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苏州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2:31:59 作文素材
苏州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苏州历史文化典故

苏州大学历史:

苏州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老校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综合性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本称监理公会)所创办的私立教会学校。现设文、理、法、商及外国文学5个学院, 连同夜间部共28个学系,6个研究所。学生万余人。校址台北市。该校向以法学教学著称。历任院长、校长无一不是学法律出身。但由于教学态度保守,重视讲授英、美法而忽视大陆法,近些年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过去在台湾法律界执牛耳的地位,已被“台大”、“政大”所取代。

一、创始(1871~1901)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 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设于田纳西州。1879年起该会先后在州创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 (Anglo-Chinese College)。1900年决议合并三书院,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1900年12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林乐知先生(《万国公报》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二、奠基(1901~1926)

东吴大学创办初期的26年,历经三位美籍校长孙乐文、葛赉恩及文乃史。这个时期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捐款及学费。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林堂、孙堂、葛堂及教职学生宿舍等设施陆续兴建完成,校园规模日趋完整。学科发展包括文、理、医学、神学及法科(在上海昆山路),另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小学、吴语学校等组成完整的东吴教育体系。各学科除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更为社会培养无数专业人才。学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为校训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学生筹组学生会,一般的学生社团则以学术研究、辩论及体育 活动为主。东吴大学早期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为日后校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十梓街1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并入中西书院。二十七年,中西书院又迁至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立东吴大学堂,或称东吴大书院,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

学生不足百人。三十一年开始招收大学学生。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中西书院并入。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和附中数所。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东吴大学改组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6月,改制为苏州大学,成为江苏省属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校舍规模已较东吴大学旧址大为扩展。

东吴大学旧址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1万平方米。校门北向,总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主要建筑分布在草坪操场的北、西、东三面。其中有清光绪二十七年秋开工,二十九年春落成,位于全校中心的钟楼"林堂";宣统元年秋开工,三年落成的图书馆"孙堂";1924年秋建成的科学馆"葛堂";1934年建成的学生宿舍"维格堂";1935年建成的学生宿舍"子实堂";1936年建成的建身房。这些建筑各具风格,或作欧洲古典式,或仿中世纪城堡式,或效美国教堂式,既多样又统一,至今保持原貌。此外北部有一排六座与校门平行的小楼,造型美观,有的为美国西部住宅式样,陆续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至1919年,当时均为高级教职员居住。西面还有一幢五层楼,为1936年建成的女生宿舍。

东吴大学旧址东临葑门内城河,与古城墙隔河相望,校内树木葱茏,绿荫红瓦相映,环境幽美清新。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噢、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就读或者执教于苏州大学及其前身学校。

苏州历史介绍:

宋时苏州就有现在市中心一带的地图《平江图》,《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城市石刻地图。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北宋灭亡,皇室南逃,金兵一路追过来,途经苏州,就把这座如花似锦的城市彻底毁掉了。后来我们就开始重建,知府王焕,为了城市尽快恢复,他就贴出告示,要求四乡的农民都可以到苏州来,把废墟砖瓦捡出去,因此苏州城内的战争废墟很快就清理掉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重建,总算把苏州城重建起来了。当时的知府李寿鹏,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就命人刻了这块《平江图》碑。

很多名人都跟苏州的街巷有密切的联系:

低呤浅唱桃花坞——桃花坞 相关历史人物:明四大家唐寅

梧桐冬雨十全春——十全街 相关历史人物:书香门第彭氏家族 李根源 章太炎

晚窗钭晖史家巷——史家巷 相关历史人物:青州刺史韦应物 白居易 刘禹锡

水韵山塘七里诗——山塘街 相关历史人物:盛唐诗人白居易

三生醉梦太监弄——太监弄

千秋风雨话观前——观前街

花间皮市词语醉——皮市街

长街追忆旧学前——旧学前

苏州部分路名的由来:

百家巷 相关历史人物:陆文夫 相关历史建筑:玄妙观相关历史人物: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相关历史人物:平江书院 抗元名将文天

据《平江城防考》载: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长幼有序,因以所居名为百口桥,巷亦因此得名。

太监弄

明代有金玉、如意两太监在此居住, 遂名太监弄。西段曾名青年弄,因基督教青年会得名。

北局

明代在此设立专门供奉皇室丝织品的织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织造府,此处为北局。

平桥直街

位于阖闾城主轴线上,为子城(先秦为宫城)正门前直街,宋称府前直街,清代因街北有平桥,故称平桥直街,1972年并入五卅路,1992年恢复平桥直街。 山塘街

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 临顿路

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

白塔东路

由原东白塔子巷、中吉由巷、二门子口合并而成。东白塔子巷因西端原有白塔。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井岗山东路,1980年称为白塔东路。

道前街

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道前即按察使司署前。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西路,一九八○年统一称为道前街。

十梓街

由原十梓街、严衙前、天赐庄合并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东路。严衙前为明代学士严讷故里。一九八○年统一称为十梓街。

十全街

原名十泉街,始称于宋,因旧有十口井得名,后改十全街。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为友谊路,一九八○年恢复十全街。

人民路

宋代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遂称卧龙街,后改护龙街。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中正街,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几经扩建,为南北向交通主干道之一。 石路

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是金阊区商业云集的一条步行街。

五卅路

一九二五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苏州各界发起募捐声援。后用退回的捐款修筑了此路,取名五卅,以作纪念。

景德路

在宋代曾分称景德寺前与黄牛坊,近代由原郡庙前、景德寺前、申衙前、黄鹂坊合并拓建,改名景德路。因古景德寺得名。

干将路

由原干将

苏州历史典故

坊向东延伸,合原松鹤板场、古城河中心、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统称为干将路,现东至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并以乐桥为界,乐桥东侧为干将东路,乐桥西侧为干将西路。干将坊为宋前古坊,因其正东古有干将门及干将墓而得名,经改造,为城区中的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之一。

桃花坞大街

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后人就此作为街名。

观前街

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故街名为天庆观前。因观内遍栽桃树,开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近年,经扩建改造,愈加繁荣,是观前商业中心段的一条步行街。

篇二:苏州历史地名的复活

苏州历史地名的“复活”

三多巷、豆粉园、药王庙弄、接仙桥弄等一批老苏州们耳熟能详的老地名们曾经承载着苏城的珍贵记忆,如今已经随着苏州城市的变迁而慢慢消亡了,不过,今后这些消亡的老地名有望逐渐“复活”。苏州今年2009年将立法规范地名管理,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来保护历史地名,并在适合的时候使其“复活”。

千余历史地名消亡:

苏州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了,这个城市很多的文化都通过地名这种形式被传承下来。然而,在城市的变迁过程中,给老苏州们带来很多美好记忆的老地名慢慢消亡了,逐渐被城市的“新名片”所替代。比如说,1995年随着干将路的建成,干将路沿线就消亡了多贵桥巷、鹰扬巷、双成巷、豆粉弄、朗中里、梗子里、桐桥浜8条巷弄名。近几年,工业园区、高新区整片开发的时候,当地的行政村、自然村全部没有了,其中不乏老地名。

说起这些已经消亡的老地名,地名办负责人都表示“惋惜”。不过,“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保护老地名。 ”说这话的时候,地名办工作人员的语气中都透着自信。从2007年10月开始,苏州市地名办对苏州市七个区范围内的地名进行普查,经过一年时间,到200年年底,普查工作已经结束,全市共采集了25438条地名信息。据统计,消亡的自然村落、居民区就有1400多条,这些消亡的地名就是“历史地名”,其中不少就属于老地名的范畴。虽然目前对“老地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有几个特征是行业内都比较认可的:历史比较悠久的,约定俗成的,群众认可的,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能体现苏州地域特征。 有些老地名已经“复活”:

所幸的是,苏州自街坊改造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历史地名,并明确了一些老地名的保护原则。

一是明确古城区和古镇、名镇中的老地名要保持地名相对稳定的原则。对由于城市建设必须调整、取舍的老地名,严格掌握以下调整、取舍原则:在规模上保大舍小,在知名度上保高舍低,在年代上保长舍短,在品位上保雅舍俗,如三多巷与书院巷合并,保留了知名度更高的书院巷。二是恢复了一些已被历史淹没或误写的重要的老地名,如平桥直街、泮环巷等。平桥直街曾是苏州重要的历史地名之一,位于当年阖闾城主轴线上,为子城正门前直街,宋代时被称为府前直街,当时用整砖铺就的御道残基仍在现在的路基之下。到了清代,因为街道北有平桥,遂更名为平桥直街,直到1972年被并入五卅路,路名的历史渊源被湮没。

2003年,由市政协委员提案并经市政府批准,北至十梓街、南至乌鹊桥路段恢复为其清朝时期的历史路名。三是将老地名就近移植使用,如敬文里、善耕里等,使老地名“复活”。

四是为老地名建章立卷,使“老地名”存留史册。五是给老地名挂牌立碑。为使人们了解和熟知“老地名”的内容,市地名办建议有关部门在仍在使用的 “老地名”的适当位置上,挂牌展示或立碑留念,详尽记述老地名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等情况,宣扬地名文化。 苏州立法保护历史地名:

虽然有了一些保护老地名的原则,但毕竟没有成功的模板可以借鉴。为此,苏州地名办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历史地名保护办法,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借助社会力量来保护历史地名。今年,苏州将制定《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根据这个条例,要提出历史地名保护的概念。

根据初步设想,苏州将成立“苏州市地名研讨专家组”,聘请地方志、文广、民俗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深入挖掘历史地名,争取编撰《苏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对于仍在使用的老地名,原则上不再改变,那些消亡的老地名,也就是历史地名,地名办将根据就近移址使用的原则让其“复活”。平江区的“坟里村”也是一个老地名了,这次被“复活”,因“坟”不大吉利,所以取了半边成了“文里街”。 “今后,将有更多的老地名被‘复活’!”

苏州是一座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地名都富有深厚的吴文化底蕴。苏州正在制定的《地名管理条例》就提出将实行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干将路乐桥东侧有座言桥,据说它因桥的北面有座言子庙而得名。在上世纪90年代干将路拓宽工程中,这条小弄堂变成了干将路其中一小段。

据了解,随着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的迅速推进,众多地名面临着消亡和调整。对此,《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草案)》特别设置了“吴文化地名保护”一个章节,明确了吴文化地名保护的范围、原则和具体措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地名势必要消失。但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地名,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哪怕只在书本上得以流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来给后人一个交代了。”

很多年轻一代的苏州人已经不知道了大、小八良士巷,不晓得苏州曾经有个紫兰巷的存在,不晓得这些里弄、巷堂承载的是苏州怎样的历史。对于年轻一代的苏州人来说,有多少老地名是他们未曾听闻的,不得而知!

历时三年,由苏州市民政局下属的苏州地名办公室编撰的《苏州地名录》近日面世。这本地名录收藏了自1980年以后从苏州消失的1192条已经消亡的地名。

“如果再没有一本这样的书来记录这些代表苏州历史的老地名,那么留给我们子孙的将是一页空白,一大段历史的断裂。”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唐浩主任说。

穿越时空的老地名:

穿越苏州老古城里,无疑是一场与历史交汇的经历。苏州的里弄、街道大部分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历史的影子。

一段灰色的土墙,已经不具备任何防守功能的城门却是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胥门大街、胥江路: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在苏州建造了一座举世无双、名扬天下的水陆古城,又叫“水陆八卦城”。为了纪念伍子胥,后人把其中一座城门起名为胥门,与胥门紧接的街道起名为胥门大街、胥江路等。

专诸巷,与“专诸刺王僚”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

一个古老的故事成全一条小巷,这样的情形比比皆是。剪金桥巷,相传是吴王与西施出游,桥头有一卖花女叫卖鲜花,吴王从头上取下一只价值连城的金簪,命宫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鲜花统统买了下来,供西施梳妆之用。剪金桥巷的名称由此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即便是一条弄堂,也代表着一段悠远的历史。如小邾弄,相传是西周时期一个叫邾国的小国,在战国中期被楚宣王灭国之后,其王族后裔逃亡至当时的阊门(也就是现今的江苏苏州市),因此而得名。

而横贯姑苏东西的干将路、莫邪路则是因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干将、莫邪宝剑的故事而得名的。这些饱含历史典故的老地名给了后来人无限想像的空间。

“将这些老地名都收录起来,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虽然我们没有能力保留那些老的建筑、老的里弄,但是地名应该让它得以流传。”唐浩指出。

据地名办工作人员介绍,《苏州地名录》收编的标准地名主要是:路街巷1598条,行政区划60多条,群众自治组织近743条,居民区1607(包括里弄)条,自然村5270多条,人工建筑物约1350条,名胜古迹、园林100多条,自然地理实体140多条。新版《地名录》在1981版的基础上,增加收录了1270条桥梁名称和1192条消亡地名,并收录了近几年城市开发建筑新面貌的照片、《老苏州》照片和各县市的镇、行政村的标准地名。

翻开这本凝聚了苏州地名办以及苏州地方志等多家单位心血的《苏州市地名录》,让许多苏州人感到久违了的街巷名字跃然眼前,大、小八良士巷、铁瓶巷,紫兰巷、镇抚司前等等,这些地名已经消失了十多年了。

日益见少的老地名:

“很多饱含历史含义的里弄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街坊改造中消亡的,其中以古城区为甚。”唐浩不禁为之扼腕,“这些地名展现了苏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的消亡非常可惜。

没有了这些地名,年轻的苏州人根本就无从得知苏州的很多历史典故。”

在收录的1192条已经消亡的里弄中,其中以1993年至1995年期间消失的居多。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段时期是苏州市政府为了改善环境脏乱的古街坊,大规模改造城市造成的结果。而很多代表着苏州历史的老地名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内消失。

如干将中路于1994年改为干将西路;相门路,于1994年被并入干将路。

这些已经消失的里弄、街巷或者与当时的官衔有关,或者和文人骚客名字有关,每个消失的街道、里弄都曾代表着一段过往的历史。如临顿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也由此得名。

而1993年并入干将西路而被撤销的大、小八良士巷、镇抚司前三个巷,这三个地名则是得名于明代的官衔。葛百户巷,明代洪武元年在军事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大约每5600人为一卫,长官称指挥使;1120人为一千户所,长官称千户;千户所下设百户所,兵员112名,长官称百户。

同年并入干将西路而撤销的铁瓶巷,相传唐朝初年有一仙人在此枕铁瓶而卧,醒后仙人渺无踪迹,只遗留下一个铁瓶,因此而得名。

这些弄堂、街道或大气,或雅致。如紫兰巷,如花般的名字总是抹不去文人的气息。 除此之外,很多地名是因为没有沿用老地名而改作他名没有保留下来。如府前街、卫前街,今为道前街。“卫”是明代的军事建制。明初,在京城和全国的重要之地,设内外卫300多个,后来增加到近500个,天津、大连、威海、烟台当年都是“卫”。

对后人的交待:

面对越来越少的老地名,有关人士指出,苏州古城区内的路街巷、里弄、桥梁、居民区、旅游景点等中的老地名,承载着丰富的苏州历史和文化,是了解苏州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苏州的学者和不少普通百姓多次提出建议,呼吁“救救苏州的老地名”。他们提出,苏州的一街一坊一桥一水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连名字都没有了,人们又如何能够了解其间深厚的文化内涵呢?文化人士纷纷呼吁,要将老地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历史学家胡阿祥认为,要把老地名提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来对待。胡提出,相对于物质遗产来说,保存名称更容易。胡解释说,老建筑都难逃时间和人为的破坏,只有保留老地名才能让人感触到更为久远的时空,在想像的空间里与历史相遇。

苏州地名办唐浩主任表示,编撰这本地名录就是为了面对可查证的、已经消亡的1192条老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地名势必要消亡。只要对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老地名,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哪怕在书本上得以流传也是重要的。

目前,苏州地名管理部门除尽量保持老地名的稳定外,还尝试采取一些新办法,对道路拓宽后的老地名尽量不进行地名合并,如东大街、司前街和养育巷,本来是一条贯通的道路,但现在还是保持一段一个名;而新拓宽的一条道路上的几个老地名必须合并的,须采取以下原则:在规模上保大舍小,在知名度上保高舍低,在年代上保长舍短,在品位上保雅舍俗。

同时,苏州地名部门还将一些“老地名”移植使用。在街坊改造后,这些小街小巷的地理实体已经不复存在,于是就将它们的名称移植到附近新建的居民区、社区的名称上。

篇三:苏州城市故事

苏州城市故事

苏州评弹

它以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而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起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故演出均操吴语,约有四百年历史,被誉为江南奇葩。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五唱,演出大都为单档。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内容一般是演义、公案、武侠及英雄史诗。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也有单档和三个档的。弹词演员使用的乐器以三弦、琵琶为主。

狮子林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苏州狮子林附近,出了个状元叫黄熙,黄熙从小喜欢到狮子林里玩。那时,狮子林是狮林禅寺的后花园,寺内主持见黄熙聪明伶俐,也很喜欢他。便和黄熙开玩笑:“你不是很喜欢这座花园吗?那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中了状元,我就把这座花园送给你。”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后来黄熙果然考中了状元,只是尚未派到官职。这时候,老和尚送花园的事,当然也不提起了。不过,黄熙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 就在这时候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了苏州,听说城北有座出名的狮林禅寺,就想去游玩。主持听说皇上要驾到,一时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接驾,突然想起隔壁黄熙。黄熙书读得多,口才好,又见过世面,让他过来接待龙驾,便派小和尚将黄熙请了过来。

等乾隆皇帝驾到后,黄熙和主持带着那班小和尚恭恭敬敬地将乾隆引进了后花园。乾隆见园中的作壁上观山,重重叠叠,峰回路转,十分奇妙。加上黄熙对狮子林的生动解说,乾隆越听越高兴,连连点头,还兴致勃勃钻进了假山。乾隆越看越觉有趣,穿过假山,在一个亭子里坐下来,便问亭子叫什么名字。黄熙知道机会来了,连忙回禀道:“这个亭子尚未取名,请圣上为它起个名字吧。”乾隆是个喜欢到处题名留字的人,黄熙的话正中下怀。于是叫手下人取来了文房四宝。可是他想了好久,收肠刮肚也没找到合适的名字,一着急,就胡乱写下三个字:真有趣。

黄熙在一旁看着,见圣上题出这样粗俗、不伦不类的字句,将来挂了出去,不是要被人笑话吗?他灵机一动,上前奏道:“臣见圣上御题,笔笔铁划银钩,字字龙飞凤舞,其中这个‘有’字更是百媚千态,卧冒味该死,望乞圣上将个‘有’字赐给小臣吧”。皇上题了“真有趣”三字后,想想也觉得俗气,正想改一改,听黄熙一说,发现省了这个“有”字,剩下“真趣”,听起来倒也风雅,就点头应允。并在“有”字旁题了一行小字:“御赐黄熙有”,当场就裁了下来,赏给黄熙,把“真趣”两字留下来做了那座亭子的匾额。

黄状元得到这个御书的“有”字,心中暗自高兴。乾隆走后,他就把这个“有”字贴在园门上。马上叫家人搬找笼,把家具都搬到园里来。狮林禅寺的主持和尚一看十分奇怪,拦住黄熙问道:“你怎么把家私搬到园子里来啦?”黄熙两眼一瞪:“‘御赐黄熙有’这几个大字你还没看见吗?可是有意要违抗圣命?”主持一看,全明白了,中了黄熙的奸计。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从这儿以后,这个花园就同狮林禅寺分了家,就黄家的私家花园了。 交通

到达苏州

火车

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办理客货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城区北端护城河北岸。地址:苏州市平江区车站路27号。新的苏州火车站面积是原有火车站的近6倍,站场将由目前的3个站台、8条铁轨线扩展为7个站台和16条铁轨线。是江苏最大的火车站和最大的候车站广场。

途径公交:

1路、6路、7路、7路区间、10路、26路、40路、50路、101路、103路、112路、202路、317路、406路、529路、游2、游3、游4、游4定班、游5、快线二号、32路、38路、44路、64路、81路、82路、83路、85路、119路、166路、178路、316路、316路长线、324路、502路、522路、阳澄湖镇-上海

常用信息:

火车站→汽车北站:有专线车直达

火车站→汽车南站:快线6号公交

火车站→园区城铁站:119路公交

火车站→观前街:178、游5等公交均可达

行在苏州

公交车

票价:普通车单一票价1元,空调车单一票价2元,多为无人售票空调车。苏州某些市郊线路实行“翻牌票价”,即全程票价不统一。前面口有块提示牌,标明此站上车的票价,且途中由司机翻动,故得名。苏州公交卡可享受6折优惠,长期住在苏州 的朋友可以办理一张。

适合旅行者的公交专线:

游1路:北寺塔北→苏州博物馆→玄妙观→观前街北→留园→虎丘新村→虎丘

游2路:网师园西→双塔→醋坊桥观前街东→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汽车北站西→火车站→山塘街→虎丘

游3路:山塘街→苏州乐园→御花园→玉山公园→水上乐园

游4路:灵岩山首末站→木渎古镇→凤凰山→唐寅园→北寺塔

三轮车

苏州部分景点分布在小巷中,汽车不能直接到达门前,此时三轮车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三轮车起步价2元,每公里加收2元,包车时,每人每小时5元。

提醒:苏州的三轮车尚无完善的行业规范,因此在上车前要和车夫谈妥价钱,以免上当。

出租车

起步价:10元(3公里);燃油费1元。

收费标准:

1)3公里后,每公里单价1.8元,5公里后,加收50%空驶费。

2)等候时间5分钟免费,超过5分钟,每5分钟折合1公里。

3)23:00—次日5:00后,收取夜间用车补贴费。即除基价公里内起步费不变外,超基价公里部分会加收该类车租价20%的夜间补贴费。

自行车

苏州的景点比较集中,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访古探幽,更加能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在火车站东侧的平门桥一带有许多租车店,大致价格为:4小时内2元,5—6小时3元,一天5元,需要身份证及押金。

木渎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门票

成人票:60元 (同程价:48元)

购票须知:

景区开放时间:8:30—16:30。

联票包含景点: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

景区内其他娱乐项目:香溪游船10元/位。

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米-1.5米之间购儿童票30元,无老年票。

交通

驾车路线

1. 上海出发:从沪宁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环路高架至劳动路出口下,走索山桥沿竹园路,直达木渎。

2. 南京出发:从宁沪高速“苏州新区”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环路高架至劳动路出口下,走索山桥沿竹园路,直达木渎。

3. 杭州出发:从苏嘉杭高速转苏州绕城(东、西山方向)至“西山”出口下,十几分钟即达木渎 公交路线

苏州市内乘坐公交游4、502路、38路、63路、64路、65路、69路、58路、312路、511路、505路、506路、2路、326路、512路等均可直达木渎。市中心至木渎行程约20分钟,公交车最晚返程时间为晚上10点。建议大家从“灵岩山”站下,马路对面即是木渎古镇游客中心(同程网取票点)。

游玩路线

榜眼府第→古松园→虹饮山庄→明月寺→严家花园→灵岩寺

温馨提示

木渎藏书羊肉驰名中外,如果您想吃羊肉的话,请到木渎镇藏书一条街去品尝。

古镇上有四星级宾馆两个,三星级宾馆七个,可以说游客到了木渎不用愁睡在哪里。

木渎古镇还有很多娱乐文化中心,晚上不用担心没地方好玩的。

购物指南

著名土特产有:乾生元枣泥麻饼、十二娘酥糖、津津豆腐干、粽子糖、桃酥等

著名菜肴有:藏书羊肉、石家鲃肺、太湖八鲜(莲藕、芡实、茨姑、荸荠、水芹、红菱、莼菜、茭白)、枸杞头、香椿头、马兰头等

沿古街还有:绕绕糖、海棠糕、梅花糕、芡实糕、臭豆腐、萝卜丝饼等江南传统小吃。

木渎又是手工艺品之乡,丝绸、双面绣、红木雕件、澄泥砚、书画、石雕等工艺品都是当地特产。

甪直

甪直—江南的"桥都"。古镇的名字难记,但却很难忘。拥有地道的江南水乡风情——水多、桥多,古镇人贴水成街,朴实无华。它不张扬,不厚重,默默地在水流交错中感受着四季,安静地似一个内向的少妇,在向人们诉说着江南古老的传说。

门票

成人票(成人)78元 (同程价:60元)

温馨提示

景区开放时间8:00~17:00。

70岁以上凭苏州市老年证、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凭苏州市老年证60-70岁的老人半价,身高1.2米-1.4米的儿童半价。

成人门票包含沈宅、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萧宅(萧芳芳演艺馆)、王韬纪念馆、万盛米行、水乡农具博物馆、江南文化园(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历史文物馆)。门票不含张林园!

古戏台每天上演文艺表演,有水乡舞蹈,苏州评弹等,可领略江南水乡民俗表演之美 表演结束,游文化园,可自备面包饼干等观鱼喂鱼,看鱼戏莲叶,锦鲤争食,赏游园之乐。

游玩路线

保圣寺→萧宅→万盛米行→王稻纪念馆

内部交通

镇内交通工具为观光三轮车,起步价2元,可送达各景点。

外部交通

苏州公交

1. 18路:票价2元(翻牌票价),间隔12-20分钟,约行驶50分钟,起点站首末班时刻:05:00-21:00;终点站首末班时刻:05:00-21:00。

2. 52路:票价3元(翻牌票价),间隔10-15分钟。起点站首末班时刻:05:45-19:00;终点站首末班时刻:05:45-19:00。

3. 518路:票价4元(翻牌票价,空调),间隔10-15分钟,起点站首末班时刻:05:20-20:00;终点站首末班时刻:05:30-20:30。

4. 其他线路:521路(镇内),523路(镇内),525路(胜浦-甪直),563路(车坊-甪直)

旅游专线

1. 每逢双休日、节假日,上海杨浦体育中心、虹口足球场、上海体育场有旅游专线车前往甪直,下午返回。

2. 苏州火车站站前广场有空调旅游中巴直达;苏州吴中汽车站也有中巴开往甪直,6:20-17:20,每40分钟一班。

自驾路线

上海 — 延安高架路 — 沪青平高速公路(A9公路) — 郊环公路(A30公路沪宁高速方向) — 重固大盈出口 — 北青公路 — 苏虹机场路 — 甪直。

甪直特色购物

美食:古镇百米廊棚,甪直特产萝卜干,袜底酥,南瓜糕,青团子,海棠糕等。

手工艺品:童趣拙朴的手工小草鞋,苏州刺绣手帕,绿竹翁竹制工艺品,智力玩具等。

精美图书:(冯斌作文博物馆,联新书店),精美的线装国语课本和甪直的手绘地图等。

拙政园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其中中部为其精华所在。

门票

淡季:50元(10月31日-4月15日)

旺季:70元(4月16日-10月30日)

交通

529路、游1路、游2路、游5、313路、40路、202路、923路、178路、301路、309路、518路公交到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站下,往东步行100米即到。

贴士

游览拙政园,最好有导游讲解,才能领悟园林的菁华与精髓。

在拙政园入口可以租用手持式电子导游机。

留园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以水池为中心,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但实际分划不明显,园区面积也不大。

留园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其中小蓬莱处的凉亭、曲桥及紫藤棚架组建得最为别致、幽美。东边是曲院回廊,院内的冠云、岫云、瑞云三座石峰很突出、显目。园的西北边有假山、盆景,摆设错落有致,似田园风光。

门票

淡季(10月31日~4月15日):30元(同程价:8元 )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