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湘湖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0:41:11 体裁作文
描写湘湖散文体裁作文

篇一:古古2doc

DOCPPTTXTPDF 全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名词解释

1.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江西

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为杜甫,

三宗是黄庭坚、

陈师道和

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

《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

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 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

二是以风格和师承

为判断的根据,

非地域之划分,

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

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

是作为

“绍述”

政治的对立物

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

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

退无据,

只得流转江湖,

靠献诗卖艺维生,

或游走干谒公卿权

贵之门,

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

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

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

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 曰江湖诗派。

3.

国朝文派

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

金与南宋议和,

偃武修文,

建学养士,

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

的作家,

如蔡珪、

党怀英、

王庭筠以及王寂等,

他们的创作风

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

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

使金代文学

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

《中州集》

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

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

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

表人物是王慎中、

唐顺之、

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

以文采取代道统,

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

倡导文道统一。

5.

阳羡派:

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

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

宜兴古地名称

“阳羡”

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

“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

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

浙西派:

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

作,

认为张炎所说

“清空”

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

作中,

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

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

略。

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

许多人都

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

一时此风大盛,

其影响

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 李良年、

李符、

沈嗥日、

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

《浙西六家词》

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

桐城派:

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因其代表人物方苞、

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 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

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

以为清王朝政

权服务为目的,

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

在文

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

方苞是桐城派的

创始人,

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

“义法”

二字;

姚鼐使桐城派理

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

提出了义理、

考证、

文章三者兼备的理

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

阳湖派:

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

受桐城派理论影响,

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

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

故被称

为“阳湖派”。

9.

宋诗派:

道光、

咸丰之际,

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 或

“学宋”

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

所谓

“宋”

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 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

“学宋”

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

情之不足,

以文法入诗,

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

围。

10.

汉魏六朝诗派

: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

尊汉魏六朝诗歌,

史称汉魏六朝诗派,

亦称湘湖诗派。

王闿运

论诗自尊八代,

明言复古,其所作,

亦刻意模仿,

各种拟作层

出不穷。

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

这表明拟古之倡

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

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

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11.

湘乡派:

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

由于曾对

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

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

转换对散文的需求,

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

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 采炳焕,

篇二:(小学语文)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小学生活化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存在很多问题,从小学作文现象分析,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虚假现象,作文因为题材的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无法反映生活的灵气。从教学过程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作文教学或粗略地泛泛而谈,泛泛而教,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化;或一词一句,细细指导,却并非学生的真实生活,题材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为了让小学生在作文时言之有物,乐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让小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小学生的作文有浓郁的生活味。

【关键词】 生活化小学 作文

前言

据笔者经验及小学语文同行的反映,目前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普遍存在虚假应付现象。不少小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写文章找不到感觉,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平时作文不是抄袭了事,就是瞎编乱造,能真正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少之又少。考试时,许多作文又存在着“千人一面”的现象,许多学生总在考前背几篇例文,考试时,稍微作些修改。从作文教学的效果来看,作文因为题材的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无法反映生活的灵气,真正能反映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

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又太重视文学性,而忽视实用性,以至于小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很艰难、很苦恼的一件事。加上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奔波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间,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小学生挖空心思搜索材料,即使能写出来也是枯燥无味,没有真情实感。

按理,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小学生作文却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对观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学生所经历、了解的个人、班级、学校、家庭以及国家、社会等全方位的生活内容,既包括学生亲自经历的、亲眼所见等直接的生活内容,也包括学生亲耳所闻的,从其他信息传媒中获得的间接的生活内容,还包括学生脑子想像中的广阔世界。

所谓生活化作文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有水平的作文。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尝试并研究了观察—再现—触发—习作—评价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

(一)观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说真话,表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1、观察自然,走近自然。

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缤纷。它既像一幅绚丽无比的画卷,又如一个神奇莫测的万花筒,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有其独具的风姿。我经常要求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作文积累素材。在观察过程中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结构地编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会为作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如一位学生在游览湘湖后写道:

休博会开幕这天,我怀着无比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湘湖游览。我们从湘浦观鱼大门进去。哇,里面人山人海好不热闹,透过黑压压的人头向远处望去,我不禁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顿时让人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好舒服,好遐意啊!

2、了解社会,感悟生活。

社会是个万花筒,它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无穷的写作素材。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民警指挥交通,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

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去体验生活。如在教学《农贸市场》这篇习作中,我让学生课前准备:

星期天跟妈妈到“农贸市场”买菜,参观农贸市场,用照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你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有父母或亲戚在菜场卖菜的同学,当一回“摊主”。由于学生亲自感

受,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写作的内容、题目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比的农贸市场》、《热闹的农贸市场》;还有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第一次买菜》、《我当了一回菜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话一点儿都没错。作家写小说还要长时间的去体验生活,为什么要求我们的孩子去凭空想象呢?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3、参加活动,体悟真情。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每天基本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让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观察他人或自己的言行及窥测其内心世界的人,感受人性的美丽、合作的力量及相处中的同学情谊。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积极进行实践体验,从而疏通学生创作的“活水的源头”。

学生天性好动爱玩,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我利用这个特点让他们动手做一做,体验事物发生的过程。写科学小品文时,让学生先做科学实验,如烧纸船等;写小动物时,让学生回家饲养一只小动物,长期细致的观察。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X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如在写“记一次印象深刻的事”的习作中,为了让孩子们写好这篇文章,我让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务运动会”。由于活动趣味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活动有了亲身感受,写起文章来自然具有真实感,融真情于文章,不再觉得无话可说。下面的段落是从两位学生的习作中节选的:

第一次剥豌豆比赛开始了,上场的却是清一色的男子军。不过这些“家庭妇男”倒也不含糊,待班长一声令下,四位选手拿起手中的豌豆就剥。我们组的桔娜似乎有些出师不利,他好象从没剥过豌豆,

一会儿捏捏豆荚,一会儿压压豆荚,害得豌豆娃娃不是赖在里面不出来,就是滚到桌子上,折腾得她满头大汗。相形之下,“无名小辈”佳飞非常沉着,她头也不抬,一个劲地剥┅┅

(二)再现

这里所说的再现可以说是一种回忆或再观察,就是让学生回想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一些让自己特别有触动或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咀嚼。活动后,有时借用电教媒体把真实的生活情境拍摄下来,制作成课件,使真实的生活情境随时可以反复再现,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有触动或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加以仔细反复观察,以便更深层次地去体验这段生活经历。如为孤寡老人送礼物,表演节目等,亲身感受老人掩饰不住的内心的孤寂。回来后,同学们观看了拍摄的录像,在看录像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触发

触发指的是在素材积累过程中,在对生活的反复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强烈吸引,或由于心灵的内在因素的偶合、暗合,领悟或发现了生活的某种意义、价值,产生了一种要予以表现的念头或冲动。

我们观察生活是为了感知、积累生活,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而要将写作素材中感悟的东西写下来,这中间需要一种媒介,一种催化剂,去激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敏感性和领悟力,从而产生创作意念和激情。可以说前面两个阶段——观察和分析是积累和初感悟,而这个阶段便是深层感悟并积极投于习作的阶段。如在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后,让学生反复观看再现情境,并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感触不一。有些同学从孤寡老人的穿着、食宿情况感触到老人晚年的凄苦;有些同学从孤寡老人的宿舍打理的整齐、干净,生活的丰富,感受了养老院管理人员的尽职和共产党政策的英明等。现将学生所写的一篇《又见艳阳天》的片段摘录如下:

老爷爷们三、五个人一群,打牌的打牌,下棋的下棋,打牌的那儿不时会穿传来阵阵笑声。下棋则显得安静沉稳,不时的有几个老人在旁边指点江山一番。

┅┅

(四)写作

触发唤起了同学们的创作意念,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创作是主动、积极的,同学们不但敞开记忆仓库大门,使沉睡的生活素材随之唤醒,同时还会为了使能表现自己感受去寻找与之相关的材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脱疆野马任驰骋。”小刚同学通过亲自观察农村近几年造新房热的现象,由此联想到祖国的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写作的欲望。现摘录片段如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古人写梨花在春天瞬间开放,让人毫无察觉。现在这句诗我可得改一改了,改成“忽如一夜旧房埋,千幢万幢新舍排。”这句话可不是吹的,不信你瞧我们村。

┅┅

笔者引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作文要生活化,应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表达真情实感。所以,笔者除了学校特地组织的实践活动外,还善于从学生的日记中去发现,去引导学生如何构思,加工自己的材料,让学生对自己反映的生活重新认识、深层体验,再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五)评价

笔者认为生活化作文的评价,应以学生作文态度的主动性、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个性化,以及语言得体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如让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教师的评语力求做到五个一:带一点商榷,来一点幽默,多一点鼓励,讲一点差异,用一点情感。

比如班中学生唐焕粱在一篇日记《我的妈妈》一文中,写了自己家庭困难,爸爸又卧病在床,一家老小依靠妈妈一人。面对逆境,妈妈咬紧牙关,硬是以孱弱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全文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洋溢着孩子对母亲的挚爱和赞美之情。读了此文,我写了这样的批语:“读了你的文章,我的心里很不平静。你的生活令人同情,你的妈妈令人钦佩。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从你妈妈身上,我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有了这样一位坚强的好妈妈,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逆境不可战胜!真诚地祝愿你的一家早日摆脱困境,走向幸福。”在这里,作文评价成了连接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把教师和学生的心拉得很近、很近。

结论

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和优化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过程中,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我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篇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给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诗句中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帐暖渡春宵常使英雄泪满襟

B.九重城阕烟尘生玉容寂寞泪阑干

3.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 C.聊逍遥兮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

D.雪肤花貌参差是(长短不齐) ..C.停杯投著不能食安能行叹复座愁 D.楼船夜雪瓜洲渡遥遥万里晖 B.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矩。《长恨歌》《蜀相》都是古体诗,《拟行路难》《书愤》都是近体诗。

B.“风骚”的“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两个源头。

C.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D.“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狂放不羁,常于汉南云台山竹林下酣歌纵酒。

5.下列诗句,没有用比喻抒情的是( )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6.对下列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皇重色思倾国”,汉皇,汉武帝。倾国,是倾国之美,绝代美女,指汉武帝宠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幸的李夫人。作者批评汉武帝沉迷声色,荒废朝政。

B.“帝子降兮北渚”,“帝子”指湘夫人。传说她是尧帝的女儿,所以称帝子。因为湘夫人是神,腾空驾云,飘然而来,所以用“降”。“兮”:语气助词,是楚辞语言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C.“塞上长城空自许”,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临死前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自许“塞上长城”是陆游毕生抱负。

D.“金屋妆成娇侍夜”,典出《汉武故事》,武帝幼时,他姑母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做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7.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作者以“水”喻人,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表达了安于现状,承认现实的消极情绪。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自”“空”二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 。

(2)渔阳鼙鼓动地来, 。

(3)七月七日长生殿, 。

(4)早岁那知世事艰, 。

(5) ,两朝开济老臣心。

(6) ,千载谁堪伯仲间!

9.把下面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长恨歌》内容,用一句话概括《长恨歌》的写作目的。

(1)“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陈鸿《长恨歌传》)

(2)“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作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白居易《胡旋女》)

(3)“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久溺人心。何况褒姒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白居易《古冢狐》)

(4)“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路上念杨妃。纵今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白居易《李夫人》)

(5)《长恨歌》作于宪宗时期。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佚,宫中多内宠。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长恨歌 (节选)

①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长恨歌传 (节选)

①“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必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

②明年,大凶归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旰食宵衣衣:衣服;旰:太阳出来。 ..

B. 熠耀景从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跟从。 .

C. 椒房阿监青娥老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 ..

D. 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星河:银河。 ....

2.《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写了相同的事,“诗”与“文”在叙事上有何不同?

答:。

3.《长恨歌》和《长恨歌传》表达了相近的感情,但其抒情方法是否相同? 请赏析。 答:

(二)阅读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回答问题。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诗歌前四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境界? 请赏析。

2.中间四句“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在结构和抒情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 你如何理解?

答:。 4.袁行霈先生论到《白日沦西河》云:“‘挥杯劝孤影’写尽寂寞孤独之状” (《陶渊明集笺注》),这种痛苦的孤独感,我们能从很多诗人的诗句中找到共鸣,请试举三例。

答: 。

三、写作(40分)

阅读一组写人的形象神态的诗句,谈谈你的感受或发现。写一篇评论性文字,不少于500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