,它未必是好的,但是你必须要从众,我们往往有一个概念的混同,认为流行就是时尚,但其实时尚有的时候,是少数人的一种趣味,而流行有时候就象流感一样,它只标志着一种数量,并不代表品质上的高级。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也许比庄子的时代,也许更需要这样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内视反省,更需要摆脱外在的标准。——于丹《〈庄子〉心得》

⑨冬天到了,一只刺猬冻得瑟瑟发抖。

路过的小野猪见了,说:“你既然感觉到冷,为什么不去和小白兔为伴呢?你两个挤在一个窝里,互相靠着对方,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谢谢你的关怀,亲爱的小野猪先生。可是如果那样,我身上那些坚硬的刺,就会刺伤小白兔,那样,我就失去了它的友情。我宁可挨冻,也不可能去伤害自己的朋友。”

小刺猬的一番话告诉我们一番道理,作人应善于认清自我,只有善于认清自我,把握自我,征服自我,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在生活中,认识别人很容易,但要清楚地认清自己,却很难很难。特别是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并懂得如何去规避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认识自己是一种智慧,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

然而年轻的我们,棱角分明的性格造就了我们极度的自我膨胀或自我萎缩,年轻的浮躁与喧嚣的尘世似乎格格不入,于是,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殊不知,如果能够比较客观的认识自我,会对一个人的工作、学习以及社交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我膨胀的我们,要学会公示自我,既使自己的思想、感受与行为自我和他人充分掌握的,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要学会反躬自省,察纳雅言,以识别自我盲点,并且经常与他人进行交流,以了解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并与自我感知进行比较和验证,在实践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方法,从而使自己不断得到进步,这样才能会正确地认清自我。

[文题设计]

阅读杨孟芳的一首小诗,以诗歌的主旨为话题,自拟题目,不限文体,写一篇文章。

手杖

那天,我告别家乡,

送给母亲一根手杖,

它支撑起母亲的生活,

寄托着我无限希望。

它弯着头向母亲鞠躬致敬,

哦,那是我留给母亲的形象;

它直着身子“笃笃”地走路,

哦,那声音立刻传到我耳旁!

[ 思路点拔 ]

这一类型的话题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诗的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心。揣摩这首诗,我们会发现,诗人是借助“手杖”这一意象,以简练的笔墨,从正面对亲情作了详尽的描绘,使人感受到亲情的长存。如果仅是理解为写的是母亲或母子之情,则未免肤浅了一些。

本话题较适合选择记叙文、散文等文体来写。既可结合自身经历,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体现亲情的感人故事;也可采用片断组合的方式,选取生活中充满亲情的片断,加上鲜明的小标题,阐述亲情的真谛。行文方面,要避免通篇单调平淡的叙述或描写,要恰当地融入议论和抒情;要善于捕捉典型、生动的细节,用细节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用细节传达感人肺腑的真情。也可写成议论文,结合古今中外典型的体现“亲情”的事例,阐述“亲情”力量的伟大。还可以假借古人的事例,采用故事新编的方式来写,如把孟郊的《游

子吟》改写成故事,或虚构“李密(《陈情表》的作者)和祖母”的故事等,也是符合题意且较新颖的。 佳作展台1 那一道紫痕(55分)

拥挤的楼道,嘈杂的人声,我不自觉地蹙紧了眉头。母亲说:“把箱子给我吧。”拎着大包小包的母亲把手伸了过来,我们继续向二楼挤去。天气不是很热,但母亲额头上却早已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几缕头发微乱地贴在额上。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不很美丽,对我也并不亲近,而且总是十分严厉的,有时近乎苛刻,所以我总是依赖着父亲。我每每对父亲问起母亲是否真的爱我时,父亲总是笑而不答。

经过拥挤的楼道,我们终于到了宿舍。母亲喘着粗气,眼神有些黯淡。我在宿舍里找到了自己的床铺,喊母亲过来,帮母亲把箱子放在床上。不经意间,我看见了母亲那双汗湿的手——手心有一道深深的紫痕——分明是行李绳子勒下的印记。我的心猛地颤了一下:这就是我一直怀疑对我是否有真爱的母亲吗?这道紫痕刺痛了我的眼,我觉得有股涩涩的液体在眼中滚动着。“怎么了?”耳边突然传来母亲的询问。这句我一直认为很冷血的话,此时从母亲的口中说出,竟让我感到特别温馨。我强忍住泪水,微笑着和母亲一起整理床铺。

不一会儿,其他家长和同学也都来了。母亲还在不停地忙碌着,我仔细打量着我亲爱的母亲,觉得她今天特别的美丽。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母亲的爱,和其他母亲一样,我的母亲也强烈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她爱得太深沉而不善表达罢了。如果没有那一道紫色的勒痕,我也许不会发现母亲那深藏的爱。我想起了一首歌: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母亲,原来你的爱竟是如此美丽!

母亲要走了,我附在她的耳边轻声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母亲竟然像个小女生一样红了脸,很不自然地向我道了别。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落寞得让人心酸,却又使我感到很幸福。

【评分依据】 文章以描写母亲帮“我”拎行李开篇,重点叙述了母亲手上那道紫色的勒痕令“我”心灵震颤的经过,最后“我”从母亲手上那道紫色的勒痕中发现了“爱”的因子,感受到了崇高而深沉的母爱。构思精巧,细节描写生动真实,心理描写细致真切,议论抒情真挚感人。

佳作展台2 好好爱他们(54分)

十二岁那一年,我突然想到有一天爸爸妈妈会永远地离我而去,于是便泪流满面。但我仍悄悄安慰自己:别怕,那一天还很遥远,很遥远……

可日子就像东去的江水,细密的鱼尾纹已悄悄地爬上了妈妈的眼角,恼人的白发也渐渐地代替了爸爸的黑发。我想,这就是衰老吧!然后,然后就是……我不敢想了,心从来没那么痛过!

在家的时候,我洗衣、做饭、整理家务,我发自心底地想尽量地帮爸爸妈妈做些事。我不要爸爸、妈妈因为劳累那么容易就老去,我要他们年轻、健康!

我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我不知道当有一天我回到家看不到爸爸、妈妈的笑颜时,我会不会疯掉!有爸爸、妈妈伴着、护着、疼着、爱着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即使已成家立业,我的内心也一定会很孤独。

寒冷的冬夜,和爸爸、妈妈挤坐在暖暖的炕头上,谈论着家里的琐事或只是默默地做着各自的事,那时我便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永恒的感觉。我傻傻地笑了,爸爸、妈妈也望着我疼爱地笑了。那一刻,我感觉冬天不冷了!

爸爸、妈妈和我之间是不避生死问题的,爸爸常对妈妈说:“我走时你把一块方巾分成两半,你一半我一半,来世我们好再做一家人。”我问爸爸:“把你们的方巾分给我一个小角好不好,来世我好再做你们的女儿。”爸爸紧紧地拥着我说:“好!”那时,我就像得到了多么珍贵的宝贝似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虽然爸爸、妈妈很平凡,可我就是爱他们。我觉得在这个世上,做儿女的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我们能做的只是好好爱他们。这份爱不需太多,有他们爱你的百分之一就足够了。我常常对自己说:好好享受与回报吧!在这个世上最疼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评分依据】 本文围绕自己一次看似不合情理的设想展开,通过具体而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对父母深深的爱,可谓另辟蹊径,构思巧妙。文章虽没有较具体的事件描写,而“挤坐炕头”“谈论生死”犹如

特写镜头,表现出女儿与父母之间的浓浓亲情。语言质朴,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挚的情感,让人读后沉浸在亲情的氛围中。

佳作展台3 我相信你 (52分)

在去年的那个酷热的夏季,在一个热得让人心里发慌的夜晚,我终于还是听到了一个足以让我的心冻成冰块的消息……

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到屋里躺在床上的,只记得母亲与哥哥的叹气声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差得也太多了,十分八分的再补一年还可能,可这……这一下子……”尽管他们没有把不愿让我复读的想法明摆出来,可我并不傻。当时心灰意冷的我也知道,自己即使再复读一年,希望也很渺茫,母亲与哥哥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还有,如果我再复读一年的话,就意味着父亲还要继续在外打一年的工,受一年的罪。父亲老了,我不忍心让父亲为不争气的我继续过那种一天只吃两顿饭的生活……

脸上湿糊糊的,是泪水。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彻夜难眠竟是因为落榜。复读?辍学?我一夜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我究竟应该选择哪个?而我一向最信任的父亲现在还在外打工。我知道每次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只有父亲才能帮我开启这把锁。

几天之后,我日夜想念的父亲终于打来了电话。我知道平时从来舍不得花钱打电话的父亲这次是为了什么……“娃,考上了吗?”父亲一句话便把我几天来藏在心里的泪水逼了出来。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我答应过,我不会让父亲失望的,可现在……父亲似乎听到了电话这头的哭泣声,父亲无语,我也无语,沉默的半分钟似乎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透过一根电话线,我已经看到了千里之外的父亲凝结在脸上的失望,还有夹杂着泥水的汗滴溅落到地上的无奈。不知是什么惊醒了父亲,父亲最终没有忘记安慰我:“娃,不要紧,爹不怪你,咱再来一年!爹还没有忘记你立志考大学的话……娃,别忘了,爹什么时候都相信你……”父亲又说了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但父亲的那句“我相信你”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是的,父亲相信我,那我还惧怕什么呢?为了圆自己心中的梦,更为了父亲的那份期盼与信任,于是我最终选择了复读。

想起父亲的那句“我相信你”,我又无怨无悔地踏上了跋涉的征程,就像刘欢在歌中所唱的: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期待的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评分依据】 本文以“父亲”电话中的一句话作为题目,看似平淡,而实际上却包含了“父爱”深沉的内涵。“父亲”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我们却感受到了一位憨厚淳朴而又对女儿挚爱的“父亲”形象。文章写自己落榜的内心感受及家人的反应,目的在于为写“父亲”的出场蓄势,起到凸显主旨的作用,可见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语言平实,尤其是“父亲”电话中的语言描写,用语不多,但极富特色,较好地展现了人物个性,流露出浓浓的父爱深情。

【牛刀小试】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津】这则材料是一首现代散文诗,读起来简单易懂,但其意象却颇具象征性。“脚印”并非仅仅指脚在地上踩踏出的痕迹,更是指人生历程。“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是用童年时代“捡拾野果”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指代整个的青少年时代,这句诗的意思是回顾青少年时代的人生历程;与此相对应,下一句“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意思是回顾中老年时代为生活为事业而忙忙碌碌的人生历程。“有朝一日”说的是将来,即等到总有一天我们老了的时候。

整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如果认识到这一层,还只能算是看懂了一半,因为它留给我们思索的言外之意尚未发掘出来: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命实现价值,让人生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我们才不会“老大徒伤悲”。

写这篇作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审题失误。有的同学没有理解“脚印”的象征意义,以留在沙滩或沙漠上的脚印为线索编一个故事;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有朝一日”,现在就开始回顾自己走过的坎坎坷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