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春游湖诗歌鉴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22:33:43 体裁作文
春游湖诗歌鉴赏体裁作文

篇一:《春游湖》赏析(含翻译)

《春游湖》赏析

窦凤才

【原作】

春游湖——[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

夹岸:水的两岸。

蘸水开:湖中水满,两岸的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

断桥:被水淹没的桥。

度:过。

【古诗今译】

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雨绵绵,湖水上涨,将桥淹没了,游人不能过河。正在人们为难的时候,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

【赏析】

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外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这样的小诗,风韵翩翩,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首诗在当时就颇为流传,稍后于他的南宋诗人曾经称赞:“解道春江断桥句,旧时闻说徐师川。”诗人游湖,是早春天气。何以见得?有诗为证。燕子是一种候鸟。它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在田野中忙着含泥的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再放眼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联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然而还没有写出“游”字,突破这个难关,得有巧妙的构思。诗句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直接表达,而是应该选出一个画面,用鲜明的形象,使读者理解到确实是春游湖边。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

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这个“游”字就在这样的行动中被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出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仿佛也尝受到撑出的小船带来的喜悦。

篇二:2014年高考语文《古典诗词鉴赏》系列专题复习:春游湖 Word版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

(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篇三:古代诗歌鉴赏

专项训练四 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哪几个意象点明李世南所画为秋景?

(2)题画诗内容丰富,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风而议论画理等。请赏析此诗的后两句。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

春游湖诗歌鉴赏

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伤 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②,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指宫殿。②建炎三年(1129)冬天金兵南下,宋高宗航海逃亡。③向延阁:向子霵,时官长沙太守。

(1)颈联“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运用了什么手法?

(2)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分条作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①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①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①。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水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简析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作者写这两句是为了强调什么?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试分析“倦”“堕”两字的炼字效果。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

B.颈联中“逶迤”的深层含义是:对蹉跎日月的无限感慨。

C.尾联运用苏秦闻鸡起舞的典故,很好地表达诗人立志报国的真实情感。

D.全诗形式上对仗工整,风格上颇有杜甫风味: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

(2)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刘 过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①在油幢②,戎韬总制③,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④,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注:①人:指张路分。②油幢:油幕军帐。③戎韬总制:按兵法统御万马千军。④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是出将才之处。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的前三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演习开始前和开始时的景况,表现了演习规模之大,军容之整肃,军纪之严明。

B.上阕的四句到七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演习开始后的情景,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壮观景象。

C.结尾处“随军鼓吹,已带边声”,意为随军乐队演奏之声似乎已带有边地战场上的冲杀之声,表现了词人对战争的厌倦。

D.本词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同时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人物形象鲜明而有光彩。

(2)简析这首词中刻画的将领张路分的形象。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溪桥晚兴

① 郑 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2)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