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左传成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4:27:49 作文素材
左传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左传中的成语及典故

高中文言文拓展训练:《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

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淫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篇二:左传成语

左传成语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备尝艰苦:受尽了艰难困苦。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避君三舍:指退让和回避。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表里山河: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宾至如归: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病入膏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辨菽麦: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可逾越: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不腆之仪: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铲草除根:除草时要连根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长恶不悛: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惩恶劝善: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魑魅魍魉: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地主之谊:住在本地的人对外地客人的招待义务。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尔虞我诈: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犯天下之不韪:

风马牛不相及: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

不相干。

奉若神明: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甘心忍受:

甘心为伍:心甘情愿与其同列

刚愎自用: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歌舞升平: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

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怙(hǜ)恶不悛(quá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怀璧其罪:怀璧其罪: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

忌妒和迫害。

皇天后土: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假道灭虢(guó):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艰难险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骄奢淫逸: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结草衔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经天纬地: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

想准备。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南风不竞: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南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宁缺毋滥: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困兽犹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挣扎。比喻在绝境中还要挣扎抵抗

狼子野心: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劳师袭远: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聊以卒岁:勉强地度过一年。

鸾凤和鸣: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马首是瞻: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民不堪命: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其乐融融: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其貌不扬:形容人容貌难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

就得不到安宁。

肉食者鄙: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数典忘祖: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

死而不朽:指身虽死而言论、事业等长存。

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天假之年: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

天经地义: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生尤物: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同室操戈: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童心未泯: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童子何知:对年轻人的轻蔑之称。

惟命是从:犹言惟命是听。指绝对服从。

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心腹之疾: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以为后图:为以后作打算。

欲盖弥彰: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再衰三竭: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择木而栖:鸟选择合适的树做巢。旧时比喻士人选择明君而效力。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朝不及夕:形容情况危急。

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正直无私: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志在四方: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属人耳目:指引人注意。

篇三: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毛遂自荐( máo suì zì jiàn )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

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

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围魏救赵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

左传成语故事

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