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洛阳市高三语文期中a卷作文范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07:29:45 高中作文
洛阳市高三语文期中a卷作文范文高中作文

篇一:洛阳市2015-2016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洛阳市 2015 ——— 2016 学年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 现代文阅读 ( 9 分 )

1.B ( A 不存在因果关系 ; C 在刘邠的记载中 , 丁晋公这么 认为 , 不能因 此就说记载者也执

此观点 ; D “ 特 ” 是 “ 只 、 仅 ” 的意思 )

2.C ( 只 是王嗣奭等不以为然者认为 , 杜甫的 “ 三百青铜钱 ” 之说是袭用 成语 ) 3. A ( 原文有 “ 不排除 ” 三字 , 表明只 是推测 )

二 、 古代诗文阅读 ( 36 分 )

4. D ( 3 分 )

5. A ( 此处的 “ 曲笔 ” 意思是徇情枉法 。)( 3 分 )

6.C ( 文中 “ 廷尉上请 ” 的内容是请求惩处汉武帝的外甥昭平君 , 因此 , 汉武帝 “ 可其奏 ”, 就是同意处罚 , 而不是宽恕 。)( 3 分 )

7. ( 1 ) 如今大理寺官员 经常不守法 , 将放纵犯罪当 作仁慈 , 把坚持依照法律条文办事视为苛刻 , 臣执掌法典 , 恐怕将会受到诽谤 。

( 译出 大意给 2 分 ;“ 奉法 ”“ 纵罪 ”“ 持文 ” 三处 , 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 ( 2 ) 王志 翻 墙逃跑 , 而屯营 士兵悔悟 , 反过来杀掉权梁山等人后自行返回 营 地 , 王志 因惭愧恐惧而死 。

( 译出 大意给 2 分 ;“ 逾垣 ”“ 更斩 ”” 自 归 ” 三处 , 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 参考译文 :

王志愔,是博州 聊城人 。 考中 进士科 。 中 宗 神龙年间 , 任左台侍御史 , 以刚正强硬之风执法 ,下属官吏畏惧他 , 称他为 ” 皂 雕 ”。 升任大理正 , 曾上奏说 :” 法令 , 是约束人们的堤防 , 不制定法令 , 人们就无所制约 。如今大理寺官员经常不守法 ,将放纵犯罪当作仁慈 , 把坚持依照法律条文办事视为苛刻 ,臣执掌法典,恐怕将会受到诽谤 。” 于是献上所撰的 《 应正论 》 来表达他的志向 , 以规劝皇帝的过失 。 又说 :“ 赏罚这二种权力 , 只有君主掌握它 。 所以说 :? 用 力气遵行法律的 ,是百姓 ; 用死来严守法律的 , 是主管部门 ; 用依循天道来改变法律的 ,是君主 。? 北魏时游肇任廷尉 , 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 , 游肇执意不从 ,说 :? 陛下自 己就能宽恕他 , 怎么可以叫 臣 徇情枉法呢? ?” 又说 :“ 治 国 应当以严法达到太平 , 不能以宽法达到太平 。 严法 ,不是指苛刑重法 , 而是在于叫人不轻易 犯法 , 而且难以 逾越已有的规范 。” 又说 :“ 汉武帝的外甥昭平君杀了人 , 因为他是公主之子 , 廷尉请示皇帝 , 皇帝流着泪说 :? 法令 , 是先帝所制定的 , 因是亲戚而损害先帝之法 , 我还有什么脸面进入高庙呢? ? 最终同意了廷尉的奏请 。 隋文帝子秦王杨俊任并州总 管 ,因奢侈放纵而被免去官职 。 杨素说 :? 秦王 , 是陛下的爱子 , 请赦免了他 。? 隋文帝说 :? 法令不可以违背 , 如果按照你的意思 , 我只是五个儿子之父 ,不是天下百姓之父 , 为什么不另外制定天子儿子的法律呢? ? 所以天子执法具有不可变更的含义 。” 共数千字 , 受到皇帝的称赞 。 景云初年 , 王志愔由左御史中丞迁任大理少卿 。 当时朝廷下诏采用汉代旧制 , 设刺史监郡 , 在天下重要的州设都督 , 选拔平时威望高 的人去担任 。 于是拜授王志愔为齐州都督 。 移任汴州 , 封北海县男 。 太极元年 , 兼御史中丞内供奉 , 实封食邑一百户 。 出 任魏州刺史 , 改任扬州长史 。

所到之处打击奸猾 , 使禁令通行守信 , 境内治安秩序井然 。 开元九年 , 皇帝巡幸东 都 , 下诏命王志愔留守京师 。 京兆人权梁山谎称是襄王之子 , 与左右屯营官谋反 , 并自 称光帝 , 夜里进犯长乐门 , 进入宫城 , 准备斩杀王志愔 , 王志愔翻墙逃跑 , 而 屯营士兵悔悟 , 反过来杀掉权梁山等人后 自 行返回营地 , 王志愔因惭愧恐惧而死 。

8. 不相同 。 《 伤愚溪 》 中 的 “ 燕 ” 体现了自 然永恒不变的特性 , 衬托人事变迁 , 斯人已 没 。《 浣溪沙 》“ 似曾 相识燕归来 ” 句中的 “ 燕 ” 象征生活中循环往复 、 永远存在的美好事物 , 与 “ 花落去 ” 相对 , 寄托了 词人对自 然 、 人生乐观通达的观照 。 ( 共 6 分 , 两处分析各 3 分 )

9. 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对故友柳宗元的沉痛悼念之情 。 春天到来 , 溪水悠悠流淌 , 燕子兀自飞回 , 庭中荒草蔓生 , 榴花静静开放 , 只是草堂的主人却不在了 。 作者借景传情 、 托物寄意 , 通过渲染愚溪故居寂静 、 荒芜 、 空落的景象 , 在物是人非的对照中寄托对友人长逝的哀思 。 ( 共 5 分 , 回答情感 2 分 , 分析手法 3 分 ) 10. ( 1 )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 2 )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3 )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每空 1 分 )

三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25 分 )

11. ( 1 ) BC ( A “ 理解 、 关心 ” 脱离文本实际 。 D “ 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 ” 以偏概全 ,“ 着力 ”“ 鲜明 ” 言之太过 。 E “ 亟不可待 ” 的想法没有根据 。 答对一项给 2 分 , 答对两项给 5 分 )

( 2 ) 写年关越来越浓的年味 。

用 意 : ① 渲染气氛 , 为故事的发生 、 发展提供背景 。 ② 烘托人物的情感 , 在这样的氛围中 , 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礼物 , 母亲自然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 ③ 扣题写 “ 新年 ”,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 引 出 下文写 “ 礼物 ”。

( 内 容答对给 2 分 ; 用 意答对给 4 分 , 答对两点即可 , 每点 2 分 )

( 3 ) ① 不怕吃苦 。 常年在外打工当 保姆 。 ② 有孝心 。 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 品 , 希望母亲享福 , 意识到母亲可能不高兴 , 就换了欢快的语气 。 ③ 细心 。 看到别人有的东西 , 想到给母亲买 。( 每答对一点给 2 分 , 其中概括和分析各 1 分 ) ( 4 ) 对李娟来说新年礼物代表她对母亲的孝心 , 而对母亲来说新年礼物传达的是她对女儿陪伴自 己的心灵需求 。

作用 : ① 作为线索 , 贯串 全文 , 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 。 ② 凸显小说陪伴比物质对老人更重要的主题 。 ③ 使主人公李娟有孝心但疏忽了母亲心灵需要的人物形象丰满 。 ( 意义答对给 2 分 ; 作用 答对给 6 分 ; 答对三点即可 , 每点 2 分 )

四 、 实用 类文本阅读 ( 25 分 )

12. ( 1 ) BC ( A “ 更加依赖 ” 没有根据 ,“ 更多地资助自 己 ” 不合文意 , 原文说 “ 拥有自 己的乡间别墅 , 过上 愉 快 的 生 活 ”、“…… 母 亲 一 定 非 常 满 意 。 为 了 你 的 身 体 健 康 和 工 作 ……”, 可见是希望弟弟生活幸福 , 母亲高兴 。 D “ 有非常一致的观点 ” 错误 , 本句 中 的两层意思分别是二人各自 的看法 。 E “ 那时他已对成功不抱希望 ” 错误 。 答对一项给 2 分 , 答对两项给 5 分 ) ( 2 ) ① 提奥是梵高日常物质生活所需的资助者 ( 提供者 )。 从梵高给弟弟的信里委婉提到 “ 我身上只 剩下两个路易 , 恐怕维持不了 从现在到你回 来这段生活 ” 可以看到 , 梵高需要弟弟资助 。 ② 提奥是梵高的绘画艺术追求的道路上的支持者 、 鼓励者和知音 。 梵高信中说 “ 最重要的 , 是想少给你增添负担 。 我希望取得成就 , 使你能大胆展出 我的作品 ”, 可以看到 , 提奥在绘画方面给予梵高的无私支持 。 ③ 时时都在给予梵高最需要的 “ 永不枯竭 ” 的手足亲情的抚慰 , 反过来 , 梵高对弟弟婚事的关心也是兄弟相互关爱的体现 。 ( 每点 2 分 , 照抄链接 ③ 又不分点的 , 扣 2 分 )

( 3 ) 不变的 : ① 仍像四年前一样努力工作 , 辛勤作画 。 ② “ 仍然十分热爱艺术及生活 ”, 对娶妻生子不抱希望 , 而是 “ 全力以赴献身于油画事业 ”。 变化的 : 梵

高一直渴望在绘画上取得成功而一直未成功 , 因 此而意志消 沉 ; 四 年后 , 梵 高更专注于当下的油画事业 , 甚至 “ 以生命做赌注作画 , 为了 它 , 我已经丧失了 正常人的理智 ”, 但 “ 现在的情绪很好 , 有心思要把这一切 都画 下来 ”。 ( 每点 2 分 , 意思对即可 ;“ 变化方面 ” 如果答 “ 比四年前更努力 、 更投入 , 更热爱绘画事业 ” 也可以给分 )

( 4 ) 第一问 : 二者的主要意象都是金黄色的麦田 , 但呈现出 的特征不同 : ① 面对现实中眼前 “ 犹如大海般的麦田 ”, 梵高感受到的是 “ 柔和 ”, 画家连用 了 四 个 “ 柔和 ” 来表达这种强烈的感受 ; ② 油画中的 “ 麦田 群鸦 ” 给人的感受却 是 “ 阴 森 ”、“ 压抑 ”、“ 恐惧 ”, 令人绝望的 , 这 “ 是他生命最后的逼真而可怕的写照 ”。 ( 每点 2 分 , 共 4 分 )

第二问 : 观点一 : 暗示了 梵高最后的悲剧 。 理由 : ① 梵高对现实生活充满热爱之情 , 他以画家的眼光发现了 现实之美 , 于是 , 他 “ 以生命做赌注作画 ” 来呈现 , 但却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 不能实现人生的追求 , 现实和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 情绪消沉下来 。 “ 柔和 ” 的现实和 “ 迷茫 ” 的未来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 ② 一生穷困潦倒 , 精神抑郁失常更加重了 画家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矛盾对立 。

观点二 : 不能暗示梵高最后的悲剧 。 理由 : ① 现实中 的麦浪的 “ 柔和 ” 是画家的敏锐的发现 , 画中的氛围是画家艺术感受的呈现 , 这些并不能够证明 它们和画家的自 杀有深层次联系 。 ② 正像链接 ① 中所说的 , 梵高自 杀是 “ 旧病复发 ” 的结果 。 ( 第一问 , 每点 2 分 , 共 4 分 ; 第二问 , 观点明 确 , 理由 充分 4 分 ; 只 有观点不给分 ; 没有明确观点 , 理由充分扣 1 分 )

五 、 语言文字应用 ( 20 分 )

13.C (“ 坐井观天 ” 的意思是指目 光狭小 , 所见有限 。 照应句 中 “ 不知道天外有天 ”;“ 鼠 目寸光 ” 形容目 光短浅 , 见识浅陋 。 强调缺乏远见 , 看不到将来 ;“ 管窥蠡测 ” 比喻眼光狭小 , 见识短浅 , 了 解片面 , 有强调对事物片面认知的含义 ) 14.B ( A 项有歧义 。 C 项语序不当 。 “ 附近 ” 放在 “ 许多 ” 前

洛阳市高三语文期中a卷作文范文

。 D 项中途易辙 ,“ 带着 ” 一句的主语对应的是蒙后的 “ 我们 ”, 但后面一句的主语却换成了 “ 新农村合作社 ”)

15. A ( B 项置换叙述主体 , 语段谈论的是民主的好处与坏处 , 而非民主本身 ; C 项 “ 民主的坏处 ” 和 “ 没有民主的坏处 ” 是两码事 ; D 项与上下文的衔接不好 。 在空处应谈与好坏处相关的句子 , 故选 A 项 )

16. ① 方言却在加速萎缩和消亡

②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 要让它们在不同的空间和谐共存 ( 它们完全可以各得其宜 、 和谐共存 )

( 共 6 分 , 每空 2 分 , 意思对即可 )

17. 该标识由数字 “ 70 ”、 时间 “ 1945-2015 ”、 鸽子 、“ V ” 字形长城图 案构成 。 数字 “ 70 ”、 时间 “ 1945-2015 ” 和代表胜利的 “ V ” 字 , 体现对抗战胜利 70 周 年的庆祝 ( 纪念 ), 长城图案象征中华民族 “ 血肉长城 ” 的抗战精神 。 图案上方的五只和平鸽振翅前飞 , 象征和平与希望 , 表达珍爱和平 、 共创未来的信念 。

( 共 5 分 , 构图元素 2 分 , 标识寓意 3 分 )

六 、 作文 ( 60 分 )

18. 略

) 页 3 共 (页 3 第案答文语三高

篇二:高三语文期中测试作文评分细则及例文20151113

高三期中调研测试作文评分细则及例文20151113

一、试题回放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事业与家庭,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二、审题立意

1.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理解

“看似……实则……”这种句式强调的重点就是“实则”的部分,即人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则是承接前文人的复杂性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人要健康行走,就必须处理好两条腿之间的关系。至此,可以看出,对“人”的解释是利用了“人”字的象形特征,“行走”也不是指具体的动作,而是指人的成长或发展。

材料后一句是对“两条腿”的列举性说明,每一组关系都是相互矛盾但也是相互补充的两方面,既解释了“复杂”,又通过各自的重要性说明了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必要性。

因此,本材料的关键句是“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只需要将句式转换为肯定句即可。

2. 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立意角度:

微观上:只有处理好学习与休息(或其他)之间的关系,人才能健康成长

宏观上:学会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是人健康行走的基础

三、判分

1.判分原则

选择材料中的一组关系(亦可自选其他合理关系),说明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并强调其对“健康行走”的重要性;或指出人需求的复杂性,并指出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人发展的影响,要求能作抽象思考。此作为一二类文的基本要求。

围绕一组关系中的一方说明其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仅作补充,视为三四类卷的基本要求。

只围绕一组关系中的一方说明其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视为五类卷的基本要求。 与材料无关或不从人的健康行走切题的视为六类卷。

在确立一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卷的基础上,再从材料的选择、语言的使用、结构的安排等方面确定具体的分数。

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看是否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的过程是否完整。即材料是否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观点是否能统领材料。

记叙文要看是否将主旨蕴含于故事的叙述之中,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叙事波澜等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方法运用是否贴切自然。

2.再次强调几点

①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满5分为止;②每少50字扣1分;③不足300字,不超过28分;④默写作文,不超过20分;⑤抄写试卷的阅读材料,不超过10分。⑥没有题目扣2分;⑦文体不清35分以下。

四、样文(见复印材料)

篇三:2013年12月洛阳市高三一练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3月洛阳市高三二练语文试卷分析

洛阳市语文教研室

一、基本情况

从一轮基础知识的夯实到这个阶段,应更加偏重于对做题规范化的要求,包括集中解决一轮复习中出现的考点漏洞及常错题。使学生对上一阶段学习查缺补漏,重点突破,有针对性地挖掘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与可提升点,重点考查语文知识的整合能力。整套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二练的主要目标是规范化做题,检验学生上一阶段复习出现的问题,在下一阶段引导其对重难点突出地复习,除此之外,对学生答题时的审题应变能力作出更高的要求。此次A卷参加人数为34657人,B卷参加人数为7858人。

二、各大题的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节选自《北京日报》,重点谈到日本军国主义思潮蔓延的根源。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推理的能力。三道题的正答率分别为:66.08%、77.20%、61.52%,难度较一练有所下降。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学生在这方面的做题能力经过一轮复习后明显有所提升。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张敷华传》,近几年文言文方面,各省都对《明史》有浓厚的兴趣。本文主要考查对文言常用字词的识记、及判断其在特定语境中语义的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三道题的正答率分别是:37.47%、88.09%、54.47%。其中实词辨析题难度较大,这也符合高考的考查标准。

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宋代陈与义的《观雨》,重点考查对诗词意思的把握,另外加入了高考常考的比较阅读,用于强化学生对诗歌内蕴的认识。第一问要关注题干的提示信息“诗人不解农耕”,联系创作背景,答出“阴晴”在诗中的深层意蕴、象征意蕴。需要提醒学生的是,虽然有些古典意象已成为特定的语码,如梅、杨柳、月亮、流水等,却不能一概而论,把所有的自然物象都进行政治化人文化的解读,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第二问则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的同时重在检验学生读懂题干的能力。题干是“诗歌尾联两句均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但皆反其意而用之,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请对此作具体分析”的“此”,指“尾联化用了杜甫的哪些诗句,又是如何反其意而用之的”。因此,这道题的解答要对杜诗和陈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分析。这道题提醒我们对比较阅读这种题型要有所准备,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在这方面确实有欠缺。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小小说作家符浩勇的《项链》,重在考查分析作品中主要表现手法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开放题则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第2题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其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规范意识,分点采答,另外,对此种类型题的答题步骤有无摸清规律,较强训练关系到题的得分情况。第3题考查人物形象,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否从文中找到对应点,而且答全这些要点。最后一道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根据文本做出的合理延伸能力。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罗本岛:黑暗岁月》,讲述政治斗士曼德拉的故事。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及文章的结构及语料选取方面的处理技巧。另外,传记部分要关注形式方面的考点考查:文段的作用;文句的含意、作用;材料选择的标准及如此安排材料

的目的、作用等。而这些是从小说阅读延伸而来的能力要求,是我们关注的新趋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主要是找准答题区间,学会概括整合,分清答题层次,准确概括。此题难度较小说小一些,符合高考的一贯标准。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连贯、准确,图表概括题。尽量照顾到高考语用题中的大类型题,至此,基本涵盖了高考常考点,让学生对各种常见类型题有更深入地把握。第17题:图(表)文转换(读出图表中包含的信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概括)涉及读图与审题:要求分别概括中美两国电影票房状况,不要求对两国进行比较,每幅图中的要素有国内票房、海外票房和年份。这样的话,图表主要反映三方面的信息,国内票房的历年发展变化,海外票房历年发展变化,国内票房和海外票房的相对状况。这样的训练既有助于学生关注题干要求,又能培养阅读图表的能力。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表达能力。材料是

有个人看到邻居家做豆腐非常成功,远近闻名,便也想跟着做。于是向邻居求助,邻居给了他做豆腐的工具,而在求教核心技术和配方时,遭到了拒绝。

他忽然顿悟,核心技术邻居是不可能给别人的,邻居的豆腐这么有名可靠,我用邻居的豆腐做豆腐汤不是挺好吗?于是,他潜心钻研,广泛考察,终于研制出具有独特风味的豆腐汤。一开张便受到了大家的认可,生意越来越好。

而邻居家也为自己的豆腐多了一个大主顾感到高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作文属于叙事性显性材料作文,有人物,有事件,有矛盾,有解决。“研制豆腐汤者”是核心人物,“做豆腐者”是重要人物。“做豆腐者”的自保,促进了“研制豆腐汤者”的行为,当然也离不开其自身潜心钻研、广泛考察、研制的努力。主要立意点还是应围绕“研制豆腐汤者”,当然也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本题的设置体现了高考材料作文多维度思考的方向,有利于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题的设置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本材料对应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创新社会,和谐共赢。是模仿别人还是自主创新,是复制别人走过的路还是走自己的路,是恶性竞争还是合作共赢,这是当代中国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曾经在很多方面想模仿别国,但是核心技术却始终难以拿到,最终都不得不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但凡犹豫迟疑等着别人给技术的领域,现在看来都不太成功甚至很失败,倒是当初果断自主创新走自己的路的领域大多取得了成功。国家如此,个人创业也是如此。但凡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都是具有核心技术的,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路的。如百度走搜索,腾讯走社交,阿里走购物。腾讯也想搜索,结果失败,因为缺乏核心技术。阿里也想模仿腾讯的微信走社交,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可见自主创新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在本次作文中,学生审题写作能力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细节处的问题还不容忽视,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存在擦边球现象,对事例的使用偏于叙述,不够概括,在对中心的理论阐释方面还有很大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