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看社火日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21:26 体裁作文
看社火日记体裁作文

篇一:关于社火的知识

关于社火的知识

兰州的社火队表演内容丰富多采,但最能让感动的是太平鼓声。"咚--咚--咚--,咚--咚--咚",意思是:"今年好,今年好,明年更比今年好。"兰州人在鼓声里,听秦腔、喝盖碗茶、唱兰州太平歌,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生活。兰州的年因此而美丽 。

大约到了正月初三左右,兰州的社火便开始陆续进城了。有人说兰州是一座以车为本的城市,在路上车不给行人让道,而社火进城这车得远远的避开了,进城的社火也因此在政府规定的路段里没有任何顾忌地“闹腾”兰州城了。对社火,兰州人则像乡里人看大戏一样,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人挤人,图个热闹嘛”!

兰州社火队表演内容丰富多采,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跷队,他们穿戏装,持刀枪,扮成戏剧人物,脚踩四尺多高的木跷,伴着锣鼓点边走边舞。铁芯子也是别出心裁,以巧取胜。他们把眉清目秀,体态轻盈的小孩装扮成戏剧角色,组成一折折戏文。绑在铁芯子高处的孩童随着载运的车辆缓慢前行。还有跑旱船、独轮车、竹马子。大头罗汉戏柳翠等节目。队伍往往以“风婆娘”开路,这是跟“雨师”相应的“风姨”的形象,在神话里是司兴风降雨的神,其形状类似彩旦,奇丑无比,耳垂吊着红辣椒,一手摇扇,一手拿着写有“风调雨顺”的菱形膏药旗子,用夸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令人捧腹,表现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稳的心情和愿望。

当然, 狮子和龙是兰州社火是不可缺少的。狮子舞主要是看武士用绣球逗引狮子时的几路干净利落的拳脚功夫,生活于边地的兰州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尚武情结,看着狮子跳来

蹦去,心里不知有多乐呵。龙就更不用说了,人们都知道伏羲与女娲的的传说,而这两个人或者说是神的老家都是甘肃天水,并且是蛇的化身,蛇者,龙之雏形也,兰州人也因此以龙乡人自居,而兰州社火中的龙也仿佛在暗地里叫劲,有的甚至可长达一公里之多,可谓“真龙下凡”蔚为大观。

在兰州的社火队里最不能忽略的是“春官”,他们其实都是一些能说会道的民间世人,结合某地或者某家人的情况随口说或者是唱出一些生动而且吉祥的话语来,不像新年的祝福一样让人听后心里暖暖的。比方说到了一家商铺,他们就会说——

走在大街上闲游闲转,

突听宝号(指商铺)锣鼓喧天。

进去宝号用目看,

披红挂彩过新年。

抬头看,仔细看

对对红灯挂堂廊前……

招财童子来进宝,

刘海频频撒金钱。

金钱撒进宝号里,

荣华富贵万万年!

这即兴而成的美好话语,谁能听了不高兴呢?只是如今兰州社火表演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的气息,在腰鼓队后面紧紧地跟随着花束装扮的小轿车、大卡车*****展示着新兴的“工

业城”,并配备有接收卫星信号的模具。“绿化两山,美我家园”的彩车亦让市民耳目一新,植被稀少的兰州在向人们拜年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向群众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崔家崖的舞狮子,雁滩的高跷,还有马滩的旱船、北山的太平鼓,都是让兰州人记忆犹新的。”一般每年的社火先给村里乡亲们拜完年后,然后集中在的广场集体耍。那时候,用凳子、桌子叠起来的狮子台高达丈余,两只舞狮在大头娃娃逗引下上窜下跳,既惊险,又好看。社火结束后,海菜店铺的老板伙计会将糕点、水果、糖献上,让艺人享用。商铺的老板更是捧场,有人出钱,有人甚至将艺人们请到自己的店里吃饭喝酒,目的是让社火队在自己的店铺门前耍一耍,以图吉祥如意和来年的生意兴隆……

社火使春节期间的兰州街头别具特色。由各区县组织的农民社火队汇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热闹壮观。当行至东方红广场时,多围成图形,为游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在社火表演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太平鼓表演了。外形上,兰州太平鼓呈圆筒形,个大,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表演中,鼓手在领队的号令下击锣伴奏,跳打、蹲打、翻身打,并有“两军对垒”、“金龙咬尾”、“双重突围”的阵势,一时间咚咚震耳,龙腾虎跃,鼓声令人振奋不已。

传说很久以前,兰州的太平鼓,也是流行于幽州一带的那种圆形单面鼓。明朝初年,徐达,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相继克庆阳,收临洮,又一举攻下了兰州。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残部仍负隅顽抗,一时难以攻下。不久适逢元宵节,徐达便命令部队制作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把武器藏在里面,然后扮作社火队,以大旗为号,混进城内,只听城外一声炮响,社火队顿时变成了战斗队,徐达就是采取这个办法,里应外合,很快攻下了永登城池。为了

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人们就把这种又粗又长的鼓命名为"太平鼓"。并逐渐演变成为兰州独特的社火形式之一。数百年来,每逢元宵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看到太平鼓队威武的雄姿,听到太平鼓那深沉的鼓声。不过从史料来看,新春打太平鼓(最初叫腊鼓)的民俗古已有之。其本意在于驱逐瘟疫,祈求平安。这使太平鼓的鼓点有一番讲究:"咚--咚--咚--,咚--咚--咚",叫"三点水",意思是:"今年好,今年好,明年更比今年好。"咚--咚,咚--咚,叫做"单条",意思是"逐瘟!逐瘟!"等等,不一而举。

这鼓声在欣赏之余,让人味无穷——奔腾的黄河冲破泥土与沙石的隔阻,自青藏高原呼啸而下,流过兰州,似乎有些疲惫了,河面无波无浪,宽阔平稳,看上去仿佛是一条铜铸的路。有几人能听到河面下的流水在河床之上发出的那种让人欢愉和振奋的声音?又有几人能把这种声音与鼓声联系在一起?大地如鼓,人生如河。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吧--只不过是先有脚步,而后才有鼓点

——在我们的脚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刻,鼓声便会响起。但如今恐怕只有在兰州这样的地方才能将鼓声打得如此响亮!

在兰州的年里,这样的鼓声一直要持续到过了十五。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在鼓声里,听秦腔、喝盖碗茶、唱兰州太平歌,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生活……年,在这座城市里原来是这样的美丽!

篇二:观家乡隆德县社火有感

观家乡隆德县社火有感

宁夏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民俗文化十分丰厚,不仅民间书法、绘画享誉国内外,而且剪纸、雕塑和马社火成为文化品牌,后者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德县先后成为“中国农民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书法之乡”。

在上述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中,马社火造型美观,场面热闹,形式别致,独具魅力。 隆德县的马社火活动已经延续了百余年,已经有了三代传承人。自80年代初农家妇女王玉秀的一幅《马社火》的农民画在全国农民画展赛中获得一等大奖,进而被国家文物馆收藏,进面在挪威、瑞典、瑞士等展出后,加上靳守恭、靳守诚、张雪梅等人的绘画在全国叫响,隆德的农民画渐次上了档次,“马社火”也被介绍到海内外。从此,这种民间民俗艺术便经久不衰,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发扬传承。

马社火最初是以马为主的艺术造型,演员是骑在马(骡、驴)背上完成表演,向观众展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单独的“马社火”满足不了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观众要求,这种“马背艺术”便渐次扩大为高台、狮子、旱船、腰鼓、舞龙、秧歌等。拖拉机、汽车、三轮车也渐次加入到社火队伍当中,代替了马和其他牲畜。当然,马社火仍然是最为壮观的。

马社火与舞台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演员一般没有台词,更没有唱腔,只是在牲畜背上完成简单的艺术造型。然而,它的难度却在于适应能力和耐力。马社火要求演员具有驾驭牲畜的素质和在马背上表演展示的技巧和气质。高台艺术对于演员的要求则更加严苛,要求扮演者身材轻盈,动作灵敏,最重要的是要有在高空坚持的耐力。

隆德县奠安、山河、温堡、沙塘、城关的一些农村,都是高台马社火的重要传承基地。他们最早最原始的表演节目是《八蛮献宝》,这是根据隋文帝招降西突厥、东突厥等8位藩王的历史典故改编而成的社火形式。每年正月初九,好多乡村的社火头儿就组织本村社火爱好者装扮成古代8位藩王的模样,向当地坊神和先祖进献各类宝物,也向乡亲们祝贺新年,表示吉祥。8位演员根据各人形象记载,化装成戏剧人物,穿上表示身份的戏剧服装,有的打着红花脸,耳挎张口髯;有的化成绿花面,戴着黑满须;有的头戴荆冠、雉尾飘逸;有的官衣风帽,道貌岸然;有的扎靠(铠甲)掩蟒(袍)、靠旗飘拂。他们骑上马、骡,再由两位后生牵引,在仪程官的带领下,随着锣鼓点子行走,挨家挨户拜年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程官所到一处,便挥动羽扇说仪程道吉祥:正月初九喜盈门/马队社火到你村/八王献宝道吉祥/今生今世走了一家又一户/一家更比一家富/马队踩出致富路/明年修起三层楼!

高台社火可是非同寻常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将原来供人抬的供桌改建在现代运输工具上,在卡车或拖拉机车厢内做一大圆盘,装上滚珠、齿轮,竖装一根铁棍做芯,焊接一个圆盘,利用力学原理,拨动圆盘使铁芯旋转升降。把扮成戏剧人物的小孩分别固定在上面,再根据剧情,使用道具表演,给人以真实、奇巧、玄妙之感。表演时人随车动,在行进中,人在机车上拨动转轮,整个高台便旋转起来,这时各种人物造型翩翩飞舞,频频灵动,令观赏者目不暇接。高台马社火多为戏曲场面,内容多为《盗仙草》《西游记》《关羽千里走单骑》《保驾二皇嫂》《三战吕布》《桃园结义》《白蛇传》等,总体上是扬善抑恶、祝愿吉祥。

这天全国各地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耍社火、观花灯、猜谜语、唱大戏等成了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主流。地处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也不例外,当日,在老巷子村前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携家带口,匆匆赶到这里观看社火比赛,脸上充满着无限的喜悦。由于隆德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工

作,当天的社火表演除了有新华社、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宁夏新闻网、新消息报、固原电视台、固原日报、固原新闻网等大批媒体记者云集隆德外,还吸引了银川、平凉和固原市各县区的一些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扩大了宣传面。

中午十二时许,社火表演在阵阵爆竹和礼花声中正式开始。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在家的四大机关领导以及劳模、老党员、妇女等各界代表在观礼台与数万名群众一起观看比赛。笔者拍摄过固原的社火、也拍摄过庄浪的社火,但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隆德的社火,感受有五:

其一,隆德县领导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社火表演中,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至始至终与群众一起观看社火,并轮番给社火披红给予鼓励。社火比赛的前一天,天公作美,降下瑞雪,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脚下,降雪量比其他地方多,县上组织干部职工和群众清扫了街道上的积雪,保证了社火比赛如期举行。这足以说明隆德县主要领导对沿袭了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使民俗文化在民间得到普及提高与传承。

其二,社火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来自全县各乡镇和企事业单位的9支社火队一路前行一路表演,尽显身手。社火队伍中有威武的狮子,灵活的巨龙,滑稽的小丑,跑毛驴、划旱船、扭秧歌等要有尽有。其中,高台社火、马(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社火、高跷社火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场面热闹,形式别致,独具魅力。在巡游的社火队伍中,一支高台马社火格外受到群众的喜爱。高台马社火把马社火的装扮融入高台社火之中,聚集了表演、造型、彩绘、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类型,成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并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三、社火参与人数众多,范围之广。除了各乡镇的社火外,还有机关单位、学校师生。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隆德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大宣传、大普及,相得益彰。

其四、观看群众多、秩序井然。正月十五各地社火表演出现拥挤、踩踏事件屡见不鲜,隆德县的社火表演虽有观众数万人之多,但组织者措施得力,公安、武警各尽其职,维持秩序,观众密切配合,没有出现骚动拥挤、踩踏现象。

其五、群众文明程度高。隆德县从正月初三就在县城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要是在其他地方花灯早就被人们“洗劫一空”,而隆德县城的花灯没有丢失一盏。社火表演过中除了指定地方燃放鞭炮外,没有在人群之中燃放鞭炮的现象。更让人赞叹的是,社火表演结 束后,路面上很少留下果皮、纸片等垃圾,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足以说明隆德县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成效。

综上所述,隆德县的社火在全市乃至全区都没有与之相比,“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殊荣当之无愧!当然,由此 ,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2015年3月5日

李栋

篇三:闹社火

闹社火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的老家杜曲都会举办热闹的社火活动。

正月十五那天,我们早早就出门去看社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们村的社火队伍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锣鼓队,伯伯叔叔们,有的敲大鼓,有的打小镲,“咚咚锵,咚咚锵!”大家整齐地敲打出一串串响亮的节奏,把鞭炮声都盖过了。紧跟着后面的是毛驴队,奶奶阿姨们,一个个穿着花衣裳,头上也插满了花,笑嘻嘻地骑在毛驴上,其实她们只是把布做的毛驴绑在身上,还是用自己走路,看她们一边骑毛驴,还要一边学毛驴走路,真有趣。看,齐齐姐姐来了,她头上带着漂亮的帽子,上面有很多红色的绒球,身上穿着大红的绸缎,满满地刺绣着五颜六色的图案,背后还插着四面红旗,脸上画了一层厚厚的油彩,扮的是戏曲里的”穆桂英“。她站得好高啊,一辆小卡车上,放着一个高桌子,“穆桂英”就高高地站在桌子上,真神气!后面还有,长胡子关公拿着大刀,可爱的小哪咤挎着精钢圈,举着红缨枪......都是小孩子装扮的,我和爸爸说,“明年我也要扮社火。” 后面还有划旱船、彩旗队、高跷队......看热闹的人,人山人海,把村里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大家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社火,是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是土地之神;“火”,是传说中的火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不仅热闹有趣,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年正月十五,大家一起来闹社火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