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学以致用初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6:41:15 初中作文
学以致用初中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以读促文 学以致用

以读促文 学以致用

作者:安志忠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6期

讲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作文教学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为目标,它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心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一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如何,将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因此,语文讲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读和写必不可少,不能将二者彼此孤立甚至对立起来,而应把二者视为一个链条上的两个环节,当做完成教学任务中的一个有机体。

那么,在实际讲读课教学中如何把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呢?

第一,在讲读教学中,依据课文本身所表现的人物刻画、情感表达、表达方式的运用、词语句式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等方面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作文实际,提示学生与自己的作文相比较,从而收获写作规律的启发和借鉴。

例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从“父亲买橘送别”这一情节来分析:同学们读过这一情景后有何感受?(生:感人;身受感动;父亲太伟大了等)。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买橘送别”何以让我们读来都为之动容?请大家讨论一下,并做总结。之后再做点拨:作者在写作时内心感受如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刻画人物又运用了哪几种方法,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的,又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相关的语句。最后小结规律:饱含真情、仔细观察、刻画细致、语言生动等。

这样层层点拨,引导学生探寻经典散文的写作规律,进而当堂再让学生反观自己的习作,运用“对照法”进行比较。

比较时,引导学生注重把握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写作内容,即写作内容是否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所选的材料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二是文章中心,即中心是否明确,是否突出,如在记叙文中是否以生动的刻画来突出主题,文章是否恰当地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来点明、深化中心;三是文章结构,即结构是否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递进式等;四是侧重点,即讲读课与作文教学都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训练的侧重点)是一脉相承的。

学生当堂便轻松地找出自己的不足。随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进行“片段改写”。很快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情景刻画再现出来,读后纷纷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第二,讲读教学过程中对经典的名篇佳作进行必要的编写写作提纲、圈点批注和摘录优美语句等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山中访友》等课文时,我针对初一学生记叙文训练要求及学生特点便让学生按记叙文六要素去整理本文的写作提纲,并摘录、积累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同时勾画出文中的过渡段、抒情语句。通过这一训练,学生不仅对篇幅较长、材料较丰富的一类文章内容能够清晰地疏理,而且对记叙文的谋篇布局、组织材料也能够基本掌握,对接下来记叙文写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三,在讲读课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语、句式、修辞、写法等特点设置仿写训练,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训练;《背影》中对“父亲过月台”的动作刻画仿写;《春》中“春花图”动静结合写法的运用以及讲读议论文时多角度引用名言警句开篇、论证过程中的多种论证方法结合的借鉴等等,都是在讲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的一个个范例。

第四,“口语表达能力”是另一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在讲读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必要的“口头作文”训练,灵活多样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师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口头作文”训练。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编写、心理活动猜想等形式来加以体现。

例如在进行《雨后》的课堂教学时,我在导出文题后,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先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各自充分讨论后,再选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出彩”的地方。因为学生无论是对问题的质疑,还是多角度的回答,都会产生无穷的智慧火花。而只要学生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就都会激发其创作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针对“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在课文讲完之后,还可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定措施的“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或者续写、缩写、扩写、改写课文等等方面的训练。

如在讲完《桃花源记》一课之后不妨设计这样一个课下练笔。“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亲爱的同学们在当今举国上下都在憧憬“中国梦”的美好前景之时,请描述一下你心目中“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这样讲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而且更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文章合为时而著”思维的广度。

以上仅仅是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过程中“讲读课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初步探讨,敬请诸位专家与同仁予以多多指正。

篇二: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

诵读经典 传承美德 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

看了《国学小名士》我深受感触。 别梦涵

什么是诗词?以前我觉得是几首难背的古诗。现在我觉得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财富,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国学小名士》第一轮主要考验了各位选手平常积累得怎么样。 “我爱记诗词”,这一轮从一号开始,说不出来的就淘汰,别人说了的就不能再说了.第二轮是《名家对对碰》,这一轮会邀请三位文坛大师,他们手中持有10分、20分、30分不同的分值的题目,答对得分,打错将扣分数,有的人第一轮分数不高,但是第二轮就高上去了。

第三轮就是美德大考验,通过对选手日常任务中特别设置的隐藏环节,考查选手在无意识环节下,是否践行传统美德?礼仪是在生活当中促成的,如果没有礼仪,人们就会闹出笑话,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在国学当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国学,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才能将我们的祖国传承下去。

篇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点石成金 -----初中语文课本的作文素材积累 作文讲究厚积薄发,犹如建造楼房,需要一块块砖堆砌而成。而这一块块砖就是构建作文的素材。没有素材的积累,即使有巧妙的构思、华丽的语言,也如“无米的巧妇”,写出的作文也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很多学生总感叹没有素材,无话可写,却对身边的语文课本视而不见,甚至从未觉得那就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一座宝藏。

其实,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质兼美,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宝藏。如果能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资源,将会为写作平添一抹亮色。那么,如何就地取材,将课本中的“宝藏”信手拈来,学以致用呢?

一、采撷众长,聚沙成塔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不一,内容繁多。要做到慧眼识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一定要静下心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筛选,逐步积累。在这个采撷众长,提取精华的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两种方法。

1.批注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它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在积累课本素材的过程中,要学会梳理素材,勤于思考,作好旁批,看看素材适合哪类话题,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读后感、评点等。有所思,有所悟,素材运用才会显得多姿多彩。

例一:冰心《荷叶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批注: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护。

例二: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批注:“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我”最后一滴血,死也要看到故乡的解放。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2.整理

课文素材包罗万象,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按照作文素材的类型去搜集材料。比如人生、理想、诚信、亲情、友情、爱国、思乡、自然景物等,让学生将所学课文,随时进行归类整理。在这些整理内容中,光“思乡”一项,初中三年积累下来,数量就很可观。只要稍微用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二、学以致用,点石成金

积累素材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如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还需“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要活用教材、妙用教材。

1.随堂练习,小试牛刀

大多数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嘴咬钢笔杆,眼望天花板,愁眉苦脸,无话可写。而且写作往往与语文学习割裂开来,只有到作文课的时候,才把它当做一件艰巨的任务来完成。既然语文课本是一座素材金矿,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随堂训练,学以致用。 比如,学习了七年级上册《诗两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我当堂让学生以“感谢您,妈妈”开头,写一个小片段。刚开始我什么都没提醒,由学生自由发挥,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大都空洞无物,平平淡淡。见此情景,我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刚学习过的教材资源,将课本素材运用到练笔中。很快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摘录两则如下:“感谢您,妈妈!有您的精心呵护,我如泰戈尔笔下的那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沐浴着阳光,绽放我美丽的花瓣,追随着您的身影,快乐、无忧!”“感谢您,妈妈!您是冰心笔下的荷叶,宽容、无私。朗日下,您为我遮挡炎热;风雨中,您为我撑起一片明净

的天空。”文字虽稍显稚拙,但字里行间已有了活色生香的韵味。

2.巧用素材,点石成金

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将学习语文知识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除了让学生经常做批注,将课本素材归类整理以及随堂片段训练外,还进行一系列“如何运用课本素材”的作文专题训练,将语文课本所学内容具体运用于作文中。

在一次作文专题训练中,命题作文《因为有你》,一个学生直接引用所学诗文的习作就颇见功底:

因为有你——古诗,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读懂了人生的意义;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读懂了尊严的价值;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我读懂了人格的真谛。从这一句句用血和泪书写的诗里,我终于领悟了“人”字的含义。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