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古代哲理小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6:34 优秀作文
古代哲理小故事优秀作文

篇一:中国古代哲理故事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彭祖八百

神话故事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下蕴含着丰富的想像力,朴素的哲理思想虽然简奥,但用意深远。

彭祖八百

彭祖,是上占五帝中颛顼的玄孙。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

彭祖生性恬淡,不关心世俗名利,不追求虚名荣耀.只是专心致志地讲求养生长寿之道。他的师傅撰写了《九都》等养牛的经书,他都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彭祖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麇角散,使得颜面长葆青春。他经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气地练功。从早晨坐到中午,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周身舒适后才起来行动。他脸无怒容,笑口常开,有时病或疲劳叫,他就运用气功治病,消除疲劳。他使内气潜转,从他牛有九窍的特殊头而,直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毛发,那气流像轻云一样在体内流转,既驱除疲劳又治愈疾病。

周穆王听说彭祖是个异人,想获得长寿的秘诀,多次亲自前去询问,可是彭祖每次都支不说。周穆王便托另一位得道的采女去向彭祖请教。这个采女也精于修身养性,已二百五十岁,看上去依然如一八妙龄。采女受用穆王之托,便虔诚地向彭祖请教延年益寿的仙方。彭祖见采女有一定的根基,便答道:“要想升天,进入仙界,就得服用金丹,像元君太一白日升天那样。对于这一点,我见闻短浅,恐怕不能够教你。大宛山有个青精先生,听说已有千岁,面相还跟儿童一样,他精于养生之道,真值得问问。”

采女问:“青精先生也是得道的仙人吗?”彭祖说:“他是得道者,但不是仙人。仙人虽然能长生不老,但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真性。得道者则不然,他们休魄强健,容貌光润,老而不衰,长在人间。其实,人的生命,只要保养得当,都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稍为懂得点道,能活到二白四十岁;懂得多点,可活到四百八十岁;如果精通于养生之道,就能不死长寿了。保养寿命之道,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不要伤身害性而已。”

采女听了直点头称是。彭祖继续说道:“伤身害性的事情很多。用脑过度伤人,忧

虑悲哀伤人,极度高兴伤人,愤怒郁结伤人,汲汲追求伤人,阴阳失调伤人……避开各种伤身之事,顺着天地阴阳之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我师傅写了《九都》诸经,儿一万三千多字,都是养生保寿的要诀,专给入门的人揣摩的,我今天全部传给你。”

采女回去后,对周穆王复述了彭祖的话和《九都经》。周穆王亲自效法后,果然灵验,他害怕别人都掌握这种养生长寿之秘诀,就想害死彭祖。彭祖事先预知了周穆王险恶的用心,就躲藏起来,不知去向了。过了一百多年,听说有人在流沙国里见过彭祖。

后来有个叫黄山君的人,精修了彭祖的养生之道,几百岁了依然面色红润,童颜鹤发,他把彭祖的青沦整理并加以阐发,编成一本《彭祖经》。

彭祖去后,人们在历阳曾经修建彭祖仙室,人们前去祷告,求风雨祛疾病,无不灵验。

哲理点拨

修身养性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彭祖凡胎,却能寿至八百,这跟他常年坚持修身养性是分不开的。常人因为做不到清静无为,又不能常年持修身养性,所以也就只能长叹人生苦短了,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忽略了修身养性的重要。其实保持健康并不是那么困难,少一些欲望,多一些清净,少一些争斗,多一些友善,少一些伤害,多一些抚慰,心态健康了,身体自然不会很差。

篇二: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

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

古代的哲学家大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在中华思想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夺目的星辉。他们不光在学术上令人佩服,就是在做人方面也是楷模。

近来读<中国哲学智慧>一书,从先秦诸子哲学到明清实学,从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宋明理学周敦颐朱熹、心学陆九渊王守仁、东林学顾宪成黄羲之等哲学家都有涉猎,既有关于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有他们如何解惑弟子的精辟故事,表现出了哲学家们在神坛下平易近人的一面,以下几个故事。就是对于现今也有着教化的作用.

春服舞雩和吟风弄月

春服舞雩典出〈论语.先进>: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经常同他的弟子讨论问题。有一天,子路、曾点、冉有、公孙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就向弟子提了问题:“如果有人任用你们,你们想干些什么呢”?

子路急忙回答到:“一个拥有1000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受别国军队的侵略,加上内部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遵守礼仪。孔子听了,讥讽地微笑着。

冉有说:“一个六七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只要3年时间,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至于空虚国家的礼乐,只有等君子来实行了。

公孙华说:“在宗庙的祭祀工作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于是问曾点。曾点放慢弹瑟的速度说:“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春天的衣服,邀五六个朋友,去沂河里洗洗藻,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赞许说:这正是我所向往的啊!

吟风弄月一典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早年求学于周敦颐门下的故事:二程少年的时候(1047年)左右,奉父命投学于周门,周子教二程寻求“孔颜乐处”,并求“所乐何事”?程颐后来又见周敦颐,感慨地说:“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在周敦颐看来,孔子的弟子颜回便是学习的榜样和典型。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这便是理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寻孔颜乐处”。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山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湖南道县人。因其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故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开山祖,第三圣人。

孔子与周子都是一代宗师,开一代先河,可是也向往清净无为的生活,不为尘世所累啊!

镜中观花和岩中花树

1

镜中观花典出〈语录上>:仲诚处槐堂一月。一日陆九渊问之云:“仲诚思得〈孟子>如何?”仲诚答曰:“如镜中观花”。答云:“见得仲诚也是如此”。顾左右曰:“仲诚真善自述者”因说与云:”此事不在他求,只在仲诚身上”.既又微笑而言曰:”已是分明说了也”.少间,仲诚因问<中庸>以何为要语?答曰:“我与汝说内,汝只管说外”。

陆九渊的学生徐仲诚在问及学习<孟子>的体会时,回答是”镜中观花”,意思是说自己还不十分清楚。可是陆九渊却对“镜中观花”一语别有妙解,故对仲诚大加赞赏,但最终还是批评徐仲诚只知外不知内。陆九渊的意思是:“镜与花的关系,正如心与万物。万物对人的意义不能够独立于心而自在,它是由心发育扩散出来的,正所谓“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传习录下>记载:“先生<王守仁>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友人看来,岩中花树属于心外之物,它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心灵的。王守仁却解释说,当我们没有来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各归于寂静,无所感知,这就是心外之物。而一旦花进入我们的视野,此花便在心头显现出来,这也就是物不在心外。

陆九渊与王守仁都是心学代表。陆九渊(1139---1193)是心学的创始人,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因其讲学于象山,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嵇阳明洞,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心学集大成者。

这四个故事,看似在说理,其实对于人们来说也有着现实的意义。人们总是感到带着面具活的很累,不知何时才可以回归自我,那么放下心外之物,不去要求太多,象哲学家们一样去寻找内心的平静,过一种淡泊的生活,感受云淡风清的惬意,活在当下,就可以简单,就可以平等,就可以安心。

一位哲学家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坐在船上与船夫聊天:

“小伙子,你懂哲学吗?”“先生,我不懂。”“小伙子,你会数学吗?”“先生,我不会。” 2

“小伙子,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啊?”

“除了这条江,我从来没去过别的地方。”

哲学家听后摇摇头说:“小伙子,你不懂哲学,人生的意义已失去了50%;不会数学,人生的意义失去了20%;哪儿都不去,没见过世面,人生的意义又失去了20%。啊呀,你的人生现在总共失去了90%啊……”

说到这儿,天空忽然飘来大片乌云,随后吹来强风,暴风雨说来就来。船夫紧张地问哲学家:“先生,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愣了,答道:“不会,我没学过。”

正说着,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当船夫费力地将在水中挣扎着的哲学家救上岸时,哲学家气喘吁吁地说:

“谢谢你小伙子,要不是你,我的人生就会失去百分之百。”

哲学家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对错,衡量别人,并因此而小看平凡普通的船夫,事实上,在巨浪面前,他的理论没有一点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3

篇三:5个有所感悟的哲理小故事

5个有所感悟的哲理小故事

2014-06-05 阳光信息港

分享智慧,品位生活;

传递正能量,实现新梦想??

一、玫瑰的故事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呐,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儿。”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呐,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儿下都有花。”母亲听了沉思起来。

哲理: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二、开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住在一栋楼里。每天晚上他都会到楼下花园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论是上楼还是下楼,他虽然只能顺着墙摸索,却一定要按亮楼道里的灯。一天,一个邻居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你的眼睛看不见,为何还要开灯呢?”。盲人回答道:“开灯能给别人上下楼带来方便,也会给我带来方便。”邻居疑惑地问道:“开灯能给你带来什么方便呢?”。盲人答道:“开灯后,上下楼的人都会看见东西,就不会把我撞倒了,这不就给我方便了吗。”邻居这才恍然大悟。

哲理: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方便了别人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

三、三个小男孩的故事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的一间房子里居住。一天,走来三个男孩子,把一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老人受不了这种噪音的折磨,与这些小学生谈判。他说:“看到你们踢桶玩,我很高兴。如果你们每天来踢,我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元钱。”。三个男孩子很高兴,接受了老人的要求,更加起劲。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对他们说:“物价上涨,我的收入减了一半,所以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角钱”。孩子们很不开心,但放学后,仍坚持来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又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从明天起,我每天只能给你们两角钱了。”三个小男孩立刻脸色铁青,连连说:“不干了!不干了!谁会为了区区两角钱,在这儿浪费宝贵的时间?”。从此老人的房前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哲理:人生是短暂的,青春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

四、棺材的秘密

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两个穷秀才一起去进京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看见一只黑乎乎的大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刻凉了半截。心想:完了,完了,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他走进考场,脑海中仍挥不去那黑乎乎的棺

古代哲理小故事

材。结果文思枯竭,最后名落孙山。另一个秀才虽然也看到了棺材,但心里却想,棺材不就是又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于是,他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哲理:一个人的心情好与坏,有时的确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得失成败。

五、马戏团的故事

一座城市来了一个马戏团。六个小男孩穿戴得干干净净,手牵手排队在父母身后,等候买票。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即将上演的节目,好象是自己就要骑着大象在舞台上表演似的。终于,轮到他们了,售票员问要多少张票,父亲低声道:“请给我六个小孩和两个大人的票”。母亲心颤了一下,她扭过头把脸垂得很低。售

票员重复了一遍价格。父亲的眼里透着痛楚,他实在不忍心告诉他身旁的兴致勃勃的孩子们,我们的钱不够。

一位排队买票的男子目睹了这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将一张50圆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然后拍拍那个父亲的肩膀,指着地上说:“先生,你掉钱了。”父亲回过头,明白了原委,眼眶一热,弯下腰捡起地上的钞票。然后,紧紧地握住男士的手。

哲理:有时候,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对别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万里。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