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林甸幸福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2:18 优秀作文
林甸幸福的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春天的晚霞林甸润风培训学校作文

林甸县润风培训学校作文

春天的晚霞

古今中外,有许多的画家把日出、月景、海景等美丽的景色描绘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我喜欢这些美丽的景致,曾经的似水年华。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春天的晚霞。 晚霞,是我们每个人常见的。春天的一个傍晚,我们刚刚吃过晚饭,正要出去散步,这时我们看见,天空的云被阳光映照得红通通的,绚丽极了,好像天上有人把颜料盒打翻了一样。

晚霞的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红半紫,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天空都有,还有一些不认识的颜色。我仔细地看着天空,这时,我看见天空中突然走出了一个美丽的白雪公主,她头戴一个金色的皇冠,穿着一件金色的公主裙,真漂亮!这时我看见白雪公主的身后又出现了七个小矮人,这七个小矮人,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弹琴.....突然,七个小矮人不见了,这时,有一个王子骑着一匹白马向公主走来,王子下了马,和公主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抱着,抱着,渐渐地一切都模糊了,不一会儿,公主、王子、白马都不见了。天空又变成了深蓝色。晚霞的变化多么奇妙呀!

我爱晚霞,因为晚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梁祺

篇二:往事回首甜蜜幸福——林甸一中姜全 教师随笔

往事回首甜蜜幸福——林甸一中姜全 教师随笔

今年我六十周岁,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我退休了。难得有了空闲,回首往事,整理了一番,写下了以下文字。一是留给自己闲时看一看,当做甜美回忆;一是留给后辈看一看,当做对他们的一种教育;或许同行们看一看,也能得到某些启示。

一、读 书 生 活

1952年出生于林甸县花园乡爱国村一屯(郝家围子),儿童时期是在社会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度过的。经历了1958年的大跃进,1960年的自然灾害。1960年8月入小学,小学的一二年级是在爱国三屯(雷家围子)的三间土平房中度过的,三四年级是在永久七屯(大南城户)读的,五六年级又回到爱国小学,这时的小学已经有七八间房子,五六位老师了。小学的班主任先后有刘汉德、李贵森、肖义、单永信、邹志中等,应该说小学的六年读书生活是比较稳定的,老师很负责任,学生少得可怜。因为当时全国才解放十多年,老百姓让孩子读书的意识很差,很多孩子都是不读书的,学生很少。我在六年级毕业时仅有12位同学照毕业像。

读小学期间,给我印象深刻、影响又很大的老师是刘汉德、单永信、邹志忠。学识影响、人格影响、处世影响等诸多方面。

小学的六年读书生活是我一生中仅有的正规学校读书生活。这六年,尤其是五六年级的时候,年龄也稍稍大一点,稍稍的懂了一点事。读书时很听老师的话,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知识掌握也稍稍多一点。只能说稍稍多一点,因为当时能够读到的书实在是少得可怜。没有图书馆,没有报刊杂志,更不要说电视电脑了。可以借读的书是“儿童连环画”、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后来还可以借到几本解放初出版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苦菜花》、《林海雪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借来的书都翻得烂烂的,粘了又粘,糊了又糊,,

弄得很没有样子。

1966年7月小学毕业了,满怀信心准备考初中时(当时初中设在县城,农村各乡均无初中,只有农业中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考初中的事取消了,没有办法,只能念农业中学。

农业中学顾名思义就是集中在一起干农活,基本上是不上课的,再加上搞“革命”,就更不能上课了。每天的活动是:校园地劳动、写大字报、开批斗会、上街游行。只有到了无事可干的时候才能上几节课。上课没有课本,老师刻钢板,用很粗糙的黄纸,手推油印机印出来给学生当课本用。就这样在农业中学读了四年书,1970年4月辍学。抱了一种幼稚而又可笑的想法在家自学,坚持两个月,6月份不得不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开始给家里挣工分。

在农业中学读书的四年,遇到了两位恩师:一位是数学老师李玉芬,一位是语文老师邹志忠。两位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李玉芬老师大约是1969年分来农业中学的,当时她任我们的数学课,班级人数不多,也都不爱上课,因为每天在外边放荡惯了。这位李老师特别负责任,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课,我对李老师敬佩至极。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就是不提倡读书,在那种情形下,她能够要求我们读书,劝导我们读书。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思想和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叫人眷恋敬佩啊!可惜的是,这位李老师在农业中学仅仅工作了一年就调走了。

邹志忠老师是我小学五六年级的班主任,到了农业中学的时候,我们之间竟成了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我是“革命造反派”,邹志忠是“大右派”。每天邹老师在操场上出现时,前胸后背都补着一大块白布,上面写着“大右派”三个字。这时我与邹老师交往很少,也不敢在一起说话,很怕沾上勾结右派的罪名。私下里,没有人的时候,邹老师就叮嘱我:“不能上课了,就自己主动学习一点吧。”“学什么呢?”我疑惑的问。“学毛主席语录,学毛主席诗词,看《成语词典》。”于是我就按照老师的教导,劳动之余,自学毛主席诗词,看《成语词

典》,我全文抄写毛主席诗词,抄写诗词中的典故。我把《成语词典》从都到尾看几遍,然后逐条抄写,最后用每条成语造一个句子。这些学习笔记一直保存二十多年,最后因多次搬家,折腾几次也不知弄到哪里。现在回想起来,亏得那时邹老师指点,零零星星学了点东西,不然大好时光都浪费在游行示威、批斗会上了。

1970年11月参加了工作,在爱国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邹志忠老师、刘汉德老师由原来的师生变成了同事。但是老师就是老师,两位老师除了对我工作给予指导,更多的是在提高文化方面给予了很多忠告。我在这一阶段,把《新华字典》细致地翻了几遍,为增加识字量、掌握更多的词汇奠定一个好基础。以后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三本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将《现代汉语》中留的作业,工工整整地作下来,寄给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的相关老师,请求这些从未谋面的老师给批改。老师批改后我再消化巩固。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以后,各类成人教育也相继招生,,当年我考入了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中文系专科。当时的函授教育抓得比较紧,招生人数也不多。每年的寒暑假都要集中面授辅导,然后参加省里的统一单科结业考试。到了1981年的时候,省里却否定了原来的单科结业成绩,将原来所开各科课程都进行重新考试。突然间的重新考试,使很多老师没有准备,而重考不及格一律不准毕业。我记得当时中文专业有50多人,最后第一次毕业的仅有4人,我是其中之一。1982年7月才算得到专科毕业证书。这4年的函授学习,我学到了原来从未学习的课程,例如《古代汉语》、《古典文学》、《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等等。专科毕业恰好是我的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已经基本能正确评价自己,也多多少少地学会了为自己进行设计。学完了中文专科课程,真是觉得知识丰富了许多。1982年时,我已经调往乡中学4年了,教初中语文也觉得得心应手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实际教学中有时仍然会觉得知识贫乏,甚至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迫情形,这使我不得不为自己再行设计,也就有了进修本科的想法。

1983年7月考入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本科学习是每年寒暑假和每学期期中一年共4次面授辅导,面授地点大多在哈尔滨、佳木斯、绥化等,辛苦自不待言,但是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大学本科课程,1987年6月毕业。当时是35岁。

我的读书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正规的学校读书就是小学的6年,农业中学的4年从来没有正规地上过课,也没有正规的教材。专科4年和本科4年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进修,真的是很辛苦。工作比较忙,读书、完成作业的时间都是起早贪晚挤出来的。成长于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这是客观环境,自己主观努力总算做了弥补。我的学习经历告诉我:自学也可成才。

二、工 作 经 历

1970年是“文化革命”的高潮阶段,人们是一种疯狂的心理,人人自卫,又相互争斗。我家在比较偏僻的农村,这种现象还不是很明显,不是很突出。在那时的农村读过几年书的孩子还是很被老百姓看重的,不太看重你的家庭社会背景,主要看能力。我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在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情形下走上工作岗位的。说起参加工作是一个很突然的事,1970年11月7日早晨,早饭前在生产队场院打谷子,生产队长对我说:“姜全,吃完早饭去大队学校上班,去当民办教师。”听了这话,我连回答一声都没做到,当时的激动和兴奋简直是无法形容的。你可知道,70年代,在农村,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家,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一个孩子能够跳出农门,简直是天大的喜事。当时的农民是非常艰苦的,谁家孩子能够跳出农门,真的是光耀门楣啊。

刚参加工作不懂事,校长让怎样做咱就怎样做,不敢违纪,不会偷懒,不会欺骗,不会取巧,只会一味工作。领导的话就是圣旨,老教师们的话就是真理。工作之余,还是不忘记学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曾经和邹志忠老师比赛查字典,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量的汉字读音和义项的查找;向张凤鸣老师学习裁大

白纸,装订教案;向老教师学习班级管理经验。几年下来,有了很大进步,有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甜美愉悦的感觉。

刚能胜任小学教学,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时候,就被调往永久村戴帽中学(小学附带有初中班叫戴帽中学)教初中语文。由小学再到初中,又给工作提出新要求,又要求你的业务能力更上一楼,这又逼着你必须再学习,再努力。

这里插入两个教学之外的小故事。1976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在永久学校值班,当时的学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独处一地。很晚了,有人拍打窗子(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同时喊叫着要开门。听了喊叫声,吓得我立刻缩做一团,不敢出声,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就这样硬挺着,过了十几分钟,叫门人才不情愿地走了,听声音还推着自行车。那人走后,我哆嗦了很长时间才朦朦胧胧睡去。很多天以后,在村食堂吃饭时说起此事,才知道是村医生李新华醉酒后所为。另一件事也是发生在1976年冬天。那时教学工作之外,老师们都有包队任务,就是去生产队宣传国家形势,贯彻上级精神,安抚老百姓心理。其实,我们所能做到的,也就是帮助读读报纸。一天,读完报纸,开完会,已经十点多钟了。在农村冬夜的十点已经很晚了,我骑上自行车往家里走。我包队的屯与我家相距五里路。按理说路不远,但路非常难走,或者说没有路,只是走在荒草间。那晚没有月亮,伸手不见五指,风又很大,大树发出呜呜的响声,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没办法只能按原路走回去,再重新走,结果还是走错。最后也不知道走了几次才走回家。五里路差点儿走了两个小时。

1978年至1988年工作在花园乡中学,这十年是我工作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连续教了两届完整的初中语文,认认真真地钻研教材,仔仔细细地备课。当班主任,学习管理学生。1978 年以后,社会大环境很好,刚刚恢复高考,上上下下都在抓质量,家长也有要求,所以工作积极性也高,因此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1980年全县中学生语文知识竞赛,我辅导的学生张权荣获二等奖,我也获得优秀辅导员奖。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获奖,现在看实在不值一提,但在当时,

篇三:捉尾巴林甸县润风培训学校作文

润风培训学校作文

捉尾巴

今天,在快乐魔方作文班上,老师说要带我们玩一个叫“捉尾巴”的游戏,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奇怪!我们身上又没有尾巴,怎么捉尾巴?”大家好奇地看着老师。 老师好像猜出了大家的想法,她对我们说:“同学们,请安静。老师先讲一下游戏规则:两人一组,每人把一条红领巾别在裤子上做尾巴,去抓别人的尾巴。谁先捉到,谁就获胜。”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两队:雄鹰队和必胜队。第一轮,雄鹰队派出了高响,必胜队派出了王延超。比赛开始了,高响和王延超的两双手紧紧抓在了一起,他们都弓着腿,弯着腰,飞快地转了起来。台下的观众,有的瞪大眼睛紧紧盯着看,有的拍着桌子,有的急的直跺脚。

转了一会儿,两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这时王延超脚下一滑,差点摔倒,高响急中生智,趁势一下子抓住

了王延超的尾巴。啊!我们队赢了,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接着我们又进行了几轮比赛,最后我们两个队打了个平手,我希望下次比赛我们队能赢得冠军。

梁祺

2014年4月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