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5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01:35:12 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500字)作文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青少年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可对其他人带来好处。
年轻人应该多阅读。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通过阅读,青少年可以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打个比方,日本人就是一个好的例子。第二世界大战后,日本惨败。当时的日本非常的无助,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日本的人民都非常勤于阅读,不管是在公共场所,餐厅或是交通工具上,都能见到他们手上持着一本书。他们对知识的热爱,换来了今天的日本。总之阅读可以带来好处,甚至能改变一个国家。
接着,青少年应该参与课外活动。参加了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不只可以有机会发挥青少年自己隐藏的才华,也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如果青少年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青少年有可能把自己涉及到社会的负面问题。参加课外活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青少年应该多多参与课外活动。
最后,青少年应该交一些胜过自己的朋友,不管是运动还是学越方面。只要和他们相处久了,发现自己因为某方面的才华不够深,跟不上话题就会唤起我们华人血统里的好胜心,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赢过别人。通过交优秀过于自己的朋友可以使青年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作为总结,青少年应该实践以上的方法以便保证自己更光明的未来。
篇一: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研究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思考生活,抒发情感,提升人生境界是新课程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对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寻找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能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将达到一定目的:在写作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相当丰富,写作兴趣与自信、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之外注重学生写作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能够得到综合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谓不高,农村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距离这个要求差距尚大,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就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现状调查及分析
我们确定调查方向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先后走访教师,学生家长,并对学生作文进行卷面评析,向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显示如下结果
1、中学生理应完成了小学教育,具有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对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408人作了如下调查:
(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30%的学生喜欢作文,能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45%的学生可以想方设法完成作文任务,但对写作不大感兴趣。25%学生采用照抄的方式完成作业,说起写作感到非常头痛。
(2)、谈到写作难的原因,绝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说来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编”出来的,“编作文”竟成了学生的口头禅。
大部分只保持在及格成绩的范围内,还有一部分处在低分区。在之后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作文表现出明显的感伤情调。
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羡慕那些写好作文的同学,就是学不来。”只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一部分内容。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厌弃作文,一接触到作文,就不知所措。和学生在一起也谈到作文之外的写作话题,有个别学生提到有写随笔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但都限于对生活琐事的照搬照抄,缺乏对生活体验的情感性、艺术性的提炼,致使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3、我们跟语文教师多次探讨作文难的问题,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最普遍的现象是语句梳理上的问题,学生不善于调整句子结构,即使一篇内容很不错的文章,读起来艰涩难懂,不知所云。甚至于错别字多,文理不通。
(2)、有些学生的作文洋洋洒洒成千字,却又没有实在的内容。全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东拼西凑的。至于情感抒发,思想评议,毫无边际,总之是空洞无物,缺少生活。
(3)、即便是一些平素老师称道的好作文,读起来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类型的作文,又多半是套文。全篇文章无论是句型还是语气缺少连贯性,斧凿痕迹太重,让人产生小作者游离在自己生活之外的感觉。
(4)、也有一些很不起眼的作文, 倒也有几分生活的真实,只是由于语法不通,首尾不能兼顾,或者段落错位太大,难以修改,被老师忽略了,被小作者自己埋葬了。
(5)、从学生的作文中很难体会到实际的生活。本来的生活总是实实在在的,而在学生的作文中被毫无根据的理想化了,云里雾里,是是非非,理不出头绪。
(6)、由于学生对标题理解上的错误,形成作文主题背离现象,即文不对题。这种现象虽说较少,但也是一个只得注意的问题。
4、之后我们走访了部分学生家庭,了解到学生作文差异形成的原因,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些学生喜欢读课外书籍,或多或少在语言上、结构上受其影响,作文语言有一定特色,结构作文的方法也较灵活。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剧,或是动画影片,表现在作文上想象力比较丰富。有些学生侧重于理科,平素也沉默寡言,说到写作文,就不知从何处落笔。
以上是通过各种途径所掌握的,有关学生作文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此我们做了认真的分析,归纳几点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1、从教师的层面来看,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语言功底相对较差,也没有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本身缺乏一定的作文能力,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很难对学生有作文方法的指导。
2、从学生的层面来看,学生作文不是从书写真实的人生感受,或是对生活现象的褒贬出发,更不是从提高写作技巧,写作能力的目标出发,只在于完成一次写作任务,至于质量如何很少有学生能顾及到。
3、从作文教学的层面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写”相互脱节;在阅读教学中未能渗透作文教学,使学生的“学”与“用”不能衔接。导致学生作文出现生搬硬套,胡乱成文的尴尬局面。
4、从作文评价的层面来看,教师评阅学生作文缺少“下马观花”的态度,至于评语往往是千篇一律,“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等等。缺少激励性、指导很难有效的发掘学生作文的潜力。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从教师素养、课堂教学、课外练笔三方面,提出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三、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关键在教师
作文教学比不得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与阅读教学有所不同。作文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像数理化学科的做题有明确的答案,一切都是未知的,面前所有的路都是模糊地、不清晰的。然这条路却是富于情感、引人入胜,而又充满冒险。或许荆棘丛生,或许鲜花盛开,引领着一颗颗心灵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那么,作文教学的引领者更应具备这种不断求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同样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者的要求。
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起码自己要有一桶水,你只有一杯,拿什么给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教师有一“河”水,一“湖”水。因而语文教师知识素养的再提高,教学技能的再提高,是保障教学质量提高的前奏,也是作文教学有效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得到发展的保证。为此我们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在梳理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补充新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应该是具备的。但是近几年来的青年教师,在校期间的学习,未能对知识融会贯通,遇到问题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以做到全盘的、灵活的思考和处理。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本应是教学的中坚力量,却由于繁琐的其它事务,荒于知识的更新,沿用着陈旧的知识理念。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功利性,缺乏长远的思考。为此我们大力倡导教学中的学习,向教师推荐具有人文性,科学性的书籍。在学习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营造一支群体的,具有协同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性意识的语文教师队伍。
2、在教师中开展业余练笔活动,增强教师写作能力。面对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表现在口才上,还要表现在文采上,就是说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如果一个教师自己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如何教学生,岂不是空口无凭,又怎样去要求自己的学生呢?当然这不局限于下水作文,作为教师应时时有动笔的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嬉笑怒骂皆可成文。久而久之,习惯形成,出口成章也绝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了。
3、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新课改的长足发展。农村教师在观念上往往落后于城区教师,一方面是由于信息闭塞,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山区落后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情感上的压抑、思想上的惰性。教师本身就缺少了一种自主的探索精神,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国寡民”意识。即使出现几个不甘于寂寞的年轻教师,一旦“走红”,又先后调进县城中学,曾被掀起的一纹波浪很快平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带动教师学习近年来论述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并推荐阅读《聚焦新课程》、《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等书。首先得到年轻教师的认同,逐渐获得中老年教师的支持。到目前,教师发表论文
几十篇,课堂教学也是活力无限,那种沉闷的,压抑的课堂气氛已荡然无存,代之以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活泼的教学氛围。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重点在课堂
课堂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潜力的发掘,要善于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情趣,感悟生活哲理。其次要有写法的指导,并且是具有一定目标,循序渐进、螺旋式发展的作文写作方法。同样不能忽视作文讲评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1、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说。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的来源在于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在于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感知。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到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积极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领着学生走进了生活,体验到生活真切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故作姿态的“无病呻吟”,就能将学生从“无话可说”的状态中解救出来,到达“有话要说”,非表达不足以平静心情的强烈倾诉状态。这样对学生来说,已经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2、学会构思,教学生该怎么说。既然解决了写什么,就有一个如何写的问题。学生喜欢看一些作文技巧一类的书,究竟有没有用,我想作用不会很大;老师也常讲谋篇布局、详略得当、调整语句、首尾呼应,这些有没有用,作用一定是有,就看能不能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其实语言有一个习惯的问题,有时候你听学生间口语交流,很生动,也很风趣,如果你让他将这些话写在作文上,就完全变味了,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运用生活语言。书写生活,书写人生就要有真情实感,而生活语言最能体现这一点。至于其他作文技能,完全受益于平素的阅读教学,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知、体验。因此说来,阅读教学应体现一定的作文教学,这两者又是互补的,理解与写作是分不开的。如语言的简洁,细致,平易、情感等特点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中,才会被学生理解,也才会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
3、发展个性,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打开学生作文,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是千篇一律,这是最让老师头痛的事。但仔细一想,这“一律”中也略有差异,有些结构较好,有些选材恰当,有的语言有特色等等。这就给作文教学留出了空间,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空间,在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弥补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会看到百花盛开的景象。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异军突起”的现象,平素一个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偶尔写出一篇很独特的作文,老师也会产生错觉,误认为抄袭。这时候需要教师冷静的看待问题,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而不凡的一面,如果合理引导,或许他以后的作文会更为出色。
4、科学评价,指出努力的方向。作文的评价产生在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的基础上,科学的评价更是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有些教师喜欢详批细改,眉批、行批,样样俱到。试想学生拿到这样批改过的作文会做何感想,已是面目全非,有何兴趣再去重读。如果教师能从学生作文中发现一两处优点,一两处不足,把改正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又会如何做呢?作文评价要从激发兴趣入手,逐渐的从评价作文上升到与学生心灵的对话,留给学生作文发展的时空,指出发展的方向。学生就能将作文作业发展为写作爱好。
(三)、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在课外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完全靠课堂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写作水平,就需要靠学生的自主写作。
首先,课外阅读是作文写作的有效途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只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将课外阅读作为写作的铺垫。在学生阅读文章前,教师首先要设计出与文章紧密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阅读时注意力会相当集中,有目的地寻求答案,并在寻找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这一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此外,教师要把握学生的阅读动向,抓住时机,及时点拨,使学生将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
其次,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写作的良好素材。诗仙李白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多首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爱国诗篇。没有阅读和生活作为源头,任何写作都会显得苍白。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中变化的人、变化的事,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才能使学生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才能使学生在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正确的写作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道理就在其中。
再次,提倡学生自主命题,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生活随笔,读书笔记,尽量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放飞想象的翅膀,驰骋思维的快车,书写自己美丽的人生。
最后,学校、班级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举办作文大赛,书信大赛、通过组织课外文学小组等活动,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他们以展示个性风采的机会。教师对喜欢写作的学生加以指导,让他们有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来带动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求得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
篇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立意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立意能力
摘要: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中学生作文的必备环节,但如何使文章立意高远,却是大多数中学生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为此我结合实例浅谈自己的几点要求:立意要正确,立意要深刻,立意要新颖,立意要集中。
关键字:立意 正确 深刻 新颖 集中
俗话说:“做文如做人”。人重在有灵魂,文重在有思想。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又叫立意。也就是要根据命题要求对自己所占有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中开发、挖掘那些最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点。一篇文章的立意与作者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生活经验、思想方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它是文章的灵魂,决定整篇文章的命运。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做到立意高远呢?这是许多中学生作文时很难把握好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认真斟酌,仔细推敲。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这么几点要求。
一、立意要正确
立意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高尚与庸俗之分。中学生作文在这方面的常见病有①观念陈旧甚至迂腐,以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成为错误的观念。②心态扭曲,以丑为美。例如:有的学生赞美友谊以帮助群殴为依据。或写与同学竞争,由开始的自卑变为后来的打击、报复,最后因报复得逞而流露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等。③情感迷茫。全文只是失落悲观情绪的展示,看不到健康心态指导下的行为转变。因此文章的主题需要展示观念正确、情感健康的自我。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择能彰显真、善、美的内容。真的、善的、美的事物和观念是健康思想最直接的载体。如果真假不辨,善恶不明,美丑不分,自然就不是健康的思想。文章要体现真善美,并非假恶丑的内容不能入文,只是必须表明自己的正确立场。其次,培养乐观、积极、进取的态度。再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即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看世界,反对封建迷信。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指要以无私奉献为荣,以自私索取为耻的人生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对是与非、主与次等进行判断的内心标准。
二、立意要深刻
立意正确也可能平淡浅显,我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挖掘出蕴藏在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才会使文章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比如《皇帝的新装》原型本来是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其新装的特点是:凡私生子都看不见。就其立意看只不过批判了一下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而经安徒生改编后,文章的主旨直接将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
三、立意要新颖
文章立意贵在创新,要尽可能写出别人未曾说过的认识,即要善于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其方法有:
1、大题小做,立意显真情。
“大题”的“大”指文题的立意高远,“小做”中的“小”指选取的事例小,角度小。即善于从生活的琐事中挖掘出意义高远的情感、哲理或精神。要写大的主题选择的内容不一定
是大事。只要我们善于透过表面看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写出好文章。有时,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声轻语,一个微笑都可能有着丰富的内涵。“大题小做”往往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我的一个初二学生的习作中曾有这样一段:“‘啪’,饭桌上正吃得投入的我被惊了一下,抬头一看,原来是母亲夹菜时不小心掉了一条胡萝卜丝,正掉在自己的大腿上。母亲没有说什么。可我心想:‘哈哈,你也有栽在我手里的时候,平时老跟我说:‘粒粒皆辛苦’,今天看你怎么办。’母亲一声不响,慢慢的伸出筷子,不动声色的夹起那条萝卜丝,我心里说道:‘怎么?要消灭证据?像我平时那样?可是我已经看到你喽。’只见她慢慢夹起,慢慢的送进口里,嚼嚼,咽了。‘啊?’我一惊,赶紧把碗搂在胸前,低下头,微微张开手,把藏在手心里的萝卜丝偷偷塞进嘴里。”由于作者善于观察,感悟生活深刻,从小小的生活细节中,就显出母亲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所以,要做到从小入手,以小见大,就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感受生活,还要善于开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是有价值的,自己的思想是高尚的,那么,他的写作源泉就不可能是枯竭的。并且也只有体现自己真情流露的文章,才是独特的,感人的,成功的。
2、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
写作文要学会多向思考,即对事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思考,选取与众不同的角度去写作。而不是将思维停留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某个角度上。应心鹜八极,思接千载,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例如我初三的一个学生在一篇以“老鹰将自己羽翼刚满的幼儿一个一个扔下山崖,以锻炼其飞翔”为材料的作文中,他避开大多数同学选择的大谈母爱之伟大或教育之有方。而以《感谢你遗弃了我》为标题,以幼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艰难而困惑的成长体验。角度非常独特,这同只会顺着作文话题去写的学生相比就是一种敢于创新的表现,也是他的文章出彩的原因。
3、反面着笔,立意求深刻。
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往往具有两面性或多重性。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解决办法。而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兴趣,从反面着笔,反弹琵琶,却能显出新意,使情节变得曲折,主题新颖而深刻。例如我曾出过一篇以“关注”为话题的作文题。一个同学却拟题为《不要这样关注我》只看标题就给人一种新奇之感,勾起读者好奇。别人都赞美“关注”,渴望被“关注”,宣扬被关注的幸福、美好体验,她为何不要关注?原来她写了自己一次放学回到家后看到的一幕:父母正在自己的房间中搜查早恋的“证据”,以关注“我”的成长。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感。从而发出了“不要这样关注我”的呐喊。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都是因为她善于反面着笔,反弹琵琶的结果。但反弹琵琶必须注意不能诡辩,不应钻牛角尖,它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为基础。虽表面上看违背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却能“逆理”而“成章”。
四、立意要集中
立意要集中,指文章所确定的中心要鲜明,不含糊,不遮掩。要重点突出,不零散,无斜杈。否则就会出现部分或全部偏离主题的现象。比如我曾安排过一篇以“有家真好”为题的作文题。其中有这样一段提示语:“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
国。”于是,有的同学在一篇作文中分别写了自己家庭中的故事,学校里的故事,以及发生在校外的社会上的故事,从而反映学校、集体、祖国都是自己的家。自己觉得内容挺丰满,扣题挺紧密。其实却犯了主题不集中的错误。有的甚至出现部分偏题。这时,无论故事多么精彩,语言多么优美,也成了一篇失败的文章。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说阅读是对信息的吸收,写作是对信息的反馈,二者相辅相成。从能力构成上说,写作占有语文学习四分之一的分量。而在中考试卷卷面及分值上,写作几乎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要重视做文。而写作不仅是使语文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社会生活认识的反映,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写照。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必定是一个高尚的人,而一篇有高远主题思想的文必定是一篇高水平的文。所以作文重在立意,立意需要巧妙构思和广泛的积累。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在这一方面不断进步。
浅谈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创新方法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培养学生写作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语言的表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的。”可见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确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在考场上,我们掌握一些有关的语言技巧,也许你的文章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运用修辞添魅力
修辞是一项富于实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运用比喻,语言就会更加形象生动;运用拟人,文字会更加亲切活泼;运用排比,语句会更能韵律和谐;运用夸张,内容会更显得幽默、、、、、、这样,文章能平添几分与众不同的笔触。
如一位同学在《关心》一文中,是这样描写地球的:
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绿荫如盖的大地,是她美丽的肌肤;浩瀚无垠的大海,是她美丽的衣裳;交错分布在她周身的江河湖泊,是她奔腾不息的血管。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的关心。作文时,我们应尽量发挥自身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学会把修辞手法恰到好处地引入文中。
二、善用名言增文采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经历了历代时空的检验,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我们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写勤奋之类的文章时,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谈思想时,可以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要颂扬人物品质,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在《春》一文中便有这样的话: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在这里,朱自清先生古为今用,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拂面的柔和、飘逸和清新之感。
如一位同学在《赏菊》一文中,是这样结尾的:这时,我再也忍不住,念出陈毅将军的《秋菊》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作者语引用陈毅将军的《秋菊》一诗,深化了文章中心。把秋菊“傲然挺立在风霜之中坚强不屈的精神”,表现得更为深刻,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审美情趣。
三、巧用幽默出生气
看电影,大家喜欢诙谐有趣的;同学中,会调侃的最有人缘。写作文也是这个道理。许多佳作,往往写得意到笔随,甚至在稍稍闪出的那么一点点不正经时,文章却顿然有了生气。
一位同学在《老师,你好》一文中,是这样描写老师的:
我班的化学老师干瘦,就如一个试管,实在标志的很。他虽然年逾古稀,但头发比FeSO4还黑,
眼睛含有丰富的H2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伙送他一个雅号:“老顽童”。
这段文字以漫画的笔调勾画出了化学老师的形象,风趣中跳荡着一丝叛逆,幽默中蕴含一缕真情,巧妙地扑捉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了作者对老师难以抑制的喜爱之情,其鲜明的语言个性可见一斑。
另外,还可以通过反语或褒贬义词的活用来产生幽默感,达到一种讽刺效果。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谓是巧妙绝伦的了。例如:《拿来主义》中“算是一种国粹”、“发扬国光”。《藤野先生》中的“实在是标致极了”等等,都淋漓尽致的嘲讽,使人发笑,思之回昧无穷,朱自清《背影》中的:“哦,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作者巧用反语,悔恨自己太笨,不能体会父亲的深情。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着父子间深厚而真挚的爱。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确,文章有幽默式的语言写生活,诉真情,引人入胜。
四、活用歌词求情趣。
生活中,一些俗语,顺口溜、歌词等,都极富生活情趣,尤其歌曲,早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各种各样的歌曲也不时地飘荡在我们的耳畔,我们灵活地把它引进到作文里,会显得很有意思。如写母子亲情的文章,开篇可以由《常回家看见>>引出;写见义勇为的事迹,结尾时不妨来一曲气势磅礴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文字既新颖独特,又含蓄地表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曾有一位同学在《同桌的你》一文中,就引用歌词开头的:
“今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 你是否还惦记,曾经爱哭的你,??”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我的脑海中不禁闪出了那个:鹅蛋般的脸蛋,束着两马尾辫,一身白裙”的她。
这段文字引用<同桌的你>这首歌曲开头,既符合题意,又顺其自然,更增添文章情趣. 另有一位同学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引用歌词结尾,也是别具一格:
关上计算机,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忽然,心中响起<真心英雄>动人的曲调来.不经历风雨,.怎么风彩虹?”聋鲲这个聋哑人从奋斗到成功似乎给了我力量,使我拿起笔,又埋头做起了刚才还懒得翻的练习册.
这首<真心英雄>给予了小作者巨大的力量,激励他奋发向前.文章引用歌曲深化主题、水到渠成.
可见,作文中引用一些歌词,不但可使文章语言流畅,充满情趣,还可使文章突出中心.
五、恰用广告语表奇意.
时下,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广告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了.诸如报刊,电视,广播以及街道墙壁,公共汽车等等,到处都有广告.这些广告语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充满哲理.我们恰到好处的把它们引进文章中,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如写有关汽车的说明文时,可用日本丰田汽车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引出文章.写歌颂社会风尚的文章可引用广州神州公司<亚运征联>广告“激励中华浩然正气,奉献神州赤子爱心.”写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类的文章时,可用海尔电器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创造精彩未来”等广告语结尾?这样的文字不但新颖别致,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趣味性各可读性.
有一位同学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文章中这样开头的:
保护地球,关爱家园.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听到这样的公益广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浸染以及太空垃圾的浸染?也接踵而来,它们直接威胁着我们人类以生存的空间—-地球
作者引用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一则公益广告开头,既符合中心,又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多留意周围的一些广告妙语,适当地把它们用到我们的文章中来. 要做到文章语言推陈也出新,生动活泼,我们平时一定要留心生活,并多读书,多看报,多练笔,多积累一些词汇.作文时还要积极尝试,大胆使用一些个性鲜明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子等.掌握了这些技法,我相信你会写出充满情趣,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来.
对生活微笑
你是星空下的精灵,点燃了生活,使生活多姿多彩。尽管有寒风吹过,但有你,生活总是温暖。没错,就是你——微笑。
微笑是迎风傲雪的梅花,苦寒不怕;微笑是乘风破浪的水手,风雨兼程;微笑是粉身碎骨的石灰,即使烈火焚烧,也要“只留清白在人间”。微笑,我想为你唱支歌,为你唱一支赞歌,我要歌颂你的乐观,我要歌颂你的坚强,正是因为有你,生活才总是温暖的。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这点痛算什么?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水手们依然微笑,任大风大浪肆虐,微笑让水手们坚定。风雨中,黑云翻滚,那刺眼的闪电将黑幕击穿,显出了它狰狞的面孔,可怕的眼神,充满裂痕的面庞,还有那罪恶的大嘴,好像要把整个大海吞没,把水手当做美餐。可是水手们并没有害怕,他们有最强大的武器——微笑。纵使整个世界沉没,微笑依然升起在东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喜欢冰天雪地里的梅花,淡淡的花香,蝉翼般的花瓣。在花的世界里,是它用微笑唱响了生命的乐章,是它用微笑装点了阴霾的世界。生命的大路,并不平坦,荆棘丛生,稍有不慎便会跌倒。而此时,你最需要的是微笑。
当冰雪袭击我们时,我们没有失去微笑;当藏独分子阻挠我们时,我们没有失去微笑;当地震挑战我们时,我们也没有放弃微笑。微笑是一种品质,为生活迎得尊敬;微笑是一种智慧,为生活创造幸福;微笑是一种力量,为生活提供动力。
生活在富贵乡中的我们,何时才能从温室中走出来,呼吸一下大自然的灵气?面对困难,我们丧气;面对失败,我们回避。我们何时才能长大?我们何时才能微笑的歌唱生活的歌谣? 放歌生活,微笑是使者;放歌生活,微笑是路标;放歌生活,让我们用微笑装饰生活!
【点评】:本文是一曲唱给微笑的赞歌,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开篇直抒胸臆,尽情讴歌,然后用“微笑,我想为你唱支歌,为你唱一支赞歌,我要歌颂你的乐观,我要歌颂你的坚强,正是因为有你,生活才总是温暖的”总领全文,提纲挈领。中间部分分别从水手微笑面对风浪,梅花微笑面对苦寒,人民微笑面对人祸天灾等方面展开论述,语言优美,感情充沛。结尾再次以排比的手法讴歌微笑,首尾呼应,结构圆满。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也许生活中有许多波折,但那也是人生中的一道风景。如果大海失去了波折,就没有奔腾的气魄;如果沙漠失去了波折,就没有起伏的壮阔。那么,就让我们把坎坷和挫折作为一支歌,微笑着去歌唱生活的歌谣。
微笑,对自己微笑,也对别人微笑;对坎坷挫折微笑,也对生活微笑。当发生误解时,微笑是最好的“调节剂”;当发生摩擦时,微笑是最好的“润滑油”。“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冰冷的心田与微笑相遇时,我们可以听到善念的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当封冻的心灵与微笑相遇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尘封的情感复苏的欣喜。微笑犹如一个奇妙的音符,只要有它,无论是平凡无奇的事物,还是扰人心绪的烦恼,都会变成一首清丽的歌,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唱出对生命的尊重。
胸怀大志的李白在仕途不顺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他面对挫折时爽朗的笑声,一直从唐朝流传至今;博学多才的苏轼在屡遭贬谪时,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的佳句,每一个字中都藏着对生活的微笑。我们要学会微笑着去唱响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唱响生活的歌谣。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徘徊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在为爱陶醉,还是为恨伤怀。微笑着用坚强唱响生活的歌谣。北京奥运会的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
□ 李培远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从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入手进行实践,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重视模仿,强化文本规范
模仿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方法,另找一个或多个相似的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方法。模仿的过程是读与写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模仿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长久训练,学生的表达会变得生动,段落会更有条理。
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规范意识。文本规范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存在于课本中和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要习得文本规范,就必须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不断地进行模仿作文写作的训练。
中学课本中有不少名家作品。其中有些文章饱含深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更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写的虽然是小事,却备受人们喜爱,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范本。我跟学生说明,“名作”也可以这样打造:语言可以是朴实无华的,内容可以是平常的生活小事,但只要真实感受过,融进自己的真情,就是好文章。我让学生取《背影》之旨,也写一篇与“爱”有关的文章,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从而感到了写作的乐趣。
同中求异,拓展写作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选用能明显地多角度来阐述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写作,如《伞》《路》《榜样》等。同时,针对这些题目,启发学生看问题要多向思维,要辩证地看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写《水滴石穿的启示》一文时,启发学生多向思维。不少学生肯定地说:“干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懈努力,一定能成功。”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就是对水滴穿石的有力诠释和证明。然而,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说:“‘水滴石穿’精神固然可贵,不是有点落后了吗?”有的说:“既然我们的目的是‘穿石’,为什么非用‘水滴’手段呢?”这些议论虽然不能说全部正确,但对同学们冲破思维定势无疑是有益的。
编造作文,丰富写作途径
教师常以“不要随意编造,要表现真情实感”来告诫学生,其实应当允许学生在作文中编造故事。作家梁晓声说,高考作文出现的问题不在于编造,而在于不会编造,在于“编造痕迹太明显”,深层次的问题是现在学生想象力长期以来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受到严重的压抑。
我们的笔可以写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情感,何尝不可以写别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呢?我们既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也可以由人及己,以他人的体验和阅历来丰富自己。在作文中能把自己未经历过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的学生必是写作的高手。
我倡导“编造作文”,认为善于编造恰恰是智慧的体现。合理巧妙的编造,本身既不离开逻辑,也不离开真情实感,而且含有创造性思维的成分。允许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东西重新加以组合,进行必要的加工,作文的天地就会变得更广、更阔。
提高学生作文的构思能力,不仅仅是体现在立论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实践。经常读书,经常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
篇四: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摘要】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式。然而,现在中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表现为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笔者认为善于积累素材,借鉴范文,重视日常练笔和作文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 中学生 创造力
作文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积累、情感态度、文化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然而,现在中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表现为有的胸中无素材,有的不知如何遣词造句,有的干脆翻抄他人作品,呈现出创造力贫乏的势态。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少有写法指导,常常使学生束手无策。其实,作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点方法。
一、善于积累素材,点石成金
俗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即便生花妙笔也难绘锦绣文章。素材的获取除了通过阅读积累,还可以经由生活实践得到。人们常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对已获素材的整理、甄别、筛选,使原来原生态的、粗糙的素材脱胎换骨,注入作者自己的经验、感知和精神思想,进而成为写作前必要的物质储备。代表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素材,将倍增素材的表现力、感染
力,使文章血肉丰满、神采飞扬,使主旨显豁而富于张力。从而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效果。
要培养中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此外,写作的源头是现实生活。中学生涉世不深,不具有高度的概括、提炼能力,像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或者“以一个为基础,合成其它”创作方法,学生是难以掌握的。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以读促写。
二、善于借鉴范文,取其精华
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给后人的精神宝库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那些中华经典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千挑万选,从而成为千秋万代炎黄子孙安生立命的精神支柱。正所谓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有选择地多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医救愚昧,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强化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和乐趣。因此,在作文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优美的表达方式
转变成自己的写作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模仿应在学生初学写作时起到导航作用,绝不是抄袭、套作,而是学会选材,学会构思,学会谋篇,写出学生生活里的真善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重视日常练笔,养成习惯
叶圣陶在谈写作时说:“写作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养成写作的习惯”。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各类练笔不少于50万字。因此写日记、周记、美文摘抄、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体验的文章,凡遇有写作的机会绝不放过,把练笔作为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古语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即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美文,从读美文中积累习作经验,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优美词句逐渐丰富自已的文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作文,爱上作文。让学生享受充分的自由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在教学实验中,应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养成热爱写作的习惯。
四、重视作文评价,提高鉴赏力
鉴赏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而成,重视对学生鉴赏力的培养将对其科学分析和是非判断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因此,作文评价的教
学过程,不是教师替学生的作文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这样不但教师批改作文劳神费力,而且学生也收获甚微,更有学生把教师的批语当成“耳旁风”。要真正起到以批促改的功效,教师应适当把批改的功夫放在指导学生互批作文上,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拨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教师一个人评说为师生各抒己见,共同评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欣赏到身边作品的优点,发现别人作品中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