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商业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2 18:20:01 作文素材
商业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名人故事

曼德拉

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2013年12月6日(南非时间5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12月15日上午,国葬仪式在库努村举行。

1990年,Beyond远赴肯尼亚,亲眼目睹了饱经战争和灾荒的非洲人民的苦难生活。回国后,Beyond的主唱黄家驹在报纸上读到被困狱中的曼德拉的故事,引起了他内心的共鸣。在黄家驹看来,曼德拉的精神内涵是关于抗争与希望,这与Beyond在香港艰辛打拼的背景不谋而合;于是黄家驹就创作了《光辉岁月》这首歌曲。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在他生命里 仿佛带点唏嘘 自信可改变未来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 问谁又能做到

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迎接光辉岁月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风雨中抱紧自由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迎接光辉岁月 自信可改变未来

风雨中抱紧自由 问谁又能做到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自信可改变未来 迎接光辉岁月

问谁又能做到 风雨中抱紧自由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愿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 自信可改变未来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 分开每种色彩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1977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

1997年苹果推出iMac,创新的外壳颜色透明设计使得产品大卖,并让苹果度过财政危机。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

乔布斯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

商业理念

1、创新决定了你是领袖还是跟随者

乔布斯认为创新是无极限的,有限的是想象力。他认为,如果是一个成长性行业,创新就是要让产品使人更有效率,更容易使用,更容易用来工作。如果是一个萎缩的行业,创新就是要快速的从原有模式退出来,在产品及服务变得过时,不好用之前迅速改变自己。

2、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乔布斯认为,一个创业公司的前十个员工决定了这个公司的水平,因为每个人都要能负担公司十分之一的工作。他也常用甲壳虫乐队做比喻团队的力量:没有一项主要工作可以由单独的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四个人来完成。为了把事请办好,工作不能仅仅由一个人完成,必须找到能力非凡的人来合作。最终把个体互动产生的力量汇总,这样整体的力量就会远远大于个体的力量的总和。

3、注重质量

乔布斯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完美的质量没有捷径,必须将优秀的质量定位给自己的承诺,并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当对自己要求更高,并关注所有的细节后,产品就会和别人不一样。

4、在产品中置入美学因素

乔布斯深知美学的重要性。1998年,乔布斯意识到苹果产品看上去已经过时,乔布斯召开了苹果的一个会议,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苹果产品的问题就是出在没有美学因素。

5、了解消费者需求而不掌握消费者反馈意见

乔布斯没有使用关注焦点人群的方案,相反,他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说出他们的需求。对此,市场研究机构Yankee Group的消费者研究部门负责人卡尔·霍威(Carl Howe)表示:苹果在了解用户需求方面表现很好。

6、连接关联事物

苹果发布了自主创新的产品,但也整合了自己的理念。iPod与iTune进行了完美的融合,iPad和iPhone也与应用商店进行很好地融合。乔布斯表示:创造力就是把所有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

7、不招聘俗套的员工

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的毕业生并非能够运营公司的唯一人选。乔布斯曾经宣称:能够让Macintosh成为伟大产品的部分因素就得益于从事此产品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是音乐家、诗人以及艺 术家等,甚至还有动物学家和历史学家,巧合的是,他们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

8、鼓励其他人另类思考

苹果“另类思考”广告活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此活动也一直是最有效的活动之一。而且这一活动还拉动了创新与创造,而这正是苹果的一切所在。

9、不追求复杂

简单就是快乐。苹果的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s)对此战略证实称:苹果绝对是努力研发简单的应用方案,因为人们喜欢简单明了。

10、出售梦想而非产品

乔布斯让人们对苹果公司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即苹果打动消费者的不是其生产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些产品所代表的具体涵义。

篇二: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 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

周总理的朴素生活

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

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共和国大将罗瑞卿

罗瑞卿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1906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多种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罗瑞卿由于多年来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军神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共和国元帅。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时,在四川万县参加学生军。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

1912年春,刘伯承考入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年底提前毕业后被编入川军第5师任见习排长,随部参加了反袁世凯的“第二次革命”。在战火中,刘伯承因功被提升为连长。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四川涪陵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第二次反袁战争,即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率领部队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了重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当德籍沃医生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保护脑神经,没有用一点麻醉药。手术开始,刘伯承手扶着柱子,满头大汗,没吭一声,手术顺利地完成了。沃医生不禁为之动容地说:“你不是军人,而是军神!军神!真有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气概!”。

朱德-从教育救国到从军

朱德元帅,1886年2月1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农之家。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朱德出生之前的几个小时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劳动。五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由于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从军,从此走上了曲折、伟大的革命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

商业名人故事

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篇三:关于名人家风的一些故事

关于名人家风的一些故事

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每个人的家庭都为他提供了主要的经济支持、安全、教育、交际及娱乐活动,社会行为规范来自家庭制度本身蕴含的忠贞诚善等个人品德。一些名人为保家声不坠遗传家训,价值体系里足见文化人的高尚操守、济世情怀和家国责任思想。

陆游这样嘱咐孩子:“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宦途不及务农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做坏事。陆游家训,由40多岁开始写,一直到80余岁在不断增补,共26则。

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大量的家书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次子曾纪泽,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巳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在出使任内,深入了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馆址由租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季女曾纪芬福寿全归,可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法。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第四子聂其杰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书推广,还以“联络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义”为宗旨,创办《家声》等家庭刊物,成为中外仅见的文化现象。

1936年鲁迅病重,在遗嘱中对当时7岁的周海婴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学成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了个无线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耀的,紧随一生的又是重负的,“父亲一直在鞭策着我,也给我压力。”他被事事与鲁迅联系着,为了维护先人的光环,他不能说错话,做错事,不得越界,谨言慎行,失去自由和自己。

社会来到今天,对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法律约束越发明显地流于文字形式而没有了现实意义。以后这样的局面会随着社会的裂变而更加严重。当外在的约束几乎不存在时,个人的、家庭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会成为他们行为的左右力量。有的人会辱没豪门,有的人会弘扬前辈。但前者的概率我想要大于后者。这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我们社会是否能够让忠实于社会和服务于国家的人站起来。高人要是蜗居在房子里,行走社会的人必然就是矮子。

作文素材