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18:33 作文素材
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篇一:爱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爱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摘要: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是在流血,战争中通过一具具尸体来证明的,残忍而令人绝望。不断的革命,不断的血液横流,血腥的爱国主义。虽是深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会助长一种统治者独裁的局面,引起不断的流血斗争。我们需要转换这种传统封闭的观念,爱国应该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爱国主义,战争,流血,社会主义现代化

站在历史的一个节点上,我们以一种参与者的身份去感受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展望。过去,爱国主义随处可见,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流血,战争不断。以血液横流为标志的爱国主义,在近代的车轮里不断滚动。而今,爱国主义不再盲目以牺牲来显明自己对祖国这片土地深切的热爱。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得到丰富、充实,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正如毛泽东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一般说来,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不外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严酷社会现实的刺激.一是深远思想渊源的影响。一旦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昂扬、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便会以不可遏止之势迸发出来,磅礴于社会历史舞台,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近代中国正是如此。

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各国列强蜂拥而来。对中国敲诈勒索,蚕食鲸吞,迫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从是时起,中国人民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进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尊严、拯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卓绝斗争.提出一系列爱国、救国主张,爱国主义精神磅礴于神州大地。如林则徐在抵抗英国侵略者时提出的“杀敌要诀”——“心齐、胆壮、器精”;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战斗中呼喊的“斩邪留正”、“与番国并雄”;冯桂芬的“采西学”、“制洋器”:郑观应的“商战”以及洋务派的“富国强兵”等主张.大抵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代表人物对于爱国、救国之路艰辛探索的思想轨迹。这些探索既有新的收获,也存在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表现为这些爱国主义思想受到传统的“忠君爱国”观念的制约。郑观应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成就比较突出的思想家。他写的《盛世危言》曾经在社会上产生过振聋发聩的影响.但其改革强国方案依然渗透着“忠君爱国”观念。他说:恭维我皇上,天直聪明,宅中御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宪章王道。抚辑列邦,总揽政教之权衡,博采泰西之技艺: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议;精理商务,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建皇极于黄农虞夏,责臣工以稷契皋夔,由强歧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猗欤休哉!拭目而俟之矣。这说明,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中国人的爱国思想尽管在一些具体方面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在国家观、政治观方面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的藩篱.爱国主义还是停留在传统观念的水平上。中日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遭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由战败而引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把中国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英勇悲壮的爱国救亡斗争,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爱国斗争。救亡必然促进启蒙。进化论、民权说、“自由、平等、博爱”说等思想学说陆续传入中国。为中国人形成近代国家观、政治观提供了新的思想理论要素。也成为传统的爱国主义升华为近代爱国主义的新契机。梁启超把中日甲午战争看成近代中国“慷慨爱国之士”崛起的转折点。他说:甲午以前。吾国之士夫,忧国难,谈国事者,几绝焉。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偿款.创巨痛深。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非今

优于昔也。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对于传统国家观念的超越.是传统爱国主义升华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变化大致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爱国运动及政治变革,为国人固有国家观念的改变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忠君报国”、“精忠报国”、“致君泽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纾难,为君分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警句格言,历来都是备受国人赞美的民族优秀品德。

对于“忠君报国”的爱国观,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不应作简单化的理解。它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热爱的深厚感情,哺育出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为捍卫祖国利益而不惜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起到凝聚本国、本族民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存在着“君国不分”、导致君主专断独裁的弊端。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这种弊端的危害性愈演愈烈.强化了君主专制,扭曲了国人对于祖国关爱的道德情结。当中国社会步入近,在新兴社会力量掀起具有近代意义的爱国运动的情况下.传统爱国主义的局限性、狭隘性便暴露无遗.势必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一番内容的新陈代谢。随着爱国救亡斗争的深化与西方思想观念的输入。以“君权至上”、“朕即国家”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国家观念受到新思潮的挑战、冲击,以“民本君末”、尊重民权、“民为国本”为基本内容的近代国家观、政治观就是最具挑战力的新思潮。近代仁人志士对“朕即国家”的封建君权思想展开抨击,并用新的观念取而代之,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历史性转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铸是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即爱国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这也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两个重要时代特征。

在现代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不能脱离社会,脱离国家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以爱国者的身份投入这场持久战。我们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为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大国,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怎样适应民主自由的世界潮流,从而为中国人谋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谋取最大利益,绝不是整日耀武扬威地高喊什么“爱国主义”,不是靠人多势众的网评员乱七八糟的网络涂鸦,而是看中国大陆愿不愿意不断地改革落后的制度,能不能够促进生产力最好发展,可不可以令中国公民的权利得到最好的保障。

社会总是在思想文化、经济、制度三者互动中发展,而制度当然是决定性的,社会发展停滞或快慢决定于制度状况。但思想文化是制度的护身符或变革的先导,而经济是内在的动力。19、20世纪中国为什么转型那么艰难?就是盲目的民族自大、拒绝学习西方使然。其根源在几千年来培育出来的“天朝上国”毋庸外求的观念,加上儒家三纲思想法制化,思想与制度结合构建了一座世间罕有的封闭堡垒;在制度和传统文化的桎梏束缚下,中国人成了恭顺的臣民,丧失了活力。这时,来自西方的现代观念:自由、法治、民主、宪政、理性、市场经济等等的传播,成了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必不可少的前提甚至是关键;敢于冲决网络的启蒙者是救国先驱。

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引进西方文化。因为人类到现在为止,真正实现现代化的只有西方国家,以及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造自己本国制度的那些国家。批判还是赞成普世价值,

不是左还是右的区别,而是没文化跟有文化的区别,是愚昧和智慧的区别。因为自由、民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国家虽有共性,但它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赋予爱国主义所不同的具体内容和需求。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继续,很多好的爱国主义思想已深入到我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生成仁,舍生取义”,“位卑未敢忘忧国”等等。这些带有共性的超越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都要继承的。但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又往往与被动、保守、蒙昧等难舍难分,君即国家等观念也是深入国人心中的。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有利我国发展的因素,而不是盲目排外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篇二:爱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爱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内容摘要】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讲述爱国主义在这一时期的内容及特点,结合爱国志士的例子,表明爱国主义的力量之强大。我认为,在新时期,爱国主义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以理性的方式热爱国土,热爱同胞,热爱并弘扬中华文化,而我们也应该把握爱国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做新时代的爱国者。

【关键词】救亡抗日爱国主义理性新时期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掠夺中国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响彻“救亡”这一爱国主义主旋律,“救亡”二字概括了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新内容。救亡图存,争取祖国独立、富强,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斗争的特点。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壮举,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所在。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数千年历史形成的恢弘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再一次得到展示和升华,抗日的烽火使中华民族结成了反侵略战争的统一战线,全中国人民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涌现了一批爱国志士。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提出雷厉风行的禁烟措施,认为鸦片“流毒天下,是数十年后,中原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粮”,决心要“除中国大患之源”。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侵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近代史上爱国主义者的典范。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又进行了维新变法,打出救亡旗帜,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由此而发动的改良运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运动。后来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虽然都被中外反动派所绞杀,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中,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抗日同盟军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后不幸被捕,但是他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在就义之前,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勇诗篇。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而终未亡国,历尽战乱磨难而终未分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

如果说,在旧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抗侵略,争取独立,寻求富强之路。那么,在社会主义时期,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切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中心内容。以社会主义为其内容的现代爱国主义,绝不同于那种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区别于旧式封闭式的爱国主义。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具有国际主义新内容的爱国主义,体现在国际关系中,是以尊重其他民族的平等为前提,反对世界霸权主义,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一律平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同时也支持那些弱小国家捍卫自己的尊严。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的。”那么,在当代中国,结合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爱国主义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

意义。我认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 以理性的方式热爱祖国的国土

艾青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应该是一种对国土的理性的热爱。传统意义上的国人对家园故土的眷恋之情只停留在感性的水平,如果不与时俱进,就难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比如说,农民认为土地是自己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顾水土流失

爱国主义的历史典故

而拒绝退耕还林,那么这种对土地的占有式的“热爱”就以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不能说是真正的热爱。在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爱国土也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节假日外出到风景点旅游观光的游客常有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这也违背了“热爱国土”的理性原则,虽然他们欣赏和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感情”可嘉。

二、 热爱同胞,互相善待

热爱同胞是爱国主义最起码的内涵之一,但在行动中往往被国人忽略。而在近几年这一内涵得到了充分体现,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以及2010年的玉树地震,在灾难面前,国内外同胞万众一心参与救助灾区人民,体现了对自己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中国人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爱国不分先后,也不分人在国内国外,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参与国家建设,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我认为,这里所说的“热爱同胞”,应该是不分贫富,不论地位,不拘民族,不划地区,在任何情况下都首先给予自己的同胞的权益以应有的保护。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首先保护本国公民和侨胞的利益,在这点上,发达国家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中国历来注重“对外形象”,中国人重视自己国家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甚于看重与“自己人”的实际关系。如果同胞不能互相善待,只是注重“做好了给外国人看:,这样的形象塑造是不应该提倡的,这样的行为也不能说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三、 热爱国家的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达国家的文化影响借助强势经济长驱直入,在青少年中可谓“深入民心”。中小学生熟悉美国大片,对外国明星的生前死后都饶有兴趣,却可能不知道雷锋是谁,也说不上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许多年轻人唱国外流行歌曲劲头十足,却对中国的“红色经典”一无所知。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在中国盛行,而中国自己的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却不受青睐。这种令人心忧的文化现象还有很多,在许多国际专家惊呼现代科技抹杀文化国界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反省自己对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身份地位是否有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在我们国人的心中还有多少地位呢?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直面现实。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追求和谐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认真理解爱国主义的历史内容,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处理好各种关系,做一个新时代的爱国者。

篇三:爱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爱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09英教6班潘雨玲-2009154612

摘要:近代的中国有着刻骨铭心的经历,每个年代都涌现了无数爱国志士救亡图存。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熔铸在华厦儿女的生命里。如今我们是时代的主人,“朱镕基”先生的经历带给了我们爱国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运动,牺牲自我

贾谊曾说:“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先就留下的对祖国、对人民百姓的热爱。马克思也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爱国体现。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毫无迟疑的行动,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这是不同时代下,爱国志士的重要体现。

当康乾盛世的辉煌刚刚过去,大清国不会想到“天朝之梦”即将是泡影。太平无事的大清朝转眼间陷入了一场场战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者开始的艰辛的救国历程。在他的年代,为赚取利润的英国人不惜使用“鸦片”非法进入中国的广大市场。鸦片带给大清国民的危害比贩卖“黑奴”更严重,它侵蚀着人们的心智,成瘾的人越来越多,白银大量外流。林则徐是个好官,处事细致扎实,为官清廉深受道光帝的重用。他挑起了禁烟的责任。因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他一脸严正执行者他的任务:查禁烟馆。截获烟土、销毁烟具、惩治烟民。他痛下杀手,斩首行商,封锁商馆;最后达成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

然而林则徐也是成长在封闭的中国的,他也不了解英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他也以为他们非法入境鸦片只是为了赚取黄金白银。当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期而遇是,他也震惊了,西方到底先进在哪呢?为了知己知彼,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以利于在以后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他鼓起勇气,做出了别人不敢做的事:研究西方,向西方学习。他培养一批人翻译外文书报,组织翻译了英国人写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了《四洲志》,开始有意识了解西方国家的地理风情。除了自己执行制造武器外,他还主张买进西方大炮与船只来抵御西方的侵略。他不愧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当然和林则徐一样有爱国之心的大有人在,随之而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这些残酷的时代背景下,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下的战士们功不可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运动都代表着很多人救亡图存的信念。虽然很途中经历了很多错误,却展现了中国人不甘屈辱的名族精神。

有着“振兴中华”的孙中山先生,引领着中国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辛亥革命。受过14年的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他曾在家乡行医治病,但是,这位从外国学校出来的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强烈。中法战争以中国不败而败为结局,使孙中山悲愤万分,并产生改革现状的思想。1895年初,他在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部,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秘密誓言,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专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目标。接着,他积极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消息泄漏,未发动即被镇压。好友陆皓东壮烈牺牲,孙中山称他是“为共和而牺牲之第一人”。孙中山也因此遭到清政府的通缉,被迫逃到日本,改名换姓,继续从事革命活动。随后到英美,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寻找拯救中国的道路。

也正是他的强烈爱国情怀,中国有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虽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及为民族奋斗的历程已载入光辉的史册并为现在的中国沿用。

陈独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陈独秀“国人而欲 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为重”,他们新一代的思想给了中国新一轮回的觉醒。

紧接而来的“五四运动”极好地诠释了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一战结束,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没有得到取消“二十一条”,中国山东的领土权却又德国转向日本,这直接导致了1919年这场壮烈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学生宣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打到章宗祥、曹汝霖、陆宗舆”等激烈昂扬的口号。这场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畴,成为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畴的革命运动。因为这场运动,北洋政府宣布罢免官僚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我们无法忘却那堆满尸体的城市,无法原谅小日本帝国犯下的滔天大罪,无法忘却为了保卫家国的战死的人们。这是个惨痛的历史时代,却也涌现了满怀爱国情怀的将领战士。

中华民族是顽强的,因为我们国人的力量。改革开放了三十多年,邓小平同志的政策市我国进入全球化的轨道。如今的中国已是焕然一新的东方之珠了。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爱国的表现也更新了。有些时候我们很茫然,在没有战火硝烟的年代,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爱着自己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府又该又怎样的责任。

我欣赏“朱镕基”总理的人格,他的骨子里浸透的是爱。中国的现状是不令人满意的,政府的内部早已寻不到光明。然而朱总理在任却说“不管前面是地雷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也做到了,以身作则,勤政清廉。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拖拖拉拉的衙门风气,并对此不留情面地加以严厉批评。他告诫说“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在查处出陈希同腐败案后,他正气严词地说:“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他是一个有原则,勇于自我牺牲的人。我们爱戴他,因为我们期望我们的政府官员能像他一样爱护我们的国家人民。

真正的民族主义者,应该是热情而理智的,是勇于批判而又善于学习的,是能认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是能真正为中国人们利益着想的。我想这就该是我们经久不衰的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1.《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2.《朱镕基简历》

3.《透过细节看清朝》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