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以远离浮躁为话题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7:47 体裁作文
以远离浮躁为话题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高中高考优秀作文拒绝浮躁

一瓶黄河水(俞敏洪)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边的冲动。

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的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以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干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命,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每一个人出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

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含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选自《经典美文》)

[品读]

由普通的“一瓶黄河水”,作者从中感悟出有关幸福和痛苦的哲理:“人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由此作者更深的引领我们思考着应该怎样去面对生命:“欣赏它的壮阔和美丽,意识到生命应当像黄河一样,抛开所有的困扰,“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样我们人生才会壮阔、美丽、生机勃勃。就象那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思路指导

思路拓展:由命题你想到什么?

1、面对诱惑、遇到困难、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拒绝浮躁,因为只有拒绝浮躁,不急于求成,才能正确估量自己,不盲目妄为,获得真正成功。浮躁现象如:女大学生不忙学业忙嫁人;许多人幻想一夜成名而不顾道德法律准则;毕业生面对平凡的岗位不愿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幻想一夜暴富,忙着跳槽。他们都应该拒绝浮躁,脚踏实地,沉稳奋斗。

2、搞学问研究、科学试验时拒绝浮躁:作为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西诺西说:“我能想象,今后几周甚至几个月内,我可能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但我希望这一切最终能归于平静——像我们这样搞研究的人,已经习惯了寂寞的生活。”这种踏实专注的治学精神,或许是有能力且低调的女科学家成功的重要动因。还有丰子恺、钱钟书、沈从文、袁隆平等,他们不都是拒绝浮躁吗?

3、政府发展经济要拒绝浮躁:有的政府一心想快些发展、快出政绩,重速度而轻效益,重数量而轻质量,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眼前而轻长远。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导致资源浪费;提出不切实际的高

指标,使基层难以招架;新竣工的工程尚未到保养的期限,为了某种需要,急于提前投入使用,结果损害质量,酿成灾祸;为了快速经济,不植树造林,不顾一切向自然界索取,以致造成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如此种种,莫不与浮躁之风的影响有关。因此,政府搞经济建设要拒绝浮躁,要沉沉稳稳,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建设热情,又要有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

4、企业发展要拒绝浮躁,自主创新:浮躁的企业长不大。由于浮躁,某种产品刚一兴起,同类企业一哄而上,搞得谁都没有利润,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到处都是;由于浮躁,一些企业不努力把每一件事做细、做透,而投机取巧,依赖广告,盲目乱炒概念,如“纳米技术”;或盲目扩张,看不到企业经营中的风险。企业拒绝浮躁就是要能够沉下心来,去研究市场,研究产品,搞科技创新,研究企业制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遵循市场规律,而拒绝浮躁的心态。沃尔玛,海尔集团,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

提纲结构: 拒绝浮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7、正反对比

1、并列(陈列各种情况) 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宁静使困难转成容易。 浮躁就是不负责任的享乐。 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宁静把弯道走成直道。 浮躁就是不劳而获的财富(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 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宁静使失败走向成功。 浮躁就是见异思迁的心态。 8、怎么办:要拒绝浮躁之心,需四法宝在手,即

2、并列(陈列各种情况:时间) 坚定明确的目标,

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超然物外的旷达,

人生的夏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固守寂寞的勇气,

人生的秋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开拓进取的恒心。

人生的冬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9、怎么办

3、并列(陈列各种情况:场合) 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薄拒绝浮躁;

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浮躁;

要拒绝浮躁。 牛玉儒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浮躁。 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所以10、怎么办

要拒绝浮躁。 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浮躁;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所以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浮躁;

要拒绝浮躁。 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浮躁。

4、并列(为什么) 11、为什么+怎么办

拒绝浮躁,面对问题才能深入调查,不投机取巧。 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拒绝浮躁,就是拒绝浮躁,面对失败才能耐心冷静,不怨天尤人。 要平心静气,潜心钻研。(急功近利抄袭;季羡拒绝浮躁,面对成功才能奋发进取,不浅尝辄止。 林)

5、并列(为什么——不好的) 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拒绝浮躁,就是拒绝浮躁,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 要理性分析,自主创新。(模仿甚至造假、行业拒绝浮躁,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 一哄而上;海尔)

拒绝浮躁,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 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拒绝浮躁,就是

6、并列(为什么——好的) 要以史为鉴,从实际出发。(大跃进浮夸风;谨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物质文明。 慎处理好各国关系)

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精神文明。

拒绝浮躁

社会上流行一种浮躁病:学生学习浮漂,不愿努力;做事情漫不经心,不专心致志;不想通过勤奋努力得到收获,总想一举成名,一夜暴富;工作应付,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脚踏实地做学问,总想走捷径,找窍门;游戏人生,放荡自我,贪图享乐,追求刺激……

浮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社会病。由于浮躁,我们在学业上会一无所获;由于浮躁,干事创业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我们在事业上会无所建树;由于浮躁,做学问、搞研究,忍受不住寂寞,只想出名,最终无所作为;由于浮躁,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只想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瞎指挥,搞一些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怨声载道。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浮躁,会使我们丢掉实干和创新精神,白白丢掉难得的历史机遇……浮躁实在是国家的大敌,社会的大敌,民族的大敌。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有一个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是不可能发生质变的。而有浮躁心态的人,一心只想着功成名就,不愿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最后除了拔苗助长,事与愿违以外,不会有别的结果。因为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干事创业需要拒绝浮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都需要我们铺下身子,真抓实干。妄想不经过艰苦的奋斗而取得事业的辉煌,那是痴人说梦。一些人只想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看不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辛劳,于是干起了偷,抢,贪,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勾当,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落得深陷牢狱,悔恨终生的下场。

做学问、搞研究需要拒绝浮躁。一项科研成果,一个发明创造,一项技术革新,一个理论的诞生,都是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血汗的结晶,他们为此付出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心血。许多科学家默默奋斗了一辈子,直到白发苍苍才有所收获。而一些人,却不想为此付出努力,看到别人成功便眼红心跳,也急于功成名就,于是采取抄袭、剽窃等卑鄙的手段,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最后,事情败露,他也弄得个声名狼藉。震惊世界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科学造假事件,不就是一个名证吗?事实证明,做学问、搞研究,浮躁不除,就难有收获。

为官更需要拒绝浮躁。为官者干的是为人民服务之事,因此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为官浮躁,就会工作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急功近利,盲目决策,乱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真正的为官着,应铺下身子,深入实际,科学决策,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其实,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拒绝浮躁。因为只有拒绝浮躁,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研究才能硕果累累,我们的政策才能不出现失误和偏差,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蒸蒸日上。如果我们真正远离了浮躁,那真是社会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坚守宁静

即使岁月的藩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身躯,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的水中离骚。 举世浑浊吾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滚滚的汨罗江,越过春秋,流向战国,在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感叹,你悲愤,你号哭,江山依旧却断壁残垣,你用生命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贞。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的悲壮抉择。

即使沉重的夜幕遮住了你满天星斗,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云霞挟着美景飘向竹林山水;万丈红光透过云霞照在山间小巷,你不为五斗米折腰,告别了污浊红尘的勾心斗角,在河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那是何等的自由不羁,宁静致远。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别样的追求。

今天,身处如钢筋水泥禁锢的牢笼中的我们身心难免会倦怠,一场又一场的忙碌接踵而来,在追名逐利中渐渐失去自我,我们注定无法逃离这个社会,像古人那样采薇而食,临清流而赋诗,抚孤松而长吟。于是在喧嚣纷乱的时刻,我躺在康河柔软的波荡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为自己的心灵找一片休憩的场所。

喜欢走进古老朴素的小巷,燕子低飞寻找旧家,宁静永远是小巷的主题,老百姓永远是小巷的主人。远离了生活的浮躁,走在雨雾氤氲的古道,踏着青石板路,触摸着斑驳古墙,宁静的小巷似乎在为你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喜欢在雨夜坐在一方清池边,看雨丝将水中的灯影打碎,渐渐扩散开来,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澄澈的呼唤;喜欢听阳光充满禅机的语言,带着温暖,披着和谐,为我的内心裹上一层轻纱,让疲惫的心有一处安静的乐园。

喜欢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搬一张躺椅,泡一杯香茶,享受着南来北往的风吹走身旁的烦躁,给心灵留一处宁静的角落栖息。

然而,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古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现在的我们却是: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店,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批文。

美好的事物随秋叶悄悄地落下,只留下一个萧瑟的秋的背影。而我愿在这喧嚣的季节中守住灵魂,做内心宁静的真正的自我。

舍弃浮躁前进

浮躁乃盘踞于人心中的一大魔障,在带着人渐渐远离成功之时也在铸造一座由悔恨构成的墓碑。在这儿,浮躁就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浮躁者,形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欲改变此形象与命运,唯有铭记“欲速则不达”。 遗憾的是,古往今来无数本可大有作为的英才之士在心魔前一蹶不振。

因为浮躁,关云长只因为别人的几句夸奖便飘飘然,轻率北伐给东吴人留下良机,最终困死麦城;因为浮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上演了“大跃进”这一悲剧;因为浮躁,中国新生作家内部弥漫着一股功利主义与商业炒作的邪风,给本就没落的中国文学增添了太多的颓废。

上述种种,皆因浮躁控制下,目光被蒙蔽,心灵被扭曲,一切都偏离其应有的轨道,甚至向着无底的深渊坠落。

反观一日三省的孔子、墨黑池水的王羲之、虚怀纳谏的唐太宗,他们克服了浮躁之心,隐去浮躁之气,于是,成功显得如此简单。

不急不躁,也许年要比浮躁之人看似付出更多时间,但年若反此道而行,付出的代价则是无法想像的痛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这种道理的清楚阐释。

要克服浮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即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恒心。

坚定明确的目标是免于浮躁的灯塔。看着这个灯塔,就不会因周围人都陷于浮躁而有所动摇。如陶渊明,他固守着自己的人生志向,便不至于被急索功名的俗气污染。

超然物外的旷达是免于浮躁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庄子才不会在那物欲横流的时代沼泽中陷下去,能够以不愠不火的智慧享受自己的潇洒。

固守寂寞的勇气是免于浮躁的城墙。在这城墙的保护下,无论浮躁之气如何进攻年的心灵,年都可以沿着自己的路,用合适的步伐走下去。如阮籍般坚守着一份旷世的寂寞,在这寂寞的环绕下,他与那群浮躁喧闹的俗士便迥然不同。

开拓进取的恒心是免于浮躁的冲天之翼。只有用一个又一个站点充实自己永不满足的心灵,方能将浮躁之风拒之门外;也只有在不断开拓进取中,才能安于看似缓慢实则恰到火候的前进节奏。

仍然在人生路桑浮躁奔波的朋友,放弃浮躁吧,静下心来,卸下心灵的负担,放手一搏迎接属于我们的怡然快意。

篇二: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

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作文指导

【题目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安静”可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喧嚣”可理解为“喧闹”“热闹”。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考场优秀作文】 在喧嚣汇总寻求“静”土

周国平渴望过安静的日子,莫言却认为生活本应是喧闹的。而我以为,作为个体应沉静下来,社会则应在喧闹中发展。

每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梅贻琦曾说:“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只有摒弃浮躁的心灵,才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学术上的思考,从而有所作为。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著称了《文化苦旅》一书;季羡林请求摘掉“三顶桂冠”,潜心钻研国学,而成为一代大家。在安静的日子中,他们与文学进行着心贴心的交流,由此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而非停留在表面。无视外界的喧闹,无论是褒是贬,静下心来,成就自己。

然而社会往往是在一片喧闹声中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人才荟萃的稷下学宫中总能传来激烈的辩论声,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最终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人类科技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安静如桃花源般的世界虽宁静和谐,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有在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在技术的革新与相互促进中,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但如何在喧闹的社会中寻求安静的自我呢?陶渊明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社会本无不同,只是心态上的差异罢了。有人有了一些小小的发现,便迫不及待的到处炫耀;有人对问题刨根问底,只求探寻其本质的原因。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难免会造成人心浮躁的情况,但若我们能够摆正心态,能够窝在角落中静静地品味一杯香茗,阅读完一本好书,或许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日子就不遥远了。

但反观当下,所谓的“专家”、“教授”层出不穷,网友也不禁调侃:让我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人心过于浮躁,最终让个人也无法沉静,而那些名噪一时的专家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学会在喧嚣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土,从而推动社会在繁荣与喧嚣中发展吧。

喧嚣与安静

自古以来,喧嚣和安静都被放在一个对立的位置之上,文人墨客间关于二者的讨论不免引发现代人对喧嚣和安静的思考。我认为,这两者不应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共存的。

喧嚣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了人们处事的行为方式不同,所以有了喧嚣;因为有了人们思想的迸发与碰撞,所以有了喧嚣。也因为有了喧嚣,人们有了发展自己更完善人格的机会。当今社会从不缺乏笔锋犀利的时评家,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可以截然不同,于是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和思考,亦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系统都获得了重建的砖头,以此构建自己更坚固的思想体系。在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他可以自由地思考却难以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这只可以从喧嚣中得到。有了喧嚣的生活形态,才有了人与人间的密切交往,才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更新。

然而,超出负荷的喧嚣只能带来人心的浮躁,喧嚣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安静一隅。在人们的喧嚣中,摘得奥运金牌的孙杨因心生浮躁而飞驰于道路,刚刚出道便倍受赞赏的柯震东迷失自我沉溺毒品做出了最不好的示范。如我们终日沉浸在喧嚣中乐不思蜀,便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深知这个道理,厌倦了官场的陶渊明如所有隐士一般归隐深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德国的一家名为“慢时光”的特色咖啡店也会为客人提供免费的茶点,只以客人逗留在店中的时间收费,旨在为客人提供安静的一隅,他因其远离繁忙都市的喧闹而备受青睐,

吸引了当地以及国外的游客。喧嚣中的我们无不需要在安静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喧嚣是品味过安静后对人生的依然热爱,安静是喧嚣过后对人生的释然,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表示在知道获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这实在是一份对中国人来说特别的荣耀。接连不断的采访纷至沓来,“莫言”这一名字亦在中国乃至外国传播更广。然而,莫言也说,他最希望的是在获奖之后,仍能过上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生活安静,不受打扰。喧嚣亦好,安静也罢,二者兼有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喧嚣让人对生命充满热爱,安静让人感受生命的独特与自在,喧嚣而又安静的人生教会我们理性而又快乐地生活。

不舍喧嚣 亦可求静

在尘世喧嚣中,听听闲言碎语,与人打打闹闹,求的是一种生活的趣味,驱走寂寞。在喧嚣外静静独立,倾听自然之音,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平和,驱赶烦躁。而生活,本不该只有其中之一,不舍喧嚣,我们亦可求静。

莫言说“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可不是吗?人生来为群体动物,终归属于人群,有人群之处便注定有喧嚣,然喧嚣使我们不再孤独,给生活添上几笔明丽。想想过年时的花市,花香阵阵,人影重重。天气还透着凉,人们穿着薄袄,挤在一块儿,几乎可以感到从挨着的陌生人身上传来的体温,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赏花的笑声,赏月的笑声,还有祝福的笑声,笑声朗朗,一片喧闹,却也这样温馨,仿佛这一大群人都是一大家子。过年过节的韵味实在只有在这一片喧嚣之中才足够透出热闹的气息,这是一片美妙的喧嚣,我们生活于其中,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便越发离不开。

喧嚣要带着求趣味,求温暖的心去细细体味,才能感到它的重要,然而也不可一直待着,需要我们懂得适时适当给心灵一片宁静,在喧嚣过后,带走烦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即便身处热闹之地,依然能感到心灵宁静,达到这样的境界,固然与自身修养有着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把心移出人群,稍稍安置于大自然之中。这让我想起一篇“听雨”的文章,诗人在闹市的房子之中准备写作,雨却落了下来,外面很吵,有人的喧闹声,但诗人的心却渐渐静下来,听着雨声,滴滴答答,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打落在窗上、屋顶上,竟分外清脆悦耳,好听的紧。那雨声其实已悄悄落于诗人心头,让他仿佛置身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之中,心灵也便宁静了。当心神放松时,拥抱自然,让我们能够在喧嚣中透出一口气,这便是于闹中求静的良方了。

当心有自然,而身在人境,生活最适宜悠然的样子也便不过如此罢了。我们不舍喧嚣,是懂得品尝其中之趣,而求静,其实也简单,把心放大,置于蓝天白云,置于花花草草中,不就够了吗。

闭目独静,开牗同喧

周国平说:“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在尘嚣渐上的世界里,每个如他一般的思考者都渴盼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静,是一种思考的自由,理应存在。而安静并非沉默,守静的人更应有睁开双眼、走出静室、与人同喧的襟怀。

在交流途径如此广泛的当今,我们愈发难以守住宁静的空间,却愈发渴望守住。安静带来干净,带来别无他物、独我一人的空间。梭罗筑舍湖畔,舍弃雅典执政官身份带来的喧嚣,守住了一片安静的空间,一颗平静的心;阮籍吟咏溪畔,啸歌山林,同样是为了无人打扰、自得其乐的自由,为了乱世中一点清静。守静,也为守独,守住一片心灵的净土。

也唯有安静的、避开纷纶乱象的世界中,我们才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致虚极,守静笃”,灵感无不来自沉静无言的世界中,但我们通常在喧嚣中迷失了自己,凌乱了本心,世上不缺释迦牟尼,不缺七天七夜,缺的是一棵菩提树,一片杳无人迹的静土、净土。

没有不受打扰的独立思考,何来灼见真知,何来冷静的社会氛围?静水如镜,锦鲤中游;乱潮拍岸,退去一空。日本的安静,酝酿出独到的思考,精雅的风俗。中国闹是闹了,看似百家争鸣,细看却珠玉寥寥,大多不过博采之言、附会之辞。安静,不仅让个人凝思昭达,更让社会拥有思考之风。

然而,守心不等于离群,安静非同于沉默。熊培云认为,要在喧闹中拥有独立思考,以独立思想融入群体,闭户自专,充其量不过何晏;开牗同喧,与人论道,才能成就王阳明。同样,将自己封闭于静乐的世界,于己无益,于人无益。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才能使自己日臻完满,使社会渐趋和谐。苏格拉底在闹市中讨论,孔子在杏坛上与人宣讲,四皓入朝,谢安出山,岂非融于喧闹的襟怀?若在ISIS横行、地沟油当道,外患不绝、内忧未止的今天,我们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做个“希夷先生”,于己何益,于世何益?

闭上眼,我们应守住内心的安静,拥抱灵魂的和乐,应在无扰无涉的世界中,宁静昭达。推开窗,我们更应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在完善自我之时,同此凉热。如此,方能无愧于天地,最终内安于本心。

【简评】这是一篇一类(上)议论文。开头从所给材料的第一段切入,接下来深入分析“守静”之于对个人和社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辩证地分析“安静”与“喧嚣”的关系。文章内容充实,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谨,语言表现力强,有文化内涵。不足之处,梭罗的例子用得不够准确,个别语句略显生涩。

在喧闹中听清自己的心跳

如今的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喧闹了。

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耳畔。不论何事一出,总能引来大片的议论,甚嚣尘上。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这样一个越来越喧闹的世界,是现在的人心浮躁所造成的吗?

有些人的回答是“是”。于是他们选择对尘世的喧嚣置若罔闻,在纷杂的声音中独善其身,守得一片安静的生活。这样的做法固然值得敬佩。

而我却要对这个问题回答:否。声音繁多,也许并不代表人们都是在瞎喊乱叫。众多的声音,也让我们看到一种大众表达自己观点的热情。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拥有一种关心和了解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的权利和责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能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并对思考的成果进行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如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出现,更是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表达心声的媒介。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总比一片寂静要来得好。在喧闹的微博世界中,虽不乏许多跟风凑热闹的转发和围观,却仍能涌现出大量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这些涌现出的“喧嚣中的精华”其实有一共同点,即他们都具有鲜明、坚定的立场和观点。虽然这些声音的观点各异,有时甚至十分矛盾,以致双方会时而陷入激烈的辩驳,但它们都是观点所持者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判断所得出的,代表了他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我们所期待的“喧闹”,便正是由这样的声音组成的:在排山倒海的议论的洪流中,他们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随波逐流,而是选择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站稳脚跟,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显得立场坚定,不易被众人所驳倒,并能以他们的思考与其他思想进行碰撞,产生更多有意义的内容。而这正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一个人人闭口不言,人人自危的社会,必然是得不到调整和进步的。有时我们的社会正需要喧闹,需要各种不同声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历史上,若没有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喧闹,便没有群臣进谏,没有开明的政治,没有宏大的革命。在今天,若没有这种喧闹,便没有思想的交流和进步。

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喧闹的时代里的公民,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积极投身于这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同时,在喧闹中听清自己的心跳,在思想中感受生命存在的不平凡的意义。

静其心,动其身

有人喜欢清幽安静的生活,静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有人喜欢繁华喧嚣的生活,看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静躁如何取舍?王羲之认为:“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的确各人活在各人的静躁之中,无可非议,但我认为最好的生命姿态在于静其心,动其身,即秉着淡定平静的心态,投身于喧嚣的社会之中。

孔子认为士人的最高理想在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正心修身等内在修养在前,治国平天下等行动在后。每个人自出生就处于喧嚣的滚滚红尘之中,贵在能够退而静其心。静心之内涵,在于能够沉心静气、苦心钻研,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这种静心,是孙膑对兵法的探索,韩愈对诗书精华的汲取,朱熹对文化的钻研,而有别于陶渊明在自我打造的桃花源中的且歌且吟。前者是为动身实践的积累和储蓄,后者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内心的自由愉悦。

动身,旨在投身喧嚣社会,品察社会百态,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内化成更深一层的人生体会。就像伟大的诗圣杜甫,深入社会底层,感受民间疾苦,并留下了一篇篇反映残酷现实和人们强烈愿望的不朽诗史。再如鲁迅,体察社会百态,用笔杆尖锐地抨击中国国民的劣根之处,那一笔一画都是为唤醒国人的撕心呐喊。动身的最高境界,在于献身于改造社会的浪潮之中,有如孙中山在静心求索一条救国存亡的出路后,为推翻腐朽落没的清政府,建立自由平等的新社会而奔走呼号。再如曼德拉,在狱中经历了个人思想的斗争和挣扎后,出狱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为黑人解放的伟大事业献出了自己一腔热血和毕生精力。

静躁从不是对立的,静躁是相辅相生,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味地静心修身而脱离社会的喧嚣,那这种静除了满足个人之私情外没有其他的意义;如果不经静心修身便投身于社会的喧嚣之中,那么最终也会被社会之喧嚣所同化,成为随波逐流的一份子。唯有静其心,修其身,增加内在的自我修养,才能在进入喧嚣的社会时始终淡定从容,不忘初心,才能感悟世间百态,进而治国平天下。

静其心、动其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繁华,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生命状态吗?

若心向静,无谓喧嚣

若将明窗关起,便可不必理会屋外的喧嚣。若将心窗关起,却又难以寻觅内心的安静。正如周国平所言,世界愈发喧嚣,而他只喜过安静的日子。或譬如莫言认为,作为社会生活一个方面的喧嚣,也许并不完全是负面的。闹与静看似矛盾,实取乎于心——若心向静,无谓喧嚣。

繁华之下,隐匿着盛大的无声无息。曾经迷失在舞台的灯光阴影里,喧哗声像流水一样从头顶汹涌流过,而我的世界寂静如夜。曾经徘徊在历史的黄沙玉台中,且听万世奢靡的徵羽,亦窥得“心远地自偏”的现世安宁。人们若在喧嚣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便倾心于求田问舍的安静。而处静过久,内心渴望喧嚣的躁动便不可收拾。一闹一静之间,百千世界。

溯回山河岁月,古时的文人似是都是喜静的。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诉说着魏晋文人风骨,纵现世喧嚣、政治混乱,唯求内心一静足矣。英国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 伍尔芙生活在女性卑微的年代,男权主义者们的大喊大叫未能击碎她内心的宁静,她在“一个人的房间”里写出了《黛洛维夫人》,以安静细腻的笔触震颤整个世纪的神经。

喧嚣的外界隐喻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太多的声色利诱像无形的巨网束缚手脚。有的人在喧嚣中死去,有的人在安静中重生。唯坚守内心之宁静,才可以在喧嚣现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中国女作家萧红在众声喧哗中走过了她的前半生,在战火纷飞中燃尽了她的后半生。当抗日战火点燃神州大地,当萧军、丁玲等人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急速向前时,这位“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曾发出绝望的呐喊——“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找有个安静的地方写写东西!”世界越来越喧嚣,萧红的日子却越来越安静,即使世界熙熙攘攘,若心向静,则无谓喧嚣。

纵使人人都怀揣“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理想,大多数人的追逐往往被现实践踏。而在喧嚣中孕育出的批判与反思,也不完全是负面的。作家韩寒在众声喧哗中顺流而下,口诛笔伐之间为世人敲响警钟;演员黄渤用喧嚣的音乐与夸张的表演,冲击当代的审美疲劳;而网络炫富女郭美美确为世人所不齿,却亦督促着社会重塑价值标准??此类领悟无法于闭门中获得。

喧嚣,不只是吵闹,亦是反思。安静,不只是沉默,亦是坚守。不必追逐身外的无物之境,若心向静,无谓喧嚣——那一种安静,也是一种惊人的表达。

入世出俗

如周国平所言"在喧闹的世界中过安静的日子"也许是士大夫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然而莫言口中的"喧嚣"也的确道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它不可能毫无益处。自小便听父亲口中道出的一个词“入世出俗”,恰可作为答复上述二者的处世之道。

人一出生便是社会性的,也许这种随着生命而来的束缚被一些试图追求极致自由的人们视作枷锁,但诚如《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的那样:这让人有重量,让人能够踏在大地上,而你若挣脱了这层牵连,便会浮起来,变得无比轻——这种“轻”本身便是难以承受的。社会的喧嚣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能量的战士,它包含了争论,激辩,因而也就蕴含了创造。在这个意义上,经历喧嚣,或参与制造喧嚣,本身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反之,若完完全全地摒弃这种对个人而言也许是束缚的喧闹,等待你的或许只能是无尽的黑暗与死亡。如顾城携妻逃避到小岛上,一个写出了“上天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纯净的诗句的诗人,却恰可能因了这种童气,而并未看全这世界,只是沉浸在自身想象的极乐园中。不能接受现实的喧嚣,不能理解人世的繁杂,便注定不能锻造出强大的心灵。孩子一般的诗人,终究成为结束妻子与自身性命的屠夫。

“入世”可以理解为一种爱,它在本质上是与生命契合的。罗曼罗兰曾说过“这世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世界,然后依然爱它。”这是一种对自己置身于这世界的肯定。不论世态炎凉,不论浮世绘中多么嘈杂喧嚣,依旧本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激而活下去,积极地,乐观地踏着自己的步子。

在北大的一次毕业演讲上,一位前辈说得极好:“作一位不参与的局内人”。正如前文所言,“局内”是我们一出生便决定了的状态,而是否与世道同浊,则真正体现了人的品性。在缺乏信仰的时代里坚定自己的步伐,在蜚声四起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声音,这便是“出俗”,不与世俗同污。

东坡曾评价陶潜入世为官,“不以求之为嫌”,脱帽归隐,“不以去之为高”。这便使“入世出俗”的典型体现。为官则忧国忧民,尽心而已;不满时世则褪去官服,这并无高低之分,都只是同样的品性于不同世道的表达罢了。

我们终将步入时代的洪波里,置身于纷繁的喧闹中,而持心自守,入世出俗,终不会成为尼采一般的疯子,然也将无愧于心。

在喧嚣中寻求平静

东莞中学高三7班 叶健莹

莫言曾说:“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声音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灵性,生命因声音的存在而灵动起来。但声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喧嚣这种现象,在喧嚣中个人的孤舟难以维持平衡。

古时一位诗人在自家庭院中种了两棵芭蕉树,但当风雨来临时,芭蕉叶沙沙作响,令他烦心不已,写下了“当初是谁种芭蕉,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的诗句。他的妻子看到后在旁边写到:“当初是你种芭蕉,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树沙沙作响的声音成了诗人生活的喧嚣,但他无法避免,我们亦如此。生命中的喧嚣太多,同学间的嬉闹对我们的学习造成了干扰,广场舞大妈的音乐使我们无法安然入睡,社会中纷杂的舆论、各种各样的学说充斥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无所适从。处于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被喧嚣所裹挟,但喧嚣并不是只有负面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在喧嚣中寻求平静而不必“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周国平曾说:“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在喧闹中周国平找到了自己一片安静的乐土。正如归隐田园的陶渊明,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乐享闲适安宁的生活。我们不必学习陶渊明搬入深山中,创造“无车马喧”的环境,真正应做的是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在享受喧嚣中得到生活上的宁静。喧嚣与宁静本不应相对立,世人以为有声则喧,无声则静,实则不然。我们可以在同学的嬉闹中体味到友谊的甘甜,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在生活中坚定前行。我们可以在广场舞大妈的音乐与舞蹈中,获得心灵上的享受,缓解生活中的焦躁与压力。我们可以在纷杂的舆论中汲取营养,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尝试去享受喧嚣,不要紧抓着喧嚣的负面而作茧自缚,那个埋怨芭蕉的诗人也能在芭蕉叶的喧嚣中体验到生活的平静。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生命的大树里,我们可以一半沐浴在喧嚣中,一半享受平静,在喧嚣中愈发感受到安静,在安静中愈发感受到喧嚣的正面力量。我们应当像一棵树那样,没有悲欢的姿态,在世间的喧嚣中寻求到生命的安静。

眼因多留泪水而愈发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更显温厚。而我们的生命也可因喧嚣而愈加明白平静的意义与美好,在喧嚣中寻求到心灵的平静。

【得分:22+23+9=54】

要在喧嚣中寻求宁静

东莞中学高三(10)班 黄享琳

社会是集体概念,社会生活是喧嚣的,而个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保持内心力量的宁静需要在喧嚣中寻求。

宁静,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的力量,是用以防御挫折,迷茫,浮躁的不良情绪的干扰和侵袭。古语有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古人

篇三:不浮躁_要扎实作文学案

“拒绝浮躁”话题作文

思路指导 :由命题你想到什么?

1、面对诱惑、遇到困难、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拒绝浮躁,因为只有拒绝浮躁,不急于求成,才能正确估量自己,不盲目妄为,获得真正成功。浮躁现象如:女大学生不忙学业忙嫁人;许多人幻想一夜成名而不顾道德法律准则;毕业生面对平凡的岗位不愿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幻想一夜暴富,忙着跳槽。他们都应该拒绝浮躁,脚踏实地,沉稳奋斗。

2、搞学问研究、学习时拒绝浮躁:作为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西诺西说:“我能想象,今后几周甚至几个月内,我可能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但我希望这一切最终能归于平静——像我们这样搞研究的人,已经习惯了寂寞的生活。”这种踏实专注的治学精神,或许是有能力且低调的女科学家成功的重要动因。还有丰子恺、钱钟书、沈从文、袁隆平等,他们不都是拒绝浮躁吗?

提纲结构:

1、并列(陈列各种情况) 浮躁就是不负责任的享乐。 浮躁就是不劳而获的财富。 浮躁就是见异思迁的心态。 2、并列(陈列各种情况:场合)

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拒绝浮躁。 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所以要拒绝浮躁。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所以要拒绝浮躁。 3、并列(为什么——不好的)

拒绝浮躁,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 拒绝浮躁,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 拒绝浮躁,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 4、正反对比

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宁静使困难转成容易。 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宁静把弯道走成直道。 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宁静使失败走向成功。 开拓进取的恒心。 5、怎么办

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浮躁; 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浮躁; 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浮躁。

6、为什么+怎么办

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拒绝浮躁,就是要平心静气,潜心钻研。(急功近利抄袭;季羡林)

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拒绝浮躁,就是要理性分析,自主创新。(模仿甚至造假、行业一哄而上;海尔)

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拒绝浮躁,就是要以史为鉴,从实际出发。(大跃进浮夸风;谨慎处理好各国关系)

拒绝浮躁

社会上流行一种浮躁病:学生学习浮漂,不愿努力;做事情漫不经心,不专心致志;不想通过勤奋努力得到收获,总想一举成名,一夜暴富;工作应付,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脚踏实地做学问,总想走捷径,找窍门;游戏人生,放荡自我,贪图享乐,追求刺激……

浮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社会病。由于浮躁,我们在学业上会一无所获;由于浮躁,干事创业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我们在事业上会无所建树;由于浮躁,做学问、搞研究,忍受不住寂寞,只想出名,最终无所作为;由于浮躁,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只想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瞎指挥,搞一些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怨声载道。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浮躁,会使我们丢掉实干和创新精神,白白丢掉难得的历史机遇……浮躁实在是国家的大敌,社会的大敌,民族的大敌。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有一个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是不可能发生质变的。而有浮躁心态的人,一心只想着功成名就,不愿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最后除了拔苗助长,事与愿违以外,不会有别的结果。因为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干事创业需要拒绝浮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都需要我们铺下身子,真抓实干。妄想不经过艰苦的奋斗而取得事业的辉煌,那是痴人说梦。一些人只想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看不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辛劳,于是干起了偷,抢,贪,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勾当,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落得深陷牢狱,悔恨终生的下场。

做学问、搞研究需要拒绝浮躁。一项科研成果,一个发明创造,一项技术革新,一个理论的诞生,都是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血汗的结晶,他们为此付出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心血。许多科学家默默奋斗了一辈子,直到白发苍苍才有所收获。而一些人,却不想为此付出努力,看到别人成功便眼红心跳,也急于功成名就,于是采取抄袭、剽窃等卑鄙的手段,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最后,事情败露,他也弄得个声名狼藉。震惊世界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科学造假事件,不就是一个名证吗?事实证明,做学问、搞研究,浮躁不除,就难有收获。

为官更需要拒绝浮躁。为官者干的是为人民服务之事,因此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为官浮躁,就会工作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急功近利,盲目决策,乱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

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真正的为官着,应铺下身子,深入实际,科学决策,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其实,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拒绝浮躁。因为只有拒绝浮躁,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研究才能硕果累累,我们的政策才能不出现失误和偏差,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蒸蒸日上。如果我们真正远离了浮躁,那真是社会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坚守宁静

即使岁月的藩篱挡住了你坚强的身躯,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的水中离骚。

举世浑浊吾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滚滚的汨罗江,越过春秋,流向战国,在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感叹,你悲愤,你号哭,江山依旧却断壁残垣,你用生命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贞。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原的悲壮抉择。

即使沉重的夜幕遮住了你满天星斗,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云霞挟着美景飘向竹林山水;万丈红光透过云霞照在山间小巷,你不为五斗米折腰,告别了污浊红尘的勾心斗角,在河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那是何等的自由不羁,宁静致远。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别样的追求。

今天,身处如钢筋水泥禁锢的牢笼中的我们身心难免会倦怠,一场又一场的忙碌接踵而来,在追名逐利中渐渐失去自我,我们注定无法逃离这个社会,像古人那样采薇而食,临清流而赋诗,抚孤松而长吟。于是在喧嚣纷乱的时刻,我躺在康河柔软的波荡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为自己的心灵找一片休憩的场所。

喜欢走进古老朴素的小巷,燕子低飞寻找旧家,宁静永远是小巷的主题,老百姓永远是小巷的主人。远离了生活的浮躁,走在雨雾氤氲的古道,踏着青石板路,触摸着斑驳古墙,宁静的小巷似乎在为你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喜欢在雨夜坐在一方清池边,看雨丝将水中的灯影打碎,渐渐扩散开来,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澄澈的呼唤;喜欢听阳光充满禅机的语言,带着温暖,披着和谐,为我的内心裹上一层轻纱,让疲惫的心有一处安静的乐园。

喜欢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搬一张躺椅,泡一杯香茶,享受着南来北往的风吹走身旁的烦躁,给心灵留一处宁静的角落栖息。

然而,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古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现在的我们却是: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店,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批文。

美好的事物随秋叶悄悄地落下,只留下一个萧瑟的秋的背影。而我愿在这喧嚣的季节中守住灵魂,做内心宁静的真正的自我。

舍弃浮躁前进

浮躁乃盘踞于人心中的一大魔障,在带着人渐渐远离成功之时也在铸造一座由悔恨构成的墓碑。在这儿,浮躁就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浮躁者,形如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欲改变此形象与命运,唯有铭记“欲速则不达”。 遗憾的是,古往今来无数本可大有作为的英才之士在心魔前一蹶不振。

因为浮躁,关云长只因为别人的几句夸奖便飘飘然,轻率北伐给东吴人留下良机,最终困死麦城;因为浮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上演了“大跃进”这一悲剧;因为浮躁,中国新生作家内部弥漫着一股功利主义与商业炒作的邪风,给本就没落的中国文学增添了太多的颓废。

上述种种,皆因浮躁控制下,目光被蒙蔽,心灵被扭曲,一切都偏离其应有的轨道,甚至向着无底的深渊坠落。

反观一日三省的孔子、墨黑池水的王羲之、虚怀纳谏的唐太宗,他们克服了浮躁之心,隐去浮躁之气,于是,成功显得如此简单。

不急不躁,也许年要比浮躁之人看似付出更多时间,但年若反此道而行,付出的代价则是无法想像的痛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这种道理的清楚阐释。

要克服浮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即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恒心。

坚定明确的目标是免于浮躁的灯塔。看着这个灯塔,就不会因周围人都陷于浮躁而有所动摇。如陶渊明,他固守着自己的人生志向,便不至于被急索功名的俗气污染。

超然物外的旷达是免于浮躁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庄子才不会在那物欲横流的时代沼泽中陷下去,能够以不愠不火的智慧享受自己的潇洒。

固守寂寞的勇气是免于浮躁的城墙。在这城墙的保护下,无论浮躁之气如何进攻年的心灵,年都可以沿着自己的路,用合适的步伐走下去。如阮籍般坚守着一份旷世的寂寞,在这寂寞的环绕下,他与那群浮躁喧闹的俗士便迥然不同。

开拓进取的恒心是免于浮躁的冲天之翼。只有用一个又一个站点充实自己永不满足的心灵,方能将浮躁之风拒之门外;也只有在不断开拓进取中,才能安于看似缓慢实则恰到火候的前进节奏。

仍然在人生路桑浮躁奔波的朋友,放弃浮躁吧,静下心来,卸下心灵的负担,放手一搏迎接属于我们的怡然快意。

美文阅读

不浮躁 要扎实

几年前,在一篇杂志中看到这么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公司的决策永远是正确的,上级的指示永远是对的”,我比较赞同。它正面阐述了提升执行力度的必要性,侧面则反映了决策层的智慧。企业做的好,部门工作做的顺利,离不开员工们的努力,当然,更离不开决策层的领导。有时

候,企业或部门发布某项制度或标准后,我们有时会很不理解,但冷静下来仔细琢磨一番,便察觉到了自己认识的不足,没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对事物的洞察力不够,分析问题也缺少全面性,不够稳重。谈到稳重,使我想起了一个历史人物—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已成为大家耳濡目染的人物,因为他的稳重和智谋成为诸多领导层或决策层的楷模。诸葛亮令人佩服的地方很多,如勤勉稳重、务实、足智多谋、忠心不二。相比曹操、信息化建设,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做人做事其实跟盖楼大致相同,先得有坚实的地基,才能谈得上安全和舒适。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综合素质也要与时俱进。谦虚做人,理智做事,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去学习,不断去完善自己,铺就不朽基石,用扎实的基础构筑辉煌空间,营造美好未来。

许攸等人,诸葛亮勤勉稳重的优点切合实际,在用兵上注重稳重,往往准备充分再做决策,以致失误很少。用我们的眼光来看,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一个决策的提出或多或少要经历一些环节,比如民意调查、中高层会议、董事会等。由此可见,诸葛亮每做出一个决策并非电视上所呈现的那么简单。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觉得,是稳重的智慧。诸葛亮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与社会各方人士接触,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再加上他稳重的性格,从而造就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提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大意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身养性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行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浮躁。

周瑜,是三国时期另一位杰出的领导者:美姿荣,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但是《三国演义》由于要衬托诸葛亮沉着、稳重,故将周瑜描写的性情过于浮躁、傲慢、且目中无人,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丢了卿卿性命。仅从诸葛亮和周瑜的文学形象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但要有非凡的智慧,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行,为人处事不能浮躁,要稳重。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人生就像一条公路,十字路口很多,如何使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去走,不在交叉口处徘徊,靠得就是正确的决定。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和大气候,所以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对人生道路的了解和掌控,根据自己的情况,冷静的思考,充分的准备,在无数条路径中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道路来。

细节决定成败,人生的道路是靠生活的一点一滴来积累的,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更需要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规范自己,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这是胡适先生的座右铭,又何尝不能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呢?我的一位朋友刚刚走出校园,跟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没有钱,没有阅历,没有经验,没有社会关系,但是总是奢望马上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得必须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无奈之下,几经周折后,接到了第一份工作通知,同时,也得知自己的舍友找到了一份比自己更好的工作,出于攀比的心理,他变得心浮气躁,还没开始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想再找个兼职,并且开始抱怨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不够理想。我知道之后马上联系他,让他冷静下来,不要太浮躁,踏实一点,只找到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那么,就从这里出发,好好的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有价值的营养,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扎实实的走,就有希望到达终点。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进入经济转型阶段,伴随着社会利益和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浮躁心态。伴随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不少工业企业纷纷开展

浮躁

“浮躁”在《辞海》里的解释为轻率、急躁。浮躁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冲动性、盲动性;在情绪上表现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行动上表现为缺乏理智,盲目冒险。试看天下有多少人因为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而失败告终?

现代人的浮躁,表现为要求获得及时的满足而缺乏奋斗的耐性,盲目追随潮流而丧失了自立性的选择,追求感观刺激而忽视了精神生活的充实,一切凭感觉行事而取代了思考的作用。人们的生活状态犹如一个总在沸腾的大锅,里面什么也没煮,却七上八下,热气腾腾。

浮躁,是肤浅的姐妹,是虚荣的挚友;浮躁,使人朝三暮四,心情像风中野草,总也难以平静;浮躁使人思绪像纷乱马蹄,早晚不得安宁;浮躁,让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浮躁,让我们丧失了太多的机遇甚至美好的明天;浮躁,就像一把看不见的锉刀,更如一个温柔的杀手,不知不觉中消磨人的意志,挫伤人的锐气,动摇人的进取心,麻木人的责任感。

浮躁,最容易在幼稚和脆弱的心中滋生、蔓延;浮躁是一种心态,一种堕性,它屈服于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敏感于内心的一丝波澜微惊;浮躁是一种让人丧失定力的传染病,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免疫力,就很容易感染,并且还会传染给别人,而一旦传染了这种“病毒”,你的免疫系统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在其他“病毒”的入侵时乱了阵脚,败得一塌糊涂。

浮躁的人,在学习上不求甚解,坐不住、心不静、想不深,心像长草似的;浮躁的人,在工作上眼高手低,不勤奋、不刻苦、不投入,看什么都简单,不屑于认真去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浮躁的人,做事急功近利,名利当头,哪里露脸就往哪里钻,追求表面文章和短期效应;浮躁的人,做人玩世不恭,无责任感,无使命感,一切无所谓。

克服浮躁

“浮躁”即“急躁,不沉稳”。现今社会,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旧日的生活方式,对快节奏的追求往往使人忽略了耐心和等待,致使心态日益浮躁。 正如《论语》中所说的那样:“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也同样重要。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放慢自己的脚步,保持平常心。仔细的思考走过的路,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宁心静气的想想,克服追逐的急功近利,克服求快的浮躁心态,专心致志的工作和学习,只有这样,才会“柳暗花明”,换来“曲径通幽”。

克服浮躁情绪,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事事都预设轨道,按部就班。浮躁会让我们浅尝辄止,难以出成绩。这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十分重要了。因为,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看淡结果,才能守得住心神,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

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稳得住阵脚,才能聚精会神地学习和工作。正如导师常常教导的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无论在什么领域,要想做出一番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名利之心会让人偏离预定的目标,而变得急功近利,于是学术也就不那么纯粹了。所以,真正的大家,往往都置身于名利场之外。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但是,先生面对批判、围攻,却选择捍卫真理:“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到战死为止??因为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在这纷繁的世间,干扰我们心神的东西太多。我们要尽力排除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干扰,守住“寂寞”,把心静下来,用“心”做事。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保持一颗平常心,专心致志的学习和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面挫折和坎坷,才能真正做到不论成败,不计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孟子》中,同时跟弈秋学下棋的两人,彼此资质相当。然而,一人专心,一人浮躁,于是技艺便高下有别。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浮躁,保持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手头的事,将手头的事做好。所谓“厚积薄发”,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自成,最终实现目标。

一瓶黄河水(俞敏洪)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边的冲动。

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的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以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干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命,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每一个人出

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

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含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选自《经典美文》)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