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走向远方为话题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9:35:01 体裁作文
走向远方为话题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以远方为话题的作文讲义

到远方去

——作文审题立意六步法

清朝王夫之曾经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好题立准意就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

一、两个目标

1、准确审题立意。

2、在关键部位展示自己的准确立意。

二、六个步骤

1.六个步骤:读 → 析→ 划 → 换 → 连 → 定

读:仔细阅读材料; 析:分析句间关系划:勾划关键词句;

换:换成隐性含义; 连:总结材料主旨; 定:依托主旨立意。

2.作文材料:

远 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第一、二、三步,“读”“析”“划”

第四步,“换”

第五、六步,“连”与“定”

材料主旨:

三、四个方面

1、题目:①依托材料; ②概括主旨; ③文笔凝练; ④富有文采

2、开头:①依托材料; ②点明中心

3、中心句:引用、化用、活用材料中的关键句反复扣题

4、结尾:联系自身,紧扣现实,照应开头。

四、两篇范文

五、修改交流

1、自己根据要求修改自己的题目、开头、中心句和结尾。

2、小组交流互评,看修改后是否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准确立意。

佳作欣赏:行者无疆

(借用余秋雨书名为题,既巧妙扣题又增加底蕴,一举两得)

每一片土地的风都是不同的,因为味道,因为心情,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余秋雨说:“行者独步

于遥远的旷野,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为后人踱步出一片无垠的疆土。”到梦的远方,追寻一种内心渴望的人生,路在脚下,永不停驻。(引用后转入自己对远方的解读——到梦的远方是为

追求内心渴望的人生,立论格调不俗) 到远方去,欣赏不曾望见的沿途旖旎风光。

看美丽的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麦吐金浪,丹桂飘香。走向远方,苏轼长吟“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波澜壮阔;诗僧雕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灵动自然;王

维书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凡是遥远的地方,都有美丽的诱惑,他们走出去,

像唐诗一场盛大的出走,到远方找寻诗意的人生。 到远方去,创造精彩纷呈的梦想世界。

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中说:“我相信,只要从心开始,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片崭

新的天地。”从哥伦比亚到谷歌,再从微软到苹果,跌宕起伏的人生却走出了灿烂与辉煌,只因他敢于

迈出第一步,走向未知的远方。当初面对谷歌实习的机会,他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终身教授的荣誉,

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即使远方的路布满阴霾,荆棘丛生也无需在乎。正如宗悫幼时曾言:“原乘长风破

万里浪。”心中怀有坚定的梦想,挣脱自我囚禁,去寻找美丽的未知,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永不停

驻,即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到远方去,让灵魂以自由的姿态出发。(三个分论点,都以“到远方去”开头,一气呵成而又极富

感召力)

说走就走,是人生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灿烂的自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在路上的形式重走

青春,一路搭车亦或徒步,在未知的征程上让自己的灵魂随时呼吸到最富营养的空气,品味到最新鲜

的阳光与晨露,背起行囊,奔向心中自由的世界。《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说过:“搭车,只是一种

形式,内心的勇气和对未知的渴望才是真正动人的地方。”生活是一条长河,奔走流转,对旅行来说,

这条河的归宿是海洋,因为那里的自由无边无际,而旅行真正的意义,是在万水千山中于内心找到真

正需要的东西,让灵魂向梦想出发。 有人说:如果不出去走一走,你或许认为这就是世界。远行者遭遇处处的难题,素昧平生的未知,只因为一个执着的梦。(回扣首段,深化主题) 走向远方,行者无疆。(前一句扣材料,后一句扣题目,言简意赅!)

远方的风景

(直接选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入题,正中靶心)

汪国真在一首诗中写到:“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用诗中的话引题开篇,巧妙灵动)远方,孩提童稚的眼神对长大的好奇与期望,是成长的少年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从孩提时代和少年时光两个角度阐释自己心中的“远方”,过渡到期望、梦想,与下文呼应)它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岛屿,吸引着我们步步前行。(运用比喻,形象地点明中心)

孩童时代,在远处,排成人字形的鸟类,认定那是南飞的雁,想象着自己迎来它们北归的时候,自己又长

大一岁的模样。而今,在不知不觉中就送走了迷迷糊糊的童年,过去的岁月早已和我相隔天涯,而小时候的回忆总有引人流泪的力量,如今的我们,在各自的角落,做着当下的一个自己。李欣频曾说:“我们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只是为了要习得一个看事情的新角度。”尽管长大后的自己没有想象中完美,却一直在向着梦想出发。在通往远方的路上,欣赏着独一无二的风景。

顾城说;“去寻找一盏灯。”小时候的梦想,就像一盏路灯,立在若即若离的地方,不亮却足以照亮前行的路。(运用引用、比喻的手法,点明梦想的作用。若将“前行”改为“去远方”能更好地点题)

长大后的自己为远方勾画着蓝图。班超曾投笔从戎;“大丈夫无他智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

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青春年少的我们对未来充满着幻想,和班超同样有着勃勃雄心,向往着远方的另一片天空。渐渐地步入成人的殿堂,青春年少的时光,稍纵即逝,年轻时候幻想的远方在生活的摧残中,或许挂满了污垢。现实,让人不得不去做出改变,不得不去适应,去适应那原本不属于我们的世界;去改变,去改变原本属于我的一切。可那些梦想,它们并未荒老,依然是一盏明灯,闪闪发光。就如孔子,周游列国,终不见用,可他的思想和学说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远方并不一定要到达,但是一步一步地靠近。

周国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十四岁的时候,没有理想,那他一定庸俗的可怕。”远方的风景,也许处在一个永远到不了的距离,可追寻路途上的经历,未尝不是一种享受。(用远方的风景即使可望而不可即也是种享受,进一步说明远方的魅力之大)

远方的风景,就留在那个恰到好处的地方,向着梦想出发,领略别样风情。就如汪国真所说;“即便远方的

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回扣首段,用诗中的句子收束,首尾圆合)

高考作文兵法——绝妙开头

有人说:“好的开头,有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叫人一见钟情。”明代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即开头要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震,由此可见开头是考场作文最受阅卷老师关注

之处,开头的好坏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阅读心理,影响着作文的分数,万万不可敷衍了事。而应尽量

写得简洁些、新颖些、别致些,力求做到醒目精俏,力求做到“雏凤点头 一鸣惊人”!

失败“开头”的表现

一、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表现为偏离题意,另起炉灶等。

二、千呼万唤不出来。表现入题太慢,乱兜圈子等。

三、追求花样弄巧成拙。表现为故弄玄虚,形式大于内容等。

四、简单平庸枯燥无味。表现为语言贫瘠,思想幼稚等。

五、堆砌名言乱丢书袋。表现为不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

绝妙开头示范

1. 引用名句

引用名言警句、谚语格言、诗词歌赋、成语广告,既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丰富文章的文化底

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也可以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功底与不凡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集

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开篇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①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确,人生的一切魅力都是由光明和阴影共同构成的。

然而,我们毕生寻觅的只是光明之下的欢乐、幸福,却不知,阴影之下的苦难和泪水也是人生的一笔

宝贵财富。 (2010山东卷《阴影之美》)

(2011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

③“天下不当死而死,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于我辈者能忍之乎?”林觉民理智地分析了

国家阴暗的现实,用生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猛力向前担当责任时,若有“应

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的理智,则终有成功之日。 (2012山东卷《担责任,用理智的肩膀》)

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隐于青山绿水固然可以获得精神的超脱自在,但这世界

需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担当。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恬然归隐的思想贯穿始终。沉醉于湖光山色,令人向往,却缺少了心怀天

下的担当。 (2012山东卷《莫隐逸,勇担当》)

⑤如老舍所言:“生活是种律动,有光有影,有左右有,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

② 世界需要天真。沃尔特·迪士尼说:“我要唤起的是这个世界正在泯灭的孩子气的童真。”

里。”并不只有狂风暴雨中的搏击,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微”中更见生命的光彩。 (2013临沂一轮《微》)

2.运用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

① 愚者说:我是一只小小鸟,无法飞越沧海。智者云:我是一只雄鹰,定能翱翔于天际。失败是

弱者的无底深渊,却是强者奋斗不息的动力。是强者,就应担当起责任,面对挫折,亮出自己的剑:

狭路相逢,勇者胜!(2012山东卷《担当责任,亮剑人生》)

当下社会,有些现象的确应遭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然而,叫嚣和指责是弱者的行为。真正的强

者会去思索如何挽留渐行渐远的道德遗风,会去考量如何重建天下一家的治世太平。

(2012山东卷《你我改变中国》)

③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

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所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

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说“不”。(2008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3.整散交错

整句具体表现为使用了排比、对偶、反复、顶真、回环等修辞格的句子。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② 我们身份普通,力量微薄,但这能阻止我们成为强者吗?不,中国的改革,应由你我来推动。

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使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最容易受到读者青睐,阅卷场上

会把已经有些疲倦的评卷老师带入到一种非常美妙、充满浓情的世界,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但运用

这种形式应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重在内容的深刻含蓄。

①其实,最微小的才是最高贵的。

大地正因微弱生命的点缀,才得以展现它的生机勃勃;天空正因为微小景色的装饰,才得以炫耀

它的湛蓝深邃;大海正因卑微生命的存在,才得以充满神秘??世间万物无不是在微小处创造它的伟

大。其实,最高贵的就是最微小的。(2013临沂一轮《微)

②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

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

的心灯? (《心星点灯》)

③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

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4、运用比喻

可以寓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① 培根说:“一切幸运,并非不暗含哀伤;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光明与阴影,如人生的两

(2010山东卷《光明与阴影》) 个侧面,像一尊雕塑,一幅油画,人生在光明与阴影的变化中才得以完整,得以成就其大美。

② 为灵魂铸起责任的高地,心怀责任,方可破釜沉舟,直挂云帆;为生命化一次责任之妆,哪

怕山再高,也不妨心中的白云飘过。

托尔斯泰曾言:“为灵魂建一块高地,你才能俯仰尘世,从容自信,有所作为。”所以心怀责任,

即使困难丛生,也挡不住一腔报国为民的热血。

(2012山东卷《为灵魂铸起责任的高地》)

③ 人如水中之鱼,游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命运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微微跳动。

虽言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变桑田,却终会有记忆的港湾中停靠着的那些无言的心灵之船,记载着

它们的伟大,传播着它们的精神。

让记忆的洪流为那些伟大的心灵作证,让真正的伟大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2007山东卷《记忆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老去》)

④斯黛莉在《古墓倩影》中常说:“看一粒沙中的世界。”沙子,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那意味着什

么?沙漠中的一点金光,城垣中的一颗米粒??然而一片沙子造就了塔克拉玛干,一堆沙子筑成了万里长城。

我们诚然进入了“微时代”,这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时代,这是一个“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2013临沂一轮《微》)

5、巧用问句

反问、设问等均有发人深思的效果

①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入手的。所谓“孝悌,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亲亲与明理》)

. ② 如今的社会,“微”字盛行。微博,让生活浓缩于只言片语;微电影,让每个人都有了“明星”机会;微小说,更是让忙碌的人们“快”意的享受文字的盛宴。

只是,在享受这些方便的同时,可否也想一想,我们的文化是不是

走向远方为话题作文

也被人们微型化了?

(2013临沂一模《微》)

③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便是宽容。当蜜蜂带着尖刺杀来时,植物却用花儿来迎接,植物的宽容使他们实现了双赢,既传授了花粉又采集了蜂蜜。动物如此,更何况人类?只有宽容才能成就和谐世界。(2012临沂一模《宽容成就和谐世界》)

④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

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魂兮归来》)

⑤ 吵吵嚷嚷的都市生活,纸醉金迷的奢侈享受,有没有腐蚀你的坚韧之志呢?挫折磨难,批评打击,有没有削减你渴望成功的斗志呢?如果你正为生活奔波,为理想奋斗,却无奈遇到层层险阻,那就先停下脚步,且听我说一句:

若有坚韧之志,心不死,必有成功之时。(2012山东卷《以坚韧之志待成功之时》)

6、背景或现象引出

在一开篇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现象作为背景,引出下文。

①夏蝉欢唱,草木葳蕤,这是生命的绿意,是无限生机涌起的快乐。步履漫漫,冥神惬想,这是生活的绿色,是恬静心中跃起的悠然,绿色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微力量”将造就一个非凡时代,充满爱和关怀。

(2010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② 鸢飞于天,鱼跃于渊,沧海桑田,物转星移。历经几千年,时代在变,人亦随万物而变。然而,不变的是我辈担当起中国改革发展的重担的使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更是让灵魂站立成树、让祖国站立成树的决心与信念。

(2012山东卷《让灵魂站立成树》)

③ 当城市竞相表达对美少年的顶礼膜拜,当社会竞相奉献对娘娘腔的崇拜,当苟且变为一种时尚,当软弱成为一种潮流,这个时代的青年变得脆弱了。青年人应当充满激情,充满壮志,充满霸气,以青春之自我,创建青春之人类!

(2012山东卷《以青春之自我,创建青春之人类》)

④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速的、快节奏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停下来,品一盏香茗,翻一本古旧的线装书,这种微小的幸福似乎离我们很远。同样,在这样一个物质的世界,成功的背后往往会被跟上耀眼的光环。人们越来越多地会去关注那巨大的成功,却忽视了微言行的力量。 (2013临沂一轮《微》)

7、用呼告,亲切动人

篇二:走向远方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汪国真说:尽管人生苦短,道路漫长,但我们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请以“走向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出发

1018班 吴佳冰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无论青山绿水,抑或戈壁沙漠,太深的流连与沉湎将成为一种羁绊,不仅束缚你的双脚,更会束缚你的未来。于是,我喜欢出发。

喜欢出发,想见大山的巍峨,想见大海的浩瀚,想见大漠的广袤。即使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

很欣赏汪国真的一句话:“关于生活,我想,眼泪里泡过的微笑更晶莹,惆怅里沉淀的歌声更动听,寂寞里凫出的孤独更昂扬,迷惘中走出的灵魂更清醒。”

人生路太长,不尽平坦。一路的磕绊,总容易让我们迷失。然而,这才是生活。什么样的境遇都不能将你打倒,做个强者,整理行装,微笑出发,路上荆棘满布,有青春为伴;远方黄沙漫天,与成长相连。

即使受了伤,也不让泪水遮住我的脸,把泪水揩干净,用微笑的曲线迎接新一轮的朝阳;

即使迷了路,也不让忧伤充斥我的心,月亮终会升起来,我

们也总会知道正确的方向。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从沼泽中寻找真理,从芬芳里捕获诗意,从玉兰飘香的树下和野狼出没的荒野,探寻生命的全部意义”。最终,我们懂得了“眼因流多泪水而益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益愈温厚”的真正内涵。

我们学着忍受孤独,学着视孤独为心灵的遐思,饮一杯孤独之酒,出发在青春之路,有忧伤为我祝福,有梦想与我作伴,我并不孤独。

出发,我们走着,一天又一天,听风传递着雨的消息,听雨敲打着湖的鼓面。那些或模糊或清晰的履痕记录着我们的成长。

出发,我们走着,一年又一年,看春打破冬的沉寂,看秋沉淀夏的火热。那生命的色彩,终会被我们描绘得绚丽。

喜欢出发,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去,从黑夜到黎明,从黎明到白昼。信步于朗朗乾坤,感受“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活力;遨游于茫茫大海,体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展翅于湛湛苍穹,义无反顾地向着九万里的高空出发!

远方有一场春暖花开

1018班 曹雪

听说,远方有一场春暖花开。“闲观好山当户碧云晚”是那里的美好,“静赏古屋贮月松风凉”是那里的安宁。

听说,走向远方的道路艰险而漫长,可那又怎样呢?我们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塞,踏过孔子脚下飞逝的东流之水,走向远方,步履坚定,终会迎来我们所向往的春暖花开。

杜甫选择了走向远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惨飘零无法磨灭他的信念;“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流”的悲凉孤苦无法改变他的志向;“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病痛与窘境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执着的走向远方。一只小船,一席凉被,颠沛流离中诗人的生命在发光,从此,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贤。他的这一场跋涉或许苦涩孤独,但当他还原了历史本相与民生疾苦而抵达了远方时,那一场春暖花开铭刻在历史的书页里。

李白选择了走向远方。纵然是“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重重困难也没有使他停下脚步,他执着的走向远方,

那飘逸洒脱的身影屹立在历史的星空里。

苏轼选择了走向远方。“故国神游,多情应笔我,早生华发”的伤悲没有阻碍他成为“竹枚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他执着的走向远方,用豁达、大度与智慧书写人生。

古往今来,有些人跋涉千山万水以抵达春暖花开的远方,也有人畏葸不前而止步于荒凉的路途。其实,只要咬紧牙关多坚持一会儿,就会发现原本束缚你的痛苦是会慢慢消失的。

走向远方,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精神,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英勇顽强。

听说,远方有一场春暖花开。如果你向往,那么请坚持。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计60分)

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

篇三:“走向远方”讲评

“走向远方”讲评

作者:伍福常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3年第07期

【作文题】(湖南省长郡中学及合作学校2013届高三第六次联考)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汪国真说:“尽管人生苦短,道路漫长,但是我们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请以“走向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写作指导】

由于汪国真的诗歌语言非常含蓄、凝练,且充满哲学意味和思辨色彩,阐述了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因此,考生必须认真审读材料的内涵,吃透命题意图。如何才能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这是一个转折性复句。我们既感慨人生的短暂,没有好好珍惜光阴,又心忧人生道路的坎坷、艰难、曲折、漫长,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迈好人生的每一步,坚定而执著地走下去,走向梦想的远方。或许这一路崎岖不平,或许这一路艰辛孤独,但我们依然要不停地走下去,走向生命的阳光地带。同时,考生应该看到“走向远方”是命题意旨的落脚点,“远方”是个比喻,指一种梦想、理想,走向远方就意味着为了远方的梦想、理想,我们不能徘徊踌躇。诚如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远方的路虽然千里迢迢,但我们只要勇敢地闯一闯、搏一搏,或许就会收获精彩而亮丽的人生。

【作文示例】

十七岁那年远行 刘杰

我坐在河岸上,深埋着头,披散的头发遮住我的眼睛。我知道,这条河从此属于我,当我的眼泪滴进水中时,小河从此便有了我的眼泪的涩味与忧愁。

“你这个女孩为什么坐在河边?”一个散步的老人站在对岸问我。我擦干脸上的泪痕,扬起脸:“没事,不要担心。”他有些诧异地看着我,又似乎理解地说了一句:“没事就好。”然后背着手走开了。

我不想再哭,不想回去,也不知道去哪里。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决定沿着这条陌生的河往前走。一条河的故事很长很长,它始终奔腾着走向远方,沿岸有不同的风景。我喜欢这样不知该走向哪里却永远有一个不变的方向的旅途。它给我想象的快乐,不至于让我惶恐。我的十七岁快来了。当我还是抱着童话书的脏兮兮的小屁孩时,我盼望着我的十三岁、十五岁。而现在,当很多年后回忆起我的青春,我那张扬又压抑的青春,我会说,十七岁那年,我远行。远方,远方,我的心底回荡着这个词。远方是多远呢?它不在黄昏时最后的阳光眷恋拥抱着的小镇,不在我站在最高处看到的那座最孤独的远山,不在那条孤独延伸的铁轨和呼啸着离开与告别的火车,它在我的脚下,顺着这条河清澈的步子和温柔的曲调。它渐渐地在我眼前展开无限可能,在我的眼眸深处打开桎梏,释放我的生命。一个广阔的崭新的天地任我遨游,自由自在。从此,我的生命与世界紧紧相依,开始了真实的存在。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但是我在路上,在广阔的原野融入苍茫的日照。

,我就这么走着,沿着河的轨迹。刚才的压抑悲伤似乎也被流水冲淡,心开始变得清明。路边一座奇特的建筑映入眼帘。我好奇地走上去,原来是座庵堂,门紧锁着,对着一片荒凉的坟丘。也许这是某种隐喻吧。我正想要离开,却被一个面善的老婆婆叫住,她问:“妹子来还香吗?”我摇摇头,说:“路过,不过,门锁了。”她留住我,“来了,就进去磕个头,许个愿,看你还是学生样。”她打开门,我走进去,像个无知的闯入者,庵堂里的宽敞和静穆给我一种宁静的感觉,我抬头看着佛,慈悲的佛,不知曾有多少善男信女匍匐在你的脚下。我想着自己,拜了拜,然后走了。庵堂的婆婆说:“妹子要努力读书啊。”

我突然想走回去。这是一场远方的放逐,而我要做的是追逐远方的地平线,多浪漫的词。地平线在远方,希望在远方,而我,努力在追。

我知道,当我回忆我的青春时,我会说:

十七岁那年,我远行。

[点评]

本文是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文章,它紧扣了文题,显现了走向远方的思想斗争,最终走向遥远的目标。从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的思想,读到文字的灵动,读到徐缓的美感。

一、紧扣主题,思想有深度。文章以“我”十七岁追寻梦想为切入点,表达走向远方的理想。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的悲戚、哀伤、压抑、忧愁都是现实无奈的反映,但是“我”不放弃对远方的梦想,庵堂中的老婆婆指明了我走向远方的必备条件,那就是带上知识。全文写得委婉,超越了一般人的认识层面,有思想深度。

二、语言富有表现力。全文体现出作者不俗的语言能力。例如:“它不在黄昏时最后的阳光眷恋拥抱着的小镇”这句中“眷恋拥抱”很有表现力。“门紧锁着,对着一片荒凉的坟丘”意境凄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